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2章
样,跑上去查看字迹、又跑回来告知道士的,只是却忍住了。 眼中有光闪烁。 有些东西好像本身已经记不得了,如今却又莫名其妙的从脑子里冒了出来,使她感到陌生又熟悉,因此交织出奇妙的感觉。 三花娘娘扭头看向道士,又收回来,提着小竹杖却不拄,随着道人的脚步慢慢走过去。 石碑一面写着“逸州界”。 一面写着“栩州界”。 这是三花娘娘见过的第一面的州界碑,也是道人第一次教她认字的时候。 三花娘娘站在这里,凝视了它许久。 当时此处的场景好似潮水翻涌,跑到她的脑子里来,好像过去了很久,又好像就是前些天。 “那只蠢猫……” 三花娘娘不禁摇了摇头。 竟然不知道读书才能变强。 “小江寒莫要学她,等到回了道观,三花娘娘就亲自教你读书认字,要早些认字,才能变得像是三花娘娘……接近三花娘娘一样厉害。” “三花娘娘~” “笨……嗯你说得很标准,要是再多说点别的话就更好了。” “耗子~” 三花娘娘无意识的挥舞着手中竹杖,迈步往前走去,虽然好几次回头看,终究还是慢慢走远了。 前方右侧有一片空地。 一大群人在这里歇息。 这群人分成了泾渭分明的两部分:一部分占了大部分地盘,中间是几辆马车,不知道里面装的是什么,周围有十几名军人和更多的差役,还有一名身着官袍的人站在最前面,与另一部分人谈话;另一部分人便是宋游先前在念平古渡遇上结伴的那群商旅行人了。 看见宋游走来,这群商旅行人立马兴奋起来。 “来了来了……” “就是这位先生,与前方路上的山君是旧识,这才保了我们一条生路!” “岑公说的灵泉县阴阳山我们不知道,但这位乃是修道高人,不妨问问他试试看,说不准他会知道。” “……” 姓岑的官员顺着他们的目光,看向山路上走来的道人。 听这群商旅行人说起他们方才的经历,若是在十几年前,怕是足以让他们惊得不敢相信的,可即使在妖精鬼怪频出的今天,这般经历也足以让任何人觉得神奇与幸运,可见他们的表情,却又不像说谎,官员难免便对他们口中这名修道高人兴趣浓厚。 等到道人走近,他便上前迎接,当先行礼问道:“在下岑星,字远广,见过先生了。” “在下姓宋,逸州道人,有礼了。” “方才听说先生与山间山君相识,又有安清燕仙的后代相随,定是有大神通大法力的高人,岑某向来仰慕这般高人。”官员颇有些年轻,也如大晏大多数官员士人一样,喜欢结交道人名僧,“却是不知先生在哪处仙山修行?” “不是什么仙山,只是小山小门,小道观罢了。” 宋游仍然不知道他们从哪里来,是什么人,要去寻自家道观做什么,因此也没有立马说明,免得惹来纠缠麻烦。 随即继续问道:“却是不知足下又从哪里来,要往哪里去呢?” “我们从长京来,要往逸州拙郡去。”官员客客气气答道,“正好想请问先生,听说逸州拙郡有个灵泉县,灵泉县外有一座阴阳山,阴阳山上有一间道观,可我们在长京时就问了一些来自逸州的人,有人从未听说过这个地方,有人听说过这里,却没有听说过这山上有间道观,有人听说过这座山上有间道观,又听说很多人去找了,根本找不到……我等奉命前去此地,却不知先生是否听说过这间道观,到底有没有,我们若要去的话又要怎样才能找得到?” 官员一边说一边打量着道人与道人身边的女童,以及女童背后的女婴,却只见女童仰头直直盯着他,女婴也嗦着手盯着他看。 那名道人则是问道:“足下去此地为何呢?” “……” 官员一听便眼睛一亮,觉得他好像知道,却又犹豫了,不知该不该说。 最后也只是说道:“去送一样东西。” 却不料道人一听,便露出了微笑。 “原来是明德大典啊。” “啊?” 官员顿时一惊,睁大眼睛看着他:“道长如何知晓?