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4章
情,仰头盯着对面,心中一点也不惶恐。 观中年轻些的道人都面面相觑,却又不敢发问,只得悄悄瞄着,听他们说话,在心中猜测。 “光华子道兄可还在?” “回禀道兄,师祖已经去世了。” “何时去世的?” “大安二年去世的。” “大安二年,八年了啊。” “大安二年,也是夏天,差不多八年整。”应风道长回答道。 “唉……” 宋游虽然早有猜测,可还是叹了口气。 福清宫的老观主光华子是他家老道的旧识,在他下山前,在这福清宫中,唯一称得上熟识的,便是光华子了。 如今多了两个,也已经从当年的两个小道长变成了两个中年道人了。 世事一场大梦,人间几度秋凉。 “师祖走时很安详,无痛无灾,还吃了一顿晚饭,饭后给我们说,他阳寿已尽,来请他的阴差已经到了山门口了,叫我们若是有道行的,看见了莫要阻拦人家秉公办事,既很无礼,也恐遭来鬼城阴官神灵怪责。”出云道长说道,“随后他叫我们出去,顷刻的功夫,我们便看见有阴差从山门外穿墙而入,陪同师祖离去,等我们再进门,师祖盘坐在蒲团上,就已经只剩躯壳了。” “这样倒是不错。” “师祖修行多年,自有道行,平生不曾做过错事,还曾替山下百姓降妖除魔,多半能在阴间为官,等我们下去,怕还能与他再会。” “也许……” “道友莫要站在这里了,请往里走。”福清宫现任观主连忙说。 “好。” 道人跟随他们往内。 身边女童背着女娃,一匹枣红马默默跟在后头,脖颈上铃铛叮当响。 观主往前带路,应风出云两名道长陪同左右,都不由回头,看向身后这匹马。 头大颈短,体魄强健,胸宽鬃长,皮厚毛粗,是逸州少有见到的北元马,不过较寻常北元马却要矮瘦一些,有些先天不足。 正是当年他们二人冬夜冒着寒风冷雾亲自送去的那一匹。 逸州常见的是西南马,虽然善于爬坡上坎,可实在矮小,不善奔跑,也不如北元马皮实好养,当年师祖料到面前这位道兄将要远行,特地托了关系从一位相识多年的香客那里弄来的,虽有先天缺陷,可也是极限了。 不曾想这匹马竟跟随神仙二十年。 与此同时,枣红马也略微偏过头,朝他们投来了目光,却是不知是否还记得他们。 两人面面相觑,表情都有些复杂。 身处青成山上、福清宫中,常听世间飘来风雨传说,前些年还好,传说大多模糊,百口不同样,连是真是假都难以辨别,更别说别的了。后面几年随着这位越走越久,越走越远,留下的传说越来越多,这些传说汇在一起,逐渐去异存同,去假存真,便越来越清晰真切了。 那些传说让人心惊,又让人向往。 传说之中有一匹马…… 这匹马的福分果然比他们深。 …… 夜幕将降,殿中晚宴。 烟熏的腊排骨泛着油光,藤椒煮的鱼片极有食欲,酸汤煮的山中野菜也很开胃,还为小江寒特地熬煮了皮蛋瘦肉粥,一大半都是肉。 这山中的道人很会做菜。 “道兄此次回到逸州,是游历结束,要回阴阳山了吗?”应风道长问道。 “正是。” “灵泉县的仙山终于要开了啊。”应风道长感慨的说道。 “自打道兄下山游历之后,多行道爷便关了仙山,听说此后一直有人慕名而来,最远的远到了西域、寒州召州,也不知从哪听到的传闻,哪怕近两年都还有人去往灵泉县阴阳山寻道观,却都找不到。”出云道长说着顿了一下,又叹气道,“后来多行道爷就连我们也不接见了。” 出云道长声音刚停,应风道长的声音就又跟着响了起来: “当年祖师在世时就常常念叨,说是已经好些年没有再去阴阳山伏龙观拜访多行道爷了,也不知多行道爷可好,有些问题想要请教,却再也找不到可以请教的人了,直到辞世也没能如愿。” 三花娘娘在喂小江寒。 道人坐着认真的听。 