韶华小说

韶华小说> 婚姻止步 > 第74章

第74章

人全部比完,顾长河和绣娘都是一百二十三分,并列第一。 沈桃和徐以德商议后,大声道:“顾长河和绣娘巧珍都获得了一百二十三分的好成绩。 两人到底谁是真正的第一名?这个决定权交到大众手里! 我现在给每人发一张字条,字条上写了顾长河和巧珍的名字。 你喜欢谁,就把谁的名字撕下来,投到中央的大箱子里。 待你们投完,我们现场唱票。 票数最高者,就是手工艺品赛道的第一名。” 观众没想到他们还有决定权,顿觉手里的纸条沉甸甸的。 有人喊:“发给我字条有啥用啊?我也不认识字啊?” “你傻啊,这问题你也拿出来问?你不认识字,你还不会查数吗? 顾长河是三个字,巧珍是两个字。” “是把喜欢的人的名字抠下来,投到箱子中是吧。” “是呢是呢!” 老六叔引导观众一排排下场,往中央的大箱子里扔纸条。 全场观众有近千人,有条不紊地执行着投票。 一炷香后,投票完成。 沈桃让人推来大木牌,把顾长河和巧珍的名字端正写下。 还专门从观众里请了两个识字的人唱票。 唱票结束。 顾长河的油印四百一十八票。 巧珍的双面绣六百三十四票。 巧珍获得了手工艺品赛道的第一名。 顾长河没有获得第一名,与一百两赏银失之交臂。 可他并不遗憾,因为他的存货全都高价卖出。 剩余的订购量,足够他们一家人忙一年的! 接下来就进入美食赛道的比拼环节。 围观的百姓早已迫不及待。 因为告示上写着,美食环节要现场选五十人作为大众评委。 百人百味,多一些人试吃,才更能确定食物的美味程度。 沈桃大声宣布:“有请第一位参赛选手,她带来的是一款酱料。 由这款酱料烹制出的菜肴,色香味美。 观众席第二排出五十人来试吃!” 观众们纷纷低头看,看自己是不是入选。 这一瞧,有人高兴叫起来,“我,我第二排!我上去试吃!” 老六叔点了五十个人上场。 参赛选手家里人送上铁炉和大铁锅,由参赛选手现场烹制菜肴。 她炒的是极其稀松平常的青菜,青菜炒到软烂时,她拿出一个陶罐。 从里面舀出两大勺颜色棕红的酱料投入锅中。 随着她翻炒,酱料的香味弥散开。 围观群众全都陶醉的耸动鼻翼。 “香!真是太香了!这到底是啥东西?” “我就忘记带馍来了,闻着味道我都能旋两个馍。” 菜炒好了,参赛者拿出几个大盘分装。 商人们得到两盘,试吃的观众得到两盘。 商人吃惯了好东西,并不着急试吃,而是端着盘子观色泽。 第216章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还出言点评道:“炒青菜大家都吃过,青菜色泽鲜亮为佳品。 这盘青菜因为添加了酱料的关系,颜色泛棕红,更上一个档次。 我们这就尝尝味道。” 他们还没吃呢,试吃的观众已经把两盘干光了。 甚至连筷子都没用,就你用手捻一点,我用手捻一点,给捻光盘了。 他们吃得都没空说话。 还有几人没抢到,望着空盘兴叹。 若是手里有馍馍,非要沾着菜汤炫光不可。 商人夹起一筷子青菜送入口中。 “嗯!香!” “这酱料是用何烹制?” “青菜清脆咸香,好吃,给我一盘肉我都不换!” 有一商人用筷子挑起酱料中的碎渣仔细看。 “这……这有点像豆子……亦有茱萸的辣味。” 参赛者笑答:“这位大老爷好眼力,我这酱料的确是用豆子做成的,也放了些茱萸。 不过具体是怎么做的,我就不能告诉您了。 但这酱料利于储存,放得时间越久香味越纯正。 可以炒菜时添加,也可以炖肉时添加。 即便什么都不做,就抹在馍上,也能提味儿增香。” 商人听闻此话,眼珠转着计算其价值。 