韶华小说

韶华小说> 本尊不开心 > 第158章

第158章

去正常的秩序,万物生化不得平安,人类就要发生疾病。 《黄帝内经》专门有一篇详细的讲如何“四气调神”。 调神,要顺应节气,顺应天地的变化,人类才能健康的生存。 但主流观点连太极阴阳都不论了,随便画个阴阳鱼,也不管春夏秋冬,也不管顺时针逆时针,画上去就能卖钱,这得多气人? 我总结了一下我生气的点,不论是10016一边收钱一边强调免费,还是有人故意打着“大师”的旗号胡乱“创新”,对于那些颠倒黑白、是非不分的人,我就气不打一处来。 不论这件事情是否伤害到了我的利益,我都能气得鼓鼓的。 但是我知道,修行是向内修。 我生气,说明我有卡点。 别人做的对还是不对,那是他们的课题,但我生气了,就说明我有被卡住的地方。 之前遇到这些事情,气一会儿又去忙别的事情,转头就忘记了。 这次因为10016的事情,提醒了我把每次生气的卡点一起挖了出来:我就是不能容忍睁着眼睛说瞎话的人或事。 为了解开自己的卡点,我特意上山找智策师父聊了聊。 看到很多友友问到新书。 最近几天从头开始梳理这本书的时候才发现,前面写的太陡了,难为大家如此包容能看到现在,哈哈。 我一开始就想着先着手去做,一边做一边慢慢完善,我一直都知道前面写的不好。 但这次从头开始再看一遍才发现,没想到竟然写的那么差,哈哈。 新书再缓一缓吧,要不等过了年,立春再开始正式写,下个月偶尔可能会更新几章。 这个月的工作,就是看看这本书里大家的留言,查漏补缺的收个尾,需要补的插图补一下。 秋收冬藏。 这个冬天好好藏一藏。(给自己的偷懒找个借口,哈哈。) 冬天藏好了,春天才有生发的底气。 大家也多注意休息。 为什么说百病生于气,因为生气是最灭阳的。 尤其是这几天阳气初生,上面提到了“四气调神”,大家注意保护好自己内在刚刚生发的这一丝阳。 正文刚好写到了生气的卡点,为了不影响大家的心情,我加一下番外,节奏写慢一点儿,错过这几天先,哈哈。 大家的公开留言我基本都能看到,群里的提问一般是来不及看。 第804章 番外 下面是的断语。 这个断语只是一个参考,是普通意义上的有福之人。 不少伟人的称骨都很轻。 因为成就大事的人,都经历过很多的磨难。 所以,哪怕测出来自己骨轻,只要能放下贪念,跨越过情绪的卡点,同样会有非凡的成就。 不必执着于数字本身。 衣食奔波出外手艺之人 短命非业谓大空,平生灾难事重重, 凶祸频临陷逆境,终世困苦事不成。 幼年劳碌中年清泰之人 身寒骨冷苦伶仃,此命推来行乞人, 劳劳碌碌无度日,终年打拱过平生。 先难后易出外救人之命 此命推来骨肉轻,求谋做事事难成, 妻儿兄弟实难靠,外出他乡做散人。 人智巧多能出家求食之人 此命推来福禄无,门庭困苦总难荣, 六亲骨肉皆无靠,流浪他乡作老翁。 身闲心不闲九流艺术之人 此命推来祖业微,门庭营度似稀奇, 六亲骨肉如冰炭,一世勤劳自把持。 干办营运先贫后富劳碌之人 平生衣禄苦中求,独自营谋事不休, 离祖出门宜早计,晚来衣禄自无休。 超群出众聪明近贵衣禄之人 一生作事少商量,难靠祖宗作主张, 独马单枪空做去,早年晚岁总无长。 此乃自卓为人才能近贵之人 一生行事似飘蓬,祖宗产业在梦中, 若不过房改名姓,也当移徒二三通。 才能客商守权达变智慧之人 初年运限未曾亨,纵有功名在后成, 须过四旬才可立,移居改姓始为良。 衣食有余独自卓立成家之命 劳劳碌碌苦中求,东奔西走何日休, 若使终身勤与俭,老来稍可免忧愁。 先贫后富近贵衣食足用之人 忙忙碌碌苦中求,何日云开见日头, 难得祖基家可立,中年衣食渐无忧。 性巧过人百事精衣食到老之人 初年运蹇事难谋,渐有财源如水流, 到得中年衣食旺,那时名利一齐收。 