韶华小说

韶华小说> 分手后,捡到憨憨小女友 > 第251章

第251章

的世家一旦狗急跳墙,苦的只会是当地的百姓,损失的是大裕的国祚。 不过嘉泓渊早已预料到此时的情景,也做好了耐心蚕食鲸吞的准备。 嘉泓渊亲手展开一张新的黄签贡纸,继续仔细安排无数人的命运。 庶人嘉泓瀚事败伏诛,其母颖妃于宫中畏罪自戕。母族晋州解氏重罪难逃,即刻抄家,全族贬为官奴。 光禄寺卿郁闻借职务之权为晋王乱党提供便利,叛斩刑,辽州郁氏为官者皆贬去官职,除祭田外所有家产一概没收。 趁夺嫡之争兴风作浪、无视国法的世家不止这三家,但只有这三家站得最前,罪证确凿。 新帝对这三家采取了三种轻重不同的处置方案,迟氏主家斩刑,解氏全族为奴,郁氏没收家产与官职,这是为了让世家们“缓一口气”。 嘉泓渊很清楚,如果将一群人关在完全封死的屋子里,他们会团结起来奋力反抗,但若给这个屋子开一个仅容一人出入的小洞,他们便会为谁能从洞里出去费尽心机,从内部自己杀起来。 世家传承庞大,居安已久,本就很难下定决心殊死拼搏,让他们看见新帝的态度有软和的可能,脆弱的联盟立即就会破碎,为了争取更好的待遇,甚至会互相攻击。 如此徐徐图之,被盯上的世家,迟早会如温水煮青蛙一般在不知不觉间走上新帝规划好的死路。 写完所有对罪臣贼子的处置,太阳已经高悬当空,嘉泓渊咳嗽数声,早上只用了半碗胭脂米粥,此时却丝毫不觉饥饿。 他的视线在空荡荡的大殿里环视一周,突然开口,“十六到哪里了?” 一个暗卫悄无声息地出现,“启禀陛下,十六公子数日前传来信说自己已顺利进入江南迟氏,与抄家人马汇合交接后便会回来。” 嘉泓渊没有说话,十六的去向,他自然一清二楚,他只是觉得,时间过得太慢了。 全新的身份,全新的权力,全新的住所,一切都那么的陌生,让嘉泓渊在百忙之余感到恍惚。 他迫切地需要一个熟悉的人一直陪在身边,帮助自己定位自己是谁,这个人只能是十六。 嘉泓渊轻轻叹息,从手边取来当年汾王之乱所有的卷宗,以及从平贤王府上新搜出来的机要资料。 苍白而骨节分明的修长手指划过一卷卷资料,迟迟没有打开。 二十多年前,汾王在东北边境拥兵自重,有不臣之心,元化帝为了削弱汾王的兵权,开始频繁调动更换东北边境的中低层将领。 孤竹梅氏父子作为元化帝刻意从南方调去北境压制汾王的将领,本是有功之臣。 然而汾王之乱中,梅氏负责把守的情报暗线接连出事,致使朝廷大军损失惨重。不等朝廷问责细查,梅家驻守的丰山县便被外敌攻破,梅家全家十几口人尽数死绝,只活下来一个被家人尸体层层掩住的小哥儿。 叛乱平息后,元化帝命平贤王前往边境调查始末、收拾残局。据平贤王抓住的数位探子的供词所言,梅家在出事前早已与汾王叛党勾结,那些情报才被泄露了出去。 那时当事双方的主事人已经死亡,梅家和汾王供词都拿不到了,但平贤王不止找到了人证,还找到了许多二者间书信往来的物证。 借这些证据,平贤王给梅家拟定了诛九族之刑,后来大理寺与刑部核查汾王相关案件时,认为梅家私通叛党的证据并不连贯,且梅家父子毕竟因守城亡于鞑子刀下,是有功之臣,将诛九族改为了五服内亲眷没入奴籍或流放。 再后来,他有了十六。 嘉泓渊垂下长长的眼睑。梅家出事之时,十六尚且年幼,对家中之事一无所知,时间久了,他也不敢确定自己的长辈们究竟有没有私通叛党。 这就是为什么十六一直不敢求自己深查此事,他怕真相是难以接受的。 好在查抄平贤王府时,嘉泓渊特意叮嘱负责抄家的吴深留意汾王之乱相关的机密资料,找出了平贤王为了掩盖自己的罪行,构陷数位忠良之将的证据,其中就包括梅家。 虽然梅家被流放出去的亲戚没两年就被平贤王斩草除根了,但知晓自己家族是无辜的,至少能让十六心里好受一些。 此外,十六应该还有个别亲人尚存于世,如果以帝王之令倾尽全力去寻,应当可以寻到。 嘉泓渊放在书卷上的手不自觉攥紧,这是他这几天最纠结的一直没有下定决心的事。 如果十六找回了亲人,恢复了身份,他还会愿意一直留在宫中,待在自己身边吗? 不,嘉泓渊在心里说,无论是十六对他,还是他对十六都是最与众不同的。十六亲口说过,除了自己身边,他哪也不想去。 嘉泓渊又一次把所有卷宗推到一旁,没有下令让人去寻找十六的亲人。 如果让人去找且找到了,他便不得不告诉十六,不如就这样拖着,等十六亲口来求,他再去找。 如果十六一直不来说…… 嘉泓渊捂着胸口剧烈咳嗽起来,他闻到了熟悉的药味,可惜这个偌大的皇城中,除了十六,没有人敢把药端上来劝他喝下去。 “来人,把药呈上来。” …… 距离那场骇人听闻的宫变已经过去了五日,京中无数高门深院被查抄,菜市口土地上的鲜血铲走一层又一层,数不尽的金银财宝封箱入库,带着血腥气的兵士们走过长街,给道路两边的雕梁画栋染上肃杀之风。 