韶华小说

韶华小说> 仿生人 > 第171章

第171章

近了些,下马。 八娘提着裙角一路小跑,上气不接下气地喘了好一会儿,抬头仔细打量九宁,“九娘,你还是这么好看!” 说完,嘿嘿一笑,依旧还是以前的那个八娘。 九宁失笑,道:“八姐气色真好。” 她看向牛车,车帘晃动,侍女抱着一个孩子走了下来。 “怎么不见姐夫?” 九宁知道自己不会在江州多待,让人去接八娘时,告诉她自己即刻会动身去长安。八娘以前最爱拉着她念叨将来一定要嫁一个如意郎君,如今嫁了人,而且夫妻举案齐眉,感情不错,按理夫妻应该同行才对。 八娘眼神闪烁,接过自己的儿子,献宝似的,让九宁看,“你看,这是你外甥!” 九宁双眼微眯,没有戳破她,捏着小外甥的小手逗他。 小郎君刚刚吃饱了,这会儿正酣睡,裹了厚厚的襁褓,睡得香喷喷的,从侍女的手转到八娘的手上也没醒。 九宁怕把他吵醒,拉着他胖乎乎的小手捏了捏就放开了,眼神示意侍女离开。 她如今颇有气度,侍女当即凛然,抱着小郎君回牛车。 八娘根本没管自己的儿子,紧紧拉着九宁,一叠声问她这几年去了哪里,有没有受委屈,不一会儿又开始夸她越来越漂亮。 趁着她喘气的工夫,九宁按住她的手,“八姐,姐夫待你好不好?他们家呢?” 八娘挥挥手,满不在乎地道:“他不敢对我不好。” “你和外甥出远门,姐夫没送你?” 八娘表情一僵,眼神闪躲,脸上慢慢浮起一抹羞红。 九宁道:“八姐,如果他们家对你不好……” “没有!没有!”八娘以为她误会了,赶紧摇头。 九宁知道她日子过得和美,刚才那句是故意引她说实话,一笑,眼波流转,道:“那为什么八姐不想让我看到姐夫?是不是姐夫生得俊朗无双,八姐才舍不得让姐夫出门?” “他俊朗无双?”八娘当即翻一个大大的白眼,跺跺脚,道,“九娘,你不晓得,你姐夫一点都不好看!” 说完,她脸上涨得通红。 “不过他对我挺好的。” 八娘一直想嫁一个俊秀体面的郎君,生得越俊朗越好。她动心很快,见一个爱一个,当然,她忘掉情郎的速度更快。 和乔家的婚事不成,后来和宋家的联姻也破灭了,八娘倒是完全没有受打击的感觉,依然兴致勃勃,等待着下一个俊俏少年郎登门。 结果来求亲的却是郑家大郎。 八娘根本不记得郑家大郎是何许人也——这说明对方长相平平,所以她没有印象。 等见到郑家大郎后,她想起来了。 有一次她和其他小娘子去郊外踏青,看到一个美貌少年郎,立刻动了心,追着人家走了很久,不知不觉误入林子,正好郎君们在里面行猎,一只猞猁狲猛地窜了出来,把她骇得跌落马背。 是郑家大郎救了她。 八娘整颗心都系在那个美貌少年郎身上,正惦记着打探人家的家世,看看对方有没有娶亲……郑家大郎就上门来求娶了! 她怎么能嫁一个长相普通到混入人群就没人认得出来的男人呢? 八娘不大乐意这门亲事。 可她耽搁了好几年,年纪大了,而且十一郎怕她和九宁一样被强行送走,劝她能早点定下来就早点定下来,她不敢反抗自己的父母,只得含泪答应。 “九娘,你不晓得,你姐夫实在……实在……”八娘现在想想还觉得气愤,“我嫁给他大半年以后都没记住他的长相,他怎么就生得那么普通呢?” 九宁失笑。 八娘能用这样的语气谈论她的丈夫,说明她是真的喜欢郑家大郎,郑家大郎也是真的对她好。不然夫妻俩不可能过得和和美美。 “八姐……你不让姐夫来,就是因为他生得不好看?” 八娘忸怩了几下,点点头,老实承认。 她总是说要嫁一个美男子,还让九宁帮她留意,九宁真的帮她留意了,她却嫁了一个长相普通、没有一点特点的男人,她不好意思把郑家大郎带出来。 九宁笑着摇摇头。 郑家大郎肯定听了不少八娘对他容貌的抱怨。 八娘说了会儿自己的家事,咳嗽几声,不说了。她每次回江州都跟做贼一样,不想让郑大郎和她昔日要好的姐妹见面。郑大郎气了个半死,只能陪她乘车,这样不需要他出面的场合,他可以待在车厢里。 这一次来见九宁,郑大郎连陪同乘车的资格都没有。 “对了……五娘给我写信了。”八娘眼圈一红,拉着九宁的手,“九娘,谢谢你。” 只有同样身为小娘子的她们能互相理解那种被家族送出去的无助感,她们愿意为家族牺牲,但是她们的牺牲并不被家族尊重。