衣食丰满富贵巧艺术智之人 早年作事事难成,百计徒劳枉费心, 半世自如流水去,后来运到得黄金。 财榖有余主得内助爵禄富贵之人 此命福气果如何,僧道门中衣禄多, 离祖出家方为妙,朝晚拜佛念弥陀。 有福禄先难后易过房入赘之人 生平福量不周全,祖业根基觉少传, 营事生涯宜守旧,时来衣食胜从前。 超群拔类乖巧智慧衣禄厚重之人 不须劳碌过平生,独自成家福不轻, 早有福星常照命,任君行去百般成。 聪明富贵才能厚重有福寿之人 此命般般事不成、弟兄少力自孤行。 虽然祖业须微有,来得明时去不明。 财帛丰厚宜称之人 一身骨肉最清高,早入簧门姓氏标。 待到年将三十六,蓝衫脱去换红袍。 利上近贵有福有禄之人 此命终身运不通,劳劳作事尽皆空, 苦心竭力成家计,到得那时在梦中。 富贵近益生涯鼎盛机关之命 平生衣禄是绵长,件件心中自主张。 前面风霜多受过,后来必定享安康。 税户近贵专才为人衣禄之人 此命推来事不同,为人能干异凡庸, 中年还有逍遥福,不比前时运未通。 兵权有职富贵才能之人 得宽怀处且宽怀,何用双眉皱不开, 若使中年命运济,那时名利一齐来。 财碌厚重白手成家之人 为人心性最聪明,作事轩昂近贵人, 衣禄一生天数定,不须劳碌过平生。 好学近贵巧智财禄富厚之人 万事由天莫苦求,须知福禄命里收, 少壮名利难如意,晚景欣然更不忧。 福禄丰厚极富且贵之人 名利推来竟若何,前番辛苦后奔波。 命中难养男与女,骨肉扶持也不多。 富贵有余福寿双全之命 东西南北尽皆通,出姓移居更觉隆, 衣禄无亏天数定,中年晚景一般同。 高官禄厚学业饱满之人 早年多波折,晚年享福之命 此命推为旺末年,妻荣子贵自怡然, 平生原有滔滔福,财源滚滚似水流。 官员财禄厚重之人 初年运道未曾亨,若是蹉跎再不兴, 兄弟六亲皆无靠,一身事业晚年成。 性巧精神仓库财禄之命 此命推来福不轻,自成自立显门庭, 从来富贵人钦敬,使婢差奴过一生。 文武才能钱榖丰盛之人 为利为名终日劳,中年福禄也多遭, 老来是有财星照,不比前番目下高。 禄厚官职财禄荣华富贵之命 一世荣华事事通,不须劳碌自亨通, 弟兄叔侄皆如意,家业成时福禄宏。 掌握兵权富贵长寿之人 一世荣华事事能,不须劳思自然宁, 宗族欣然心皆好,家业丰亨自称心。 青衣贵人僧道门中近贵之人 此格推为气量真,兴家发达在其中, 一生福禄安排定,却是人间一富翁。 有勇有谋威权富贵财禄之命 此命推来厚且清,诗书满腹看功成, 丰衣足食自然稳,正是人间有福人。 八品官职财禄丰盛之人 走马扬鞭争利名,少年作事费筹论, 一朝福禄源源至,富贵荣华显六亲。 七品官职长享荣华富贵之命 此格推来礼义通,一身福禄用无穷, 甜酸苦辣皆尝过,滚滚财源稳且丰。 六品官职文章压众精通之人 福禄丰盈万事全,一身荣耀乐天年。 名扬威震人争羡,此世逍遥宛似仙。 官禄旺相才能性直富贵之人 平生福禄自然来,名利兼全福寿偕, 雁塔题名为贵客,紫袍金带走金阶。 五品官职财禄厚重之人 细推此格妙且清,必定才高礼义通, 甲第之中应有分,扬鞭走马显威荣。 四品官职荣华福寿财禄之人 一朝金榜快题名,显祖荣宗立大功, 衣禄定然原裕足,田园财帛更丰盈。 法身官掌风雷权柄之人 不作朝中金榜客,定为世上大财翁, 聪明天赋经书熟,名显高科自是荣。 三品官职有权柄之人 此命生来福不穷,读书必定显亲宗, 紫衣金带为卿相,富贵荣华皆可同。 指挥太守万户封侯之命 命主为官福禄长,得来富贵实丰常, 名题金塔传金榜,定中高科天下扬。 二品官职尚书郎之命 此格威权不可当,紫袍金带尘高堂。 荣华富贵谁能及?万古留名姓氏扬。 掌楬权威极大齐福禄之人 细推此命福非轻,富贵荣华孰与争? 定国安邦人极品,威声显赫震寰瀛。 公侯驸马丕相之命 此格人间一福人,堆金积玉满堂春, 从来富贵由天定,正笏垂绅谒圣君。 