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章
。这种强不只是体现在职业棋手的国际排名上,也体现在国内拥有大量的围棋人口。所以哪怕只是一间普通的围棋会所里,棋手的普遍水平也不错。 看得出来都是背过定式,下过几年棋的...至少能中规中矩‘铺地板’了。 但也就是这样了,基本上都是林千秋一扫而过就能看穿的棋路——之所以这样,除了因为林千秋是后来者,能高屋建瓴地看这个时代的围棋外,还因为日本围棋有一个特点,就是特别在意‘棋型’。 虽然大家总说日本棋坛巅峰的‘六超’中,大竹英雄是‘美学棋士’‘美形大竹’,尤其讲究棋局排布的高低搭配、棋型优美。他会认为如果一盘围棋棋型不美,即使赢了也无意义,只会玷污棋谱。 但和他同时代的顶级棋手,或多或少都有这个倾向。哪怕是棋局相对‘质朴务实’的,也只是相对而已。 而‘上行下效’,结果就是等而下之的职业棋士、业余爱好者都学这种围棋。 水平高的职业棋士不好说,反正这种普通业余爱好者追求棋型优美,在林千秋看来就是规矩到了刻板的程度。因为基本是照着定式和棋谱来的,真是一眼看穿棋路。说不定林千秋猜他们下一手的速度,比他们自己放棋子还更快呢! 不过,这个时候日本围棋的规则还真有些不同,像是最重要的‘贴目’(围棋开局猜先后,会由猜中的人执黑先行,这个先手是有优势的,为了拉平这个优势,就会贴目),日本十九世纪初就开始了,最初是贴3目,后来变成4目、4.5目。直到几年前,贴目又提升到了5.5目。 这其实依旧对白棋不公平,所以日后贴目还会增加,日韩会增加到6目半,华夏则更进一步,到了7目半。这等于是说,棋局才开始,黑棋就输白棋6目半或7目半了。 其实按照阿尔法狗的计算中,7目半是相对公平的,不过坚持6目半也有其道理。因为人脑毕竟不是AI,很难绝对把握住先手优势,先手7目半的优势不见得能体现在棋局上。事实上,就算是高水平的职业赛,也很少有人能将接近7目半的先手优势完全变现。 林千秋一边看棋,一边回忆自己所知的这年头的围棋规则,两相印证——其实这还算好的,围棋规则本来就不多,有差异的地方更少。相比之下,这个时代,很多老的围棋定式才真的叫林千秋有两眼一抹黑的生疏感。 一时间她都不确定是她有问题,还是下出那些定式的人有问题了...... 怎么说呢,虽然林千秋不是AI围棋时代成长起来的棋手,事实上她放弃职业棋手的路时,围棋才开始‘AI化’。但就算是她之前学棋的时候,那也是2000年以后了,那时围棋和八十年代对比也有很大变化。 很多八十年代流行的下法,可能在她学棋的时候已经被淘汰了。就算在一些老棋谱里见过,也不会太用心,这时候就有一种不认识的美感——这种‘不认识’带来的结果,就好比是数学证明题,没办法直接‘由此可知’,得从头证明。 而众所周知,基础的东西从头证明也可以是很复杂的。 就在林千秋心里因为这个原因猫猫头流泪的时候,忽然注意到了一边居然有人在下彩棋——简单来说,就是有人赌棋! [4]霓虹物语1980(4): 赌棋没什么可说的,两个棋手约定下棋,赢的人可以拿到事先约定…… 赌棋没什么可说的,两个棋手约定下棋,赢的人可以拿到事先约定的彩金而已。 不过,因为日本围棋职业化做的很早、很好,所以这时华夏和南朝鲜的职业棋手或许会下无伤大雅的彩棋,但在日本这几乎是不可能的。一个职业棋手赌棋,上纲上线的话,是真的会有很严重的后果的! 而与这种职业化相反的就是,业余棋手中赌棋非常常见,因此在一家围棋会所中见到也不奇怪。 林千秋出于好奇,也聚过去看——怎么说呢,虽然在其他人眼里,下棋的两个人水平差距很明显,但在林千秋看来其实差不多的。