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章
持门风,日后少行此等罪人之事。” “清风书院,闵太康。” 正经科举出身的文人,不可能不会犀利的言辞。闵太康短短数句话,毫不留情地将郁氏一族指责了一遍。 反正这事只要闵太康计较,肯定是郁氏一族理亏。以闵太康的文名、弟子和故交,也不怕郁氏翻脸报复。 待郁闽落下最后一个字,闵太康嘱咐道,“把你要说的也写下来,一起封好,立即送去。” 在闵太康的注视下,郁闽不敢耽搁,简单写了几句叙述事情经过,便放在一边等待晾干了。 郁闽垂手而立,低头认错,“老师,是我让乐逸委屈了。” 闵太康淡淡道,“不,你与他非亲非故,毫无干系,如何能委屈他?是我这个做父亲的失职,让他在我眼皮底下遭了这样的罪。” 郁闽无地自容。 闵太康喟叹,“我时常说是家中老母纵坏了他,可他来辽州数月,每次出门玩耍,我都未认真阻止,闯了祸事,也不狠心惩治。我自己又何尝不纵着他呢?” “我怕他的性子吃亏,又不忍管教。想你与我有师徒之名,自古师徒如父子,欺师乃无立足之处的大罪,有这一层关系,你日后无论如何也不敢对他不好。” “谁知竟是我这心思,让他受了最重的管教。” “……”郁闽心中羞愧之余亦有疑惑,“老师是如何得知——” “逸哥儿昨日回来神思不宁,捂着手不让任何人看,在外头山上的亭子待了许久,我怎可能放心让他一个人那么待着。” 郁闽羞愧难当,无颜再说什么。 闵太康淡淡道,“你回去继续读书吧,乡试在即,莫要误了前程。” “……弟子遵命。” 闵太康看着郁闽的背影,缓缓摇头。 此事虽然大错不在郁闽,但他心里还是留了痕迹,日后怕是再也不能像以前那般无私教导郁闽了。 …… 闵乐逸早上见过郁闽后,便开始找事情做。 一会儿和奶霜玩一玩,一会儿看秋华年蒸花露、做清凉油,一会儿又去荡秋千,手握不住秋千绳,只能坐在上面,用脚尖点着地前后晃荡。 秋华年见他这个样子,知道他心里还是藏着事。 他把新做的一大批清凉油分装好,对闵乐逸说,“外面太阳热起来了,快进来,想想中午吃什么。” “要吃酥山!”闵乐逸馋这个好久了,自从那嬷嬷来了,他就没吃到过。 “酥山是冷饮,想个正经的饭。” “天气太热了,不想吃热的、油腻的。索性炖一道山药排骨汤,拌些凉粉和时蔬吃吧。” “你倒是好养活。” 闵乐逸笑了,“我祖母也爱这么说。” “嗯?” “绝对没有别的意思!” 逗趣了几句,闵乐逸放松了些,进屋坐在散发着寒气的冰盆旁边。 “我这跑出来,自己是爽快了,就是又要让我父亲操心了。明明之前还在心里立誓这次一定要好好表现,不让他为我劳神的。” 秋华年拍了下他的头,“你懂事孝顺父亲是好的,但若为此瞒着他,不叫他知道你受的委屈,日后他发现了岂不更心疼?” “要换成我家九九或者春生,我能气到晚上睡不着觉。” 闵乐逸低头嗯了一声,像是想明白了点。 秋华年本打算找机会劝闵乐逸去和闵太康聊一聊,谁知中午金婆子的饭还没做好,闵太康便来了。 闵乐逸没想到自己会惊动事务繁忙的父亲亲自过来,看见闵太康后,一下子站了起来。 闵太康和秋华年问了好,让闵乐逸坐着。 他过来要看闵乐逸的手,闵乐逸藏了一下,乖乖伸出来了。 闵乐逸的手上包着厚厚的纱布,正好差不多该换药了,闵太康帮他把纱布取下来。 随着一层层白纱解开,结着血痂红肿尚未褪去的手露了出来。 闵太康长须抖动,半晌没说出话来。 “……父亲。”闵乐逸小心地抬眼看他,眼神湿漉漉的。 闵太康叹气,轻轻摸了摸他的脸。 “是父亲不好,让我们逸哥儿受苦了。” “那嬷嬷我已经打发了,郁氏的亲我们也不结了,逸哥儿不用怕了。” 闵乐逸鼻子一酸,没忍住扑进父亲怀里,抱着他的腰撒娇。 “都是郁氏的人坏!才不是父亲不好呢。” 闵太康失笑,“你都这么大了,还和当初从我身边离开时一样。也不怕秋乡君看了笑话。” 闵乐逸眼珠转动,看了一眼旁边带着笑意的秋华年。 “你们好好聊,我去厨房看看,让金婆子添几道菜。” 秋华年出门后,闵乐逸还是没有松手,闵太康拍了拍他的背。 “这事也有我太过贪心的原因。嘴上说着你的不是,心里却总觉得自家哥儿哪儿都好,该配一个家世才学样貌俱全的,才不算辜负。” “结果挑来挑去,挑中了个——唉!” “你母亲去得早,我无心续弦,也没有纳妾,对后眷交际的门道一知半解,办坏了这事,真是……” 闵太康后悔又庆幸,逸哥儿这顿打挨的受罪,但至少把问题露了出来。否则真叫那嬷嬷再教上个把月,和郁氏勉勉强强定了亲,就更难收场了。 闵太康帮闵乐逸换了药,重新包好手。 “我和你母亲都是内敛的性子,你兄长也甚是稳重,偏偏你是这样一个爱闹的。” 闵乐逸想狡辩,闵太康点了下他的鼻尖。 “我算是想清楚了,你的亲事还得你自己挑,家世和才学都是次要的,人品好、真心喜欢你的性子才要紧。