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4章
字。 名字后面还缀有捐银多少的数字。 而排在最上面,名字用金漆写的前三名捐最多。 第一名赫然是姜梨花,捐银两万两。 第二名是永安堂,捐银一万两 第三名是罗丰贵,捐银八千两。 看到姜梨花的名字,百姓们懵了好几秒。 毕竟姜梨花这三个字,现在在潼阳县是如雷贯耳,几乎没有人不知道她。 赫然看到这个名字,他们一时不敢直接对号入座。 想到衙役刚刚说的事情,一个个都忍不住再次瞪大眼睛。 重新看上面的一条条数字,纷纷倒吸了口凉气。 红纸上捐得最少的人,也是三百两银子以上。 这些钱对现场大部分人来说,别说一辈子都没见过,想都不敢想,更加没有概念。 可现在这些人却把那么多钱捐出来,就用来修路? 这不是把银子都砸地里当石头吗? 可很快他们的注意力就又被衙役给吸引过去。 从衙门里接连搬出了四张桌子,一字排开在衙门口摆放好。 四名文吏在桌后坐下。 衙役敲响铜锣,高声宣布。 “现在,要参与修路的人,往这边排队报名,今日报名,明日开始开工领钱了,不参与地往外让让,别堵在这。” 随后他又指另一边,“想要报名种植肥田萝卜的人,往这边排队登记,等核实身份确认无误后,明日会以村为主,把东西一起送去,再指导种植,县城百姓,有报名的明日来此统一领取。” 百姓们努力消化两个消息,面面相觑后,瞬间分成好几拨人。 大部分人全想也不想往肥田萝卜报名区跑。 还有一批则着急忙慌的往外跑,应该是去通知亲友。 还有的两边走来走去,不知道该怎么办。 一些则忍不住朝修路报名区域走近,却一时不敢上前。 显然对此事还保持怀疑,生怕被骗去当徭役。 直到两名衙役抬着一大筐铜币过来。 看到筐里冒尖的铜币,百姓们瞬间看直了眼。 衙役喊道:“报名的人可提前领取一日工钱,不过若明日没有按时上工者,则会作偷盗处之。” 百姓们理智几乎都要困在这筐铜币里了。 这会一听,哪管骗不骗,反正钱先领了再说。 瞬间一群人蜂拥过来。 潼阳县,几乎被薅了一层皮的地主商户们连忙追问去打听的伙计。 听到衙门对外宣布,真的会建功德碑,还把他们的名字张贴在公布栏供百姓仰望。 瞬间觉得心也没那么疼了。 第一百七十八章 捐钱也能卷起来? 不过很快众人反应就不一起来。 尤其听到自己名字排得很靠后的人,脸上顿时红一阵,黑一阵。 完全没想到自己都捐那么多银子,竟然还只排在后面。 还有永安堂和珍品阁竟然捐那么多银子。 姜梨花捐两万两他们是知道。 毕竟县令游说他们时都是拿姜梨花当标榜。 另外两个就完全想不到。 永安堂听说之前还跟姜梨花有过仇怨。 而且永安堂的东家不是在京城么,听说势力也挺大,犯不着在一个小县城这么砸钱吧。 还有珍品阁的东家罗丰贵。 那老东西是出了名的铁公鸡,一毛不拔。 别说几千两,就是要他一个铜子都够他心疼老半天了。 没想到一出手竟然就是八千两银子。 可抵珍品阁三年的营收吧。 他怎么舍得? 可来来回回,他们最介意的还是自己排名低。 这可不止攸关脸面啊。 有人情绪一上头,咬牙又派人带着银子去衙门,补捐。 这样的人还真不少。 除非是实在拿不出那么多银子了。 对此苟县令自然欣然接受。 翌日,所有报名参加修路的人被分为两批。 一批先负责去挖砂土,一批则去石灰山开采石灰,运石灰过来。 等东西都运来后,又分成几个大组。 有的负责搅拌水泥,有的负责运送水泥,有的负责填铺水泥,有的负责维持秩序。 前三天,大家都不明白修路为什么不用采石、磨石,而是弄这种古怪的泥。 这泥软趴趴的,就算晒干了,一下雨不还是会化么。 该不会是衙门想要偷工减料吧。 虽然这么怀疑,但没人敢说出来。 出钱的那些人心里也有这个疑惑,都不大得劲。 可又不敢直接去问苟县令。 直到第四天。 不少人亲眼见到昨日才铺上去的灰泥,今儿竟然变成白地了。 而且戳起来很硬实,完全不见半点印子。 有人想着,是不是跟做青砖一样啊。 可青砖不是得烧吗? 