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愿意,段愉心想。 “所以,机会来了,你得抓住。” 段愉眼睛一沉,立刻说道:“我知道了,我这就带着文书前往兵部。” 真要找不到赵训,大不了就在兵部把事情捅出来,那么多人在场,总有人出来收拾场子。 明曦目送段愉下车,还有几分魄力,不枉她扶持他一场,吩咐车夫掉转车头回了伯府。 一回府,老太爷身边的人在门口等着她,见到人立刻把她请走了。 老太爷见到明曦,指了指椅子,“坐下说话。” “谢祖父。”明曦入座,“祖父叫我来有什么吩咐?” 老太爷看着明曦,“方才宁亲王身边的亲随来过了。” 明曦这回是真的有点意外,宁亲王妃这事情办得是真的快。 “祖父已经知道了?” “你为何不与我商议?” “祖父身体不好,孙女觉得事情尚未到需要您出面周旋时,好钢用到刀刃上,您得留到最后发力。” 老太爷:…… 这气好像也生不起来了。 “你这胆子真是大,宁亲王也是你能联手的人?” “若是以前必然不能,但是他的一子一女都受牵连,宁亲王自然无法再稳坐钓鱼台。祖父,皇上若不疑心他,萧临岂用出京?” “那又如何?不过是暂时的,宁亲王在陛下心中的地位,非一般人能比。等风头过后,事情就难说了。” “祖父,端王让萧临出京,既然宁亲王默许,就等于认同儿子上了端王的船。纵不能齐心协力,他也不会害自己的儿子,将来也许会隔岸观火,却不会肆意加害。” 老太爷冷笑一声,“这世上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不到最后一刻,谁又知道会如何?你还是太年轻了!” 第213章 烫手山芋 “那孙女就只能力保端王荣登大宝,宁亲王就不用左右为难了。” “你一个女子,还能插手朝政之事?” “宁亲王为何让人来见祖父?” 老太爷哑口无言。 明曦面色严肃地道:“祖父,别人要我死,难道我就要心甘情愿引颈就戮?经过这次的事情,您心里应该明白,这次他们未曾得手,必然还有下一次。” “你……罢了。”老太爷看着明曦,这倔强果断的性子,跟他年轻时一模一样。 若没有这样的秉性,他也赚不来这伯府的爵位。 “祖父,中秋宴下毒一事,慕华郡主无辜被牵连中毒,孙女侥幸逃过一劫,但是最终只以两名宫女私怨结案,由此可见陛下庇护皇后与太子之心。 这次纵不能扳倒他们,孙女与端王联手,也要他们掉一层皮,方能解我心头之恨。” “你小小年纪,怎么能有这么大的怨气?凡事要不急不躁,徐徐图谋。”老太爷敦敦教诲。 “祖父教训的是,若是孙女徐徐图谋,只怕到了明日,我大哥就要成为别人的替死鬼了。” 老太爷的脸色一下子变得精彩起来,气呼呼地看着明曦,骂也不是,不骂也不是,现在的孩子,真的是无法无天。 “你大哥的事情,你是怎么做的?” “我只是告诉大哥,我不能为他铺一辈子路,他的仕途,还是要自己走出来。我从武选司那边回来时,大哥已经准备带着文书前往兵部了。想来,此时应该已经在兵部了。” 老太爷:…… 头好疼! “此事如此凶险,若是宁亲王没能配合好,你大哥的处境你可能预料到?” “男子汉大丈夫,做事情岂能瞻前顾后?”明曦用最温柔的声音说着最狠的话,“宁亲王若是食言,那么萧临的处境会如何,他也得想一想。” 老太爷忽然之间明白了明曦话里的意思,让段愉去兵部,就是隐晦地让宁亲王知道此事不成功便成仁的决心。 老太爷看着明曦,难怪端王给她送信,由着她去做,怕是早就想到她会如何出手了。 老了,真是老了。 