韶华小说

韶华小说> 分手后,捡到憨憨小女友 > 第108章

第108章

起来都有些吃力,更别说那些大字不识几个的农人了。 “御书库编撰的书,由圣上批可后,所有书坊都会翻印,不过只有想充门面的人会买罢了。” 原本是为了发展农业生产,传播种植技术的农书,最后只顶着御书的名头,高高摆在达官贵人家的书架上,何其可笑。 秋华年心头一动,“祝家书坊刻印的书,都是由苏公子选的吗?” 苏信白摇头,“若让我选,恐怕一月也出不了一两本,刻印出版的书都是由书坊的管事们选的,我不过闲暇时过来看看。” “苏公子觉得这些书不合心意,为什么不主动收些好书呢?” “如何收?”苏信白不解。 “投稿的人多是为了润笔费,肯定会选择好过稿的书去写,书房的管事们爱出志怪小说,他们也就爱投志怪小说。” “如果苏公子放出话去,定了标准,要收什么类型、什么语言风格的书,施以重金奖励,还怕有人不写吗?” “……这,以银钱诱写书稿,到底不雅。”苏信白还是有出身带来的顾虑。 秋华年笑着摇头,“人活在世上总要吃饭,哪里不雅了?如果苏公子能让那些有才学的人把能力用到正处,而不是为了糊口,只能写一些跟风的粗浅玩物,岂不是好事?” “苏公子手里有书坊,有银钱,又有独到的见解,还有谁比你更适合做这个呢?” 苏信白怔了一会儿,转头看向窗外,室内炭火烧的充足,半开的窗户外,园子里还是一片萧瑟之景,一只寒鸦从冰冷的水面上掠过,扑腾着飞向远方。 “我此前从未想过……我要再想一想。” 秋华年不多劝他,只是意有所指道,“无论做不做,人都该有一个目标,知道自己想做什么,要做什么,才不算白活。” 目标…… 苏信白修长纤细的睫毛颤了颤,掩下清亮眸子中的波光。 恍然回头,他才发现,原来自己已经浑浑噩噩活了这么久。 生活已经重新归于平静,当初的那些志气与梦,现在捡起来,还来得及吗? …… 那天在书坊里的对话,对苏信白到底造成了多少影响,秋华年还不得而知。 他现在每日在家,不是逗猫,就是画画、看书、聊天,天气好的时候出门逛一逛街,平时想一想新鲜的吃食,让巧婆子试着做。 夜深人静,算算杜云瑟什么时候休沐,想想杜云瑟正在做什么,带着笑意陷入梦乡。 直到苏信白带着自己陪嫁庄子的管事上门拜访,秋华年才活动了一下疏松的筋骨,重新找到正事。 苏信白与秋华年的关系升温的很快,虽然苏信白一直是一副冷冷的模样,但从他邀请和拜访秋华年的频率上,可以看出他对这位新友人多么满意。 庄头姓邓,今年五十多岁,周围人多称呼他为老邓头,已经管着庄子十几年了。 知道庄子今年要被交给别人代管,老邓头把自己儿子和长孙都带上了,好让主家认一认人。 老邓头交上庄子近几年的账目,苏信白不太爱看这些,直接递给了秋华年。 庄子四十亩地,有三十亩农田,五亩梅树林,其余是住人的农庄,有温泉泉眼的地方,盖了一座宅院,平时空着,等主人家闲暇时去住。 三十亩农田里十亩上等田,二十亩中等田,全种的是水稻,这几年平均产粮在五十石,也就是差不多五十两银子。 五亩梅树林的梅树都在盛果期,夏秋时节,产的梅子总共能有四五千斤,也有五十两银子。 庄子上的佃户们可以免费住庄子上的房舍,种地不用掏种钱和肥料钱,一年分二成的收益。 也就是说,这一个四十亩的小庄子,每年能给苏信白赚七八十两银子。 而据苏信白所说,他的嫁妆里这样的小庄子有十来个,大庄子有三个,还有一些铺子、银楼和酒楼,光是产业,每年的收益就在几千两上了。 这些嫁妆有一半以上,是祝家出的,送给苏家转了个手,成了苏信白的家底。 为了娶从二品大员家的哥儿,祝家无疑大出血了。但他们也得到了足够的好处,有本州的布政使做亲家靠山,在辽州的生意是越做越大。 秋华年第一次听到,难免想到自己的两斗高粱,笑着摇了摇头,也没有过多放在心上。 靠着一家人的努力,他会把家里的日子越过越好的。 秋华年很快看完了账目,心里有了底,抬眼看站在地中央的老邓头。 老邓头原本很放松自信,被秋华年这么看着,心里逐渐打起了嘀咕。 这位哥儿也不知是什么来历,之前没听说过,不会看出什么来了吧? “华年,可有不妥?”苏信白问他。 秋华年摇了摇头,对老邓头说,“你们先去后面坐坐吧,待会儿有事再叫你们。” 老邓头看着秋华年挑不出一点毛病的笑容,心中更加忐忑了,管了十几年庄子,第一次手心冒汗。 老邓头几人被巧婆子领到后面罩房喝水休息,秋华年才给苏信白指出庄子的问题。 “庄子的上田和中田的产粮量,虽然分开记了,但用肥量却是一样的,这不符常理,虚报的肥料钱的去处必有猫腻。” “其次,庄子种水稻和梅树之外的五亩地,不可能全是房舍,应该还种了蔬菜,养了鸡鸭猪羊等家禽家畜,可收益也没有记在账上。” “这账目不全,按我估算,一年被隐掉了二十来两银子。” 苏信白皱起好看的长眉。 