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3章
……你们到了因纳得立城里后会喜欢上这两种食物的,相信我,即使是路边的小摊制作出来的炸土豆和炸鸡胸肉也会非常美味,价格也不贵。” 在威尔女士热情洋溢的介绍声中,哈林顿太太的女儿忍不住偷偷咽了好几次口水…… 介绍了一番本地农业产能提升后在亡灵指导下“开发”出来的新鲜美食,没发现自己已经歪楼的威尔女士又热心地介绍起广播台推出的几部广播剧,并大方地借出收音机和耳机,让两位肯亚来的客人感受一番广播剧的魅力。 次日,客轮抵达纽因镇,威尔女士与哈林顿太太母女、佣兵贾斯帕一块儿下船时,哈尔的堂妹已经跟威尔女士混成了密友;双方约定写信保持联系,哈尔的堂妹才依依不舍地上了市政厅安排来接她们的马车。 挥手送别刚认识的密友,到马车驶出纽因镇码头、彻底看不见了,威尔女士才忍不住有些害羞地捂脸……她活到这个年纪,还是第一次对别人说这么多的话。 “希望她们不要觉得我过于聒噪才好。” 威尔女士惴惴不安地担心着能不能收到信件,招手叫了辆马车。 坐公共马车也能抵达她家住的乡下,但既然她这次回老家需要让家人重视并接受她的意见,那么多花点儿钱租辆马车、稍微摆一下排场就很有必要。 坐在市政厅马车上离开的小堂妹,在看不到挥手送别她们的威尔女士后,忍不住对母亲道:“妈妈,虽然威尔只比我大几岁,可她真是了不起,能懂得那么多的东西。” “既然你喜欢她,那就多给她写信,也学一学人家的优点。”哈林顿太太拍了下女儿的手背,感慨地道,“哈尔能让这种聪明能干的文员小姐如此推崇……这些年里,看来你的堂兄也成长了不少。” 数小时后,马车驶进因纳得立城。 一直马不停蹄地赶路、路过阿德勒领时也没有下船看看本地风情的哈林顿太太母女,好奇地拉开车窗,往外打量。 因纳得立城建成不到百年,沿街建筑(相对于历史比较久的城市来说)比较新,路面也较为宽敞(巴特莱斯家的祖先成为本地领主时已经有气动车了,城市建设时便比传统的、只考虑马车的城市路面更宽)。 不过这些都不是最让哈林顿太太惊诧的事——肯亚帝国南部也有不少新城,与那些新城相比,因纳得立城并不显得特别出色。 让哈林顿太太惊诧的,是街面整洁得过分,简直像是哪位贵族人家的庭院一样——明明是刚进城门的外城区域,按理来说应当是一座城市环境最糟糕的地方,路边居然看不到堆积的垃圾,沿街建筑的墙体上也看不到丝毫尿渍。 母女俩正新奇地朝外打量,远远看见有个穿着黄色马甲的老人提着长长的火钳和撮箕从路边巷子里出来。 这个满脸皱纹、微微佝偻着背的老人低头打量了下四周,径直朝一片落在马路牙子旁边的树叶走去,熟练地将树叶夹进撮箕内。 哈林顿太太的女儿惊奇地道:“快看,妈妈,那里居然有个专门捡树叶的人?” 驾着马车来接典狱长家属的合同工好笑地回头:“不是的,小姐,那是民政司环保局的环卫工人,他们的工作是保证自己负责的区域干净整洁,所以才会捡走掉落的树叶。” 哈林顿太太呆了呆,惊叹地道:“居然是这样,难怪了,以前我们家还住在肯亚北方的大城市时,也没有像这里这么干净的。” “可不是呢?”合同工自豪地道,“咱们因纳得立全领有三千多个环卫工人,市政厅每年要拨付三万多的金币投入到各个城镇的环境卫生改善上,随便去到哪座镇子,都跟城里是一样的。” 哈林顿太太大吃一惊:“三万多金币?!就为了清扫街道??” “我的天,这儿的领主大人是有多么爱干净啊?”年轻的女儿震惊得连连咋舌。 合同工自然地道:“大家生活的街区干干净净的当然是好事,但花这么多的钱也不仅仅只是为了这个。三千多个环卫工人呢,每个人只要干满一年都能领到十三个月的薪水,年薪就有十个金币了,就能让三千个家庭得到最起码的生活保障了,这岂不是一举两得吗?” 哈林顿太太呆滞地看着车厢前方驾驶马车的合同工。 