韶华小说

韶华小说> 婚姻止步 > 第137章

第137章

” 沈桃在心中已经给周常安排好了活计。 职业学院马上就要开办,还缺个管事。 有手艺的人脾气都大,难请。 让周常这个厚脸皮去斡旋,不愁他们不答应。 就算为了这一屋子的孩子,周常也会想尽办法把人请来授课的。 第411章 野兔养殖基地赚钱了 两日后,沈桃等到了周常。 他仍旧穿着那身黑色衣衫,估计他有且只有这一件拿的出手的体面衣服。 他当着沈桃的面端端正正跪下,双手交叠置于额头,深深叩拜,“周常拜见主子。” 他说的是主子,而不是县令。 说明他投拜的是沈桃这个人,而非她的官身。 沈桃受了他这一拜。 她来这个世界这么久,多多少少懂得些古人的心理。 当他愿意向你真诚的献上膝盖时,代表着他绝对的服从。 若此时你拦截,他反倒觉得你虚情假意,不是诚心接纳他。 半晌,沈桃道:“起来吧,周常。” 周常起身,静静的等着沈桃接下来的吩咐。 沈桃从桌案上翻出一沓纸摆到对面,示意周常自己找凳子坐。 周常搬过一张椅子摆到沈桃对面,开始翻阅。 纸上字迹凌乱,他眉头微微一蹙。没办法,沈桃用了许久毛笔,也没练好那笔狗爬字。 可越看他眼睛越亮,连带呼吸都急促几分。 “主子,这是要开办成人书院,教的还是赖以生存的手艺?” 沈桃:“正是,如今我的市场已经建好一半,我准备将其建成最大的商品采购中心。到那时全天下的商人都会慕名而来。 为了能跟上生产,必须有足够的人手才行。 开办成人书院,哦,我称之为职业院校迫在眉睫。 授课品类包含木工、绣工、医工、玉石雕刻、香粉配制、纺织、扎染等等。 我这份资料里包含里各行业翘楚的名单,能不能他们请来授课,就看你周常的本事了。 从今天开始,开办职业院校的事全都交由你打理。上到选址,下到聘请授课恩师,再到招收学员。 你只说你能不能担得起这担子?” 周常凝重的面色下难掩兴奋,这是利国利民的大好事,如果他真的能办成,他的名字将载入史册! 兴奋归兴奋,做这么大的事难免需要银钱支持。 还有,他能拿到多少银子? 梦想在现实生活面前一文不值。 若是没有足够的银钱,他家中的弟妹都要断粮了,他万不可能为了自己的梦想而置他们于不顾。 沈桃看出了周常的顾虑,“周常,开办职业院校是县衙出银子,只要有花销你直接找我申报就可。 你的月钱不走县衙,而是黑风居出,往后我说不定会调你去做其他的事。 试用期一个月十两银子,满三个月,你对我这个主子满意,我对你的能力也认可,月钱立刻涨到三十两一月,如何?” 沈桃给别人试用期月钱只有五两。 可考虑到他有一大家子要养,就涨成了十两。 想让一个人全心全意给你办事,该舍的银两是半点不能省。 周常听说一个月有十两银子,试用期过后涨成三十两,眼睛都瞪大了。 之前同弟弟妹妹们说以后有银子可以送他们上学堂,让他们天天吃肉,也只是安慰的话。 毕竟家里是二十多个孩子,而不是两三个孩子。 可若是真有三十两月银,他答应孩子们的事就能办到! 沈桃见周常表情变了又变,迟迟不作答,就问:“嫌事情繁琐还是嫌月钱少?” 周常赶紧摇头,抱着一沓资料起身,“没有没有,不繁琐,月钱也足够多。 我这就回去写个详尽的计策,明日再来与您商议。” 周常作势要走。 沈桃想起了书坊掌柜的话,他说周常一日拿不回银子,家里的弟妹就要挨饿一日。 “周常,你等一下。”沈桃把手伸进腰间荷包,摸出两块散碎银子放到桌上。 周常脸一下红了,“主子,你这是何意?” 沈桃:“这几日你要忙职业院校的事,就不能出去赚钱。