韶华小说

韶华小说> 女仆与公爵(人外 狼人) > 第93章

第93章

娘高兴,无论什么事儿,小人都是愿意做的。” 左司直一个劲儿地对祝缨使眼色,叫他收下,祝缨道:“你们两个别在这个上头跟我弄鬼,抬头不见低头见的。小古要不合适,我也不会答应。好好干,别叫我吃瓜落,下回升了的时候还记得我、有东西给我,那时候我就收了。” 左司直已得了小古的好处,见祝缨不肯收,就对小古说:“你拿着。听咱们小祝大人的话,他最是一个实在的人,以后凡他有吩咐,你给用心办了,就算你小子不忘本啦!” 小古又结结实实一礼,左司直给祝缨一个眼色,带着小古走了。 第二天,胡琏也给了祝缨一个名帖,上面写着一个人的祖宗三代。选吏的人,有时候也不是为了当个吏,而是冲着由吏选官这一途。胡琏的这个熟人也是做的这个打算,因为祝缨看着这张帖子,这是父祖都是小官,还都死了,荫呢,是不能指望得上的了,于是就想走这一条路。 祝缨也收了帖子,这个倒是比小古的事更加好办的,因为吏的名额也更多一点。从大理寺的吏中选官,选就行了。外面选个吏进来,需要有人做保,祝缨从胡琏那里再讨一张保书,就算安排了一个人。胡琏则在保书里夹了一张片子,祝缨拿开一看,道:“这怎么成?” 她在京城住着有几年了,知道京城也有些商家会出一些纸笺,写着某货若干,又或者钱铺写个钱若干之类。就像祝缨俸禄兑米的米铺那样,做领取的凭证。胡琏给的这个,就是个提布的。 胡琏道:“一点心意,一点心意。秋天拿新样子给伯母裁衣服。你不收,我不安心呐!” 祝缨道:“这不成了我卖空缺了么?叫郑大人知道了,我得挨削。” 胡琏道:“你道他为什么叫你干这个?是给你机会呢。什么叫卖空缺?这就不知道了吧?你的礼能送出去,那得是人家愿意接你的礼,愿意接,就比不愿意接好!有些人想送还挨不上边儿呢。” 祝缨将片子还给了他,说:“使不得,我才干这个事,怎么就敢了呢?你荐的,都是自己人,收自己人的东西成什么了?你教我这许多事,我原也该尽一份心的。拿回去,以后我有事,你也收我的礼?” “对呀!”胡琏笑着把片子收了回去。 “这就对了嘛!”祝缨说,“我真要钱,放出风去价高者得,还看不上你这几个钱哩!我想要钱时,自有来钱的办法。” 胡琏道:“你小子是个人才啊!” 祝缨揣着名帖、保书,回去案边给记了下来。 另有一个人也算是她的私心——她去寻了杨仵作。杨仵作是她验尸上的不公开的师傅,因为周游案对她有点小意见,后来也勉强算是解除了误会。纵使没有误会,祝缨找上门问他愿不愿意给儿子试一试大理寺的新增名额时,杨仵作最后的不满也都消失了! 一点也不犹豫的,他就把自己的祖宗三代写完了。祝缨看了就笑:“杨师傅,是写你家大郎,不是写你。”杨仵作脸上一红,又重新写过。还说:“这小子也不知道手艺能不能成。” 祝缨道:“如果不成,我能来找你?保个手艺不成的人,我难道不想干了?”因为她知道,杨仵作验尸的时候是带儿子徒弟的,儿子也是有些经验的。 杨仵作也有自己的私心,他有儿子有徒弟,一个衙门需要的仵作有限,是得给另一个寻个出路,没有祝缨,就只能去京外找饭碗了。有祝缨,那就好安排了!他没把儿子留着接自己的班,而是希望自己在京兆府的时候,儿子能进大理寺,一家父子俩能拿两份差饷。徒弟也更能安心给自己打下手。 人情做这些也就够了,再多就不好了。祝缨精心挑选了几组名单,后面缀上了各人的特长。吏的几个,比较容易就通过了大理寺正的筛选,他们只问一句:“可要用心审查!因刑部私卖人命,才有刑部、大理寺的一番风波,都是因小吏弄权!” 祝缨道:“都有保人。