就这么铺上去,一时硬实,可应该也扛不住雨水和重力吧。 不过很快衙门来检收的人就给了他们一颗定心丸,顺便让他们再吃了一肚子惊。 检测的人用水泼,用锤子砸,用斧头劈砍。 可那灰白色的路面,却只留下一点表面痕迹。 甚至多砍几次,坚硬的斧头竟然还出现豁口了。 这得多坚硬啊。 这哪是泥,分明就是石头! 这下全城都震惊了,不少人都忍不住纷纷跑过来看稀奇。 同时,干起活来也更卖力。 捐钱的人终于安下心,还更加激动。 这东西前所未见,只要不是傻的,都能看出用处多广,以后说不定也能被写入历史中。 那么他们这些人,是不是也有机会,真正名留千古了。 这么想着,他们就恨不得再多捐点银子,把排名再往上拉。 没见2-4名打得老热闹吗。 先是珍品阁的罗老板被第四名福运楼的朱老板给顶下来。 而后就是第二名的永安堂估计也怕被抢了位置,捐银从一万加到一万五。 然后三四名两位老板每天互相拉扯。 现在两人的捐银暂时定在罗老板一万两,朱老板九千五百两。 差距非常小。 不过也可以看到,这番折腾,快把这两位老板家底掏空了。 苟县令每每看到此处,都忍不住感慨一句,姜大人真狠呐。 苟县令也有以私人的名义捐钱。 可惜他家底实在有限,只能捐五百两银子,还是这些年积攒的积蓄。 目前名头快被那些好强的商户们顶到最后一名了。 苟县令很惆怅。 不过没关系。 水泥坊他不敢染指,直接以衙门名义跟姜梨花合作。 但食品加工坊他也参与了一份子。 虽然只有一成。 可只要这个工坊能大赚特赚,即便一成也能叫他赚得盆满钵满。 反正他现在几乎全部身家都交给姜梨花了。 输赢就看这几年。 就在潼阳县正在热火朝天修路种田之际。 京城这边也不平静。 潼阳县的风,终究刮到京城。 所有得知消息的文武百官,勋侯权贵,无不震惊。 若非对自己的消息渠道和线人很信任,他们无论如何都没法相信。 竟然真有人能把东南的土地治好。 而且治好土地的,还真是一个乡野村姑。 这两个元素,无论怎么看都那么不真实,不靠谱呢。 可偏偏结合前阵子陛下的举动,却又变得合情合理了。 只有这样,才能解释前阵子陛下那番‘任性妄为’。 而后很快,他们也在朝堂上,亲耳从蕙王口中确认这件事。 瞬间又引起朝野震动。 不过其中依然还是有不少人质疑。 蕙王早有准备。 公布这件事后,又发布三件事。 第一件事,派遣钦差团队,前往潼阳县查看情况,确认土地恢复一事是否属实。 第二件事,便是派遣劝农司人员,前往潼阳县同姜梨花学习,辅助她尽快修复东南所有受灾土地。 第三件事,便是派兵驻守潼阳县,任何人不得随意干涉潼阳县内部任何举措,围着当敌国奸细论处。 这条可谓严苛,顿时让不少动了心思的人神情一凛,脑子也重新恢复清醒。 三道旨意发出,整个朝廷所有目光几乎齐聚东南,潼阳县。 到此时,姜梨花三个字才终于正式进入百官们的眼中。 不少人也开始对这个人产生好奇。 东南土地恢复这样的大事,不可能随便推一个乡野村姑出来做引子。 无论真相如何,这个姜梨花也绝对有独到之处,还是关键人物。 虽然陛下已经下旨,蕙王也多次警告,但还是有不少人,忍不住继续往东南派眼线。 而旨意传出的同时,也代表这个消息正式宣告天下。 虽然基于古代交通条件有限,信息传播非常慢。 但东南这边,不久后也开始接收这个消息。 不过一开始只是零星传言。 虽然肯定的消息已经被送到各个府衙势力手中。 却无人出面为百姓们去证实这件事。 起初百姓们只当寻常流言。 不止没半点高兴,还很愤恨。 毕竟这样的传言这些年没少过。 第一百七十九章 土地恢复消息疯传 无非又是什么奸商想要借此牟利。 这次无论如何他们都绝对不
相关推荐:
深宵(1V1 H)
我的风骚情人
娇软美人重生后被四个哥哥团宠了
年代:从跟女大学生离婚开始
淫魔神(陨落神)
一个车标引发的惨剧(H)
虎王的花奴(H)
鉴宝狂婿
镇妖博物馆
山有木兮【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