韶华小说

韶华小说> 婚姻止步 > 第212章

第212章

你媳妇当家。” 冯茗言辞闪烁,“爹,还没影的事儿呢。” “还没影?!据我所知,再没有影,就让人挖墙角了!” 冯父恨铁不成钢,“谁家大老爷们像你似的扭扭捏捏?今晚上你就去试探姑娘心意,要是姑娘对你有意思,我就去找媒人。” 冯茗一激动,“行,我去。” 冯茗在路上买了瓶烧酒,边走边喝。 酒壮怂人胆。 他今天晚上务必要找木芳说清楚。 冯茗对着墙壁练习说辞时,田木芳正在沈桃的房间里谈事情。 沈桃:“盯着镇北军这批棉衣的商人很多,我们其实不占优势,这一票舍了也无妨。” 田木芳道:“大人,我想去试一试。” 沈桃自己对找男人没啥想法,但她也不反对别人找对象,毕竟不能以自己的标准要求别人。 所以别人“两两组队”,她是持尊重祝福的态度。 木芳看着有和冯茗组队的意思。 怎么这个节骨眼上,忽然提出北上谈生意? 沈桃说这一票舍了也无妨,并不是挽留田木芳,给冯茗制造机会。 而是,这一票舍了真行。路又远,又是军需,价格压的极低,没多少赚头啦~ 沈桃正在想措辞,田木芳主动开口。 “大人,若是从前,我觉得女子总要嫁人,选一个互相喜欢的成亲是件好事。” “包括现在,我都还喜欢冯茗。” “可我和他都因为你的影响,在不断地成长,不断完善自我性格。”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所以我想出去看看。等我回来的时候,我和冯茗都成了更好的人。” 田木芳说得挺缥缈,但沈桃听懂了。 田木芳的意思是,她和冯茗心智都不算太成熟,谈亲事有点早,她还想出去见见世面,丰富自己。 沈桃对田木芳刮目相看。 在现代,很多女性明明有选择的权利,可为了一腔情爱,早早投入婚姻。 甚至情爱消磨空了,明知对方还不成熟,担不起家的责任,可就是因为沉没成本太高而走入婚姻,等待对方长大。 婚姻磨合到最后,两败俱伤。 田木芳又道:“大人,我想当黑风居的行走商人。” 行走商人是指走南闯北,常年游走在各地拉生意的人。 沈桃:“行走商人可不好当,天长路远,危险重重,没个一年半载回不来。” 田木芳笑着说:“不走出门,怎么长大?其实我早就发现了,我们都躲在你的羽翼下。若是放我们自己去飞,可能飞不起来。” 沈桃:“想好了?” 田木芳点头:“想好了,其实早就有这个想法,只是田家来闹,促进了我去实现。” “大人你上次说过一个词叫原生家庭,我必须尽快强大起来,摆脱我原生家庭带给我的桎梏。” “往后田家人别说来闹了,他敢走到我的面前,那就是我没本事。” 沈桃感受到女性觉醒的力量。 她没理由不答应啊。 冯茗这小子遇到感情扭扭捏捏,也不沟通,也不坦荡,还想着酒壮怂人胆来表心意呢。 壮大劲儿了,看人都长三个脑袋。 走路画弧线,被大嘴瘦扛回房间的,吐了一气儿,睡着了。 等冯茗醒了,都是第二天中午了。 他一出门就发现黑风居气氛怪怪的,大家都用同情的眼神看他。 这咋回事? 人家田木芳带了几个手下,一大早就走了呗。 冯茗傻眼了,嗷嗷哭着去找沈桃。 “呜呜呜呜~我说桃儿,你咋让木芳去北边了,大冬天的,多冷啊。” “昨晚我就有话和她说,没想到喝多了……” 沈桃嫌弃的看着冯茗:“你瞅瞅你,啥时候能长大?” 冯茗一脸迷惑,“啊?我还要长多大啊?” 沈桃没眼看。 冯茗欠练。 陈明阳来信,已经走通一条陆运线路,月底回来。 丢冯茗过去走两趟,也闯荡闯荡。 第644章 为了八千老兵,差点没打起来 田木芳的离开着实让冯茗低沉了一阵子。 