韶华小说

韶华小说> 分手后,捡到憨憨小女友 > 第70章

第70章

控旺,还要时不时补喷生物酵素, 在醋渣堆旁扑杀棉铃虫, 以及放水浇地。 而秋华年自己也不闲着,他虽然不用去地里干活,但每日都要记录棉花的生长情况,设计对照实验来探索最佳种植手法, 书房里的竹纸手稿摞了厚厚一叠。 这对秋华年来说也是新鲜活, 没有了万能的网络,所有事情只能一步一步自己探索,在这些事情上, 他最大的依仗是在现代培育出的系统性思维能力。 秋华年设计了许多表格来统计数据、总结规律,用折线图、柱状图等直观的图形表一目了然地体现棉花生长情况, 杜云瑟对此很感兴趣,主动向秋华年学了许多。 “如果这些方法能普及到各个州县, 衙门的效率可以提升数倍,朝廷巡查地方财政也能省事许多。”秋华年想的是棉花种植,杜云瑟却想到了更远的地方。 “除非有人大力推行,否则很难。” 来到古代后,秋华年越来越意识到现代发达的信息传播技术的重要性, 如果说文明发展的基石是生产力, 那么信息传播就是在基石上建立文明的前提。 比如他们现在处于漳县,想给同处辽州的吴深送一封信需要三四天时间, 想给京城送一封信需要半个月,想给南方送信,连渠道都找不到,朝廷的官驿速度快一些,但也快不到有本质上的区别。 历代古人先贤变法,能长期成功者寥寥无几,其中未必没有政令难以真正传达到全国各地的原因,纸上推演的再好,不能不缺斤少两的完全执行,也是白搭。 想要变法,需要一位能力出众高瞻远瞩的领头者,需要一群志同道合的同僚,还需要一位足够坚定强硬的开明君主,而这些对他们来说都还很遥远。 但遥远不意味着妄想与放弃,秋华年一直记得杜云瑟刚回村时在村后小河边对自己说的那番志向。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杜云瑟有鸿鹄之志,秋华年也想为这个世界的百姓做些什么,他们会一步一步朝着这个遥远的目标前进。 …… 接下来的日子里,九九每隔三日就会被宋府的马车接走学琴,宋太太将自己女儿幼时学琴时用的琴找出来送给了九九,这把琴是南方的名匠所制,琴身略短,泛着微绿,琴面左侧用螺钿镶嵌的圆点标注了十三徽,琴尾铭刻着“点幽”之名。 九九对此琴爱不释手,拿回来后每日晨起昏后都要练上半个时辰,秋华年看过她的琴谱,发现上面的字每一个都长得像汉字,但每一个都不是汉字。有的上面是个数字下面加了个“木”,有的像“芍”,有的像“茫”,还有的数字在下面,不一而足。 这是古琴独有的记谱方式,奇怪的方块字表现的是双手应该按在琴弦的何处,除此之外,还暗含了应该用吟、揉、推、勾、绰、走、飞等哪一种手法。(注1) 九九讲解过后,秋华年明白了琴谱该怎么看,但他对乐器不太感兴趣,也抽不出时间学,所以满足了好奇心就敬而远之了。 虽然对学乐器不感兴趣,但欣赏音乐还是令人愉悦的,九□□的很快,没几天就能弹出音律来,秋华年每日听着院中传来清幽高远的古琴声,炎炎夏日带来的烦躁都消散了。 度过了开花期后,棉花开始结桃,青涩的棉桃挂在枝头,沉甸甸的喜人,因为前期照顾的好,每株棉花上都结了至少三个棉桃。 因为辽州气候冷,棉花种植和生长的慢,所以这些棉桃算是棉花生长过程中的“伏前桃”,也就是正常来说入伏前就该结出来的棉桃。伏前桃只是一个开始,只占总桃数的百分之十左右,但它的出现意味着田里的棉花发育正常,丰收可望。 “伏前桃早挂,伏桃满腰,秋桃盖顶”,三波棉桃都顺利长出成熟,才是最理想的棉花生长情景。 出桃之后,棉铃虫更加肆虐了,之前每隔五日喷一次生物酵素,现在却缩短到了三日,田头的醋渣也需要三日一换,每晚都得去扑杀一次。 这些步骤花不了太多钱,用工却极重,而且都是细活,比种水稻和小麦还要累,种植棉花虽然赚的多,可农人的艰辛也增加了数倍,不雇人的话正常人口的人家一户也就照顾的过来一两亩。 之前开花期的时候,秋华年有意没有给棉花田施肥,因为那时候施肥只会催生出更多的枝条,反而减少花朵数量。但棉花开始结桃后,大多数营养都会被棉桃吸收,这时候合理补肥,可以让棉花结出更多更大的棉桃。 伏前桃之后的伏桃会占总棉花产量的百分之七十以上,可马虎不得。 秋华年和杜云瑟商量后,买了一批石灰,拌上农家肥,花了几天时间给三亩地补了一遍肥。 转眼间盛夏过半,秋天的脚步一点点靠近,后面园子里的大梨树上头一茬的梨子已经熟了。 秋华年清早把落在地上烂了的果子收起来喂骡子,完好的果子装了大半筐,分送给关系好的村人们尝鲜。 秋华年让九九去族长家和魏榴花家送梨子,春生去胡秋燕家和其他几家送,他自己则去隔壁的几位邻居家。 走到庄寡妇家门口时,秋华年隐隐听到她家院里传出数道人声。 庄寡妇寡居多年,唯一的女儿远嫁在外,平日里一直是一个人住的,秋华年家现在的房子多出来的一半地就是买的她家的,因此两家的大门离得很近。 