韶华小说

韶华小说> 我早就不当救世英雄了 > 第101章

第101章

是被风吹的,要么便是那片山和山下的村庄离得太远,这炊烟升不到顶上去,从此看去,似乎只停留在山脚村舍房屋的上空,然后便被晚风拉扯着成了自南向北的一条烟线,沿着地面铺展开来,铺满了山脚温柔的曲线,有如一层薄纱,盖在了暮色下的村舍上边。 这幅画很大,却不缺细节。 晚归的雁,往回走的牛,夕阳下天边的颜色,刚冒出的第一颗星,一点都不少。 就是不懂画的女子,也怔住了。 就是猫儿,也充满了新奇。 至于道人,则感觉到了一种难以言述的玄妙韵味,充斥着这幅画,其中生气满满,看似画面静止,却好似一切都在运转。 这哪里是画? 分明是个真实的世界。 哪里是画纸? 分明是一扇门。 道人也渐渐睁大了眼睛。 仅看这一眼,这一行就算寻不到蔡神医,就算不为了暂避长京纷扰,也已经值得了。 何止这一行值得。 再走一千里也值得。 “先祖有作画成真的本领不假,却也不是随便一挥墨,便能成真。”窦大师的声音打破了现场的宁静,“不仅天时地利不可或缺,机缘与感触到了也还得从内而外有感而发,认认真真,为所画之物倾注心血,赋予灵性,才可诞出生机。” “此画……” “此画便是我祖传的至宝,江湖相传,比先祖生前所有画作加起来都要珍贵的宝物,便是它。”窦大师说着顿了顿,看着画神色复杂,“它也确实比先祖生前所有画作加起来都要珍贵。” “快快收起,虽说此时无风,也莫要沾了灰尘,失了灵韵。” “遵命。” 窦大师却只是将画暂时收起。 道人回想着画中风景与自己所感受到的玄妙,仍旧觉得回味无穷,说道:“此画极为不凡,灵韵充足,玄妙无比,画中多半已自成一方世界,想来必是当年窦大家倾注毕生心血而作。” 此言一出,女侠顿时一愣。 画师更是大惊。 寻常人看着这幅画,只会觉得画得好,灵觉敏锐之人,便会觉得画上好像有种魔力,让自己觉得可以走得进去,最多觉得这幅画充满玄妙,可究竟玄妙在哪里也说不出来。要说画中自成一方世界,是少有人敢这么想的。 可这却是真的。 “仙师不愧是仙师,一眼便能看出其中灵韵玄妙,窦某佩服。” “在下本来也没有一眼看穿的本事。”宋游如实说道,“只是几年前在逸州,曾见过另一位技艺通神的雕刻大师,在下曾去拜访,一番见识之后从大师那里得了一抹造化,因而多了一点本领,刚好是在此道之上。” “竟是这样……” “不知此画画的是哪里?” “是我窦家的祖籍所在,云州沼郡。” “在下此生必去一趟。” “说来遗憾,窦某自幼随家父隐居昂州,还从未回祖籍探望过。” 窦大师脸上充满遗憾,但此时也不是谈这些的时候,摇了摇头,继续说:“世人皆知我窦家自这位先祖起,便以绘画传家,却不知晓我窦家千年前就曾做过宫廷画师,只是因为后来天子昏庸,要求无礼,先祖不愿再侍奉,加上久居深宫于丹青一道上的进展也很不利,自古以来便没有哪位了不起的画师是从宫廷里出来的,那位先祖为追求丹青一道,这才辞官回乡。” “先祖高洁。” 宋游随口应付,专心听他讲述。 身边小女童也伸长脖子,端正站着,一眨不眨的盯着这位画师。 窦大师虽然害怕江湖人找过来,但也知晓这位的本领,知晓自己当务之急,便是说服这位仙师,而要说服这样的人,绝对是急不得的。 于是保持耐心,缓缓说来: “自离开宫廷,不受束缚,先祖代代专研画技,追寻山水玄妙,果然进展极快,也逐渐有了我窦家独传的技巧。 “要想于丹青一道走到通神的极致,除了技艺以外,笔墨纸砚也得讲究到极致。 “相传曾有一位先祖游历天下,结识神仙,与之同行,取越州之北凤凰栖息过的万年青桐作纸,总共做出四张,乃绝世好纸,灵韵充沛。 “当年那位先祖回去后自己便用了一张,所作之画虽有神异,但深觉自己画技不够,于是将剩余三张传下,叮嘱后人,画技不到巅峰,不可轻易使用。 “后来陆续又有两位先祖,自以为技艺绝佳,用了两张画纸,但是都与当初那位先祖一样,落笔之前信心十足,画成之后,神异超乎想象,可正是这种超乎想象的神异,反倒使得他们后悔。 “甚至有一位先祖,画完则死,遂更加严厉的叮嘱后人,不得滥用青桐画纸。 “直到后来,有位先祖天赋极佳,相传他在寻常画纸上便能画出神异,到了中年,更是曾画人成活,画虎成真,如此早已,已远超历代先祖。 “不过画纸仅剩一张,他不敢乱用,于是背上行囊,远离他乡,走遍天下,看了不知多少山水。据说他为了等一绝妙风景,可枯等半年。然而绝世的风景看过了不知多少,看得越多,反倒越不知该如何落笔,越发找不到自己想画的东西。 “先祖失意回乡之时,已是暮年,冒着战乱,蹉跎了半生,前朝覆灭了,新朝建立了,却没有找到结果,画纸依旧空白。” 窦大师说到这里,摇了摇头。 宋游则仿佛已知道结果了。 果不其然,只听窦大师充满感慨的说: “那是新正六年的一个深秋,先祖刚走回故乡,抬头一看,便是画中这幅景色,祥和安宁,他顿时怔住,热泪盈眶,半晌之后,就地提笔,仅用半天时间便做出了此画,画成动天地,一时鬼神惊。” 道人只觉感慨万千,妙不可言。 第一百六十三章 托付与仙师 宋游大致已知晓窦大师的办法了。 “只是此画如此神异,大师又曾在太尉府画过我的画像,怎敢把此画与身家性命都交到我的手上呢?” “俗话说得好,画人画虎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心。可要想画出骨相神态,画人之前,便要先学会看人,画虎之前,要先学会看虎。窦某虽无先祖的通神本领,但也有自己看人画人的心得。”窦大师恭恭敬敬,躬身行礼,“虽曾冒犯过仙师,但也凭此知晓,仙师有大道行大修为,已与仙神无异,心性淡然,品行高洁,自觉得仙师不会贪图窦某这一幅画。” 说着他顿了一下: “何况此时北钦山上不知多少江湖人在搜寻窦某的踪迹,窦某已是走投无路,若是仙师真想要这一幅画,与其把画交给他们,或是损毁,或是被达官贵人所珍藏,还不如赠予仙师,也许是个比留在窦某手上更好的去处。” 宋游闻言露出了笑意。 却不是高兴,而是觉得有趣。 “此画真乃绝世妙笔,应当好好保存,留与后世千千万万年。”道人说道,“大师与家传的独门画技也该流传下去。” “仙师答应助我?” “只愿千千万万年后,世人还能看见这一幅画,世间还有窦家的独门画技。” “窦某拜谢仙师……” “大师的办法与画有关。” “仙师高明。” “说来听听。” “此画与当年先祖所留画笔有所联系,只以画笔轻触画纸,人便可走进画中,在山水之中存活。里头宛如一片真天地,说是小了一点,可东西之间也有十几里地,南北更是数十里,里头村民十余万,窦某妻子就在其中。” “真是世外桃源啊。” “窦某可携带行囊,进入画中,便请仙师带画下山,妥善放好即可,等日后仙师离开长京,游历天下,走到哪里仙师觉得合适,便用画笔开启画中世界将窦某放出。”窦大师恭敬说道,“此画长四尺,要劳烦仙师携带,若仙师应允,窦某感激不尽,若仙师不应,窦某也自认此劫。” “一幅画而已,不算麻烦。” “多谢仙师。” 窦大师说着屈身就要下跪。 “只是举手之劳,不可如此大礼。”宋游将他扶了起来,“何况此画灵韵惊人,玄妙无比,在下若能与之共存一段时间,不止有幸,恐怕也能从中寻得不少感悟造化,有助在下修行,所得益处,便算是与大师做个交换。” 窦大师本已起身,闻言又一愣。 他并非愚笨之人。 仙师相助已是大恩,如今还特地这么一说,照顾自己心中感受,又是何等大善? 一时说不出话,只又要行大礼。 “大师不可。” “仙师恩情……” “在下姓宋名游,于逸州拙郡灵泉县伏龙观修行,只是一名道人,当不得仙师之称。”