英名冠世万国来朝之人 此命生来福自宏,田园家业最高隆, 平生衣禄盈丰足,一世荣华万事通。 温和富贵繁荣极吉之命 富贵由天莫苦求,万金家计不须谋, 如今不比前翻事,祖业根基千古留。 惠收高位功名显达之命 君是人间衣禄星,一生富贵众人钦, 纵然福禄由天定,安享荣华过一生。 权力具备极品上流之命 此命推来福禄宏,不须愁虑苦劳心, 一生天定衣与禄,富贵荣华主一生。 此命生成大不同,公侯卿相在其中。 一生自有逍遥福,富贵荣华极品隆 第805章 卡点 智策师父看着我气呼呼的样子,语气平和的问道:“世道就这么个世道,我们能做多少做多少呗。 这有什么好生气的呢?” 但是,我就是很生气呀,尤其是学术问题,这都涉及到“愚民”了,这都属于是文化侵蚀了,怎么能不生气呢? 我跟智策师父确认道:“你看到画错的太极八卦图,难道一点儿都不生气吗?” 智策师父笑道:“主流都是从内向外看,那我们就顺势而为呗。 没有必要非得要标新立异呀。 过刚易折。 我们自己知道对错就好了。 或者说,这都不涉及到对错,只是两个不同的立场而已,何至于生气呢? 知道图形要表达的意思就可以了,没必要执着于图形本身。” 我想了想,还是想不通。 我想到了老道儿说过的话:观点,简单来说就是观看事物的点。 看八卦,可以站在太极内看,也可以站在太极外看,这是观看的点不一样。 但是,我们修行的最终结果,不就是为了自由自在,不为所困吗? 站在太极内,会让我们“不识庐山真面目”,产生迷信和依赖等行为。 而站在太极外,则更利于保持清醒的辩证思维,人在局外。 类似于《金刚经》讲的:法尚应舍,何况非法。 术法,用的时候拿起来,用完之后就该放下,人不必一直囿于其中。 人在太极中,又如何放下? 再者说,就算是观察的角度不同,无所谓对错,也不必无脑的抨击传统呀? 更别提五花八门的太极阴阳图了。 无论怎么创新,太阳现在不仍然是从东方升起的吗? 太极图有的把东画成阴,也有的把南画成阴,这不就成了不讲理了吗? 智策师父完全get不到我生气的点,他问道:“你气与不气,能改变别人吗? 不还是得按部就班的能做多少做多少,能影响几个人就影响几个人吗? 这有什么好生气的呢?” 我摇摇头道:“生气这个事儿吧,它不是这么论的。 传播风水理论的人,有两种人。 要么他懂,故意传播错。 气不气人? 要么他不懂,那他查都不查就去装大师误导别人,气不气人?” 智策师父看着我气呼呼的样子,笑着表示不能理解。 他不生气,那说明这不是他的卡点。 我的卡点,我还得慢慢找。 有道是当局者迷。 很多时候,我们看别人的问题,很容易就看的清清楚楚。 但看自己的时候,哪怕明明知道有问题,却也找不到根源到底在哪里。 修行,修的就是自己的卡点。 有时候根本就找不到卡点,现在好容易发现了,我怎么能轻易的放过呢? 我琢磨着,应该再去麻烦哪位师父帮忙指点一下呢? 恰巧,古萨满师父当天晚上直播的时候,就提到了天道在传承的过程中,越传越偏的话题。 我一听,太极八卦可不就是越传越偏嘛! 于是,我便趁机跟师父说了一下我卡住的点。 师父道:“传错了,我们将其改过来就是了,这就是天选之人的使命。 不过正本清源也要讲究方式方法,慢慢的因势利导,用对方可以接受的方式去改。 但我们不能自己什么都还没开始做,就被外在的言论给带偏了。 气一动,心就不稳。 心不稳,就丢了正心。” 第806章 君子有成人之美 我慢慢的理解师父的意思,“用对方可以接受的方式”去改。 一旦我们被外界牵动了情绪,心一动,就不正了。 师父看我没回复,继续开导道:“这个世界,不是非黑即白的。 很多人,人云亦云并非出于恶意,他们就是处于灰色的中间地带。 他们是我们可以争取和挽救的那一部分人。 