明曦那句瞻前顾后,小丫头也是暗搓搓地在点他。 这孩子……给点风就能上天了。 老太爷微微叹口气看着明曦,“你既然与端王已经商议好此事,祖父也不会拦着你,但是事情最后能否成功,现在还是未知数,你也要做好准备。” “孙女知道。” “你回去吧。” “祖父,您好好歇着,孙女告辞。” 明曦跑了这一天,确实也有些累了,回了自己的院子,这才松了口气。 “姑娘,您歇一歇吧。”茜草端上茶点来,“先吃点东西垫垫肚子,晚饭还早呢。” 明曦并不饿,也没什么胃口,但是茜草一脸担忧,她还是捏了一块山药糕放进口中慢慢吃着。 豆沙的馅,是她喜欢的三分甜味道。 不知现在兵部如何了。 话说,此时段愉前往兵部找赵训,转了一圈也没见到人,他就有种不太妙的预感。 方才来之前,他让自己人仔细打听过了,半个时辰前,赵训确实到了兵部。 现在不见人影,要么是走了,要么是躲起来不见他。 前者也就罢了,若是后者,段愉想起明曦的话,脸色并不好看。 谁也不想做别人刀下的替死鬼。 赵训若是避着他,那就说明他知情,要么他是想独善其身,要么就是与人同流合污。 顾不得了。 明曦说得对,事情到了这一步,他还有什么退路,总不能给人做替死鬼! 段愉豁出去了,他这辈子脸皮就没这么厚过,在兵部挨个房间找赵训,见人就问赵大人。 兵部的人见段愉这架势都给整蒙了,大家议论纷纷,这是出什么事情了? “段大人,找你们赵大人有什么事情,怎么这么急?”有人好奇的问道。 段愉一脸急色,忙拱拱手道:“有人到武选司传话,让下官准备萧临萧世子的出京赴任文书,但是下官有些事情不太明白,需要赵大人核实。” 什么? 众人皆是一惊。 萧临要出京赴任? 这……开什么玩笑? 有知道内情的看着段愉的眼神带着惊讶与打量。 不知道内情的,被这个消息一下子震住了。 京城谁不知道,皇上虽然待宁亲王亲近,但是宁亲王三个儿子,却一个做官的都没有,脑袋上顶着个闲职,也只是样子货,比光头好一些。 这里头的缘由,大家私下里门清,只不过谁也不会在嘴上说出来。 怎么现在皇上居然让萧临出京做官去? 有人想要问一问萧临做什么官,打眼一看,段愉已经急匆匆离开继续寻找赵训去了。 兵部的人面面相觑,大家窃窃私语,都不知道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段愉顶着一张着急的脸,一路直找到兵部侍郎那里,段愉见到人就热泪盈眶,拜地不起,直呼,“大人救我……” 兵部侍郎:…… 早知道他今日应该找个理由早退的。 段愉才不管兵部侍郎心里想什么,明曦说了,事情无人解决就要往大了闹。 他这里一闹,宁亲王那边抓住时机就出手了。 “段愉,有话好好说,你先起来。” “大人,下官不敢起来,还请大人看看下官手里的文书,这可如何是好。下官受命出具萧世子出京赴任的文书,但这话含糊不清却不说清明何地,何时,任何职。 下官为难之时,忽然又得了一个消息,说是皇上让萧世子前往崎南边境,任奉城伯手下参将一职。 大人,下官这文书握在手中犹如握着烙铁般,一旦文书出错,下官万万担待不起,还请大人给下官做主啊。” 兵部侍郎此刻脸色也有些撑不住了,“你说什么?” 这怎么回事,怎么跟他得到的消息也不一样? 段愉又把事情重复一遍,再一次问道:“大人,此事下官该如何处置,请大人指点。” 兵部侍郎面色阴晴不定,看着段愉道:“你跟我来,此事事关重大,需回禀尚书大人。” 段愉心头松口气,立刻起身跟着兵部侍郎离开。 妹妹说得没错,果然就有人管了。 这烫手山芋,可以扔出去了。 