宋游现在才纠正他,“大师称一声先生即可。” “窦某名为窦玄,取字妙仙,真是先前被吓破了头,竟一直未向仙师自报家门,真是不该,还请仙师恕罪。” “大师请进画吧。”宋游不愿与他多扯,“此时还早,但过一会儿,怕就有江湖人找过来了。” “好好好……” 窦大师连声说好。 随即从行囊中取出一支不知多少年没再用过的画笔,再次将画展开,持着画笔,只在画上小心一点。 玄妙勾连,灵韵大盛。 道人面容平静。 小女童伸长了脖子,目不转睛。 靠后一些的女侠也双手抱刀,背靠着门,一眨不眨的盯着。 “此画只可从外边打开,用时只消以笔轻触画纸即可,仙师若要进画来寻窦某做什么事,请务必在外边事先做好交代。” “知晓了。” “仙师大恩,窦某永记于心。” “……” “窦某暂且告辞。” 此画有半人多宽,差不多与寻常人家的一扇门差不多大,长有一人多长,悬挂起来,便像是一扇门。 窦大师将画笔交到宋游手上,拿起除了放画的匣子之外的所有行囊,便在两人一猫的注视下,携带着行囊向画中走去。 玄之又玄。 此画好似真的变成了一扇门,此人竟真的穿过了画纸,走入了画中。 女子睁大眼睛,女童也睁大眼睛。 三人全都围了过去。 画上风景几乎没有变化,只是之前天上的归雁不见了,水牛变换了位置,远处沿着山间铺展的暮霭灰烟有了些变化,山脚下的村庄因为离得太远画得太小看不清有什么不同,不过在近处,却多了一道身影。 中年面貌,体态瘦弱,带着行囊,站在小路上,定格着。 “神了!” “哇!!” 女子和女童都吃了一惊。 中年人的身影依旧在画上定格不动。 道人没有回答,只将画收起。 收到一半,忽然顿住,又将画打开再一看。 那道多出来的身影已在小路上走出了一段距离,似是不放心,还在回头往后看。只是不知画中的他,回头看见的又是什么风景。 宋游这才重新将画收好,放入匣中。 剩下那支古画笔,拿着看了看,也放入了匣中。 画笔并无多少灵韵玄妙,也许当年被那位窦大家所用,确实沾了灵气,现在也散得差不多了。只是这幅画乃是这支笔所画成,颇有联系,自然而然笔就成了开启画中世界的钥匙。 可其实宋游也完全可以不用它。 当初在逸州从孔大师那里得来的造化,虽与作画成真有所区别,但也有许多共通之处,凭这一点玄妙的本事,宋游便可以开启画中世界。 当年那位窦大家应该也是一样,有自然开启画中世界的本领,也有自如进出的本事,哪怕身在画中,也能出来。 到了现在,旁人只能用笔开启了。 “……” 宋游摇了摇头,不能亲眼见证当年那位大师的风采,心存遗憾。 没有进画中一观,心也痒痒。 身边的女侠这才开口说: “这画价值连城啊。” “恐怕不止。” “你真一点贪念没有?” “没有。” “果然不愧是修道高人。” “女侠可有?” “有,大着呢。” “哦?” “我只是之前从来没想过要去争夺,可这幅画,够我吃八辈子。”吴女侠摇头叹息,“要是没有你,我一个人来这里找蔡神医遇见他,就算不把他宰了也要把画抢过来,拿去换钱。” “女侠坦然。” “你真打算把画带回去,等离开长京时再带出去,然后把他放出来、还给他?” “既已答应,怎能反悔?” “也是。” 吴女侠露出了笑容,当年两人能在凌波相识,不就是因为守信吗? “我看他叫你神仙,一点没错。” “非也。” 这位女侠自然不知,宋游虽不贪图此画,但只拿回去挂在房中,常常观赏,体会画中神韵,感悟个中玄妙,便已是获益无穷了。 “你怎么带下去?你有没有那种……袖子里可以装东西的法术?” “没有。” “那你怎么带下去?这个盒子一看就是装画的,山上这么多江湖人。”吴女侠说道,“哦,你在太尉府中,那些被你弄晕的人里边,听说也有不少太尉府养的江湖人门客,你也不怕他们。” “差得不多。” “那你还要等神医吗?” “自然。” “行!” 