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0章
牛了。取下来给我们看看呗。” 凤宁说:“盛世明你帮我扶着,我给你取灯笼。” 螃蟹灯挂在架子上的时候,并不能活动,等凤宁取下来,移动活动杆的时候,围观的同学都爆发出了惊呼:“这也太牛了!活灵活现,就像是活的螃蟹!” “这是做来卖的吗?多少钱一只?”有人问。 凤宁正要开口,便听见盛世明说:“这两只我都买了!八块钱一只,你们想要的可以跟姐姐预订。” 凤宁张了张嘴,又合上了,这小子是忘记价钱了,还是帮自己提价呢?要是后者,未免也太上道了。 “这么贵!”很多人都觉得太贵,转身离开了,螃蟹灯是漂亮,但那可比他们一个月的生活费还多! 凤宁说:“你不去吃饭吗?” 盛世明摇头:“我不吃了,我得去找我姑借钱。姐姐你跟我一起去拿钱好吗?” 凤宁问:“你姑在哪儿?” “就在学校,她是学校的英语老师。姐姐,你这盏灯也好看,我也想买了。”盛世明看着另一盏灯,正是下雪那天凤宁画的风雪团圆图。 凤宁点头:“行,走吧。” 等到没人了,凤宁才问:“你为什么说我的灯笼卖八块钱 ?” 盛世明说:“因为姐姐的灯笼做得太好了,就值这个价。你这两盏灯笼,不仅做得巧妙,而且画也特别美,姐姐花了很多心思在绘画上吧?” 凤宁说:“还好。就是这个纸不是很适合画画,画得比较慢。” 盛世明问:“那用什么画比较好?” 凤宁说:“用棉布或者宣纸,不过那样一来,成本就更高了。而且这么贵的灯笼,该用布做灯罩才好,可以放很多年。用普通白纸的话,也就是放个一两年吧,然后就会风化破掉,需要重新装灯罩。”凤宁没有瞒他。实话实说了。 盛世明听到这里,说:“那等以后我的螃蟹灯坏了的时候,再找你重新用布做,可以吗?” 凤宁笑起来:“可以,只要到时候你能来找我,我就给你做,重新画画。” 盛世明点头:“好。姐姐,你这灯笼就是艺术品,我觉得你不如买布来做,哪怕是卖得再贵一点,也肯定有人愿意掏钱。你信我!” 凤宁说:“你说的有道理,晚点我就去买布。每只灯笼贵一两块钱,应该也能卖掉。” 盛世明领着凤宁穿过整个校园,到了老师宿舍,盛世明去他姑家借钱,凤宁在外面等着。 过了一会儿,盛世明出来了,跟他一起出来的还有个中年女人,看长相,和盛世明有几分相似,应该就是他姑了。她嘴里本来在念叨侄子,等她看到凤宁和灯笼时,她顿时忘了自己要说什么了,快步走上来,围着两盏灯笼仔仔细细地打量了一圈,说:“你要买的就是这两盏灯笼?” 盛世明从架子上把灯笼取下来,摆弄着螃蟹给他姑看:“小姑,你看这灯笼值这个价吗?” 盛姑姑看着那盏风雪团圆灯,说:“孩子,这灯笼都是你做的?” “是我做的。”凤宁点头。 盛姑姑说:“画也是你画的?可以取下来给我看看吗?” “对,是我画的。”凤宁将剩下那盏灯取下来给她。 盛姑姑歪着头看着手里的灯:“你这是多少年的画功啊?” 凤宁想说有二三十年了,只是说了也没人会信。其实她的画功不算好,画个灯笼还是足够的,不过她的师父说过,她对色彩的感知非常敏锐,配色格外优秀,所以总会令人印象深刻。 “也没多少,我就是瞎画的,没正经学过。”凤宁说。 “这也未免太有天赋了!”盛姑姑赞叹,“你这灯笼卖多少钱?” 凤宁说:“六块。” “八块!”盛世明同时说。 盛姑姑左看右看:“你俩说的怎么不一样啊?” 