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裴少淮赶紧把窗户合上,搓一搓暖手,这才发现书案上的砚台都结冰了,小凹槽中好似一潭墨镜。 长舟端来了炭炉子,又端来热水,屋里头飘着一层水汽,这才慢慢暖和起来。 “今年的雪下得真早,好大的一场雪。”长舟叹言道,“我去灶房打热水,一脚探下去,都没过腿肚子了,少爷今日出门可要多穿些。” 读书到天明。 等到天大亮,裴少淮穿了一件水波色文袄,又披了斗篷,同津弟一起,照旧前往徐家上课。 “冷不冷?” 裴少津点点头,道:“晨读时,小娘替我添了两个炭盆,身子才暖和一些。” “这场雪属实是来得太急了。”裴少淮道。 兄弟二人到了徐家,看见徐言成正带着小厮往学堂里端炭火盆子,徐言成无奈笑道:“许是昨夜书堂的窗户没关紧,我方才进来,才发现砚台都结了好厚一层冰,书案也是冻得要紧……” 老阿笃推着段夫子过来,段夫子见此情形,言道:“罢了罢了,‘小雪雪满天,来年必丰年’,小雪时节,十年都未必能见这么一场丰雪,今日不若去樊园半湖亭里赏赏雪罢。” 三个少年面露喜色。 仆从们收拾好炭盆、温酒炉子等行当,马车便出发了。 路过集市,大雪似乎并未消退百姓的热情,铺子里摊子上,比往日还要多热闹几分。这个时节霜打过的果菜,一车车地运进城,又很快散入到各家各户中。 行至郊外,路畔皆是连片良田,良田覆雪白茫茫一片,又见田间有许多黑点。等马车靠近了,才发现是农户们在田间翻耕田垄,干得十分起劲。 裴少淮心中感慨,“小雪封地地不封,老汉继续把地耕”,俚语诚不欺人,趁着瑞雪把地翻耕了,冻死虫卵,把雪水埋进土里,来年才能有个好收成。 湖畔,樊园的景致比平日里更加通透高远,湖的对面亦是茫茫一片,连到天边,唯有樊园里的朱红墙最是瞩目。 老阿笃用炉子煮了些甜酒,丝丝酒香散出来,驱走了几分寒意。 “你们也尝尝。”段夫子道。 一杯温热的甜酒下肚,在这寒冬里果然畅快,无怪古来历代文人骚客皆喜爱温酒言欢赏美景。 “这是件雅事。”段夫子道,“读书人,是离不得雅的。” 段夫子眺望眼前雪景,问道:“观此情此景,你们三个首先想到的是哪一句诗?……少津,你先来。” 裴少津起身作揖,应道:“回夫子,小子没有悟得雪景的神韵,唯想到冬日里的傲梅,故此想起朱子《次韵雪后书事二首》里的那句‘前时雪压无寻处,昨夜月明依旧开’。” “凌寒而出,月夜绽放,傲且倔强。善!”段夫子道,又问,“言成,你呢?” “若论雪景,小子只能赞一句高洁,可眼前又有湖景,便叫我想起夏日里的鹭鸶,其白羽与雪景十分相衬,故有牧之先生的‘惊飞远映碧山去,一树梨花落晚风’。”徐言成道。 段夫子评价:“善,奇思妙想。” 看雪还能想到夏日的白鹭鸟,确实角度清奇,但又韵味十足。 轮到裴少淮了,他说道:“小子想到的是‘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句中无雪,却又通篇都是雪。” 段夫子颔首,评价道:“江天一色,心思辽阔无边。” 段夫子继续道:“趁此雪景,今日我同你们讲讲八股文之文风。八股文兴起已久,写的人愈多,愈可窥见其套路手法,然则,心思若是为功名所惑,致力于科举速成之术,未曾通经学古,此道是走不长远的。即便过了秋闱,也会在春闱折戬沉沙……考官批卷之时,要求文章‘清真雅正’,观其文风以辨其人,从字句可以观其心性,择优录用。” “清真雅正,此乃当今天子所言。” “清,即文风醇正,准确理解圣贤义理;真,即情真意切,不出狂言假语,字字句句从心;雅正,即引经据典,不可乱用俚语僻义。” “少津,你最善引经据典,然文风清冽还欠缺一些。