门户低些也好,多置上几十抬嫁妆,带足下人,就不怕你受委屈了。” 闵太康行事传统,这还是他第一次和闵乐逸正面谈论亲事,闵乐逸有些不好意思。 “逸哥儿想要什么样的?” 闵乐逸小声嘀咕,“不要读书的了。” 闵太康无奈失笑,“小孩脾气。” “罢了,总归你年纪不大,多等等多挑挑,说不定后面还有良缘等着。你兄长就要调任进京了,过些时日我送你进京散心吧,襄平府如今乱糟糟的,别留着受他们的气。” 闵乐逸眼睛一亮,“兄长要任京官了?” 这些日子他躲着闵太康,都不知道这个好消息。 闵乐逸是幼子,他的兄长比他大七岁,名叫闵乐施,闵太康一共就两个孩子,男子和哥儿排了一样的字辈。 闵乐施有闵太康这样的父亲指导,学问非常踏实,三年前中了进士,外放到西南任县令去了。 “只是个正七品的大理寺评事,不过能调任进京,已经难得了。” “你兄长上半年娶了妻,路途遥远,我未能赶到,请托一位故交做了见证。这次进京赴任,新妇自然跟着,你要和嫂嫂好好相处。” 闵乐逸连连点头,心里的不快因为这个好消息冲散了大半。 “我和新嫂嫂虽然没见过,但通了好多书信了。而且兄长喜欢的人一定会喜欢我的!” …… 几日之后,郁闽和闵太康的书信,与那位被闵太康请离的嬷嬷,前后脚到了郁氏一族的族地。 郁氏一族的大夫人读完信件,蛾眉微蹙,旋即松开。 她将信放在一边,抬眼看向坐在外间喝茶的嬷嬷。 “管嬷嬷一路辛苦了,留在府上住些日子吧,刚巧有人送了六瓶秋记六陈的蚝油,嬷嬷尝个鲜。” 管嬷嬷微微起身谢礼。 “未能好好完成大夫人嘱托,老身心中有愧。” 大夫人摇头,“闵家的情况,也是我估计错了,本来就是看中闵太康,想试试能不能把闵乐逸改好,结果闵太康竟是如此溺爱孩子。” 管嬷嬷认同,“我教闵小公子的时候便察觉到了,他那面上听话,心里不改的模样,定是被纵出来的。” “见他学了许多日,不但没真改过来,还又闯了祸,我只能下剂猛药上些刑罚,谁知这哥儿是一点罚都不许受的。” 管嬷嬷想起当日被闵太康“请离”时的场景,心中不太痛快。 虽然顾忌着她是颖妃娘娘宫里出来的,照顾过幼年的三皇子,也就是如今诸多皇子中唯一封王的晋王,闵太康明面上是客气的。 但因为管教学生直接被不由分说地请出府,她还是第一遭遇见。 大夫人说,“不成便不成吧,总比娶进门来才发现不合适来得好。” “闽儿年幼多才,家中长辈宠了些,至今仍是孩子脾气,娶亲应该选一位毓质名门的大家闺秀,能照顾和管束他。” 管嬷嬷说,“老身看明白了,以闵家小公子的出身,往低处挑总能嫁出去,不用我们费心。但配郁闽公子是万万不够的。” 大夫人嗯了一声,看了一眼手边的信。 “这事唯一的不好,就是得罪了闵太康。罢了,回头备些礼去赔个罪吧。” 大夫人转而说起别的事。 “下个月便是晋王殿下的生辰了,我这里备了几个礼单子,不知道合不合适,请嬷嬷帮我瞧瞧。” 管嬷嬷脸上笑意加深。 “您和颖妃娘娘是同一母家,论亲说是晋王殿下的堂姨,准备的东西哪有不合适的呢?” …… 闵太康拒亲的信送出去数日后,郁氏一族派人到了清风书院。 来人是郁氏旁系能说得上话的人,带着重礼,给闵太康当面赔罪。 闵太康没有回应,让他把礼全部收回去。 摆明了是不接受这个赔罪的意思。 郁氏来的人没办法,又去清风书院接郁闽,他们要带郁闽回族学继续读书。 闵太康淡淡道,“你家里是怕我心存怨念,故意教坏了你。” 郁闽惶恐拱手,“老师这几年对学生的教诲,学生铭记于心,怎敢生出这样不敬的想法?” 闵太康不再说此事。 “离乡试只有两月有余,你此番回去专心读书吧,往后前程如何,便与我无关了。” 郁闽心中难受,但自知理亏,再三拜别恩师后,与家人一道离开了。 自此清风书院甲字班少了位风流簪花的少年才子,郁氏一族的族地里多了位沉默的读书人。 闵乐逸手上的伤养好之后,恢复了快乐的生活。 有闵太康的保证,他现在出门都不用偷偷摸摸的了,整日不着家的乱晃悠。 “虽然襄平府的一些贵眷讨人厌的紧,但府城好玩的地方还是很多的,就这么走了,真有点舍不得。” 闵乐逸一边吃冰,一边对秋华年说。 “你什么时候走?” “估摸着在乡试之后,我兄长和嫂嫂要先在京城安顿下来,诸事收拾妥当了,我再过去。” 古代人出一趟远门不容易,从襄平府到京城需要十来日路程,吃的喝的穿的用的都要考虑到,到了京城也要用许多东西,闵乐逸已经在收拾行李了。 “
相关推荐:
切切(百合)
当直男穿进生子文
帘幕无重数(骨科,禁爱姊妹中篇,1V1)
小人物(胖受)
[综影视]寒江雪
高门美人
我可爱妻子的编年史
毒瘤
性感寡妇,在线发癫
三金影后是伪娘[娱乐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