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6章
妖怪所喜欢的。天宫是世间为神灵凝聚出的居所,亦是极度玄妙之处,尊者山是凡间离天最近的几个地方之一,自然也沾染了几分玄妙的灵韵。 三花娘娘看不出什么,只觉得舒服。 尤其靠着道士,就更舒服了。 眼皮子开始打架了。 视线也开始变得时而迷糊时而清晰。 三花娘娘常常觉得奇妙的是,有时打盹的时候时间会过得很快,只是低头眯了下眼睛,再把头抬起来,就已经过去很久了,像是有一段属于自己的时间被一只自己不认识的猫所偷走了似的,可有时打盹的时候时间又会过得很慢,以为已经过去很久了,一天都快完了,结果都还有很久。 总结不出规律。 可能要怪时间。 非要总结出规律的话,也怪时间,因为它常常和三花娘娘对着干—— 常常是三花娘娘想让时间过得慢点的时候,它就一下子溜走了,想让时间快些过去的时候,它却偏就慢慢走。 今日思想奇妙而复杂,既想时间过得慢点又想过得快点,快慢都有它的理由,于是时间便也好像不知道该怎么做才能引起她的讨厌了。不知不觉间有奇妙的感觉自道人身上传来,仿佛受此影响,眼前事物本就模糊,又变得奇怪了起来。 尊者山上的风好似吹得更快了,云纱也变幻得更快了,一切都仿佛被加速,又像是自己有了一双更慢的眼睛。 山上的云便似真的成了山的披风,拖着长长的尾巴,随风招摆,不时有细小的云被山风吹得掉落下去,还未落到天边就已经消失不见。远处的云也不断变幻着形状,飞速移动着,不断消失而重组。 天光迅速变暗下来。 “!” 三花娘娘察觉到了不对。 等她眼前迅速恢复清明,也直起身,从道人身上起来时,眼前的天地、天地间的一切又都恢复了正常的速度。 天光也确确实实的暗了下来。 “道士……” 三花娘娘愣了一下,不由转头看向道人,开口喊了一句。 “怎么了三花娘娘?” 道人的声音一如既往的温和。 “你一直在看山吗?” “是啊。” “你刚刚有没有看到……天上的……云……变得……跑得……就是跑得很快了?” “没有。” “你不是一直看着那边吗?” “是啊。” “那你看到了什么?” “看到了我想看的。” “那你看到了什么?” “灵韵,巧妙,与天宫的入口。”宋游小声的对她说着,又微微一笑,说道,“看来三花娘娘看到了有趣的东西。” “三花娘娘看到……” 小女童转头愣愣看着他,手舞足蹈,费尽心思,磕磕绊绊,终于将自己眼中的画面描述给了道人听。 说完不放心的盯着道士: “你听懂了吗?” “听懂了。” “真的?” “自然。”道人对她微微一笑,“与天地相交,常常会忘记时间,三花娘娘很有灵性与悟性,才能在不经意间达到与天地相融的状态。” “三花娘娘想到天快黑了,还没有去给道士捡柴,吓了一跳,就变回来了。” “那停在这里定是刚刚好。” “唔……” 小女童盯着他看了一会儿,和变成猫儿本体的时候一样的表情,随即摇晃了下脑袋,又看了眼远处天光,便摇摇晃晃的站了起来,要去身后那座大山上捡今晚煮饭和过夜的柴禾去了。 便只剩枣红马与燕子陪着宋游。 白天上山的游人也各自有了打算,要么登完也看完尊者山,便早早下山而去,要么提前找好了遮风入睡之处,拿出了毯子被褥裹着,要么一群志同道合之人聚在一起点着火把,取出酒来放声吟诗喊酒令,大概是要放肆一整晚。 道人环顾他们一眼,便收回了目光。 尊者山的灵韵与奥妙都已在他心底了。 没过多久,那名姓韦的年轻官人竟又走了回来,找到宋游,对他拱手道: “今日多谢先生点清迷雾,在下轻松也自在了许多,刚才看先生正在入定修行,不敢来扰,如今见先生空了,便来问问先生,是否愿去我们那边与几位来自天下不同山的官人书生一同饮酒、吃些热乎的肉食,烤火入眠?