但并未低沉太久,因为有太多的事儿要忙。 陈明阳出去半年之久,终于带着蹚好的第一条路线回来了。 此条路线贯穿六个州府,三十六个城镇 。 每个城镇都各自设立了货品交接点。 带出去的一千多名退伍老兵,均匀的分布在这些交接点,协助押送装搬货物。 与此同时,鹤县的码头投入八千多退伍老兵,历时五个多月,耗费二十三万两白银,也正式落成。 沈桃下的这步水陆和路陆的货运大棋,算是完成了第一步。 相比于这些民生大事,个人的情爱显得微不足道。 屏县和孟蒲县已经合并完成,并称为孟屏县,但外面的世界还是分开称呼。 因为已经各自形成了鲜明特色。 屏县就好似后世的义乌,是各种小商品,创意商品的集散地,吸引着各地货商。 孟蒲县接连举办了斗酒大赛和布匹展示会后,凭借码头优势,成为了大宗货品展示地。 沈桃坐在孟蒲县的县衙里,长条桌围坐了一圈人。 分别有陆运线路负责人陈明阳、鹤县县令曹宝文、退伍兵的管理者鲁齐、码头监工老六叔、黑风居负责人郭婶郭红蝶、孟蒲县前衙差,现任大型活动组织负责人钱跛子、会议记录冯茗。 至于月影,那是个游离人。 哪儿都不坐,这儿戳一会儿,那窝一会儿的。 别看他心不在焉,其实耳朵竖的像天线。 一方面是个人爱好,另一方面得听好了,回头还要和圣上打小报告。 当然了,不是啥涉及民生的重要事,他一般都挑选一两件不打眼的小事汇报,纯属应付。 沈桃呷了口茶,“我来说一下开会的主要目的。” “一,陆运线路和码头同时落成,我打算在鹤县开办运营仪式,以昭告天下。” “二,八千退伍兵的分配问题。” “谁先来说一下,这个运营仪式要怎么搞?” 陈明阳第一个举手,“既然陆运线路也参与进来,那我说两句。” “我走通的整条路线,三十六个城镇都设了货运交接点,我希望运营仪式能定个具体的时辰。” “到时我飞鸽传书给他们,让他们同时敲锣打鼓,昭告示人路线可以通行。” 郭婶子接话:“我可以提前将黑风居的货物调到鹤县码头。” “码头热闹,才能吸引客船停靠。” 关于运营仪式,大家各抒己见。 删删减减拼凑在一起,运营仪式的雏形就出来了。 就是大家语速太快,冯茗每次记录到一半就吼:“等等等等一下,说慢点,没写上!” 说起 八千退伍兵的安置。 场面就热闹了。 陈明阳:“人给我。我蹚了一条路,手底下那一千人就没了。” “我再多蹚几条,人手根本不够用呢。” 郭婶子:“八千人我肯定是要不了 ,但至少给我留一千。” “他们都有功夫在身上,各个厂子,各个联盟、运输队都要放几个进去,防火防盗防坏人嘛。” 曹宝文急眼了:“你们都别抢啊,给我鹤县留三百人。” “三百人和八千人比起来,一丢丢啦。” “码头安保需要人,还有鹤县现在人多了,县衙那几个衙差根本不够用。” “我想学屏县,弄个编外护卫队。” 沈桃也急了,“你们左五百,右三百,一会儿人都让你们要没了。” “朝廷给褚州恩典,开荒者,地就归他们,还三年不要赋税。” “我屏县还有不少空地呢,全得开出来啊。地开始出种地,山开出来种果树。” “反正我和你们说,要一千的给一百,要三百的给三十。” 曹宝文尿叽:“三十够干啥?沈大人再给点~” 八千退伍兵,放别的地方都没人要,都觉得是累赘。 到沈桃地盘上,他们就是香饽饽,为了抢他们,大家都恨不能打起来。 曹宝文为了鹤县也是拼了,老脸都不要了,跟沈桃屁股后面走来走去。 “沈大人,给点,再多给点。” 老六叔跟沈桃是一伙儿的,说话刺曹宝文:“你们鹤县要回去那么多,养不活怎么办?” 