末了,又提着衣摆往订货区跑。 第二个上场的是屏县当地的一个酿酒老师傅。 该说不说,他本人在屏县已经很出名了,人送外号肖酒仙。 他刚一上场就被认出来了。 “肖酒仙竟然也来了!他带的肯定是新酿的酒。 前阵子我去买酒,他就神秘兮兮说酿出一种特别的酒。 说是以一当十!喝一壶胜过喝十壶!” 大月皇朝没有蒸馏技术,所以酒水里酒精含量并不高。 喝起来略微寡淡。 文人更喜欢果酒,主打的就是文雅,就是舔个味儿。 而这款酒不同,味道干冽烧喉,能和现代蒸馏白酒媲美。 若是肖酒仙真搞出蒸馏酒,酒精含量高,的确喝一壶胜喝十壶。 它上头啊。 肖酒仙扯开酒坛塞子,浓郁辛辣的酒香就在场地中弥散开了。 观众嗅着酒香道:“啧~闻着就知道辣!” “这要是冬天喝上一口,从嘴里辣到心里,不一会身上就会暖和起来。” 还不等沈桃说选谁上场试喝,就有几十个酒鬼从观众席里钻出来,往场地中央飞跑。 主打的就是一个玩赖,不让喝都不行。 搞得沈桃哭笑不得。 辛辣的酒也被送到商人面前。 他们光是闻了一下,就感觉上头了。 “这酒太辛辣,怕是一口下肚,肚子里都要烧起来。” “这酒恐不是贵公子们喜欢的!” 沈桃不知什么时候走到商人身旁,“各位大老爷先别急着否定。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这酒可能不被贵人们喜欢,可军中将士却求之不得。 冬日苦寒,若是饮上一口,浑身都暖起来。 就算受伤时无医无药,亦可用这酒浇在伤口上消毒。 去岁我大月皇朝和草原签订盟约,互利互市。 草原儿女快意恩仇,想必更喜欢烈酒。 各位何不试试呢?” 沈桃一番解说下来,商人们眼睛亮了。 对啊。什么样的商品自有什么样的人喜欢。 城中贵人不喜烈酒,可军中将士和草原人他们喜欢啊。 下定下定! 肖酒仙只有二十坛存货,被商人们瓜分一空。 他们倒是没急着多预订,都是不见兔子不撒鹰的主,没找到真正的买家前,他们估摸着不会大批量订货。 肖酒仙偷偷笑了。 他才不会告诉别人,他是在尝试酿造新酒水时,无意间得到二十坛烈酒。 平日都卖不出去。 他也是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来参加匠人交流会。 没想到,这二十坛存货还真卖出去了。 不枉此行。 接下来上场的选手,有人带了酱菜,有人带了糕点。 味道都很不错。 可糕点不易储存,卖糕点的师傅为此很懊恼。 沈桃笑道:“这有何妨?既然卖不了糕点,你可以卖技术。 若是有人喜欢你这糕点,又不在屏县开糕点铺子,你收他几两银子教他便是。 若是全国各地来几百人学,你不就大赚一笔?” 卖糕点的师傅茅塞顿开,“这也行?” 沈桃心想,这怎么不行,这不就是后世的加盟店吗! 咱卖的就是技术。 天完全黑下来时,为期两天的交流会正式落下帷幕。 商人们推说晚上有事,着急要走。 沈桃还不知道他们? 还不是着急要去百花楼蹦迪?! 看破不说破,是成年人最可贵的品质。 商人离席后,上千名观众也三三两两结伴离开,场地一下空旷起来。 沈桃叫住参赛者。 交流会是结束了,可后续订货,出货,售卖等事还没敲定。 她约参赛者第二日在黑风寨见面后,这才遣散众人。 隔日,两百多名参赛者来到黑风寨。 九月中旬,天气还算不错,她们找了块空地充作会议场地。 “商人的订单已经下到你们手里了吧。” “不得不说,咱们屏县这一波赢麻了!” 他们也不知道赢麻了是啥意思,但看沈桃面露喜色,他们也跟着笑。 顾长河:“东家,这次多亏了你举办交流会。 