两人便又坐了下来,把匣子藏好。 这才开始生火烧水,煮早饭吃,按照昨晚计划好的,等蔡神医回来。 不时有江湖人来,问他们是来做什么的,女侠说是来找蔡神医的,又有人问他们有没有见到一个瘦弱的中年人,女侠抢着答,说没有,这些江湖人便半信半疑的离去了,省去了道人在说谎与麻烦之间纠结。 说起来要多谢她才是。 渐渐过了中午。 小女童等得实在无聊,变成猫去捉了兔子,掏了野鸡蛋,又变回来,干脆掰一根小树枝,在泥土地上练着写字,或缠着道人教她新的字。 吴女侠在旁边悄悄盯着。 太阳斜了一半。 道人剥开煮熟的野鸡蛋,自己吃了蛋白,把蛋黄塞到旁边的小女童嘴里。 “唔……” 小女童坐在门槛上,看也不看道人,只是他递过来就张嘴,嚼吧嚼吧,然后继续盯着地上的几行字,还没吃完便含糊念道:“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发……” “花。” “花~” 小女童纠正完,才转头看他,敏而好学:“什么意思?” “三花娘娘不是知道每个字的意思吗?” “连起来就不知道了。”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要读一百遍?” “其义自见。” “哦!” 小女童答完竟真的小声读了起来,且掰着白嫩嫩的手指,认真数着。 道人也不管,任她去读。 身边女子依然抱着刀坐着,问他:“什么时候开始教她认字的?” “不久。” “那是多久?” “春末的时候吧。” “两个月。” “差不多。” “认的字还挺多。” “三花娘娘很聪明,而且勤奋好学。”宋游瞄了眼旁边女童,见女童也斜着眼睛朝自己这边瞄过来,读书声也放低了,见自己看她,又飞快的把目光收了回去,继续认真读,他笑了笑,“我教她的字,基本是一遍就学会了,而且很快就能写得很好。” “挺聪明。” “是啊。” 小孩子想要得到夸奖的内心啊,真是可爱极了。 “多学字是好事。” “半下午了,女侠还等吗?” “我不等了。” “那我也不等了。” “你怎么说?还去北钦山找你那什么和师门有缘分的蛇仙吗?” “此行已知足,便不去了。” “这就不去了?” “以后再去。” “以后是什么时候?” “大概冬天。” “怎么说?” “此山苍茫,冬日风景一定很好。” 道人如此答着,已翻出了装画的匣子,就这么将之背在背后,叫上女童,与女子一同下山而去。 第一百六十四章 昂州五雄原有六个 “道士。” “嗯?” “三花娘娘已经读了一百遍了,怎么还是不知道其中的意思?” “真的?” “真的!三花娘娘害怕数错了,所以读了一百多遍!” “原来如此。” “怎么还是不知道其中的意思?” “那可能是我疏忽了。”道人想了想才想起,“忘记告诉三花娘娘了,古话里面的百啊千啊,一般都是虚数。” “虚数~” “就是虚假的一个数,一百并不是真的一百,一千也不是真的一千。” “那是多少呢?” “是指代很多的意思。” “指代很多~” “书读百遍,就是要读很多遍的意思,并不是真的一百遍。”道人耐心讲解,“有的是一百遍,有的是一百多遍,甚至一万遍也可能。” “!” “不过三花娘娘不必着急。一来此事与修行一样,不可操之过急,想要一天读完的话,读再多遍可能也不行。要顺其自然。”道人一边走一边伸手摸身边小女童的头,暖呼呼的,“二来嘛,诗词不见得非要有个明显的意思,有时只懂其中意境,就已经可以了。” “听不懂。” “慢慢自然会懂。” “哦……” 正在此时,前方已出现了几名江湖人。 几人都穿着粗布麻衣,沿着山路无聊的走着,左看右看,不时有一个人冲上旁边的高处,伸长脖子往茂密的草丛中看一眼。 