凤宁笑道:“一开始就说好了是六块钱一盏。” 盛世明说:“是我觉得做得太好了,六块钱一盏太便宜了。” 盛姑姑看着自己的傻侄儿,都不知道说什么好。 凤宁说:“这灯用的是普通白纸,所以要不了那么多钱。” 盛世明对姑姑说:“她做一盏灯都要两三天,卖八块钱其实也不贵。” 盛姑姑仔细看着手里的灯:“是做得非常精巧。这样吧,两盏灯我们都要了,给你十三块钱好不好?” “给十二就够了。”凤宁不好意思收高价。 但盛姑姑还是给了凤宁十三块钱。 凤宁说:“要不要我把地址留给你?等以后灯笼灯罩坏了,可以来我家找我换新的灯罩。” 盛姑姑不解地看着他俩,盛世明说:“好啊。以后我想换成布的,这样就可以一直保存着。等我一下,我去拿纸笔。” 盛姑姑没走,看着凤宁:“孩子,你这扎灯笼的手艺是跟谁学的?” 凤宁说:“我看别人扎,跟着学的。” “这么复杂的灯笼都会做,你可真是心灵手巧。上过几年学?”盛姑姑老师天性犯了。 凤宁说:“上到高一就辍学了。” “怎么不念了呢?”盛姑姑惊讶道。 “家里出了点状况,没法接着念了,就学了点手艺。”凤宁说。 “扎灯笼?” “嗯。” 盛姑姑叹气:“那也行。” 盛世明很快就回来了,手里还提着灯笼。他后面还跟了个七八岁的小姑娘,吵嚷着要他的灯笼:“哥哥,给我看——妈妈,你也有一个!太好了,给我玩,给我玩!” 凤宁很满意别人看到自己的灯笼时是这个反应,她接过纸笔,写了自己的姓名和地址。灯笼坏了的时候,不知道自己还在不在家里住,不过应该能找到自己。 盛世明接过纸条看了一眼:“姐姐姓凤,这个姓好少。” “是不多见。那我走了,有需要再联系我。”凤宁说。 盛世明又叫住她:“等一下。要是我有朋友还想买灯笼,要去你家找你吗?” 凤宁说:“这段时间我都会在家里扎灯笼,等过年前,我会上街卖灯笼,应该还是在新华路。不过要是定制的话,可以写信给我,在信上说明要求。” 盛世明笑起来:“对哦,还可以写信给你。那好吧,再见!我会给你报个好价钱。” “谢谢!”凤宁很喜欢这个热心肠的小男孩。 盛姑姑拍了一下盛世明的肩:“你怎么跟她认识的?” 盛世明说:“我上次在街上见她在卖螃蟹灯,想买,结果没带够钱,就回去取钱,结果被一个小孩买走了。就跟她预订了一个螃蟹灯,还是按照我的要求画的图。姑姑你看,像不像我大哥驻守的地方?” 盛姑姑仔细看了看那盏灯上的画,说:“别说,画得还真像,就好像她见过似的。”这画面跟大侄儿驻守的地方非常相似,不过她看到的照片是黑白的,这画是彩色的,这个女孩有一个非常丰富的内心世界。 盛世明说:“我要把这灯笼好好留着,等大哥回来了给他看,像不像他在海里抓的螃蟹。” 凤宁没想到第二只灯笼这么快就出手了,她心情愉悦,赶去百货商店,买了一些普通白纸和一些宣纸,宣纸比普通纸张贵了一倍不止。颜料也添了两盒又去市场扯了几米白布。 卖灯笼的钱花得也不剩多少了。但这都是必须的,这次把材料备足,就在家好好扎灯笼,扎够了过年的时候再去卖。 回到家后,凤宁就开始扎灯笼。冬天里农活少,除了打猪草,凤金宝也没有必须要做的农活,他就在家里帮凤宁破竹篾,为她打下手。 凤宁没日没夜地赶工,准备过年和元宵节的时候好好赚一笔,把弟弟妹妹的学费给挣出来,等过了元宵节,灯笼的就没什么市场了。 凤宁除了做螃蟹灯和蝴蝶灯,还把虾灯和□□灯做了出来。