否则咱屏县这么多好东西,真是憋在手里卖不出去。” 沈桃:“感谢的话暂且不提,我邀请各位来,就是想和各位商讨一下未来的发展方向。 各位都是手艺人,我也明白,但凡是传家手艺,都有规矩。 什么传男不传女之类。 可我今天要告诉你们,这一次交流会只是牛刀小试。 只要市场被咱们撬开一个口子,以后会有越来越多的商人来咱们屏县。 你们若还是关门造车,产量上不来,路只会越走越窄。 所以,别管家里是儿子是女儿,全都拉进来一起干。 若是再忙不过来,我回头请木匠联盟的陈宁过来,给你们传授经验。 告诉你们如何在不损害自己利益的情况下,开班授课,共同富裕。” 在场人有不少连温饱都没解决。 跟他们谈共同富裕,那就相当于喝酒的时候吹牛,说自己造过原子弹。 一个敢吹,一个敢听,听完就拉倒,啥都没记住,玩儿的就是胆大心跳。 所以沈桃目前也不强求他们能听懂。 第217章 木匠学堂开始收木板了 沈桃这次会议主旨有三。 其一,是让他们尽快培养人手,保证后续出货量。 其二,是告诫他们严抓质量,绝对不能滥竽充数。 其三,沈桃想和他们签合同,由黑风寨替掌握价格,主导卖货。 沈桃组织了一下语言,道:“虽然交流会把各位的产品推给了商人,可这些商人只是商场里的沧海一粟。想有更多订单,还需不停推广。 我打算将各位的产品放到孟蒲县码头去卖。 在此之前,咱们得签个代销合约。 意思是你们所有的产品,都要通过我黑风寨往出销,由我们统一定价。 我担心市场恶性竞争胡乱定价,最后咱们谁也赚不到银子。 各位意下如何?” 匠人交流会在城中商圈掀起了轩然大波。 本地商人看到商机,连夜去找这些匠人,希望垄断他们的商品,甚至出重金买产品秘方。 沈桃说出这段话后,有几个人低下头。 看来已经有商人找过他们了。 顾长河第一个站起来表态。 “昨天晚上有个本地商人找到我,想让我把油印的方子卖给他,出价三千两。” “嚯!” “三千两?!这么多?” 顾长河家往出拿三十个铜板都费劲,三千两对他来说是一笔飞来巨款。 他想也没想就拒绝了。 穷在闹市无人知,富在深山有远亲。 他曾拿着油印到处推销,可那些人理都不理他。 现下看到他的油印大放异彩,捧着重金想买方子。 他们真是美的大鼻涕冒泡哦。 顾长河把胸脯拍得砰砰作响,“各位兄弟,若不是沈姑娘,咱们的货到现在还无人问津。 她搭台让咱们唱了一出好戏,咱不能忘恩负义,出了名就拆她的台。 不知道你们怎么想的,反正我是做不出来。 沈姑娘,我直白说了,你的合约我签。 我还敢保证,以后只卖给你。 我相信你能带着我们,那叫啥……哦,共同富裕!” 真诚永远是必杀技,顾长河的剖白让不少人感同身受。 养狗的黄天佑也道:“长河兄弟说得对,我养狗,只能勉强维持一家生计。 遇到灾年,粮食不足,这么多张嘴要吃东西,我得到处筹钱筹粮。 他们不借也就算了,还出言奚落我,让我别喂狗了 ,把狗按住放血,一家人能美美饱餐几顿。 他们真是站着说话不腰疼,我的狗养了这么久,都和我的亲人似的。 就算我饿死,我也不可能对它们下手啊。 昨晚上也有人来找我了,出二百两买我十条狗。 还打算再送一批狗来,让我免费帮他训。 做他的春秋大梦吧,沈姑娘,我黄天佑也和你签合约。” 越来越多的人保证道:“我也签。” “我也签!” 沈桃压了压手,示意大家安静。 “手艺是你们的,你们愿意和我签合约,我双手欢迎。 你们也不用背上道德枷锁,若是有人出的价让你心动,又能改善你们一家生活,我也能理解。 我有意在山脚下建一个市场,让屏县所有的手艺人、美食家,全都入驻市场。 