他们寻了一个不错的避风处嘞……” “多谢足下好意,只是我们行囊带得很足,过冬也够了,也不缺水食,便不打扰了。” “是我来谢先生的。” 韦姓官人听他婉拒,也不多纠缠,但是也没有立马离去,而是站在前边与他说:“对了,今日听说先生是逸州人,不知又是从哪过来的呢?” “从丰州来。” “先生也从丰州来?” “是从丰州来。”宋游微微一笑,倒也耐着性子与他答话,“不过我们可不是因丰州水灾而死、去天宫上任的神仙。” “哈哈……” 年轻官人忍不住笑了几声,随即说道:“只想问先生可去了丰州南部?” “自然去了。” “哦?”年轻官人顿时来了几分兴趣,“那边如何?” “不知足下说的是……” “自然是风景了,奇异之处也可。在下一向是个爱好奇山异水的人,此前在浪州海边游玩时,便曾听说丰州以南地龙翻身,隐江水竟倒着灌回了已经变成高处的原河道去了,那几天丰州南部亦是鬼哭狼嚎,晴天霹雳,当时就想去看看,不过一来听说那边都是荒山恶水,本没有什么风景可看,若传闻是假的,便不值当去,若传闻是真的,便怕又是妖魔作祟,又不太敢去。” 说完年轻官人看向宋游:“先生从那边来的话,不知那边如何?” “在下今年过来,倒是没有见到什么妖魔。”宋游如实回答道,“传闻倒确实挺可怖的,直到现在,资郡百姓也不敢踏足那边。不过若足下有胆子做第一个前往那边的人的话,我想,隐南以南如今的风景定不会辜负足下的勇气。” 年轻官人听得睁圆了眼睛,不由得看向道人。 却见道人笑意吟吟,与他对视。 那眼中没有一丝假意。 第四百零七章 听闻与回报 “听足下先前说,足下刚从浪州海边游玩过来?”宋游对年轻官人问道。 “正是!怎了?”年轻官人奇怪道,“先生也对浪州的风景感兴趣?还是说先生也想游到浪州去?” “我们游历天下,自是哪里都要去看一看,从这尊者山下山之后,大抵就要往浪州走了。”宋游微微一笑,“既然足下刚从那边回来,又听说足下是个爱好奇异风景的人,便想向足下打听打听,浪州海边乃至海外,都有些什么奇异风景、奇异传闻。” “那先生可是问对了。” 年轻官人顿时十分得意。 “哦?” “在下不仅爱好奇异风景,也最爱打听奇异风景、奇异之事,又不怕耽搁时间,先生问我,可真是问对人了。”年轻官人说道,“听说海洋之大更甚于中原陆地,浪州的渔民商户长期飘荡于海上,往返于各大小岛与海上邦国之间,半生下来,大多都攒了一堆的奇妙见闻。不过以在下看这些奇妙见闻也不能全信,不少都是虚假的,便得靠自己辨别了。” 宋游和他相处了一天,也谈了不少话,知晓了他的喜好,也知晓问他大抵是有收获的,可直到听到这一段话,尤其是这段话的最后一句,脸上才绽放出了灿烂的笑容。 知晓问他有大收获了。 于是对他说道:“世间爱好奇异风景、奇异之事的人并不少,可会亲自去领略奇异风景、去思考辨别奇异之事真假的人却并不多。” “哈哈!” 这一番夸奖无疑正是挠到了年轻官人的痒处,正是他性格里的自我得意之处,于是大笑几声,对他问道:“先生想听什么?” “想知晓浪州海边、海外都有哪些奇异的风景传闻,不拘于妖鬼神魔,什么都可以。”宋游拱手说着,又看了一眼远处,“只是不知会不会耽搁到足下与那边的朋友喝酒畅谈。” “没有的事!” 年轻官人摆了摆手,仿佛毫不在意,便坐了下来。 “浪州海边本就不比阳州,乃是偏远蛮荒之地,先生要过去的话,最好提前就把要买的东西全都买好,免得到了那边找不到花钱的地儿。这种地方妖魔鬼怪的传说自然不少,海上也有海上的神灵,比如浪州海外二百里处,便有真龙盘踞,很多人都亲眼见过。”年轻官人说,“不过要说最奇异的传说,嘿嘿,不知别人怎么觉得,也不知先生怎么觉得,反正在下听过的,却得属那沧郡海上的小人国。” “小人国?” “传说沧郡海上有一小岛,小岛很小,沧郡地志上的小岛,但凡有记录的,有名有姓的,再小的也远比这小岛大。