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3章
开始确实是这样,可是后来不知道怎么的,莫名其妙的,心中感觉便越来越强烈,挥刀的速度慢了,力量也小了,可这刀拿在手上,却越发清楚应当如何使用才是大道,与它联系越发紧密,感悟越发深刻,有一种冥冥中的感觉,斩妖除魔越多,越是如此。 “直至后来,一片清明。 “也算自然而然。 “上一次柳江大会我还去了,当时没报名姓,也没有露面,不过那个用剑的舒一凡有所感应,这才被大家知晓。 “……” 吴女侠很自然的说着话,像是离别的这么长一段时间不存在一样,除了积攒下了许多可以说的话,别的什么也没有攒下来。 “看到外面那群鸡娃子没得?” “看到了。” “我喂的,每天蛋都不吃完。”吴女侠又问道,“看到那只大红鸡公没得?” “看到了。” “特地给你喂的,本来算着时间,今年秋天之前你就会回道观,到时候一定去拜访你,就提着它去,给你弄个开门的喜庆。结果没想到还有几个月你倒是先来找到了我。” “说来也是奇妙,我们只是从山外路过,听见此处有犬吠声,但也没有过来打扰,后来路上又遇到有人村中闹了妖怪,过来请你帮忙,这才跟着他们一同过来拜访。”宋游说道,“却不料竟是你的住处。” “那可真是巧!那妖怪呢?” “昨日已被燕子除掉了。” “咦!对了!你那匹马儿呢?” “前几年有要事,不便带它,便请它先回伏龙观去了。”宋游说着,也不禁问到,“女侠刚才牵回来这匹马,还是原先的那匹吗?” “当然是了,我的宝马神驹,我把它照顾得这么好,起码能活到三十岁,说不定可以活到三十五岁。”吴女侠说着,也摇了摇头,“不过现在它的力气和腿脚都比不上年轻的时候了,已经老了,只能驮点东西,不能驮人了。” “原来如此。” 宋游也不禁露出微笑。 真是一件好事啊。 “我还喂了一条狗儿。”吴女侠咧嘴一笑,瞄了眼三花娘娘,发现三花娘娘正严肃的盯着她,她又迅速把目光收了回来。 “是条好狗。” “之前我还从东边一个村子里逮了一只猫儿来喂,是只麻猫,可惜养了两年,不晓得跑哪里去了。” “猫儿性子野,很正常。” “多半被山里的野兽吃了。” “也不见得。” “对哦,都快要中午了,我得先去给你们弄一顿饭。” 吴女侠放下碗,又站了起来,停在原地稍作思索,先走进厨房,出来时已拿了一把刀,再走到屋外竹林中,挑了一只最肥最大的老母鸡,只一个箭步迈步就已到了它的面前,一只手伸过去,手到擒来,面对这般足以斩杀妖怪的本领,老母鸡根本没有任何反应反抗之力。 “咯咯咯……” “别叫别叫,养鸡千日,用鸡一时,很快就舒坦了。” 女侠一边杀鸡,还一边安慰它。 道人站在后面的门口看着,看着她熟练的杀鸡放血,将血放进一个碗里,鸡也渐渐不再挣扎了,而她像是知道道人在她身后看着一样,一边做着这些事情一边开口说着话:“我住在这里这么多年了,还没有招待过别人吃饭,你是第一个……这手艺越来越好,但是总找不到好友来品尝一下也不是个事,我跟你讲,你算有福了。 “可惜你来得太突然了…… “这身后山里什么都有,我平常闲的时候,就带着我的狗儿去山中逛,经常打到野味,熊掌我都吃过,要早晓得你来,说什么也得去山里给你弄点平常外头吃不到的稀奇东西……” 嘴上不停,手上也不停,烧来热水,烫鸡拔毛,又用谷草点火堆,烧掉细毛,比当年是完全不同了。 第七百零三章 山间闲事 昨日山中洒了几颗小雨,吴女侠杀完鸡后去竹林中走了一遭,出来时便捡了几颗鸡枞,逸州人一般管它叫山麻菇,于是便用这只竹林老母鸡炖了一锅山麻菇鸡汤,鸡油在汤面上飘了金黄色的一层,满是浓郁的鸡枞香味。 