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人往院中迎。 一行人有些忐忑,面面相觑。 从王季那里早听说了,这院子闹鬼,几年间租了几次,全都第二天就被退了,先生敢住是艺高胆大,可作为普通人的他们却是难免感到心虚。 想着终究是大白天,人又多,况且有先生在此,一行人才陆陆续续跨进小院。 可刚一进门,却全然没感觉到想象中鬼宅那般阴森森的感觉,反倒见院子被收拾得干净,有不知何处而来的清风在院中萦绕,吹落梅叶随风摇曳,又见一只三花猫懒洋洋的从房中走出,就地吐着舌头伸着懒腰,立马给人一种平静安宁、心旷神怡的感觉。 这院中倒确实比外面凉一些。 可这种凉却不是令人不自在、毛骨悚然或起鸡皮疙瘩的凉,而是一种舒适又干净的凉爽,宛如一觉睡饱推门而出刚好感觉到清晨的湿凉,又好像闷热黄昏洗尽炎光走出来晚风拂面的惬意。 众人又互相对视,各自在对方眼中读到了惊奇,随即连忙提礼上前,口中说着感谢先生救命之恩的话。 这些人带的礼品多以自家做的腊肉腊肠、自家产的好茶为主,心意十足。 “诸位客气了。” 宋游口中说着,却不扭捏,也不拒绝。 一堆礼物全都摆在石桌上。 众人见状,也是轻松了不少。 随即便见三花猫跳上石桌,似是被腊肉腊肠的肉味儿吸引,又似是习惯性的检查闯入领地的陌生物品,凑近一堆礼品前左闻右嗅,居然也没人去赶它。 “先生与猫为伴,真是雅兴。” 李姓客商笑呵呵的看着三花娘娘,脑中回想起的画面却是那日在城外这猫学着先生与他见礼的画面。 想来也是,先生走到凉水坳时还是独身一人,走到逸都就有了只猫,想也不可能是山间随便捡的野猫,怕也是快要成精或者已经成精的,才被先生收服做个伴。 于是即使面对着这只猫,他的语气也极为客气:“有只猫陪着也好,先生游历天下也不那么孤独了。” “我也是这么想的。” “这猫跟着先生,也是它的造化。” “相比起我陪伴于它,却是我更需要它陪伴于我,不好说是谁的造化。” “这……” 李姓客商初听不觉有什么,细想却是越想越妙。 只能说先生果然不凡。 如此聊了一会儿,李姓客商忽的瞥见宋游卧房门口挂的黄符,想到自己等人来的第二个目的,不由大喜。 “先生会制符?” “会几种驱邪符箓。” “不瞒先生,我等苦命行商常年行走于大山之中,难免夜路遇鬼,山路遇妖,早前也曾找过吴山的寺庙宫观求个一两张符箓想保平安,可惜,有的干脆无用,有的虽然有用,却也只能做个提醒之用,我等今日前来也有想在先生这里求一纸驱邪避鬼的符箓的想法。”李姓客商说,“若能如愿,自是感激不尽。” “不必这般客气。” 这本就是伏龙观的业务之一。 宋游当即拿出昨夜画的几张符箓,不够的便铺开黄麻纸,招来朱砂,提笔现画。 众人当即大惊—— 他们虽不见灵力随笔游走、封注于朱砂之中,却也可见下笔生风,梅树叶子被隐隐吹动,往常去宫观寺庙求符有时也可见一些异象,可哪有这次来得明显? 一时人人心中大定。 直到每人分了两张,贴身收起,一时胆气大增,竟有一种再见雾鬼也不惧之的错觉。 “折成三角的为辟阴符,可辟阴鬼。方块的为驱妖符,可驱妖邪。辟阴符不可驱妖,驱妖符不可辟鬼,不同符有不同的作用,各位还请记下。” “自当谨记。” 想着大家都带了礼来,宋游本打算不取钱财,可耐不住众人心诚,每人还是给了些碎银子。 也算是首单进账了。 好不容易送走一行人,宋游刚回院中盘坐片刻,感受时节灵韵,凝聚灵力,便听门外又起了敲门声。 想来这次是自己邻居了。 “唉……” 扰我清修。 第一十五章 我有一计 “吱呀~~” 木门合页声响酸长。 