商人一站选货,咱们的市场打出去,保证越来越多的人慕名而来。” 在场大部分手艺人都是苦出身。 他们还真担心卖了手艺,卖了秘方,以后没啥能干的。 总不能坐吃山空吧。 而沈桃这个长远发展,做大做强的想法,正好合了他们的意。 他们纷纷在沈桃的合约书上签了字。 沈桃当即安排他们送些产品过来,好带到码头去展示。 ** 广合村,赵家。 第一批学员经过半个多月的培训,木板锯得很直了。 一批批的订单压过来,木匠联盟根本做不过来,陈宁打算让他们试试水。 倒不用他们做多精细的活,只把木板锯直送过来,方便其他木匠再加工即可。 晚间学堂下课,陈宁堵门道:“各位都别急着走,有事和你们商量。” 赵爷家的赵老大笑着说:“宁丫头你说话不用这么客气,有啥事直说,还用商量?” 陈宁:“你们学了半月有余,木板锯得很直了。 我们目前有三千个搓衣板要加工,外包出去了两千个,剩余的一千,我想交到你们手里。 你们无需在搓衣板上雕凹槽,只需把木板按照尺寸锯出来,磨平整,送到我们手里就行。 加工的是半成品,材料也是我出,我只能给你们手工费。 一块木板,五文钱,如何? 我把难听的话说前头,我请了赵爷把质量关。 搓衣板的大小、厚度、平整度都有要求。 若是不达标,赵大哥您也了解老爷子的脾气,他眼里揉不得半点沙子。 就算你是亲儿子,他也照样不收你的货!” 赵老大干笑,“哈哈哈,我们当了这么多年父子,我还能不了解我爹? 宁丫头你放心,既然我做,那肯定用心做。 我当仁不让,先领一百个。” 赵老二:“我没我哥能干,我先领五十吧。” 三子同村的后生也道:“我也领五十,先做着试试。” 众人七嘴八舌,把活儿都领得差不多了。 只有孙有粮低着头一言不发。 “有粮叔,你怎么不说话?我算一算哈,现在还有八十个搓衣板,你要不全领了?” 孙有粮低着头不敢说话,鞋底在地上轻轻地搓着。 他想领活,他做梦都想。 八十个木板,若是全做下来,他能赚四百文钱。 多做几次,他就能攒够钱买工具了。 可他压根没工具,就算活儿摆在眼前,他也做不成。 他讷讷道:“宁丫头,要不这八十个搓衣板就算了。等下次,下次我再做。” 陈宁知道孙有粮的顾虑,直接拍板道:“我晚上不干活,你租我的工具用。 这八十个搓衣板就交给你做。 现在没旁的事了,大家到外面领木材吧。” 学员在院子里领木材,孙有粮找到陈宁,紧张的用手直抠衣摆。 “宁丫头,要不你还是交给旁人做吧,就算是租工具,这租金我也拿不出来。” 陈宁笑道:“不用你现在拿租金,等结账时,我直接在你的铜板里扣。 有粮叔,我也想让你多赚银子给妮子看病。 你也要理解我,这租金我必须收。 否则村里无赖都找到我头上,都要我免费给他们使工具,我也很难做的。” 孙有粮连连点头,“宁丫头,我知道,我懂的。 让我后交租金,我已经很感谢了,我一定会好好干的!” 第218章 冯大宝我知道你在家! 孙有粮拿着木板和工具走了。 别人能白天干,可他不能,因为只有晚上他才能把工具拿到手。 晚上干活就要点灯,他家里连油灯也买不起。 孙有粮只能在灶房干活,不停往灶坑里添柴来维持微弱的火光。 家里就一铺炕,现在还是大夏天。 一直烧炕,炕热的没法睡人。 孙有粮的婆娘和女儿妮子只能把被褥搬到地上,打地铺睡。 孙有粮摸了摸妮子的脸,愧疚道:“妮子,是爹没用,害你只能睡地上。 以后爹赚了钱,有钱买油灯,就不让你遭罪了。” 妮子困的直迷糊,却仍旧安慰孙有粮,“爹你不用难受,为了养我你已经很辛苦了。妮子不怕睡地上,只担心你的眼睛受不住。” 孙有粮长叹一声,又回到灶房连夜干活。 