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章
有些少见了,她不记得林千秋有阅读这本杂志的习惯。 “这本杂志好看吗?”雅子还以为林千秋是在刚刚的翻阅中看中的这本杂志,就有些好奇地问。 林千秋犹豫了一下,最终还是和雅子说了实情:“嗯,这件事我和你说,但你不要和别人说,好吗?” 等雅子点了点头,林千秋才说出了自己写了一本小说,投稿给了《文艺》杂志主办的‘文艺赏’,最终拿了奖,并且在这个月就会开始连载的事——因为在安静的书店里,雅子拼了命才忍住惊叫,就瞪大了眼睛和林千秋面面相觑。 结完账,走出了书店,她才迫不及待地问:“怎么回事!?怎么会有这种事!?千秋你完全没有和我说过啊...而且这种不可思议的事,为什么就发生了?天呐!天呐!这是真的吗?还是说,这是个愚人节玩笑...或者你出现幻觉了,还是我出现幻觉了?” 林千秋等她这一阵语无伦次过去了,才慢慢说起了这件事的大概情况。 “就是第二学期时,忽然就有了灵感,想要写一个故事,想的不得了。之后有空就会写一点,有时一两张原稿纸,有时会多一点。然后积少成多,就攒出了可以去参加征文评选的分量。” “想着可以试一试,如果入选就太好了,就算没入选,也完全没有损失,于是就投稿了。当时也看了正在举行的征文评选,其中就《文艺》杂志的文艺赏最合适,规格也不低,所以......” “我也不是刻意瞒着你,只是最近大家都忙着入学试,很怕分心的。而且没头没尾,突然就说自己参加了征文评选,还拿了一个奖什么的...这也很奇怪啊。” 她还在最后说:“你也知道的,我一直有写一些东西的,只不过过去都不好意思和别人说,也没有勇气投稿。这次是备考苦读太痛苦了,就想到写一个故事放松头脑——” “你说这叫‘放松’?”雅子忍不住打断了林千秋,并且翻了一个白眼:“谁会把写一本小说,当成是学习之余的放松啊...果然,果然千秋你有一些很可怕的特质啊,现在是越来越明显了。” 说完这些,她顿了顿,又露出了梦幻的、不可思议的表情:“所以说,这事儿是真的喽?不是开玩笑,也不是幻觉?啊~啊~,还是不行,我还是很难想象这是真的......” 林千秋知道,雅子这是理性上相信了她的话,毕竟林千秋完全不是开玩笑的口吻。再说了,临时开玩笑也很难有这么详细的前因后果...至于‘幻觉’,那纯是雅子随口说的,她当然知道没有幻觉。 只是,理性是一回事,感性又是另一回事。感性上,这件事在雅子内心还没有实感,所以她才一副完全没有进入状态的样子——这也没办法,只能是时间长了,慢慢就有实感了。 ??[53]霓虹物语1981(22): 雅子确实对林千秋的小说得奖,并且即将要变成铅字,连载到杂志…… 雅子确实对林千秋的小说得奖,并且即将要变成铅字,连载到杂志上没有实感。不过,到了第二天,也就是2月25日这天,新一期的《文艺》被放到了书店、杂货店、便利超市等的展示架上时,她赶早就买了一本。 而就在雅子顺着封面推荐,找到‘文艺赏’优胜作品《我的围棋》,以一种微妙的、不真实的感觉阅读时。东京这座城市里面,正有不少人也和她一样,打开了这一期的《文艺》,顺着封面推荐选择先看初连载的《我的围棋》。 大石杏是这些人里中的一员。 “哎呀,猪排酱没有了...小杏,可以麻烦你一下吗?”大石一家的早晨,灶台旁忙碌的妈妈忽然冲外面客厅里的大石杏说道。 大石家是厨餐一体的构造,餐桌旁就是看报纸的爸爸,外面客厅则只有捏着棋子打棋谱的大石杏。 她当然不想跑腿,但这种跑腿的活儿,没有让一家之主的爸爸去的道理,即使现在他什么事也没有。也不可能去叫醒还在睡的大哥和小弟,所以如果想要中午的便当里,不会少了挤上猪排酱的完美猪排,她就非去不可了。 “是的,我这就去。”放下棋子和棋谱,大石杏不太情愿地走到门口换鞋。 走出家来,大石杏深吸了一口气。虽说出来这一趟不是她自愿的,但难得这么早、这么安静的时候上街,别说还挺舒服的...... 大石家住东京郊区的一处团地,而所谓团地,就是很多家庭住在一栋楼,一个区域内有很多同样楼栋的‘集合住宅’——这值得特别解释是因为,日本和其他进入工业化的现代国家不同,它的城市居民依旧少见地以独立住宅为主流,这种‘集合住宅’只是补充。 不过要说团地就是华夏的小区,倒也不是,它给日本人的观感大概更类似‘筒子楼’。甚至它最初模仿的对象之一,也和筒子楼一样,是苏联的赫鲁晓夫楼。 只不过模仿的时候,日本经济条件比华夏好,所以团地住宅和赫鲁晓夫楼一样,虽然说是‘简易住宅’,却也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的。而筒子楼,砖混建造代替了赫鲁晓夫楼的模块化建造就算了,关键是厨房、厕所这些空间往往得一层居民共用,这就很不方便了。 不过考虑到这样的成本降低,到也不是不能理解那个年代做出这样的改动。 这样说,团地住宅就更像华夏的普通现代小区了?但真的不是,一方面,团地住宅就是为了解决城市化带来的住宅紧缺问题,学的也是苏联简易住宅的路子,这就决定了它必然是各方面都很紧凑,基本卡着居住需求的底限去的。 这也是为什么说团地宅更像筒子楼了,它的绝对条件比筒子楼好,但对日本人来说,相对条件可不好。而且即使算‘绝对条件’,它也多的是不如人意的地方呢! 比如说最基本的面积,各地的团地住宅都共享几种户型,其中主流户型就是四十多平米大——这一点也和赫鲁晓夫楼如出一辙,赫鲁晓夫楼有3种主要户型,即30平米的一居室,44平米的两居室,以及60平方米的三居室,其中也是44平米的两居室最多。 虽说这都是居住面积,而不是建筑面积,更没有华夏人深恶痛绝的公摊。但不管怎么说,四十多平米的房子,小夫妻两个人住没问题,如果只有一个孩子,也还可以。一旦家里孩子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就难免拥挤了。 大石家就是这样,住在两居室四十多平米的团地宅中,家里有一对父母、三个孩子,怎么都有些紧张了。几年前大石杏还是小女孩的时候还行,那时候弟弟也小,基本是跟着父母睡一间房。她和哥哥同住,睡上下铺还勉强过得去。 但现在弟弟一天天长大,都上小学了。哥哥也成年了,她自己则长成了17岁的花季少女...这要三个孩子住一个房间,那也太可怕了! 父母也意识到这个问题了,最近考虑着要不要在客厅支一张折叠床。晚上就让长子睡这里,白天再收起来...主要是客厅不是榻榻米房间,不好直接打地铺,不然不用考虑折叠床的事,估计早就让长子在这边睡了。 所以,今年大石杏的愿望之一就是哥哥能尽快搬出去——大石杏的哥哥高中毕业后没有继续读书,所以到现在已经参加工作三年多了。而东京参加工作三年多的年轻人,家里住房又紧张,大多都尽快想办法搬出去了。大石杏的哥哥之所以没有,自然是因为囊中羞涩。 他的梦想是做漫画家,所以高中毕业后就找了一份漫画家助手的工作。漫画家助手这个工作么,就是做一些画背景、贴网点纸之类的杂事,薪酬一直是很低的。一旦搬出家住,恐怕在东京活着都难啊!所以至今没搬出去住。
相关推荐:
穿越之八零大小姐
深陷
在爱里的人
危险情人
我在东京真没除灵
成人爱情故事集|魁首风月谭
仙尊的道侣是小作精
一不小心攻略了男主
他是斯文糙汉
小人物(胖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