这银子你先拿着,先解家中燃眉之急。 这不是施舍给你的,等你发了月银是要还我的。 哦,还有个事要交代。学员尽量多招女子,男子夏日还要伺候田地。多赚银子固然重要,可田地荒废不得,这是民之根本。” 周常此刻对沈桃的敬仰已经达到顶峰。 他眼里有泪花闪动,又强压回去,伸手敛了桌上的银子塞进怀里,道:“主子,我知晓了。您放心,我会好好干活,尽快把银子还给你的。” 说完,他逃命似的逃出沈桃的书房。 又一月后,已入隆冬。 小河村野兔养殖基地第一批兔子可以出栏。 千万不要小瞧兔子的繁殖能力,1859年英国人把几十只兔子带到澳大利亚,短短五十年就繁殖出了100亿只。 野兔一年能生六窝,一窝产下的数量能达到十几只。 小兔子养五六个月,又能生兔子。 如此一来,小河村的野兔历经半年繁殖,围墙里又没有天敌,起初的二百多只兔子已经繁育出三千只。 兔子在山头上到处乱跑挖洞,每日消耗草料数量惊人。 冯茗拍板决定抓两千五百只肥兔出来卖。 冬季皮毛贵,草料供应也费劲。多杀多卖,也让投资的百姓过个好年。 兔子肉不用费心卖去别处,趁着过年的契机,屏县内部就能消耗掉。 冯茗去牲畜市场雇了几个屠宰手,直接就在小河村开杀。 他们都是屠宰的老手了,兔子皮被完整的剥离下来。 一只五斤的肥兔去毛皮去血去内脏,能留二斤半的骨肉。 2500只兔子收获皮毛2500块,兔肉6250斤。 冯茗拉了有意向的琼州客商过来,人家财大气粗,一张皮毛出价半两银,一下全包圆了,拢共付了1250两。 兔肉带骨,在市面上比有肥膘的猪肉便宜。 一斤兔肉12文,6250斤能卖出75两。 两相加在一起,共计收回1325两。 黑风居在小河村的投资是七三比回报。 1325两可分给小河村村民——397两半。 当初是74户投资,每家出4两银。 年底一分红,每户能分到5两并370个大钱。 回报率可是相当高了,半年回本不说,还倒赚一两多。 七十几户分银子时,嘴巴都笑歪了。 割草囤草家里的孩子就能干,晚间男人出去巡视一圈,不用干啥重活白花花的银子就朝他们飞了过来。 想想就兴奋。 第412章 奇怪的屏县 小河村的村民回了本,黑风居自然也收回了本钱。 村民尝到了甜头,往后就不需要黑风居的人费心,他们自己就会把兔子养的肥肥壮壮。 工部的人赶了一个多月的路,终于在一个晌午进入屏县。 街上一个摆摊的都没有,街上行人行色匆匆。 他们统一朝一个方向行去,好像要干什么重要的事。 工部下辖的水部郎官何知行道:“张河清,这街上怎么处处都透露着古怪啊? 那些人都干嘛去了?不会是加入了什么邪教吧,看着神神秘秘的。” 张河清翻身下马:“你在这里等着,我去问问看。” 张河清四十出头,大众脸,连日赶路下巴上胡子连成一片。在官场上熬了多年,就算他再邋遢,看起来也与普通人气质不同。 张河清拦住结伴同行的三人,“敢问兄台,我看大家都往同一个方向走,是有什么事吗?” 被拦住的人上下打量张河清,恍然大悟道:“你是刚到屏县的客商吧!” 张河清应道:“正是,正是。” 那人扯住张河清衣袖,“那感情巧了,你跟我们兄弟走,我们带你去个好地方吃席。” 张河清:“方便吗?” “怎么不方便,跟我们走就对了。” 张河清盛情难却,“我还有个兄弟,稍等我叫一下。” 张河清冲何知行打了个手势,何知行翻身下马,牵着马走过来。 二人跟着热情的屏县百姓走街串巷,来到一处异常热闹的场地。 难怪街上空空荡荡,感情人都聚到这儿来了。 “喏,那里有专门保管马匹和马车的地方,你把马拴到那里去,安全着呢。 你瞧见那里没有?” 百姓指着一排桌椅道。 张河清:“瞧见了,今天到底是何盛事,怎搞的这么有排场?” 百姓得意:“今日可是我们沈大人牵头办的客商答谢大会。” “客商答谢大会?”张河清疑惑。 百姓答:“这你就不知道了吧,我们屏县能发展起来全靠外地来的客商进货。 沈大人为了答谢客商,专门举办了这场盛宴。 我要先去找地方了,你们兄弟两人赶紧挤到那边去,只要说是新来的客商,马上就能安排座位呢。” 百姓说完就跑走了,挤到围观的人群中不见了踪迹。 张河清看了眼何知行,“兄弟,他们把咱错认成客商了,咱们要去吗?” 何知行:“去啊,为啥不去。” 两人把马拴到固定地点,得了一张保管字条,然后朝客商的方向挤过去。 老六叔正是管理客商的人,见他俩逆着人流挤过来,问:“二位是?” 张河清一拱手,“京城来的客商,今早刚到屏县,劳烦您给安排一下。” 老六叔爽朗一笑,“随我来,大嘴瘦啊,再搬两张桌子,又来了两个客商。” 不多时,有个嘴里叼肉包的男人左手夹着桌子,右手夹着长条板凳过来了。 往旁的座子旁一拼,言简意赅道:“坐。” 张河清两人也不客气,直接落座,和旁边的商人攀谈起来。 大约过了一刻钟,有个穿官服的女子走到场地最中央。 她手里拿着个木质的东西,一头大一头小,她对着小头说话,声音竟是扩大了几倍。 “喂喂喂,各位百姓不要乱走动,有孩子的都抱好了啊,客商答谢宴马上开始。” 讲话的人正是沈桃。 她一抬手,周边倏地立起一排红旗。 有风吹来,红旗舒展。 旗子上的字展露出来,是对客商的答谢语,答谢语下方还有落款。 分别是木匠联盟、美食联盟、玉雕联盟、油印联盟、客栈联盟等等字眼。 沈桃清了清嗓子:“在过去的一年里,各地来的客商从我们屏县踊跃订货。正是你们的支持,才造就了一个崭新的屏县。 来,屏县的百姓们,让我听听你们的掌声!” 雷鸣般的掌声响起,与此同时数名乐师登场,劲爆的鼓点,嘹亮的唢呐,如流水般倾泻的琴声同时炸响。 场地顿时活络起来。 十二名穿戴火红披风的女子从人群中钻出来,配合着劲爆的音乐舞动。 虽然穿的厚了些,可仍旧抵挡不住她们的热情。 忽有一行人步入场地,他们手里端着热气翻滚的锅子。 为首一人举着木牌,木牌上写着生资日杂联盟。 他扬声唱和:“生资日杂联盟奉上汤锅,祝各位客商来年的生意红红火火。” 汤锅就是后世老北京火锅的样子,下面可以放炭火,锅里汤汁翻滚,热气腾腾。 汤锅摆到客商面前,他们都吃惊的打量着,交头接耳道:“这锅子真不错啊,下面放炭火的主意极好,公子哥们最喜欢踏雪寻梅。 这要是在野外吃上一口热气滚滚的汤锅,是一桩美谈。” 生资日杂联盟的人退下,又一队人举着牌子登场,“美食联盟奉上现宰羊肉以及汤汁酱料,保证各位客商一口下去满嘴生香。 祝你们新的一年身体倍棒,吃嘛嘛香。” 羊肉放到桌上后,贪吃的客商挑了一筷子放到锅里。 翻滚的热水烫熟羊肉,再裹上酱料塞进嘴里,妙不可言。 “嗯,嗯……好吃!” 能不好吃吗?美食联盟的人研究了好几天才研究出这款配方,和后世的油碟差不多。 美食联盟的人退下,又一队登场。 “种植联盟奉上新鲜菜品,祝愿各位客商新的一年生机勃勃!” 新鲜菜品不过是绿豆芽黄豆芽。 北方来的客商瞪大了眼睛,“青菜?!屏县的冬天也挺冷的,他们怎能种出青菜啊? 他们能种,是不是代表着我们北地冬天也能吃上新鲜青菜了?” 张河清二人哪管那个哦。 