韶华小说

韶华小说> 夹逼定理[故事合集] > 第28章

第28章

什么,罗捕头一概不看,只用箱子收起,带回衙门。 …… 一个时辰后,逸都衙门。 天色已经暗了下来。 公堂中间放着一口木箱,边上点了烛火,摇曳着照出几人的身影。 刘知县身材矮小,站到了公堂正中,箱子的前边。在他身后跟着一位幕僚,罗捕头和两个捕役恭恭敬敬站在边上。 虽是流官制度,可作为一县主官,他与底下的小吏自然有着高低之分,不过主官施行政令也得看底下小吏配合,加之为人处事的讲究,因此在他们的日常相处当中,罗捕头一直对刘知县恭敬有加,刘知县也对他多有客气,这是他们的合作模式。 罗捕头事无巨细,从今日早晨上班见宋先生院墙破损开始,到下午抽空又去拜访宋先生,两人间的谈话,再到泰安寺一行,甚至自己的相关推测都向刘知县汇报得清清楚楚。 听完后,刘知县长久不语。 过了一会儿,幕僚在身后小声提醒:“大人,还是先处理贵人们的遗失之物吧……” “嗯。” 刘知县这才回过神来,第一时间看向那口箱子,接着又看向罗捕头:“这里面的物件,你可清点过了?” “大人,属下一眼未看。” 刘知县转过身,与幕僚对视。 幕僚对他点了点头。 “名远你办事向来讲究,我是放心的,这些物件我自会请大人们来认取。”刘知县这才说道,不过停顿了下,他仍是忍不住,又问,“那甜水巷的先生当真只与广宏法师说了几句话,就让广宏法师自焚而亡了?” “回大人,当时泰安寺香客众多,大家都是这么说的。” “啧啧……” 刘知县内心震惊,只觉宛如神仙手段。 “那你说的院墙受损一事……” “属下虽未从宋先生口中听闻那究竟是何妖物所为,但听狱中那贼人说过,广宏法师养有三只青面夜叉,身高一丈有余,体大如牛,站在地上便可平视二楼之人,想来就是这怪物所为。” “那你又说院中毫无打斗痕迹……” “不仅没有打斗痕迹,属下下午去问时,见那宋先生面上毫不在意,恐怕这夜叉鬼只在瞬间就被制服了。” “……” 刘知县闻言,又回头与幕僚对视一眼,随即才感慨:“这般高人,往常只在山中清修,何时我逸都城中也来了一个……” 罗捕头听出他的意思。 知县之前便有结识之意,现在恐怕已有了登门拜访之心。 “属下听说宋先生是云游至此,暂且歇脚,以前也是在山中清修的。即使到了城中,也是独居一处,只与狸奴为伴,最喜清净,每天进出也都是独来独往,怕是去看红尘去了。”罗捕头隐晦提醒。 “可惜……” 刘知县摇了摇头。 既如此,自己倒不敢去打扰了,不过城中知州大人向往此道已久,广宏法师一案传开后,多半会来询问,自己倒是可以与他细细讲讲,一来投其所好涨涨谈资,二来知州大人官居高位,身份不凡,自然有去拜访的资格。 至于那广宏法师…… 显然是犯了戒条、做了亏心事,才被业火焚灭于佛祖殿前。 …… 罗捕头为宋游修好了院墙。 宋游倒也没有拒绝—— 自己给罗捕头设谋,本身是收了钱的,如此已经两清,而承担被贼人背后之人报复的风险也是应当的,都在这二十两银子里了。可自己之后又助罗捕头彻底破了这案子,罗捕头为自己修缮院墙,也是应得的。 在宋游心中,如此依然两清。 只是罗捕头似乎不这么认为。 他觉得自己仍未还完宋游的相助之情,常常送些东西来,但也都是些很实在的肉菜水果。 宋游有时会收,有时不收。 还是那句话—— 有时适当的接受别人的好意,其实是大度的一种体现。 有时收下,是让罗捕头心里好受。有时不收,是把握一个尺度,免得造成过多的牵扯。 如此一天天的,日子也过得快。 平凡之间藏有非凡的乐趣。 