虾灯的工序最为复杂,因为关节繁多,足也多,不仅虾足和螯可以活动,虾尾也能蜷曲。 这么复杂的灯,自然更为费时费力。凤宁只做了一个,就不打算再做了。这虾灯做起来耗时比螃蟹灯多了一倍,至少要卖十五块钱才合算。可谁愿意花这么多钱买一盏灯呢? □□灯跟螃蟹灯的难度差不多,凤宁也没多做,虽然有金蟾招财的说法,但它的形象实在不算好,应该也不会有太多受众。 凤宁还设计了整套生肖灯,又还设计了熊猫灯,憨态可掬的国宝应该会招孩子喜欢。 期间还有一件出乎凤宁预料的事,她收到了盛世明的来信,信上说有几个人想要定制几盏花灯。 第13章 虾灯 凤宁当时就那么一说,没想到还真招来了生意。当时凤宁没跟盛世明说自己会做别的灯笼,所以他们定制的全是螃蟹灯。 只是每个人的图画主题要求不一样,有的想要北京风光,有的想要孙悟空大闹天宫,还有的要空军和飞机,都是天马行空的要求。 人家就是写信来提一嘴,也没下定金,凤宁本着诚信的原则都做了。她也不怕卖不出去,就算定制的人不要,她相信也会有人买。 倒是这些人给她提供了思路,灯笼是做给小孩子和年轻人的,图画主题和风格要尽量做得符合他们的喜好。 凤宁自己画的不是风景,就是花鸟。现在她思路打开了,便多了熊猫、孙悟空、哪吒、嫦娥等的形象,画得活泼生动,不怕孩子们不动心。 家里人看着她的画惊奇不已,她是怎么想得出这么多的形象,还画得栩栩如生。有的画面他们连想都没想过,更别说见过了,可是她却能画出来。 他们那 里知道,凤宁画的这些全都是有原型的,而且都是别人创作出来的。 到了月中,凤松和凤柏放了寒假,他们都来帮忙做灯笼,扎灯笼骨架,糊灯罩,也都做得像模像样,他们做不来的地方就留给凤宁动手。 梅香知道凤宁要做灯笼,一有空也会过来帮忙。凤宁毫不藏私,把扎灯笼的技巧教给所有想学的人。 做灯笼,最难的是结构构思。照着模板做其实不难,糊灯罩也是孰能生巧,做多了,慢慢也就好了。 凤宁知道,要真正学会制作灯笼,那还是需要几年时间的。 扎好骨架,糊好灯罩,还有一道比较难的工序,就是上色。上色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学会的,凤宁当初学上色,可是花了好几年的工夫,才算勉强上了手。 大家帮忙打下手,做些简单的工作,凤宁负责组装和上色,效率就高多了。 到凤宁准备上街去卖灯笼的时候,家里已经有了十六盏螃蟹灯,三盏鱼灯,一盏虾灯,一盏□□灯,其他动物造型的灯笼也有一些,加起来有好几十盏。 这多亏了大家帮忙,否则按照凤宁自己的速度,到过年将近一个月的时间,她也就只能做十几盏螃蟹灯。 腊月二十六,凤宁上街去卖灯笼。 马上就要过年了,人们该准备购置年货了。平日里舍不得花的钱,这个时候也都愿意掏了。家长对孩子们也更宽容一些,要买点什么小东西,也是乐意掏钱的,一年一度,破费也就是这么一回。灯笼应该不难卖。 凤宁没跟人借车,年关大家都有事情忙,车子不一定有空。弟弟妹妹都放了假,就叫他们一起上街,帮
相关推荐:
我在东京真没除灵
我可爱妻子的编年史
和徐医生闪婚后
他是斯文糙汉
对不起师兄:我撬了我的“嫂子”
毒瘤
高门美人
反派师尊只想死遁
切切(百合)
一不小心攻略了男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