奔波这么多天都没吃上顺口的,现下羊肉鲜嫩,菜品丰富,空嘴说话是对这些美食的不尊重。 “美酒联盟奉上最新研制的烧刀子,一口饮下,浑身上下都暖和起来。我们在此祝愿客商生意永沐暖阳!” “还有酒呢!”客商端杯饮了一口,“啧,辣,真是从心里暖上来了!” 看着菜品齐全了,沈桃举着木质喇叭道:“菜品已齐,各位尽情品尝,若是有想要订货的,宴席结束后有订货区。 现在请欣赏我们的答谢表演。” 沈桃能做赔本买卖?订货才是重头戏呢! 第413章 修渠大计 客商们边吃锅子,边看节目。 沈桃可不会浪费闲钱搞杂耍班子,演的节目都是让各个村、各个街道呈报上来的。 有大合唱的,有跳舞的,有表演民间曲乐的,虽然有些蹩脚,但好在接地气,客商也算看个热闹。 百姓更不用说了,他们难得碰到热闹的活动,也在下面跟着鼓劲庆贺。 终于到了最后环节,沈桃在“演员”的簇拥下来到场地中央。 她手执木质扩音器,道:“远道而来的客商,再次感谢你们信任屏县,来到屏县。 今日招待有所不周,各位见谅。” 客商代表站起来发言,“我从商以来去过不少地方,还是第一次有人举全县之力招待我,我倍感荣幸。 我以我的铺子担保,只要商品畅销我一定常来屏县,还会推荐我的朋友也来屏县。” 百姓掌声雷动。 沈桃双手合十在胸前做感谢状,“感谢信任,今日的宴请活动就此结束,各位客商若是有相中的产品,现在就可去订货区与各个联盟商议订货的事。 百姓们从两侧离场,不要扰乱场地。” 商人们也焦急的等着订货环节呢。 都是商场上纵横的老人,岂能不知此次宴请是屏县在展示新商品? 吃的过程中他们已经估量过这些东西的价值,现在听说可以订货,扯着衣摆就往订货区跑。 老六叔一人多用,已在订货区等候多时,他手中执笔,还不忘维持纪律:“各位客商不要着急,我们的货源很充实,排队一个个来。” 沈桃这会儿闲下来,张河清和何知行挤到她跟前。 张河清一拱手,“沈大人好,我们二人都是工部下辖的水部郎官,我叫张河清,这位叫何知行。” 沈桃惊喜,“两位好,盼星星盼月亮终于是把您二位给盼来了。不知你们两位今日到屏县,有失远迎,失礼失礼。” 张河清嘿嘿一笑,“沈大人说的哪里话,今日我们误打误撞来到屏县,还借着沈大人的光吃了一顿烫锅子。当真是少见的美食,给我和何兄涨见识了。” 落户的灾民已在屏县各个村子住了月余,之前赚的银钱应该都花光了。 若是再不开始修水渠,他们这个冬天就要靠衙门赈济才能活命。 都说救急不救贫,若真救济了他们,屏县穷苦的坐地户可就坐不住了。 在这个节骨眼上张何二人的到来,可是解了沈桃的燃眉之急。 沈桃道:“您二位稍等,我去安排一下事,然后咱们马上回衙门。” 张河清拱手,“沈大人请便。” 沈桃走后,张河清抱着双臂冲何知行一笑,“你还说屏县古怪?现在看还古怪吗?” 何知行微微一笑,“怎么不怪。咱们走过的地方不少,你可见过哪个地方的县令和百姓相处这么融洽? 你见过哪个县令这么尽心尽力发展商业,帮百姓致富的? 你又见过哪个县令大摆宴席招待外地客商的?” 张河清咂咂嘴,“也是哈。” 沈桃对老六叔交代了一些事,而后带着张何二人赶往衙门。 两人立刻进入角色,开始研究屏县舆图。 挖一条能传世的水渠可是大工程。 不仅要看地形,看水源,看土壤,还要看农田走势。 更重要还要考虑一旦有水灾,将洪水泄到哪里去。 这些光看舆图可不行。 沈桃叫来“御用司机”李大全,让他专门陪同张、何两人实地考察。 屏县并不大,三天时间就跑完了。 张河清和何知行两人闭门不出,又研究两日才拿出一套修渠方案。 