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9章
小身板,并还在努力将之挺得更直——看那用力得浑身都在颤抖的模样,怕是想要将骨头缝隙都拉大一些。 三花娘娘屏住呼吸,既忐忑又期待,眼睛往上瞄,像是要将眼睛珠子转到后边去,好亲眼看到头顶上的场景。 宋游见状,也很认真。 甚至略微蹲低了一点,好将视线与她的头顶齐平,手掌慢慢划过去。 “……” 无声无息间,女童的头顶变高了些。 “怎么又踮脚了?” “没有踮脚!” “也不要炸毛。” “……没有踮脚!” 道人手掌稍一用力,便将她那诡异的忽然变得蓬松起来的头发压了下去,并借着这个高度,用手指轻轻一划。 “好了。” 小女童顿时离开墙边,转身看去。 墙上又多了一道痕迹。 比之上一道,又高了将近一卡。 “很不错,这次距离上次差不多过去三年,但三花娘娘变成人形长的身高却比上次更多。”宋游说道,“假以时日,也许会比我更高。” “对的!” 小女童直盯着墙上的几道印记。 “燕安也过来吧。”宋游又对燕子说,“站在三花娘娘旁边一些。” “是……” 少年规规矩矩站了过去。 依然比划一道。 比三花娘娘要高不少。 这面墙便记录着他们的成长了。只是大概率会定格在这个高度。 也许多年后,三花娘娘还会回来,旧地重游,若长京还在,这条街还在,这间小楼也没有被拆,看见墙上的印记,也许会唏嘘不已。 “……” 宋游不禁笑了笑。 就在这时,门外忽然起了一阵柔风,吹散了刚刚升起的雾霭。 “扑扑扑……” 少年顿时变成燕子,飞到窗台上去往外看,还未化成本体的猫儿也察觉到了,还以为又是那只狐狸,于是立马也跑向窗边,扒窗往下看。 “是城隍大人……” 小女童回过头来对道人说。 说完也不等道人回应,立马就折身往下跑,踩得木板一阵叮咚声响。 道人也整理了下衣裳,往下走去。 屋门刚被打开,外面神光耀眼。 “请进。” 小女童站在门口说道。 “多谢三花娘娘。”城隍大人满身神光、带着两位辅官踏进屋中,神光这才慢慢暗淡,又对着宋游行礼,“见过先生,也见过小燕仙。” “城隍大人来得早啊。” “今日得知先生回京,不敢耽搁,天一黑就来拜见先生了。”老城隍恭恭敬敬道。 “城隍大人客气了。” 屋内桌椅刚刚抹过,深秋水迹干得慢,木头颜色还深润着,宋游只好挥了挥手,使它们迅速干掉,质地也浅硬,这才请老城隍入座。 城隍也是这时才敢入座。 “城隍大人和两位神官神力又有精进啊。”宋游看向他和他身后垂手而立的两名辅官。 两名辅官一个不知所措,一个看向自家主官。 可这次长京城隍却没有说什么“都是托先生的福”之类的客套话,虽说这也不全是客套,而是叹了口气,说道:“此前先生离去之前,国师就已经离朝几年了,后来陛下也不理朝政了,有个俞坚白也独木难支。更别说今年以来,天地有变,大晏国运消退,许多原本消失了的、绝迹了的或是沉睡的妖魔鬼怪全都纷纷现世,今年夏天长京更是遭了兵灾人祸,民众一苦,还不是只能求到小神头上来。” 宋游一听,不由点头。 心中亦是不禁暗自品味。 话中值得品味的至少有三点。 一是这一番话精准而专业,说明这些年下来,长京城隍在捉妖驱邪一事上已经有了深厚的经验,至少六七年前的城隍是说不出这番话的。 二是他对天地变化、大晏国运消退的清晰认知,说明这位城隍神力进展真的很大。三年前见他时,他就已经配得上长京城隍的身份了,如今的他则已经借助这座当世最伟大的城市,有了了不得的神力了。 最后便是语气中透出的意味了。 “城隍大人今非昔比啊。” 宋游对着城隍点头,笑着说了一句。 第四百九十五章 了却当年因果 “不敢不敢……” “客套的话就不多说了。其实在下正准备过几日去找城隍大人呢。”