秋华年敲了敲门,一个眼生的头上扎着花绳的小丫头从里面打开破了条缝的板门,露出头上下打量了秋华年一遍,占着门转身喊道,“姥姥,来了个人!” 秋华年被晾在外面,把手上装梨的篮子换了个手提着,他不至于因为这点小事和一个小孩子计较,耐心等庄寡妇出来。 过了一小会儿后,庄寡妇拍着手上的土匆匆赶到门边,看见秋华年后赶紧笑道,“华哥儿怎么来了,快进来,我刚才在屋后挖葱呢,不知道你来了。” “家里的梨树结梨子了,我给你婶子你送点尝尝鲜。” 在村里关系好的人家互相送些自家的农产品很常见,庄寡妇也给秋华年送过自己种的小油菜。 庄寡妇轻轻推了一下门边的小丫头,请秋华年进来,“华哥儿里面请,喝口水再走。” 那小丫头皱眉拍了拍粉色布裙沾上的浮土,哼了一声跑开了。 庄寡妇尴尬笑道,“华哥儿别见怪,玉钏这丫头被惯坏了,我回头让她娘好好说她。” “这是婶子的外孙女?” “是啊,我女婿来漳县做生意,顺便带着他们娘几个回来探亲,也是我这地方破,玉钏打小没吃过苦,不太愿意待。” 庄寡妇局促地搓了搓手上的土,这双手骨节粗大,布满黢黑的缝子,一层又一层的老茧累出浑浊的黄色凸起,像变异扭曲的怪物。 这样的手,与小外孙女娇嫩的皮肤比起来,仿佛两个世界的人。 “孩子还小,多待几天兴许就好了。”秋华年安慰庄寡妇,“我就不进去了,婶子家人多了,这些梨子一起拿去吃吧,回头把篮子送过来就行。” 庄寡妇拎着半篮子水灵灵的梨子回到院里,女儿紫蓉也梳着头发从正房出来了。 “谁啊?” “你宝言叔家的华哥儿,给咱们送梨子来了。”庄寡妇笑着上前给女儿解释。 紫蓉问她,“就是住在旁边那座大宅子里的人?” “对,你好多年没回来了不知道,华哥儿可真有本事呢。” 紫蓉垂眼瞥了眼庄寡妇手里的篮子,“有本事和我有什么关系,那么有钱不也只送这点破东西?” 庄寡妇笑容一僵,张了张嘴劝道,“这就是邻里间日常走动一下。咱们又没给华哥儿帮过什么大忙,就算华哥儿送贵重东西我也没脸要啊。” “所以说你没眼界。”紫蓉哼了一声,“别的不说,他家的新宅子一半的地用的咱们家的呢,我看过周遭,他家要扩建只有买咱们的园子最合适,你也不知道多要点钱,才一两半银子够干点什么?” 庄寡妇嗫嚅道,“这已经是极公道的价了,一亩水地都才三两银子,一个破破烂烂的小园子华哥儿肯给一两半我都没想到。” 紫蓉却翻了个白眼,“你想想,他要是不急着用,干嘛给一两半?看那宅子的样子,他手里少说也有二三十两银子,你当时要是咬死不卖,说不定能多要三四两银子呢。” 庄寡妇赶紧打断她,“紫蓉,快别这么说了,被村里其他人听到是要被戳脊梁骨的!” 紫蓉撇了撇嘴,把手里的梳子回手丢到屋里炕上,从篮子里捻出一只梨子,用水冲洗后咬了几口,丢进了墙边的鸡圈里。 “还以为什么稀罕果子呢,值得送一趟。” …… 早上十点多时,宋府的马车送迟清荷来了,到了大门口,巧音先跳下马车,放好车凳,扶迟清荷下车,车夫再熟门熟路地把马车赶到后面的园子里停好。 杜云瑟一般下午才会抽出一个半时辰时间教导孩子们读书,迟清荷早上到了后先与九九去西厢弹琴、绣花,一边玩一边闲聊,巧音则把带来的食材送去厨房,帮秋华年一起做饭。 与迟清荷相处的久了,秋华年发现她确实是位非常聪颖有才情的少女,琴棋书画样样皆通,还知晓许多南方的风俗人情,九九从她口中知到了不少未曾见过的新奇事物,渐渐与迟清荷要好起来,迟清荷本就感激九九的救命之恩,后来熟悉后更喜欢九九成熟懂事的性格,开始像姐姐一样照顾着九九。 无论是下棋、弹琴还是猜谜、斗草,只要九九想学,迟清荷都会教她,只有在吟诗作词上,无论九九怎么问,迟清荷都咬死了自己不通此道,一句也不肯多说。 可平时读书写文的时候,迟清荷的表现明明看起来很擅长诗词才对。 九九之前就知道迟清荷身上有许多秘密,她本来是事不关己不多问的,但现在她与迟清荷的关系越来越要好,难免会为对方感到担心。 可惜迟清荷不说,九九也不敢去探究,只能把担忧放在心里,平日里努力让迟清荷宽心高兴一些。 九九练完了琴,在迟清荷的指点下改进了几个指法,把点幽用绸缎缝的袋子套起来,小心翼翼放在架子上。 “今天华哥哥摘了新鲜梨子,我们去吃几个,然后去书房的书架上找几本书看吧。” 九九取了几个梨子洗好摆在正房桌上,之后想吃可以直接取,迟清荷捧起一颗梨子咬了一口,新梨清甜微酸的汁水在口中

相关推荐: 危险情人   他是斯文糙汉   和徐医生闪婚后   莫求仙缘   性感寡妇,在线发癫   丫鬟小可怜成了少爷的心尖尖花容   深陷   外婆的援交   Black Hole   一梦三四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