那些特地去灵泉县阴阳山寻找道观的,若是逸州与周边地区的人,多半是从哪里听说这间道观灵验,或是观中道人有本事,有奇异等等,若是远到了西域与寒州召州等地,多半是当年伏龙观的祖师们曾走过那边,留下了一些信息,多年过后,世间的传说大多已被冲洗得模糊,只有那些亲历者的后人才会仍旧记得,才会不辞万里,也要前来找寻。 至于两人的意思…… 宋游也大致听出来了。 “家师晚年喜好清净独处,这才闭山不见客,如今我们已然回来了,山门自然要再打开。”宋游说着,不由转眼看了眼身边的小江寒,还有正握着勺子喂小江寒喝粥的三花娘娘,“至少未来几十年间,我与三花娘娘都会留在阴阳山上。既是师门旧友,难得的缘分,这么多年了,还是莫要轻易断了才是。” “明年开春,贫道定然登门拜访。”现任观主闻言,连忙拱手说道。 “恭候大驾。” 宋游也恭敬的回礼。 这也是他来青成山的目的之一。 便是告知他们,自己已经回山了,阴阳山也要再开了,若还有意,可来拜访。 师门旧识,多年缘分,若是断了,实在可惜。 宋游想到这里,不免觉得奇妙。 二十年前,自己初下山时,虽来青成山拜访福清宫,却也有相当一部分原因是想请福清宫的道长们帮忙带信回山,递给师父,对于这段因多年前祖师而起的师门旧谊没有多大感觉,哪怕与光华子见过很多次,其实也谈不上多少交情,来到这里时,也是生疏的。 当年那个颇有些清冷的道人,如今竟然愿意主动维持这段情谊,甚至特地登门来告知一趟。 其中变化,当真有趣。 “这位……” 应风道长看向那名女娃。 “一个幼童,乃是去年大雪严寒之时,从江上飘来的,我觉得她与我有关,恰好又有修道的根骨天资,便将之捡着了,取名江寒。” “这便是伏龙观下一代传人吗?” “不出意外的话,应当是了。”宋游微笑道,“恰好都回山了,也该收一名徒弟了。” “……” 殿中观主、应风出云两位道长,还有几名年纪略大、在观中地位略高的道长一时都不由睁大了眼睛,感觉亲眼见证了伏龙观的传承交替,而只有他们才知道,这实是一件极其了不得的事。 “多年不见,我与应风师兄也不复当年青春了。”出云道长说道,“当年我们还是徒弟,如今竟也成了别人的师父。” 说罢便将自己的弟子叫上来。 乃是一男一女两名道童,十几岁的样子,男的正是今日给他们开门那位。 应风道长见状,也将自己徒弟叫来。 是两名乾道,一名坤道。 几个小道士小道童本来坐在宴席的最末尾,靠近门的位置,正听着他们说话,疑惑猜测又忐忑的,一听见自家师父的话,都连忙过去,却是低着头不敢看那名年轻道人。 “还不见过宋道爷?” 应风道长对着他们说道。 “见过道爷。” 几名小道士小道童低着头,老老实实。 “还有三花道爷。” 出云道长又对他们说道。 “见过三花道爷。” 几名小道士小道童仍旧老实喊道,却忍不住将目光往三花娘娘的身上瞄。 三花娘娘则坐正了,面容严肃。 “莫看三花娘娘看起来不大,早在我们年轻的时候就已经见过她了,那时候你们还没有出生。”出云道长一句话,使得他们立马收回了目光。 “记住了,灵泉县阴阳山的伏龙观与我们福清宫是世交,这位便是如今的观主,叫道爷就是。三花道爷怀中抱着的这一位,很可能就是伏龙观的下一代传人,以后你们修出来了,若能接手福清宫,可得认得她。” “记得了……” 宋游微笑的看着他们,嘴上也夸耀几句。 莫名有一种传承交替的感觉。 又有一种轮回之感。 不知不觉又是一代新人了,自己也成了小辈须得恭敬应对的长辈,二十年后,下一代传人下山,又不知能在这里遇到谁。 几十年前,师父也是这样吗? …… 夜渐深了,宴席散去,小道士小道童们却仍在忙碌,收拾碗筷残局。 殿前有道童在寻求解疑。 “师父,灵泉县阴阳山在哪里?伏龙观又是什么宫观?为什么那个道爷明明那么年轻,你们和观主却都对他那么客气?