两人拿去给沈桃看时心里还有点犯嘀咕。 歹亏只是挖一个县的沟渠,就这,初步估计也要耗银十万两。 一个小小的衙门,能拿的出十万两? 没想到他们两人找到沈桃一说,沈桃当即拍板答应。 “上次缴了点脏银,还剩七万两。”沈桃说的是必胜居的脏银,十三万两给了褚州六万两救济,剩下的分文没动。 沈桃继续道:“我家中也有些薄产,剩下的三万两我自掏腰包补上就行。” 张河清:…… 何知行:…… 三万两说掏就掏,还只是家中有些薄产? 相比之下,他们家里岂不是穷的漏风了? 乐安郡主上次给了沈桃六万两,拿一半堵到这里刚刚好。 这条沟渠要是修起来,屏县人民旱涝保收。 相比她个人的享受,银子还是花到这里才对路。 张河清两人知道沈桃银钱够用,当着沈桃的面就要改计划。 张河清:“这里,这里可以再多加一些砖!” 何知行:“这里再修个泄水闸门,就算是发特大洪灾,屏县也绝对有能力把水全排出去。” 张河清:“这样一来,预算就还要再加两万两。” 沈桃赶紧冲上去,手啪的一下按到图纸上,严肃道:“别加!原来那版已经是极好的。” 乖乖!再加下去,黑风居赔上都不够用。 张河清嘿嘿一笑,“那就这般吧。” 沈桃问出最关心的问题,“这沟渠是否可马上投入修建?” 张河清:“我们兄弟去考查过,屏县冬季泥土并不上冻,若是有足够的人手,明日动工都可。” 沈桃拍着胸脯保证,“这事交给我!我这就去组织人手。” 沈桃让小吏张贴告示出去,顺便贴到各个村子里。 县衙每年都要征徭役。徭役也是赋税的一种,主要针对成年男子,也就是免费干活抵税,有良心的管饭,没良心的地方连饭也不管。 不想干也行,交钱呗。 往些年一说征徭役在本地干活,百姓都愿意干,因为不干就要给银子。 穷的揭不开锅了,上哪儿弄银子啊。 今年不一样,在村里打工赚的更多,不在乎交那两个子儿顶衙役。 各个街道还有各村里正一统计,除了刚落户的灾民,其余七成家庭都愿意掏钱。 沈桃:…… 想干点正经事,竟是连人手都凑不够。 这还玩儿个屁。 第414章 借俺们点灾民呗 沈桃左思右想,最终决定给刺史王长顺写信。 信的三分之二都在拍马屁。 巴拉巴拉感谢王大人工作支持。 巴拉巴拉感谢王大人从京城申请工部的人过来帮忙。 巴拉巴拉王大人英明神武。 信的最后才试探性的问,王大人能不能借一万个灾民给俺们。 俺们想挖渠,但是人手不够用。 放心,这人用完了,开春时打包好还回去。 王长顺收到信时,表情一言难尽。 他顺手把信丢给司马韩尚昌。 韩尚昌一目十行看完,盯着王长顺道,“老东西你想笑就笑吧,还憋着干啥?” 这话一出,王长顺哪里还忍得住? 他放声大笑,笑的眼泪花都出来了。 他用袖子蹭了蹭笑出来的眼泪,“沈大人真是个妙儿人!我这辈子从没见过借灾民的。 还等到来年开春给我还回去! 她不还我还得主动去要呢,总不能让邢州的地就一直空着没人耕种吧。” 韩尚昌:“她说借一万个壮劳力,你怎么打算的?” 王长顺:“城外灾民超过五万,每日粮食消耗不计其数。 邢州那地方冬季冷,寸草不生,这要是打发出去,岂不是眼看着他们饿死冻死? 沈大人倒是给我解困了,老

相关推荐: 赘婿   综漫:开局就打宿傩?   重生之霸婚军门冷妻   我的师兄怎么可能是反派   虫族之先婚后爱   小怂包重生记(1v2)   大唐绿帽王   将军夫夫闹离婚   姑母撩人   修仙有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