这一个,父亲是京兆府的仵作,家学,几代都在京城定居。那一个,三人做保。这一个,本府的胡丞做保,都是可靠的人。” 由吏选官,祝缨说:“都是用过的人,这个是做过账的,日后有贪赃等事可备用……大人亦可出题考试一番。” 这二位哪懂算账?都说:“要考点律条才好。” “大人所虑极是,这几个都是懂律的,只因不够格考明法科等,才选的吏。这几个,倒是只有些账啊、验尸等上的本领,只好择进来再教了。下官这就去准备,让大理寺上下都粗读些律条。” 大理寺正满意了,在上面签名。 祝缨拿着这张单子再去报给郑熹。 郑熹看她准备得周到,笑道:“瞧,这不是历练出来了么?”又问,“温岳说,你家大姐治好了他母亲的病?” 祝缨道:“妇科病,外头大夫不方便,大姐刚好在尼庵里帮个忙,施医赠药,学会了些。她有点事做,既能帮到人,自己也不会总闷着。大好青春,干点什么不好?” 郑熹道:“也就是你惯着她。不过也不错。” “那是!” 郑熹看她得意的样儿,道:“倒不像你姐姐,倒你闺女!这么得意!” “反正是我亲人。” 郑熹拿笔圈了几个人名,道:“拿给裴、冷二位看看,他们要没旁的意思,就照你这个单子来办。” 祝缨看他没有把所有名额都用尽,就拿着去给另二位看。冷云不管这个事儿,说:“他都看过了,还能叫我挑出毛病来?”没管,裴清又取中了一个吏,点做了録事,说:“余下的你看着办吧。这回没取中的,帖子留下,下次有要补的时候,先从这些人里选。” “是。”祝缨发现他们把官员的名额点满了,吏的额没怎么管。 她把这些待选的吏凑一块儿,也请大理寺正简单出几道题,考一考。然后大人们只要看她最后取中的人的答卷,觉得差不多,就都同意了。吏嘛,还要怎么管?这不是交给祝缨了么?郑熹得了一个祝缨,就像祝缨得了一个花姐,方便极了,这些事,谁要再费心去管? 祝缨拿着最后的定稿,不由怔住了。这样的各司其职,让她又一次想起了端午宴。 每一个上位者,眼里都有不少的才俊。有人以为自己是唯一,那他从一开始就错了。 ………… 祝缨办好了这一件事,京兆府那里也给她送来了一张帖子,是王云鹤写的,给她定了个时间,就学问的问题要与她讨论一二。 说讨论是抬举祝缨了,祝缨的学问比王云鹤还差着几十年的积累呢。 她抱着请教的心,赶紧去京兆府。哪知王云鹤拿出一份稿子来给她看:“这是我新写的,你再来看,比之前如何?”这是以那天两人夜谈为底稿,王云鹤又重新整理润色出来的。祝缨一边看、一边记,看完了,把稿子还给王云鹤,道:“您这回写得可更明白了,但是有一些省略了。” “删削删削嘛!”王云鹤说。3 他写完这篇文章十分高兴,又与刘松年讨论了一番,最终成稿。 祝缨见他高兴,趁机提到了自己准备的另一个问题:“晚辈买了几亩薄田,然而……” “嗯?” “原本贫寒,没有家业,现在做了官,置了几亩薄田。因为祖宗八代都不会种地,左邻右舍也都不是干这个的。他们说灌溉很重要,可是我不太懂,那天听大人讲过。我想开渠引水的话,不知道要怎么做。” 勾得王云鹤说:“看看去。” 祝缨直接把王云鹤带到自己的田里走了一圈。祝缨说:“大姐说,要有水渠,我不知道要怎么开。看起来有些费工。” 王云鹤严肃地说:“京畿地面,这事我不能不管!这一片如果灌溉得宜,都是良田呀!这水渠不是随便开的,也要有规划。你年轻,不太明白,我来告诉你……” 祝缨从王云鹤这里学到了什么地势,如何开渠,怎么算工,有高位差的地方怎么处理,宽阔河道行船,打击权贵的水力碾房,以及风水。京畿动工程,是要注意风水的,不留神就要被参了。 祝缨的本意是狐假虎威,京兆尹到了自己的地头上转一圈,并且由自己作陪,两人指指点点。