宋游说道,“一是取回暂存于城隍大人那里的两幅画,这次再离开长京恐怕就不会再回来了,今后也无需再劳烦城隍大人。” “先生折煞小神了……” “第二是想找城隍大人有些正事要商议。” “正事?” 老城隍一听,顿时一愣。 随即眼光闪耀,迅速思索,但刚刚起了个头,便又将思绪全部抛开了,只站起身,一脸郑重的对他拱手: “小神能有今日,一是先生当年指点,赐的造化,二是百姓香火,民心所向。于情先生对我有大恩,自该为先生效犬马之劳,于理,先生本就站在凡间与百姓这一方,为凡间向来是尽心尽力,这正是小神如今的香火来处。” “城隍大人果真今非昔比了。” “先生谬赞……” “在下也远远谈不上尽心尽力。只是如今天地有变,将来恐会大乱,乱世最易催生妖邪,祸害人间,在下倒确有些安排,要城隍大人相助。” “必尽心竭力!万死不辞!” 老城隍依旧站着,对他行礼道。 身后两名辅官也是尝尽了作为神灵受人尊崇爱戴的甜头,见状也是立马跟着行礼: “必尽心竭力!万死不辞!” “几位大人莫要紧张,还是先坐下说话吧。”宋游笑着对他们说,“并不是要诸位上刀山下火海,与天宫斗与朝廷斗,倒确实有些麻烦,要诸位费些心力和时间,但相应的,对诸位也有莫大的好处。” 城隍大人与两位辅官闻言,这才松了口气,却又更加好奇了。 “不知……” “如今各地妖邪四起,或惊扰或祸害民生,今年我们一路走来,已经见过了不少,也除了不少,然而也只是杯水车薪。”宋游说道,“听说长京倒是在城隍大人的治理下,没有多少妖邪怪事。” “多亏几位武官大人,夜夜巡逻,我们亦是抓了不少妖邪,稀奇古怪,什么都有,长了不少见识。” 城隍大人说着,看向宋游: “先生意思是……” “若谈及保一城安宁,不受妖邪恶鬼所扰,没有什么比地神更适合的了。而地神当中,又以城隍官署最为正规。然而大晏一千八百县,当地有地神的却不足三成,其中大多是土地、路神、河神、山神和别的地神,有城隍的,在下遇见过的,不足十城。” 宋游稍微一顿,便直言道: “在下欲在乱世到来之前,在大晏遍设城隍庙与城隍官署,就如县衙一样,并与如今的丰州鬼城、未来的阴间地府对接。若是建成,长京城隍官署便是天下一千八百城隍庙的总司,城隍大人既为长京城隍,又是天下城隍之先,费心费力,自然也当统领天下城隍。” “……” 城隍与两位辅官闻言,都惊住了。 这可真是了不得的大事。 天下各地遍设城隍? 还与鬼城地府相连? 听起来像是一个了不得的开端。 倒真是麻烦而费心力,也真是蕴藏着极大的利益。 莫说长京城隍了,届时就是他们这些长京城隍麾下的辅官文武,地位自然也是水涨船高——本以为自己等人受了这位先生指点与帮助,开始获得了长京百姓的诚心爱戴与敬奉,香火今非昔比,神位稳固,神力精进,便已经好得不能再好了,是以前从未想过的好,可谁曾想,这位三言两句之间便抛出了一个更了不得的机会出来。 天地变动之际,果然要乘好风才行。 “此事说来麻烦,需要细谈,也需要几位费不少的时间心力。今夜太晚了,还是改日登庙拜访,再与城隍大人详谈吧。” “那便恭候大驾!” “倒是还有一件小事,想要请问城隍大人。” “哦?” “就是那曾经的太尉府,常太尉府上的郎君与管家,城隍大人可知晓。” “哦……” 城隍只稍微想了想,便连忙点头,顿时明白他要问什么了,说道:“自然知晓。” “此事传得甚广,时至如今仍被长京百姓所津津乐道,若有纨绔子弟乃至市井浑人撒泼耍横,百姓就会骂他被神仙责罚,耳聋声哑。”城隍身后的一名辅官也俯首小声说,“我等自然也是记得的。” “不知那郎君与管家如何了?” “太尉身死之后,常府就没落了,不过仍旧留在长京。而常家终究是五家之一,底蕴深厚,倒也仍然称得上大富大贵。” 