这位青年男性穿着布料结实的深蓝色工作服(劳保服),脸和脖子、双臂晒得黝黑,手上满是老茧,怎么看也不像是一位有地位的绅士。 哈林顿太太缓缓抬起手,捂住嘴。 一位偶然在客轮中遇到的文员小姐,就能对高级官员的功绩、本地领主的政策、以及全领的物价如数家珍。 一位干着车夫活计的工人,就能说出让她这位曾经的资产贵族富商夫人、玛克斯韦尔家的太太震撼无比的、充满智慧的话。 ——居然能在这种到处是人才的政权里混出头,她那个在她记忆里只会惹是生非的侄子,这些年到底经历了什么?? 第410章 乡下人的体面 车厢上刷着纽因镇租车行广告词的双轮马车行驶在粗略翻新过的乡间小路上,因路面没有铺过碎石子的关系,土路上留有深浅不一的车辙印,灰尘也相当大,为了不被弄脏外套,威尔女士只敢把车窗打开一条缝隙。 这种旧式的两轮马车是没有驾驶座的,车夫只能站在车厢后方,从车体上方抖着缰绳驱马前行。 威尔女士在城里已经多年没有见过这种老式的马车了,好奇地回头看向侧上方、那位戴着草帽站着驱车的车夫:“不是说车马司有小型客用铁壳马车对外出售的吗,镇上的租车行没打算换车?我记得这批客用铁壳马车的价格并不比传统马车贵上多少。” ——从便宜耐用角度出发而从地球位面的G省农机厂订做的、以拖拉机&三轮车底盘为框架改装成的铁壳马车,意外地在这个世界大受欢迎。 有民间人士提出希望能跟市政厅车马司购置这种皮实耐操、底盘坚固还自带减震、就算翻车撞车也没那么容易变形更别提散架的魔改马车后,杨秋从善如流地增加了订单……这批异界订单已经盘活了G省几家农机厂,及上游大大小小十来家五金零件加工厂,可喜可贺。 车夫不好意思地赔笑道:“咱们车行已经付定金给车马司了,只是前面还有挺多人在排队,到咱们车行估计还得等到下半年。” 威尔女士“啊”了一声,这才回想起来那种小型的客用铁壳马车有多受欢迎——杜塔塔城市政厅原本是准备给挂牌伯爵领主安排辆铁壳马车当座驾的,速度更快更稳更耐操、省了修车的功夫;实在是排前面等着购车的人太多,才不得不用从伊齐基尔家抄来的旧马车凑合。 想了想,威尔女士道:“等咱们因纳得立机械厂的生产技术上来,铁壳马车也许就能不这么难等了。” 因纳得立的机械厂从地球位面引进了成熟的生产线,但因自产钢材的质量问题和工人水平限制,目前只能生产一些要求不高的钣金件、五金零部件,以及技术含量最低的手扶打谷机、手摇脱壳机、脱粒机、饲料破碎机等简单器械。 想造出质量能与地球位面一战的拖拉机底盘又或是地球位面能提供图纸的微耕机、插秧机、收割机等应用性能更强的机械,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但即使是这种连地球位面华夏国五十年代技术水平都比不上的落后生产力,因纳得立公营冶金厂、机械厂的出现,对于本地人民来说仍然属于划时代的变革。 一路颠簸回到少年时生活的小村,威尔女士就看见不少人家用土墙围起来的小院里,大多摆着因纳得立机械厂制造的简单农用器械——尤其是那种四十厘米高、带四个支架、整体为圆形的手摇玉米脱粒机,几乎家家户户都必备一台。 像是一点四米高、一米宽的小麦脱粒脱壳两用机,就只有少数比较富裕的人家才舍得添置……这玩意儿与华夏国九十年代乡村常见的木制外壳的稻米脱壳机类似,操作简单、非常实用。 威尔女士服务于格里家时一年回家一次,进入市政厅后工作忙了起来,这两年只是寄钱回来,并没有时间回来看看。 时隔两年再次回来,威尔女士发现村子变了很多。 村外的农田变多了,靠近大山的那片儿原本是树林子的坡地被开垦成梯田,隔着很远的距离,威尔女士也能看见有许多人在坡地上劳作。 贯村而过的小河岸边多出来一座水力磨坊,威尔女士乘坐的马车进村时,看到有几名妇人正在磨坊前闲谈着排队,人群旁边放着一小排麻布口袋,和一些箩筐、木盆之类的工具。 