有些人就不敢打她这几亩薄田的主意。 王云鹤的指点她也要蹭! 两面蹭了个够的祝缨开心地陪着王云鹤回到京里,心里美极了。颠着回到家,正要向花姐报告这个好消息,回家却看到杜大姐拿着花姐的一身衣服要洗,衣襟上一片血。杜大姐自己裙子上也有血迹。 祝缨大惊:“出什么事了?!!!” 第94章 恶霸 杜大姐抱着一堆衣服,被祝缨这一声惊得手一抖衣服扑扑往下落,手忙脚乱把衣服捞起来抱好,说:“三郎回来了?小娘子没事儿,是个伤者。” 东厢的门也被拉开了,花姐换了身干净衣服走了出来,脸上并没有特别高兴的样子。祝缨还以为她救治的病人出了什么差错,心道:大夫又不是神仙…… 花姐说:“杜大姐,你身上的衣裳也脏啦,等下儿也得换下来洗洗。你只得一身新衣,等我找一件你先换上。” 杜大姐道:“我那旧的还能穿,在家干活穿那个正好。” 正房里张仙姑探出头来,说:“你那个也忒旧了,都有好几个补丁了,我这儿还有件旧的,总比你的补丁少些。你先换了,脏的一块儿洗。”说着,拿了身自己的旧布衣出来。这也是到京城之后裁的,搁朱家村,算好衣服。因为张仙姑近来胖了点,穿不上了,还没来得及拆了改,就拿给杜大姐穿了。 杜大姐忙把花姐的衣裳放到盆里,接了张仙姑的,说:“谢大娘子。” “哎哟,谢什么?快换了去吧。” 祝缨见她们仨你一言我一语的,顿时觉得自己有点多余。等杜大姐去换衣服了,张仙姑才对祝缨说:“老三回来了啊?见了王大人怎么说的?” 祝缨道:“我把王大人带到咱们家田里转了一圈儿。” “哎哟!这可真是……”张仙姑看来,王云鹤这样的大人物、好官能肯往自家田里去一趟,且是自己女儿能请得动的,是一件高兴得说不出话来的好事。 祝缨笑笑,也回房换了身居家的衣服,把出门穿的那套外衣拿到门外抖了抖土,张仙姑就接了过去,说:“我来,能少过一遍水就少过一遍水。”过了水的衣服容易掉色也容易破损。 祝缨踩着双木屐,穿着身夏布衣服,那边杜大姐也换好衣服出来了。张仙姑以前的身量跟杜大姐差不太多,穿着倒还合适。她给张仙姑看了看,就接着洗衣服去了。张仙姑给祝缨使了个眼色,祝缨一拉花姐,两人去了东厢说话。 花姐看着院子里杜大姐从井里打水,晶莹的水流从桶里倾倒进盆里,叹了口气,说:“学医,固然能帮一些人,却是救不了真正受难的人。” 祝缨问道:“怎么这么说?” 花姐道:“今天……” 慈惠庵是祝缨也没看出有问题的正经庵堂,慈惠庵年载也长,也有一些庙产,来捐香油钱的人也多,足以维持正常的佛门活动还能有余力施医赠药。没有那些腌臜事,也会收留一些实在困难的妇女,比如杜大姐这样的,做个工,抵个食宿。一旦有了个去处,比如到祝家做工,就搬出去。 这样的妇女,好些人有了积蓄之后也会再往庵里再捐一些,或是添香油、或是造佛像、或是施医药。 今天花姐没有像温母这样的病人,她把家里的事儿忙完了,依旧是去庵堂里帮忙。不幸就遇到了一件难事。 “有个付小娘子,前阵儿跪在庵堂前要出家。尼师问她来历,她说家里没人了,求收留给一口饭吃。这样的人,尼师见得多了,未必就是真的,也有出逃的。纵是家里没人了的,一时想不开想剃度,头发一削就反悔了的也有,年纪又轻,思凡者不在少数。度牒哪里容易得的?也不能平白就什么人都收。尼师就说,先住下来试试,看看能行再说。” 祝缨道:“今天出事了?” “对,”花姐叹了口气,“今天,有人找上了门儿来,是她的丈夫。唉,她一见丈夫就要跑,她丈夫带了两个人要拿她回去。尼师说,清净庵堂,不能叫男人乱蹿。可他们不听,硬要说尼师是贼,窝藏潜逃妇女。庵堂里又有香客、病人,不能叫他们这么闹着。