广宏法师在佛殿前自焚一事很快传扬开来,成了逸都老百姓茶余饭后津津乐道之事,在江湖圈里则传得更广一些,越传越玄。 世事传闻大抵如此。 而宋游除了听书,又迷上了听琴。 北城的松庐是杨公的住所。杨公以擅长抚琴出名,常在家中邀三五友人抚琴为乐,城中许多贵人都会去拜访,而他每日傍晚抚琴,于是有些爱好声乐之人便会在此时去到松庐之外,茶棚下点茶一杯,以琴声而醉。 松庐不远,宋游常常路过,会停歇片刻。 天气眼见得转凉了。 第二十一章 山中寻高人 对于广宏法师一案,最为震惊的还是城中的贵人们。 普通老百姓哪与广宏法师有过多少接触,最多去泰安寺上香的时候见过,知晓泰安寺有这么位高僧,可城中那些向往仙佛一道的贵人可多数都与这位高僧交往不浅,不是常请广宏法师来府中喝茶讲经,就是常去泰安寺拜访广宏法师,甚至有了心事也都说与他听。 哪曾想这高僧竟是这般为人。 不过最震惊的还是这位高僧的死。 广宏法师的本领他们是见识过的,掀纸成兵,夜半托梦,还有夜叉护法,加之种种奇妙之术,就是说他是菩萨在世他们也信。可如今却让他们见识到了什么叫做人外有人山外有山。 逸州知州名为俞坚白,是昌元二年的榜眼,也是个向往神佛长生之道的人,不过他却与广宏法师少有接触。 不是早知有今日,也不是知晓他心术不正,只是俞知州挑剔,眼光甚高,听说了他与城中别的贵人交往之事,其中不少钱财往来,便实在难以将广宏法师与他心目中真正的高人结合起来。 这种人,自己都不得长生成佛,又怎么可能带他走上长生之道呢? 前段时间听逸都知县讲了广宏法师一案的具体经过,他便对那甜水巷的先生来了兴趣,再将此案捕头叫来,细细问了与那先生有关之事,只觉那小先生虽与自己想象中完全不食人间烟火的仙人形象有所出入,却也是世间少见的高人了。 至少远在那广宏法师之上。 于是有了结识拜访之意。 可对于自己心生向往、仰慕之人,无论是修行高人,还是音律大家、丹青妙手之类的,自然要放低态度,不能行身份上的便利。 又听说那小先生喜好清净,可着实让他为难了好久。 终于得知先生常去城北的瓦舍听书,近日又常去杨公屋外听琴,俞知州终于找到了结识的机会—— 瓦舍听书他是少有去的,可听琴本是雅好,即使公务繁忙,他也常常约上好友在府中弹琴为乐。杨锦声作为逸州有名的雅乐大家,俞知州自然是去拜访过的,与之有些交情,可以从这里入手。 甚至俞知州都想好了,相遇后若觉得那先生确如罗捕头所说,便可顺势请先生去杨锦声家中做客,介绍他与杨锦声认识,也算投其所好。 “备马。” “大人,去哪?” “松庐。” “好。” 俞知州出门看了看天,甚是满意,便喜滋滋的坐马出行了。 …… 今天是个多云的天气。 “秋高气爽,正是外出寻访的好时节啊。”宋游盯着天空,喃喃念道。 外头正是蓝天白云,却不觉得晒,因为此时正好有一朵云遮住了太阳,使得整个世界既不阴沉,又看起来凉快,异常清爽。 这几天应当都是这样的天气。 是外出最好的天气了。 正巧三花娘娘在院子里扑来扑去的捉虫儿,听见声音又没听清,好奇得很。 “你讲什么?” “我们该出城逛逛了。” 三花猫闻言顿时停下了手上的事,转过身直直的盯着他。 “去哪里?” “去寻访当地高人名士。” “去哪里?” “昨日听罗捕头说,出城往西有一个县叫思远县,思远县新庄有一老鹰山,住着一位奇人,不如我们去拜访他吧?” “去哪里?” “出城往西。” “哦。” 三花猫端坐下来等他。 三花娘娘是知道的,人类比不上猫,出门要麻烦一些。 但也说走就走。 