还喊他叫道兄?” “既然叫道兄了,自然是比我们年长,你可别看他容貌年轻,当年我和你应风师伯像你们一样大的时候,他就是这样了。” “啊?难道他长生不老?” “只要是人,哪有长生不老的,不过这位道爷啊,却也无关乎长不长生,老不老了。” “为什么?” “你只需记住,伏龙观传人,皆是人间仙。” “人间仙?”小道童不由得睁大了眼睛,“是道行很深,神通广大吗?” “道行自然精深,神通自然广大,却也代代不同。”出云道长说着微微一笑,像是想起了当年的自己,“你年龄太小,修为也太浅,我现在再怎么与你说你也无法感受深刻的,只有等到你今后修行有成,对神通法术、天道神道认知深刻了,你才知道。等你像我这个年纪,那位江寒道友大抵便学成下山了,不知她又是个什么性子,你若有缘与之相识,定是人生一大幸事。” “知道了。” “对他们须得恭敬。” 出云道长不禁转身,看向身后大殿,大殿里面本来是一排神台,中间供奉的应是天宫之主赤金大帝,如今这个位置却空着了。 不止如此,观中空出的神位还不少。 “真是神仙大能啊。” 出云道长眯起眼睛,不禁喃喃自语。 第七百零六章 这怎么好意思呢? 道观房间之中。 道人铺开纸张,提笔写字,小江寒在屋中晃晃悠悠的走来走去,桌角一只猫儿蹲坐,舔着爪子,回味着今天席间的感觉。 “三花道爷!” “怎么了?” “三花道爷!” “……” “他们叫我三花道爷!!” “道教通常不分男女称,三花娘娘比他们年长,道行又高,受他们尊敬,称一声道爷也没什么。”宋游低着头边写边说。 “三花娘娘变得很厉害了!” “这是自然。” 宋游提笔顿了一下,对她说道:“既然三花娘娘已经是三花道爷了,明日便去教那群小道长三花娘娘的拿手法术吧。” “拿手法术!” “三花娘娘可多与他们说法术的感悟,尤其是那些只属于三花娘娘的感悟。” “三花道爷!” “如今三花娘娘已经是长辈了,面对小辈,便要稳重一些,要耐心教导,循循善诱。”道人仍旧一边落笔一边说着,心中想的却是,不知当年师父与黑羽道爷是不是也是这样。 “知道了!” 猫儿站起身,往他这边爬过来。 道人随手一推,就把她推下了桌。 …… 次日一早。 树枝上的雀子吵醒了道人。 宋游起床出门时,门外的院子里已经聚了一大堆小道士小道童,中间有一名身着三色衣裳的女童盘坐,为他们讲着天地灵气与法术。 声音清细,飘荡在清晨。 有些已经成年甚至已到中年的道长也站在外面听。 颇有些传道的味道了。 燕子也站在树枝上低头看着。 道人站了会儿,这才离去。 一连许多天,皆是如此。 …… 几日之后,福清宫外,青石台阶上。 应风出云两位道长正在送别宋游。 下方有几名香客走来。 “福清宫的道长可是真有本领的,去年我们村里闹的妖怪,请了好几个民间先生都对付不了,还得是福清宫的道长们。” “福清宫的道长们是有道行的,就是这道观修得太高了,要是在下面一点该多方便。” “人家是要清修的。” “走得远才灵验呢。” “……” 宋游与应风出云两名道长站在路边,让他们经过,期间他们投来目光,向他们行礼,他们也回一礼。 “来时就已经听路上行人谈论过福清宫道长们斩妖除魔的功德了,没想到去时还能再听一遍。”宋游笑着说道,“看来福清宫道长们降妖除魔的事迹已经深入人心了。” “不敢不敢,我们没有那么大的本领,也没有那么大的功德。”应风道长说道,“只是如今世道越来越乱,妖魔鬼怪丛生,百姓艰苦,驱邪降魔本是道人的职责,既然百姓已经走到了我们这里来,请到了我们头上,自然无论如何都得将之除掉。” “不过很多时候作乱的都是一些小妖小怪,除起来也容易。偶尔有成气候的,我们毕竟有道行会法术,会比别的道友们除起来更简单,大不了便请雷部正神出手就是。”出云道长说。 “如今乱世将至,正需要有道行的高人下山匡扶于民。” “是……” “就送到这里吧,距离山下也不远了,二位道兄此时回山,还能赶得上天黑。”宋游停下脚步,对他们说道,“我们这便告辞了。” “道兄慢走,三花娘娘与小燕仙慢走,等明年开春再来访问道兄。” “道兄慢走。” “恭候大驾。” “告辞!” 三花娘娘也学着行礼。 道人带着马儿,慢慢走远,林间山路上很快就没了他们的声音,只留下晃晃荡荡的铃铛声,没过多久,铃铛声也渐渐远去,难以听见了。 先下青成山,再回金阳道。 宋游沿着金阳道往回走。 不知不觉已过盛夏,虽然还称不上夏秋交际时节,却也没有多远了。 阳光晒在身上的滚烫与二十年前一般无二,路旁古柏也还是那样,既没有变得更茂盛,也没有变得更稀疏,仿佛上千年来皆是如此。 路旁偶有枯草,不知是被烈日烤干了,还是确实快到秋天了,总之显出几分秋意。 道人走走停停,时而远离官道,登上高处吹风望远,时而找一棵树躺下,美美睡个午觉,偶尔也应村民之请,去为他们驱鬼除妖,偶尔遇上格外推崇道教的富人士人,也得纠缠一下。 三花娘娘此前没有料到会在青成山待那么久,到达逸都的前一天晚上捉的野兔已经送给青成山的道长们做成菜了,萤火虫也放掉了,好在这些东西于她而言是满地都有的,算着快要走到灵泉县,便又趁夜去山中捉了一些,把褡裢重新装满。 “扑扑扑……” 燕子又飞了回来,站在树梢上,告知他们:“前面十里就是灵泉县了。” “知道了。” 路旁的景色已经变得熟悉起来,灵泉县宋游还是来过不少次的。 “唉……” 宋游叹了一口气。 二十年的旅途,多少山水奔波,多少风雨往事,临到结束时,反倒有些不舍了,临到阴阳山下,反倒不好迈开脚步了。 宋游叹完气说道:“山上什么也没有,须得去前面城中一趟,买些米面油盐酱醋茶,买些蔬菜和种子,你们想买什么,都在这里买好。” “少买一点,山上有鱼儿,还有兔子,别的草和种子以后三花娘娘自己给你种!” “三花娘娘已经是三花道爷了,为何还如此贪财?哪有这么贪财的道人来的?”宋游实在无奈的说道。 “不是贪财!是我们不在外面了,不在长京也不在逸都了,回到山上,就没有找钱的机会了,钱越用越少,要省着用!”三花娘娘说,满脸都是严肃认真的表情,“以后山上没有吃的,我们才好下山用钱买!” “此言差矣,虽说今后我们不再行走天下,山中没有长京逸都那么多富人,却也还是会有人来找我们驱邪降魔的,而且不行走天下了,也意味着无需花钱住宿,吃饭也是在山上自己做,你存的那些钱都已经没有多少用处了,还留着做什么?难道让它下崽子吗?” “啊?钱还能下崽子?” 三花娘娘大惊,竟然现在才知道。 “……” 道人实在无奈,摇了摇头,从她身上收回目光,转而看向马儿,拍了拍它的脖颈:“便又得辛苦你驮一驮了……” “噗……” “燕子也无需再寻路了,接下来的路我已经认得到了。” “是……” 燕子飞了下来,落在马儿头顶。 三花娘娘背着小江寒,就走在旁边。 道人隐隐听见燕子对她说话: “我曾经在安清听人说过,钱确实是可以下崽子的,只是要很多年,大概两百年会生一次,就变多一倍……” 燕子的声音压得很低。 三花娘娘听了也没有声张。 十里的路,也就是半个时辰而已。 灵泉城很快出现在众人眼前。 相比起长京、逸都、阳都这种大城,灵泉县只是一片平地上沿河而建的一座小城,一圈城墙围着一片古朴的房屋,规模很小。 城中常常可见猫儿,不知是野的还是别人散养的,小江寒每见到一只,就要伸手指着,口中喊三花娘娘。每次三花娘娘必然反手拍她,严肃的告知她那只是一只普通猫儿,有自己的名字,而三花娘娘只有一个。 小江寒挨打后就缩回头,盯着城中猫儿不出声,遇到下一只,再指着伸手喊三花娘娘。 三花娘娘感觉脑壳疼。 