炖汤之时又解下梁上腊肉,刷洗干净,用来炒了一锅蒜苗,剩下两颗山麻菇,便随便清炒了,都用粗糙的大斗碗来装。 老旧的木桌,不太讲究却很丰盛的菜肴,充满了烟火气。 故友对坐,大口吃肉,边吃边谈。 因为要照顾小江寒,身边的三花娘娘没有化成原形,而是保持着人的样子,与小江寒坐在一根板凳上,一边喂她,一边听着两人讲话,一边留意着在板凳上站不稳的小江寒,莫要摔死了就是。 “这里挺好,远离江湖,离得最近的村子也有十几里路,平常基本没有人来打扰,也没有人来收税,我想吃什么就自己种,自己喂,想吃山珍野味了就去山上找,去山上打,收到手里的就全部是自己的。哦对,你们应该是从那边官道上来的,要是往后面山上去,那可都是我的陷阱,今下午就去看看,晚上吃什么就看下午能找到什么了。” “听来不错。” “是不错,就是买东西有点不太方便,若是要去城中,得走六十里路。山那边倒是有集镇,几个村子轮着开,每个村子一个月只开一天,算起来一个月也就几天的样子。近的十几里,远的二三十里,只有早晨才开,我老是记不住日子,好不容易记住了,又起不来。”吴女侠用拿着筷子的手的手背挠了挠头,“以前在长京的时候再早我都起得来,说什么时候醒就什么时候醒,要是五更醒,醒来不足一刻,绝对能听见五更的打更声,说起就起,现在是越来越懒了。” “这是好事啊。” “什么好事?” “说明女侠的日子越过越好,也确实越来越舒坦了。” 道人端着粗碗,里面小半碗鸡汤,是吴女侠给他舀的,开始是鸡肉鸡枞和汤一起舀的,现在干的都吃完了,只剩下汤。 “呼……” 道人吹开上面一层金黄色的油,喝了一口汤,直击味蕾的鲜美和浓郁香味使他不由叹了口气,这才抬起头继续说道:“这样的生活,不比以前在长京时忙碌疲惫的日子要好很多吗?” “这倒确实。” 女侠咧嘴笑了,却又笑着说道:“不过太懒了也不是个事,有时一天吃两顿饭,甚至一天吃一顿,有时候白天困觉,醒来天都黑了,晚上黑黢黢的根本不晓得该干什么。” “神仙日子。” “有时候还是得出门,还是需要去买东西的,有一次屋头盐巴吃完了,我又忘了赶场的日子,好不容易找人问了,又几次没起得来,说去城里买吧又嫌太远太难得走了,好些天没吃盐巴,还好有几块腊肉,不然怕是拿着刀子砍妖怪都砍不动了……” 说着仰头笑起来,似是觉得极为有趣。 “这两年盐巴越来越贵了。” “是啊,逸州也是。” “哪里都是。” 食盐算是这个时代最为高明的人头税,这么算来,这位女侠也不算是完全没交税。 “等今年入秋了,我把庄稼收完,就去你们那个阴阳山拜访你们,到时候会路过逸都,正好再在逸都挑一匹好马。”吴女侠说道,“我的这匹宝马终究是太老了,我都舍不得骑着它跑了,买了一匹新的,它就可以在这里颐养天年了,我骑着新马,去城里采买就方便多了。” “难得见到女侠这么爱马之人。” “你身边不就有个吗?” 吴女侠瞄了眼旁边三花娘娘。 道人也随之看向三花娘娘。 三花娘娘却是一手端碗,一手夹菜,夹一大夹腊肉放到碗里,将肉与饭混在一起,低头大口的刨着。 “怎么样?这么些年,我的手艺有进展吧?”吴女侠颇为得意的道。 “不错。” 道人如实说道。 逸州人向来爱吃,吴女侠更是爱吃,不过相比起别州爱吃的人,逸州人的动手欲会强一些,吴女侠独居这么些年,厨艺长进不小,如今即使与和她一个年纪的家中主妇比,也算是中上了。 “三花娘娘觉得呢?” “……” 三花娘娘抬起眼帘,瞄了她一眼,眼光闪烁,犹豫好一会儿,这才说道:“明天和晚上三花娘娘做饭给你吃!” “你也会做饭了?” “……” 三花娘娘不说话,低头刨饭。 顺手随便夹个什么东西,塞进旁边小江寒的嘴里,任她去嚼裹,讲究一个猫式喂养法。 “那倒正好,下午你跟我去山上,看看能找到什么。