想来东城那边的政事应该多是这位辅官在管,此时也是他答: “倒是自那件事之后,这些年来,那位郎君和管家一直安分守己,勤做好事,常有施舍。今年顺王带兵进京,向将士许诺大索三日,虽约定好了不许伤人性命不许侮辱妇女,可这群武人暴虐惯了,一旦脑子一热,也不见得是那么好约束的。这位郎君还曾下令,开放府邸大门,收容附近的贫苦百姓及其财物。” “原来如此。” “先生与他们有一段渊源?” “是。” “那他们可能一直在等先生。” “倒也无妨。” 宋游摆了摆手,神情平静:“既然天下将变,乱世将至,行善本就不易,倒也不必苛求。善事便只说善事,不论心了。” “有理。” “几位可还有要事?” 宋游看向城隍和两位辅官。 这次辅官就没有说话了,只由城隍大人答道:“哦,本就是来拜见先生,顺便问问可要将两幅画送回来,没有别的事了。” “那便不远送了。” “告辞。” 城隍与两位神官相继离去。 街上一阵清风,便没了他们的身影。 小女童两只手各扒着小门一边,俯出身去,左看右看好久,这才缩回来,将门给关上。 宋游则又往楼上走了,只传来声音: “早些睡吧,明早出去逛逛,了却我们多年前的渊源。” “渊圆!” 小女童篷然一声变回猫儿,跟上了他。 道人倒头就睡。 猫儿倒是精力充沛,兴许回到这间游历天下以来待得最久的熟悉的房子,她也感觉自在且高兴,在楼上楼下跑了好几趟,上蹿下跳,随即又跑到窗台上与窗外的燕子讲述当年太尉府的事,不知何时睡的。反正宋游入梦之时,她也才讲到一小半。 …… 次日清早。 宋游早早的就起床了,洗漱完毕,开门一看。 隔壁竟然也同时开了门。 道人与猫都不禁扭头看去。 只是从中走出来的却不再是熟悉的故人了,而成了一位年轻男子,看打扮像是乐师,屋中还有一名女子,站在门口送他。 “……” 宋游收回目光,低下头去。 脚边三花猫亦抬起头来。 一人一猫相视一眼,这才反身关门。 昨晚才喝了粥,今天就不喝了,宋游先是去街头那家吃过的羊肉汤饼铺,吃了一碗羊肉汤饼,加了两份肉,用来喂三花娘娘和燕子,随即才慢慢悠悠往东城走去,一路闲逛,看清晨的长京,比对和曾经的区别。 偶尔看见想买的东西,也买一点。 顺便与店家摊主攀谈,再问问那东城的原太尉府郎君都做了多少好事,也算听个稀奇。 照着记忆走到太尉府,已是中午。 宋游站在门口,抬头望去。 原先门庭若市的太尉府,如今已是车马稀,门口两座汉白玉的石狮子倒是擦得干干净净,门口也没有落叶,却更显得清冷了。而原先太尉常府的招牌已经换成了常府二字,述说着常府的兴衰浮沉。 不过就算是曾经的太尉常府,其实也只是三姓五家之一常家的一个分支罢了。 “笃笃……” 宋游走上前去,敲响了门。 门内很快传来脚步声。 “哐当……” 沉重的朱红色大门被打开。 里头开门的仍然有三人,当先一名年轻仆从,直盯着他们,身后还有两名家丁,以壮声势。 “先生找谁?”年轻仆从倒是客气,语气也温和,说着上上下下打量宋游,看见他那身旧道袍,“可是生活困窘,来讨捐要米的?” “在下姓宋名游,有礼了。”宋游微笑着与他说道,“烦请足下进去通报,就说一名道人和一只三花猫来访。” “先生不是来讨捐的?却得说先找谁才行。” “在下找府上的郎君,还有一位姓刘的管家。也不知他还是不是管家。” “府上管家倒是确实姓刘,不过先生说的郎君……”年轻仆从说着一顿,疑惑看他,“我家主人尚且年轻,未有子嗣,哪来的郎君呢?” “哦,是六七年前太尉府上的郎君,想来如今已是家主了。” “……” 年轻仆从听他这么一说,便觉得不像说假,估计真是主人与管家的旧识,于是只说了句稍等,便连忙往后跑去。 