如果她们是男子,还可以建功立业,可她们是女子,出阁以后,一生就在内宅里度过。 九宁拍拍八娘。 八娘眼圈更红了:“九娘,你要好好的,我们都要好好的。” “我会的。”九宁轻声道。 亲兵取来她送给八娘儿子的礼物,姐妹俩坐下叙旧,说说笑笑了一番,八娘双颊绯红一片,道:“你姐夫挺好的,就是生得不好看。” 九宁没有打趣她,免得她一下子恼了回去又拿郑大郎撒气。 分别的时候,八娘眼泪哗哗往下淌。 这么漂亮的妹妹,居然要和自己离得那么远。 儿子饿醒了,在车厢里哇哇大哭,她跟没听见似的,抱着九宁擦眼泪。 九宁哭笑不得,柔声安慰她,送她上牛车。 八娘依依不舍:“以后我去上都看你!等不打仗的时候。” 九宁放下车帘,“好,我等着八姐。” 牛车慢慢走远了。 九宁站在原地,目送他们一行人的身影渐渐消融在淡金色夕光里。 夕光散去,云霞翻涌,漫天金灿灿的夕晖中,传来马蹄声。 一人一骑,肩披霞光,缓缓朝她行来。 只有一个人。 他背着光,身影高大,肩背挺直,虽然年老,依旧一身英武之气,如雄鹰低徊,周身淡淡的威压。 九宁微微一笑。 阿翁来了。 第135章 看着周都督走近, 九宁忽然想起多年前,周都督带她去看那座禁溺女碑的情景。 她蹬鞍上马, 示意亲随在原地等候, 轻喝一声, 骏马迈开四蹄,慢慢走起来。 寒风呼啸,云霞层层涌动,最后一束夕晖映在山谷中的积雪上,天边逐渐亮起闪亮的星。 马蹄声越来越近, 流丹似的霞光中, 九宁渐渐看清周都督的脸。 他一脸峻容,络腮胡子都刮去了, 显得年轻了几岁,未着武官服饰,一身家常圆领袍衫,鬓边霜色倾染, 皱纹更深刻了一些, 双眸仍旧闪烁着精明的神采。 宝刀入鞘, 锋芒尽敛,岁月在他身上沉淀, 留下的不只有老去的痕迹。 还有收放自如的从容气魄。 依稀还是那个精神矍铄、粗中有细的周都督。 两人几乎同时扯紧缰绳,两匹马都停了下来。 渐沉的暮色中, 周都督神色紧绷, “晓得我要来?” 九宁点点头, “我今天就要走了……这一别,下一次再见不晓得是什么时候。” 她顿住,一笑,梨涡轻皱,“所以您怎么会不来呢?” 周都督板着脸。 九宁抿唇,收起笑容,脸上现出几分失望之色,拨转马头,“是我想多了,原来您不想见我,那我走了。” 骏马朝着长亭方向快走几步。 身后没有挽留声,唯有周都督沉重的呼吸。 九宁眼珠一转,抬起手,扬鞭。 一声清脆的空鞭响,鞭尾快要落到马身上时,后面传来马蹄踏响。 她握鞭的手一紧,回头。 黑马追了上来,就在她身侧,而鞭绳另一边被周都督的大掌紧紧握着,纹丝不动。 他攥着鞭绳,板起脸:“真要走?” 仿佛有些委屈似的。 九宁一拨马,和周都督面对面,眼睫忽闪,粲然一笑。 周都督看她一眼,脸上的神情绷不住了,松开手,让她抽回马鞭,叹口气,脸上浮起淡淡的笑意。 “还是这么淘气。” 语气似怀念,又似在感慨。 九宁收起鞭子,理直气壮地道:“我可没淘气,淘气的是都督您。” 周都督双眼眯起,“不叫阿翁了?” 九宁笑了笑,手中马鞭轻轻敲在自己长靴上。 “我可以这么叫吗?” 周都督沉默了一会儿,瞪她一眼,“都晓得我要来了,还问这些?” 九宁一脸冷漠:“都督不说,我怎么知道您心里怎么想的?” 风吹过,掀起两人的衣袍,空气里散发着若有若无的香气,那是道旁山沟里默默开放的梅花。 周都督眉头紧皱,有点恼怒,又有点无奈,挣扎了半晌,摇头失笑。 “还说不淘气……” 几年不见,还是这样的脾气。 他策马走近几步,抬起手,手背轻轻敲一下九宁的额头。 “好了,观音奴,是阿翁错了。” 这句话是带着笑说出来的,就和以前两人一起下棋,周都督耍赖非要悔棋,九宁怒而拂袖离开,周都督立马扯她的袖子、抓她的辫发,笑着哄她一样。 九宁却听得鼻尖发酸。 她咳了几声,掩饰性地道:“这才差不多。” 周都督看着她笑,皱纹舒展,“观音奴原谅阿翁了?” 九宁收起马鞭,长舒一口气,抬头,望着周都督的眼睛,轻声道:“阿翁。” 周都督眼里涌动着温柔神色,轻轻答应一声。 “观音奴乖。” 两人都感慨万千,仿佛有许多话想说,但又不知道该从何说起,心头沉甸甸的。 半晌,周都督先开口了,问:“为什么这么笃定我一定会来?” 