旁边就是我的田,最近月亮圆得很,晚上有很多黄鳝会出来,还有青蛙和螺蛳,明天就弄这些东西给你们吃。”吴女侠说道,“你们不急着回去吧?” 三花娘娘神情却已经严肃起来,看向道人。 “不急。” 道人如是答道。 “那就在这里多留几天,让你们尝尝山里的好。”吴女侠说道。 “好!” 道人没有拒绝。 一顿饭吃完,满足不已。 话题更是不知飞到哪里去了。 正午太阳颇有些大,晒得人昏昏欲睡,蝉鸣声也让人想要入眠,吴女侠没有别的房间,只好把稍房腾出一些空间,让他们在此休息。 先睡一个午觉,醒来之后世界都好像睡着了,随后再跟着吴女侠去往后山,一个一个检查陷阱,将这方天地再次吵醒。 三花娘娘睁圆了眼睛,惊异于她不用捕猎,不用追逐猎物,与之搏斗,不用守候猎物,等它出来,就在山上安一些树枝挖一些小坑,像是那些放笼子在河里等着鱼儿自己进去、然后去取的人一样,只需去捡猎物就行。 不费吹灰之力,又能收获不断。 不愧是人!真是聪明! 道人则是边走边看,赏大山里的风景,看对面的官道,看故友独自生活十几年的地方,时不时与她交谈,说着这些年的想法与经历。 晚饭便是野兔与山鸡。 只见三花娘娘熟练的清理着野兔山鸡,从锦袋中取出各种各样的香料食材,以这个时代不具备的手法,将野兔烤得外焦里嫩,布满香料,将山鸡用辣椒爆炒,酥得骨头都能咬碎。 吴女侠在旁边看着,虽然惊叹,却也更多是笑,偶尔还与道人一样,请教她是怎么学会的,并表现得不可思议,好满足她的虚荣心。 当日晚上,是个月圆夜。 明月当空,大山被月光涂出了轮廓,满世界都是蛙鸣与虫噪,吵闹不已。 吴女侠对周边环境已经十分熟悉,借着月光,哪怕田埂凹凸不平,也不会踩歪,三花娘娘则是将月光当成了日光,夜晚在她眼中如白昼,也拿着自己的小竹杖、跟随着吴女侠走在田间。 两人又捉泥鳅黄鳝,又逮青蛙蝗虫,田间时常传来水花声,两人压低声音的窃语声,与抓住什么东西的惊叹声。 宋游则没有与她们一起去。 他在吴女侠的堂屋中点了一盏油灯,铺开纸张,取笔蘸墨,记述着自己这二十年间的最后一段旅程。 能在回程途中遇上吴女侠,是极其欣喜意外的一件事,见到故人如今的模样与生活,心中也有许多感触,都是值得记录的。 屋中灯火昏黄,摇晃不断。 外面月光倒仿佛更明亮一些,两人若有若无的声音也是隐隐不断地传来。 “道士~” 小江寒在旁边爬动。 “叫师父。” “道士~” 道人摇了摇头,对着烛光继续书写,直到小女娃不知不觉睡着,他的笔也没有停。 …… 道人一连在这里住了几天。 没有一天是无聊的。 有时吴女侠带着三花娘娘去最近的河里钓鱼捉虾,回来三花娘娘则化身三花老师,教她自己掌握的独门厨艺。 三花娘娘掌勺,她就烧火。 有时吴女侠带着三花娘娘去田间地里看她的庄稼,三花娘娘则拿出酸茄种子,种在她的菜地里,告知她这个东西一整个夏天都吃不完,也教她关于酸茄的多种吃法,都是从道人那里通过暗中观察偷学来的。 吴女侠教她在山中布置陷阱,她就带着吴女侠乘鹤飞行。 直到几天之后,又有远处村中的人来,恭恭敬敬,请吴女侠去村中除妖,道人便也顺势与她告辞了。 “我们也该回去了,此去逸都还有三百里路,逸都到灵泉也有不短的距离,估摸着也要走一段时间,届时我们在道观中等着女侠来访。” “一定到!” 吴女侠说着,看向三花娘娘。 三花娘娘正站在屋舍前,拿着老鼠干,对着前面的黄狗嘬嘬嘬,感觉到她的目光,似乎也知道是要离去了,她面无表情,只将鼠片一扔,扔给那只眼馋许久的黄狗,转头看向吴女侠,语气清细,表情严肃: “我们还会见很多次的,对吗?” “这个自然。”吴女侠说道,“等我买了新的马,骑去找你们,也就两三天的事,一年最少来找你们两次。” “三花娘娘也会骑着仙鹤来找你的。” “好。” “那就走了。” “慢走。” “知道的!” 