韶华小说

韶华小说> 我早就不当救世英雄了 > 第167章

第167章

向小女童手中的书,像是串门的亲戚好友关心家中小孩的学习似的,“三花娘娘在读的是什么书呢?” “儿歌总编。” “儿歌总编啊。”这位长京极具盛名的女子似乎对蒙学书籍也有些了解,说道,“听说此前有人觉得儿歌总编太过直白,虽对儿童无害,却也对品学修养与日后的成才没有帮助,于是新编了一本,叫小儿语,现在大家都读这一本了。” “不知道,道士买的。” 三花娘娘很诚实,说完便看向宋游,想听听自家道士的解释。 “三花娘娘只是一只猫,无需懂那么多人间的道理和规矩,只需多学一些知识就可以了。” “妖怪只要混迹人间,定是要懂人间的道理和规矩的。” “足下说得在理。”道人说道,“不过三花娘娘虽是一只猫,但生性聪明伶俐,妖怪行走人间,该懂的道理她都懂得差不多了,以我看,有些地方她比人还要做得好,至少比我要做得好,实在无需再学别的了。” 小女童听到一半就不再看道士了,而是假装认真读书,面无表情,其实耳朵竖得很高,心里也高兴极了。 晚江姑娘便露出思索之色,也不知想了些什么,微微一笑,移转了目光,继续问道: “道长此次回来,又何时离京呢?” “过个冬就走。” “那时间还长。”侍女听了,立马说道,语气俏皮,“道长若有空,可以再来鹤仙楼找我们。” “是。”晚江姑娘也点头。 “两位既为一体,又为何一站一坐呢?”宋游不禁问道。 “尾巴本就该在身后啊。”晚江姑娘说。 “要么一站一坐,要么都坐着,要么都站着,总得选一样吧?”侍女则说道。 “……” 这两人说话分工倒是明确。 道人心中不禁暗自摇头,随即才又看向她们,问出了自己关心之事:“听说去年长平公主在朝中的势力已被连根拔起,人也被羁押,两位应该已经恢复自由之身才对,为何直至现在还留在京城呢?” “道长这么想我们走吗?” “勿要无礼。”晚江姑娘偏头说了一句,随即才长叹着说,“虽说晚江已恢复了自由身,不过在这长京不觉已有十年了,十年不短,即使对于我们来说也不短,更何况啊,有时候时间的长短取决于在这段时间中做了多少事情。就好比晚江,此前想要离京,如今自由了,随时可以抛下长京的一切离开这里,再也无人可以在这世上见到名为晚江的女子,可不知怎的,竟有些不舍,心中空空落落,不愿快速离去。” “嘻嘻,主人说得对,我们只是可以离开了,不是必须离开。” “其实我们妖族寿命虽长,大多时候却都单纯而枯燥,这十年在我们的生命中,也是特殊的,大抵是舍不得与这特殊而忙碌的十年彻底告别吧。” “不愧是主人,就是会说话!” “道长面前,不得无礼。” “是……” “原来是这样。”道人点点头,觉得倒也合情合理,而对于两人分饰两角的把戏,他既不多询问,也不去拆穿,只是继续问道,“那两位现在还是在鹤仙楼抚琴卖酒么?” “想弹就弹,不想弹就不弹。原先我们就是这样的,可是好久没这么自在过了,这种感觉可真好。”侍女笑道。 “全看兴致了。”晚江姑娘说。 “不过道长若来我们那,想听琴的话,主人定是愿意抚琴的,哪怕一日不休都行。” “当年在长京,与君初相识,便似故人归,何况久别重逢,道长若是来访,又想听琴,晚江自然乐意之至。” “两位一直这样么?” “怎样?” “没什么……”道人摇了摇头,看了眼旁边假装认真读书的三花娘娘,继续问道,“两位打算何时离去呢?” “明年吧。” “明年开春。” “去哪呢?” “会去阳州吧,阳都有不逊于长京的繁华,又比长京少了许多权谋争斗,也许会去那里过段时间。” “那是我们第一次与公主相遇的地方。” “原来如此。” 道人不禁点了点头。 阳州阳都啊…… 听说那是天下第二城,烟柳繁华之地,文人墨客高官权贵皆痴迷阳州,自己开春之后,一路南下,过了丰州,定是也要绕到阳州区走一圈的。 