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2章
里,你们就是自家人了!打的时候长点儿心,盯准了一个打,别四处出击。” 苏喆好奇地问:“阿翁,这里常打架吗?” “上回你阿妈过来的时候没有打。”那次没赶上大事儿,这儿住的人少。 才教了一会儿殴斗的要诀,外面突然来了几个人,匆匆地说:“梧州刺史在吗?” 祝缨道:“我就是。” 来人匆匆地道:“快随我来,陛下要见你!” ———————————— 祝缨只得将苏喆等人托给熟人,再折返皇城。 出了四夷馆便对来人说:“恭喜,你升了呀。” 小宦官有点意外:“大人还记得我?” “当然记得,上回见你可不是这个样子。”祝缨指了指他腰间的配饰。宦官也是分品级的,这小宦官上次看到还是跟在蓝德身边跑腿,现在虽然也是跑腿,看标志是升了。小升,所以衣服没变,只在配饰末节换了点颜色。 小宦官道:“都说您是个周全的人,连小人都还记得住。” “这怎么会忘?不知陛下突然召见所为何事?” 来人道:“今天原本没排到大人陛见,陈刺史御前奏对的时候提到了大人,陛下想起来了,就说要见。蓝大监就派了小人去大人家里寻,哪知大人不在家……” 新人就是个跑腿的活儿,先跑祝家,说是去皇城了,再折回皇城,礼部说去鸿胪了,鸿胪又说到四夷馆了,这一通跑! 祝缨道:“辛苦。” “哪里哪里。” 两人骑马上,随从跟在后面,胡师姐等人的坐骑略矮,与他们高大的马形成了一个明显的落差。 到了皇城外,胡师姐依旧是留在外面。祝缨与这人同往内里去,祝缨又略问他哪里人,到宫里多久了之类,就不再多话。 大殿近了。她们沉默地走完了最后一点路程。 小宦官去通报,里面叫进,祝缨再进去、舞拜。上面蓝兴代皇帝说:“起。” 祝缨爬起来,稍看了一眼皇帝——皇帝已露出了明显的老态。祝缨不便多看,移开了目光。余光扫过全场,王云鹤等人都不在面前,看来只有皇帝要问她。 蓝兴又说:“赐坐。” 椅子搬了过来,祝缨微微低头谢了坐。等皇帝例行地问了姓名,路上走了多久之类的问题,祝缨一一答了。 皇帝的声音带着一种老年人特有的、能憋死急性子的慢节奏,配着四下安静的空气,博山炉里发出的香气,木炭燃烧的热气,烘得人毛骨悚然。总觉得皇帝在憋着什么坏主意。 皇帝看着她,脑子里想着一句话“祝缨在彼经营十年,万一行事有偏,冰冻三尺,恐酿成大祸一时难于收拾”。巧了,陈萌提到了祝缨,皇帝就要叫她来问一问。 皇帝慢吞吞地问:“你在梧州,除了劝课农桑、办学校,还鼓励商贾、放任妇女致使风俗变异?” 祝缨回答得也不快:“臣在梧州,是代天牧民。放牧么,怎么能赶好羊群,就怎么干。” 皇帝的声音重了几分:“就是有了?” 祝缨抬起头,突然而有力地说了一句话:“界碑就是一块破石头!” 两句话根本连不上,皇帝眨了眨眼,有一点茫然:“什么?” 祝缨看他的样子就知道他有了一点兴趣,接着说道:“界碑,有人守着它,它才能证明疆域在这里。没有人,它就是块石头。疆域是人定的,不是石头。只有人,才能让一切有用。我要人!梧州一直只有八个县,暂时没有能够继续扩张,是因为人口不足以控制更远的地方。” 皇帝一点头,这个他很懂,不然为什么答应羁縻而不是把獠人征服了、地方都拿做郡县呢?是不想吗? 皇帝问道:“这与你鼓励商贾、放任妇女有什么关系?” 祝缨道:“人,无非两点,养得活、留得住。梧州地方,羁縻五县自不必说,穷山恶水。其余三县,至今还有流人营,是流放人的烟瘴之地,地方看着大,一多半是山,它耕地少!三县计耕田若干亩,人口若干,京畿附近一县就抵得这三县总和了。