一行人在竹林前、田埂上,互相道别。 第七百零四章 最后一群故交 夜晚,山中。 一堆篝火成了大山之间的星点,满山都是虫鸣声与火堆燃烧的噼啪声,偶有萤火虫从林中飞出,自道人面前飞过。 宋游面朝火堆盘坐,却没修行,事实上他已经好久没有修行过了,此时也只是侧过身,偏头看向旁边胡乱坐着的小江寒,伸手指着天上。 “星星。” “星星~” 小江寒跟着仰头,眼光闪闪。 “这种天上的,亮闪闪的,就叫星星。” “叫星星!” “前几天天上那个叫什么?”宋游考教她说,“那个大大的,亮亮的。” “叫……叫……月亮!” “对了,真聪明。” 宋游并没有像三花娘娘那样,等她答对时递给她一只烤知了、烧蝗虫吃,而是摸摸她的头,头发已经越长越多了,头顶摸着暖暖的,随即继续柔声对她说道:“现在是什么时候啊?” “啊……” “嗯?什么时候?” “三花娘娘~” 小江寒不由得左右乱看。 “是晚上。” 宋游提点着说。 “晚上~” “太聪明了。” 宋游露出笑容。 这倒不是话术与吹捧。 小江寒现在应该有一岁了,也许一岁多一两个月,寻常人家的小孩这个年纪一般都会说话了,但能处理问题的却不多。而对她来说,她半年前刚从江上飘下来的时候,还不会说话呢。 “看这里,我们在烧火,三花娘娘最喜欢烧火,以后回了道观,等小江寒长大一点,可以让三花娘娘教你火行法术,接三花娘娘的班。” “三花娘娘~” “烧火,烧,火。” “烧火~” “看见天上飞的这些小虫子了吗,亮亮的,叫萤火虫。” “酿酿虫~” “原来三花娘娘教过你啊,是昨天晚上吗?”宋游露出微笑,“叫亮亮虫也可以,萤火虫也可以。” “虫子……吃……” “……” 道人的笑容僵在脸上。 “嘭……” 火堆中木结炸出声响,溅射出无数火星,与天上繁星相对。 这时草林中一阵动静—— 三花猫拖着一只大灰兔子钻了出来,看起来很吃力,可她的脚步却轻快,一直从草林中拖到路上来,拖到火堆前才停下。 “三花娘娘!” 小江寒立马伸出了手,要去抱她。 三花娘娘直立而起,高高抬起一只爪子,摁在她的额头上,阻止了她的行为,随即继续拖着兔子,将之拖进褡裢之中,才又钻出来。 “这个兔子不是用来吃的,三花娘娘要把它带回山上,把它放在山上,让它生小兔子,以后我们就有吃不完的兔子了。” “三花娘娘高瞻远瞩。” “兔几~” 篷然一声,猫儿变成人形,坐在火堆旁边,这才对她伸出手,叫她过来。 萤火虫满天乱飞,不时从他们面前过,三花娘娘时不时闪电般的伸手,刷的一下,便将一只幸运萤火虫捉到手里,拿给小江寒看,又在她接过去要往嘴里塞时抢过来,也揣回褡裢里,告诉她这个不好吃,她要把它也带回阴阳山,害怕阴阳山没有萤火虫,带回去就有了。 道人看着,又觉得温暖,又感到麻木。 “唉……” 干脆叹一口气,往后一倒,不理她们说什么,只赏满天繁星。 过了一会儿,身边安静下来,这才传来三花娘娘的声音: “好多星星呀~” “是啊。” “以前我们在逸都的时候,也是有这么多星星,数都数不完。” “是啊……” 道人也不禁被勾起回忆。 记忆中逸都的夜空真的很美,星星像是漫天的萤火虫一样,城市安静而清冷,檐角相斗,青瓦反光,楼台梁柱间装着月亮,与这恒古长存的夜空达成了一种完美的和谐。 真是怀念…… 大抵很多年后,哪怕世界已变了模样,宋游也依然能记得当年逸都的夜色吧? 此处距离逸都还有几十里。 …… 次日清早,山间有铃铛声。 一匹没有缰绳、未安坐鞍的枣红马沿着山路走了过来,脖子上系着铃铛与一块小木牌,铃铛晃晃荡荡。 “叮叮叮……” “马儿!” 三花娘娘愣了一下,随即毫不犹豫,立马就冲了上去。 