果真是有大神通大法力、料事如神不成?” 周边其余人听了,也都惊讶。 “非也,只是在下姓宋名游,正好来自阴阳山伏龙观,多年前曾与崔公有一段缘分,知晓他在著作大典,会将之送来。”宋游说着,这才指着三花娘娘与他介绍,“这位是我家童儿,三花娘娘。” “真……真是宋仙师?” 姓岑的年轻官员顿时愣住了。 “自然。” “三花娘娘?”官员又指着旁边这名背着女婴的女童,颇有些不敢相信,“难道便是那位著作《天牝日记》的三花娘娘?” “足下曾看过?” “曾拜读过。” 所谓《天牝日记》,便是当年三花娘娘游历海外回来写的日记,投给阳州书铺后,书铺的人为它取了名字,叫天牝日记。 听说这部书在如今的大晏也慢慢开始流行起来,皆因在此之前,世间虽有志怪书,却很少有好的志怪书,更没有以亲身经历的角度、记载得如此详实的志怪书,而且在这部书中,海外奇异之事之景令人眼花缭乱,对于常人很少遇到、遇到也不敢看的海龙王,最近一些年海上与沿海之人才开始供奉的白犀神都有记叙,叙事角度也很奇异,又是以更为少见的日记行事,一时也让很多人为之喜欢。 在这部书中,无论是笔者自己的奇异角度,还是笔者眼中那名无所不能的无名道士,都能让不同人为之向往。 只是道人目前为止还没看过。 道人此时也只是笑笑,既没有承认,也没有否认,而是问道:“崔公的明德大典已写完了吗?” “多亏朝廷鼎力支持,众多学士与崔公辛苦之下,前两年就写完了,当日长京天地都起了异象。后来又抄录了一份,便是这一份,崔公特地叮嘱我们要在今年过后送到逸州拙郡灵泉县阴阳山伏龙观去,否则若逢乱世,这部惊世大作恐怕很难保存下来。” “原来如此。”道人说着,又问他道,“不知崔公如今可好?” “崔公……” 年轻官员说到这里,不禁露出遗憾之色:“崔公在著书完成并且抄录结束后不久,就因在朝堂上指责国师专权,为此前俞相鸣不平,甚至写了诗和文章还骂国师,隐射陛下,被问罪了,没多久死在了狱中。” “唉……” 道人听到这里也不禁叹了口气。 “既然如此,便请诸位将大典留在这里吧,在下自会将之带回观中,妥善保存,若后世有用,便留给后世,诸位离去即可。” “……” 官员稍稍犹豫了下,还是决定不去怀疑道人的身份真假,连忙转身,指挥着众人将一个个箱子从马车上搬下来,放在原地。 光是从箱子的数量与重量便能看出,这部大典究竟有多庞大,又耗尽了多少人的心血。 “在下要在此停留片刻了,请足下帮忙将这群百姓送出这片荒山吧,也没有多远了。”宋游对他们说道,“若是此后不再用马车了,可以不必原路返回而是借由金阳道去长京,要近很多。” “岑某告辞。” 年轻官员恭敬行礼,带着一群面露狐疑之色的官兵官差与商旅行人离开此地。 走过一座山后,又过了一座山,早已经看不见身后之景了,忽然听见有风声鹤唳,回头一看,只见一只巨大的仙鹤振翅而起,扶摇直上,眨眼之间就从山中飞出,到了云端,往逸都方向去了。 “好大的仙鹤……” “看来那名道人是真的!” “岑公如何确定那道人真是来自灵泉县阴阳山,不是假的呢?” 众人都看向年轻官员。 只见年轻官员摇了摇头,却是不答。 崔公领他共事几年,亦师亦友,那部《天牝日记》便是崔公与他一同看的,崔公将此事托付于他后,他也问过几次那名道观有何稀奇,虽然崔公从未细说过道观中那名道人,但偶尔从旁说起一点,也在他心中留下了印记。 今日见了这名道人,与之相谈,他便知晓,这位道人大抵就是崔公心中那位。 第七百零一章 心中旧事起,静候故人归 白鹤将大典送回阴阳山伏龙观,宋游则在这片空地上休息了一夜,次日才继续出发。 此处已是逸州境内。 道人与三花娘娘一路往前,暮春时节已经十分暖和,哪怕是山中晚上,也并不寒冷,他们常常随便找个地方便露宿过夜。