我与杜大姐相帮着拦,也是拦不住。眼看要出事儿,付小娘子跑出去,一头撞在了山门牌坊上,头上老大一个窟窿。招了好些人看热闹。” 祝缨道:“你去救治她了?没救回来吗?” 花姐道:“救倒是救回来了。咱们庵堂里,被打得半死的女人也不是没救治过。尼师年纪大了,我就叫上杜大姐,我们两个将人先抬回来治伤。尼师情面大些,看的人都说付小娘子的丈夫不讲道理,巧了温大娘子也来庵堂上香,温大郎带人陪她来的,总算把局面稳住了。” 祝缨道:“那明天遇着他我要谢谢他为你解围了。那个男人说自己是付小娘子的丈夫就是了?这样的骗术多得是!拐卖妇女的,几个人一伙,说自己是抓逃家妇人的,看的人就不会管这样的‘家务事’,其实是拐子呢。” 花姐苦笑道:“还真的是,两人一打照面,付小娘子自己都认了是她丈夫,求尼师救自己。他们家原本还能应付的,都是正经人家,不幸丈夫染上了赌瘾,一点家产输得精光,就想把妻子典给一个生出不孩子的老员外生个儿子,好还他的赌债。付小娘子说,自己总算也是识点字、知道点礼的妇人,不该被这么对待,孩子也没要就跑了。” “孩子?” “嗯。有个儿子,要不人家怎么肯要她呢?她已生了个儿子,看着就是能生的样子嘛!”花姐阴着脸说。 祝缨道:“那现在呢?” “唉,跟她丈夫来的两个人是老员外的管家和家丁,一看这样,就说人也不要了,叫她丈夫还订钱。她丈夫不肯,必要把妻子带回去。我看是还想再把付小娘子卖一回。真要卖了倒好了,从此与这个赌鬼两不相干,哪怕给人当奴婢呢,遇着差不多的主家,也能活下去。就怕这样典来典去的,付小娘子这辈子就完了。小祝你说,付小娘子这样的,该怎么办呢?再逃一次,又要怎么逃呢?” 祝缨没接这个话,问她:“孩子呢?” 花姐一怔:“没问呐。付小娘子说,儿子总是他们家的人,孩子爹还在,家里也没余钱,总不至于出事吧?” 祝缨“嗯”了一声,也看杜大姐洗衣服。这样的事情不至于处处都有,但也不罕见。丈夫要把妻子捉回家,或者典卖了,也就岳父家还能争执两句,官府都是不管的。非但不管,丈夫要与人争回妻子,官府还得判他赢。明知道她回去是火坑,能做的也就是“训诫”这个丈夫要善待妻子而已。 这个道理花姐也知道,她说:“我只好尽力多拖几天,给她的身体养好些。可要怎么逃呢?她逃了,再赖上尼师,也不能这样对尼师呀。” “这小娘子的父母兄弟还在吗?” “没了。要是有,能叫她这样么?好歹也是读书人家呢。” “这男人的父母祖父母还在吗?” “那倒不知道了。怎么?你问这些……” 祝缨道:“付小娘子要是豁得出去,回去站在高埂上把这男人祖宗八代挨个儿骂一遍,叫人听到了。也能义绝的。真要有旧怨,当众撕打也是可以的。我只怕她跑不脱,反因咒骂公婆被打死了也白死。现在这个样子,还是别瞎出主意了。你尽力救治她,她有力气了,下回跑远点儿,别再叫人抓回去。” 花姐道:“也只能这样了。” 祝缨又叮嘱花姐:“赌徒都是疯子,那不是他孩子的娘,是他还债翻本的本钱,谁拦他,他能拼命。你别离太近,他是真会伤人的。” 花姐道:“我记下了。” 祝缨也记下了这件事,预备得空也去慈惠庵那里瞧上一瞧,不实地看看,不好说有没有解决的办法。 杜大姐不多会儿就把衣服洗完了,花姐说:“哎哟,得做晚饭了,”祝缨要帮忙,她说:“你别来。杜大姐烧火,我做饭,你来干什么呢?” “怕她怎的?咱家就这样。”祝缨说,还是卷了袖子下厨切菜去了。 ………… 第二天去应卯,先将手头上的杂事处置了,祝缨就去找到了温岳向他道谢。 温岳道:“举手之劳,何足道哉?大姐昨天受惊,回去可好?” 祝缨道:“还好,她自己就是大夫,配了剂安神汤服了,好多了。