而且这小岛并无定所,似是会在这沧郡海上随意漂泊,又或是时而出现时而消失,这小岛便是传闻中的小人国了。”年轻官人顿了一下,“传说在这小人国中,所有人都只有巴掌大小,大概也就跟一只耗子差不多,若偶尔有外人误入,也会变小,离开岛屿就会恢复原样,可除了人,其余任何动物都不会变。” “听来真是神奇。” “可不是嘛!说是在那个地方,一只螃蟹都能把人夹死,一条小鱼就够很多人吃了!”年轻官人咧嘴一笑,讲得津津有味,“要按我说,那海上的什么妖魔鬼怪,当地土神供的神灵再怎么灵验,也不如这小人国听来神奇,就算是真龙,前边丰州还有地龙翻身呢,听人说,也有住在丰州南边的人在山顶上看到了巨大的龙头龙尾巴,可又哪有能把人变小的国家来得稀奇神异?” “是极了。”宋游点点头,又问道,“听足下说,似乎有不少人曾上去过?” “哈哈!先生果真与我同道中人也!” 年轻官人听了顿时抚掌大笑,随即才对他说:“我初听传闻,除了惊奇,第一想法也是不信,也是想要求真,于是走访了多个地方,却发现浪州沿海许多地方都有类似传闻,哪怕原本并不互通的地方,也有的相似的传闻,无意间去过小人国的人并不少,甚至还有人到了小人国后与上面的人通婚,留下了子嗣,也都带了回来,带回来也都变回了原本大小。” “其中真假又有几成呢?” “自然有人是道听途说,或信口胡诌,不过也有人听来不似说假。”年轻官人顿了一下,“起码许多细节,在一些并不互通的渔村,甚至于不同郡县的渔村的传闻中,也是可以互相印证的。” “足下若能写个奇山异水志,定能流传千古。”宋游对他说道。 “哈哈在下也没那文采。” “足下可去海上找寻过那小人国?” “自然是去了的。那海上的海龙王脾气大得很,不喜被人打扰,若被打扰,动辄掀涛巨浪,打翻船只,在下自然不敢去寻。可这小人国却很少听说有什么危险,自然是要去找一找的。”年轻官人有些遗憾,“只是兴许在下缘分不够,在海上漂泊半月,也并没有能找得到。” “若我要去,又该去什么地方寻呢?” “先生果然感兴趣!” “如此奇异,自然有兴趣。”宋游如实回答着说。 “如此的话,便去沧郡岚安县。”年轻官人想了一下才说,“那地方虽然不见得离经常遇到小人国的地方最近,不过却相对繁华,从那里无论是买船出海还是借船出海,都比较方便,那里传闻也多,先生若还想打听什么细节,也好打听一些。” “记下了。” “听说浪州海外还不止有小人国,还有夜叉国,还有什么什么妖国,多得很,有的凶险,有的有趣,有的听来也像是当地人编出来的。不过这些听来也无非是些妖魔鬼怪,都不如小人国来得奇异。”年轻官人说着,余光往旁边一瞥,“哦,先生你家童儿捡柴回来了。” “她向来勤快,很照顾我。” 宋游也顺着他的目光看过去。 穿着三色衣裳的小女童抱着一大捆柴走了过来,有些疑惑的盯着年轻官人,又疑惑他们在讲什么讲得这么起劲,走近之后,便听到了这一句。 于是不动声色,收敛表情,眼观鼻鼻观心,走过来放下柴,熟练的搭起架子,又从怀里摸出两块普通石头,凑近柴互相击打。 同时暗自对着火吹气。 “呼……” “篷……” 柴顿时便燃了起来。 宋游看得好笑,忍不住又夸一句:“三花娘娘真是聪明……” 年轻官人则看得一愣。 没见过谁的打火石长这样的,也没见过谁打火不用火绒的,更没见过谁打火只需一瞬间火焰就能燃得这么大的。 不过他也没有说什么。 三花娘娘也依旧一言不发,只挨着道士坐下来,为了对得起道士刚才的夸奖,也为了维持自己勤奋而会照顾人的猫设,她现在已经化身成了一只没有感情的干活机器,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烧火做饭。 “这下暖和些了。”宋游对年轻官人笑着说。 “是……是啊……” “足下不急着回去与朋友团聚的话,不如就再讲讲浪州海外别的奇异传说吧,比如那些奇怪的海上的国度,或是那条真龙。”宋游一边用余光瞄着三花娘娘烧火煮饭,一边对年轻官人说,“在下定有报答。” “与先生说话十分畅快,既是畅快事,哪用得上什么报答?” 年轻官人靠着火,也一边盯着三花娘娘的动作,一边说道:“那位海龙王我就没有去寻过了,不敢去寻,不过浪州一旦到了海边,也多的是这位海龙王的传说,有说他体长百丈的,又有说他体长千丈的,和传说中的真龙长得一样,十分了不得……” 火焰烧得噼啪响。 这里好歹也是一处避风处,夏日的山上到了晚间确实凉意渗人,可点着火堆,哪怕隔着一段距离,也不觉得寒冷。 年轻官人一讲起来便停不下来,既觉得这姓宋的道长好似神仙高人,又觉得与他极为投缘,怎么聊都觉得有趣,自然便很容易忘了时间。 于是从浪州海外的“真龙”一直谈到海上的诸多“国度”,又谈到海边的诸多妖魔,当地百姓信奉的神灵,宋游很少回应,但每次回应,年轻官人必然觉得好比找到知音——其实也并非宋游故意如此,实在是宋游能够做到充分的理解他,本身也是个差不多的人。 不知不觉,夜便深了。 前边火堆上架着一大一小两个小锅,已经冒出了浓郁的香气。 那边有人来叫年轻官人。 “先生,我得过去了。” “稀粥已经熬好,热乎着,足下不与我们同吃一碗吗?”宋游问道。 “哈哈……” 年轻官人仰头大笑,既没有推辞,也没有留下,而是说道:“待我先去那边应付一下,等下端着自己的碗过来,向先生讨上一碗……在这山上能吃上一碗新鲜熬煮的热粥,实是一件幸事。” “也好。” 宋游说着也停顿了下,左右看了看,趁着无人,便对年轻官人说道:“从足下口中听说了诸多奇异见闻,都比从别人口中听来的要靠谱,既听得过瘾,也着实帮了我们大忙,既然如此,也得有所回报才是。” “先生何须说那些。” “足下喜欢奇异见闻,也喜欢探究真假,以解好奇心,今日若想亲眼看见神仙登天,想知晓今日上山的游人中都有哪些是神仙扮作的,那便得保证自己天明之前醒着才行。”宋游微微一笑,又补了一句,“神仙登天之前,凡人都会睡去,可若是足下能取草叶上今夜刚成的露珠服下,便可保持清醒。” 年轻官人听完,顿时睁大了眼睛,问道:“先生真是神仙?” 这话问得,他也有些不敢置信。 因为今日以来,面对这名道人,他已不知道怀疑了多少次又推翻了多少次了。 “不是,在下只是一个凡间道人,与足下一样,来这尊者山上观看神仙上任登天。”宋游如实答道,“只是在下要多些道行,方才在这里枯坐了半个下午,已然看破其中玄机。” “先生真是高人!” “还请足下莫要告知别人。”宋游说道,“也请足下莫要效仿那位李公、言而无信。” “一定!” 年轻官人表情郑重起来,对他深深施礼,这才告辞离去,脚步匆匆。 第四百零八章 也许是报应 许多游人已经缩在地上,像是睡了,大多席地而躺,只盖着一件厚衣裳或一床薄被薄毯,山间空地上满是星星点点的火光。可若是仔细看的话便会发现,大多数人都睁着眼,时不时还抬起头,环顾一圈四周,显然也都是听说过尊者山登仙传说,要等神仙登天上任的。 道人也已经铺开了羊毛毡,重新在毡上坐了下来,顿觉软和了许多。 相比起其他游人,又多了几分幸福感。 山风吹雾,呜咽作响。 就是他面前的火堆也一阵黯淡。 火堆上一大一小两个小锅,都是行走天下带的,大锅也算不上多大,小锅则更是袖珍,比碗也大不了多少,甚是可爱。 小女童一脸严肃,将之取了下来。 