若是渴了,便寻山泉或路边人家讨一些水,若是粮食不够了,便在途径的城镇购买一些,或是向山中村民购买,也算方便,起码无需为此过多忧心。 逸州也变乱了。 道人一路往前,无论是受村民询问相请还是路上偶遇,除了不少作乱的妖魔。 当然,都是三花娘娘与燕子出力。 有时能得到一些银钱谢礼,有时能得到一顿好饭,有时能得到不少干粮水果,不管怎样,都算是收获。 因此也走得慢了许多。 尤其是有时山中妖魔邪鬼实在太多,宋游在一地停留吃喝、三花娘娘与燕子除妖,被村民热情款待,说什么也要停下来过夜吃顿酒席,最初还以为只是村民们淳朴的热情,可是一顿酒席吃饭,一夜睡醒,这才发现,隔壁村落的人昨晚就得到了消息,一大早就来排队相请了。 热情自然是热情,淳朴也淳朴。 时间却也消磨了不少。 好在道人早已无事一身轻,距离夏末秋初也还有很久,一点不急,满心都是闲情逸致,乐得多赏赏山水,也乐得替沿途村民除一些妖魔。 乐得消磨时间。 不知不觉,阳光便越来越耀眼了,正午下午时打在身上也多了几分滚烫,山林间开始响起了各种各样的蝉鸣声,吵闹之间富有生机。 三花娘娘时常走在路旁,往草丛里一伸手,便捉来一只指甲盖大小、青色的蝉,反手便拿给背后的小江寒玩,最初还会怂恿她吃,被宋游劝解几句之后她才改变了想法,变成晚上烧熟了再给小江寒吃。 林间每日都是斑驳,走在其中光影变换不停,有几分梦一般的感觉。 “已经夏天了啊……” 道人走在林间,不禁感慨一句。 “对的!虫子都变得越来越多了,叫鸡子,土狗子都出来了,晚上还有客妈,田里还有黄鳝,今晚上要是又在村子里面住,三花娘娘就带着小江寒和燕子去田里捉,捉到第二天早上我们就可以吃了。” “……” 道人一时不知该说什么。 “扑扑扑……” 头顶飞来一只燕子,落在树梢。 “先生,距离逸都只有三百里了,如果中间不耽搁的话,大后天晚上就可以走到,不过看最近的速度,可能还要七八天。” “不急……” 道人叹息着摇头说道。 不知不觉,又要到逸都了。 就在这时,远方山间忽然传来犬吠。 “汪汪汪……” 犬吠声在山林间回荡,久久不停。 道人不由停下脚步,竹杖转身,透过路旁行道树的间隙,顺着声音眺望远方。 却只见到一片茂密山林,不见屋舍。 山中藏有房屋啊…… 房屋被树林遮蔽得严实,倒也隐约可以辨别得出它在哪里—— 山中多是杂树,却唯有一片茂密竹林。竹子生长向来迅速,很适合用来遮挡房屋,加上竹子用途也多,还颇有几分雅致,自古隐居者,哪怕不用它来遮屋挡风也会种上一些,怎么都不是坏事。 加上细看山间,其实有一条不易被发觉的小路,估摸着也少有人走,从山下通往那方。 这年头的隐居者倒是越来越少了。 隐居很多时候也等同于独居,避世自然要避人。可哪怕在太平年间,若要隐居,没个好去处,不说山间妖精鬼怪、山匪贼人,就是山下村落中一些泼皮无赖与浑人,有时喝醉了酒,也得够你喝一壶,若是家中有女眷,那就更危险了。至于彻底远离人烟村落,也不太容易。 因此有些以隐士出名的山,山上隐士其实都是扎堆的。 真正敢于独居的隐士,大多是清修的孤家寡人,或是有本事傍身的。 如今这年头便更加混乱了。 宋游倒是有几分好奇。 “汪汪汪……” 犬吠又响了几声,便停了下来。 道人收回目光,继续往前。 只是走出没有多远,刚刚过了一个弯,便见两名农家青年沿着山路跑来,跑得汗流浃背,脸上既有慌忙也有惊恐。 这一路上遇见太多了。 道人一看便知晓是怎么回事了。 于是他拄杖让到路边,看似为两名慌忙赶路的青年让开道路,可在两名青年因为他的一身道袍朝他投来目光时,他便开口问道:“两位为何如此匆忙的在山间奔跑,可是遇到什么事了?” 两名青年对视一眼,还真停下了。 “回、回先生,我们村里昨晚闹了妖怪,正奉村正之命,要趁那妖怪还没跑回山中,要去前方山里请高人来除妖呢!” “先、先生可会除妖?” 两人都气喘吁吁,对他说道。 “在下精于除妖之道。”宋游谦虚的说道,“可去二位村中除妖。” “那妖怪可凶得很,房子都被它一下子就撞倒了,先生可不敢说大话!”一名青年脸上仍有惧怕之色,“若是先生不能除它,把它惊醒重新跑回山林都还是小事,恐伤了先生性命!” “是啊!不可大意啊!” “二位如此着急,在下怎敢欺瞒?”道人如是说道,“若是二位不信我们的本领,也可继续去请二位口中的高人,便有两重保险。” “……” 两人互相对视一眼。 这倒正合他们的意。 村正也是这个意思,多请几位高人。 “我们愿请先生相助,若先生真有本领,真能除妖,必有谢礼!只是那妖怪凶悍狡猾,机会难得,请让我们请上前方那名高人一同去。” “不是不信先生,实是那妖怪如今还在村外睡觉,不知什么时候就会醒来,若它遁回山中,再找它可就难了。村正叫我们去请那位高人,若是没有请来那位高人而误了事,村里人定会责怪我们。” “应该的应该的。” 道人露出通情达理的笑容:“不知二位的村庄在哪个方向?” “在前边,距离这里还有二十几里,山路不好找,请先生在这里等我们,我们去去就回。” “既然如此,在下可否与二位同去呢?” “山路可不好走。” “无妨。” 两名青年并不多耽搁,方才是停下来和他说话,多找一位高人,也是停下来歇息喘气,也就歇息了一小会儿,便又慌忙的往前方跑去了。 一边跑一边往后看,总觉得奇异。 自己二人虽说不善奔跑,却年轻力壮,同时也已经奋力往前跑了,可身后的道人拄着竹杖,迈着不急不忙的步伐,却仍跟在自己身后。而他身边那名背着娃娃的女童看起来还没长大,竟也牢牢跟着他们,脸不红气不喘。 原来就在后方,山路边缘,连道人和三花娘娘也没有发现的位置,草林之下竟藏着一条小路,便是通往那山中隐舍的小路。 道人跟在后头,总觉得有些奇怪。 冥冥中仿佛有种感觉。 两名青年显然是知道路的,不过路也不算熟,小路又实在难以辨认,好几次都是走着走着路不见了才发现走错。 终于靠近那间隐舍。 隐舍也在竹林后显出了真容。 共有几间房子,都不算大,既有竹屋也有茅屋,建在一大片竹林中,屋前有鸡舍,也有一条守门黄狗。 “汪汪汪……” 黄狗一见他们就狂吠起来。 两名青年气喘吁吁的跑过来,好像快要晕倒了一样,可走近一看,每间屋舍的门都是关着的,只有黄狗狂吠不已。两人顶着黄狗的威胁,在门口问了几句家中可有人,却都没有得到回应。 道人则是左右查看。 屋舍之间建有鸡舍,竹林之中也散养着一大群鸡,多是肥硕的老母鸡,也有一只大红鸡公昂首挺胸、一身羽毛鲜艳多彩,站在鸡群中间。 竹林之间挡不住太阳的地方还有几块小土,种的是蔬菜,屋后有土,屋前有田,都种着有庄稼。 再旁边还有一个棚子,似是马厩。 高人显然不在家。 不过看来也不像是出远门。 两名青年不免慌乱。 等到宋游左右环看一圈时,却发现自家三花娘娘背着小江寒,已经走到了屋舍的门口,她无视了正在她身边狂吠的大狗,也无视了在她背上被大狗狂吠吓得惊慌失措的小江寒,只凑近屋门缝隙,弯下腰往里看。 一边看一边吸耸着鼻子。 好像在闻着空气中的味道。 “汪汪汪……” “我们没有恶意,请足下莫要慌张。”宋游先是对黄狗说道,又看向三花娘娘,“三花娘娘,这样不太礼貌。” “唔……” 三花娘娘直起身来,回头看向他,却只是盯他几眼,连解释狡辩也没有,只吸耸了两下鼻子,便又弯下腰,继续往里看了。 黄狗则是果真安静下来,只盯着他们。 “这里味道怪怪的……” 三花娘娘弯腰朝屋门缝隙,传来声音。 “怎么怪了?” “有点熟悉。” “熟悉?” “三花娘娘忘记了!” “……” 道人稍作沉默,看向身边二人,开口问道:“不知这位高人长什么样子?