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章
作自如,但此术法最怕一点。”知晓这位喜欢听这种故事,宋游便讲给她听,“便是施术者发觉自己已经死去,若不发觉,尸身腐烂魂魄仍旧禁锢其中,若是发觉,则当场魂魄离体。” “哦呀!这么神奇?” “天下之大,无奇不有,万般术法,便是如此,玄之又玄。” “那怎么没人来找你?” “定是陛下与国师讲理。” “扯……” 吴女侠扯了扯嘴角。 宋游夹着兔肉在金黄色的汤锅里涮,浪涌晴江雪,风翻照晚霞,待涮得熟了,便将兔肉夹给三花娘娘,随即瞄了眼这位女侠。 喝了点酒,她的脸已红了些。 “女侠今日心情不错。” “道长好眼光。” “可有喜事?” “自然是有。” “可否说来听听?” “不足一提,只是来长京时想做之事,又多走了一段。”吴女侠面露笑意,举杯饮酒,“今下午回来路上,看见有山里的猎人,售卖猎获,还有些山里捡的山麻菇,我前两天还在想,正是吃菇菇的时候了,还想着挑个时候去山上捡呢,然而最近忙,一直没空,正好看见,就买下来了。” “我还以为是女侠自己在山上打的。” “我哪有那么多闲工夫。” “也许。” “只愿我早日得偿所愿,好回我的逸州,做自己想做之事。” “女侠想做什么?” “找个不收税的地方,过清闲日子,农忙时节农忙,不忙的时候,就去山里捉兔打鸟,逍遥自在,嘿嘿,简直神仙日子。” 说着她将眼珠子往天上转,面色红润又带憨笑,似是已想到了那般场景。 “不回西山派吗?” “不好回了。” “怎么说?” “本来在山上我天赋上等,又最勤劳,武功最好,和师门长辈们的关系也好,是有望当下一任掌门的。”吴女侠摇头,“奈何来了长京,哼,在山上拜师学艺没被亏待过,学成之后,不留在山上帮师门做事,拍拍屁股,来闯荡长京,已是不对,等我回逸州,都不晓得是好久之后了,这个年纪再回去做什么?难不成想让门派帮忙养老?那也太那个了。” “有理。” “是吧。” “便祝女侠早日得偿所愿。” 宋游举杯与她遥祝,笑着说道。 随即道人仰头饮酒,猫儿低头饮水,只听女侠一言,心中都很畅快。 第一百五十五章 皇宫半日游 “嗝!舒服!” “在下与三花娘娘又占女侠便宜了。” “我还说占你便宜呢。”吴女侠说着摇头,“老熟人了,不讲这些,吃得畅快就好。” “自是畅快。” “还是你手艺好,托你的福。” 吴女侠又打了一个嗝,说:“像我们这些江湖人,一顿菌子鸡汤烫兔儿肉,就满足得很了,不晓得那皇帝老儿每天又都吃些什么神仙美味?” “也许也没那么好吃。” “怎么可能?” “猜的。” “走了,麻烦你收拾。” 吴女侠站了起来,起身离开此处。 宋游目送她走出房门,虽然喝了些酒,脸也红了,可她步伐沉稳,语气也冷静如常,要很仔细才能从她的言语当中察觉到那么一点醉意,就好比她乐呵呵畅想回到逸州逍遥自在的时候。 宋游摇了摇头,正待收回目光,忽然在门外街上看到了一道身影。 一个跛脚的中年道人,正朝他行礼。 道人笑了笑,也起身行礼。 可算是来了。 …… 收拾好了桌椅,两人对坐。 “在下这里简陋,也没有好茶,还请国师多多担待。”宋游恭敬有礼。 “山不在高,水不在深,道友所在之地,即是伏龙之处。”国师低头说道,“是贫道之幸。” “国师为太尉之事而来?” “太尉不愿死去,寻求续命之法,却走入了邪道。太尉之子仗着出身欺压百姓,被神仙高人所罚,大快民心。”国师笑着说道,似乎一点也不愿意讨论此事的对错,也不在意太尉府的人,只叹道,“此事传开之后,恐怕京城又要有一起神仙传闻了。” “不知陛下又怎么想?” “陛下早已下令,约束长京贵族子弟,可陛下再怎么英明,又如何能顾及到方方面面呢?”