不是只有我们对,别人都是错的。 我们认为的对,也只是局限于我们认知范围内的对而已。 放到其他法界,也不一定对。 与其关注对与不对,不如关注自己的心。 《金刚经》讲:不取于相,如如不动。 世间的事物都是无常的,一直在变。 每个人的观点也是。 这个阶段,大家认为这样是对的,那样是错的,过一段时间,可能又变了。 我们修行,只需要保持一颗观察的心。 看着缘起缘灭,看着世事无常,心不被其所扰,这才是如如不动之心。” 师父说到这里,我才恍然大悟,原来点在这里! 我把此时此刻彼此对立的观点固化了,执着于对立本身,忘记了缘起缘灭。 观点是如此,其他事情也是如此。 比如那些10016的客服。 如果不用骗人就可以赚到钱,她们大概也不愿意被大家恶语相向吧。 也许她们也有她们的压力,也许她们以后度过了此刻的艰难,也不会去继续做这种骗人的事情。 一切都不是凭空发生的,每个人也有每个人的因果。 包括画错的太极八卦也是。 他们可能出于生活的压力,也可能出于无限的贪念,所以不愿意花费大量的时间去认真学习。 对于他们来说,只要花言巧语能骗到人就行,他们只在意钱,并不在意文化的传承。 如果是压力的原因,要允许别人想要利用捷径先活下去的不得已。 如果是贪念在作祟,那么就要从根源上解决贪的问题。 因为“去人欲,存天理。” 《道德经》讲:“反者,道之动。” 天道,跟人的私欲是相反的。 人越想要的东西,越是得不到。 越想要爱情,爱情越远离。 只有放下外求,从容地绽放自己,才能吸引爱情的到来。 越想要健康,越不健康。过思伤脾。 只有放下外求,顺应天时变化做好自己,才会真的越来越健康。 越想要发财,越难留住钱。 只有放下向外去追着钱跑的执念,把注意力放在自己身上,做好自己该做的事情,才会有对应的收获。 这也就是《论语》讲的:上天有好生之德,大地有载物之厚,君子有成人之美。 我们去“成人之美”,别人才会给与我们正向的反馈。 也这就是《论语》所讲的:君子谋道不谋食,君子忧道不忧贫。 天道,是在财富、健康、爱情等一切美好事物之前。 我们看不惯的地方,不论是坑蒙拐骗,还是睁着眼睛说瞎话,都是因为他们陷在了“人欲”里。 能“去人欲”的,是君子,是圣贤。 大部分人不是君子,没能“去人欲”,不也正常吗?又何必动气。 他们现在不是,说不准以后就是了呢? 我们以前不也跟大家一样,都是从最初始的“去人欲”开始修行的吗? 我们可以从错误中走上了提升自己的路,他们可能也可以。 与其向外苛责他们,不如向内看一下我们自己可以做什么,能让这个世界变得更美好。 第807章 动气便是恶 师父继续指点道:“有些人,他之所以坚持着违背天道的观点,是因为他们的心病了。 我们要做帮他们治病的医生,而不是站在他们的对立面跟他们生气。” 我终于彻底的想明白了。 他们的心病了,我如果跟他们吵架,那我的心也被带偏了。 有道是一个巴掌拍不响。 我如果跟他们生气,那就不只是他们的问题,也是我的问题。 所以还是那句话:谁生气,谁修行不到位。 我开心的跟师父总结道:“谢谢师父,我懂了。 不论遇到什么事情,我们都要守住自己的心,看缘起缘灭,保持如如不动之心。 同时在此过程中,看一下我们还可以做些什么,能让事情变得越来越好。” 师父欣慰的点了点头,突然他又玩心大起的想要考考我:“看缘起缘灭,持如如不动之心。 都已经如如不动了,那还需要努力的去做些什么吗?” 这是一个关于“无为”和“空”的考题,这个点不是我的卡点,我轻松的回答道:“虽然《道德经》经常提到无为。 