待她跑近,马儿也停下来,垂下脖颈好让她抱着,一声不吭。 “你来接我们啦?” “噗……” “你也想三花娘娘了吗?” “……” “三花娘娘跟你讲,我们在江上遇到一个小人儿,把她捡了回来,现在是三花娘娘和道士的学生徒弟,名字叫小江寒。” “……” 马儿多数时候是沉默的,好像听不懂话一样,却浇不灭三花娘娘的热情。 女童的声音清细雀跃,带着喜悦,使得这山间清晨也多了几分活力。 一行人稍作收拾,继续往前,只在山中留下一堆灰烬,述说着昨夜曾有人在这里过夜。 很快上了金阳道。 金阳道旁生满古柏,不觉已近盛夏,阳光穿过古柏,在凹凸不平的青石古道上留下明显的阴影与耀眼的光斑。 路上有江湖武人拿着刀枪棍棒成群的走过,不知要去哪里,又有官差押送着粮草货物与犯人沿道行走,偶尔还有邮差匆匆忙忙打马而过,更多的还是这条路上的背夫与客商,道人在马儿铃铛声的陪伴下,细细看着这条路上的风景与人,与每个人的目光相对相交,与行礼者回礼,与善谈者停下来交谈两句,将之与二十年前记忆中的画面对应起来,细品其中的差别。 直至走到逸都城外、馄饨摊前。 这次是二十年前的那一家。 也许是。 道人要了四碗馄饨,让马儿在旁边自己吃草,一边品着,一边看身边人来人往,从他们口中听逸州当下的风雨。 逸都城就在不远处。 “我们要去逸都城里呆几天吗?”旁边的三花娘娘问道。 “城中的故人几年前已经去拜访过了,旧地也去看过了,就不去了,留到下次吧。”道人摇了摇头,“今年下半年逸都城中有庙会,等庙会的时候我们再来逛逛这座逸都城。只愿当时它还没被风雨笼罩。” “那我们要回道观了吗?”三花娘娘挎着鼓鼓囊囊的褡裢,里头是被她吐了一口黄烟而晕厥的众多小动物们,而她拿着筷子,对他问道。 “再去拜访最后一群故交吧。” “最后一群故交?” 三花娘娘不禁露出疑惑之色,努力回想。 道人伸手揉了揉她的头。 “如今临近盛夏,天地燥热,正适合去青成山中避暑。” “青成山!” 三花娘娘瞬间想起。 只是当时的她尚且年幼,那时的记忆在她的脑海中已经十分模糊了。 “清晨……山……” 旁边又多了一道声音。 “青成山是逸州的道教名山,山上有个宫观,叫福清宫,是我们师祖的旧友,关系一直存续到了今日,便先带你去看一看。”道人说道,随即又露出笑容,“不过等你长大,此时的事,怕也忘得干净了。” “耗子~” 道人没有说什么。 吃完馄饨结账,一碗比上一回又贵了两文钱。 次日下午,青成山,福清宫。 道人站在门口,抬头看着树影婆娑间的福清宫山门,依稀还是当年模样,三花娘娘背着小江寒,则已上前而去,扣响了门。 “笃笃笃……” 敲了几下,她便停下,略微侧过头,听着里头动静,没有声响传来,便再敲几下,等到听见有脚步声,便立马放下了手。 片刻过后,便有人开了门。 “吱呀……” 开门的乃是一名小道童。 小道童从门后探出半张脸,看着面前生得格外白嫩精致、身着三色衣裳、背后还背着一个小女娃的三花娘娘,当即一愣,疑惑过后,似是想起了师门长辈的什么教导,顿时有几分害怕和警惕。 直到目光往后,看见后面穿着道袍、拄着拄杖微笑看他的道人,还有身后一匹枣红马,莫名觉得亲切,这才稍稍放松一点。 再看面前女童,面无表情的盯着他,又让他一阵发毛。 “道长……你们找谁?” 道童越过三花娘娘,与道人说话。 “我们是伏龙观的宋游道长,我是三花娘娘道长,与你们道观是旧识,故交,特来拜访,还请进去通报一声。” 声音是从面前传来。 那名道人拄杖站在原地,只是微笑,而不说话。 道童只好再度看向面前的女童。 女童实在太白净漂亮了,不似凡人,而且面无表情,看着他时没有一点生分、腼腆或拘谨,只有严肃,明显与常人有异,让他想起近些年来师门长辈屡次三番提到的妖鬼与人的辨别之法。 