韶华小说

韶华小说> 如果说爱(h)(1v1) > 第283章

第283章

是一笑了之。 他又不是个傻子,敢放权给颜君齐,还让他在那儿那么久,自然验证过颜君齐够不够忠心。 他父皇往关外派过多少人庆文帝不清楚,他自己明里暗中派过多少人他自己有数。 派人去倒不是怀疑颜君齐有异心,或他对颜君齐有多不信任,而是颜君齐每年递送的奏本内容太细太具体了,他要查查颜君齐有没有造假。 事实是,颜君齐是整个大岐最老实的郡守之一。 他甚至连出了什么岔子都敢写敢奏。 到了孝光帝,那派去关外的人就更多了。 经两朝努力,关外各族总算对大岐有了点儿认同感,通婚结亲也开始逐渐普遍。关外的商贸和广阔的土地,吸引了许多人过去。 如今不用朝廷下政令迁人口,各地穷苦的百姓很多人想要去关外谋生计。 各族蛮人拿上官府文书已经可以入关做买卖,孝光帝还大胆地准许关外考生入关科考,考上了同样可以到大岐各地为官。 不过关外基础太差,到孝光帝后期,大岐才总算出了几个蛮族文官。 文官虽然不行,但关外出武将,孝光帝任用了几个年轻蛮人武官,剿匪时把南边的土匪们都打懵了。 仕途上,颜君齐没卢舟那般幸运。 他前前后后,从县令到郡守,一直在定北郡干了二十年。 有人阴谋论孝光帝忌惮卢舟和颜君齐里应外合才把他调回京城,也有人说颜君齐被“流放”在外那么多年,全然是受了卢舟拖累。 不过颜君齐本人对进京入中枢表现的并不热情。 不知是为了避嫌还是性格使然,他对谁都不冷不热,无论是下衙还是休沐,除了写书、编书、修书,就是去贺府借书,或到卢舟府上走走。 除了和做京兆府尹的贺颂之、在鸿胪寺任职的宗鸿飞偶尔聚聚,根本就不交际。 他先后在户部和吏部任职,官拜尚书,也没什么好人缘。 倒是因为职务问题,把同僚得罪得不轻。 朝中的勋贵们以为走了个抠门的乌尚书,日子总要好过点儿,没想到来了个颜尚书,比姓乌的还狠。 乌尚书只是不愿意给钱。 姓颜的是他娘的翻旧账问他们要钱。 什么他爷爷、太爷爷、太爷爷的爷爷那时候多支走多少钱,他们家还欠了户部多少钱。 那、那他们哪儿知道呢?! 他追账追得太狠,还派人盯着人家今天纳了几房妾,明天去哪儿喝花酒,后天买了什么新奇物件,府里又采买了什么奴婢仆役奇珍异宝昂贵食材…… 反正逼得人不得不承认,他们就是有钱不还,还装穷问朝廷要钱。 纨绔们被逼急了,怎么会有人连他们家买把青菜多少钱,做身衣服几米布都要管?! 被逼疯的老少纨绔们想跑去把他那放账本的库房一把火烧了,一了百了,让他再算! 进皇城烧账本太难,他们选了个不难的,集资雇了一批人专门帮他们写奏折弹劾颜君齐,告他公报私仇。 颜君齐能怕他们? 他把大岐律法用得比大理寺还熟,他们敢告,他就反怼,每每把勋贵们怼得哑口无言,怼得三司怀疑人生,他们这群专业人士,是不是得回去再把律法条文好好理理? 再之后,颜君齐为数不多的朋友之一宗鸿飞当上御史中丞了,俩人开始“沆瀣一气”“公报私仇”,逮着勋贵们大事小事鸡毛蒜皮的事一顿参。 御史台每年业绩勋贵们贡献了一大半。 经过颜君齐和宗鸿飞三年不懈努力,大小朝会勋贵们不是请假,就是鸦雀无声当摆件。 每年也没再多领一分钱。 孝光帝但凡想赏赐自己这群“老实巴交”的亲戚点儿东西,脑海里先闪过的都是颜君齐那张俊脸和宗鸿飞那张笑脸。 啧,还是算了。 他也不想被劝谏个没完。 有钱还是再修几个水渠吧! 而颜君齐担任吏部侍郎到吏部尚书期间,他对大岐全境的地方官员也没客气。 别谈感情,别谈交情,他们不熟,他是一个没有感情的吏部工具官,只看政绩。 粮产、税收、人口、工程,文教成绩,有没有灾情,如何应对的,治下有没有百姓活不下去要造反,审了多少案,有多少冤假错案…… 还是数数这些。 他还发挥在户部保持的优良传统,要求每个郡年底把该汇报的填细。 写不清楚? 他给模板。 哪个郡有特殊情况,他可以单独再出一版。 颜侍郎每年到翰林院“鼓励”新考上的翰林们,“你们是来自各郡的才子,是大岐的栋梁,蛮人都能学会的东西,你们一定能学会,好好加油。” 