整个梧州,说是穷困都不为过。至今稻麦两季,亩产收获只勉强与沃土相当。耕地少、亩产低,粮食不多。 要守疆土,需要人,人要吃饭。太穷的地方纵使生了出来也养不活,养大一点,也留不住。没有人,又守不了土。所以得想法子让他们活。税高了、役重了,人就跑了,进山去了。税不高,又要维持,除了种地,还得有别的糊口的营生。梧州商贾与别地有些不同,他们贩的是本地的产出,不是纯然倒买倒卖,这些产出能养活本地人。只有人多了,地方才算是咱们的。” 皇帝用力点了点头:“不错。” 祝缨又说:“耕地少,再繁衍人口,其结果可与兼并相提并论了。兼并,没有耕地,就是流民,流民动荡。离开土地不要紧,别乱。这些人口乱的时候看起来多,守卫边疆又正需要人。” 皇帝两颊上的皮肤愈发显得下沉,严肃地道:“是了。” 祝缨又说:“臣原本见识浅薄,碰了壁之后才明白了这个道理。本想能为陛下、为朝廷再安抚下几个县,上手才知道还是得有人。可人太少啦,一代人得一十年。从别的地方迁移,那……已经有流放了。” 皇帝也摇了摇头。 祝缨又说:“有男有女,才能婚配繁衍。” 她四下望了一下,看了看一旁在记录的舍人,对皇帝说:“下面臣的这句话,恐怕不敢叫记下来。” 皇帝不置可否,舍人也不理她。 祝缨道:“敢问陛下,一家四口,父、母、子、女,遇天灾**就要饿死了,第一个被放弃的会是谁?” 皇帝的脸色十分难看,蓝兴也微微叹了口气,舍人的手抖了一下,在纸上留下一个大墨点子。皇帝看了舍人一眼,舍人仍然坚持又写完了一句。 祝缨双手一摊:“她得有用,才能活下来。能养活自己,还能往家里拿点儿钱,才会有人白养她七年,活到能去当个学徒的年纪。家里的田不分给她,她得有个别的活路够活到成人。教化人心是活下来之后的事情,臣出身寒微,没读过几年书,不敢包揽教化,就先干点活人的事吧。 人穷志短,不是自己愿意的。穷人有良心,良心是可以天生的,谁对自己好、谁对自己坏,是能感觉得到的。穷人很难保有道德,道德对穷人来说太昂贵。扫地不伤蝼蚁命?易子而食的时候,还有不伤的?” 皇帝缓缓地道:“何不食肉糜。” 祝缨道:“晋惠也识得嵇侍中血。” 皇帝轻笑:“你书读得不错。” “臣或许只是空想、是痴人妄语,还是想先试一试,比事到临头再瞎想乱试、手足无措强。现在看来,梧州钱粮赋税还算看得过去,人口也多了一些,也有别州过来的人口,地面也没有乱……” 皇帝指着她说:“自夸、自夸。” “要是说出事实就算是自夸,那臣做得还不错?” 皇帝笑道:“别人夸你就行了,自己少夸两句吧。” “是。”祝缨不敢再与他打趣,老实答应了。看皇帝没有别的话了,她见机告退。皇帝摆了摆手,祝缨慢慢退了出去。 是哪个王八羔子告我的黑状?:,,. 笔趣阁789提供下载(biquzw789.org) 266. 奔走 三郎是个有心人。 祝缨出了大殿,头也没回,边走边寻思,今天这事她得再仔细品品。 一天也过了一大半了,祝缨算了一下今天还剩的时间,果断地将其他事情都扔到一边,打算顺路看个四夷馆然后回家准备一下就跑郑侯府去。 四夷馆里,打架的已经被劝开了,几个小鬼都还算适应良好。见到祝缨,几个人都很高兴,围着她长长短短地叫着。祝缨问道:“那边儿打完了?你们没下场吧?” 几人一起摇头,祝缨满意地说:“不错,咱先干自己的事儿。完事儿我再带你们玩儿。就快过年了,热闹着呢。” 小鬼们欢呼一声,郎睿问道:“阿翁今天也不同我们一起住吗?” 祝缨摸摸他的头:“对呀,过几天我再过来。” 小鬼们更高兴了。金羽又问什么时候能够出去玩,他哥来的时候逛了好多地方。祝缨道:“他看到的算什么?