两轮马车在威尔女士的老家家门口停下,威尔女士提着外套下摆下车时,坐在路边树下挑选豆子的村妇们好奇地看过来,看清楚“外来的客人”是威尔女士,便纷纷友善地笑着招手:“是里德家的威尔回来了呢?” “嗨,威尔,你可有两三年没有回来过了吧?你妈妈他们都很想念你呢!” 威尔女士面上带笑地与她已经不太记得清谁是谁的村妇们笑着点头,内心有些疑惑,她以前回来时可没有这么受欢迎过——这些村里的妇人,不当面拿她未曾结婚生子来嘲笑她是个“嫁不出去的老处女”就已经算是很客气了。 威尔女士的母亲听见动静,从屋里出来,发现站在家门口的威尔,“啊”了一声,惊喜万分地迎出来:“看看这是谁回来了?威尔,我的好姑娘!” 威尔女士下意识展开双臂与母亲拥抱,又十分欣喜母亲如此热烈地欢迎她,又颇为困惑……两年前她回来的时候,可不是这个待遇! 她还记得十分清楚,两年前的春天,亡灵出现在威斯特姆的四个月前,那次她回来时,母亲只是焦急地催促她赶紧进门、别在门口傻站着,免得被村人看到了会对他们家指指点点。 直到她把格里夫人施舍给她的旧衣物拿出来,母亲的脸色才稍有缓和;但也没有让她在家里逗留多久,第二天就催促着她赶紧回城里工作,免得雇主格里家不满。 而这次,母亲就像是完全变了个人一样,热情得让威尔女士都有些难以招架——她拉着威尔女士的手进了家门,替威尔女士放置行李、将外套挂到门口,又麻利地准备茶水点心,嘴上还不住地嘘寒问暖。 有些受宠若惊的威尔女士,过了会儿才渐渐明白过来母亲的态度为何会发生这么大的转变。 她才在家里坐下没多久,邻居们就结伴上门来了。 这些曾经总是明里暗里嘲笑威尔女士“嫁不出去”的邻居们,不住羡慕地、面带敬畏地打量威尔女士脱下外套后露出来的市政厅文员制服。 虽然她们也知道稍作掩饰、对上威尔女士的视线时会故意转开去跟别人说话,但在见多了各类人精的威尔女士看来,这种伪装毫无意义…… 原来如此。 威尔女士端起杯子喝了口水,内心默默想着。 她会将收入的两成寄回家,也在信中交代过自己已经离开格里家,在市政厅就职。 虽然她的收入待遇和社会地位,与曾经就职秘书司高级文员的格里先生都不能相比——嗯,只特指亡灵来之前的格里先生——但在乡下人的眼中,她跟曾经的格里先生是没有什么区别的。 威尔女士也是个普通人,当然也会有虚荣心,但家人和乡民对她的这种误解,威尔女士可没法虚荣起来……因为她很清楚,这种“尊荣”、“体面”,是有代价的。 果然,一屋子村人绕着弯子奉承了会儿,便开始有人旁敲侧击地打听询问能不能请求威尔女士帮忙介绍市政厅的岗位,文员干员这种职务不敢想,进市政厅当当合同工、或是能去环卫局混个位置就行。 而在村人涨红着脸询问时,威尔女士的母亲就一脸自豪地站在旁边,目光炯炯地盯着自己的女儿。 威尔女士知道,这是母亲在借着观察她应付村人的态度,来判断她能利用职权为家人捞取好处的底线——如果连村人都能介绍去当合同工,那为家人谋划更大的好处自然不在话下。 看来母亲也很清楚……对于十四岁就送出去做工的长女,亲情的束缚是极其有限的,贸然提出过分要求,被拒绝的可能性很高。 威尔女士心下微微叹息。 因纳得立已经发生过数起员工受亲属影响、渎职或滥用职权的事件,每次发生类似的事情,市政厅都会在各部门通报,让各部门引以为戒,也会刊登到报纸上警醒世人。 威尔女士记得很清楚,她入职后勤司的第二个月,威斯特姆就出过这么件事,领主塔特尔·乔大为愤怒,亲自查办相关人员,革职、降职十数人,牵连甚广。 后勤司直营部的汉克太太,为此焦急了好几天,写了好几封信质问留在威斯特姆任职的小儿子有没有牵扯其中,叮嘱小儿子一定要珍惜现有的工作,不可辜负镇政厅的信任。 威尔女士不知道母亲知不知道因纳得立现在对所谓“人情关系”查得有多严、管得有多紧,她只知道……母亲或许并不怎么在意她在市政厅的处境。 不然的话,像汉克太太那样担心儿子丢了工作才是正常的反应,怎么也不可能到处向村人吹嘘她在市政厅工作、还容许村人上门来试探她的底线。 