只留下两名家丁站在门内,看着大门也看着道人和猫,不时打量他们一眼,与猫对视。 门内有年长些的家丁走过,亦有至今仍未离开常府的门客好奇来看,一见到门外的道人与三花猫,便像是见了鬼神一般,全都愣在原地。 第四百九十六章 不忍见英雄迟暮 常府内一阵急促的脚步声。 当年二十出头的郎君如今也到而立之年了,老太尉死后,他便是常家的家主,只是此时他的脸上却满是慌张和不解—— 方才刘管家来找到他,看表情似是十分着急,偏偏刘管家喑哑,他又耳聋,着急忙慌之际,两人根本无法慢下来写字沟通。也不知是何事竟然使得这位管家如此着急,抓住他的手就往外走,硬生生把他从床上拉下来,鞋都没穿稳,就往外跑。 毕竟曾经是太尉府,府邸很大。 常引被管家拉着,一路跌跌撞撞,穿过院子,好几次差点摔倒,想生气指责管家,眼前却没有纸笔,自己也开不了口,而看到刘管家那着急得满头大汗的表情,便也将疑怒强压下来。 直到来到门口,往外一看。 门内两名家丁,门外一名年轻道人,身着发白干净的道袍,脚边一只三花猫,正看向他们。 常引顿时愣住了,差点摔倒在地。 刘管家亦是愣在了当场。 两人目光不由往下,看向那只三花猫。 这只三花猫可生得漂亮极了。 一身比例堪称完美,毛发蓬松,油光闪亮,最上等的缎子也不过如此,花色亦是分布得当,不会显得乱七八糟,反倒显得十分精致。更惹人惊叹的是她那双灵动的眼睛,像是能传递情感,能说话,灵性十足。 任谁一看,怕都会喜欢得不了了。 是了,就是这道人。 是了,就是这只猫。 当年之事,皆因此猫而起。 两人抬起目光,又看向那道人。 表情忽然变得复杂。 心中有激动有兴奋,想得到自己等待已久的结果,也有忐忑,不知究竟能否如愿,还有紧张有惧怕。 这几年来,可真是天天都在盼这天。 真到了这一天,又不知该当如何。 就在主仆二人对视一眼,准备先给仙人跪倒磕一个头时,却见门外道人率先抬手,反倒朝着他们施行一礼,开口说道:“在下听说二位这些年来不仅痛改前非,且乐善好施,帮了不少人,既已是善人,便请受我一礼。” 声音不大,语气很淡,却也足以从府邸门口飘进门内了。 刘管家还未觉得什么,身边的男子忽然一愣,随即双目圆瞪,浑身颤抖起来。 这道声音传入了他的耳中。 不仅如此,四周的杂声也在慢慢恢复。 院内轻微的风声,仆从走动的声音,自己紧张的呼吸声,全都逐渐回归。 甚至耳朵传来隐隐的疼痛。 “啊……” 常引张口,发出一声嘶哑之声。 “声音与听觉刚刚恢复,须得适应,只愿二位今后继续恪守行善之道,行善积德,坚守善心,莫要再步前尘。” 道人没有进来的意思,说完之后,微微施礼,便直接转身,离开了这里。 身后有两人激动的喊声。 亦有仆从不明所以的疑惑声。 猫儿回头多看了他们两眼,便也迈着小碎步,连忙追上了道人。 这一条路她都很熟。 宋游拄着竹杖,一边走一边说:“了却了一件渊源了。” “渊圆!” “下午又去哪呢?” “三花娘娘跟着你走。” “三花娘娘长大了不少了,可以试着自己做决定了。” “三花娘娘自己做了决定了。”三花猫扭头看他,见前方有人,便忽然闭嘴,只靠近他的脚迈着小碎步往前,等从那人身边擦过,她还又回头谨慎的看了一眼自己与他的距离,觉得他听不见了,这才继续仰头对道人说,“这就是三花娘娘做的决定。” “这样啊……” 宋游不由露出了笑意。 “这里好像离武安侯府也不远,闲来无事,也过去看看吧。” “好的!” 于是他们便又去吃了个午饭,顺便问了问武安侯府的位置,饭后慢慢找过去。 武安侯府靠近皇宫,是比较好的地段,也是长京除了几处园林以外,最好的宅邸之一。 之所以不在最好的地段,不是园林,皆因大晏建朝太久,而长京就只有这么大点地方,园林也就只有那么几座,很多位置都已定格,很多资源在过去的两百年间就已经被分配完毕了。