第214章 要糟了 宁亲王身边的小厮一直盯着兵部的动静,此时得了消息,拔腿就往王府跑。 父子俩听了小厮的回话,面色各有不同。 萧临是微微松口气,宁亲王的神色要复杂得多,他看向儿子,“你想好了?” 萧临颔首,“爹,儿子留京只能平庸,出京方可另有天地,我不想做一辈子庸才无能之辈。” 宁亲王听到儿子的话,这一刻脸上多了几分沧桑,半晌才说道:“爹知道了。” 萧临看着父亲离开的背影,这一刻竟有些说不出的难受。 他知道父亲也难,可是大戏已经开场,硬着头皮也得唱下去。 宁亲王妃得了消息从后院过来,瞧着只有儿子,便问,“你爹进宫了?” 萧临扶着母亲坐下,这才道:“是,娘,儿子是不是太自私了?” “胡说!”宁亲王妃立刻说道,面色郑重地看着儿子,“谁愿意做个废物?况且我儿自幼聪慧,却不得不收敛锋芒做无能之人,我知道你的委屈,你爹也知道。 以前是没办法,没机会,现在机会来了,即便是双刃剑也得抓住。你只管放手去做,其他的交给你爹。” 萧临眼眶微微一润,深吸口气这才说道:“事情发展到这一步,已经脱离儿子与端王的预期,段大姑娘让段愉把事情闹大,现在我爹又要火上添一勺油,皇后跟太子那边肯定不会束手就缚。” “那就要看陛下的心了。”宁亲王妃嗤笑一声,上回的事情,皇帝蒙着眼睛庇护太子,这回要是还这样做,兵部上下这么多双眼睛盯着,哼! ** 东宫。 “你说什么?”太子盯着陈昶问道。 陈昶额头上冷汗直冒,低头回道:“殿下,谁能想到那段愉不仅识破了计谋,而且还敢把事情闹到了兵部尚书面前,只怕此事不易善了了。” 原本只是想使个绊子,给段愉安个渎职的罪名,把他的官儿给撸了,让段明曦与端王吃了这个闷亏。 段愉此人虽然有些圆滑,但是骨头可没那么硬,他怎么敢? 这跟他们预计的发展截然相反,事情要糟了。 太子冷着脸问,“梁循呢?” “他已经悄悄去了兵部,看看事情还有没有回旋的余地。”陈昶道,“殿下,您还是心善了,当初就该直接下手,让段愉避无可避。” 太子心烦意乱,因为没想到事情在段愉这个软骨头这里出了差错,当初制定计策时,就没把他放在心上。 谁知道,偏偏在这里翻了船。 “江山易改本性难移,段愉怎么可能一下子变得如此果决胆大,去查他今日都见过谁。”太子沉声说道,说不定是端王做了什么。 陈昶立刻退下吩咐人去查段愉今日的行踪。 段愉在武选司当差,行动轨迹并不复杂,很快就查到了。 “段明曦?”太子冷笑一声,又是她! “是,东宫侍卫查到段愉有半刻钟的时间出了武选司,在后门上了一辆定远伯府的马车,经查这辆马车是伯府大姑娘段明曦常坐的一辆。” 陈昶看着太子的脸色十分难看,他皱眉说道:“殿下,这个段大姑娘着实有些邪门,据属下打探,当初段愉拿到这个官职,跟她也有些关系,您看此事要不要深查?” 太子扫了陈昶一眼,“你说呢?” 陈昶沉默一下,查倒是能查,就怕拔出萝卜带出泥,太子殿下虽然身为储君,但是皇上如今依旧掌握朝政,若是被陛下知道殿下的举动,怕是要心生怀疑。 就在这时,梁循急匆匆地赶回来,见到太子上前见礼,随即说道:“殿下,不好了,宁亲王又进宫告状了!” “好,真是好!”太子怒道,“他们果然是有备而来!” “殿下,此时您一定要沉住气,武选司与兵部的事情,就算是陛下过问,也不会马上查到您这里。” “是啊,殿下,就算是陛下查到东宫,您也要一问三不知,顶多是个失察,万万不能认下。”陈昶道。 梁循面色阴沉,尖着嗓子道:“只怕咱们一开始就中计了。”