言成,你心思通透,常常另辟蹊径,然文章词句不够雅,不够正。少淮,你的文章比不上你的心思……” “谢夫子教诲。”三个小子行礼道。 …… …… 午后,裴少淮从樊园归家,见到申嬷嬷在院子里忙活着,指挥丫鬟小厮将一车车的果蔬往地窖里搬。 “淮少爷今儿这么早回来了。”申嬷嬷道。 “夫子提早散学了。”裴少淮回应,又问,“嬷嬷,这是忙活甚么呢?” 申嬷嬷得意道:“小雪腌菜,大雪腌肉,这刚打过霜的团菜,最是抢手,我叫直接去庄子里拉了几车回来,比从外头买能多省几十个钱。” 闲聊几句之后,申嬷嬷又对裴少淮道:“四姑娘进来身子有些不爽,我在灶房煨了些鸡汤,给淮少爷也熬了一盅,淮少爷记得喝。”林氏平日里忙着打理府上事务,平日里多是申嬷嬷在料理朝露院的吃食。 “姐姐怎么了?”裴少淮急问道。 “淮少爷先别急。”申嬷嬷意识到自己的话叫裴少淮担忧了,解释道,“只是有些脾胃不好,食欲不振而已,这几日吃得少……等过了这阵寒气就好了。” 裴少淮才松了口气,随后去了英姐儿的偏院。 …… 逢玉轩中。 沈姨娘执起剪子,剪断细线,终于做完了几件斗篷,举起来端详——雪狐毛领,浮着暗纹的缎面,披上去必定能御雪挡风又暖和。 还颇为满意。 恰是这时津哥儿散学归来,沈姨娘把他唤来,亲自把靛青色的斗篷给津哥儿系上,正好合身,道:“大夫人送了张上好的雪狐皮子来,白得亮眼,趁着冬日来了,我便将它裁成了四条,缝制了几件斗篷,叫你们出门穿着御雪挡风。” 又拿来另外两件斗篷,道:“你大兄素来喜欢沉一些的颜色,这件靛蓝的是给他的,你四姐性子活泼些,我给她做了件鹅黄缎面的,你一会记得给他们送过去。” 津哥儿应道:“小娘,我知晓了。” 最后,沈姨娘才拿起榻上余留的那件竹青色的斗篷,仔细折叠好,打开一个大木箱子,整整齐齐放了进去。 檀木箱子里头,有帕子、春裙、夏裙、秋裙……一套套都是竹姐儿最喜欢的样式。 沈姨娘没有落泪,只是默默自言道:“大夫人每月能给她递些银钱进去,大件的东西却送不进去,只得先替你阿姐叠放好,等她回来再穿。” 半晌,又道:“也不知道你阿姐现在身段变没变,等她出宫,小娘缝制的这些衣裳她穿着能不能合身……” 不是沈姨娘不想哭,而是哭多了,这样的默默而言更是寻常事。 津哥儿眼眶有些红,走过来安慰娘亲,道:“小娘放心罢,阿姐心思剔透又要强,她会照顾好自己的……上回不是说,她又被皇后娘娘赏赐了吗?” “我就是怕她总受赏赐,遭人妒忌。” “孩儿一定好好念书,考得功名,以后叫小娘和阿姐再不用担惊受怕。” “傻孩子。”沈姨娘轻抚儿子的脸,说道,“你考功名是为了更大的前程,小娘无需你如此,阿姐更是无需你如此,你只需遵照自己的本心就很好了。” …… …… 好几次了,裴少淮发现,只要自己不去徐家上学,闲暇上街一趟,那小殷五爷必定能准时准点地在街上与他相遇。 这不禁让裴少淮心底生寒,他已经知晓了殷五的目的,这点不假……可他的行程是如何透露出去的呢? 总不能是派人在伯爵府大门日日守着罢? 这日,裴少淮特意从后门悄悄出去,在酒肆里,照旧还是遇见了小殷五爷。 “淮小爷今日好雅致,又叫我们遇着了。”殷五嬉皮笑脸凑上前,道,“这家酒肆我熟,要不要小的替淮小爷推荐几道好菜?” 裴少淮招招手,唤来小二,道:“听他报菜。” 这反倒把殷五给整懵了,诧异问道:“淮小爷今日不赶我走?”换做以往,裴少淮啐他一句,他便识相离开了……可还从未见过裴少淮搭理他。 “我纵是次次不搭理你,你不也照旧回回凑上来,顶甚么用。”裴少淮佯装无奈道。 “那是,那是,清的还是清的,浑的还是浑的。”小殷五爷言道,“淮小爷是个清流,小的是个浑透了的,哪里有食就往哪里飞,死不要脸凑上去。” “不过,我是个识趣的,小爷若是不喜,直言便是,小的绝不找麻烦。”