韶华小说

韶华小说> 分手后,捡到憨憨小女友 > 第220章

第220章

萄是用银丝织进去的,分了好几层,在室内也闪着光。” “还有一匹是白底红丝的雨丝锦,这是蜀锦中的名贵品种,用白丝和红丝一起织成,两种颜色粗细变化不一,就像丝丝雨条一样婉约明快,做成衣裳在上面绣上红石榴,一定特别漂亮。” 九九兴趣在此,对各种衣料的研究颇深,存兰则在这方面一窍不通,但年轻小姑娘大都喜欢亮晶晶的漂亮衣裳,存兰跟九九出去一趟很快就爱上了挑布料的感觉。 存兰和九九给自己以及春生等人也挑了漂亮的新料子,生辰宴那天,府上所有人从上到下都要换新衣裳,一方面是为了让宴会光鲜亮丽,一方面也是秋华年趁庆祝的机会给大家发福利。 乌达已经按秋华年的吩咐开了库房,从里面取出十多匹丝绸布料交给灵雀,由她负责组织会做衣服的人手给府上的下人们量体裁衣,尽快给每人赶一身新衣服出来。 九九讲了许多今日下午出门游玩遇到的趣事,才话锋一转。 “买好布料后,我们去了京中最有名的绣坊定做衣裳,刚给华哥哥还有兄长选好款式,说好让他们尽快做四套衣裳出来,突然遇到了一个人。” 九九故作轻松,把事情轻飘飘揭过,“是光禄寺卿的夫人,她后我们一步看上了同一位绣娘,摆出身份要让我们把绣娘让给她,不过我没同意,她也没办法。” 秋华年看存兰的脸色,知道事情肯定没有九九说得那么轻松,九九是怕自己心中不快才没有细讲。 光禄寺卿……这个职位好像有些耳熟? 杜云瑟轻轻放下筷子,“是郁氏一族的嫡长郁闻。” 秋华年挑眉,一下子记了起来,“我记得他是郁闽的亲哥,他的夫人是郁氏一族的宗妇,娘家是解家。” 秋华年曾在文庙和这位郁夫人有一面之缘,对她高高在上、目中无人的世家做派印象深刻。 想想也知道,这人跟存兰以及九九抢绣娘时,嘴里绝对没什么好话。 九九还好些,存兰刚从边关进京,此前几乎没有接触过这些所谓“钟鸣鼎食之家”的贵族,八成是被惊吓到了。 那郁夫人三十出头的人了,怎么好意思和两个十多岁的小姑娘抢东西的? 听说有人欺负到自家孩子身上,秋华年心里顿时涌起一股气。 九九见华哥哥果然动怒了,赶紧说道,“那人说话不好听,明里暗里贬低我们,但我也有理有据地辩回去了。而且今天是华哥哥封县主的圣旨还没有正式下来,知道的人不多,否则她肯定不敢抢给华哥哥做衣裳的绣娘。” 存兰怕影响秋华年肚子里的孩子,也努力扬起一个笑容,连连附和九九的话。 秋华年不想让孩子们担心,暂时把这件事搁下,晚上和杜云瑟独处时才继续提起。 “我之前就觉得奇怪,郁闻不过是个两届前殿试出身的二甲进士,为什么短短六年便能官居从三品,状元都不见得能升这么快。” 杜云瑟亲了亲他的额头,给还在生气的小夫郎呼噜呼噜毛。 “华哥儿知道光禄寺是管什么的吗?” “光禄寺主管祭祀和宫廷宴会、膳食,还负责接收各地的贡品。”秋华年在进京之前为了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专门了解过裕朝各官署的职能。 光禄寺卿虽然没有太大的实权,但绝对是个油水充足的职位。 杜云瑟笑了笑,又亲了下怀中的人,“华哥儿真聪明。” 秋华年有些不好意思,想说这叫哪门子的聪明,心里却不由自主地高兴起来。 怀孕到了中后期,他好像变得越来越幼稚,情绪也越来越外露了。杜云瑟敏锐地察觉到这点,最近总是把他当小孩哄。 秋华年听杜云瑟说,“去年你将棉花低价卖给辽州总兵之后,陛下通过多次赞扬你,暗示朝中众人向边关捐钱捐物。” “辽州郁氏一族通过晋王之手向朝廷明里暗里捐赠了近三十万两金银与物资,郁闻的这个光禄寺卿,可以算是陛下给郁氏一族的回礼。” 三十万两……秋华年听到这个数目啧啧称奇。 京中的秋记六陈已经算够能赚钱的了,每个月的净利润都在两千两银子上下,秋华年现在手里有八千多两银子,到了年底加上庄子的收益和襄平府秋记六陈的分红,应该能接近两万两。 这已经是这个时代绝大部分人想都不敢想的巨资,但和轻松拿出三十万两银子的物资的郁氏一族相比,依旧是小巫见大巫。 从前朝绵延至今的世家大族,经过一代又一代的剥削与积累,早已成为可怖的庞然大物。 难怪就连元化帝当年登基都离不开他们的支持,难怪他们认为自己可以左右下一任帝王的人选。 秋华年认真想了一会儿,“三十万两物资换一个没有多少实权的从三品京官职位,确实说得过去。但为什么是光禄寺卿呢?” 从元化帝在自己心中老登的形象出发,秋华年觉得这应该不是个巧合,背后肯定还有什么帝王心术。 秋华年愿意动脑筋,杜云瑟也乐得启发他,“华哥儿再想想光禄寺的职责?” “管理宫里宴饮、负责收取各地贡品……”秋华年眼睛一亮,“在这个职位上,肯定避免不了贪污,和皇宫关系密切,也很容易安排一些忌讳让他犯,日后皇上如果想发落郁闻和郁氏一族,轻松就能找出罪名来。” 