国师叹了口气,似是也很无奈,“世人都说,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可要贫道来说,这天下既不是百姓的天下,也不是陛下一个人的天下。” “国师所言有理。” “若哪一天,有一个天下,真属于天下百姓,那才是真的盛世。” “国师乃真道人也。” 宋游多了几分敬意,这不是这个时代的王公贵胄们能说得出的话。 “说起来陛下执掌下的本朝,已是长京贵胄们最安分的时候了。”国师说着顿了下,“不过一来陛下政务繁忙,二来陛下也不好管得太过,会有人觉得楚家不愿与他们分天下,此次道友算是威慑了那群长京权贵,于国于民皆是大利。陛下是个英明的帝王,昨晚还在与贫道说,要多谢谢道友呢。” 宋游听了却只是笑笑,不说什么,转而问道:“国师既不是为此事而来,特来找我,又是何事呢?” “陛下好强。” “原来如此。” 宋游又笑了笑。 这国师说话倒是干脆。 “不过陛下除了好强,也仰慕仙人风采,好求长生逍遥之道。”国师又说,“此前听说道友事迹,便仰慕不已,又知晓伏龙观与皇室渊源,早想请道友去宫中做客,不过贫道知晓道友恐怕不喜被打扰,便劝止了陛下,如今正好听说道友被太尉府的纨绔冒犯,陛下深感惭愧,便让贫道特地来走一趟,想请道友去宫中做客,饮酒夜谈。” 说着顿了一下,又补了一句: “陛下深知伏龙观传人喜好随性自在,若是道友不愿,也必不强求。” 国师悄悄瞄向宋游,已做好了被拒绝的准备。 却只听年轻道人问道: “今日就去?” “自然不是。” “何时去呢?” “看道友何时方便了。” “可有宫中宴席?” “哈哈自然是有,伏龙观的人仙想要什么,只要宫中拿得出来,可能怠慢?” “在下最近清闲。” 国师愣了一下,随即才说:“那便定在三日后。虽只是饮酒夜谈,宫中也要准备准备。” “好。” “三日之后贫道来请道友。” “能带猫吗?” “自然。” “麻烦国师。” 直到离开此地,国师仍旧满面不解。 按他所知来猜测,这位生性淡然随意,不喜麻烦牵挂,多半会说一句多谢陛下好意,只是怎么怎么样,委婉拒绝,却没想到他竟同意了。 夜晚街道仍有不少行人。 国师一边走一边思索。 难道是察觉到当今陛下与地府轮回一说上的关系,想要试探?还是说觉得如今大晏有什么问题,例如长京士人腐败、贵胄跋扈,例如北方连连征战民不聊生乃至天下人口骤增粮食不够等问题,想要敲打或进谏? 伏龙观传人代代不同,有人会做这样的事,有人又不会做,国师一时也拿不准。 任他苦思,也想不明白。 总不会单纯想看看皇宫吧? …… 三日之后,道人进宫。 此时正是傍晚,夕阳如金,为本就宏伟大气的宫城又多添了一些壮丽。 两名道人缓慢行走其中。 身边还有一只三花猫。 今日的皇宫格外安静。 宋游不时左看右看,身边猫儿也不时停下来,伸长脖子四处观望,随行的太监悄悄瞄着,却连提醒让猫儿不要乱跑也不敢。 长京断断续续已做过几朝古都了,此时的这座皇宫是前朝修建,本朝沿用,不过做了些扩建与改造。几百年间,几经沉浮,风风雨雨,绝大多数时候它都决定着天下万民的命运,也影响着整个世界。 此乃天下权力的中心。 宋游前世也去参观过皇宫,不过那时的故宫已然成了旅游景点,宫廷广场上只有散乱的游客,并无多少庄严肃穆的味道。 仿佛已被时代所抛弃,自然便死掉了。 面前这座与之迥异的皇宫却还活着。 不仅活着,它还充满了威严,四处可见禁军把守,黑漆漆的盔甲厚重雄壮,面甲将面容也给挡住,只露出一双眼睛,仿佛鬼神一般。偶尔宫女太监在宫廷广场上行走,也都是低着头,迈着细碎的步子,不敢发出声音。 这样的皇宫,与前世所见自不一样。 此时仰头与它对视,感受很奇妙。 