宋游换了那身能给自己带来方便的道袍,别的也没带多少东西,就带了一个包裹,出门买了些干粮装上,就径直出城往西而去。 只一只猫与他同行。 好在有官道可走。 沿着官道翻了不知几座山,反正过了两座桥,从上午走到下午,总算看到了思远县。在县里找了间旅店住下,趁天还没黑,在小小的县城里问了一圈新庄怎么走,老鹰山又怎么找,次日清早便出发了。 路有几十里,亭台三五座,烟村十余家。 新庄是个很美的地方。 身后千仞高山,白云深深,村中小河蜿蜒,流水潺潺,间间民屋又被烟雾朦胧,翻山而来时,入眼的如画中的风景。 该是奇人居住的地方。 又在村中一问,便向村尾行去。 “好远。” 宋游不由有些感叹。 这个年代访友访人真是困难,难怪能留下那么多优秀的离别诗。 又听见三花娘娘在身后小声学他讲话,似是也觉得山水太长了,宋游不由扭头,出声问道:“三花娘娘走过最远的地方是哪里?” “是来上香的人家里。” “那也不远。” “没有这里远。” “要是我们有一匹骡马就好了。” “有一匹骡马就好了。” 三花猫眼里也有几分憧憬。 “我们到了。” 宋游停下脚步。 三花猫抬头随他看去。 眼前是一间竹院,竹排为墙,茅草为顶,篱笆为院,有几只鸡在院子里啄食。 宋游轻扣门扉,有童儿来开门。 “先生找谁?” “在下姓宋名游字梦来,灵泉县一山人,前来拜访孔大师,不知大师可在?” “先生是我家师父的旧识好友?”童儿细细打量了宋游一番,皱着眉头,觉得不像,“还是慕名而来买木雕的?” “慕名而来。” “你来拐了,我家师父不在家。” “哦?” 真不赶巧。 宋游顿了一下,又恭敬作礼:“不知大师去往何处,几时回来呢?” “师父去砍树去了,我只知道在这座山里,但具体在哪里我也不知道。”童儿仰起头看向宋游身后,“天黑之前会回来。” 宋游不由转身,随他看去。 白云深深,又怎知去处。 “多谢。” 宋游向童儿拱手道谢,见得他转身回了屋,稍作思考,便带着三花娘娘往那大山而去。 他欲穿花行路,直入白云深处。 这山巍峨雄壮,却又连绵成片,山顶隐在云雾深处,如今只看得到山腰,云雾随风变化无穷,说里面住着神仙世人怕也是相信的。而一大一小两道身影在这巨山面前,很快就成了微不足道的两个小点儿。 山路难行,有樵夫高歌,山中回音响彻不绝,亦有异鸟鸣啼,声音清澈空灵,净涤灵魂。 宋游沿着砍柴的路往山上走,不觉已身处云雾之中,此时视线受阻,几丈之外便不可视物,不远处野兽出没动静有如妖魔。待得眼前的层层白雾中逐渐透了光透了蓝,宋游便知道,自己将穿过云层了。 于是快走几步,眼前果然开朗。 天空是无比纯净的蓝,如同一个半圆的罩子,身后云海翻涌,波涛层层。下午的太阳斜挂在天边,亮得不可直视,一圈光晕,十分圣洁。 三花猫睁圆了眼,宋游也驻足许久。 可惜啊可惜,宋游问了山中樵夫,又问了山中野兽,却只是收获了满眼的风景,并未遇到那位擅于木雕的孔大师。 那位孔大师世代都是木雕匠人,到他的时候已不知多少代了。而他从小痴迷木雕,仿佛为此而生,成年时技艺便已登峰造极,据说他四十岁时曾有作品停刀而活,在屋中乱跑,吓坏了不少人。 这个故事在思远县广为流传。 因此总有外地人慕名而来,在孔大师这里求购木雕,不过之后再也没听说过木雕活过来的事情发生。 宋游刚从罗捕头口中听说时,便打定了主意,要来拜访孔大师,甚至在逸都乃至整个大晏极其有名的道教名山青成山都被他放到了后边。 就想见识一下木雕怎么活。 本以为能在山上遇上,多点缘分好说话,可惜上山没遇上,下山也没遇上。 也许不在此山中,在另一处山中。 