于是,年轻精力棒的后辈们努力学了如何用好各类表格,到了年底,被各衙门叫去当苦力。 算吧年轻人!填吧年轻人! 栋梁不能输给算吏啊! 翰林们水深火热,孝光帝却幸福了,他爷爷在位时冗长的奏折,到了他的时候,已经只有当年长度的一小半。 户部也很开心,各地年底报的账目清晰,福利的是他们。 颜君齐在京中搅动风云时候,全京城最爽的就是卢栩。 他终于有了自家的靠山,弟弟和君齐一个在内阁,一个在六部,出门谁都不敢招惹。 他还把家属接来在京城住了一阵子。 不过腊月和文贞惦记他们的书院,只住了不到半年,就拉着八车书跑了。 他们两个阿娘也不习惯京城的生活,还惦记着老家的生意,逛遍京城的大小成衣铺绣庄裁缝铺和布庄,学了新的裁剪方式和成衣款式,她们也带上一堆样板、布料,跟着腊月、文贞一起回了老家。 之后卢栩每日的乐趣不是和睿王一起闲玩儿,就是钻进冠海楼研究菜谱。 晚上君齐写书、编书时,他就坐在同一张书桌上写他的菜谱。 耗时两年多,他终于在京城印了他人生编写的第一本书——《家常菜谱一百例》。 还是插图的。 这书印刷精美,封面漂亮,就是搞得常在他们书铺买书的书生们有点儿茫然,常常出现在书册首页被感谢的卢郎君,原来也会写书? 他们一翻,好家伙,菜谱?! 菜谱都能印成书了? 有人痛骂,浪费纸张,浪费工匠,暴殄天物。 不过京城也不乏实践者,开卖当天就有太学的学生买了一本儿回家试,不试不知道,一试,还真挺好吃! 很快,卢栩的菜谱成了京城畅销特产。 落榜一轮游的考生们回家时几乎人手一份儿。 又雅又实用,没有丝绸首饰昂贵,还不像食物易腐易坏,带回去还能跟老婆聊聊京城见闻,明日做什么菜,多好。 受到鼓励后,卢栩又写了第二本、第三本。 他还专门写了本儿野菜食谱,教人如何辨别野菜,做野菜。 不过受知识所限,他只能写关外、隆兴郡和京城附近的野菜。 这本野菜菜谱卖得不好,但却引起了太医院注意。 许多野菜也是药材! 他们太医院可一直想效仿前人做本普及草药的书册呢。 从前的医药书籍,只写文字少有绘图,前朝那版插图的,也有许多错误。 卢栩这儿有现成的图,还有关外的,这东西从前可没有,不用白不用啊! 睿王睡了个午觉,卢栩给他们的印坊拦了个大活儿,早就不上朝的睿王被宝贝侄孙叫进宫,让他发光发热,帮太医院革新医书。 睿王:“……” 姜濯:“九爷爷,这可是利国利民的大好事!” 印,他印还不成吗? 睿王不肯放过卢栩,拉去当了一阵子苦力,卢栩被动学了许多印刷技术,还掌握了大岐最先进的印刷经验。 作者有话说: 卢栩:不想点,真不想点,我这技能树,唉,真亮!再瞧我们家两条大腿,多粗! 流浪中的卢小锐:哥哥,你的大腿也很粗! 第349章 番外4 不知是不是年轻时太辛苦的缘故,卢栩才过了五十岁冬天就开始腿疼。 他不想吃药,一个人宅在家里又无聊,除了把侄子、侄女逮来玩儿,冬天实在没什么事干。 无聊之下,他把家里的话本儿都读光了。 太医也没什么办法,除了吃药、药浴,也就是注意防寒和保养。 治了一年,第二年还是没什么起色,颜君齐和卢舟商量过,他辞官了。 彼时他刚刚当上吏部尚书不到两年,孝光帝有意让他入内阁。 但颜君齐走了。 果决到满朝吃惊。 那些曾经参他嗜权、弄权,要在关外造反的同僚简直脸疼。 颜君齐潇潇洒洒带着卢栩回了老家。 家中孩子多,村里尤其热闹,卢栩喜欢热闹。 卢栩能教依旧在拓荒开商路的侄子们做生意的经验,能帮他们出谋划策,而他能教书,写书,编书,再为老家发光发热。 他仕途上的志向几乎都实现了,学问上的志向,回家做也许更适合,清静。 颜君齐没什么不舍。 更重要的是,他和卢栩辛苦了一生,各自忙着事业,奔波大半生,彼此陪伴却不多。 他没不舍,别人却不愿意了。 颜君齐前脚递了辞呈,后脚就有人在早朝骂他带坏风气,身为臣子,年轻力壮的,怎么能不尽心竭力,鞠躬尽瘁呢? 颜君齐:“……” 原本都要笑出来了的勋贵们:“……” 妈的,这帮文臣怎么回事? 先前死活不愿意让颜君齐进吏部、入内阁的不也是他们? 这会又不让走了? 