只在乎她能不能为家中带来更多的好处,而不在乎她是不是会面临丢掉工作的风险……威尔女士实在没法自欺欺人,母亲有多么在意她。 将心中的消沉按下,威尔女士面上挂着被格里太太调教出来的“体面”笑容,镇定地告诉村民们想成为合同工应当在哪个时段去市政厅或纽因镇镇政厅的哪个部门报名登记,入职的标准为何、实习期的考核标准为何,绝口不提自己会不会帮忙“打招呼”。 打发走不太满意的村人,转过来脸来面对让威尔女士已经感觉有些陌生的母亲时,威尔女士拿出在后勤司练出来的公事公办态度,冷静地道:“我听说家里正在筹备爱丽丝的婚事,她才十七岁,现在就嫁人还早了一些。如果你们觉得爱丽丝在家里碍手碍脚,那就让她跟我去城里吧,边打工边读个半年左右的夜课,爱丽丝也有机会进后勤司的。” 不等母亲里德太太说话,威尔女士又补充了一句:“现在城里的开销也很大,爱丽丝把收入的一成寄回来就可以了,不然她的生活开支会不够。对了,我准备在城里申请贷款购买一套住房,以后就不寄钱回来了。” 从十四岁到二十七岁,整整十三年,威尔女士自认寄回来的钱已经足够偿还养育之恩了——既然家人把她的账算得这么清楚,那么她不妨也精明计较一些。 里德太太惊愕地看着大女儿,似乎是难以置信长女居然会这么跟她说话。 “不行!” 里德太太隐约感觉到有什么东西正在失控,本能地反对长女的提议,但二十七岁的女儿本来也早就过了需要寄钱回家的阶段,别人家的孩子大多也都是在二十出头谈婚论嫁后就不在交钱给家里的,于是她在短暂的思索后,迅速找到了反对大女儿自作主张的点,坚决地道: “爱丽丝不能跟你去城里,我和你父亲已经为她找到好人家了,我们家从来都不是会失约的人家。这个时候让爱丽丝去城里,别人会怎么说我们家?我和你父亲还能在村里见人吗?” 威尔女士平静地看着母亲。 乡下人其实会比城里人还介意“体面”,这是威尔女士早就知道的事……为了在别人眼中看起来更体面一些、为了维护颜面,他们甚至是不介意让家里的人,甚至是他们自己,受活罪的。 “这确实会有些为难。”威尔女士点点头,先对母亲维护家庭颜面的行为表示认可——想要说服他人,就不能上来便全盘否定对方,这是市政厅的内部培训课上教导的基层工作经验。 “但如果爱丽丝能顺利地读完夜课,也如我一样获得在市政厅工作的机会,那么我们家能出两个在市政厅工作的人。”威尔女士继续道,“大哥的儿子杰米今年有十二岁了吧?若是大哥和嫂子愿意的话,让杰米早点儿去城里的免费学校读书,到杰米毕业出来,也会更有机会在城里找个好工作。” 威尔女士的母亲里德太太生了八个孩子,其中有五个孩子顺利地被养大,长女威尔女士排第二,最小的妹妹是爱丽丝,只比大哥的大儿子杰米年长五岁。 除了最晚出生的小爱丽丝和早早出门去做工赚钱的威尔女士,里德家另外三名子女都已经成婚且有了孩子。 母亲从二十岁开始生,快四十岁了还在拼命生孩子,这种拼劲威尔女士是不能理解的,但她并不愿意小妹爱丽丝也如母亲一般嫁在乡下,过这种一辈子都只考虑着生孩子的生活。 威尔女士提出“让里德家有两个人在市政厅工作”这个假设时,里德太太就忍不住心动了。 爱丽丝是在她身边长大的,比威尔更听话,如果爱丽丝也能像长女威尔一样成为市政厅的人,肯定会比不亲近家人的威尔更考虑照顾家中。 不过里德太太没那么容易原谅忤逆的长女,只是语气僵硬地丢下一句“等你父亲回家了再说”便起身去干家务活。 威尔女士见过母亲更冷淡的态度,并不以为意。 到了当晚,里德家全家人集齐时,威尔女士再度重复对母亲提过的意见,重点暗示“两个在市政厅工作的女儿”能让里德家在村
相关推荐:
福尔摩斯在霍格沃茨
学姊,你真的很闹事(gl)
芊芊入怀
召唤之绝世帝王
身娇肉贵惹人爱[快穿]
火影之最强白眼
那年夏天(破镜重圆1v1)
深海gl (ABO)
游戏王之冉冉
未婚妻和乡下表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