孙有粮的技术尚不成熟,一整夜也只锯出十来块木板。 他晚上锯木板,白天一家三口就把木板磨光滑。 多做几日,技术倒也越来越纯熟,速度越来越快。 五六日后,这批活陆续干完,开始往陈宁家送货。 赵爷被陈宁请来坐镇。 第一个来送货的是赵爷的大儿子,人称赵老大。 赵老大憨憨叫道,“爹!” 赵爷白他一眼,“来送货了?在这里少叫我爹,叫我赵爷。 别以为你是我儿子,我就会给你放水,没门!” 赵爷用脚在旁边的地上点了点,示意赵老大把货放在地上。 随后赵爷摸出一把尺子,逐个检查赵老大的木板。 “嗯!这个不错,尺寸可以。” “嗯?这个不平,放到桌上还晃荡呢! 你这手是猪手吗?锯木板都锯不平?拿到那边加工一下,不平不收。” “爹~” “叫赵爷!” “得!赵爷,你先检查吧,检查完了我一起修整。” 赵爷在赵老大的一百个货里,挑出七八个不够平整的。 待赵老大修整达标后,才全数收下。 “喏!搬到那边放着!我给你写个条子,你拿着去找宁丫头领铜板。” 虽有一番波折,可赵老大实打实从陈宁手里领了五百个铜板。 喜的赵老大眉飞色舞:“爹!瞧见没有,你儿靠手艺赚钱了! 你今晚来我家,我弄两个菜,再打点酒给您老解解馋。” 赵爷瘪嘴,“去去去,没看到老子忙着呢吗?晚上的事晚上再说。” 三子他们村的货是用牛车集体送来的。 这几个小后生贼拉靠谱,送货来之前就自己检查过,全数通过,一个残品次都没有。 赵爷连连赞叹,“好!好着嘞,搬到那边去放着,去宁丫头那里领铜板。” 不多会儿,李二娃的娘也带着李二娃来送货了。 李二娃平时特别跳,带着孩子村里村外撒野,总被村民找上门告状。 可他还真喜欢干木匠活,自从上了木匠学堂,他白天都不到处跑了,就在家里钻研木匠手艺。 可把二娃娘给高兴坏了。 这不,二娃娘领到两百五十个铜板,一边走一边夸。 “二娃出息了,能给娘赚铜板花了。 娘一会儿上县城割点肉,晚上给你炒肉吃。 二娃好好学,以后赚大钱。” 李二娃咧嘴笑,“知道了娘。” 两人走着,迎面碰见张石头背着一捆柴从县城回来,累得气喘吁吁。 二娃娘:“呦,这不是石头吗?去县城卖柴了?这咋还背回来了?” 张石头悻悻道:“今日卖柴的人多,没卖出去。二娃娘这么高兴,这是干啥去了?” 二娃娘存心显摆,把一串铜钱展示给张石头看。 “石头啊,要我说,你当初就不该听冯大宝的话,你就该踏踏实实地在木匠学堂里学。 你瞧瞧我家二娃,这才半个多月,就接到活了。 锯了五十个木板,也不累,这就赚了二百五十文呢! 赵爷家赵老大赚了五百文呢!” 张石头脸都气黑了。 他就不该听冯大宝的话,退出木匠学堂。 还什么去山上砍柴,弄野货去县城卖,赚没本钱的铜板。 结果呢?去城里卖柴的人多了! 一捆柴才能卖五文,还要打捆,还要从山上背到县城。 要是有人买了,还得背到人家家里去。 他今日打了两捆柴,结果集市上卖柴的多了,一整天才卖出一捆。 剩下的一捆他扔也不是,卖也卖不出去,只能背回家。 这要是在木匠学堂,他这会儿也领活了,也高高兴兴地回家数铜板。 真晦气。 全赖冯大宝和冯二宝。 张石头背着柴气呼呼地回了家。 一到家,张石头的婆娘就问:“这柴咋还背回来

相关推荐: 赘婿   综漫:开局就打宿傩?   重生之霸婚军门冷妻   我的师兄怎么可能是反派   虫族之先婚后爱   小怂包重生记(1v2)   大唐绿帽王   将军夫夫闹离婚   姑母撩人   修仙有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