只因那件事,心里有些不痛快。” 温岳道:“这狂嫖滥赌的男人,真是丢脸!”又感叹付小娘子真是命不太好,希望她能够有个好运气。 祝缨心里觉得没趣,借口大理寺里还有事就与他道别了。 大理寺进了新人,她又多嘴,向大理寺正提到了要让小杨仵作等新进的不太懂律条的人读点律。大理寺正没那个功夫教吏读书,把这事儿都推给了祝缨,自己当起了甩手掌柜。祝缨着实又忙了半天,把人员给理会清楚,各人各有职司,又给新人先讲在皇城里、大理寺里要遵守的条律,再跟他们说些简单的律条。 中间又有若干的杂事,譬如大理寺中午会食的菜单、食材之类,又有夏天消暑的冷饮,以及当值时的花费等等。 又有下面各州县报上来需要复核的案子,刑部那里移文过来审核大理寺定案的案子等等。 直忙到落衙的时候祝缨才得以闲下来。她对胡琏道:“我干之前,你也忙呢,现在你总不动,这不对吧?好歹咱俩得分一点儿?不能就我一个人干了!要不你俸禄得分我点儿才行!” 胡琏哈哈一笑:“那我明天也讲一点律条好了。我看你讲律条是很不像样的!” “我怎么了?” 祝缨这人,看律条,看完就背完了,底下听她讲的人是没这个本事的,她以为很简单的、可以跳过的东西,别人没那个本事。这就容易教不好。 胡琏道:“你总得因材施教。” 祝缨心道:我哪有那个功夫呢?他们也不笨的,先灌进去,让他们自己消化了呗。面上却一副受教的样子,请胡琏教授,胡琏又推了另外几位丞:“都是同僚。”祝缨道:“怕我面子没那么大,一起?” 胡琏答应了:“明天一同说去。现在天不早啦,该回家啦。” 祝缨正好也有事,跟他一同出了宫。胡琏回家,祝缨却往慈惠庵去,她想亲自看一看那个王八长什么样儿。 她一路到了慈惠庵,却见庵堂一如既往,人不多也不少,也没什么人围观,也没见着什么抓老婆的男人。祝缨信步走进了庵堂,与里面的大小尼姑打招呼,她们也都笑着说:“小祝大人。”也不用合什行礼,都笑着继续干手上的活儿。还有人指着一边的屋子对她说:“花姐在那边。” 不但花姐在,杜大姐也在。花姐不是每日都来庵堂,只要她过来的时候,照例是把杜大姐也带来帮一点忙的。庵堂在杜大姐最难的时候收留了她,杜大姐也乐意过来。张仙姑则是因为自在,她还没有习惯有人伺候,总觉得有生人盯着不得劲儿,又不好意思叫杜大姐不干活就回门房里别出来。 花姐正在给一个老妇人配药,祝缨就在一边看着。杜大姐告诉祝缨:“那男人一大早骂骂咧咧地出城走了。晚上宵禁不许有乱人,要拿了他去关着,他说自己不乱走,就在墙根底下蜷了一宿。” 祝缨道:“那也趁早离开这里的好,别叫他再找着了。” 花姐插言道:“可惜撞得重了,还要再养几天才好。不然今天就走了,也清净。” 等花姐配完了药,祝缨接了花姐回家。花姐因付小娘子的丈夫离开了,心情变好了不少,一路也肯说笑了,还跟祝缨说:“将要七月了,入秋了就要开始进补了,配些芝麻丸给干爹干娘吃吧。” 祝家进补,大鱼大肉多吃就算补,花姐进补,十分仔细。祝缨道:“好。” 三人回家说了付小娘子的事儿,张仙姑也为她高兴。 …………—— 祝缨因花姐上心,第二天落衙之后又往街面上,寻到老马老穆,叮嘱他们:“帮我多盯着点儿慈惠庵,有人闹事儿护一下大姐。”两人都答应了。 他们在老马的茶铺里坐着,老穆身上的戾气隐得几乎不见了,老马也像是个平常人。祝缨喜欢这样的时光,也喜欢听些街上的杂谈。老马说:“您家小娘子真是个好人哩!穷人也肯治。”祝缨道:“慈惠庵都这样。” 老穆道:“她们是积功德,算着呢,跟存钱似的。您家大姐不图这个,就是帮人。不过呀,她还是不要往花街上走的好。