又言道,“我这是地地道道的帮闲,懂规矩,和那苍蝇似的远远见着便能听见嗡嗡声,小爷嫌弃,恹恹脸色挥挥手,小的自就飞走了。有那些体面极了的,干得是咱一样的活儿,却叫你看不出来,走到哪都还是个富贵公子哥,淮小爷要防的,是这样的人。” 第39章 听了小殷五爷好一番“表忠心”的话,裴少淮既知一时半会儿撕不下这贴狗皮膏药,干脆佯装颇感兴趣,顺着殷五的话,说道:“干的都是一样的活计,便都是蝇虫,哪还有贵贱之分,难不成他们是度了金的蝇虫?” “裴小爷果真是好学识!这金蝇虫用得真是妙,活灵活现。”殷五挪了挪杌子,很自然地坐了下来,将圆头折扇置于桌上,把身子倚近裴少淮低声道,“金蝇虫专门挑金蛋蛋下手,但凡能有一条缝,牠都能叮出个窝窝来,偏偏脸上写着两个大字,左边是‘风’右边是‘雅’,袖口里却藏着另两个字……” 声音越说越低,显然在卖关子,小眼神儿四处张望,装出一副说甚么了不得秘事的模样。 站在一旁跟随伺候的长舟,已经听得入了迷,眼珠子直跟着殷五在转。 连裴少淮都不得不感叹,这小殷五爷手法炉火纯青,既懂得揣测他人的心理,勾起人的求知兴趣,又懂得适时吊人胃口,循循善诱,步步为营。 雇佣殷五来“勾搭”裴少淮,这幕后之手恐怕也是花了好一番心思。 做戏便要做足了,裴少淮打开自己的折扇,掩掩嘴,好奇问道:“哪两个字?” 殷五却没回答,而是虚抽了自己几巴掌,言道:“瞧我这嘴,说错话了……甚么金蛋蛋黄蛋蛋的,小的可没半分说裴小爷也是个蛋的意思。所谓‘温然如美玉,文以武兼之’说的就是裴小爷,您是块洁白无瑕的美玉,秀外中慧,往后可是要金銮传胪的,失言了失言了。” “无妨,我不是计较这些的人。”裴少淮面露喜色,催着问道,“那袖中到底藏的甚么字?是‘庸’和‘俗’?” 其实裴少淮知晓答案,只不过今日想与殷五切磋切磋演技,看看究竟是谁把谁套了进去。 “非也非也。”殷五摇摇头,顺手要斟酒却发现手边没酒壶子,遂问道,“裴小爷喜好甚么味的曲居士?”曲居士即是酒,殷五今日说甚么话都是文绉绉的。 “我喝茶,你随意点就是。” “夏喝青茶冬饮黄,裴小爷你喝点温的。”殷五招手喊道,“小二,给裴小爷来盏君山银针,记着要用雪顶白盏,可别污了茶气。再来一壶金华酒,告诉掌柜是我点的,别打糊弄人的心思……裴小爷的银子也不是大风刮来的。” 茶上了,酒也上了。 裴少淮呷了一口,弯弯眼,赞叹道:“温润入口,茶香四溢,好茶。” 殷五关上房门,连饮了好几杯金华酒,一副壮了胆的模样,才凑到裴少淮耳根旁说道:“那袖子里藏的两个字,是‘官’和‘财’,那小金虫子权势大得很哩,真是世风日下矣……” 裴少淮张张嘴,望向殷五,惊讶道:“当真?” “自然是真,小的哪敢说这个来唬裴小爷?”殷五感慨道,“不过这些歪门邪道,终究是比不得裴小爷科举正道,小的等着看裴小爷他日高升,出手好好整治他们。” “他们都有些甚么能耐,竟能让世家子们流连忘返,顺了他的意?” 殷五继续道:“外头的小谣唱得好呀,官家未必有的,阁老却有,京官未必有的,外官却有,当官未必有的,富家却有……总不过是那些儿墙上的挂,手里的握,白日的口,牌局的斗,夜里的手,总之都是些见不得人的东西,世家子们上了瘾,却要名声,藏着掖着,自然只能让小金虫子牵着走。” 殷五又道:“他们还养有些青倌儿,过得比贵家小姐还舒坦,门前有柳,屋后有竹,冬日里暖,夏日里凉,唱得了曲儿,也吟得了诗词,青丝素衣好似出尘绝世,柳眉蹙蹙叫人心生怜惜……但凡是世家子们喜欢的,他们都能叫扬州城里养出来。” “哦——”裴少淮一副了然之态,手里举着筷子,却一直没有下箸,似是听得入迷,道,“竟是如此,今日听你一言,叫我往后要多长些心眼才是,免得叫人掳了还朝人道谢。” “是矣,是矣。” 