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2章
手里买的顶尖货,颜色鲜艳,花纹漂亮,质量极佳。 庄子产的棉花大头全卖给辽州都指挥使了,八千来斤棉花只卖了一千两银子,打了个骨折价。 辽州都指挥使也没让秋华年吃亏,钱手头实在紧给不了,名还是能给的。 他直接给朝廷递了个折子,照常哭穷的同时,将齐黍乡君自愿把棉花低价卖给边军一事大书特书。 元化帝把这折子带上早朝,金口玉言夸奖了秋华年,意思很明白——朕知道爱卿们个个富得流油,赶快学齐黍乡君为国分忧吧。 无论朝臣们心里怎么想,面子上肯定不能违逆皇帝,下了朝回家一合计,纷纷让家人们拿着单子去兵部捐款捐物。 平贤王开始只捐了十车的炭,元化帝怕长兄没炭烧,专门派身边的大太监温幸去平贤王府上一趟,嘱咐长兄千万量力而行。 温幸走后,平贤王上折子说自己家资颇丰,无需圣上担忧,又捐了二十车的炭和五百匹棉布。背过人处,脸黑了好几日。 三皇子晋王出资最多,一挥手就是一千担粮食和一千匹布,还写了一篇句句恳切,忧心边军想为父皇分忧的锦绣文章,引来无数夸赞,一时间风头无两。 晋王能在短时间内筹集到这么多物资捐出去,多亏了母妃的娘家,还有母族的姻亲们,许多互相联姻的世家大族,比如辽州郁氏,已经隐隐站在了三皇子身后。 元化帝年近五十,虽然还未显衰老之态,但皇位易主并非遥不可及。太子身体弱,又失了圣心,让一切变得可能起来。 从龙之功,这世上谁能忍住不搏呢? 朝臣和勋贵们捐的物资不少送到了辽州,辽州都指挥使大喜过望,心里对秋华年的观感更上一层。 他让家眷们多邀请秋华年赴宴,还忍痛送了秋华年一匹真正的好马。 那是边军去年从鞑子们手里俘虏过来的,在草原上的主人至少是一个千夫长。 骏马通体黑色,足有一人半高,黑绸般的皮毛不见一丝杂毛,每一条肌肉都无比健壮流畅,靠近一些就能感觉到热血沸腾的躁动。 这马秋华年自己不敢骑,命名为“玄野”后,转赠给了杜云瑟。 隔日杜云瑟骑着玄野带秋华年去庄子上游玩,秋华年没坐过这么烈的马,全程缩在杜云瑟怀里,时刻怀疑自己会被甩下去,感觉比在现代坐海盗船刺I激多了。 两人到庄子上时,秋华年出了一身的汗。 都到了庄子上,秋华年索性吩咐人准备温泉,和杜云瑟一起好好泡温泉放松一下。 结果这一下,就是整个下午,晚饭时候杜云瑟才抱着筋疲力尽的秋华年出来。 秋华年乖乖被包在被子里,任杜云瑟帮自己擦头发,耳尖红得发烫,神情餍足。 杜云瑟碰了碰他的腰,秋华年吃痛嘶了一声。 “华哥儿以后还敢不敢这么闹,嗯?” 今天闹成这样,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秋华年千奇百怪的“理论知识”太丰富了些,实践起来没完没了。 秋华年把脸埋进被子里,半晌后瓮声瓮气的声音传出来。 “你猜?” 杜云瑟轻笑摇头,一点点帮秋华年按I摩身体。 第104章 全家上下一起卷 秋风萧瑟, 寒气逼近,似乎只是一转眼,襄平府街道上的人就都换上了冬衣。 这个冬日百姓过完一个丰年, 大多安详富足, 朝野上下却一点也不太平。 元化帝人近晚年,脾性比年轻时更加暴躁易怒, 抓了好几个贪赃枉法的大案, 处置了一大批官员,从抄家流放到剥皮充草不一而足。 襄平府这次没有官员落马,但官牙前排起长长的队伍,都是从别处拉来的抄家后贩卖的仆役。 杜云瑟找秋华年商量, “冬日活重, 要时常扫雪、搬柴、背炭,金三和金婆子年纪大了做不过来,天寒地冻不小心摔了就不好了。” “明年二三月我们去京中应试, 身边要带人,家里也要留人照看。不如趁最近官牙人多再买一些人吧。” 秋华年点头, 杜云瑟这话提醒了他。 之前选择金三爷孙三人,为的是性价比, 秋华年家的人都没什么讲究,三人足够干完所有活计了。 但随着杜云瑟身份的提高,要去的地方、要做的事越来越多,这三个人就不太够用了。 就像之前他们回杜家村,带上金三、金婆子和珊瑚后, 连看宅子的人都没有了, 还得找祝经纬帮忙。 秋华年不是逮着一两个人用到死的黑心老板,要干的事情多了, 确实该多招几个人,分担一下工作压力。 “今天吃过午饭,咱们一起去官牙看看吧,你身边得带个小厮了。” 对秋华年和杜云瑟给家里添下人的决定,九九十分支持,她觉得两个哥哥身边都得带个人,现在家里只有她有珊瑚,不太像样子。 春生希望家里热闹起来,有更多玩伴,也开开心心地说好。 金三等人不免有些忧虑,但他们知道随着主家身份的提高,这都是迟早的事,他们是家里最早的下人,已经占了先机了。 至少跟在小姐身边的珊瑚,没人能轻易替下去。 吃过午饭后,金三赶马车送秋华年和杜云瑟到官牙。 官牙的管事们消息灵通,认识杜云瑟和秋华年这两个襄平府的大名人,看见他们,立即笑呵呵迎上来。 “解元老爷,齐黍乡君,您二位今日来是来挑下人的吗?” 秋华年点头,“还是要携家带口的,这次要一个有管理宅子经验的,一个对京城事务熟悉一些的,你看看有没有推荐?” 管事笑了,“背景干净、有管事经验的下人,可是官牙里一等抢手的,刚送来就有人挑着要呢。” “不过既然是解元老爷和乡君要,那我少不得多费费心了。” 无论什么地方,管理型人才都是需要时日和资源培养的。曾经混到管家、管事地位的仆人,只要背景干净没掺和犯法的事,被抄家发卖也不会混得太差。 官牙的人会看人下菜,预留一些资质好的仆人,等有身份的人来买时再拿出来介绍,用来做人情。 名声不低的秋华年和高中解元的杜云瑟,如今值得他们做这个人情。 秋华年会意,自然地说,“只要你介绍的人真的合适,回头我让人送瓶蚝油,给你们打打牙祭。” 管事脸上笑容更甚,蚝油这东西他根本没买到过,唯一吃到的一次,还是排了大半个月的号,在贡院附近的舒意楼里吃的。 现在襄平府的人分为两类,吃过蚝油的和没吃过蚝油的。 这吃的可不只是美味,还是面子啊! 管事请秋华年和杜云瑟进去坐,不一会儿功夫,就带着一拨人来到门外。 “老爷,乡君,我这儿一共有三家子人,您听听怎么样。” “第一家子,是一对四十左右的夫妻带一个哥儿、一个女儿,从苏杭那边抄过来的。男人之前是管一座别院的仆役们的,女人是管针线房的,两个孩子都跟着她在针线房干活。” 秋华年朝门外看去,那家人站在左边,身上衣服收拾得干干净净,神情自然,没有因为落难就惶惶不安。 “第二家子,人口多,一共有九个,最老的五十来岁,最小的三四岁,当家的是长子,之前是三品京官家的大管事,其余人也都各有能耐,一家子就够乡君家用了。” 那一大家子人站在中央,有老有少,二三十岁的占了多数,同样没有不安,身上还带着严格的礼数。 “第三家子是三个人,一个阿叔带两个儿子,也是从京官家抄出来的,算是勉强符合乡君的要求。那阿叔的男人之前是管采买的管事,但去年病死了,他的长子今年十七,跟着父亲学过不少东西,小儿子九岁多,性子老成,也能办些差事了。” 第三家人站得比较偏,那位十七岁的长子站在最前面,身后护着弟弟和爹爹,和周围其他两家比起来,难免显得形单影只。 ——如果不是他们是从京里抄来的,管事又觉得他家长子有点能耐,他们根本不可能和另外两家在一起被挑选。 三家人的大致情况介绍完毕后,管事不再说话,等秋华年和杜云瑟决定。 杜云瑟看着秋华年,“选第一家和第三家吧。” 秋华年点头,“我也这么觉得。” 对仆役成群的大户人家来说,第二家才是最好的,三品大官家的管事一般可买不到,一家子九个人有老有少,随便打散到各处去用,也方便拿捏。 但秋华年家现在的人太少了,这家人是从三品京官家出来的有头脸的下人,肯定有自己的傲气。家里各处都用他们的话,很容易出现欺下瞒上的情况。 不如选另外两个小家的,可以互相制衡。 不过究竟选不选,还得先见一见人,再做决定。 杜云瑟让管事把第一家和第三家人带进来,第二家便回去了。他们知道自己不愁找新主家,脸上没有什么愁云。 第一家人男人叫乌达,女人叫灵雀,第二家的阿叔叫木棉,小辈们的名字都没有说,想等主家取。 与说话多少带些口音的金三一家不同,这两家人都会说一口流利的官话,回答秋华年和杜云瑟的问题时,口齿清晰,逻辑明白,连最小的那个小男孩也不差。 最后秋华年决定把两家人都带回去。 乌达的身契八两银子,灵雀五两,他们的两个孩子各算二两;木棉家长子是五两,木棉和小儿子也各算二两。 见秋华年把二十六两银子一口气付清,买下了所有人的身契,两家人不约而同舒了口气,脸上的神情和气质都发生了微妙的变化。 他们已经知道新主家的老爷是辽州的新榜解元,夫郎是有封号的乡君,两人都很年轻。 这样的人家虽然目前身份地位还不算特别高,但上限极大,不出意外日后肯定能成高门大户。跟着这样的主家,仆役们也觉得日子有盼头。 回去路上,乌达主动去官牙门旁叫了辆马车,拉着所有下人跟着秋华年他们的车,不耽搁时间。 回到家里,秋华年让所有人简单介绍了一下自己的情况,按自己之前想好的分配工作。 乌达经验丰富,以后做家里的管家,有他负责府上各项事务,秋华年就不用事事操心了。采买物资、迎送宾客、记礼记账这些乌达都可以做好,秋华年只用事后听账。 灵雀之前是管针线房的,手艺很好,就带着女儿继续负责针线,她的女儿今年十四岁,按珊瑚这样取首饰材料名字的取法,新名字叫玛瑙。 另一家人里阿叔木棉的手艺比较特殊,他
相关推荐:
仙尊的道侣是小作精
花花游龙+番外
切切(百合)
深陷
三金影后是伪娘[娱乐圈]
性感寡妇,在线发癫
穿成恶毒女配怎么办
高门美人
【黑执事bg】切姆斯福德记事
我在东京真没除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