第三百三十三章 礼尚往来 “道长是怕我们留在长京,还有什么图谋吗?”晚江姑娘无奈问道。 “还以为与道长已是故友,道长离去三年,主人还常常念着道长呢,没想到道长竟然如此防备我们,真令人难过。”侍女几乎嘤嘤出声。 “休得胡言。” “这可不是说谎。” “感觉两位玩得很开心。” 道人在旁边以炉煮茶,动作缓慢:“不知两位是只有在外人面前这样,还是平日独处时也会这样?” “皆是无奈之举。” “世界之大,同类却没有几个,人世繁华,可妖怪学得再像人,毕竟不是人,心思哪里能与人完全相同,人又哪里能完全体谅我们。这天下间能体谅人妖不同的人,除了道长,恐怕没有几个了。”侍女说道,“自然平日里便只得与自己说话、自娱自乐了。” “请两位喝茶吧。” 道人提起茶壶,分茶三杯。 侍女见状便也解下披风,左右看了看,见墙上有挂衣服的木钩,便很随意的将披风挂了上去,随即也走过来和主人同坐。 先伸手烤一烤火,随即双手捧起茶杯,不由得眯了眯眼睛,似是火炉和茶杯上传来的温度令她感到十分幸福。 主仆二人举杯饮茶,这才说道: “道长放心,如今长平公主已被羁押,大事已不可为,无论此后皇帝如何发落,她都不可能东山再起。我们与她的约定也确实到了头,今后就算她再有什么要求我们也不可能照做了,更不可能祸乱朝廷。”侍女捧着茶杯,身体几乎缩起,显得异常娇小可爱,笑嘻嘻说,“何况如今的大晏可正是前所未有之盛世,怕是上古时候传下来的大妖,想要兴风作乱,也不会傻到选择这样的时代。” “与公主殿下情谊虽尽,然而毕竟仍是故人,留在这里,除了不舍,也有最后送她一程的意思。”晚江姑娘姿态端庄,言行举止也异常大方。 “原来如此。” 宋游对她们点了点头。 “都说我们狐妖奸诈狡猾,最爱骗人,可道长出身伏龙观,定然知晓,这只是近几十年来才有的说法,此前我们狐妖在民间传闻、道家书册上边的记载可都是祥瑞圣洁的象征,绝不会随意骗人,更不会欺瞒道长。”侍女说道,“道长尽请放心。” 晚江姑娘举杯饮茶,抬袖遮面。 明明神情平静,毫不故作姿态,可她实在太美,气质出尘,虽不是风情万种,却也一样使人着迷。 “若说别的图谋,或许真有一样。”侍女又对他说道。 “愿闻其详。” “主人比我会说,便请主人说吧。” “正如先前所说,天下之大,同类却少,世间繁华,却缺乏知心者,像道长这般能将妖当妖看,又能将妖当人看的人,便更少了。晚江先前说,与君初相识便似故人归,并不是谎话。”晚江姑娘放下茶杯,语气平静却又直接,端庄而不遮掩,“妖怪寿命长,狐祖很了不得,狐妖的寿命便更长了,此次离京之后,漫长的年月里只觉得茫然,既与道长结缘,便想与道人结为老友,不说相伴百年,就是相伴几十年,每年只去拜访道长一次两次,饮酒作乐,煮茶抚琴,说一宵话,也能为余生解了不知多少无聊苦闷了。” “所以这个图谋,便是道长你呀!”侍女坐在旁边笑嘻嘻看着道人。 “……” 道人一时不禁也有些沉默。 倒不是因为她们的直接和心思想法而沉默,而是她们的说话方式,实在有些新颖。 不过他也说道:“在下明德元年下山游历,为期二十年,二十年后会回道观,道观位于逸州灵泉县阴阳山,两位若愿来访,自然欢迎。” “那便说好了。” “是。” 道人停顿了一下,忽然想起一事,便又问道:“不知两位可对越州有什么了解?” “我们是南边的狐狸,自小在阳州修行,对越州之事毫不知晓。”侍女想也没想的就回道。 “我们祖籍越州,虽自小离去,但对越州之事,也知道不少。”晚江姑娘微微低头,“道长若有所问,晚江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 道人无语的看着她们。 