挺标致一个小娘子,年纪虽然不算很小,看着跟那些个娘们儿不大一样,有好这一口的。” 祝缨挑眉,花姐可没跟她说这个呀!她说:“多谢你照看,我回去同她讲,叫她小心些,出门叫人陪着些。” 老穆道:“说您心狠,是真狠。说您心软,又是真软。也不知道您是什么样的人。” 祝缨道:“人不就在你跟前么?” 二人闲说一阵儿,祝缨跟老穆一同离开。老穆道:“不回家么?” 祝缨道:“大姐治的什么人?我去看看。” 老穆道:“真操心呐。” 祝缨道:“不然也是闲得慌。” 老穆的住处离花街的后街不远,河上一座桥,桥这边就是花街,桥那边则是热闹的龙蛇混杂。老穆就住在桥那边,他给祝缨带过了桥,指着一处小院说:“就这里了,几个私娼,前儿有叫打了的,吴记那里她们又看不起病,就去慈惠庵求药了。” 祝缨问道:“既然是求药,大姐怎么过去了?” 老穆道:“后来送过两回药来。是个好人呀,还能再亲自来。” “那边乱人多么?” 老穆看了她一眼,道:“我叫小的们盯着就成,反正也没旁的事儿。哎,那边那家小娘子那儿,您不去看看?” 祝缨见他呶嘴,顺着方向一看,说的是小江的家。祝缨问道:“她近来怎么样?” “嗯,还行,是个从良的样子。平素不出门,一个小黑丫头忙里忙外的。她也教几曲琵琶,也收些房钱。也不与人交谈,也不与人调笑,很好。” 祝缨见他误会了,说:“不是你想的那样。” 老穆已经走近了小江家,里面的琵琶声早歇了。这个时候花街开始上客了,小江这里就一点声音也没有了,细听听,隐约有敲木鱼的声音。祝缨道:“你怎么到这儿……”脚步声起,老穆已经疾步开蹓了。 祝缨哭笑不得之际,门被拉开了,小黑丫头拿一盆水往外泼。祝缨一提足跟,足尖点地一滑,一手按着衣摆,避开了这一盆水。小黑丫头泼水的时候没留意有人,水泼出去了就知道闯了祸,一声尖叫,盆也掉到地上了。里面小江问:“小丫,你怎么了?” 小丫看清了是祝缨,更是一吓:“大官人,我不是故意的,我……” 祝缨道:“看清了,没溅上水。” 小丫才住了口,里面小江已经提着个棍子出来了,看到祝缨轻轻把棍子放到了墙边倚着。问祝缨:“小祝大人?是有什么事吗?又有贼了吗?” 祝缨道:“落衙四处转转,近来案子少,怕那点本事荒疏了。不意转到了这里,没有打扰你们吧?” 小江道:“我本也无事,什么打扰不打扰的?你要早些过来,还能请你坐一坐。现在这时辰你该回家啦,不然赶不上宵禁又是麻烦。” 她现在说话多了些也柔和了些,祝缨道:“哎,我这就回去。这里近来可还安全?” 小江道:“不过还是那个样子。京兆治下,乱也乱不到哪里去。风月场上,好也好不到哪里去。” 祝缨道:“关好门。” 小江也不知道还有什么话能说,她也很久没与人这样说过话了,来这里学琵琶的都是妓-女,劝人从良?也不是由她们自己做主的,说出来白刺人的心。教她们接客?自己都觉得恶心。闲着教两曲琵琶,再就是教小丫认两个字。 又不想就这么结束了这段对话,又找不着话题,祝缨要走的时候,不远处又传来的打骂声。祝缨看过去,小江则皱了眉:“真是下贱!” 祝缨问道:“怎么了?” 小江冷声道:“怎么了?亲娘要叫闺女卖身,不是下贱是什么?狗都知道护着崽子呢!爹娘卖女儿、兄弟卖姐妹的我见得多了!凡事其实不由当娘的做主,但凡能做主,她也不能这样干!这个不一样。” 祝缨道:“怎么?” 小江大口地喘着粗气,说:“自己就是个下贱人,好容易把女儿托付给人,也有人不嫌弃是娼妇生的女孩儿,把来当亲生的养,养到十五岁上,要给正经说门亲。这当娘的看女儿长得好,又会写算又知书又会弹琴,就要把去入籍做妓-女。谁个养了十几年的孩子舍得放手呢?老两口就过来日日拦着。