说着看着太子,“殿下,宁亲王也掺和一脚,定与慕华郡主中毒一事脱不开关系。” “端王做事一向谨慎小心,从不冒进,万万没想到,这回他居然敢拉着宁亲王下水,宁亲王一向不与诸王往来亲近,这回居然也敢顶着被陛下猜疑答应联手。”陈昶道。 梁循心中对皇后微微有些不满,若不是为了护着李家那姑娘,太子殿下现在怎么会陷入这样的泥潭中。 “殿下,皇上宣您觐见。” 太子的内侍曾拓急匆匆跑进来回话。 陈昶跟梁循对视一眼,面色都很凝重。 “殿下,您万万要记住,此事您全不知情,都推到属下身上来。”梁循道。 太子惊讶地看着梁循,“梁先生,何出此言?孤一向倚重你。” 梁循轻笑一声,“有殿下庇护,微臣即便是现在倒了,总有一日还能为殿下效劳。但是殿下万万不能有失,此事是微臣负责,由微臣了结最是恰当。” 陈昶皱眉,“梁循,若是宁亲王与端王极力追究,你恐有性命之忧。” “为太子殿下尽忠,是微臣之使命。”梁循抬头笑道。 太子凝视着梁循,“你放心,孤一定保住你的性命!” 太子说完拔腿就走。 崇政殿外跪着十几个人,还有一人浑身是血躺在地上不知死活。 太子看了一眼,脚步微微一顿,随即收回目光抬脚进了大殿。 “儿臣拜见父皇。”太子上前行礼。 皇帝铁青着一张脸,抓起面前的折子兜头砸向太子,“看你做的好事!” 太子立刻跪下,“父皇息怒。儿臣不知做错了何事?” “你自己看!”皇帝怒道。 太子感觉到旁边站着的宁亲王的目光落在他的身上,殿中除了宁亲王并无他人。 端王居然没出现在这里。 太子心头发沉,捏着奏折的手一紧。 抬眼看向奏折,在看到梁循两个字时,他心中有根线一下子断了。 第215章 一人抵千军 段愉老老实实地跪在兵部尚书身后,垂着头大气儿也不敢喘,他这辈子,还是第一次踏进崇政殿,第一次距离皇帝这么近。 就在这一刻,段愉对自己的以后的道路有了新的目标,充满了雄心壮志。 妹妹说得对,他以前目光短浅,不知上进。 以后,他会更加努力。 旁边的兵部侍郎,微微侧头,看着段愉面上变幻不定的神色,以为他心中害怕。 想起老伯爷……他低声对他说道:“怕了?” 段愉听到这话也不敢转头,低声回道:“大人,我第一次面见天子,便遇到这种大事,委实心中有些慌乱。幸好有大人在,卑职这才能稳得住。” 兵部侍郎眼睛盯着地面,膝盖跪的有些发麻,他慢慢说道:“事情到如今,你只记住一句话,御前回话,不可说谎。” “微臣不敢,字字句句皆是实话。” “那就不用怕了。” 其他的怕也没用,看陛下这回如何处置吧。 兵部侍郎也没想到,最后拽出来的居然会是东宫的幕僚。 *** 淑妃拿着一把精致的小铜剪子,正在修剪花枝,旁边胡嬷嬷帮着递花。 陈福正在回话。 “太子殿下已经被宣至崇政殿,奴才打听到陛下大发雷霆,崇政殿外以兵部尚书为首跪了十几个人,当初故意传错话的小吏,屁股都被打开了花,生死不知。” 淑妃手中的剪子微微一顿,“只宣召了太子一个?” “是。”陈福回道。 淑妃冷笑一声,皇上这是还想庇护太子? 想到这里,她看着陈福问道:“你打听清楚了,这次梁循确实被抓到了证据?” “是,被打得半死的小吏,正是他买通的人。”陈福道,“娘娘,这小吏已被打得半死,罪责已定,还有梁循在前顶着,只怕太子殿下那边不易撼动。” 淑妃将小铜剪子扔在桌上,冷笑一声,这才又道:“皇后那边有什么动静?” “坤德宫没有任何异常,皇后娘娘今日宫门都没出一步。” “皇后还是如此沉得住气。”淑妃略有些失望,皇后越是稳得住,太子那边就越不会有事。 看来,梁循这回要顶罪了。 淑妃想起儿子跟她说过的话,看着陈福说道:“贵妃、德妃与贤妃那边如何?” 陈福摇头,“一切如常。” 