俨然一副搜山、碰运气的姿态。 “前面有人了。” 女侠压低声音提醒着宋游。 “这几人有些面熟。” “昨天下午就碰见过。” “原来如此。” 女侠想提醒他不要露怯,坦然一些,也许还能蒙混过关,但瞄了一眼道人,却发现他从容依旧,连步伐呼吸都一如往常,哪用自己提醒? 女侠还想与他商量一下一会儿的应对之策,若是发生了冲突,怎么样可以最简单快捷、干净利落的解决掉冲突,但瞄了这些人一眼,觉得就算不是江湖上的小杂鱼也不算顶尖的高手,这道人有太尉府的手笔在前,又如此从容,想来也无需自己操心。 于是只与他并肩走着,看向前边。 在宋游一行人看见这几名江湖人的时候,这几名江湖人也看见了他们。 初时不觉得有什么,只觉得宋游这一行人也有些面熟,但很快就发觉了不对,因为宋游的身后背了一个半人长、裹着油布的木匣子——来这山上的江湖人对这种长条的包裹匣子可是警觉得很。 当即有人扯了扯身边同伴,将几人都聚在了一堆,停下脚步,面面相觑几眼,随即瞄着走来的一行人。 一个拄杖的道人,长得年轻。 一个蒙面女子,手提长刀。 一个小女娃,娇小可爱,吹着哨子,用一双纯净的眼睛看他们。 还有一匹比驴子也大不了多少的矮马。 这一行人与他们越走越近。 几名江湖人站在原地,几乎随着他们的靠近而转动着头,有人一直打量着他们,有人目光死死的盯着道人身后的包裹,分工十分明确。 吴女侠可以很敏锐的察觉到,这几人中,虽还没有人将手放在刀柄上,所有人却都已经紧绷了起来,蓄势待发。 “几位……” 没有人愿意一上来不知底细的就拿命来拼,有个年纪大些的江湖人便走了出来,露出满面笑意,拱手问:“昨日才上山,这就下山了?” “是啊。”道人也行礼,“没找到神医。” “两次相见,也是有缘,还没自报过家门,也没问过几位尊姓大名,算我不对。”江湖人说着,又朝他们一拱手,“在下姓朱名奎,此乃在下的四位结义兄弟,江湖人抬举我们,送外号昂州五雄。” 说完他身后也有两人报了名号。 还有两人似是性格较冷,或是大致知晓之后的事,不愿搞这些,只看着宋游一行人,没有说话。 “在下姓宋名游,不是江湖人,是一名道人,原在逸州灵泉县阴阳山修行,携童儿云游至此,听说长京有神医,特来寻访,以增见闻。” “原来是宋先生,幸会啊。” “幸会幸会。” “先生身后这位是……” 朱奎看向了宋游身后持刀的女子。 昨日便有察觉,这位恐怕不太好惹。 “吴所为,无门无派。” “女侠不像无门无派啊。” “不愿说,就别问了。” “好好好,不问不问。”朱奎连连摆手,好像很好说话,随即眼睛一眯,看向了道人背后,“不过先生背后背的又是何物呢?昨日上山,没见到几位身上有这么一件东西啊。” “友人托付之物。” “原来是友人托付之物。”朱奎咧嘴一笑,满口大黄牙,“既是友人托付之物,还包裹如此严实,于情于理,我等本不该查探……只是先生也知晓我等在山上搜寻一件宝物,宝物珍贵,比命还贵,不知先生能否打开让我等看看?” 刚一说完,又立马接上一句: “不是为难先生,看完之后,不是我等所寻的物件,无论是什么,无论价值再高,我等只当没有看见,立马赔罪离去!” “正是诸位所寻的物件。” 道人抬手与之行礼,诚恳告知。 “!!” 就是这么一句诚恳的话,甚至语气都温和如初,其中意思却是如此直白,一群江湖人瞬间便紧张了起来,盯着那行礼的道人,伸手摸刀。 有人才刚伸出手,有人已摸到了刀柄,有人把刀拔出半寸,可也仅限于此了。 所有人的身形动作戛然而止。 画面似乎按下了定格。 五个人全部定在原地。 甚至每个人的神情都还保持着原来的样子,或是惊讶,或是震怒,或是凶狠,眼神看向不同地方,全都定格于此,细细看去,颇为有趣。 吴女侠见状一惊:“定根法?” “然也。” “厉害啊道长。” 