又有什么本领?” “我们也只是上次村中闹鬼来请过她一次而已,只知道她是个女子,年纪不大不小,本领高强,善于使刀,妖鬼都无法挡住她的一刀。” “啊……” 道人露出恍然之色。 难怪冥冥中有种感觉,让他莫名想来这里走一趟。 “先生……” 两人不知此处高人去了哪里,也不知该往何处去寻,只好看向宋游,起码这名山间偶遇的道人看起来是有道行懂法术的样子。 “两位不必着急,在下有一位探路的好帮手,也有除妖之法,世间妖魔大多难以挡住他的法剑。”道人指着天上燕子,对他们说,“便请二位此时回村中去即可,我家燕子自会跟随,替村民除妖。” “这……” “先生不去了吗?” “二位放心,若是我家燕子除妖失败,在下也定为村中除了妖魔再走,不过大抵是不会失败的。”宋游说道,“至于在下,此地的高人大抵是在下多年前的好友,在下须得在这里等她回来。” “……” 两人面面相觑,又仰头看向头顶。 竹梢上真的站了一只燕子,低头与他们对视。 “我乃安清燕仙后人,请二位带路,定竭力为二位降妖除魔。” 燕子少有的开口,吐出人言。 两人大惊,却也信了。 随即还没休息够,又往回跑去。 燕子扑扇翅膀,跟在后边。 道人目送他们远去,这才收回目光,再次打量着这片山村隐舍。 随即也迈开步子,走近了屋舍,学着三花娘娘的样子,凑近门缝,往里看去,还真看到了墙上熟悉的一柄短剑。 好在三花娘娘察觉到了他心中情绪的波动,并没有在此时反提醒他这不礼貌。 “……” 此时那条黄狗已经不再吠叫了,却也好像并没有完全相信他们,而是跑到了竹林前,站到了那群正在竹林中啄虫刨食吃的土鸡前面,仰着头很警惕的把他们盯着,似在保护自家财产。 道人隐约记得,在很久前曾有一次与女侠吃肉饮酒,谈论将来。 这位女侠曾说,今后要找个不收税的地方,过清闲日子,农忙时节农忙,不忙的时候就去山里捉兔打鸟,也要过上逍遥自在的神仙日子。 此处有田有土、有鸡有犬,距离最近的村落也有不短的距离。 远离城镇,远离江湖。 几间茅屋,干净整洁。 劈好的干柴与砍短的竹筒贴着墙壁整齐码放,怕是可以烧半年;马厩旁边也堆了不少半干草,绝大部分都是马儿爱吃的;田里地里长的庄稼蔬菜虽然有些潦草随意,可也完全够吃了,有的已到成熟时。 莫名有种简单又富足的安心感。 就是不知道交不交税。 大抵也是过上想过的生活了吧? 道人不由得露出微笑,随即就在屋前雨檐下盘坐下来,心中旧事起,静候故人归。 第七百零二章 故人具鸡黍 “扑扑扑……” 燕子飞了回来,短剑也随之飞了回来,而他一声不响,只站在竹梢上梳理自己的羽毛。 道人依旧坐在门口等。 夕阳西下,日暮生烟。 道人在门口坐了一夜,三花娘娘与小江寒也在门口坐了一夜,燕子在竹梢上站了一夜,那条黄狗也趴在前面盯了他们一夜,等鸡回笼,它就趴在鸡笼的门口,等鸡出来,它又守着他们,倒也颇为顾家。 直到次日上午,它忽一扭头,看向远方某处,随即不再理会道人,撒腿一跑,身影就消失在了竹林中。 宋游便知晓,它的主人回来了。 过了一会儿,山间响起若有若无的叮当声音,应是骡马的铃铛,不知从哪里传来。 声音越来越近,越来越清晰。 倒是辨得清方向了,可山间隐舍被茂密竹林所挡,道人看去,也看不见什么。 然而竹屋前的道人、身边学着道人盘坐的女童、学着女童乱坐的小江寒,还有竹梢上的燕子,却都顺着声音看向那个方向。 燕子低下头来,欲言又止。 “叮叮叮……” 声音很快到了竹林面前,清脆悦耳,伴随着山间四面八方的蝉鸣,使得道人的心中也多了几分期待。 竹林中出现了马儿的身影。 仍旧是一匹黄鬃马,矮小腿短。 却只见马,而不见人。 