不知是否每个伏龙观的传人都来过此处,以宋游猜测,自家师父大概率是没有来过的。 也不知其他师祖们来到这里时都是什么想法,总之今日宋游在国师的陪伴下来到此处时,感想是很不一般的。 入眼所见,自然不全是建筑的精美,也不全是宫殿的壮观,还有别的东西。 夕阳西沉,光线在皇宫中移动着,铺满方砖的宫廷广场上多了一条分明的线,一面被阳光照成金黄色,一面却一点点陷入黑夜,不多时,天光便已只剩下琉璃瓦顶上的一点儿了,反射着闪闪的光。 世界逐渐暗了下来。 安乐宫中一片清净。 没有歌舞笙箫,没有宫女如云,只有白昼一般的明亮灯火,分宾主摆设的几桌宴席,还有几名禁军侍卫而已。 上首坐着一名老人,一身黑金华服,精神不错,起身迎接来人。 宋游跟在国师身后,刚一进门,便忍不住看他。 这位帝王实在不是一般的帝王。 若说帝王,除了极少数傀儡,大多都是九五之尊,天下间再难有比他身份更高权力更大的人了,可其实在这九五之尊里边,也多有平庸之辈。 这位即使不是能力超群,也绝不平庸。 大晏真乃有史以来最强盛的王朝,此时又正是大晏最强盛的时期,无论这般盛世有多少功劳属于这位帝王,他也注定会名流千古,会成为后人常常在历史中看到的一个名字。 “贫道见过陛下。” 国师当先上前行了一礼,这才说道:“总算不负陛下所托,将伏龙观的道友请了过来。” 宋游也立马躬身行礼:“伏龙观宋游,见过陛下。” “哈哈哈仙师免礼。” “谢陛下。” “仙师身边是……” “此乃与在下同游天下的三花娘娘。” “原来这便是三花娘娘,果然生得漂亮,神奇非凡,难怪有人起了不好的心思。”皇帝说着笑了一声,“不过敢打着皇后旗号,也是大胆。” “让陛下见笑了。” “请坐请坐。” 皇帝请二人一猫坐下,这才说道:“早有听闻伏龙观之大名,也早听闻过仙师的事迹,今日终于得见,也是朕之大幸。” “不敢不敢。” “仙师不必拘束。说起来当年我大晏建立之初,还要多亏伏龙观祖师的相助,数十年前大晏衰弱,又要多亏伏龙观的仙师出谋划策,无论是这天下还是大晏皇室,都离不开伏龙观。”皇帝恭维两句,“此次相遇,也算有缘,朕先敬仙师一杯。” “陛下客气了……” 宋游连忙举杯,遥遥与之相对。 随即看向另一边。 那里早已坐着一名高大男子,先前皇帝起身,他也起身,只是并未说话。 “这位将军……” “这位便是当今赫赫有名的陈信陈子毅将军。”国师笑眯眯说道,“不知道友可有听过将军大名?” “如雷贯耳!” 宋游说着对陈将军拱手:“久仰久仰。” “陈某见过仙师。” 陈子毅也抱拳回了一礼,随即眯起眼睛,打量他两眼,又问了句:“见仙师面熟,我们是不是曾在哪里见过?” “杏花初开时,东城门外,将军刚被召回京,在下也刚好从长山赏花回来,有幸曾与将军见过一面。”宋游此时依然感觉奇妙,就如当时亲眼见到传闻中的人一样,如今则是与他面对面坐着,饮茶谈话。 “竟是如此!难怪觉得仙师面熟!” “将军只觉得在下面熟,可对在下而言,将军可是熟悉得很。” “哦?” “在下喜好听书,下山不久,在逸都小住,便在勾栏整整听了半年将军的故事。”宋游说道,“此后游历两年,也常常听说将军事迹。” “世人夸大,陈某不敢当。”陈子毅谦虚说道,“倒是陈某,早有听说过先生事迹,宛如神仙,向来仰慕得很,这次听说陛下宴请先生,便也厚着面皮要了一个席位,想来见个世面,还望先生不要见怪。” “哪敢哪敢……” 皇帝在前,两人不好多说。 随着皇帝请宋游与国师入座,陈子毅也坐下来,很快便恢复沉默,吃菜饮酒,听几人谈闲。 第一百五十六章 与君夜谈千古事 一张长方形的案几,上面铺了金丝绣布,摆满了宫廷菜肴,每一道分量都不大,小盘小碗盛着,但数量很多,至少二十多道。 葡萄美酒夜光杯,筷子都镶了金。 