大锅里面煮的是一锅菌肉粥,自己带的米,捡柴时在山上捡的无毒杂菌,洗净之后,和肉干一样,被三花娘娘轻轻松松撕成细小的条,扔进锅里和米粥一通乱炖,竟也散发出了诱人的香气。 小锅则是三花娘娘的御用小锅,是宋游在发现三花娘娘惊人的厨艺天赋时,特地给她配的。 如今煲着一锅野生菌山鼠汤,大补。 三花娘娘做事时一丝不苟,以照顾自家道士为先,率先便拿来他的碗,给他盛了一大碗野生菌肉粥,加上筷子,递到他的面前,才说道: “吃吧。” “多谢三花娘娘。” “不客气!” 小女童严肃的转过身,又拿了自己的御用小碗,盛了一碗野生菌汤来喝。 “你喝不喝?” “不喝,谢谢。” “你不是很爱喝菇菇汤吗?” “三花娘娘喝就是了。” “不喝算了。” “说来奇怪……” “唔?” “也不知道为什么,每次喝三花娘娘煮的粥、吃三花娘娘煮的饭,明明米都是一样的米,饭也都是一样的饭,却总感觉要更好吃些。”道人一边仔细品味着粥的味道,一边皱眉思索,不解而认真的问,“三花娘娘是有什么诀窍吗?” “唔?唔!诀窍!” 三花娘娘一下被他给问愣了,但心里却又高兴得不得了,一时不知该如何回答,只好在心里疯狂思索,自己到底是哪里做得更好—— 明明自己都是跟着他学的,一切都是照着他做的,一点也不差。 “也不是别的,就是总觉得三花娘娘煮的粥不稀也不稠,什么都刚刚好,煮的米饭也是,粒粒分明,却不干不硬,完全恰到好处。” 小女童端着自己的汤愣在原地不动,碗中热气袅袅升腾,被风吹弯,而她只是一边思索一边斜着眼睛瞄向道人,见他享受的喝着粥,一面心里觉得满足,一面又疯狂思索着原因。 “是水!” 三花娘娘毕竟聪明,终究是难不倒三花娘娘的: “三花娘娘用水用得不一样!” “水?” 道人疑惑的投来了目光。 “对的!”小女童重重点头道,“还有盐巴!还有别的东西也不一样!” “哦?”宋游眨了眨眼睛,“看来三花娘娘还很考究!” “对的!” “却不知三花娘娘平常用的什么水来煮饭、每顿都多少米多少水、又放多少盐,还有些别的什么诀窍呢?”宋游不由好奇的问,“虽然我的厨艺是要胜过三花娘娘一些的,可在煮饭上面却没有三花娘娘的本事,若三花娘娘肯告知我其中诀窍,我以后煮饭就也可以这么好吃了。在厨艺上唯一一项赶不上三花娘娘的地方也可以赶上了。” “唔……那可不行!” “为何不行?” “唔……三花娘娘讲不出来。” “那怎么办?”宋游不由皱眉,“那我以后想吃这么好吃的饭,但是我又不会煮怎么办?” “三花娘娘给你煮!” “这怎么能行?” “可以的。” “一次两次可以,总不能每次都让三花娘娘煮饭给我吃吧。” “可以的。” “可以吗?” “可以的。” “不会累着三花娘娘吧?” “不会的!” “那只好多谢三花娘娘了……” “不客气!” 宋游摇了摇头,也没有办法,低头对着碗吹了一口热气,又是吸溜一口。 在这寒冷的山上夜晚,能喝上一碗丝毫不用自己动手煮的粥,实在舒服极了。 吃完一碗,三花娘娘又要给他盛。 这种舒服也就到此为止—— 三花娘娘给他煮饭和给她自己煮饭用的是不同的锅,可宋游却看见她用同一个勺子给自己盛了粥,又为她自己舀了汤,那勺子放在汤里,如今又被她拿出来给自己舀饭。 “三花娘娘……” “怎么了?” 小女童奇怪地看向他。 “……” 宋游没有说话。 突然想起,在丰州业山一年的日子里,三花娘娘经常给自己做饭送饭吃…… 难道这是报应? …… 今夜天上是有云的,星辰不多见。 年轻官人信守承诺,保守着秘密,也谨记道人的话,保持清醒。 只是他不能保证自己睡过去后能在天明时分准时醒来,便一刻也不敢睡——上半夜和那群来自尧州浪州甚至别州的游人一同饮酒唱歌,等到下半夜大家大多都安静下来,他便又去找别的不睡的人彻夜长谈,实在困了,就起来在山间平地上踱步,用指甲狠掐自己。 