即使陈将军立下了盖世奇功,威震古今,皇帝再怎么开心,再想好好封赏他,那些最好的宅子园林早都已经被封给了别人,纵使他们早已没落腐朽,也不能让人让出来。 这也是大晏如今的矛盾之一。 不过这间宅邸倒是不难找。 宋游很快走到了武安侯府前。 如今的武安侯府门庭若市,来往皆是达官贵人,车马来往不绝,金玉丝帛一件件的往里送。 宋游不由停在旁边,没有走近。 陈将军自打立下盖世奇功后,已是经历了三个过程了。 先是立下盖世奇功,但受皇帝猜忌,即使名声远扬,威震四海,朝中也很少有人敢登门拜访,生怕被连累。随即被皇帝封为武安侯,朝中文武皆知他与皇帝达成了约定,便纷纷登门拜访。直到现在,他南下勤王,又是盖世奇功,可满朝文武明知即将上位的太子更加忌惮于他,却还是带着礼单纷纷登门探望,也不知是因何造就的。 相比起这些骑驴乘车而来、仆从环绕的达官贵人,道人与猫站在旁边,就显得很不起眼了。 猫儿不禁抬头看向道人。 “喵?” “这是个好问题。” 宋游也在思索要不要进去。 来的时候是想探望一下故人,毕竟听说他身受重伤,甚至伤到了要害,命不久矣,可真走到这里,却又犹豫了。 不管陈将军的伤势是意外还是有心,伤势定是真的,否则也瞒不过人。既然外界都传他伤势过重,备受折磨,命不久矣,那也定是真的。 终究不忍见英雄迟暮啊。 同时既然早有准备,不管陈将军之后打算如何,宋游也不担心他真的会死,便也没有必要去“见他最后一面”。 自己若是去了,反倒给他添麻烦。 “烦请让一让……” 有人叫着宋游给他们让路。 宋游回身一看,立马退到路边。 又是去武安侯府拜访的。 只是前边还有很多人在排队。 就在这时,一名亲兵走出大门,随意的往左右一看,目光掠过宋游,瞬间就又转了回来,直盯着他。 “嗯?” 亲兵愣了一下,随即连忙跑来。 “宋……宋先生?” 宋游也认出来了,这是跟随陈将军多年的亲兵,本身出自北方长枪门,武艺高强。 如此倒是正好。 就算不进去,也是该交代两句话的。 “有礼了。” “宋先生是来探望我家将军的?” “随便逛逛,走到了这里。” “那先生可要进去坐坐?” “就不进去了。”宋游笑着摇头,对亲兵说道,“倒是想请足下替我带两句话给陈将军,莫要告知给别人。” “先生请讲。” “阳间之下有阴间,死亡亦非终点,只要有缘,终有再见之日。”宋游停顿了一下,“逸州灵泉县,阴阳山伏龙观,在下明德元年下山,二十年后必然回山,不管将军能否挺过此劫,今后若是有闲,都可来见故人。” “……” 亲兵顿时一愣,随即连忙低声呢喃,将之记下,生怕忘了,只与他道了声别,便快速跑了回去。 宋游则带着三花娘娘,转身离去。 身后诸多人看着他的背影,神情从疑惑转为思索,有的似是想起了一些传说,眼睛逐渐睁大,可惜等他们想清,道人早已经走远了。 巷中有些脏污,趁着清净无人,道人仍旧是一挥竹杖。 “刷……” 脏东西立马便被挥到了路边。 猫儿扭头直直把他盯着。 “喵?” “只是很简单的搬运之法,但是却很好用,以三花娘娘如今的道行,学起来很容易。”宋游转头看向她,“想学吗?” “喵!” “回去之后就教你吧。”宋游说着,听见空中有些风声,抬头一眼,燕子飞到了前边楼顶上,他便顿了顿,“看你和燕安谁先学会了。” “喵呜……” 三花猫摇头晃脑,好似并不在意,往前走去,只是没走多远,又停下来,疑惑的看向道人:“你有没有闻到一股香味?” “什么香味?” “……” 三花猫低下头,又仰起头,高低仔细的闻了闻,这才说道:“卤肉的味道!” “卤肉?” “没错!” “左右也无事,便去看看吧。” “跟着三花娘娘!” 一人一猫循着香味走去。 