道人依旧先夹给三花娘娘品尝。 “不知仙师何时下的山?” “在下明德元年夏末下山。”道人恭恭敬敬答道,停顿了下,又说道,“在下不过一介道人,当不得仙师之称,何况陛下乃千古一帝,更当不得陛下口中的仙师二字,陛下能按着本朝习俗,叫一声先生,在下便已荣幸之至了。” “那好!朕就叫先生!” 得到伏龙观的夸赞,年迈的皇帝似乎很高兴,随即又问:“先生要游历天下,走遍大晏江山?” “差不多。” 道人一边回答,一边给猫夹菜。 能感觉到对面的将军投来的目光。 “先生真是逍遥啊!” “不过是闲。” “朕被军政之事劳碌了大半生,到了这个年纪,真是羡慕先生。”年迈的帝王有些感慨,“说来好笑,这天下说是朕的天下,可说起来,朕看过的天下恐怕还没有先生走了几年看过的多。” “不敢这么说。”道人回道,“在下只是一介道人,道人有道人看天下的方式,陛下有陛下看天下的方式,又怎能一样?” “哈哈哈!先生妙言!” “不敢不敢……” “听说先生曾在云顶山上修行,一夜便是一年,真乃仙人手笔。” “只是巧合。” “哦?” “云顶山灵韵十足,又有前人遗妙,在下到了此处,感触于灵韵,神寄于天地,才有了一夜一年的奇妙。”宋游低头说,“此事之中,天时地利与人和缺一不可,在下也不过其中一小部分。” “道友过于谦虚了。”国师说道。 “朕早听说云顶山上有神仙,不过曾几番派人去寻找,也没找到,便以为只是谣传,原来啊,哈哈,云顶山也和朕一样在等神仙。” “不敢不敢……” “朕还听说,越州之北有一地生满青桐,每一颗皆是古树,高耸入云,有人曾在那里见过凤凰,立于青桐树上梳羽,不知先生可知晓此事?” “在下只下山几年,才走过五州之地,尚未去过越州,并不知晓。” “伏龙观也没有记载吗?” “陛下有所不知,我伏龙观虽代代行走天下,但从不留下自己行走天下的所见所闻。” “哦?这是何故?” “好使每一代看见的人间,都是自己眼中的人间。” “妙哉!” 皇帝不由击掌而笑,随即又有些遗憾:“朕也曾派人去越州之北寻找过,倒确实看见有千载万载的参天青桐,但并未见得凤凰,也不知是朕与之无缘还是这则传言只是世人谣传,还以为能在先生口中找到答案。” “让陛下失望了。” “朕听传闻,说凤凰精血,喝了便可长生,不知是真是假?” “长生哪里这么好求。” “那多半是假了。” “……” 宋游这才有空品尝饭菜。 这些菜肴大多工艺繁琐,除了正需要繁琐来彰显身份的宫廷,少有适合它们的土壤,在外面几乎见不到。宋游也叫不出它们的名字来。有些放进嘴中品尝还能尝出它的大概手艺、用料,有些则连它是什么、大致怎么做的都尝不出来。 没有难吃的,都算得上好吃。 再差也称得上“清淡”二字。 只是格外惊艳的,倒也没有几道。 皇帝毕竟年纪大了,口味清淡,这些菜要讲究样式,有的还要讲究吉利玄学,名字好听,并非一昧的追求味道。 这一顿饭下来,皇帝并未问及任何政事,只谈长生,谈鬼神,谈天下的奇事。 这样也好,至少对宋游来说挺好。 宋游并非良臣贤士,不通政务,问起来他也很难给出好的回答,反倒这般闲聊一样的对话,会让他觉得轻松。 也没有谈此前太尉府的事。 按照寻常人对话的道理,道人应当顾全皇帝颜面,就算假惺惺也要先赔一罪,然后皇帝再站出来表示没关系。或是皇帝展现自我大度,关切一下道人在长京受到的冒犯,表达一下自己御下不严的惭愧,道人再装作诚惶诚恐,将此事揭过。 不过双方都没有这样做。 甚至一句也没有提。 至于国师和陈将军,国师倒偶尔附和几句,陈子毅将军多数时候则都沉默着,更像是个背景板,只在听到感兴趣的话的时候,会瞄宋游一眼。 直到夜渐渐深了,宫廷之外星光已满布。 “夜深了。”