韶华小说

韶华小说> 我早就不当救世英雄了 > 第230章

第230章

今再来这类地方,已经很少让三花娘娘感到压力和窘迫了,她只是扭着头好奇的到处看,这里嗅嗅那里嗅嗅,尽量紧贴着道人的脚,这样可以避免自己被别人的脚所踩到。要是被道士踩到了,那就算了。 排在香客后,走进城隍庙。 城隍神像依旧端坐于神台之上,审视下方,比起曾经,多了不少灵韵和威严。 下方从左到右,五个蒲团。 蒲团上边都坐满了人。 人们诚心供香,低头祈祷,伴随着青烟袅袅,香火愿力飘散而出,似乎隐隐还能听见他们内心的呢喃。 神台上则堆着一大堆的香。 如今城隍庙灵验出了名,来祭拜的,无论是王侯将相达官显贵,还是贫民百姓贩夫走卒,有时多多少少都会给些香油钱。这些香油钱便用来助点城隍庙内的光明灯,购买线香免费提供给香客,也给庙祝生活用,给庙宇修缮用,还有多的,就用来布施。 如此一来,愿力自然纯粹而诚挚。 “……” 宋游摇了摇头,果真今非昔比。 三花猫也摇头晃脑,觉得时时刻刻都有这么多人给城隍上香,每天同时都有这么多人念叨,要是换了她,肯定忙不过来。 当初她的小庙每天平均也就两个人来上香,她都得很努力的去记,晚上还得累个半死。 就在这时,庙中起了一阵清风。 清风吹动明灯与青烟,撩动神像的被风衣,无声无息间,庙宇内正在上香的五位香客和他们身后排着队的十多人都不见了,甚至整个神庙也都在肉眼可见的发生着变化,像是一阵水波涟漪,所过之处,一切就都变了样子。 面前的神台与神像都消失了,转而是离一人一猫更远、互相之间也距离更远的五名小神官,都坐在椅子上,面前有桌案,铺着纸笔。 五名神官好似都在聆听,有的一边听一边书写记录,有的皱起眉头,有的一脸无奈坐着不动,还有的像是听到八卦一样,面露吃惊之色。 看这样子,来上香的人许的愿大多是不切实际的,或是不属于城隍庙管辖的范畴。 “喵?” 三花猫感到极度震惊。 既震惊于场景的不知觉变化,于是左看右看,也回头往外看,想找到原先那些人和自己来时的路,也震惊于这五名专门负责记录的神官,于是睁圆了眼睛将他们盯着,嘴巴也微微张开,几乎将震惊二字写在了脸上。 宋游低头看了她一眼,微微一笑。 再抬起头来,面前已多了三道身影。 为首的正是长京城隍,身边一左一右,侍立着两名辅官。 而在他们身后,已多了一扇门。 “恭迎先生大驾。” “不敢不敢。” “先生,这边请。” “好。” 宋游便往前走去,同时指着身后五位小神官:“这几位是……” “哦,皆是城中死去的书生文人。”城隍一边引路走一边说,“自打几年前先生提点之后,倾听百姓愿望便一直是几位神官闲暇时在做,可是随着庙中香火越来越盛,香客越来越多,几位大人也忙不过来。恰巧这几年来,人死变鬼之事越来越多,尤其是执念未消之人。这几个书生都是学识渊博品德高尚之人,要么是病死的,要么是遇害死的,苦学多年,一身才华还未展用,便死去了,实在可惜,小神便将他们带进了这城隍庙下边的官署,先充做阴差,做些笔录之事。” 城隍一边说一边带着他们走进官署。 城隍庙虽小,却别有洞天—— 里头已是一个完整的地神官署。 既有办公用的大堂班房,亦有居住用的住处,甚至还有了地牢。 宋游一边听一边看,又低头瞄了一眼自家猫儿,这才叹道:“城隍这里的制度已经十分完善了啊。” “不过仿照阳间而已。” “如此正好。”宋游说道,“若说对于城隍阴司一道,几位便是最有经验的了。” “先生准备如何?” “几位对于丰州鬼城可有了解?” “小神是城隍,下方文武也都是城隍庙下属的神灵,算是地神,本身被限于一城之地,不得轻易外出,外出也失了神力。这几年来,虽然遇到过鬼城的鬼差来长京拘鬼,也曾有过交流,却也算不得有多深的了解。”