这样狠的娘实在少见,你没见那打手都不狠拦那二老么?” 祝缨道:“你回家,关门,不要出来了。我去瞧瞧,瞧完就走,你自己也别陷进去。” “……啊?哦……” 祝缨心道:真他娘的邪了门儿了,我这两天净遇到这样的事,先是丈夫卖妻子,后是亲娘害女儿!枕边人待她不如花姐这样的生人好,养父母倒比亲娘还疼闺女,别是个假的娘吧?! 她踱了过去,见是一处私娼的院子,围了些人观看,一对中年夫妇看起来与这里格格不入,上衣很是整洁,衣摆湿地了半截沾了好些秽物,仍然顽强地站着。一个浓妆艳抹的妇人,□□半掩,骂道:“还不快滚!我生的,我爱怎样就怎样!” 一个清丽的女孩子跪在地上,求她:“我也会针线女工,也会种种家务,愿意奉养您,您为什么非要操持此业呢?” 旁边还有纨绔少年起哄,指指点点:“这个是真良家出来的嘿……跟在这里长大的不一样。” 言语之间颇为意动。 浓妆的妇人更有些得意,要赶那一对夫妇走:“你已坏我多少好事?今天必不能留你了!” 两下推搡着。 也有看不下去的人说:“哪有你这样当娘的?别人恨不得女儿从良,你哩?别是嫉妒女儿能清清白白做人吧?” 浓妆妇人脸上挂不住了,啐了一口:“呸!你是个什么东西……” 到底是觉得她过份的人多一点,他们指指点点,妇人也不在意,目光逡巡,叫她看到了祝缨:“这位小官人面生得紧!” 祝缨不想理她,但是纨绔少年里还有人认出她来了:“哎哟,小祝大人。” 祝缨也是无妄之灾,只因跟王云鹤走得近了一点,也被有些人拿来教训自家孩子。这一位么…… 祝缨冷静地说:“八郎,令尊说你在家里读书的,你读到这里来了?明天见着了,我得问一问。” “你你你!你别告诉我爹!” 祝缨的目光一一扫过这些纨绔,也有认识的,也有不认识的,她说:“都散了吧。看人家人伦惨祸还这么高兴,回去要挨打的。” 这些人里大部分比她年纪还大,架不住她跟人家爹是同僚,纨绔们一个哆嗦,真的散了。祝缨也不再管这个浓妆的妇人,只是想:今晚过去了,明天呢? ………… 连着遇到这样的两件事儿,祝缨近来的心情就不太好,到了大理寺她还得没事儿人一般,接着忙那些细务。新人渐渐上手,大理寺也就不再多给他们培训了,干活嘛!一干边学。 祝缨在大理寺内行走更顺畅了不少。不少人是她安排进来的,郑熹用着顺手,她用着就更顺手了。同僚也有不少人承她的情,还有不少人有事需要她来行个方便,她竟比做司直时人缘还要好上几分。 她也有了更多的筹码可以与别人做交易。老黄自己选不上官,但是还有儿子,祝缨就拿来与太仆寺那里做交换,接了太仆寺一个请托,把老黄的儿子安排去那里,两下了无痕迹,却承了两份人情。 做完这个事儿,心情也没有变好一点,她始终有点惦记那个付小娘子,主要是怕她的丈夫再出什么幺蛾子连累了庵堂和花姐。 大理寺里还有心情比她更糟糕的人——苏匡。 苏匡是终于回来了,他近来是个大忙人,才眼馋祝缨参与了周游案郑熹就另给他也派了一件差使去办。他是主簿,职司不是外派推案,郑熹还是派了,他也去了。等他转了一圈回来想表个功,发现祝缨已经转做大理寺丞了! 这下可好,自己好些事是真的要拿捏在祝缨手里了,苏匡一口老血好险没有喷出来! 他憋着气,跟郑熹汇报完了。郑熹夸奖道:“办得很好。” 苏匡心里美滋滋的,告辞出来,又变差了——没升职啊!没升职啊!我哪点不如祝三了?郑大人说的要坐得住究竟是个什么意思呢?他琢磨上了。 苏匡有心事的时候,就少踩人,左司直惊诧不已,悄悄对祝缨道:“完了,那蜈蚣一定在憋着什么坏呢!”祝缨道:“不管他!光看着他有什么意思?”左司直道:“不得不防,交给我,我来盯着他!” 