曹宝文生气,熟悉的人才知道刺你哪里最痛。 “放以前,我承认我们鹤县养不活。可现在能养活了~”曹宝文都要气哭了 ,“你们来鹤县搞开发,租了不少地,衙门有银子!” 老六叔气死人不偿命,“租地的银子一年一交,交一次你们衙门得使一年,还是悠着点用。” 曹宝文战术性捂胸口。 沈桃赶紧拉老六叔,压低声音道:“你可少说两句吧。要三百人,就给他三百人。” “把他气病了,谁管鹤县啊?” 老六叔闷闷道:“知道了。” 沈桃拍了拍手,“我刚查了黄历,半月后的初三是好日子,辰时咱们正式剪彩。” “大家回去都紧着安排,老六叔负责全面调度,听见没有。” “听清楚了!” 众人散开,沈桃给王长顺写了封信,请他半个月后来鹤县观礼。 让月影把信送出去,沈桃伸了个大大的懒腰。 手底下有人就是好。 领导动动嘴,手底下的人跑断腿。 王长顺收到信的时候都惊了。 他感觉沈桃上次来找他批码头,翻他王八的事在记忆里还很鲜活,感觉就发生在不久前。 结果现在来信告诉他,码头都已经建好了?! 放眼全大月,基建速度还得数屏县。 上次去孟蒲县处理李安的破事,他也没绕去屏县看看。 要不趁这次观礼,绕过去看看? 王长顺跟韩尚昌两人一商量,迅速达成一致。 俩老小子不仅要去屏县,为了更加深入了解屏县,还要偷摸去。 要不然,只能是下了这个酒桌,上那个酒桌,天天被人宴请,天天懵圈,啥也干不成。 说走就走。 俩老头换了便装,同乘一辆马车去往屏县。 屏县城墙外面又换标语了。 左边城墙: 右边城墙: 王长顺在门口守兵那里登记完,悠悠哒哒的进了城。 几年没来,变化可真大。走在其中,感觉自己就是个土包子。 第645章 偷师的老头 不过外在噱头,王长顺不在乎。 只要看过沈桃这些,他回去分分钟也能搞出来。 王长顺关注的是屏县的内在。 韩尚昌:“我上次看屏县送上来的年账册,有几笔花销我觉得可以实地考察一下。” 王长顺:“什么花销?我咋不知道?” “这些小事你能静心看?走,咱先问问当地百姓。” 俩老头从穿戴基本可以分辨出,是外地来的。 韩尚昌伸手拦了个本地小哥,虚心请教:“麻烦问下小哥,你们屏县有没有一个职业技术学院?” 沈大人早就交代过,外地来的人是屏县的衣食父母,本地人必须拿出姿态。 小哥十分热情,直接把俩人给领过去了。 路上还跟俩老头介绍:“这职院出不少人才呢,学的时候不要学费,等找到活计,按月往衙门交学费。” 韩尚昌:“来学的多吗?” “那当然。第一批试招学员的时候,家里的父母都熬夜排队。” “基本上学半年就入门了,可以出去找活计。给人当个小学徒,慢慢再往经专学。” “原来职院只有十个行业,现在可多了。喏,到了,你们去看看吧。” 职业技术学院被个大院墙给拢住了,大门是栅栏样式,可以看到里面的情形。 俩老头扒墙根往里看,被守门人看到了。 守门人进去通传了一声,院长周常笑着跑出来,“两位是想给家里孩子报名吗?” 韩尚昌和王长顺非常有默契的指着对方,异口同声,“对,他家孙子。” 周常开门,“进来看看我们的学习的氛围,选一个行当报名。” “这关系到以后的职业前景,是要认真些选择。” 韩尚昌听到一个陌生名词,“职业前景?啥意思?” 周常领着两人来到院墙旁边。 韩尚昌他俩刚刚忙着往里张望,并没注意院墙。现在才发现,院墙漆的花红柳绿的。 仔细看,上面详细介绍了各个行业。 比如木雕,学到某个程度需要花多少年,可以拿到多少月钱,可以去哪里找活计,等等。 学员急需用钱,想快些撑起家,就不会选择需要多年苦钻,才能赚大钱的行当。 