韶华小说

韶华小说> 分手后,捡到憨憨小女友 > 第126章

第126章

品, 开设更多分店。 目前六陈铺子里除了噱头最大的蚝油,还有高粱饴、爆米花、一品烤鸭辣条,以及从祝经纬负责的红腐乳坊那里进来的红腐乳。 铺子收拾得干干净净,柜台专门定做了现代蛋糕房里常见样式的柜子, 没有玻璃就用薄纱糊上可推拉的柜门, 将美食直观地展现在客人面前。 府城的什么都比县里乡里贵,秋华年给高粱饴和爆米花都提了价,高粱饴零售两文一条, 八条一整包卖十五文,爆米花十五文一包, 一品烤鸭也是十五文一包。 秋华年专门定制了印着秋记六陈图样的油纸,统一包装。 原本冲着蚝油迫不及待进来的人看见这些新奇的、色香味俱全的零食, 不由自主停下脚步,询问价格。 其中高粱饴和爆米花在漳县卖了许久,襄平府城有人仿制,但无论是卖相还是香气,都远不如秋记六陈铺子里的。 至于一品烤鸭, 秋华年之前只在自己家做过, 铺子开业拿出来,请人免费试吃, 辣条的魅力,轻轻松松就俘虏了一大批人。 最后还没见到蚝油,所有人手里先拎了几大包零食。 秋华年雇了经验丰富的伙计,与孟圆菱一起在铺子里忙活,不过他现在毕竟是乡君,迎来送往的活不用做,也没人敢叫他做,只用坐在铺子里面把握大局就行了。 铺子开业第一天,秋华年并没有把蚝油拿出来售卖。 蚝油的出产率很低,一百斤带壳生蚝只能得一斤左右的蚝油,成本高昂,同时费工费力,目前注定无法大规模生产。 物以稀为贵,秋华年打算把这点做到极致。 他对所有来打听蚝油的人说,“蚝油目前还在做着,大概三日后能得一批,也就二三十瓶。” “实在是这东西做起来费工费力,金贵的很,以后铺子每逢五、十之日开售一次蚝油,每次卖二十瓶,大家想买的可得尽早,迟了就没有了。” 定时限量销售,排队来买吧您。 被派来买蚝油的大多是达官贵人家的仆役,他们听见秋华年这么说,没有觉得不高兴,反而觉得本该如此。 不这么金贵,哪里值得主家费心呢?越难买,买到了越显得他们办事利落不是吗? 至于一两银子一小瓶的价格更不算什么了,想尝尝蚝油的,谁家差这点钱。 秋华年已经定做了上面有秋记六陈标志的小瓷瓶,一个瓷瓶大概能装二两蚝油,也就是耗费二十斤生蚝原材料。 靠海的地方,生蚝相对来说并不贵,秋华年和那户有大渔船的商贾大批进货,压了价格,一斤带壳生蚝只要十文钱,二十斤就是二百文。 其余人工费、添加香料的钱、包裝费等杂七杂八加起来,平摊到每瓶差不多是一百文成本。 总共算下来,一瓶蚝油售价一两,成本三钱银子,如果每次开售的二十瓶都能卖完,一个月卖六次,总共销售一百二十瓶,净利润就是八十四两。 秋华年列表算清楚这个账后,忍不住吸了口气,光是蚝油一项,一个月的收益,都比得上一个小庄子一年的收成了。 果然还是高门贵户的富人家的钱好赚啊。 如果不是机缘巧合下提前封了乡君,他也做不了这么大的生意。 高粱饴、爆米花等小吃,秋华年已经不自己做了,制作场地也在新买的小院里,他雇了工人完成基础步骤,只在最需要保密的配方环节,自己动一动手,或者让孟圆菱来。 秋华年现在也不怕配方被人偷去了,就算有人一比一复刻他的零食,也没有秋记六陈这样的大客流量的铺子卖它们。 每隔五日来一次,在铺子门口排长队买蚝油的达官贵人家的仆役们,是对秋记六陈最好的宣传。 买不起秋记的蚝油,买点秋记的物美价廉的小零食也算赶了潮流嘛。 那别出心裁的包装纸,还能作为装饰摆在家里,显示自己用了秋记的东西。 铺子开业第一天,准备好的零食一卖而空,秋华年和孟圆菱回到家里,对着账本算一天的收益。 “高粱饴是最卖不动的,不过也卖了不少,一品烤鸭早早就卖空了,爆米花稍微慢了点。府城的成本比村里高,这一天的净利润有个二两多银子。” 在秋华年的指导下,孟圆菱已经学会了更简明的偏现代式的记账方法。 秋华年边看边点头,“府城的人没那么稀罕糖,重油重盐的东西卖得更好。铺子刚开始生意最红火,后面稳定下来肯定要降一些,零食一个月大概能赚三四十两吧。” “加上蚝油,那一个月岂不是超过一百二十两了!” 孟圆菱兴奋地叫起来,眼中全是高兴,没有一丝嫉妒之色。 秋华年笑道,“我看你今日在铺子里能说会道的很厉害,以后我雇你做铺子掌柜怎么样?” “啊?华哥儿我不行的。”孟圆菱连连摇手。 “哪里不行了?你认识字、会记账,从小帮着家里经营豆腐铺,擅长和人打交道做生意,外头的掌柜很多都不如你。而且比起从外头雇人,我更信你。” 孟圆菱作为被雇佣的掌柜,前头有金三顶着,不算是经商。不然那些穷困潦倒,只能去做账房先生的童生和秀才,就要被一网打尽了。 孟圆菱被秋华年说的满脸通红,他一直很崇拜秋华年,被偶像认可的感觉,让他飘飘欲仙。 “那我来试试,我有不懂的华哥儿你要教我。” “放心,我也不是完全撒手不管,就是怕忙不过来。” 