祝缨翻他一个白眼,道:“你也不想想你自己!” “我?” “你是司直了,外头要有案子,不想出个差?”祝缨的拇指和食指、中指对着搓了搓。 左司直搓了搓手,问:“你能安排?” 祝缨一歪头,左司直道:“好兄弟!” 祝缨道:“咱们细看,我先给你看几个,你看哪个行,我给你报上去,上头总能批其中一个。” “好!真出去了,回来给你带特产!” 祝缨跟左司直告别,不再出去闲晃,回家认真读书。这一天花姐回来得很晚,晚到祝缨觉得奇怪要出去迎她,花姐才与杜大姐回来。祝缨问道:“怎么了?” 花姐啐了一口,道:“那个男人简直不是人!这几天他没来,还以为他良心发现了,没想到、没想到,他回去把儿子带了来,今天,就在山门外头,把儿子捆起来打!三、四岁一个小孩子,被亲爹抽得满地滚!付小娘子跑出去,头上的伤口又裂开了。” 她说着说着,难过得蹲下哭了起来。祝缨问杜大姐:“人被带走了?” 杜大姐忿忿地道:“还没!那个畜牲,真不是人呀!大家伙儿一顿数落一顿拦,也不过拦两天罢了。那孩子怕撑不过两天,小娘子撑不过一天就得跟他回家去了!还说,亲娘都不要了,他又何必在乎?” 祝缨的脸沉了下来,蹲下来劝花姐:“办法,总是有的。” 花姐抬起头来,问道:“是么?要怎么做?” “我想想。” 最简单的,找两班衙役一通暴打!包管这王八不敢再闹。这个办法有一个弊端——她得被王云鹤暴打! 要就找老穆,把这王八打废了。这个办法也有一个弊端——会被王云鹤清查,且容易把付小娘子等人牵连进去。 祝缨想找一个没有后患的办法…… 第二天,祝缨从大理寺回来,花姐已经回家了,眼睛红红的,像是哭过,说:“那孩子被打得狠了,付小娘子要答应回去,一看孩子这样,尼师说,先治孩子。这才暂时留了下来。那男人扬言,要是付小娘子走脱了,就找尼师要人。” 祝缨道:“办法倒是有一个……” 正说着,门外闹了起来。祝缨道:“怎么回事?” 杜大姐去开门,才打门开打,话还没问出口便被人一把揪了出去:“小贱人,你果然躲在这里!” 祝缨与花姐面面相觑,祝缨按住了花姐,抢步出去,还是慢了一步。祝大整日也没个正事,在外面与邻居闲聊到晚饭的时候晃回来,正看到自家门口围了一群人,还有人要抢“他家的仆人”。祝大急了:“哎!你们干嘛呢?!!!跑别人家抢人来了?!!!我花钱雇的人!!!左右街坊,来帮个忙啊!!!” 这是一个常年喊叫的神棍,近来养得好了,愈发气韵悠长。左邻右舍听了都出来,也有带壮仆的,也有拿棍棒的,也有叫里长邻长的,给饭前增添了许多的热闹。 祝缨就不急着出去了,先听张仙姑出去问原委。原来,这是杜大姐的叔叔带着她的“丈夫”,来找人了!杜大姐以前在尼庵出门少,最近因付小娘子的事闹得热闹,她跟着花姐被人看到了。好心人告诉了她叔叔,她叔叔打听一下路,找上门来了。 杜大姐的“丈夫”说:“我可付了十二贯的聘礼的!我们乡下人家,这可不容易!” 祝缨一看这货,都有白头发了,胡子乱七八糟的,他不但瘸一条腿,一开口还少了几颗牙。不但脏,他还长得丑!心说,杜大姐不是什么美人,人家也是整洁干净。这是个什么东西?哪个猪窝里爬出来的? 杜大姐的叔叔则说:“这位大娘子,不是我们想讹人,的的是我的侄女儿!她

相关推荐: 成瘾[先婚后爱]   那年夏天(破镜重圆1v1)   学姊,你真的很闹事(gl)   猎天争锋   薄情怀(1v1)   狂暴武魂系统   带着儿子嫁豪门   女神的私人保镖   窃玉(gl)   小寡妇的第二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