可能会选择比较容易学的面点,编发等等。 韩尚昌和王长顺都看入迷了,小小屏县竟然有这么多行业? 在他们看的期间,又来了两拨要报名的父母,周常转过去接待他们。 周常也看出来了,俩老头就是想进来转转,也就由着他们。 墙上写了足足上百个行当,看完天都黑了。 俩人感慨万千。 别的地方还在想方设法的招揽人才,但人家屏县已经开始培养人才了。 客栈里住了一晚。 第二天俩人又去转了托儿所。 托儿所按街道片区划分,可以就近送孩子。 别处的小孩还在和尿泥呢,屏县托儿所里的孩子都开始认字,听道理了。 屏县各片区和村里还有免费的学堂,有学子会来支教。 笔墨纸砚贵,普通人家可能不想承担这个费用。 所以免费学堂里的学员,人手一个小沙盘,用树枝在沙盘上学写字。 一些有心劲儿的成年人,也会来学认字。 毕竟在屏县,能写会算的人赚的比旁人多一倍不止。 往往能在免费学堂里能看到,六七岁的稚童和三四十岁的成年人一屋学习的奇景。 王长顺和韩尚昌都不敢想,受到如此教育成长起来的屏县新一辈,会多出色。 路过屏县衙门,衙门口的墙上漆着一张大榜。 榜的最上方写着县令沈桃。 下面像枝岔一样标注着衙门其他人的名字。 名字下方写着他所负责的方向。 有人是赋税,有人是户籍,有人是资产过户,有人是教育,有人是低保申请,有人是安保,有人是管零七八碎的杂事,比如东家偷鸡,西家偷米的邻里调节。 若是来衙门办事,可直接在这面墙上找到对口负责人。 大家各司其职,哪怕县令不来上值,或者让一头猪当县令,都不影响屏县日常运转。 韩尚昌感叹,又学到一招。 感情以后治理褚州,他都得上屏县来偷师啊。 两人在屏县城里待了几天,又转去乡下。 嚯。 大老远一看。 这是乡下? 一排排新起的民房,一栋栋厂房,联盟标志大到刺眼。 路也不知道咋修的,咋就这么平滑?木头车轮行驶在上面,一点颠簸都没有。 就是再给褚州十年,褚州也做不到这样的地步。 王长顺彻底服了沈桃。 若是他治理这样的地方,整日都得忙翻天。 但忙的肯定是鸡零狗碎的小事。 可人家沈桃放权,只要轻飘飘动动嘴,下面的人就能安排的妥妥帖帖。 王长顺和韩尚昌每天晚上回客栈,各自写心得。 就等着把在屏县学习到的东西,运用回褚州呢。 转了半个月,眼看到了去鹤县观礼的日子。 俩人乘坐马车去了鹤县,一路上看到很多拉货的车往鹤县行去。 进了鹤县,俩人眼珠子差点没掉下来。 这还是那个以穷苦著称的鹤县? 对,城还是那个破城。 但是城里热闹极了。 王长顺简直就是看到了三年前的屏县。 曹宝文有两下子,学的真够快啊。 两人行至衙门,衙门口的石狮子都换了新的,威风凛凛。 曹宝文穿的可体面了,站在衙门口,对着来往的行人拱手左依,乐的合不拢嘴。 不知道的还以为他今天娶新媳妇呢。 马车在衙门口停下,王长顺率先下了车。 曹宝文一愣,回过神来冲衙门里喊,“沈大人,快出来啊,王大人来了。” 下一瞬,衙门里跳出一跳纤细的身影,嗖一下略过曹宝文和王长顺握上手了。 “王大人,啥时候来的?咋都不通知一声?” “我们都还以为您公务繁忙,没空过来了呢。” 王长顺心想,啥时候来的?那来的可早了,还在你屏县偷师了半个月。 把你屏县从上到下好好研究了一遍。 今日的重头戏都在码头,众人在衙门也没多逗留,乘车去了码头。 码头相当气派,绑着红绸的引领船不停地冲运河上的船只打旗语。 还真有不少船往码头靠拢。 码头上锣鼓喧天,看热闹的百姓摩肩擦踵,狮子舞的上蹿下跳。 码头护卫队一身劲装,来回不停地巡逻。 