殷五吃饭也是斯斯文文的,下箸布菜有规有矩,想来是伺候人伺候多了,熟能生巧。 明明一直在贪食美酒好菜,却叫人一点没看出来。 殷五又道:“小的在裴小爷面前托句大的,我殷五绝不干这些损人利己、有悖人道的事,出门在外替贵人们跑跑腿耍耍嘴皮子,不过是生活所迫,讨个生计,换几个钱养家中老母妻儿,万不敢有甚么坏心眼……贵人们手缝里漏些许下来,小的便接着,贵人们若是一时忘了也不打紧,小的权当讨了份贵气。” 言语间颇有几分“义正言辞”,且又卖起了可怜。 裴少淮又“进了”殷五的套,问他家中是不是发生了甚么为难的事。 “唉,不言也罢——”殷五带着愁容连连推辞,又道,“岂能坏了裴小爷的雅兴。” 几番推辞之后,才说出了家中的穷困潦倒,被迫放弃举业出来谋生,希望幼子不要步他后尘,把门第传承下去,之类之类。 真乃编得一手的凄惨经历,叫无知者动容。 裴少淮取出一锭银子,推到殷五跟前,少年意气道:“今日听你一番提醒,收获颇丰,这是给两个小侄买些笔墨纸砚的……” 殷五没有急着出手收了银两,而是仰头有“痛饮”了好几杯金华酒,才为难地将银子掩入了袖口当中,看得裴少淮差些憋不出要笑出声来。 分别之时,殷五对裴少淮道:“小的只有些眼皮子、嘴皮子的本事,裴小爷但有用得着的,小的随时听候差遣。” …… 马车上,长舟甩马鞭之时,脑子已经清醒了几分,朝车里道:“少爷,这殷五的嘴皮子可真厉害,若不是知道他是个帮闲的,我都要被他牵着走了,甚么话到了他嘴里听起来都格外顺耳,啧啧。” 裴少淮怀疑伯爵府有眼线,但他暂时没有怀疑到长舟身上。 长舟虽知道他的行踪,但总跟在他身边,眼皮子底下哪有往外传话的机会。 “我见你方才听得那般入迷,连叫茶都忘了,以为你醒不过来呢?”裴少淮揶揄长舟道,“我正想着回去以后,带着你上县衙里解契呢。” 长舟脸上露惭色,道:“叫少爷看笑话了,我想着那两进的小院子,就不敢犯糊涂了……以后出来可要多长些心眼才行。” …… …… 景川伯爵府朝露院。 裴少淮找到娘亲,没有特地遣走下人,而是敞着门,同往日一样向母亲请安,又叙了些家常。 “英儿这几日身子仍是有些不爽,我少不了要分神,你自己要多注意身子。”林氏叮嘱道。 “孩儿省得了。”裴少淮又问道,“我昨日去看姐姐,她只说是胃口不好,可还有其他甚么不妥的地方?” 林氏略有些愁容,道:“确是只有些不消食,常有的事,可见她瘦了,当娘亲的不免担忧些。” “孩儿一会再去看看姐姐。” 等到下人开晚膳时,小厮丫鬟都走开了,裴少淮才关门,说了自己近来总遇见殷五的事,又说了自己的猜测,道是怀疑家中被人安插了眼线,而且就在朝露院这边。 林氏惊怒中带着内疚,她道:“都怪我平日里只顾着操劳外事,竟忘了还有灯下黑,幸好淮儿你是个机灵的,不然娘亲真就是犯了大过失了……” 愈想心里愈是后怕。 那眼线若是个心狠的,不知道会做出什么出格的事来。 林氏想了想,又道:“既然是眼皮子底下出内鬼,我也不敢叫府上的人去查了,我明日去找你大舅,叫他从林府出些人偷偷盯着罢。”林世运是做生意的,商敌不少,平日里遇得更多这样的事。 林家里是有肯卖命的家奴的。 裴少淮点点头,道:“孩儿不敢声张,后面这段时日还同以往一样,除了上学,隔三差五才会出门……既然是通风报信,他必定会有露马脚的时候。” …… 随后的时日,裴少淮正常出门上学,唯有提前散学时,才会外出逛逛,有时从前门出去,有时从后门出去,有时候去茶楼饮茶,也有时候上山采风,皆无定数。 与殷五连着偶遇几次之后,裴少淮与他也更熟络起来,殷五总有数不尽的点子逗乐裴少淮,俗人划拳喝酒,他便与裴小爷顽飞花令,他似乎办的都是雅事,可那小曲虽唱得婉转,词句听起来清雅,旨意却是少女的春心。 