道人则不理他们,只伴随着清脆的马蹄声,在城中闲逛。 阴阳山上虽然以草为主,却也背靠深山老林,逸州不缺木,以自家三花娘娘的勤勉和存储收集癖,定然是不会缺柴烧的。 米面油盐酱醋却是不能少。 吴山产的茶也得买一些,到时候好消磨在山上的时光。 遇见零食小吃,也买一点。 再买点瓜果蔬菜,割两斤肉。 竟然还有卖皮蛋的,有卖酸菜的,甚至有人从田里捉了黄鳝捡了螺蛳,都是些无事可做的闲汉,卖得都很便宜,也就是换一顿酒钱。 宋游还订了几床新的被褥,交了订金,约好半个月后再来取。 逛完也才下午。 太阳越发晒了。 三花娘娘也戴上了斗笠,遮住太阳,走在道人与驮得满满当当的马儿背后,看看这众多商品,又看看太阳,有些焦虑。 出城往东南,沿着官道九个土堠,穿进小路,路过村庄,在溪流中掬一捧水,消消这盛夏的暑气,随即沿着溪流往上,中途还遇到有人,似是去寻访阴阳山伏龙观而不得的,叹着气往下。 阴阳山一片青绿,温柔平缓,被云雾所遮掩,安静的出现在一行人面前。 “刷……” 道人挥了挥衣袖。 顿时不知从哪里吹来一阵风,将云雾所吹散,露出山中道观的一角,也露出通往山上的一条路。 道人拄着竹杖,一路往前。 穿过农田,来到山下,驻足仰头望去。 只有一条小路可以上山。 小路蜿蜒如蛇,盘绕在青绿的山间,一路弯弯绕绕,通往山上的道观,即使这么多年了,也没有被草木所侵占。 “三花娘娘有一句话说错了。即使我们回到山上,即使不驱邪降魔,也是能有钱赚的。”宋游对三花娘娘说道,“只要道观开着门,就会有附近的百姓香客前来上香,手里宽裕的,偶尔也会给一点香火钱,扔在箱子里。” “真的吗?” “三花娘娘回想一下,我们一路走过的宫观寺庙,不都是这样吗?” “是哦!” 三花娘娘表情严肃,顿时想起,以前道士去宫观寺庙借宿,就曾经往宫观寺庙的箱子里丢过钱。 当时她还曾想过,要是自己也有这么个箱子,平常不用去管它,里面自然就会来钱,越来越多,自己没钱用的时候就去里面拿就是。简直就像是一个放在河里的鱼篓鱼笼,一个放在山上的陷阱一样。 “只是这样的香火钱通常很少,只够观中道人们日常生活花销用。” “那怎样才能变多呢!?” “这是别人赠予的,是赠给神灵的,也是赠给开设宫观寺庙的道人僧侣生活的,多少都是心意,不可贪多,不可强求,须得知足。”宋游对她说道,“同时接了钱,就像是吃了山下百姓供奉的粮食一样,若是有朝一日,山下百姓被妖魔所扰,求上门来,便须得下山相助。” “知道的!” 这个道理三花娘娘再明白不过了。 “不过这种香火钱香油钱虽然不多,可胜在细水流长,我们不乱花的话,也够用了。”宋游说着顿了顿,“但得有人来拜神,才会给香火钱,如果来了道观的门没有开,自然就给不了香火钱。我们想要香火钱,就得开门。同时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我们接了百姓的香火钱,就有义务给百姓提供拜神的场所,不能让人家空跑一趟。这个道理三花娘娘应该也明白。” “明白的!” “只是三花娘娘也知道在下的,早晨总是起不来,本就懒惰,又要忙于修行……” “三花娘娘会开门!” “这怎么好意思呢?” “没事的!” “那就再好不过了。” 道人语气恭敬,边走边说。 第七百零七章 心安久安之处 小路右边有棵大树,枝繁叶茂。 树下有片平地,青草如丝。 宋游走到这里,拄杖停了下来,转身看着这棵大树,面露思索。 随即露出一个笑意。 片刻之后,道人继续往前走去。 枝繁叶茂的大树上却已经悬挂了一口古钟,钟上有祥云铭文、四季之景,旁边则多出了一块大石,石头上写着几行字: “山中人少,道人懒慢,若是故友,请鸣此钟,以便亲迎。” 