他倒不在乎这点银子,可这庄子是他以为没问题,才挑出来交给秋华年的,现在发现不对劲的地方,让他脸上有些难堪。 苏信白抿唇,“我不太善于经营管理家业,出嫁之前,只粗浅学过一些,每年看庄头和管事们对账,大抵对得上便罢了。真没想到,里面还有这许多门道。” 秋华年笑道,“这些东西,不在村里生活过,也没几个人知道,庄头做的巧妙,不怪你没看出来。” 其实老邓头贪的不算特别多,达官贵人家的庄子里,主人家不懂农事,估计全都有类似的问题。 但秋华年是要用庄子试验完善棉花种植之法的,为了让佃户们不弄虚作假,中饱私囊,导致试验数据出现偏差,必须从一开始就严格要求,杀鸡儆猴。 苏信白舒了口气,“华年,这个庄子怎么管,我全交给你了,其他的产业,我最近也要好好理一理,钱是其次的,不能叫人这么糊弄。” 认识秋华年短短一阵子,苏信白居然给自己重新找到了不少事情干。 秋华年和苏信白熟了,开玩笑道,“‘钱是其次的’,这话我什么时候也能轻松说出口啊?” 苏信白眼底也浮出几分轻松笑意,“等杜公子中举,朝廷赏赐下十五亩农田,免五十亩地税,你再买个十来亩,也就有小庄子了。” “到时候再买几房忠仆,以他们的名义去经商,铺子等产业起来,便不会缺钱了。” 苏信白知道秋华年比自己擅长经营的多,年纪轻轻,手腕老练,根本不像个乡野出身的小哥儿。 “中举啊……” 乡试三年一届,秋天举行,俗称秋闱,一旦通过,便是真正跨越阶级的举人了。 最近的一次秋闱就在今年秋天,满打满算还剩不到八个月时间,说长不长,说短不短。 秋华年看向门外,院里不知何时又飘起了雪花,苏信白带来的丫鬟怕冻着贵人,把大红撒花的门帘放下,隔绝了院中的雪景。 “不知道云瑟……咳。”秋华年记起苏信白还在,尴尬噤声。 苏信白眼眸深处闪过一丝微不可查的艳羡,善意转移话题,“又下雪了,不知还要多少场雪才能到春日。” 秋华年算了算日子,“还有几日便是二月二龙抬头,紧接着惊蛰,之后春分、清明,春天便盛了。” “对了,祝大公子是不是快回来了?” “按之前的来信,应该在这几日。”苏信白想到外面的雪,沉默不语。 “等他回来,应该会挑一个杜公子休沐的日子,宴请你们。” 苏信白没说自己到时候会不会出席,秋华年也没多问。 苏信白对自己的丈夫,一直采取避而远之的态度,但秋华年隐约觉得,他其实并不讨厌祝经诚。 雪下大了,秋华年让巧婆子把自己昨日和孟圆菱出门淘的铜锅找出来,烫锅子吃。 铜锅全由黄铜打造,是中间一个添碳的圆筒,旁边围着一圈圆槽的样式,和现代的老北京涮羊肉锅差不多,秋华年发现它,很是惊喜。 这意味着他可以烫火锅了。 秋华年给巧婆子细细吩咐。 “先去买几根大骨头和鱼骨,油煎一下后,熬成骨汤,再把鱼刺和骨头都滤出来,加入淘洗后切成细丝的酸菜,加一点大料煮着,做酸菜锅底。” “烫菜去称一斤羊肉,切成薄片,做一碟鱼丸,挑嫩的玉米、冬瓜和白菜切块切片端上来,泡软的粉条也来一碟。” “料碗要韭花酱、麻酱和香油,加一点点糖提鲜,每人配小半碗,你看着调味。” …… 巧婆子记住吩咐退下后,苏信白说,“华年在吃食上颇有研究。” 更讲究和精致的饭菜,苏信白早就吃腻了,都不如秋华年这几段话的描述听得他产生食欲。 秋华年笑道,“反正外面下雪,你吃过饭再走吧,你带来的下人们人多,让他们自己再做一桌吃的去后面吃。” 苏信白轻轻清了下嗓子,矜持道,“也好。” 奶霜从门帘外钻进来,喵喵叫了两声,跳上秋华年的膝头,双腿并立,优雅无比,秋华年看看奶霜,再看看苏信白,噗嗤一声笑了出来。 苏信白不解,秋华年眯眼笑着,连连摇头,不做解释。 趁巧婆子做饭的功夫,秋华年处理庄子的事,他让老邓头爷孙三人到书房,拿出纸笔,边问边写。 庄子上一共有多少人,什么岁数,什么性别;每个月施几次肥,每次花多少时间;庄子里的人平日吃什么,还不能下田的孩子们干什么活…… 老邓头开始还能周全回答,到了后面,渐渐捉襟见肘,额头浮现出一层冷汗。 每次他的回答里有和前面对不上的地方,秋华年就故意停下,把前面的记录翻出来,直接指给他看。 比如庄子里的人平时主要吃野菜,为什么孩子们不挖野菜,野菜是哪里来的;施一次肥需要半日时间,账目上怎么记了三日的量…… 有时候,老邓头好不容易想好了说辞,秋华年又不让他说了,转而让他的儿子或者孙子说,急得老邓头抓耳挠腮。 全程下来,秋华年没有说一句

相关推荐: 一不小心攻略了男主   迷踪(年下1v1)   地狱边境(H)   对不起师兄:我撬了我的“嫂子”   浪剑集(H)   以美食之名:街口的关东煮   深陷   一梦三四年   相亲对象是老师怎么办   我可爱妻子的编年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