明明是小酒肆,却能随时叫出来个要身段有身段,要模样有模样的女乐,豆蔻年岁,盼目涟涟。 抱得琵琶弹得古筝吹得竹笛。 “今日又尽兴了,果然是好曲子,词句亦十分清雅。”裴少淮感叹道。 殷五笑道:“小的早说过了,只带小爷做雅事听清曲品好茶,绝不沾染那些令人嫌弃的,自不敢有悖初衷。” 又道:“只希望能让小爷读书乏了时消遣消遣。” “对了,上回你说有个地方十分清雅,最适合写诗,是哪里来着?” “小爷若是有兴趣,小的改日再带您过去。” …… 过了月余,林氏告诉裴少淮都查清楚了。 “自打你父亲赴玉冲县就任,我派了申大申二过去,我便瞧出来她心里不爽,觉得我持家以后只厚用自己的人,薄了他们一家,她以为跟过去是吃香喝辣的?后来又三番五次叫我替她两个儿子换些轻快的活计,我寻思着她是老太太身边的老人,给老太太几分面子,便顺了她的意,没想到换了两次还是这不好那不好的,后头还让老太太说了我几句……没想到她一家竟敢有这样的心思!” 原来是老太太身边的周嬷嬷。 周嬷嬷自老太太嫁进伯爵府便跟进来了,一直伺候在老太太跟前。老太太持家的时候,周嬷嬷在伯爵府里也是出尽了风头,只叫下人把她也当半个主子供起来。 林氏持家以后,周嬷嬷平日里打着老太太的名头花个甚么钱办事,都被林氏管着,她便觉得自己受了委屈。 “我说呢,去岁好端端说自己的大儿子瘸了腿,干不得重活,只能去马厩里看看马车,原来打的是这样的主意。” “母亲打算如何?”裴少淮问道。 “既然找出来了,便也就不怕了,只是一时半会儿不能动他们,免得惊动后又安排个别的甚么人过来,到时候更难办。”林氏合算道,又言,“我正想着要编些甚么风声出来,叫她身后的主子露个头,我好狠狠给牠来一闷棍子。” 第40章 “何须再放甚么风声,牠的尾巴早藏不住了。”裴少淮道。 裴少淮同林氏说了殷五的事,言道:“这段时日,殷五屡屡得逞尝到了甜头,以为我落入了他的套,自然会去主子跟前摇尾乞怜讨好处。” 裴少淮又推断道:“前日殷五说要带我去个吟诗听曲的好地方,我应下了,母亲只管叫人盯住他,看他从哪接来的女乐,顺藤摸瓜自能窥探到一二。加之,把周卫一家子拿下后,也能问出些话来。两者合起来一比对,断不会冤枉错人的。” 林氏深一想,确是这个理,再看眼前的儿子,已然与她齐高了,欣慰道:“你比娘亲更会拿主意了。” “娘亲想想,前有帮闲,后有眼线,他们缘何费如此大的心机?”裴少淮稍顿了顿,自答道,“沉舟侧畔千帆过,伯爵府再非昔日之态矣,故此,我们不能用过去的法子应对了,否则就会被人牵着鼻子走。” 当断不断反受其乱,拳头不硬一些,伯爵府只会更不得安宁。 裴少淮牺牲了读书时间去同殷五周旋,岂止为了找到幕后黑手? 林氏应道:“娘亲知晓如何做了。” 十五休沐那日,裴少淮原与殷五“说好”要去湖畔小院赏景听曲喝茶的,到了时辰便照常坐马车出门,却在半路一拐去了芒山观,打算赏赏冬日山景顺带叨扰吴老道。 那殷五得了裴少淮出门的消息,眉欢眼笑去接了三个可人的青倌儿,马不停蹄赶赴湖畔小院,轻纱帐暖湖景宜人,又有佳人弹唱半卧,一应准备就绪。 一直等到午后,茶也凉了,人也乏了,却不见裴少淮的半个身影,殷五以为裴少淮半路遇到了甚么急事,结果打瞌睡到入夜时候仍不见人来,殷五只能怏怏作罢,把三个青倌儿送了回去。 这一接一送的,岂能不暴露行踪,只需将这几个所谓“青倌”近日来接待过的客人细细一排查,便可发现
相关推荐:
神秘复苏:鬼戏
过激行为(H)
镇妖博物馆
我的风骚情人
规则怪谈:就算死了也要过副本
白日烟波
虎王的花奴(H)
沉溺NPH
弟弟宠物
开局成了二姐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