就是旁边的正在埋头苦读的三花娘娘也抬起了头,愣愣的看向他们,目光一下放在这个身上,一下又转到那个身上去。 甚至侍女也转过头,把自家主人盯着,面露疑惑之色。 绝美的女子则一脸平静,为道人解答:“尾巴有时会不听话。” 道人闻言,不由瞄了眼身边女童。 女童一脸严肃与惊讶—— 原来狐狸的尾巴也会这样! “在下此次行走北方,走到越州,有时感悟天地灵韵,与当地山水交流,感觉曾有了不得的大妖或修士在此,只是细找却又没有找到,不知这些大妖与修士都去了哪里呢?” “道长有所不知。”晚江姑娘如实答道,声音诚恳而温柔,让人信服,“越州本就是灵韵深厚之地,自古以来都容易催生妖怪精灵,自然也有不少从古时候便留下来的大妖,甚至有些妖族有了传承。只是十几年前塞北人进军越州,屠杀千里,冤魂遍地,血气冲天,煞气盈溢,而妖怪之间的秉性智慧差距比道行的差距还大,越州的妖怪精灵大多便走出了两条路。” “请赐教。” “有些借血煞之气修行,吞吃冤魂,甚至在战争掩饰下吞食活人,修为一日千里,便迅速壮大,成了邪魔,也就是北方作乱那些妖魔了。剩下的不愿同流合污的,便只好离去,或是有识之妖,知晓天宫必定来除,为了避嫌,也只得被迫背井离乡。” “原来如此。” “至于他们都去了哪,晚江就不知晓了。” “这些妖怪也多,不乏有大本事的,说来话就长了,要是道长想知道,下次来鹤仙楼,我们慢慢讲给道长听。”侍女说道。 “定要去拜访的。” 小楼实在简陋,外头寒雨不歇,屋中虽有木桌,桌子却空着,几人围着小火炉而坐,火炉上煮着茶。怕是任谁也想不到,长京最具盛名的女子因身染重疾在鹤仙楼露面的次数已经越来越少了,此时却解了面纱,与一名道人同坐此处,围炉谈话。 狐狸的本性渐渐显现出来,饮茶之余,还烤了鸡蛋吃。 双方谈了许久。 有时候宋游甚至有种感觉,其实自己坐在旁边,无需说话,无需应答,她们俩一唱一和,也能说得下去。但想到狐狸本就生性好动,好动和神经病的程度都超过猫儿,在长京装出这幅高冷不理人间烟火的模样,实在为难她们了,怕也憋了很久,便也觉得合情合理。 “告辞。” “道长不必远送。” “两位慢走。” 宋游站在门口送她们。 晚江姑娘重新带起面纱,两人也都撑起伞,慢慢消失在了烟雨中。 道人也回了屋。 可没一会儿,那名侍女却又回来了,不知从哪买了一串糖葫芦,拿在手上,递给火炉边上捧书来读的三花娘娘。 “刚出去不远,便看见一家店,店主做了糖葫芦,雨天无人问津,甚至苦恼,想着三花娘娘年纪小,不知喜不喜欢,便买了一串。” “唔……” 小女童扭头看向道人。 道人露出微笑:“三花娘娘可得谢谢人家。” “谢谢人家!” “我叫一一。” “谢谢依依~” “三花娘娘真可爱。”侍女笑着说完,站在门口却不进来,只又看向道人,“此前忘了问了,道长下次离京出游,又往哪里走呢?” “会往南边。” “南边啊,丰州么?” “先去丰州。” “丰州还有一段顺路呢。”侍女笑着说,“料来同游一程是比同船渡更大的缘分,若是时间对得上的话,请道长不要拒绝与我们同行。” “还早着呢,到时再说吧。” “那我便走了,道长有空记得来鹤仙楼。” “一定登门拜访。” “道长无需重礼,若非要带,就带一只鸡。”侍女对他眨眼睛,“狐狸都喜欢吃鸡。” “一定。” 道人还是这么说着。 侍女这下才是真的走了。 道人转过头时,三花娘娘已经拿着糖葫芦吃起来了,整只人坐在小板凳上,好小一团,见他看过来,便仰头看他,随即举起手上糖葫芦。 “道士你吃。” “既是送给三花娘娘的,三花娘娘自己吃就好了。” “三花娘娘送给你吃。” “……” 道人看了看最上边那颗被她舔得水光发亮的糖葫芦,摇了摇头:“三花娘娘吃吧。” “不吃算了。” “别人的糖葫芦不能白吃,下次我们去拜访他们的时候,就由三花娘娘提着礼物吧,假装是三花娘娘还的礼。” “那只鸡吗?” “可以。” “鸡更贵……” 三花娘娘不禁皱起了眉头。 