很快道人也闻到了那股熟悉的异香,肉香伴随着复合的香料味,勾人得很。 走过去一看,正是一个卖卤鸡的小摊。 小摊还做了些创新,选的都是半大的小鸡,用竹编的笆篓装着,再放在一个大陶罐里卤煮。笆篓的大小刚好可以卡住鸡,被燎弯了的把手又正好挂在陶罐边缘,若有人买,用油纸包过于奢侈,用荷叶又不见得时时都有,芭蕉叶又过于脆了,便干脆将竹篓一同送给顾客提回去。 美其名曰,竹篓鸡。 卖的价格很是昂贵,远高于烧鸡。 纵使如此,宋游也买了一只。 第四百九十七章 给三花娘娘见识一下专业的神灵 “足下这鸡是怎么来的?” “怎么来的?上好的长山跑山鸡。” “我说这做法……” “这做法啊!可是从北边一个商人那里传来的秘方!名曰神仙卤!”摊主咧嘴笑道,“说是有个神仙从那里过,传给他的,但我看啊,是不是神仙传下来的不知道,但要是天上的神仙吃上一口,也定是不舍得再回天宫了!” “呵呵……” 宋游不由笑了笑,继续追道:“既然是秘方,足下又是如何得知的呢?” “这……” 摊主不由愣了一下,意识到了自己话语的矛盾,随即不好意思的笑着道:“小人嘴笨,先生还请莫要取笑小人。是不是秘方不知道,反正定是一个以前没有过的做法。那商人倒也奇怪,但凡来往顾客,不管谁问他秘方做法,他都教,只求不在当地抢他生意就是。” “长京有几家呢?” “也有好几家了。” “原来如此……” “不过都没有小人做的正宗!” “是是是……” 宋游笑着,没有反驳。 “您的鸡。” “多谢。” 竹篓的提手是弯的,很好提,宋游用一根手指将之勾着,慢悠悠往回走。 走回家已是半下午。 今日的晚饭便是这个。 这只卤鸡的配方其实略有变动,加上这年头香料很贵,街边小摊用的香料品质和数量都不够,味道有些淡,也算不得太好,但是能在这年头的长京无需自己动手而吃到自己熟悉的味道,总归是另一种感觉。 再联想到自己当初将卤菜配方交给召州墨竹县的客栈店家时,对那位店家说,请他将之发扬光大,传遍大江南北,使自己今后想吃时,无需再自己做也能随处买到,便是帮了自己大忙了。而当时其实只是随口一说,并没有寄希望于店家真的照做,却没有想到,这才短短几年,自己就已经在长京街头闻到了熟悉的味道。 算是以真心换真心。 这就更觉得妙了。 …… 此后两天,宋游基本没有出门。 之前一路从阳都回来,从暮春一直走到深秋,中间少有休息,如今到了长京,可得多休息两天。 反正长京虽有变动,却依旧繁华,依旧是那座吃饭可以点外卖、出行可以坐公车、什么都能买到的长京。道人如今资金还算宽裕,自家童儿每日自会出去给他买饭,或是馒头或是汤饼,有时也自己出去买些菜,亲自下厨给他煮一顿饭。 没两天就已经入了冬。 “不能再拖了。” 宋游忽然兴起,便穿衣出门。 “去哪里?” 猫儿立马跟上他,同时问道。 “去城隍庙,取回我们寄存在城隍那里的两幅画。”宋游说道。 “三花娘娘也去。” “自然可以。” 没有多久,宋游便来到了城隍庙下。 还是那座小山包,山上城隍庙。 虽然不是什么节气,可来上香的人依旧很多,上山的石阶上堆满香客,隐约可见庙宇中烟雾升起如云,只是下边已经没了摆摊卖香的人。 道人带着猫,拾阶而上。 真是扑面而来的香烛味道。 “料此身未得长存,为什么急急忙忙作几般恶事?想前世俱已注定,何必不干干净净做一个好人。” 宋游一边念着门联,一边踏进城隍庙。 如
相关推荐:
角色扮演家(高H)
好你个负心汉_御书屋
人妻卖春物语
宣言(肉)
综漫:开局就打宿傩?
偏执狂
重生之霸婚军门冷妻
一幡在手天下我有
从全员BE走向合家欢(NP、黑帮)
将军夫夫闹离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