居然没有落井下石,淑妃心情更不好了。 她们不肯落井下石,那就说明这次她们不认为太子有什么危险,所以没有轻举妄动。 胡嬷嬷看着娘娘面色不佳,她轻声说道:“娘娘,其实这也未必就是坏事,三妃不动,未必就是怕皇后,只怕还在观望陛下的态度。” 淑妃岂能不知,她看着胡嬷嬷说道:“皇上一心要扶持太子,她们没有十足把握当然不肯出手。” “太子大婚在即,举国欢庆,这个时候陛下便是对太子殿下不满,也会压下去的。娘娘,此时您不宜出手啊。” “本宫也没想做什么,上次皇上对坤德宫那边已有不悦,这次太子又惹怒陛下,即便是陛下还要护着他,只怕也跟以前大有不同。再有一回,可就不好说了。” 淑妃说着,自己憋在心头的那股气也微微一松,随即一笑,“这次搭上梁循,太子就算不是自断一臂,也损失不小。而且,宁亲王对太子肯定心生不满,以后太子不要妄想再拉拢他。” 如此一来,太子的损失也着实不小。 “娘娘说的是,太子仗着陛下偏爱,不知收敛,日积月累,早晚也会翻船。”胡嬷嬷笑道。 淑妃眼中带了几分笑意,“备一份参汤,让御膳房小火慢熬,午膳时,本宫送去崇政殿。” “是。”胡嬷嬷笑着应下,转身往御膳房去传话。 陈福看着娘娘心情愉悦起来,他又开口说道:“娘娘,御膳房这回大洗牌,各宫都损失不小。新上任的御膳房管事不太好打交道,显然是想独善其身。” 淑妃闻言笑得更开心了,“独善其身好啊,大家都能吃个放心饭。本宫还怕他是个墙头草呢,出了慕华郡主的事情,陛下让丁肇亲自盯着御膳房,这段日子哪一个不得夹起尾巴做人?” “那咱们的人……”陈福有些犹豫地问道。 “还剩下几个?” “只有一个了。” “一个……”淑妃皱眉,“也够用了。” 用在刀刃上,一人抵千军。 “娘娘。”雪岑快步走进来,福身一礼,这才回话,“太子殿下约束东宫官员不利,罚半年俸禄,禁闭一月,梁循被发配充军,武选司郎中赵训渎职被罢官,段愉段大人不畏强权公正做事求真谨慎升任郎中一职。” 淑妃先是一愣,随即大喜,“当真?” 这可真是喜从天降! “是,是真的,娘娘。”雪岑满面笑容的说道。 武选司郎中虽然官职不高,但是掌管武选司有实权啊。 “好!”淑妃心情大好,上回明曦吃了大亏,皇上没有任何表态,这回算是补偿到了明曦大哥的身上。 以段愉的资历,想要坐上郎中的官位,少说还得历练几年。 这回他可真是有运气,让他赶上了。 “萧临呢?”淑妃看着雪岑又问道,段愉都有这样的补偿,萧临肯定也会有。 “萧世子被封指挥佥事,前往奉城伯手下任职。”雪岑笑道。 指挥佥事啊,四品官,比段愉还要高。 这下也能安抚宁亲王了。 最终,还是去了奉城伯的地盘上,与儿子当初谋划一致。 真是三喜临门。 淑妃心想,这回皇后怕是要气疯了。 真是痛快! 儿子与明曦联手布局,虽然其中风险极大,结果总归是如意了。 重要的是,从头到尾自己儿子没露面,在陛下那里没有丝毫的痕迹,这才是她最关心的。 淑妃看着陈福,“你立刻去定远伯送喜,务必让伯府的人知道,段愉升官,可是受了明曦的福泽。” 就定远伯夫人那性子,若不与她说明白,还真以为是她自己儿子的本事呢。 哼。 她儿媳妇的功劳,谁也别想抹去了! 第216章 血溅三尺 陈福从定远伯府离开,想起方才定远伯夫人的神色,嘴角微微一撇,幸好娘娘想得周到。 荣安堂内,老太爷一脸欣慰地看着明曦,这一把赌赢了! 太夫人忙让人张罗宴席,等段愉回来后庆贺。 二夫人与三夫人不停口地夸赞明曦,尤其是当着姜氏的面,姜氏脸色相当的精彩。 想起方才自己当着淑妃跟前陈管事的面说的那句怎么可能的话,脸上不由发烫。 