但生活总是要继续的,无论是平民还是贵族,只要脑袋还在头上,都要老老实实思考一日三餐、衣食住行。 在秋华年等人的努力下,京城的生活已经恢复了大半,街道上的小贩与铺子渐渐出来了,胆子大的民众纷纷出街采买物品,遇到熟人互相道声安康,再念几句新的万岁。 秋华年的一大任务是稳住京城附近的农人。裕朝京师人口内外城加起来接近百万,这些人口每日消耗的口粮、蔬果、肉类和柴火的量巨大到难以统计。 民以食为天,一旦供给京城的周边地区的农人们乱了,京中物价飞涨,物资短缺,势必会跟着乱起来。 农历五月末六月初,正是许多瓜果初熟的时候,秋华年索性让人放出消息,说自己在城外庄子上高价收各类水果,吸引农人们前来贩售。 只要齐黍县主还在京城做生意,他们的东西还能平平安安地卖出去,赚得到钱,大家便不会慌了。 农人朴素的价值观里只活种地和吃饭两个词,说白了,只要吃得饱穿得好,日子过得下去,皇帝和公卿们换几番关他们什么事呢? 时间接近傍晚,秋华年坐着马车,踏着火红的夕阳从庄子上回城。 非常时期,京城九门一概戒严,只留正阳门供人进出。 车夫出示齐黍县主的令牌,正在严加盘查进出城人口的守卫立即让开,旁边的百姓知道车里的是齐黍县主,纷纷行礼问好。 秋华年让人打开车帘,与大家说了几句话,不远处一位熟人听见动静,迈步上前打招呼。 “县主今日又去庄子上收瓜果了?” “侯爷好,今天收了几车脆甜的香瓜,回头我让人给府上送一车。” 太平侯康忠笑道,“我替我和姐姐谢过县主了。” 元化帝避居坤宁宫时,留下话遣散所有后宫,新帝接手了后续安排事宜。 太妃们有想回家的,可以命其家人将其接回家中俸养,以叙天伦之乐,妃嫔的俸禄和份例照旧发放;有不愿回家或已无亲近家人的,也可以继续留在宫中,统一移居慈宁宫。 这个旨意一下,有条件回家的太妃们几乎全都上折子请求离宫,关于遣散后宫的怨言顿时消失了。 对这些在宫中困守小半辈子的大小妃嫔们来说,去宫外住不仅自由,还能照例领俸禄和份例,不愁生活水平降低,简直不能更好了。 太平侯康忠就把姐姐康太贵妃接了出来,姐弟二人一起住在侯府上。秋华年不知道他们是何时投靠太子的,这背后估计也有不少隐秘。 目前宫里只剩少数几位太妃,娘家被抄家流放,儿子被贬为庶人软禁的文妃就是其中之一。 有人在背地里议论,说文妃过于心狠,出卖儿子和母族,最后也没落个好结局。 不过据说文妃本人对此毫不在意,新帝特许她可以仍住在长乐宫中,她便每日在长乐宫中如常读书消遣,仿佛什么都没发生过一样。 秋华年和太平侯康忠道别后,坐在马车里想着宫中太妃们的事,思绪渐渐飘远。 元化帝还留了几位年纪不大的皇子与公主,他让位成了太上皇,这些孩子也不管了。听杜云瑟说,太子的意思是给那几个弟弟妹妹一起开府,都放到宫外去和母妃生活。 自幼远离皇权纷争,对生在皇家的孩子而言,何尝不是一种幸运。 第190章 “杜宾之想为天下万民谋一个万全人间。” 秋华年回到家中, 让下人们把带回城的瓜果储存到冰窖里去。 计算过去年夏天的用冰量后,秋华年就让人在家里挖了一个冰窖。 冰窖建在外院东南角,位于厨房隔壁, 一共挖了半间教室那么大, 里面存着去年冬天放进去的冰,内部气温在零度以下, 是一个非常好用的保鲜冰箱。 九九从里面迎出来, 汇报今天家里发生的事。 “京城的猪肉又涨价了,现在是一斤四十八文,白米也涨到了十二文一斤。我让全余出去打听,说是有十几家大米粮铺联合起来变价, 其他小铺子也有样学样。” 九九知道秋华年在负责稳定京中百姓生活, 因此虽然自家储备充足,也一直关注着城中物价。 秋华年点头,非常时期, 城门都只留了一扇,物资很难运进来, 又有很多有钱人临时抱佛脚采购囤积米粮,物价向上浮动在预料之中。 目前的浮动还在正常范围内, 属于市场规律,但若有人继续哄抬物价,扰乱民心,新帝正缺用来杀鸡儆猴的那只鸡。 九九说完正事,转而说起谷谷和秧秧。 婴幼儿的成长十分迅速, 这两个六个多月的宝宝几日就变一个模样。 “木棉阿叔之前说, 宝宝们现在可以练习爬行了,华哥哥让人把东厢房的床收拾出来, 引谷谷和秧秧在上面爬。” “我今天下午去看他们,谷谷一直在跟着红绸铃铛爬,但秧秧一看见我,突然停下开始哭,把他从床上抱起来就笑了,一放回去又哭。” 九九说得哭笑不得,秋华年想象了一下那个场景,也满脸无奈地笑。 据说超过半岁龄的婴儿会领悟装哭

相关推荐: 要命!郡主她被庶女拐跑了   被前男友骗婚以后[穿书]   浪剑集(H)   靴奴天堂   切切(百合)   迷踪(年下1v1)   穿越之八零大小姐   丫鬟小可怜成了少爷的心尖尖花容   林峰林云瑶   [哪吒同人]m成为哪吒的白月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