猫儿自是明白还礼的道理的,这一点无需人教,但是三花娘娘通过自己的不懈学习,又学到了人间的算术本领。 此时便不禁犯起了难。 手上拿着糖葫芦,低头看了又看,眉头皱着,面露纠结,随即忽然抬起头:“三花娘娘今晚上捉两只耗子给她送过去,就当是还礼了。” “这……” “狐狸要吃耗子的!”三花娘娘十分肯定,“狐狸都喜欢吃耗子!” “……” 道人想要在脑中想象出那迷倒长京的女子吃耗子的画面,却发现如何也想不出来。 不过迎着猫儿的目光,他却点头: “这样也好。” “!” 三花娘娘立马郑重点头,这才拿着糖葫芦心安理得的吃了起来。 大不了到时候给她挑两只肥的! 第三百三十四章 知鼠达礼 “三花老师,我又来请教你了。” 门外忽然传来隔壁女侠的声音,随即一道人影走了进来。 正在一边翻书一边吃糖葫芦的女童顿时一愣,抬起头来往外一看,立马板起了一张小脸,神情凝重,盯着走进来的学生,如临大敌。 “哟!三花老师在吃糖葫芦啊?” “是的!” “雨天哪买的糖葫芦?” “别人送的!” “噢……” “你吃不吃?给你吃!” 三花老师顿时朝学生伸出了手,手上拿着糖葫芦。 “那我尝一颗吧。” 三花娘娘闻言一愣,突然就把手又收回去了,并一脸认真的对吴女侠说:“算了吧,三花娘娘突然想起,三花娘娘刚刚已经舔过了……” “小气……” “不是小气!只是三花娘娘刚刚才想起,人是不吃别人舔过的东西的,上边沾着有口水!” “那我吃下面的。” “都舔过了,都舔过了的。” “那算了。” “你要问什么?你问吧。” 便见学生走过来蹲下,拿着书递过来,指着上面的字,三花老师则暂时放下自己的书,一手拿着糖葫芦,侧身偏头过去。 “我又有好些字不会认。” “这个读鄂。” “鄂……” “跟肚子饿一样。” “这个呢?” “这个读庾,跟河里的鱼名字一样。” “庾……” 一大一小两道身影,一坐一蹲,便在火炉旁互相念叨。 到后来吴女侠干脆端了一张小板凳过来,坐在小老师的旁边,认真学习,尽管请教对象只是一个小孩子,自己学的也是非常粗浅的东西,但她脸上见不到一丁点的羞愧,将“学无先后达者为师”这句话贯彻得很彻底。 只是吴女侠问着问着,却吸了吸鼻子:“怎么有股奇怪的香味儿?” “刚才有客人来。”三花老师答道。 “什么客人?” “一只狐狸和她的尾巴。” “这味道真好闻。” “狐狸的味道。” “我好像在哪里闻到过。” “是狐狸的味道。” “真熟悉。”吴女侠又吸了吸鼻子,咧嘴笑道,“我好像也是在一只躲在长京的妖怪身上闻到的,不过不是狐狸,据说是只兔子。” “是狐狸的味道。” “好好好,老师说什么就是什么。” “不要说那些了!”三花老师皱起了眉,“认真学习!” “老师说得是……” 一大一小两道身影继续学习了起来。 成年人的学习能力与孩童相比孰高孰低不好说,但当一个成年人真的下定决心要学什么的时候,尤其是理性的认识到自己必须学会时,往往学习态度会比小孩好很多。三花娘娘天赋异禀,练字时甚至过目不忘,吴女侠的学习能力自是远不如她,不过吴女侠学习态度极好,且在这二三十年的生活中其实已经打下了隐形基础,那些不认识的字,她都经常接触或者用到,只是不认识,或是见过的次数少,记忆不深刻罢了。 如今学习起来速度自然极快,也给三花老师带来了不小的学习压力。 有时宋游甚至觉得她们在比着学。 你追我赶的学。 这时候道人反倒担任起了童儿的职务,给她们煮茶倒水,若是火炉铁网上的干果烤得熟了,还得挑到旁边,提醒她们吃。 