城隍答道。 “丰州鬼城暂设三殿,这第一殿,就管拘领阴鬼。”宋游说道,“然而天下之大,若单单是从鬼城派出鬼差,四处搜寻阴鬼,纵使鬼城的阴差有这一类的本领,终究是忙不过来。要么晚了,要么就漏了,都容易造成危害。再加上偶有武人成鬼,修行人成鬼,执念深重者成鬼,或是原本就是恶鬼厉鬼,便更容易酿成祸端。” 宋游顿了一下。 “说白了,对于当地的了解,莫说如今的丰州鬼城,就是今后完善的阴间地府,也不可能比得过当地的城隍。” “先生意思是,将天下城隍庙与鬼城第一殿相连,若当地有人身死成鬼,就由城隍庙先将鬼魂拘来收留,再移交给鬼城?”城隍说,“这样倒确实比阴差从鬼城出来抓人方便许多。” “正是。”宋游点头,“丰州鬼城是阴间地府的雏形,今后若凝聚地府,也将依照鬼城旧制。” “……” 城隍顿时明白了。 地府的凝聚乃是大势,不亚于当初的天宫,其中有大造化,自己这么一来,相当于是搭上了地府大势。 至于到底搭上多少,还得看这位安排。 “如何构建城隍庙,要分置哪些职位,各司何职,要如何与百姓相处,如何应对作乱的妖鬼,如何制定规章条律,甚至选何人为官,都得靠几位大人多多费心。”宋游说着一顿,开始讲好处,“从今往后,城隍便属阴司,天下城隍庙尽归长京管辖。作为天下城隍的总司,城隍只比鬼城第一殿的殿君低半级,但无需受其扼制,平常一个在人间,一个在阴间,属合作关系。何地城隍上任,调度罢黜,都归长京城隍管。” 城隍与辅官认真听着。 猫儿则早已经是一头雾水。 第四百九十八章 神道体系完善计划 “殿君……” “目前鬼城只有一位鬼帝坐镇,是在下请来的,乃是逸州的岳王神君。岳王神君秉性刚直,却生性懒散,鬼帝亦不理实事,不掌实权。此外西天佛门也有一位代理人,在鬼城度化恶鬼,是位很有品行的高僧。为防意外,在下还请了一位大妖,暂时坐镇于此。不过这两位便既无所谓级别也无所谓权力了。”宋游对他解释道,“目前鬼城一切事务皆分于三殿,三殿中又属第一殿最大。殿君便是一殿之主。” “原来如此。” 这么算来,殿君完全可以算是鬼城的最高掌权者了。 从被限在长京的城隍,变成天下城隍的领导者,从区区一地的地神,变成地府阴司仅次于殿君的存在,无疑是天大的机缘。 “不知殿君是……” “何仙翁,何相。” “何相!” 老城隍顿时肃然起敬。 这年头仍是一个神灵成就的年代,许多神灵细数下来,都离现今不远,老城隍是上上位皇帝的国丈,当然如今朝堂仍未确定皇帝下落,太子暂时还没有在长京登基坐殿,否则便是上上上一位皇帝的国丈了。他生活的年代与何相的年代有不少的交集。 当然了,在他那个年代,无论是身份地位,还是权力名声,他都是远远无法与何相相提并论的。 何相是当朝宰相,手握大权,亦将是千古贤臣名相,注定流芳百世。 而他只是一个国丈,女儿生得好。 隶属于鬼城阴司,只比第一殿的殿君低半级,对他的神职神位来说无疑是巨大的提升。顶头上司乃是当年何相,也丝毫称不上憋屈。 心中自然是一万个愿意。 接下来便是商议细节了。 “只是大晏一千八百县,遍设城隍,自然要选有德行功绩之人。城隍一人,麾下还要设文武,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老城隍皱眉说道。 “确实麻烦,非是一朝一夕所能完成的。”宋游点点头说,“然而合抱之树,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天下虽号称有一千八百县,然而却只有几十州,每州只有几郡,每郡只有几县,可以先从州城开始,级级往下。” “这倒是……” 城隍点了点头,思索着说:“可这么多有德行功绩之人,又分布各地,可不容易找。” 