目前郁氏一族等世家都地位超然,觉得自己稳坐钓鱼台,不会在意这些细枝末节的东西,但等元化帝真的动手的时候,这些提前吞下的含毒的蜜糖,便会成为刺向这些绵延数百年的豪族的利刃。 第158章 十六的生辰礼 纵观华夏古代权力更迭史, 世家与皇权之争永远是绕不开的课题。 世家权力达到顶峰之时,甚至可以与皇帝共治天下,连皇帝也要看他们的脸色。 如今的裕朝显然没有到这样的地步, 但先帝晚年昏聩荒唐, 让渡给了世家过多的权力,元化帝登基之后, 选择刻意纵容和滋长世家的自大与野心, 令他们越来越一叶障目不知泰山。 秋华年知道了元化帝早已计划好对这些世家大族动手,心放下了一半。 虽然已经身处权力斗争的漩涡之中,但秋华年一直提醒自己记得脚踏实地的生活才是真实的。 钱财和权势不过是虚无的感觉,都不如土地里渐渐发芽抽穗的庄稼、普罗大众脸上幸福的笑容、家人晨起晚睡时的第一声问候令人喜悦。 过了几日, 等九九和存兰一起帮忙写好了帖子, 加封秋华年为县主的圣旨也终于下达了。 圣旨出了紫禁城后,由礼部派官员亲自送达至南熏坊杜府,引起京中一片哗然。 秋华年已经有接旨的经验了, 着人把各处大门打开,换上正装焚香祭告之后, 按照流程跪地谢恩。 三拜九叩之后,礼部官员立即殷切而和善地上前将秋华年扶起来。 “恭喜县主, 县主当心身体。” 对礼部官员的善意,秋华年并不觉得意外,让星觅拿出几个装赏钱的荷包请来传旨的官员们喝茶。 无论是爵位还是官职,都是越往上越难封,越往上越稀有。 裕朝的乡君数量就不多, 县主的数目更是不及乡君的十分之一。礼部官员在心里过了过, 如今还在世的县主里,凭自己而非父兄之功或出身高贵得到爵位的, 只有新鲜出炉的齐黍县主一人。 齐黍县主的功绩确实厉害,以一己之力解决了全裕朝军队制作冬装用的棉花,对得起封号和县主之位。 从棉花刚一丰收封爵的圣旨就下来可以看出,新鲜出炉的县主多么简在帝心。 种种因素叠加在一起,传旨的礼部官员自然对秋华年客气万分,不敢有丝毫怠慢。 秋华年收获了全新的县主吉服和腰牌,虽然并未获得一个县的封地,但在京畿地区得到了近二百亩的土地,此外还有许多的珠宝、丝绸、名贵香料。 县主享受正五品的待遇,每月月俸三十二两银子,一年三百八十四两,除此之外每年还有五百石的禄米。 如果说乡君的月俸和禄米可以让人生活得富足,那县主的月俸、禄米和土地加起来,就是可以让人生活得奢靡。 此外县主只是在待遇上等同于正五品,实际地位要比正五品的官员高得多,类比下来差不多等同于伯爵。 依据裕朝礼法规定,凡爵位低于县主者,见县主都需参拜行礼,也就是说只要对方不是亲王、郡王或公侯,不是郡主或公主、青君,哪怕是一品大员或一品诰命夫人,见了县主也要乖乖行礼。 这是因为绝大部分县主属于皇室成员,极少数也是皇室认可的有大功的人,在封建朝代皇家的尊严不容置疑。 秋华年封县主的消息像长了翅膀一样,飞速传遍了整个京城,不出半日府邸门口就被各家道喜的人挤满了。 秋华年让全余把写好的帖子发出去,广邀宾客参加数日后的自己的生辰宴。 到了八月十五这一日,南熏坊齐黍县主府所在的胡同被无数马车挤得严严实实,前面的贵客下了车被引入门,马车向前驶走,空出的空档立即被后面的马车占住。 乌达和全余两人一左一右站在门前迎接宾客,打个照面就知道来的客人是谁,吩咐跑腿的丫鬟与小厮将客人领到合适的地方去。 府里的外院、内院和花园都收拾出来用来待客,西夹道通往花园的小门开着,其余的门则都锁得死死的,免得出现什么疏忽和丑事。 正房、厢房和院内都摆了席,秋华年月份渐大,听不得太吵闹的动静,便没有请大戏班子,只请了两个名角和一位为琴师、一位箫师,不用扮彩,去花园临湖的小亭子里唱几曲。 婉转动人的声腔隔着水飘过院墙,传到内院和外院中,多了几分清丽缱绻的味道。 宾客们不敢打扰有身孕的县主,不熟的拜见县主道了喜后就去别的地方松快了,内院秋华年常住的碧纱厨里只有几位熟人。 秋华年让人打开花窗,欣赏了一会儿美妙的音乐,把词曲在心里回味几番。 “他们唱的戏我好像没听过,这个词写得真好,不像是专门写戏本子的落魄文人写的那些匠气的东西。” 闵乐逸爱玩爱逛,对这些东西熟,侧着耳朵听了一下,“这是清池闲人的词,前阵子刚从南边传进京,正风靡着呢。” 过来给秋华年汇报来客情况的九九听见这句话,脚步不自觉顿了一下。 秋华年随口笑道,“是吗?这支曲子的词填得没有那

相关推荐: 相亲对象是老师怎么办   毒瘤   [综漫] 当隐队员的我成为咒术师   对不起师兄:我撬了我的“嫂子”   三金影后是伪娘[娱乐圈]   要命!郡主她被庶女拐跑了   回到仙尊少年时[穿书]   高门美人   帘幕无重数(骨科,禁爱姊妹中篇,1V1)   仙尊的道侣是小作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