此时讪讪的,索性借口张罗酒席避开了。 她一走,段徽柔也觉得没意思,瞧着被众人簇拥的段明曦,她已经听了段琪的话,不让自己去嫉妒,她告诉自己这是段明曦凭自己本事得来的。 可她心里还是有些不舒服,便也找了个借口悄悄离开。 太夫人眼尾扫到并未阻止,徽柔现在能做到在明曦面前不口出恶言,保持面上姐妹和睦,她就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不然的话,吃苦头的还是她自己。 到底是她疼着长大的孙女,太夫人也不想她在府里颜面扫地。 段琪回府,就感觉到府里喜气洋洋的气氛,他抓了个下人一问,才知道大哥升官了。 升官? 段琪很是意外,怎么回事? 他没有急着去荣安堂请安,先回了自己的院子,让贴身的小厮去打听一下,自己换了身喜庆的衣裳,等小厮问清楚回来回禀后,他既高兴又意外。 大哥这样的朽木,大姐都能把他扶上墙,果然厉害。 是个令人开心的事情,段琪抬脚就往荣安堂走。 他一进荣安堂的院子,就有丫头跑进去回禀,踏进荣安堂的门,里面欢声笑语送入耳中。 段愉被众人簇拥着问话,祖父祖母满面笑容,连不常回家的父亲也在,二叔在庄子上尚未回来,三叔还未下衙,家里已经是十分热闹。 肖氏忙得脚不沾地,脸上的笑容止都止不住,她就说自己的眼光错不了,投靠大妹妹果然没错。 “孙儿拜见祖父,祖母。” “琪哥儿回来了,快过来,与你说桩喜事,你大哥升官了。” 段琪看着祖母笑,“孙儿一进门,就见大家喜气洋洋。”说着转头看向段愉,“恭喜大哥。” 段愉有点不好意思,看了明曦一眼,道:“多亏大妹妹,若不是她,我哪有这样的好福气。” “固然有大姐相助,但是若大哥自己打了退堂鼓,也没现在的荣耀。” 段愉听到这话满面红光,拉着段琪的手说道:“三弟,你也好好读书,咱们家你跟二弟都是读书的好苗子,咱们兄弟力往一处使,伯府肯定越来越好。” “好。”段琪笑着点头,“我听大哥的。” 老太爷听到这话很是欣慰,看着他们兄弟说道:“等到过年宁哥儿、缙哥儿还有珩哥儿都会回来,你们兄弟要好好的聚一聚,兄弟齐心,其利断金,这话可要记在心里。” “是。” 段琪跟段愉齐声应道。 二夫人笑着说道:“爹,您就放心,咱们府上的孩子们都是好的,必然如您所愿。” 三夫人也跟着附和,随即又道:“我让人去看看,琛哥儿他们三个也该从书院回来了,今晚难得大家能聚在一起,可得好好热闹热闹。” 段琪道:“三婶,我去看看。” 三夫人没有拒绝,摆摆手,“那你就跑一趟。” 段愉一见也一起去了,两兄弟并肩往外走,好不亲热。 段清音坐在明曦身边,她笑着说道:“大姐,咱们家现在的气氛可真好。” 明曦听到这话神色微微一晃,是啊,现在是比起上辈子伯府明争暗斗,各为其利真的是好太多了。 不管是段愉还是段琪,或者是其他两房的堂兄弟,都会站在她的身后,成为她的助力。 她现在站出去,别人还会说伯府的男丁没几个出息的。 等再过几年,随着他们逐渐长大,功名傍身,别人的说法又会不一样了。 孤身一人单打独斗她自然不惧,但是若有强有力的家族做支撑,自然更好。 放眼望去,朝堂之上的大臣们,哪一个背后没有家族支撑? 只要肯用心,一盘散沙在她手中也能凝聚成塔。 明曦侧头看着段清音,“以后会越来越好的。” 段清音用力点头,她就盼着哥哥早些回来,能考中进士,有了官职傍身,她姨娘在府里就不用这么辛苦,她以后的路也会走得更顺畅。 这日子真有盼头,想想就很开心。 外头传来说笑声,隔着老远就听到了三爷的大嗓门。 