王长顺和韩尚昌对视一笑,鹤县这是攀上高枝了,要翻身喽~ 第646章 剪彩仪式 码头的运营仪式宴请了屏、孟、鹤三县的名流。 剪彩之前先祭河神。 河沿边置香案、礼器,供三牲,果品,黄表,典仪。 用于供奉,有大三牲和小三牲之分。 大三牲是猪、牛、羊,小三牲是鸡、鸭、兔。 咱桃儿又不差钱,肯定选大三牲,取头供奉。 老六叔请了鹤县比较有名望的一个老学究,由他宣读祭文。 曹宝文作为地方官员进行致辞。 曹宝文第一次在如此大的场合致辞,发言稿他熬夜写了好几天呢。 此番,鹤县像个英雄人物般,要在大月的舞台上粉墨登场。曹宝文一有空就偷摸练习,光是想想今天的场面,他就紧张的出一裤兜子汗。 结果王长顺来了。 致辞轮不上曹宝文了。 曹宝文失落的献出了自己的发言稿。 心疼可怜的自己~ 王长顺才不用稿子,他也记不住,就随便上去嘞嘞了两句。 偏偏人家是在场的最高官员,老鼻子人买账了,呱呱鼓掌。 致辞结束,王长顺带着名流们焚香祭拜,奏鼓乐、行跪礼。 善男信女跟在他们后面跪拜。 呼啦啦跪下去一大堆,有些站着的也不好意思了,总得跪下求点什么吧。 就比如沈桃,她在前面,就排王长顺身后。 王长顺和韩尚昌跪下磕头,沈桃也跪。 她把三支点燃的香置于额头,虔诚的想,我爱钱,钱爱我,钱从四面八方来,滚滚来,使劲儿来~ 祭拜结束,场面热闹起来,舞狮的,唱戏的,民间小团队跳祈福舞的。 剪彩仪式定在辰时,吉时到,陈明阳和曹宝文共同剪彩。 曹宝文代表的是鹤县码头即将投入运营。 陈明阳代表的是陆运线路,投入运营。 曹宝文又高兴了,刚才稿子给了王长顺,王长顺也没用啊。 正好陈明阳鼓动他讲两句,曹宝文就开始背稿。 一大段一大段晦涩难懂的话,文绉绉的,听的沈桃直发懵。 但是沈桃能精准的从一两个词汇里,推断出他大概在说什么。 要是没这个本事,上学时候英语肯定不能及格。 曹宝文就好像获奖了似的,在上面感谢呢,这一会儿至少感谢了二十个名字。 沈桃啧啧,要她说,曹宝文最该感谢的人就是李安。 要不是这小子飘了,后面也就没曹宝文啥事了。 不过,李安运气确实不佳,骑马卡个跟头,就把自己给卡死了~ 曹宝文致辞完,就轮到陈明阳了。 陈明阳是个粗人,不会讲啥漂亮话,但主打一个情绪到位,慷慨激昂。 报菜名似的,把六州三十六县报了一遍。 意思是,兄弟们走镖发货找我哦,提我名好使。 陈明阳讲话的同时,六州三十六县的货运站卡着辰时,奏响鼓乐。 舞狮打头游街,鼓乐唢呐殿后,再后面两人吆喝开业大吉,两人撒糖。 沈桃知道陈明阳的这个安排。 就是觉得有点遗憾。 这要是搁在现代,大屏幕一投屏,三十六县的现场实时转播,那多洋气,多气派。 重点她也知道撒了这么多银子出去,银子到底花哪儿了。 剪彩仪式结束。 但热闹依然在,百姓久久不愿离去,鼓乐声隔着老远都能听到。 整体结束后,都到晚上了。曹宝文非要做东开庆功宴,算他自己,拢共请四个人。 王长顺、韩尚昌、沈桃,还有他自己。 沈桃想起几个月前来鹤县吃的那顿饭,就觉得心梗。 现在挺冷的呢,庆功宴不会还在县衙院里开吧,不会再有小孩趴房顶上趴一圈看热闹了吧。 沈桃尴尬拒绝:“

相关推荐: 小公子(H)   大唐绿帽王   穿成炮灰后和灰姑娘he了   《腹黑哥哥。霸道爱》   沦陷的蓝调[SP 1V1]   狂野总统   她戒之下 under her ring   我曝光前世惊炸全网   祸国妖姬   寡妇门前桃花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