换个说法,她要下赢的话,需要花的精力差不多。 “真是奸诈啊!刚刚是隐藏了实力吗?就这样让田中先生轻敌挑战他了...不然看上一局,明明没有这么强的。” “是个生面孔,你们谁知道他吗?好像从没在这边看过他...” 听到观众的小声交谈,林千秋渐渐搞清楚了现在的情况。简单来说,从昨天起,一个生面孔跑到了长尾围棋会所,开了一局彩棋。他开的彩金倒是不多,2000円而已(以彩金来说确实不多),于是很快就有自觉棋力不错的本地人过来和他下。 他第一局就赢了,然后他就将赢来的2000円的彩金,合上自己的‘本金’2000円一起做新的彩金,开了新的棋局——挑战他的人只需要出2000円,但赢了就可以拿4000円,这又增加了一些人的兴趣。 尤其是考虑到一个生面孔很有可能是‘外地人’,以‘长尾围棋会所’为大本营的本地人,哪怕出于荣誉感,也不愿意就此认输...... 据说到现在,这个生面孔已经连赢6局了。换句话说,赢了他的话,能拿到的彩金也涨到了14000円,这可不是一笔小钱。 当然,他赢到这份上,彩金反而是小事了——本地围棋爱好者显然被激起了强烈的好胜心,根本不能容忍一个外地人把本地好手赢个遍,然后全身而退。 “...这就是东尾久的水准吗?比我想的还差劲,看来没什么意思了...这样吧,我再下四局就不下了,两天挣到20000円也算不错了。”赢了棋的生面孔得意洋洋。他之前还有些‘谨慎’,但在赢了‘田中’之后,就完全不装了。 可能他早就打听过了,田中先生是常来长尾围棋会所的棋手中,棋力最好的两三个人之一。既然他连田中都不算难地赢下了,那当然不用再‘谨慎’...他的神态语气中一股小人得志的味道,让人生厌。 “谁要来和我下?”生面孔站起来活动了一下身体,刚刚一局棋下了一两个小时呢! 一局棋下这么久很正常,后世大概是出于推广围棋、适应电视传媒的需求,快棋越来越多(总不能转播一局棋就打几个小时,甚至几天。那样除了铁杆粉丝,基本没有观众能坚持收看)。 此时的话,虽然也有电视快棋赛,但总体来说下棋时间还是很宽裕的。正经的大赛,比赛用时都很长...两日制,每天下8小时,两天加起来16个小时的棋局,几乎是顶级大赛决赛、准决赛的标配。然而就是这样,还被认为‘节奏太快’。 真按照以前的传统,一局棋下上数天也不少见。 当然了,普通棋局没有那么长的比赛用时。不过只要是稍大比赛,每个棋手得到3小时、3个半小时的用时,双方加起来6、7小时,一天才能下完,午餐时还要封盘,却是再寻常不过了(如果用完了比赛用时,还要读秒的话,用时就更长了)。 这大概也是现在很多中老年棋手,还能占据职业围棋顶端的原因之一。因为用时足够,随着年龄上涨而衰退的算力、反应力,并没有那么拖后腿。 一局棋一两个小时,对此时的职业选手来说是‘飞快’,但对业余爱好者就还好——业余爱好者经常是不假思索地‘铺地板’,就算长考,也算不了那么深,用时基本不会太长。再加上很容易出现实力悬殊的情况,棋局出胜负就更快了。 生面孔这时候又重复了一遍‘谁要来和我下’,原本看棋的人都你看我我看你...虽然很不忿这个生面孔口出狂言,但在‘田中先生’都输了后,其他人还真有一些迟疑。 他们当然不想让这个外地人
相关推荐:
Black Hole
被前男友骗婚以后[穿书]
以美食之名:街口的关东煮
仙尊的道侣是小作精
和徐医生闪婚后
对不起师兄:我撬了我的“嫂子”
我可爱妻子的编年史
他是斯文糙汉
浪剑集(H)
【黑执事bg】切姆斯福德记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