比如第二章就讲道: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 但紧接着第三章又说: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 也就是说,圣人虽然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但是他们也不是什么都不做的意思,所以有‘圣人之治’的说法。 无为不是什么都不做,而是说具体要怎么为而已。不然老子根本就没必要写《道德经》,写书本身也是‘为’。 道家说的无为,指的是不人为。 人+为=伪。 无为,指的是天人合一,顺应天地去做事。 去掉人为,回归本真,修真。 如如不动之心是指不强求,但顺应天地的事情该做还是要做的。 再者说,‘如如不动’出自《金刚经》,佛家讲空,讲‘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 但同时,佛家也讲行善。 万法皆空,因果不空。 几千年来,佛家那么多的经典流传下来,可见佛家讲的空也不是什么都不做,善事还是可以做的。 这个善事,跟道家说的顺应天地的事情是类似的。 所以,我们的如如不动之心,该守还是要守。 不起情绪之后,对众生有利的事情该做还是要做。” 师父笑道:“嗯,说的不错。 知行合一,做到言行一致就可以了。” “呃……”理解是理解,但是要做到,还真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我犹豫了一下道,“我努力。” 师父笑道:“王阳明讲过:无善无恶者理之静,有善有恶者气之动。 不动于气,即无善无恶,是谓至善。 王阳明又说:循理便是善,动气便是恶。 好好再理解一下。” “循理便是善,动气便是恶?”我又念叨了几遍。 老话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还真是有道理。 我念着念着就明白了。 循理,是指遵循天理。 动气,就是个人情绪,这牵扯到了私欲。 “循理便是善,动气便是恶”的意思是,遵循天理就是善,牵扯私欲起了情绪就是恶念。 “无善无恶者理之静,有善有恶者气之动”的意思,说的不正是“如如不动之心”吗? “不动于气,即无善无恶,是谓至善”,不起情绪,就不牵扯个人的喜好,遵循的是“无善无恶”的天道,这才是大善。 这也是为什么说,只要起情绪了,就是我们要修行的地方。 我长长的舒了一口气,可算是理清了。 不过,这也只限于是脑子理解了,具体感悟到什么程度,还需要在日后的每一件事情上磨练。 回答三个问题。 第一,先跟大家说个小偏方。 有脚气,脚趾缝起皮、痒痒等真菌感染,前面说了无花果汁等办法,有效是有效,不过各有利弊。 再给大家说一个更简便的方法:用香蕉皮的内侧擦一擦看看。 一般擦一两次就很明显。 不少人冬天脚后跟容易干裂开口,也可以试一下这个办法。 第二,前两章看到友友在文末留言问“梦里生气”算不算生气。 梦是连接不同法界的主要渠道,很多时候的梦,不是无缘无故的。 有时候可能是一些警醒和提示,有时候也可能是“法界”对我们的一些考试。 平时白天我们醒着的时候,会有意无意的控制自己的脾气。 但梦里的考核,一考一个准儿。 不但是脾气,也包括贪念。 梦里也可能会用一些利益,来考核我们的心性是否纯正。 醒着的时候,我们大脑有时候会下意识的考虑到“仁义礼智信”,考虑到人情世故,而梦里很多行为和反应,则是更真实的心性。 不论将梦称之为“潜意识

相关推荐: 赘婿   综漫:开局就打宿傩?   重生之霸婚军门冷妻   我的师兄怎么可能是反派   虫族之先婚后爱   小怂包重生记(1v2)   大唐绿帽王   将军夫夫闹离婚   姑母撩人   修仙有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