秋华年除了秋记六陈,还有棉花庄子以及数学书的事要忙,苏信白的齐民书坊审稿时他也要看一看,不可能全天只管着铺子和工坊。 秋华年比照着襄平府最上等掌柜的工钱,给孟圆菱开了一月三两银子的钱,孟圆菱摩拳擦掌,发誓一定要管好秋记六陈。 他从清福镇来到府城后,离开了熟悉的生活环境与亲友,云成又常常不在身边,也没有正经事情做,其实一直有些不适应。 秋华年把这些都看在眼里,现在终于找到了能让孟圆菱发光发热的地方。 云成回来休沐时,孟圆菱开心地拉着心上人的手,像黄鹂鸟一样叽叽喳喳地讲自己管铺子的事情。 云成严肃着脸认真的听,末了在孟圆菱眉心的红痣上亲了一下,孟圆菱抬手捂着额头,赶紧左右看看,发现没人注意松了口气,圆鼓鼓的小脸羞得通红。 …… 卫栎的身体静养了十来日,终于渐渐好转。 知道赵田宇被抄家,以后再也没有人会威胁到他,他放下了最大的心结。 但有时午夜梦回,仍会想起流浪时的痛苦记忆,想起回不去的家与狠心的爹娘。 秋华年在书房里整理即将完成的数学书草稿时,卫栎主动找了过来。 秋华年没想到会看见他出屋,愣了一下,请卫栎坐下。 “秋乡君,我们已经在贵府叨扰多日,实在难以心安,明日我就和姑母回庄子上吧。” 为了攀龙附凤,卫德兴下了不少功夫培养卫栎。解开心结后,卫栎的教养在言辞谈吐间自然体现出来。 秋华年把手里的草稿放在一边,“你想好以后要做什么了吗?” 卫栎点头,“比起被关在深宅里,我更喜欢在庄子上自由自在,脚踏实地种地的感觉。我和姑母虽没有血缘,但早已亲如一家,我以后就在庄子上好好奉养姑母。” “是秋乡君的庄子的话,我不怕有人欺负我。” 经过这么多事情,卫栎也成长了,没有之前那样胆小懦弱了。 秋华年放心了,“正好明日我要去庄子上看看工匠,你们乘我的马车一起走吧。” 到了第二日,九九和春生的学堂都赶上休沐,两个孩子许久没去别处玩过,央请秋华年带上他们。 于是最后,一起去庄子上的加上九九的丫鬟珊瑚,一共有六个人,幸好家里的马车足够宽敞,并不拥挤。 皇上赐下的两位能工巧匠前两日到了,秋华年见两人风尘仆仆,让金三先把他们带到庄子上安顿,休息好了再说别的。 这两位能工巧匠,都是入了宫籍的奴仆,人身并不自由,如果没有被赐出来,会在宫里的制器坊孤独终老一辈子。 虽然只能听秋华年差遣,但能够出宫,对他们来说已经是大造化了。 秋华年到了庄子上,先让卫栎和卫婆婆去他们的住处休息,嘱咐过安全后,放九九和春生去玩,然后叫来两个工匠问话。 这两个工匠是一对年近三十的兄弟,本家姓木,十几年前外祖父和舅舅戍边不利被查抄五服内亲眷,他们当时年纪不满十二,没被发配戍边,但也被没入宫廷为奴。 幸好两人从小心灵手巧,被制器坊的人看中要走,没有受更多搓磨。 入了宫,原本的名字不能用了,两人按制器坊学徒时的排行有了新名字,一个叫木丙七,一个木丙八。 丙七和丙八都没有细谈当年落罪之事,秋华年也没揭人伤疤多问。 兄弟两人都经验丰富,各有所长,丙七擅长设计各种机关巧物,丙八的动手能力更强,擅长雕刻钻磨。 秋华年问了几句,确定这兄弟二人心性不错,没有奸滑之气。 “你们是圣上赐下来的,不出意外一辈子都要跟着我走了,我不拘着你们,只要你们好好完成我交代的事情,不要外泄图纸等机密,你们可以在庄子上包几亩田耕种,想娶亲生子,我也不拦着。” 丙七和丙八对视一眼,从对方眼中看见了惊喜与安心。 两人纷纷表示,一定会按秋华年的吩咐办事。 秋华年把自己做到一半的单人手推犁图纸拿出来,让兄弟两人细看。 丙七琢磨了一下,对秋华年一直解决不了的难题,有了些想法。 秋华年让他们好好做,如果真的能做成,他会给予奖赏。 安排好了工匠,秋华年出门,在田间地头漫步行走。 三十亩棉花已经有一大半完成移苗了,剩下的一些正在赶工,碧翠的棉花苗在地里排列成行,一望无际。 等过了缓苗期,这些棉花苗就会茁壮成长,经过三个季节的浇水、施肥、控旺、防虫,最后变成一团团洁白的棉花。 秋华年走了一会儿,突然看见春生从远处跑过来。 长高长壮实的小家伙撅着嘴,显然不太高兴。 秋华年拦他,“不是跟姐姐去玩了吗?这是怎么了?” 春生刚才只顾着生闷气,没看见秋华年。发现秋华年在这里,脸色一下子变了,支支吾吾的不说话。 秋华年笑着摇头,“你现在不说,我待会儿问九九是一样的。” “快,坦白从宽,抗拒从严

相关推荐: 切切(百合)   当直男穿进生子文   帘幕无重数(骨科,禁爱姊妹中篇,1V1)   小人物(胖受)   [综影视]寒江雪   高门美人   我可爱妻子的编年史   毒瘤   性感寡妇,在线发癫   三金影后是伪娘[娱乐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