太夫人笑着说道:“这个老三,人未到声先至。” 大家都笑了起来。 很快二爷三爷带着一群孩子进了门,先给长辈见礼,大家又互相打过招呼。 三爷大声说道:“我在衙门就听说了,这可真是大喜事。段愉做得好,我这脸上也有光。” 二爷在庄子上回来,见了一群侄子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他现在更高兴,段愉都能步步高升,明曦答应他的事情,肯定没跑了。 人到齐了,老太爷让开宴。 肖氏带着人摆桌,家里男人一桌,女人一桌,她脚步轻快,面带笑容,对明曦那是格外的亲热。 安顿好大家,又忙去请姜氏与段徽柔来入座,姜氏才从厨房那边回来,进来后,就坐在了太夫人的身边。 二夫人与三夫人依次入座,肖氏又安排几个妹妹入座,她自己则服侍大家,忙着让厨房那边上菜。 段徽柔坐在段蓉身边,脸上尽量保持着和善的笑容。 太夫人看着肖氏就道:“今日也是你的好日子,你也坐下吃饭,让万妈妈带着人服侍就是。” 肖氏连连推辞,眼尾扫过婆婆姜氏。 姜氏就看向她,“太夫人让你坐你就座。” 肖氏这才笑着应了,明曦让她坐在自己身边,吩咐丫头送上一套新的碗盘杯箸。 酒菜上桌,气氛一下子热闹起来。 明曦抬眼望去,灯光之下,伯府人人脸上带着大大的笑容,每个人看向她时,眼神都是慈爱的,友善的,亲近的。 当然,姜氏与段徽柔不在她的视线之内。 她曾经可望而不可求的,现在都得到了。 不管用什么办法促成的,此时此刻,她想她是开心的。 这一份开心,是她给上一世的自己做个交代。 利益是一把双刃剑。 用得好,万众归心。 用不好,血溅三尺。 她知道,从今以后,整个伯府都会随她驱使。 这就是她想要的,真心也好,假意也罢,只要听话即可。 第217章 有喜 随着梁循被充军,太子禁闭一月,兵部动荡,整个京城的气氛都变得不一样了。 整个兵部从上到下都被梳理一遍,皇帝雷霆大怒的背后,是因为太子能轻而易举插手兵部事宜。 梁循虽然顶了罪,太子口口声声不知情,态度诚恳,潸然泪下,但是这并不代表皇帝就真的信了。 至少,兵部从上到下被问罪者足有三成,首当其冲的便是兵部尚书被罢官,兵部侍郎郭资因带段愉求证避过一劫,堪堪保住了官位。 兵部的震荡,使京城上下皆为震撼,众人闻风而动,这个关口上,谁还敢出风头。 京城一下子安静下来,定远伯府在这次的风波里大为扬名,连带着段愉一度成为新晋的红人。 段愉听祖父的话,一概宴饮皆拒绝了,兵部尚书的倒台,让他事后回想也是惊出一身冷汗,做事情倒是更加谨慎了。 太子禁闭一月期限满后,随着东宫的大门再一次敞开,京城这才逐渐恢复往日热闹。 就在这时,肖氏查出了有孕的好消息,喜上加喜,伯府更加低调不声张。 肖氏在自己房间里喜极而泣,她总算是熬出来了,一直不曾怀孕,婆婆看她的眼神就跟罪人一样,她私下里不知道流了多少泪。 不管这一胎生男生女,至少她能生,以后她的肩膀就能直起来了。 杜妈妈看着少夫人哭成这样,忙上前一步说道:“快擦擦眼泪,被人看到了传到伯夫人那边,怕是又要起风波。” “我就是高兴。”肖氏拿了帕子擦泪。 “老奴看着少夫人长大的,我知道您高兴,我也替姑娘高兴。”杜妈妈也红了眼。 白青掀帘子走进来,看着少夫人跟杜妈妈眼睛都红红的,她忙挤出笑容开心地说道:“少夫人,已经让人去给世子送信儿了,世子爷知道了一定很高兴。” 肖氏闻言面色缓了缓,丈夫虽然没有责怪过他,上回婆婆逼她,也是他出面护着她,但是不代表他不期盼孩子。 “大姑娘来了。” 外头小丫头的声音传进来。 