宋游起身告辞,“在下也该向陛下告辞了。” “先生这便要走?” “不早了。” “也罢,与先生一番夜谈,甚是尽兴,近年以来,政务上的疲惫好似都一扫而空了。先生既急着回去,朕便也不再多留。”皇帝说着,又看了眼国师和陈子毅,“朕便送先生出宫,不过国师和陈将军须得留下,待朕回来,咱们再秉烛夜谈至三更。” “在下还有个不情之请。” “先生尽管讲!” “陛下宴席之中,有几道菜在下甚是喜欢,想带几道回去。” “有何不可?” 皇帝顺口便答应了下来:“只是桌上饭菜都已凉了,御膳房有备着的,便请先生多留片刻,朕叫人去热一热,等下备车送到先生住处。” “多谢陛下。” 宋游连忙行礼道。 不久之后。 宫中处处点灯,如荧光一般,照出汉白玉栏杆与地砖上的雕饰。 年迈的帝王与年轻的道人并排行走其中,脚步缓慢,三花猫不知规矩,迈着小碎步到处跑,左看右看,找着宫中的耗子。 身后不少太监宫女,端着食盒,隔着一段距离,一声不敢吭的跟着,常常有人抬起眼角,瞄一眼前方的道人和他的猫,又飞快的将目光收回。 “朕可名留青史否?” “陛下说笑,哪个皇帝不名留青史?” “此刻的大晏版图远超以往朝代,百姓人口也为历代之尊,民生繁盛,亦是历代之最,再没有哪个朝代的百姓有本朝过得好了。”皇帝挥着袖子带着几分酒气对道人问道,“八方来贺,万国来朝,先生以为,将来可否有后人以千古一帝称朕?” “后世之事,在下不知。” 道人的回答一如既往的冷静。 “先生也不知晓吗?” “功过自有后人评说。” “先生说得好!”皇帝笑了,“不过眼下朕有三样忧愁与疑惑,却要请教先生!” “在下年轻,学识浅薄,不懂政务军事,怕误了陛下。” “先生此言差矣。”皇帝边走边说,“朕登临宝座数十载,耳边每日不知要听到多少声音,有的对有的错,有的好有的不好,若是一件大事,更是说什么的都有,朕岂是那么容易被误的?” “陛下英明。” “何况国民之事,既可问士大夫,也可问贩夫走卒,自然也可问道人仙师,至于如何采用,朕自有计较。”皇帝说道,身上酒气已散,“便请先生尽管说来,不必有负担。” “陛下请讲。” 宋游觉得他说得有理。 眼前这位帝王,若是别人说什么便信什么的人,岂能有如今盛世?自己无论讲什么,也不过在他耳边多添了一道声音罢了。 最多这道声音响亮一些。 而他也想听听,这位帝王又在忧心什么,又想与他谈些什么。 “朕之一忧,是如今大晏人口剧增。” “嗯。” “换了别的朝代,自觉得这是好事,换了别的帝王,坐在朕的位置上,恐怕也觉得这是好事,就是朝中重臣,不少也对此引以为豪,常在外邦使臣面前吹嘘此事。”帝王说着瞄向宋游,“不过先生定能知晓,人多是灾,长此以往,天下恐将大乱。” “是。” “数十年前先生的祖师救了大晏一命,不知此刻,先生可有仙法良策?” “说来很巧。”宋游想了想才说。 “怎么个巧法?” “在下下山的第二年,曾到栩州安清,安清有一位大妖,有近千年的道行,因多行善事,被当地民众奉为燕仙,不知陛下可知晓?” “可是那位大旱之年偷盗官仓存粮救济百姓的燕仙?”皇帝想也没想便说了出来。 宋游不知他是对神鬼长生一道感兴趣才知晓此事,还是对天下动静了如指掌才知晓此事,总之闻言也赞一句: “陛下真乃明君也。” “不知那位又与此事有何干系?” “在下到安清时,燕仙知晓,曾请在下前去做客,又与在下聊及成神之道。”宋游说道,“在下当时也想到了陛下此刻心忧之事,念及安清燕仙天生有飞洋过海的本领,见多识广,又想造福万民而成就神位,便请安清燕仙去海外寻找良种,也许可解大晏燃眉之急,功德无量。” “哦!?” 皇帝顿时大惊,追问道:“先生知晓海外有良种?” “只是猜测。” “若能找到比东方稻亩产更高的良种,解此危急,朕便替天下百姓谢过先生!”