道人便一边慢悠悠的看自己的故事书,一边伺候着她们,好在都是些煮茶倒水、拨弄干果的活儿,其实很悠闲,做起来也别有一番趣味。 不知过了多久,吴女侠才站起身。 “好了,我都记下了。” “你都记下了~” “多谢三花老师教导。” “……” 三花娘娘深吸了一口气,目不转睛的盯着她,好一会儿才将心情平复下来,对她说道:“不客气!有不懂的再来问!” “这么一来,百家姓我就差不多认完了,我把书拿回去再温习一下,多写几遍,估计就不会错了,明天再拿过来找三花老师换一本书。” “!” 三花娘娘又神情一凝,眉头一皱。 这么快就学完了? 不愧是大人! 和道士说的一模一样! 三花娘娘不由压力倍增,低头瞄了眼自己的书,这么一来,怕是得背着道士挑灯夜读才可以了。 “那我走了。” “走吧。” 吴女侠便走了出去。 只是走到门口,这才发现,原先门口早已被取下的“道”字旗和“驱邪降魔”、“除鼠去忧”的店招不知何时又挂了起来,便停下脚步,对里边烤火看书的道士和小女童问道: “你们又重新开业了?” “是的。”道人抬起头对她说,“是三花娘娘决定的。” “三花娘娘决定的!” “这样啊……” 吴女侠拿着书想了想:“我现在倒是没什么用钱的地方了,此前那位,嗯,分了一大笔,估摸着这辈子都用不完,也不想出去挣钱了,只是以前在城中认识的人倒有些还在,虽然还能联系的不多了,不过有个在武德司当差的,他那儿消息灵通,要是有达官贵人府邸闹了老鼠,我就来告知三花娘娘,要是哪里闹了妖邪,不好处理的,我就来告知你。” “女侠误会了。”道人对她说道,“现在除鼠去忧、驱邪降魔,都是三花娘娘来做。” “……” 吴女侠愣了下,随即上上下下、更仔细的打量了眼这道士,沉默半天,还是忍不住说了一句:“真有你的。” “三花娘娘很厉害。”道人一点不惭愧。 “对的!”三花娘娘也对她说,“三花娘娘法力高强,神通广大!” “那我……都告知三花娘娘?” “三花娘娘谢谢你!” “谢倒不必,就当我给你的束脩了。” “束脩?” “就是学生给老师的谢礼,一般都是提些腊肉去,你教我认字嘛,自然要给你谢礼,这是礼节。”吴女侠说着顿了一下,“只是我见你每天晚上在楼上跑得叮叮当当,还屯了不少耗子在楼顶上,估计是不需要我给你送肉的,就给你送几道消息吧。” “束脩!” “哦对了,这个词我还不会写,明天来请教你。” “吃糖葫芦!” 小女童再次朝她伸出了手。 “你不是舔过了吗?” “只是口水而已……” “告辞。” 吴女侠一转身,便走了出去。 小女童目送着她远去,想到自己可能很快就能开张,像是三年前的道士一样,靠着驱邪降魔赚到比除鼠去忧更多的大钱,养活道士,给道士买更多肉吃买更多没有用的贵东西玩儿,心里就很开心。但是忽然想到学生的学习进度,又感到有些紧张。 三花娘娘似乎有很多事要做。 “道士……” “嗯。” “束脩怎么写?” “简单……” 道人耐着性子教她。 …… 夜慢慢深了。 鹤仙楼中,有谈话声。 “你为什么告诉他我们是从越州来的?你不是一直都说装要装得像、演戏不能放过每一个细节吗?”侍女捏起桌上的一颗猕猴桃,又不知是哪位心疼晚江姑娘风采绝世却天妒英才的文人士子派人送来的,“吃这么多年果子,白吃了么?” “你还记得当初我们游江回来,我的预感吗?” “你都记得,我肯定记得。” “伏龙观的传人此时下山,国师与我们,可能都是一场空。” “国师不也意识到了,于是不断更改计划,不断思索应对之法?”侍女说道,“我们也学国师多费些心思,说不定也能成。” “……” 女子却没有回答,也没有就此讨论下去,而是叹了口气,语气幽幽然:“你不觉得吗,无论成与不成,我们的余生,是真的很长。” “是啊,怎么过呢?” 侍女笑吟吟的把她盯着。 “三三啊……” “我是一一。” “好吧。” 女子不说话了,只扭头看窗外。 虽说伏龙观的传人很了不得,是最大的变数,连国师也无法窥探、无法算计的变数。道行本领高超到了一种地步,力量便可压过一切,许多绞尽脑汁的计谋都可能一点作用也不起。不过侍女说得也有道理,若是也多费些心思,目的未必不能达成。就看想不想了。 这条路或许走得通,或许走不通。 “还是顺其自然吧。” “决定好了?” “过于强求不好。” “你不对劲。” “不要胡言。” “狐狸的话,不是狐言是什么?” “你只是一条尾巴。” “可是我是你呀。” “……” 忽然两人察觉到了什么,一个微微皱起眉,一个眯起眼睛,都扭头看向外边,同时目光略微向下,像是能穿透楼上木板,直到门口一样。 “我去看看。” 侍女转身便下楼了。 脚步声一路往下。 女子也缓缓起身,到了窗边,对未知毫无畏惧,推窗往外一看。 只见一篷黑烟忽然升起,几乎与黑夜融为一体,不过在她眼中却很清楚——这篷黑烟慢慢升空,随即飘向远方。 是西城的方向。 与此同时,侍女的脚步声又从楼下上来了。 “是一匹狼,不是这边的狼,是咱们小时候常常见到的草原狼,也不是真的狼,是幻化的狼。”侍女一边走上来一边说,手上拎着两只又肥又大的灰毛耗子,她捏着耗子的尾巴尖儿,甩着耗子转圈圈,一脸无所谓的神情,一边转一边说,“那匹狼给咱们送了这两只耗子来,把耗子送到就散去了,我没有拦。” “是那只猫儿。” “真是知书达理的好孩子,我越来越喜欢这只猫儿了。”侍女依旧拎着耗子的尾巴甩着转圈圈,又是常人意想不到的画面。 “不要做这种动作。” “为什么?” “很失礼。” “这里就只有我们,怕什么?何况‘你’都要死了,还怕啊?” “很失礼。” “好的。” 侍女乖巧听话,将耗子往桌上一丢,嘭的一下落在桌上,继续笑嘻嘻看向女子:“是人家送来的回礼呢,啧啧,这么肥的耗子即使在长京也不容易找到吧,怕是人家精挑细选过的呢,你准备怎么吃呢?” 女子陷入了深深的沉默。 沉默之中,又有几分无奈和疲惫。 有时与这些尾巴相处,真是让人有些无助。 第三百三十五章 劝君莫要起疑心 不觉回京又过几日。 这几日里,三花老师和邻居学生之间的课程从百家姓变到了儿歌总编,也从单个的认字,延伸到了句子理解、遣词造句和韵脚方面。 三花老师为此躲在房顶上挑灯夜读好几夜,每夜都攒下一堆疑惑请教道士,终于将儿歌总编融会贯通,没有在学生面前丢脸,维持住了老师的颜面和三花娘娘聪明绝顶的天才猫设,也收获了不少学生惊讶与崇拜的目光。 与此同时,眼见得在长京待一天就要花一天的钱,三花老师挣钱之心迫切,每日催问一遍学生,可有消息,却一直没能得到满意的答复。 在城隍治理下,长京城内确实比当初要太平多了。 只是城隍只管城墙之内。 城墙之外则主要由雷部正神来管。 北方几位妖王,最顽固的一位被宋游镇压,其余几位,如边境黄沙大王,越州白牛大王,也都在天宫雷部斗部联合清剿下先后被灭,时间长的也算是蹦跶了十几年时光。 其余零散邪魔聚集最多的当属禾州,这些邪魔虽不如妖王强大,却数量繁多,种类各异,雷部正神要想一一清剿,本来也得费些时间,却也被道人细细的清理了一遍。随后道人走过北方几州,虽再没有如禾州那般仔细的清理,可但凡遇到或者听闻,缘分到了,却

相关推荐: 被觊觎的她(废土 np)   人妻卖春物语   小公子(H)   五个男主非要当我好兄弟   穿越后我被阴鸷帝王标记了   生存文男配[快穿]   我曝光前世惊炸全网   她戒之下 under her ring   重生之霸婚军门冷妻   将军夫夫闹离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