还有更好的呢,你们把眼前正事办完了咱们就去。” 糊弄好了小鬼,又特意问一问女孩子感觉如何。她自己个儿就活得挺糙的,一些女孩子的常识还真是苏喆到家里之后听张仙姑和花姐说的。苏喆自己就带了侍女,苏晴天也跟着,都说:“很好。” 祝缨道:“有什么缺了的只管来找我,唔,明天我还过来。”这几个人带的随从里都有上次随行的人,各家长辈安排得都还挺细心,祝缨于是邀上礼部的熟人一道离开四夷馆。 出了四夷馆,祝缨就抓紧时间回家,回到家里,小吴已经带着丁贵跑过来听差了。小吴是个老手了,深知回京之后回家过夜吃饭不如给祝缨听差跑腿划算。 “大人交际的都是什么样的人家?咱们就在自家打转?想要见亲戚,什么时候不能见,晚几天也少不了一块肉。”小吴说。 表兄弟俩到了祝宅,就在门房里坐着烤火说话。不多会儿祝缨就从外面回来了,胡师姐敲门,小吴开了门。胡师姐惊讶地看了他一眼,小吴道:“在家里总不自在,还是回来舒服。” 随从们将马匹牵去,祝缨边往里走边问:“他们呢?” 祝炼从书房里走了出来,长揖一下,才说:“会馆派了向导来,赵郎君他们去逛街还没回来。我来过京城两次了,这次就不想逛了。旁人……” 话没说完,留守的随从们也从房里跑了过来,祝银身上绑了个围裙,一边放下袖子一边说:“厨房正在做饭……” 祝缨道:“唔,那咱们紧着些吃,给赵振他们留点儿,一会儿你们换个班,白天的歇了,在家等他们,饭后你们几个同我出去一趟。” “是。” 小吴送上门了,祝缨也就继续支使他和丁贵,这两个是认得门的,就让小吴带着俩随从,赶紧给今天的熟人再送一份谢礼。让丁贵等一下跟她出门。 她的房里炭盆已经生起来了,她换了身便服出来,饭也好了。吃过了饭,让祝炼也温习一下功课:“过两天我要请在国子监的两个学生吃饭,你到时候同去,到时候别露怯了。” 趁着还没宵禁,她带人往郑府去。在坊门口遇到赵振等人回来,几人本是有说有笑,大包小包地拎着一些东西,看到她,笑容顿时消失了。赶紧上前问好,紧张兮兮地检讨:“大人,我们回来得迟了。” 祝缨又问那个脸生的人:“项大派你来的?” “是。” 祝缨道:“吃了吗?” “还、还没有。” “你们一起回去吃饭吧,吃完了再走。” 那人赶紧说:“不敢,怕回去晚了就宵禁了。裴少尹法令也严。” “去吧。” “是。” 祝缨对赵振等人摆摆手,四人赶紧跑回祝家。荆生先问家里还有谁,听拿饭来的厨娘说祝炼还在,就问厨娘:“天晚了,大人这是去哪里了?宵禁前回得来不?” 厨娘道:“我并不知道。” 荆生又向胡师姐打听,胡师姐道:“大人没对我说。” 四人稍有不安,凑在一起说:“明天可不能逛这么晚了,大人回来,咱们还没回。” 赵振道:“对啊,大人带咱们上京,总不能是叫咱们来逛街玩儿的吧?” 汪生道:“那是!” 赵振稍好,他到祝缨身边也是想干一点事,另几个又有一点自己的打算:是机会,怎么自己一看京城繁华就给忘了呢?果然是繁华迷人眼,但愿大人不会因为我今天的疏忽对我有差评。 ———————————— 祝缨现在想的是皇帝。 得尽快见到郑熹才行。 郑侯府上依旧是认得她的,还是去年那个“新管事”,笑盈盈地:“三郎来了!” “是啊,来得晚了些。”祝缨看着门外,这个时候是各州的官员进京的日子,也是他们四处跑关系的时候,整个京城都是这些四处乱蹿的人。她还在大理寺的时候,每年就是这样了。今年她也算是这些人中的一员了。 即便是郑府,对刺史一级的官员也还是客气的,不会让他们久等。多半是收了帖子,当天不见的就请人回去。府里确定了与人见面的时间,再送个帖子过去,两下再在约定的时间见面。 能让刺史等的,也就少数几处,譬如相府。 “如今诸王公主也不大让人等在门外了。”郑熹说。 祝缨直接被引到了他的书房里,两人坐着,陆超还在他的身边伺候,看陆超衣着已是个小管事的模样。端茶递水的是两个二十上下的小幺儿。甘泽昨天到祝家的时候,也穿得不错,这哥儿俩在郑府里是稳稳熬出头了。 祝缨道:“礼贤下士。” 郑熹微笑:“他才从南边儿来,不禁冻,给他挪近点儿。” 小幺儿上了茶,将炭盆又略往祝缨那里挪了一挪。郑熹对祝缨道:“我寻思着,你怎么也该过两天才能陛见,还说你过来先嘱咐你两句,不想今天就蒙召见了。有缘故?” 祝缨点点头:“是。今天是我头回这么答陛下的问,也不知道说得合不合适。陛下问我在梧州办的一些事,说我鼓励商贾有违礼教风俗。我回说是因地制宜,为民生计不得不如此。也不知是谁这么嘴欠。” 虽说泄漏禁中的事不好,但是她确实少与皇帝这样接触,郑熹又问起,她便略提了一下。 “与会馆有关?京城糖价可涨了,蓝德都问到大郎面上了。尚培基又是怎么回事?你会应付不了一个新手?”郑熹说。 “他是真不拿我当外人,给我写了封信,巧了,信上写的也就是这些事。” 郑熹摇头道:“未必是他,能把话递到陛下面前的人不多。你该谢他没有明着参你一本,真参了,你反而不好答。” “是不是都那么回事儿,兵来将挡、水来土掩。我只是奇怪,照说这都不算很大的事,赋税人口摆在那里,不值得陛下特意问我这个。” 郑熹道:“天威难测。既已过关,暂且不要轻举妄动,也不要四处打探。眼下刺探陛下身边的事,比以前更危险了。先将你该办的事办好,吏部各处该做的都做了。那几个孩子,我会提醒陛下的。” 祝缨笑道:“那可真是太好了。” 郑熹又说:“你在南方日子也太长了些,十年了,你父母都奔波不动了。别人都怕离开陛下太久太远,你竟不着急!是该安排回来了,一回来立时又有无数的事情。你是怎么想的?” 昨天郑川已经透过信了,现在郑熹这一问,两人心知肚明,祝缨道:“我先将这一任梧州给做完,梧州新设,还有些事没完,树我种了,果子我得摘头一茬。梧州是远了一些,往来京城确实不便。” 看她心里有数,计划也不算离谱,郑熹道:“你在外面的历练足够了,你早日回到京中,我也能早些放心,京中的事情也更省心些。” 祝缨道:“说实话,在南边这么些年有点儿舍不得。我还是梧州刺史呢,福禄县一个错眼不见,就来了一个尚培基。能有个合适的人接任就好了。” 郑熹皱眉道:“不太好办。” 祝缨道:“我还有两年,可以等。冷大人那样的就行,窦尚书那样的虽然也让人头疼,只要不是卞、尚之流。” “卞行干什么了?” 祝缨道:“干了些很常见的事情,反正新南府那里跑到梧州谋生的人不少。” 郑熹点头:“我想一想。最终还是要经政事堂报陛下的。” “您先准备着,有人,什么都好说。没人到时候就麻爪了。” “行。” 两人接下来说得就轻松了,郑熹戏言:“就这么念着那儿?那里就这么好?” “头胎。” “头胎不是大理寺吗?” “那是您的头胎,怀了九年,谁也抱不走。” 郑熹大笑! 两人又闲说几句,郑熹道:“京城寒冷,别着凉了。拿来。” 小幺儿捧了一个大包袱过来,陆超接了,郑熹又拿过来展开,又是一件新斗篷。郑熹道:“你这一身式样都旧了。不盯着你就是不行,什么都细心,就是对自己不细心。这是夫人给你准备的,陆超一会儿送你回去,还有些。在京城行走,不能失了场面。” 祝缨连忙道谢,也不推辞。她与郑家的账已经算不清了,从她在大理寺至今,也不知道给郑府孝敬了多少。郑府对她也厚道,这些事儿上也没让她操过心。 陆超送她走,身后就带了两大箱新衣,陆超道:“七郎和夫人待三郎就是一家人一样。” 祝缨道:“对我太好,不知如何报答。” 