随即左右看了看两名辅官: “文官还好,只需德行功绩与能力,就算没有多少道行的新鬼也能担任。武官却得与城中邪魔恶鬼打交道,司职调查、驱逐、抓捕、追缉与斗杀之事,小神麾下几位武官生前便本领高超,死后虽被封为地神,却也是在城中吸纳了多年香火,才渐渐有与邪魔恶鬼相斗的能力。这般武人,还得有德行功绩,短时间内恐怕难找,就算找到了,几年之内怕也派不上用场。” “这点无需城隍担忧。在我们来到长京之前,已经先去了一趟丰州鬼城,请何殿君在各州郡挑选品德高尚有功于世的人,挑选出来,便请他们来长京城隍庙报到。”宋游说着一顿,“至于武官,倒确实难找,不过我们游历天下时,却在北边言州遇见过一座特别的龟城,城中阴鬼皆是边疆保土卫国而死的将士,本身都是武人,又经血煞之气侵染,那龟城又是难得的阴气浓厚之地,养鬼圣所,多年以来,城中兵将校尉大多都有了老鬼才能比拟的道行。在下路过之时,又为他们指了一条地神之路,此后他们便常常在言州夜出巡逻,击杀妖邪鬼物,保当地平安,当地便真有人给他们上供,将他们当做地神一样侍奉,距今也有好几年了。” “嘶……” 老城隍不禁吸了一口凉气,惊觉这位竟从数年前便开始准备了。 这些鬼兵鬼将有本领,有功绩,又事先便做过巡查妖邪的地神之事,熟悉此道,还能有比之更适合的人选吗? 其实何止是他,就是宋游自己,说到这里的时候,也不禁微微一愣。 听说远安城被鬼兵鬼将占领之后,是国师下令,将那座龟城遗弃,给这些鬼魂居住修行,不知当时国师又是出于什么想法——是他原本养着这群鬼兵鬼将有别的用处,还是原先就是为了此时而准备的? “不知这些兵将有多少人?” “原有一千二百余,后来北方决战,流血漂橹,增长到一千五,在下请燕儿传信过去后,大抵有一千三去了鬼城报到。” “一千三,绰绰有余。”老城隍连连点头说,“天下一千八百城,逐步设立城隍庙宇官署,这些英魂够用很久了,天下还有侠义之士,在这个过程中完全可以慢慢搜罗,让人与鬼举荐,够了够了,完全够了。” 看得出这位城隍很满意。 “距离我们离开丰州鬼城也过去有段时间了,可能再过不了多久,就会陆续有鬼魂在英魂护送下来这里报到了。”宋游对他说道,“届时请城隍再对他们好好评断善恶,审查功过,根据品行功绩,能力大小,结合祖籍所在,分封各地。” “小神也会知会朝廷礼部,让他们在当地建立城隍庙,将城隍与神官名录登记造册。” 老城隍这句话说得自信。 似是觉得礼部不会不答应。 相比起数年前那个要看礼部侍郎脸色的长京城隍,真是差别太大了。 “当朝宰相也是在下的故人,我也会与他说明,陈清利害,好使朝廷尽量配合。”宋游如是说道,“咱们各出一把力。” “先生已出了大部分力了。” “在下要出的力,到这里就已经出了一多半了,此后大多是城隍的麻烦。”宋游说着顿了一下,“我们此次回京,应是最后一次了,之后无论是游历天下还是返回丰州凝聚阴间地府,都不会再由长京过。但此次也还有别的事要做,会待到明年春夏才走,在此期间,城隍无论是有什么事情需要商议,或是有什么麻烦需要帮助,尽管来找我们。入梦也可,亲至也可。” “小神明白。” “我们的画和游记……” “差点忘了!请稍等!” 老城隍一拍脑门,亲自去取。 不多时,他便又出来了,此时怀中抱着一堆油纸包成的方形包裹,上边还放着两幅画。 “先生请查阅。” 城隍将之放在旁边桌案上。 宋游倒没有查看那份油纸包裹,只是打开两幅画卷看了看,其中一幅背靠连绵苍山,芦苇成毯,被风吹向同一个方向,画中小路上,乃是道人与三花猫枣红马的身影合并,另一幅长山杏花开,画中却只取了一角,长廊上道人与猫并排坐着,猫儿歪着身子,隐隐往道人身上靠。 宋游打开看,三花猫亦垫着脚看。 只是她这角度看起来不太方便。 “将之放在城隍这里果然没错,一点褪色也没有,若是带在江湖中,恐怕已染上岁月奔波痕迹了。”宋游摇头叹息,随即合上画放好,恭恭敬敬对城隍道谢,“多谢城隍。” “多谢城隍!” “应该的应该的,画卷完好就好。” “在下便先告辞,城隍有公务在身,不必远送。” “先生慢走。”老城隍与两位辅官纷纷行礼,“三花娘娘也慢走。” “喵……” 一人一猫走到了原先的位置。 面前仍旧是五名小神官,只有一个听到了合适的祈祷,正在书写记录,其余一个发呆,一个无语,两个新奇的看向他们。 三花猫不禁与他们对视。 眼前忽有水波涟漪。 等到猫儿反应过来,自己与道士依然站在城隍庙大殿之中,前面的五名小神官逐渐消失,转而变回原先的神台,中间正是长京城隍,身边则是常常伴随于他的两名辅官两名武官。五个蒲团,依旧跪坐有人,诚心供香,沉默祈祷,只是比起先前,人已经换了一批了。 道人手中则多了一个包裹两支画卷。 不断有人往里走,亦不断有人上完香出来,从他们身边走过时,都向他们投来奇怪的目光。 似乎不知这道人为何来城隍庙还要带一只猫,又似乎不知他们为何在这里一站这么久,亦或是嫌弃他们挡了路。 “走吧。” 道人轻声说道,抱着东西离去。 猫儿频频回头看,好奇不已,心中像是猫抓一样的痒,但是也没有办法,道士已经走了,她再怎么不解,也只得跟上去。 走着走着,扑上去抱着道人的脚,试图把他抱摔在地。 伤害几乎为零。 “三花娘娘不必过于羡慕,当初三花娘娘的神道事业只是刚刚起步,就中道崩殂,若是三花娘娘持续下去,也是前途无量。这般技巧,神灵自然而然就可以领悟,手下的神官也总会有的。”宋游边走边说,“现在虽说神道事业没了,却有了更自由广阔的天地,亦是前途无量。” “喵呜……” 走出城隍庙山门,宋游又不由得停下脚步,借助城隍庙的高度,俯瞰这座长京城。 真是一座壮观的城池。 第四百九十九章 天才之争 宋游将两幅画重新挂在墙上,随即退后两步,仔细看去。 随着长京入冬,好天气也变得奢侈了,即使开着窗,照进二楼的阳光也少得可怜,光线灰暗,加上一天比一天冷,二楼又干净简洁,有时候难免有一种因为过于单调而显得冷清的感觉。 挂上这两幅画,立马就增色不少。 一幅绝佳的风景人像画,使屋中元素变得丰富,增添许多美感,一幅道人与猫的背影,虽不如上一幅画工精湛,却为屋中添了不少暖意。 “以后若有缘再见窦大师,定要让他重新给我们再画一幅。” 宋游点点头,转身往后看。 身后他常用的书桌前坐着两道人影,一高一矮,都侧对着他。 桌上摆着两把米,摆成了两堆。 两人一人手拿一根柳枝。一个皱着眉头,以柳枝对着米堆空指,随后又将柳枝移向另一边。一个一脸严肃,手握柳枝指着米堆一动不动,目光也死死盯着米堆,表情越来越严肃,眼神越来越用力。 两人都很认真,时不时用余光瞥对面一眼。 桌上的米是一点也不动。 不知道的,还以为他们在犯傻呢。 忽然之间,有一颗米动了一下。 “!” 三花娘娘神情顿时一凝,握着柳枝更加用力,依旧指着米粒一动不动,也不外放灵力将之吹动,而是试图用法术来搬移它。 刚才她已经成功了一点! 已经领先燕子了! “……” 又一颗米动了一下。 三花娘娘神情再是一凝。 只是她没有察觉到,她的头发和衣服也动了一下,同时冷嗖嗖的。 “吱呀……” 道人关上了窗。 “!” 小女童疑惑,顿时扭头看他。 “三花娘娘还没有成功,只是外面的妖风吹的。”道人淡淡说道,“还需努力。” “妖风?” “大风罢了。” “唔!” “莫要分心。” “啊秋!” “打喷嚏也不算。” “猫就是要打喷嚏的!” “也不算。” 道人随意挥了挥手,刚才被她喷嚏吹动的米粒顿时又回到原位,堆成一个小尖堆。 “……” 三花娘娘盯了他一眼,又瞄一眼身旁一直很认真的燕子,收回目光,继续盯着米堆,握着柳枝一指。 “三花娘娘莫要调皮分心,虽然三花娘娘天赋异禀,乃是世间少有的绝世天才,然而燕安乃是燕仙亲传,世间少有的千年大妖的后人,而且是世间唯一得到天宫与世俗承认的千年妖族,三花娘娘可能会输的。” “!” 是哦!燕子也是很厉害的! 虽然平常看起来弱弱的很好欺负就是了。 小女童余光又瞥了眼全神贯注的燕子,顿时一阵紧张。 要是输了,岂不是天才猫设不保? 小女童顿时也全神贯注。 “……” 无声无息间,一粒米动了。 却不是她面前的。 而是少年面前的。 米堆最尖上的一粒米滚落了下来,并且随着少年手中柳枝的移动,而从右往左,朝着另一边自行移动,一尺以外的桌上画了一个圈。 中间断了一次,少年一脸认真,几乎两耳不闻窗外事,重试几次,便又成功了。 “!” 小女童睁大了眼睛,感到更紧迫了。 不多时,她也隔空搬动了米。 “很好,都很厉害。你们慢慢搬,不许作弊,不许用嘴巴吹,也不许用灵气化成风吹,不许用任何别的办法,只能用这搬运之法。”道人的声音随着他往楼下走的脚步声悠悠然传来,“看谁先将所有的米全部搬到另一个圈里,或者在法力全部耗尽之前,谁搬得更多,输的人得对赢家说一声算你厉害。” “!” 两人全神贯注,开始比拼。 一粒粒米被凭空搬动。 只是这隔空搬运之法虽然简单,在搬运这些小物件时,前期却不如直接用灵力化成风来吹,或是用灵力来挪。而且他们用得并不熟练,虽只有小小的一粒米,却也常常动着动着就不听他们使唤了,且法力消耗得很快,仿佛不是在搬动一粒米,而是在搬一块大石。 如何节省法力,也成了一种学问。 否则的话,就算搬得更快,恐怕也搬不完这么一小堆,法力就耗尽了,便只能眼睁睁看着对方赶上来。 燕子少年从来专注,一心一意。 三花娘娘也拿出了学字时的专注。 两人你追我赶,谁也不认输。 道人则裹了一件厚衣服,搬着躺椅到了楼下,缩在门口屋檐下,看外面街上人来人往,细品这座京城微妙的变化。 不知过了多久,头顶传来轻轻细细的一声: “算你厉害!” 声音干脆利落,毫不拖泥带水。 “……” 宋游摇了摇头,露出微笑。 三花娘娘分心贪玩,耽搁了不少时间,等被自己话术激励,已经追不上从始至终一心一意的燕子了。 身后衣裳有些痒。 宋游低头看去,发现是一只三花猫不知何时来到了自己身后,竟是一点声音也没有,随即被躺椅上垂落下来的衣角吸引,正爪勾口咬,而燕子也已经化成了原形,在外边天上乱飞。 宋游便收回目光,悠悠然问道:“三花娘娘的米还剩几颗?” “喵喵喵喵!” “那也只差分毫啊。”宋游说道,“看来燕子是个不错的对手,但三花娘娘实力也很强。” “喵嗷!” “那只是因为燕子生性腼腆,喜静喜独处,有自己的想法,不喜欢修习那些破坏力大的法术罢了。”宋游说道,“其实你看,老燕仙那般身化万千的本领并不简单,燕子年纪也不大,就学得很好。” “喵……” “是吧,燕子能被老燕仙那么看重,不是没有道理的。三花娘娘虽然天赋异禀,但下次若想赢,也须得全力以赴才是。” “喵?” 猫儿停下了戏弄衣角的动作,往前两步,扭头把他盯着。 “我哪有常将‘天赋异禀’四字挂在嘴边?只是事实如此罢了,而三花娘娘清楚的,我向来是个诚实的人。” “唔……” “不过话又说回来,三花娘娘小小年纪,便有愿赌服输的品性与气度,而且服得如此干脆,这可是许多成年人也做不到的。”宋游无视了衣角再次传来的晃动带来的酥痒,“假以时日,必成大器。” 燕子还在外头乱飞,飞得很是畅快。 …… 两日之后,一个阴沉沉的清晨。 宋游很早就起床准备了。 不想去外面买干粮,于是自己清早起床,揉面包了一些包子,这年头叫馒头。 