道人这才一路往上行去。 马儿女童都跟在后头。 宋游听见他们在说话,是三花娘娘在小声询问马儿,这两三年是不是都在这座山上吃草,落雨时又在哪里避雨,马儿不答。 行至半山腰,靠上一些的位置,一座古朴的宫观院落出现在一行人面前。 道观门口有一棵古松,枝丫如盖,松下不远,溪流泉水被引出了一部分,汇聚成了一个小池塘,又从下方引回小溪中。 池水清澈,水草茂盛。 “扑扑扑……” 燕子飞到了古松上,松枝于他而言,就像是一块蓬松的平地,又像是可以踩踏的云朵。 “有鱼!” 三花娘娘则背着小江寒跑向了池塘,因为跑得太快,甩得小江寒摇晃不已,而她一眼就看出池中有鱼,连忙回头看向道人: “好多鱼!三花娘娘的小湖里面好多鱼!不过都是些小鱼!” “恭喜三花娘娘。” “好多好多!” “三花娘娘冷静一些,日头还很长。” 宋游一边说着,一边沿着突兀多出来的小路走到道观门口,抬起竹杖一点—— “咔……” 门锁自动打开。 稍一用力,大门也开了。 道人跨步走入其中,左右环看一眼,不由深吸了一口气。 这次感觉与上次有很大不同。 上次虽然也回来了一趟,心中却知晓只是暂时歇脚,主要目的其实是为了回来看看自家老道的山包修得怎么样。这次回来却是至少要在这里住几十年的,起码要住到小江寒下山之后,心中的归宿感自然完全不同。 “呼……” 道人将这口气吐出,使心静下来,这才继续往前。 穿过前院,到达后院。 身后有着马儿铃铛声,站在池塘边上舍不得离开的三花娘娘也跟了上来,燕子也飞到了房檐上。 道人环看一圈,开口说道: “今后我们要在这里住很多年,我先分配一下房间吧。” “!” 三花娘娘神情一肃。 “这一间最大,原先是我师父住的,也是历代观主住的,如今我是伏龙观的观主,自然便是我的了。”宋游抬起竹杖,指着内院靠近中间的一间房间说。 身后没有任何声音。 宋游竹杖略微往右边一移,指着一间房说道:“这间房原先是我住的,是观中第二大的一间房,也是历代弟子传人住的,小江寒如今年纪尚小,需要三花娘娘的照顾,三花娘娘也很适合与小江寒同住,我欲将这间分给三花娘娘与小江寒,如何?” “三花娘娘有异议!”女童举手说道。 “三花娘娘有何异议?” “三花娘娘只是一只猫,睡觉的时候都会变成猫儿,不需要房间。”三花娘娘严肃说道,“三花娘娘想睡外面就睡外面,想睡树子上就睡树子上,想睡门口就睡门口,想睡灶孔里就睡灶孔里。” 说着顿了一下,脸上严肃不减: “三花娘娘也可以睡在道士的床底下,桌子上,抽屉里,还有床的尾巴上。” “三花娘娘如今成长迅速,已经是个大人了,即使变成猫儿,也不再适合与我同住一间。”宋游淡淡的说道,只是一眼,就已经看出了她的小心思,接着又说,“何况正是因为三花娘娘是一只猫儿,在哪里睡都行,也不占地方,所以才让小江寒与三花娘娘同住一间。届时三花娘娘仍旧可以随性。” “!” 哪有这种道理! 猫都不能和人同一间房睡觉了? 身着三色衣裳的女童表情越发严肃,继续追问道:“三花娘娘变成猫儿也不可以跑进道士的房间里睡觉吗?” “不可以。” “那偷偷的呢?” “也不可以。” “……” 女童脸上露出若有所思之色。 “接下来这一间。” 宋游竹杖又往左边一移,越过先前自己选定那间,说道:“这一间房挨着储物房与藏书房,比起三花娘娘那间也只是稍小,今后便交给燕子住了,如何?”
相关推荐:
自律的我简直无敌了
缠绵星洲(1v1虐爱)
她戒之下 under her ring
祸国妖姬
赘婿
沦陷的蓝调[SP 1V1]
阴影帝国
她太投入(骨科gl)
穿成炮灰后和灰姑娘he了
重生之霸婚军门冷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