问完话,哼一声,“我不来,你就不会去找我?你又不是不晓得,你阿翁我爱面子,你求一求,我肯定心软。” 九宁白他一眼,道:“在祠堂的时候,我听到您的脚步声了。” 周都督脸色一僵。 九宁下巴抬起,道:“阿翁可别不承认,你的脚步声我听得出来。” 周都督走路的时候风风火火的,脚步声却不重,和他粗犷豪迈的外表不同,他走路的脚步声听起来其实有点斯文。 以前在周家的时候,为了方便观察周嘉行,她常常赖在周都督正院的厅堂里间看书,日复一日的,光听脚步声就能分辨出走进外边堂屋的人是周都督、周嘉暄、幕僚还是其他人。 闻言,周都督神色微变,想起刚才在祠堂的情景。 那时他就站在窗户后面,透过镂花格看阔别已久的孙女怎么驳斥周百药,怎么干脆利落地和周家断绝关系,怎么头也不回地离开周家。 她比以前又长高了些,出落得更加漂亮,像之前三郎书上读到的:气度雍容,颜如舜华。 这是曾承欢于他跟前、和他脾气相投、朝夕陪伴他的宝贝孙女。 周都督叹了口气,半是无奈,半是一种隐隐带了点得骄傲意的情绪,“就知道瞒不过你。” 九宁莞尔。 周都督挪开视线,再次问起刚才那个问题:“你怎么知道阿翁一定会来见你呢?” 他这几年没有关心过她,也没有费心去寻找她。 九宁笑了笑,低头,从承露囊里拈出一枚小巧的微微泛黄的糖块,递给周都督。 周都督不解其意,接过糖块,掂了掂:“给糖阿翁做什么?” 九宁道:“阿翁,这糖是用新法制出来的,制糖的甘蔗……是青竹县那边产的。” 听到青竹县三个字,周都督怔了怔,继而明白过来,脸上掠过一丝尴尬之色。 青竹县原本是襄州的地盘,当年周都督为九宁请来县主的封号,还要了几块封地,青竹县就是其中之一。周都督在这里抓到落魄的李司空和阿史那勃格,之后让人接管青竹县,将封地全部划到九宁名下,给她作嫁妆。 战乱频起,南北交通阻隔,甘蔗运不出去,自然就没法制糖,很长一段时间内糖价暴涨,九宁以前想过多种些甘蔗来制糖,还和周嘉行提起过。周嘉行不久后就送了几船果苗和茶苗给她。 后来九宁被迫离开江州,她想着那几块封地肯定被周家收回去了,命自己的人撤出来,让他们去其他地方耕种。至于那几万株果苗,没法搬运,只能就这么算了。 这次回到江州,经过青竹县的时候,九宁偶然想起,打发亲兵去打探一下那些开垦出来的山林有没有荒废。 亲兵回来复命时说那些山林不仅没有荒废,园子的规模还越来越大,每年都有新的果苗送到青竹县,青竹县产出的瓜果粮食一年比一年多。 九宁起初以为周家接管青竹县以后按着她当初的计划继续发展,所以才能有现在的繁华景象。 但是就在刚刚出城时,一个几年不见的人突然出现在她面前,送上一份厚厚的账册,上面记载了这几年封地所有州县的赋税状况和园子每年的支出收入,那人告诉她,这些都是她的。 封地还在她名下。 那个人,正是当年九宁打发回江州给十一郎送信的阿大。 阿大曾追随过周都督。 九宁问阿大那年为什么南下后就没有音讯了。 阿大答道:“属下走不出去,周使君那时候看得很严,属下几次北上,都被周使君的人赶回来,属下无法,只能留下来等待时机。” 再后来,他被周都督召回周家。 周都督派他去打理封地。 以九宁亲随的身份。 “都督说他不相信周家其他人,属下是贵主的亲随,如果属下不接管,他实在找不出其他人。” 周家其他人坚决反对,他们早就眼馋襄州那几块地了,而且既然周家已经放出九宁病逝的消息,为什么还要为她保留封地? 周都督一意孤行:“老子打下来的地盘,老子说给谁就给谁,谁敢打青竹县的主意,老子剐了他!” 阿大简略地说明事情的来龙去脉,又道,“衔蝉和金瑶她们这几年也在青竹县,她们有的学理账,有的教农妇针织,都盼着贵主您回来。” 九宁早就派人去找衔蝉,也问过十一郎。 十一

相关推荐: 将军男后(修改版)   爱情公寓之学霸女友诸葛大力   进击的后浪   炼爱(np 骨科)   朝朝暮暮   莽夫从打穿肖申克开始   贵妃母子民国文生存手札   长夜(H)   妇产科男朋友   先婚后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