一只黄狗咬着黄鬃马的缰绳,牵着它从竹林之中穿过,走向林间的屋舍。 “唔?” 三花娘娘愣了愣,又扭头看向一旁。 “刷!” 一道身影从屋舍右侧闪出,手持已经出鞘的长刀,刀身雪亮有寒光,刚好与她的目光撞上。 “!” 三花娘娘刷的一下蹦了起来,落地已然站着,手下意识的伸进褡裢中,看向那方。 吸了吸鼻子,看清之后,才愣在当场。 “?” 对面的人亦是愣在当场。 双方对视,目光停滞。 小江寒这才后知后觉的爬起来,疑惑的看看三花娘娘,又看看远方持刀的侠客,不明所以,却也学着三花娘娘,努力的原地蹦跶了一下。 蹦起一指多高,落地差点没站稳。 道人随手扶住了她,也带着微笑,转头看去,看向故人。 “女侠,好久不见。” 远处黄狗则是停下不动,盯着他们,眼光闪烁,努力观察与思索着形势。 “嗤!” 长刀回鞘,收起银光。 黄狗也顿时放松了。 此时道人面前是一身黑衣的女子,长得与男子一般高,戴着斗笠,以布蒙面,随手扯下面巾,脸有些圆,白嫩了不少,仍是熟悉的样貌。 “怎么会是你们?你们怎么知道我住这里的?怎么找到这里来的?” “皆是缘分。” “……” 女子这才抱刀拱手,看看道人,又看看三花娘娘,与他们说道:“一别多年,可还安好?” 道人也站了起来,拱手回礼。 三花娘娘自是跟着学。 “一切都好。” “一切都好!” “三花娘娘好像长高了一些了啊。” “确实。” “!确实!!” “一别多年,女侠过得可好?”宋游也问了一句。 “过得挺好,比以前好多了,差不多是以前一直想过的生活了。”女子踏步走来,语气神态依旧,瞄了眼道人身边的女娃,“你生的?看起来长得怎么不像你啊!” “江上而来。”宋游说道,“也许会是我观的下一代传人。” “我猜也是。” 女子掏出钥匙,打开了门。 “进来吧。” 道人没有出声,只是迈步进去。 屋里陈设简单,因此也不杂乱,收拾得干净,最中间便是一张木桌,几张高板凳。 吴女侠随手将手中长刀一扔,墙上有个钉子,刀上有根挂绳,长刀便刚好挂在了墙上,虽然晃荡,也不落下,而她则走进旁边屋里,拿来了几个碗舀了一瓢水,随意放在桌上。 “我这没有什么好喝的,前段时间倒是自己酿了一些酒,结果劲头有点大,喝了上吐下泻,就不拿出来招待你们了。山泉,清甜得很。” “那应该不是劲头大的问题了。” “谁知道呢!” 女侠端碗仰头,咕咚几下就是一碗。 道人则先喂了小江寒。 “前几年的时候,我们再次途径安清,故地重游,捡拾旧忆,听路过燕仙台的当地百姓说,除了舒大侠以外,又有一位宗师以武入道,原来他们口中的宗师便是吴女侠。” 吴女侠是圆脸,本身就显小显幼,年纪增长较同龄人不明显,如今她的年纪也不小了,容貌却与多年前相差不大。 应是以武入道所致。 “当年离开长京,我便回了逸州,在安清玩了几个月,在逸都也耍了半年,也回西山派看了看,之后想到原先说的,我便挑了几个地方,最后阴差阳错选了这里,隐居下来。倒是远离了江湖,也远离了人心,不过山间妖精鬼怪越来越多,烦人得很,也算是托你的福,原先在长京和你驱邪降魔攒了不少和它们打交道的经验,我宰了不少,再到后来,也帮四周的百姓驱邪降魔。 “说来奇怪,明明隐居之后,我便很少再刻意练武,练武一道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加上年纪大了,自然也不如年轻时。 “最
相关推荐:
将军夫夫闹离婚
重生之霸婚军门冷妻
她戒之下 under her ring
姑母撩人
自律的我简直无敌了
军师威武
五个男主非要当我好兄弟
小公子(H)
虫族之先婚后爱
我的师兄怎么可能是反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