不过这大白天,别人来敲门拜访,他们福清宫在这青成山上也是有名有姓的,即使真是妖鬼,也不能随便失了礼,道童还是鼓起勇气问: “你们与我们福清宫是旧识?” “猫某二十年前曾随我家道士来过你们道观拜访,吃了几天饭,认识光华子道长,还有两个男的女的小道长……” 三花娘娘说着不禁回头。 “应风,出云。” 道人终于开口,为她补充。 “哦对,叫应风、出云两个道长。”三花娘娘表情严肃,一点也不因自己忘记了二位道长的名称与中途打断而有什么异样,“我们的马儿就是两个道长给我们带过来的,这次游历回来,特来拜访,请进去通报就是。” “光华子……” 门口的道童不禁一惊。 光华子师祖乃是福清宫的上任观主,已经去世了。应风师伯如今总领观中事务,下一任观主非他莫属,而这名女童口中的出云道长,正是他如今的师父,在观中也是地位极高,加之常常下山捉鬼除妖,在当地百姓心中也很有声望。 “还请稍等。” 道童不敢耽搁,立马便进去了。 三花娘娘站着不动,却像猫一样往身后扭头,看向后面的道人。 “三花娘娘越发稳重了,将小江寒交给三花娘娘教导,我是放心了。”宋游淡淡说道,“只是给三花娘娘说过的,莫要这样扭头,看起来有些惊悚。” “唔!” 猫某把头收了回去。 片刻之后—— “咚!” 道观中响起了震天的迎客钟声。 里头一片杂乱的脚步声。 “我们也该在我们的道观中挂一口钟,以后故人来了,才好鸣钟迎接。”宋游对三花娘娘说道。 “钟很贵!钱做的!” “我有一口现成的……” 两人在门口说着话,里头的大门却已经再度被打开了。 这次两扇大门完全打开,一股香火气扑面而来,显出里头站着的大大小小百余名道人,还有一些不知缘由的香客。 当先是一名老道。 宋游隐约能够看出,似是多年前应风道长的师父,看来在关于观主之位的竞争上,他胜过了出云道长的师父。 “见过宋道友,见过三花道友,还有树上的燕子道友。”老道说道,“道友大驾光临,有失远迎。” “既是师门旧识,道兄何须如此。”宋游与之回礼,“二十年前在下刚下山时,曾来拜访,如今二十年将过,在下游历归来,再度来访,未曾事先禀告,有冒昧之处,还请海涵。” “是蓬荜生辉才是!” 老道仍然恭敬,与他客气着道。 随后身边又有两名中年道长走出来,一为乾道,一为坤道,都已是中年面貌了,与他们行礼道: “道兄,多年不见。” “见过道兄。” “见过二位道友,多年不见,还在山下路上时,就听说了二位诸多传说,看来二位也是修行有成啊。”宋游笑着说道。 “不敢不敢……” “道兄与三花娘娘的传说才是传遍了大江南北。道兄与我们阔别了二十年,我们与道兄可是常常在茶楼酒肆之间会面。” 不知是这些年来听了道人太多传说,还是随着年岁的长进、对于有些事认知越发深刻,亦或是年纪增长后本就会失去年轻时的随意,福清宫的观主与应风出云两名道长在如今的宋游面前,都多了许多恭敬与客气。 更加违和的是,二十年过去,当年的中年道人已经年老,当年的小道长也已经到了中年,反倒是对面温和随意的宋游面容变化不大。 道观中许多小道士都十分不解。 第七百零五章 传承的交替轮回 须发皆白、德高望重的福清宫老观主弯着腰行礼,在整座青成山包括山下方圆数十里也都很有名望的两名中年道长也极为恭敬客气,那名年纪不显的道人则是温和淡然,道人身边的女童也是面无表
相关推荐:
角色扮演家(高H)
好你个负心汉_御书屋
人妻卖春物语
宣言(肉)
综漫:开局就打宿傩?
偏执狂
重生之霸婚军门冷妻
一幡在手天下我有
从全员BE走向合家欢(NP、黑帮)
将军夫夫闹离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