包了酸豇豆肉沫馅和咸菜肉沫馅两种,既开胃好吃,又可以补充盐分,自己煮了几个鸡蛋带上,又烙了几个葱油肉饼,都用油纸包着,再加上另一个方方正正的油纸包,一同放进包裹里,便叫上女童与燕子出门了。 三花娘娘挎着她的褡裢,里面除了她的小零食和小刀旗子,还有一个装满的水囊,算是为宋游分担了一些重量。 一行人往北钦山而去。 那方方正正的油纸包里,正是宋游带了一路的半部《蔡医经》。 小女童拿着她又短又细的小竹杖,学着宋游拄着,只是这根竹杖对于如今的她而言有些太短了,倒是可以当做玩耍的棍棒。 于是她一边走,一边到处挥舞,时不时盯着路面上细小的碎石,陡然一挥竹杖—— 碎石便立马往旁边飞去。 碎石不能太大,最多不能超过指甲盖大小。 否则就会不听她使唤。 正好遇上鬼市开市,宋游又去鬼市转了转,本想缅怀曾经岁月,却另有收获。 鬼市鱼龙混杂,向来不如城中规矩,各种真真假假的消息满天飞,总比城中传得快些。来到这里,感受这里的氛围,看这些人的想法,这才能体会到长京之乱远比长京街上看到的严重。 这些本就藏身于暗处的人,亦是最容易对大晏朝廷和如今局势不满的人,原先一片太平,自然压在心底,只敢小声说,小范围讨论。如今大晏开始显出了一点乱象,他们心底积压的东西便立马爆发了出来,仿佛成了最先知水暖的鸭,最先知水浑的鱼。 并且有趣的是—— 长京街上比以前萧条冷清,这鬼市反倒比以前热闹多了。 住的则是以前的茅店。 值得欣慰的是,当年那户人家的男主人已经从军归来,还混了个品级低的校尉,如今在城中做一个小武官,俸禄也还可以。 也许当年的彩虹是有用的。 随即慢慢往北钦山走,一边走一边观赏早冬萧瑟的天地,饿了便找个地方,生一堆火,用木棍串着馒头烙饼烤热,便是一顿凑合饭,总归比街上买的蒸饼馒头或干巴巴的胡饼更有滋味一些。 如此走到北钦山时,已经四天后。 这次北钦山倒是还未下雪。 前些天到长京,第二天宋游便让枣红马自行去北钦山寻蛇仙了,如今和上回一样,他们才刚走到山顶,枣红马就有所感知,来迎他们了。 宋游问它蛇仙和神医的近况,跟随着它,很快见到了那座湖边茅屋。 隐隐有炊烟升起,静谧如世外桃源。 第五百章 医经已成 湖边草甸已老,树木皆凋,落了一地的枯叶,唯有茅屋后的竹林仍然墨绿,全都低着头,昏黄天光下有些偏黑。 湖面安安静静,清晰的倒映着岸边光秃秃的树枝,也落了不少落叶,飘在湖面上像是小船,一片萧瑟之感,细看却也别有一番风味。 一名道人带着小女童与枣红马,进入这方世界,像是无意闯入一幅秋冬画卷之中。 湖上仍有小舟,舟上仍有钓叟。 “噗……” 马儿慵懒的打了个响鼻。 宋游走到湖边停住,与他无声行礼。 小女童也在岸边站住,仰起头伸长脖子盯着船上老者,目不转睛,又是一脸严肃。看了好一会儿,她才做下决心,试探着往前迈步。 绣花小鞋子,踩水却不沉。 甚至连一丝涟漪也没有荡起来。 这是她对分水刀的新妙用。 小女童挎着褡裢,慢慢往前走,不时停下来,回头看一眼已经走向竹屋的道士,站在岸边看着她的马儿,还有在天上胡乱飞、害怕地下蛇仙而不敢轻易下来的燕子,逐渐走到小舟面前。 高踏步往船上一跳。 “哗……” 船身受力,左右摇晃。 镜子一样的湖面终于荡开了涟漪,许久也没有安定下来。 蛇仙依旧端坐,沉默不语。 只是旁边多放了一根钓竿。 “!” 小女童抬头看他一眼,眼神如猫,没有说什么,只一边紧盯着

相关推荐: 赘婿   一幡在手天下我有   小可怜在修罗场焦头烂额   缠绵星洲(1v1虐爱)   小怂包重生记(1v2)   媚姑   姑母撩人   偏执狂   狂野总统   五个男主非要当我好兄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