不! 颜君齐必须走! 他们突然踊跃替颜君齐说话,声泪俱下劝孝光帝要礼贤下士,照顾贤臣,颜大人为国为民辛苦一生,在关外吃了那么多苦,晚年一定要好好颐养天年啊! 还没六十的颜君齐:“……” 孝光帝也挺舍不得,能干可信又忠心的臣子谁也不嫌多。 可考虑到卢栩的情况,到底是私交起了作用。 他少年就知道的,卢家大哥其实是个很随性的性格,没什么抱负,也没太大志向,他爷爷、舅公一伙把人坑去关外二十年,人家开商路,安抚百姓,还给大岐开疆拓土,赚的钱大头也都进了他们家私库,如今想回家过自己的日子了,他哪能说不。 孝光帝同意了。 卢栩是商籍,他不好封赏。 他将两人的功劳并作一起,要封颜君齐做侯爵。 不想颜君齐拒绝了,他不要侯爵,想要为卢栩换一个伯爵。 朝臣们这哪能同意,大岐封赏可是要军功的,颜君齐好歹有开疆拓土的功劳,卢栩一个商人凭什么? 吵了一早朝,最后孝光帝一意孤行封了,还封了卢栩一个厚义伯。 随之,颜君齐和卢舟毫不意外地被疯狂弹劾。 颜君齐人都离京了弹劾他的折子还没断呢。 一向被弹挨参从不辩驳的卢舟,屡次在朝堂替亲哥哥辩解,细数他哥哥的功劳。 大多人被说服了。 也有人无论他怎么解释,也说服不了。 抓不到卢舟把柄的政敌们高兴了,这可是卢舟自己把弱点亮出来了,他们就等着,等着他的好大哥回乡后违法乱纪作威作福,到时候看卢舟会不会大义灭亲。 他们才不信一个小商人封了伯回老家后不会飘。 卢栩不知道朝堂的明争暗斗,若知道了他们怎么想,走前好歹要登门骂一句飘你大爷,爷爷我是实心儿的! 回家的路上,刚获封的厚义伯还在为赔本买卖叹气:“一个侯,换一个伯,亏了。” 颜君齐:“没什么分别。” 卢栩想想也是。 他们不缺钱也不缺田,无论是封侯还是封伯,都只是名头,弘安帝在位时就定了以后大岐封赏勋爵,不再给食邑。 他们又不指望靠爵位生活。 另外他们俩也不会生孩子,侯也好,伯也好,反正也没人世袭。 至于家中后辈孩子们嘛…… 有出息就自己挣,没出息在家种地! 他回去后高高兴兴在村中的院子里挂上伯府的牌匾。 他倒是没为了一块牌匾重新盖个伯府。 这几年家里添的人口多,房子才刚翻新过,他们回去住都还新崭崭的,两个人住一个小院已经很宽敞了,没必要浪费东西。 离家多年,他们总算落叶归根。 卢栩挺乐呵,花了几天时间把家里的小崽子和村里的小崽子们认熟,他就开始带着孩子们玩儿了。 从弘安帝在位战乱结束后,大岐人口就逐渐开始恢复、增多。 到卢栩回乡,都已经生到第二代了。 他们卢家村小娃娃可比他十七八岁时候多得多。 村中六岁以上的几乎都在上学堂,小则十二三,大则十五六,混完了学业学了手艺,有天赋的继续读书或去做各种工匠,没天赋的跟着商队去跑商做生意或者下地。 两岁以下的还都是爹妈爷奶照顾着,卢栩屁股后面跟的一串都是三到五岁的小娃娃。 娃娃们正是可爱的时候,奶声奶气对什么都充满好奇,调皮捣蛋的程度也还受限于身高体力没熊到飞起,卢栩领着他们今天撵羊,明天追鸡,后天捞鱼。 买点儿果脯、糖果、小玩具,就能哄得一群小孩儿喊大王。 颜君齐则去腊月和文贞的书院当了先生,每旬去两三日,其余的时间则住在村里整理家中的书,编书或写写书,完成他一直想整编却一直没空做的典籍释义。 从前他为官时候,写的全是实用性很强的政论。 这次归乡了,才有闲心练练书法写写诗。 家里人多,他们俩住的院子靠里,依山傍水,若不出门,僻静悠闲,若是出门,则是热闹的一大家人。 卢栩很满足也很满意。 到了冬天,即便卢栩很不想承认他得了老寒腿,现实也不允许他反驳。 深秋一下雨,冬天一下雪,卢家村最受欢迎的山大王就歇菜了。 他

相关推荐: 和徐医生闪婚后   摄春封艳   一梦三四年   林峰林云瑶   迷踪(年下1v1)   成人爱情故事集|魁首风月谭   穿越之八零大小姐   深陷   要命!郡主她被庶女拐跑了   反派师尊只想死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