传说有人遇见过上任的神仙趁夜登天,年轻官人一路走下来,发现不少人都还熬着夜,估计也是和自己差不多的目的。 不然就是想等日出。 年轻官人还真的又去找了那位姓宋的道长一趟,讨了一碗热粥来喝。 只是去的时候宋道长已经吃完了,盘坐于地,闭目养神,倒是童儿还醒着,给他舀了满满一大碗粥——年轻官人原本想的是一碗白粥,没想到却是加了肉干碎与野生菌的肉粥,肉干的咸香与野生菌的鲜美结合在了一起,只加少许盐花,就是上等的美味,不说在这大山之上,就是在山下的县城中,在繁华如梦的阳都,也是难得的山珍美味。 这位高人倒真的会享受。 那位童儿也真当是心灵手巧。 不仅心灵手巧,还很大方,看他喝完了粥,还将自己煲的野生菌肉汤分与他喝,亦是鲜美不已。 杂七杂八找了不少事情来做,总算快熬到了将要天明的时候。 这是离睡醒最近的时候。 是离梦最近的时候。 也是人睡得最沉、醒着的人最容易犯困的时候。 许多游人等了一晚上神仙登天,却连一点动静也没有等到,失望又犯困,不由得纷纷睡去,还在坚持的人越来越少了。 年轻官人依旧咬牙保持着清醒。 天边已隐隐显出一丝鱼肚白,明月依旧高悬,只是被云所遮,不见真容,只能见到云后透出的朦胧月光,像是隔了一层琉璃灯罩。 忽然一阵清风吹过—— “呼……” 年轻官人顿觉一阵睡意上涌。 与此同时,原本躺在地上还清醒着的几个人也立马倒了下去,甚至原先还在小声说话、抱怨白等了一晚的几个年轻官人也没了声音,只剩下韦姓年轻官人努力保持着清醒,牙齿都快咬碎了。 “不对!” 年轻官人用力摇晃了下脑袋,察觉到了不对之处,也立马想起了宋道长的话。 “神仙登天之前,凡人都会睡去…… “草叶尖上今晚的新露……” 年轻官人顿时强忍着睡意,几乎是倒了下来,刚好爬到一株野草旁。 借着朦胧月光,草尖有湿意。 年轻官人也不管不顾,张嘴就含了上去。 所幸无人在此方便。 今夜新成的露,入嘴只觉得又冰又凉,带着青草的芬芳,细品还有一些泥土味儿。 传说这是山鬼精怪的食物,也是一些神仙的饮品,宋先生则说可以助人保持清醒。年轻官人吃了之后,却并没有立马恢复清醒,一点不受那催人入眠的山风的影响,而只是稍稍清明了一些,不至于立马昏睡过去。 “还有……” 年轻官人也不管别的,只凑向其它青草,甚至伸手扯下青草,将那露水顺着草尖倒进嘴里。 不知吃了多少,也不知过了多久。 不知是不是真的有用,还是只顾着吃露水去了,忘记了睡眠。 等到他感觉天地陡然亮了几分,那山风不知不觉间早已停歇下来,年轻官人愕然翻身,扭头看去,却见天空中原本遮月的云也被吹去,露出了天边一轮皎洁的明月,伴随着天边的天光,无论是前方状若老者的尊者山,还是远方的连绵群山,都能看得清清楚楚。 又一朵云被风所拨开。 忽然好似天门大开。 天上真多了一扇天门,气派华丽,神光耀眼,门后亭台楼阙,皆古香古色,云雾缭绕,若隐若现,好似天宫。 不知从哪传来乐声,起初飘飘渺渺,只能隐隐约约听到,可当仔细去听,便越发清晰悦耳。 “仙乐……” 年轻官人愣愣盯着天上,小声呢喃,睁大了眼睛,一眨不眨。 天门口出现了人影。 既有天上神官,也有天兵天将。 似乎还有人朝下方看来。 年轻官人连忙撩起衣裳,遮住面容,只透过一条缝,看向天穹,也环顾地上。 地上有人起身,要登仙了。 第四百零九章 尊驾为何至此 仙乐声中,有巨大的仙鹤
相关推荐:
将军夫夫闹离婚
重生之霸婚军门冷妻
她戒之下 under her ring
姑母撩人
自律的我简直无敌了
军师威武
五个男主非要当我好兄弟
小公子(H)
虫族之先婚后爱
我的师兄怎么可能是反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