依然是这么一句,配上她轻松的语气,听起来一点不像夸赞或恭维,只像一句口头禅。 “呜呜呜~” 小女童吹着哨子,走到其中一人面前来,仰头盯着看。 正在此时,又一道破空声。 “噗!” 一支箭矢从远处飞来,划破长空。 十丈之远,瞬息即至。 “嗤!” 女侠抽刀挥砍只是一瞬。 说时迟那时快,常人远远反应不过来的时间中,雪亮的刀身已到了宋游面前。随即便是啪的一声,这支箭已被长刀精准的拦了下来。 “多谢女侠。” 宋游露出笑意,与她行礼。 吴女侠却不管他,持着刀身影一闪,已沿着箭矢飞来方向追了上去。 宋游笑意越发浓郁。 这个世界的武人虽没有凌空虚度、刀裂山河的本领,但修道之人也不是万能的,多数只是学些玄门手段。说起来,这个世界上九成九的修道之人在争斗中都不见得能稳赢江湖武人。 修行玄门中人的手段自然玄妙,令武人防不胜防,但他们自身也难以抵挡得住武人的刀剑。 哪怕有道人能开坛祈来风雨,有道人能伸手招来雷霆,有道人能轻易降伏厉鬼,只要没有练就刀枪不入的本领,没有别的保命手段,被一刀砍了脑袋、被一箭射穿了身子,该死还是要死,美其名曰兵解,其实死在刀枪棍棒下的修道之人那么多,有几个真的死后得道了? 人生百年,道法难学,少有人能面面俱到。 因而这位女侠表面放松,其实一直保持警惕,就是防备着暗中偷袭,怕自己这个法力高强的道人被人家用暗箭给射死了。 宋游不是那九成九,也该谢她。 片刻之后—— 伴随着一阵求饶声,吴女侠拖着一个胳膊比腿粗的壮汉回来了,随手将壮汉往他脚下一扔,这才回了句: “不客气。” 宋游看向地上的壮汉,笑着问:“足下也是昂州五雄之一?” “是……是……” “原来昂州五雄有六个啊。”宋游点头说,“几位心思巧妙。” “道爷饶命!” “足下那一箭可是直奔在下的心门而来,在下怎么饶恕足下呢?” “道爷饶命啊!啊对!小人瞄的腿!瞄的腿!都怪小人箭术不精!”壮汉说着连连磕头,“道爷饶命道爷饶命……” “妙啊。” “小人所说句句属实!道爷饶命啊!” “在下不爱杀人,只问足下一句,回答对了,在下就绕过足下。”宋游说道,“回答错了,就以一还一,请足下回归天地。” “道爷饶命!” “答对即可。” “……” “足下杀过人吗?”宋游停顿一下,又补一句,“无辜之人。” 壮汉心中一惊,却是连忙磕头磕得更勤快了,回答道:“道爷明鉴,小人最多做些偷鸡摸狗、为难人的事,哪里杀过无辜之人……倒是有次路边遇到山匪不放我们走,拼杀起来杀了几个,不过若不杀他们,死的可就是咱们了。” “足下可有说谎?” “句句属实!句句属实啊!” “抬起头来。” “……” 壮汉慌慌张张的抬起头来,看向道人。 目光刚一对视,便是一惊。 那目光平静如水,也广阔如海。 “杀过无辜之人吗?” 道人又问一遍,声音依旧。 壮汉的心中也好似多了一片海,初时风平浪静,可很快起了波澜。小的为波,大的为澜,大大小小千重万重,每一重拍打着溅起水花,或大或小都是道人的那一句问话,使他呆住,说不得谎。 “杀过……” “多少?” “两个……三个……” “篷……” 一阵火焰从内而外,席卷了他。 “啊……” 惨叫声顿时响起。 女童离他很近,觉得奇异,明明有火却不觉得烫,不由小心翼翼的伸手去摸,也什么都摸不到,再想看时,已被道人拉到身边蒙住了眼。 可这火却实实在在,将壮汉烧得在地上打

相关推荐: 虫族之先婚后爱   我曝光前世惊炸全网   大唐绿帽王   被觊觎的她(废土 np)   军师威武   铁血兵王都市纵横   人妻卖春物语   我的师兄怎么可能是反派   魔界受欢之叔诱(H)   高达之染血百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