肖氏一愣,忙起身迎出去,杜妈妈赶紧扶住她。 “大妹妹,你怎么过来了?”肖氏看着明曦亲近的笑道。 “我刚回府就听了大嫂有孕的好消息,就过来看看你。”明曦开口说道,她看着肖氏眼眶发红,就知道为何了。 能不能生,生不生得出儿子,是每一个女子都要面对的问题。 肖氏忙把明曦请进来坐下,就看着茜草抱着一个大盒子走在后面,进了屋,就把木盒放在桌上,她笑着说道:“大少夫人,这是我们姑娘给您挑的燕窝,阿胶补身的东西。” 肖氏忙看着明曦,“倒是让你破费了。” 明曦笑,“大嫂有孕在身,入口的东西还是请郎中过来看看,我不太懂这些,但是也听说有些东西孕妇吃不得。” 杜妈妈听到大姑娘这些话,忙在一旁说道:“大姑娘说的是,还是您想得周到,回头老奴就请郎中来。” 明曦也没多坐,陪着肖氏说了会儿话就起身告辞了。 等人一走,杜妈妈就对着肖氏说道:“少夫人,大姑娘可真是善心又仔细,送来东西还要自己开口说请郎中看一看再让您入口。” “大妹妹一向如此。”肖氏伸手在肚子上轻轻抚过,面上的笑容都温柔许多。 想当初明曦才回府,她两边观望,不想得罪婆母与小姑子,对她的事情不太上心,如今回想起来,真是后悔不已。 好在她见机快,跟明曦相处这么久下来,倒是真的处出了几分姑嫂的情谊。 她妹妹与卫国公府世子定亲的事情,也多亏明曦在其中帮忙。 想起这个,肖氏看着杜妈妈问道:“上回我娘说给大妹妹准备谢礼,不知道准备得如何了。” 杜妈妈笑,“不然老奴回府去问问。” 肖氏点点头,“正好我有孕的消息,你也回去说给母亲,好让她安心。” 杜妈妈笑着应了,收拾一下就往富昌候府去了。 ** 另一边院子里,杨姨娘正在做里衣,是给伯爷做的。 段清音在一旁绣花,只是现在却有些神思不属。 杨姨娘看了一眼女儿,“想什么呢?” 段清音听到姨娘的话,抬头看着她,“我在想大嫂有孕的事情。” 杨姨娘手中的针一顿,“你想这个做什么,你跟二房三房的姑娘商议下,不得过去跟大少夫人道喜。” 段清音点头,“已经约好了,过午再去,免得扰了大嫂休息。姨娘,你不着急二哥的婚事吗?” 杨姨娘这才知道女儿担心什么,她看着她道:“好饭不怕晚,你二哥现在娶妻能娶到什么好媳妇,等他高中后议亲也不迟。” “姨娘说的也有道理。”段清音笑,“我就是有些担心罢了。” “大姑娘有句话是对的,你二哥的前程终究是要自己拼的,这府里的东西,等到将来分家他能得到什么,有夫人在,顶多也就是分一些家财就罢了。” 杨姨娘对儿子不太担心,儿子读书上进,只要考取了功名在身,有大姑娘在,前途肯定不差。 她最担心的是女儿的婚事,等大姑娘出嫁后,就轮到她了,杨姨娘心中岂能不着急。 她一个妾室,难道还能抛头露面帮女儿议亲? 那不是帮女儿,是害了她。 杨姨娘的忧心不想让女儿知道,如果夫人真的要从中使坏,她也不会由着她欺负的。 大姑娘帮着她,不就是为了让她牵制姜氏,只要她有用,大姑娘肯定不会坐视不理。 段清音的婚事尚无动静,隔了几日倒是二房那边马夫人上门拜访了。 二夫人心里跟吞了个苍蝇似的,心里憋了火,直接领着马夫人去了荣安堂。 明曦正准备出门,听了降香的话,想了想才说道:“马夫人的女儿是不是
相关推荐:
九品道士
将军男后(修改版)
妙拐圣僧
恶毒雌性野又茶,每天都在修罗场
长夜(H)
爱情公寓之学霸女友诸葛大力
被恶魔一见钟情的种种下场
凡人之紫霄洞天
他来过我的世界
罪大恶极_御书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