陆超笑道:“三郎对府里也一片真心。府里都说,三郎是个有心人。” “相处嘛。我要是没遇到郑大人,现在还不知道在哪儿呢。” “那也得是三郎聪明上进。” 两人一路说话,陆超送她送回祝宅就要转身,祝缨留他坐坐,他说:“不敢,要宵禁了,还得复命呢。” 小吴腿快,已从礼部熟人那里回来了,听声音认出是陆超,又跑出来见。陆超道:“哎哟,小吴官人也在呢?” “您叫我小吴就成啦。” 陆超道:“那不成,你也是官身了,跟着三郎,有前途。”说完笑眯眯地走了。 小吴忙带人将衣箱搬进门房,请示祝缨如何处置,祝缨道:“放我房里,都歇了吧,明天还有事。” “是。” —————————— 祝缨第二天依旧是早起。从这一天开始,她得跟着站个班然后再忙其他的事情。刺史们来得并不齐,也有熟人,也有许多彼此不认识的,也有能因此交上朋友的,也有因此结仇的。 祝缨这次没有站在队尾,她品级再低也是刺史,还有一些别驾之类来的人物排到了后面。 站完了班,各人都有事忙,又像觅食的麻雀一样四散飞去了。 吏部那儿得排队,还没轮到她,她就先出了皇城往梧州会馆去。 梧州会馆正忙着,赵苏要修理尚培基,项大郎就要做得像个样子。自从开始骂尚培基,他就减少了砂糖之类商品的出货量,京城糖价自然而然地就开始往上涨。往他这儿拿货的商人每每守在会馆,就等着一有货就要争抢。 到年底了,正是人们乐意花钱的时候,货拿到手就是赚。 项渔道:“爹,我在家跟着姑姑跑糖坊,在京城跟着您还是看您做买卖……” 项大郎瞪眼:“你懂什么?看着……” 他这儿正摆架子,抬眼看到祝缨,顿时道家变兵家,上前趋迎:“大人……” 祝缨道:“你忙你的,我进去看看,你忙完了咱们再聊。” 项大郎哪里敢让她等呢?亲自将她请到里面的正堂坐下,又张罗着招待。想到祝缨是京城人氏,他就不拿梧州特色出来,低声让人拿了京城的茶点之类。准备之精致,祝缨在自己家都吃不到这样的。 祝缨看看项渔,说:“还住得惯吗?” “嗯!雪!” “诶?” 项渔瞪大了眼睛:“原来雪是这样的!” 孩子可怜,一辈子头回见着雪。他们到京城的时候,京城已经下了两场雪了,残雪还在背阴的墙根等处积了不少。祝缨道:“雪刚下的时候不这样,咱们多住几天,你还能赶上看下雪哩。” 会馆里有的人如项大郎是见过她的,还有没见过的,也都探头探脑挤在一边偷看,干活都有点心不在焉了。 祝缨又问项大郎:“昨天派人给赵振他们带路,花销走你的账了?” “小人的一点心意。,都是乡亲。” 祝缨正要说什么,外面突然有了一阵攘动,几个仆人模样的人走了过来:“大郎,娘子叫你。咦?有货了么?再我上回跟你讲的……” 项大郎对祝缨道:“是尚县令娘子派人来。因小人是福禄人,她府上有事也会……咳咳。” 领头的管事模样的中年人见他只对祝缨说话,并不理会自己,跟告状似的,皱眉道:“大郎!” 祝缨问道:“什么事?” 中年人往她身上一看,簇新的皮袍式样,对她就客气一点,拱一拱手,道:“这位郎君,我家主人唤这位项大郎有急事。” 祝缨问道:“什么事?” 中年人道:“是敝府的一点私事。” “那是什么私事呢?” “郎君,打听别人家的事,不好吧?” 小吴跳了出来:“你这人,我们正说话,你忽地横插一杠子跑过来叫人,问
相关推荐:
浪剑集(H)
穿越之八零大小姐
摄春封艳
丫鬟小可怜成了少爷的心尖尖花容
穿成恶毒女配怎么办
泰莉的乐園(GL SM)(繁/简)
我的美女后宫
林峰林云瑶
性感寡妇,在线发癫
切切(百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