皇帝说着便要行礼。 “陛下万不可施如此大礼,此时为时尚早,在下也不知燕仙能否寻到。”宋游说道,“何况若是寻到,也是燕仙的后辈们跨海苦寻而来,就算要谢也不该谢在下,该谢安清燕仙才是。” “先生与燕仙,都该谢。” “若是寻到,便请陛下尽快推广,好解此急。”宋游顿了下,“在下与燕仙说好,他为民谋利,在下则保他功德,若陛下真心想要感谢,便请陛下封赏安清燕仙,此事虽功德无量,却都是燕仙所为,不可被其他人分了去。” “朕必遵从!” “若是没有寻到,以在下才识,也没有别的办法了,望陛下莫要怪罪才是。” “先生有心即是大善!” “多谢陛下。” “请先生来宫中一叙果是好事,来送先生亦是好事,才短短片刻,便解了朕心中一大忧愁,从此要睡一段时间的好觉了。”皇帝说道,“不过朕心中还有两大疑惑。” “陛下请讲。” “一为北方大患。”皇帝说道,“连年征战,塞北人已不敢进犯,西域也趋于安定。不过东北西北之乱非是一朝一代的心疾,而是千百年来每一个中原王朝的心腹大患。盛世自然相安无事,一旦中原衰败,他们必定南下席卷,危害朝廷,劫掠百姓,祸乱苍生。若说把他们打退,不少朝代盛世时期都曾做到,可都只能治一时,几年十几年,无法长久。” “陛下想打过去?” “然也!” 帝王并未穿着开朝时的龙袍,只着常服,夜深时分在宫城内迈着随意的步子,与道人闲谈,只是张口之间,又何止是千万人的生死存亡,更关乎这片土地后世千百年万万人的命运。 也许这一开口,便是历史中的一颗明珠。 “此时正直盛世,既有国师,又有良将,朕欲派兵,先征塞北,再征西域,只愿在朕有生之年,为后世千千万万人扫平北方大患!” 年迈皇帝的声音铿锵有力。 道人听了也不禁眯起眼睛。 皇帝所说,自是夸大,不过即使只保北方百年安宁,也已能称得上是盖世奇功了。 “……” 此时道人眼中看见的,仿佛已不是深夜的宫廷,而是历史的一个拐点。 只感叹一声,自己又何德何能。 第一百五十七章 和历史擦肩而过 “然而多年征战,北方一片乱象,百姓生活得十分艰难,世人也都不想打仗,想过几天安生日子。”皇帝语气软了下来,没了之前豪情,“朕欲一鼓作气将北方部落彻底剿灭,然而朝中大臣又上书,应当徐徐图之。朕也觉得大晏疲敝,应该修整,却又觉得时日无多,今后改换了帝王,不敢保证下一任还能有朕这般雄心,不知如何是好?” 道人又哪里能给得出回答。 若能建一盖世奇功,自然是好,可丰功伟绩的背后,往往是无数涂炭的生灵。 在历史上看这些丰功伟绩,角度已然不同,不忍看的地方都已被时间长河所磨灭,留下来的全是闪闪发光的部分,可此时身在其中,才能知晓历史走过的每一步路都是无数生灵活现的人铺就而成。 在他看来,战争有三种。 一种非打不可,利大于弊。 一时一战,是为更久的安宁,打了这一场,便换得更多和平,不打这一场,便久无宁日。 一种并非不得不打,利弊不好分说。 有人说该打,有人说不该打。 有人说打好,有人说不打好。 不同的人站在不同的角度,给出的答案都不一样。 一种则是无谓之战。 或是开战时机不对,赢面太少,或是本就没有必要,只是帝王为满足自己私欲、个人想法而挑起的,于国于民都无利处。 若是当今皇帝再次发动对北方的战争,宋游其实不能分辨是哪一种,究竟非打不可,还是打也可不打也可,亦或是这位帝王纯粹是为了满足自己的某种欲望或赢得名流青史
相关推荐:
生存文男配[快穿]
祸国妖姬
我的师兄怎么可能是反派
我以力服仙
姑母撩人
倒刺
被觊觎的她(废土 np)
赘婿
高达之染血百合
角色扮演家(高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