只是这山一程水一程,寸寸皆是修行。 脚下的每一步都不会误你。 下山时正好黄昏,孔大师已回了家。 这次再去拜访,便见到真人了。 “在下姓宋名游,师父取字梦来,灵泉县一山人,慕名前来拜访。”宋游依旧恭敬行礼,“上午听说大师去深山里寻木砍树了,一时兴起便前往山中寻访,可惜缘分不够,不得相遇。” “哈哈这山这么大,先生从哪找我去?” 孔大师年近六旬,头上已满是银霜,但仍红光满面,身体极好。 想来他已从童儿口中听说过了。 这些年来拜访他的人不少,达官显贵、名人名士都有,可他见过有在屋前等他的,倒还没有见过去山中寻他的。 这云深如海,怎可寻人呢? “先生还请屋中一坐!” “却之不恭。” 竹屋清凉,满地木头木屑。 三花猫跟随宋游而入,左看右看,直到宋游在一根长板凳上坐下,它才收回目光,跟着一跃而上,跳上板凳,就在宋游身边坐下来。 宋游看孔大师,它也看孔大师。 宋游看童儿,它也看童儿。 孔大师先与宋游寒暄几句,很快目光就被这只三花猫所吸引了。 只见这三花猫体态匀称,颜色虽多,但分布并不杂乱,生得比大多数三花猫更讨人类的喜欢。可他看了又看,却觉得这三花猫身上有一种难以言述的体态之美,似乎任何一处都恰到好处,多一点便多了,少一点又少了。 如果仅仅如此,倒也还好。 可不知怎的,孔大师一眼就觉得这猫并不一般,其神态灵动,似有灵智,每一个眼神的变化都值得他琢磨,远非寻常动物可比。 “这猫……” “忘了给大师介绍了。” 宋游捧着一杯茶,语气淡然,内容却很直接:“这是南华县猫儿庙的三花娘娘,乃我下山之后偶遇,与我相约作伴,一同游历红尘。大师只把它当做一个人来对待就好。” 第二十二章 一句已胜千言 南华县猫儿庙…… 三花娘娘…… 只把它当人来对待…… 孔大师细细品味着其中意味。 人常说,活得久的人没有没见过鬼的,这话是没有错的。又有人说,工匠到了极致便可通神,也是没有错的。而对于孔大师这种人,丰富的人生阅历和极致的工匠技艺都占了,鬼神妖灵之说在别人看来也许是故事,在他这里却是更离谱的事都发生过。 孔大师当即就明白了—— 这位客人和平常那些来向他求购木雕、怀着寻访奇人的心态来满足好奇心、增长见闻的达官显贵、名人名士并不一样。 这位客人很不一般。 孔大师客气之余,又多了几分恭敬。 “先生早上进山,傍晚才归,山路难行,不知中间可有吃饭?” “中间遇到山野金猴,厚着面皮请它带路,摘了几个野果子吃,口味也还不错。”宋游也是恭恭敬敬,客客气气,拱手而答,不过今日的他就不是出于这世道流行的繁文缛节了,是对高人的敬意。 刚进房屋他便看了一圈。 只见满屋子的木雕成品与半成品,每件成品皆是栩栩如生,更有甚者,没刻出眼睛便已极为生动,仿佛一不留神它就会自己跑动起来,实在难以想象若是为它刻上眼睛会当如何。 “东阳。” “师父。” “去杀鸡。” “好。” 童儿乖巧的转身就走。 孔大师这才又对宋游和三花猫说:“天不早了,两位客人回不了城了,就在老朽这里吃顿便饭吧。今天运气好,在山上捡了一些菌子,炖个老母鸡能把舌头都鲜掉,吃完后客人就在

相关推荐: 【黑篮同人NPH】愿你相伴   变成丧尸后被前男友抓住了   取向狙击   突然暧昧到太后   圈圈圈圈酱短篇合集二   氪金大佬和菜鸡欧神   吃檸 (1v1)   斗罗绝世:圣邪帝君   修仙:从杂役到仙尊   小师弟可太不是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