外面站着一人,年约三十,一身皂衣皂靴,虽没有带铁尺长刀,却也看得出是捕头捕快。可此时他的两手却都提满了礼物,面上也挂着笑意。 “见过先生。” “班头这是……” “哦,在下罗钧,就住先生斜对门。”罗捕头笑着说,“早就听说咱们甜水巷新搬来了一位高人,却是一直没有腾出空来拜访,见谅见谅。” “当不起当不起。” “不知……” “罗班头请进。” 宋游连忙将罗捕头请进来。 大晏是流官制,主官调任频繁,一地的实际权力大多掌握在下边的小吏手中,是不可怠慢的。 其中捕役本是武职,却又与民生息息相关,本身代表官面,又常与江湖人打交道,可谓黑白两道通吃。而且大晏的捕役很可能是世袭制,一代代关系权力传承下来,在当地是很不好招惹的。 罗捕头此时却对宋游很恭敬,一进院子,就把带的礼品放到了石桌上。 有天心楼自酿的好酒,有九河县产的红糖、何家庄的布匹,还带了一套茶具,看得出是费了心的。 “罗某早该来拜访的,只是最近一直忙于抓捕贼人,忙得脚不沾地。”罗捕头这才空出手来行礼,“昨日下午倒是得了空闲想来拜访先生,不赶巧,先生刚好出门了。” “怎当得班头如此大礼?” 宋游看着这些礼物,皱起了眉。 “先生是高人,自然当得。”没等宋游说话,罗捕头便又说,“实不相瞒,昨日罗某到来时,刚巧遇上吴山县的茶商也来拜访先生,相谈之下才听说,将金阳道上雾鬼剪除的高人竟然就是先生……” “顺手而为罢了。” “先生为民除害却不图名利,罗某实在敬佩,该向先生施一礼。”罗捕头说着便又向宋游施礼。 “太客气了。” 宋游只面露无奈之色。 大晏社会上这种风气就很重,无论谁说话都是客客气气、礼貌至上的。 例如陈姓镖师并非镖头,但寻常人见了他都称一声镖头,例如宋游开始并不知罗捕头是捕快还是捕头,但也开口就是一声班头,再例如寻常人说话,都格外的客气,宋游不知习惯与否,总之是不喜欢的。 好在罗捕头也是个八面玲珑之人,见状哪里还不知道,像是先生这种高人,多半不喜这些弯弯绕绕。 自己直接一些怕还能博几分好感。 “实不相瞒,罗某此次前来,除了拜访邻居,也还有一事想向先生求教。” “罗班头无需客气,直言即可。” “说来话长。” 罗捕头长叹了口气: “最近一两年来,逸都城中盗案频发,那窃贼所盗之物尽是贵人府中珍宝,甚至盗到了知州大人头上。城中大人们皆是大怒,责令我等立即将之捉拿归案,可我等想尽了办法,仍丝毫也捉不到盗贼踪迹,甚至城中百姓一度传为是妖鬼作案。直到前几月,我等才终于见到了那盗贼的真正面目,也终于知道那盗贼是如何神不知鬼不觉潜入贵人府中作案且逃脱我等追踪的了。” “那盗贼会飞天遁地么?” “先生也听说过?” “城门口见过。” 宋游想起了自己来的时候,在城门口看到过一位遁地大盗的通缉令。 “就是那盗贼!那盗贼虽不会飞天,却不知从何而来一身遁地的本领!”罗捕头说着,看向宋游,“不知先生对那遁地之法可有了解?” “有些了解。” “当真?” 罗捕头下意识说道。 话音落地,才觉不妥,便又慌忙解释道:“这段时日来,那遁地贼久抓不到,城中大人已经下了通牒,偏偏我们又拿他没有丝毫办法。好几次设了陷阱,可那贼人生性胆小、狡诈多疑,到了陷阱前都不进去,甚至前日那贼人就站在不远处嘲讽我等,端的是可恶至极,在下也是想捉拿他好紧了…… “而且不瞒先生,在下也曾去找过泰安寺的高人请教过,然而……” 罗捕头话没说完,摇了摇头。 “泰安寺的高人出了什么主意?”宋游忽然来了些好奇心。 “泰安寺的广宏法师说,让我们挖一圈坑埋下大粪,可破那贼的遁地术。”罗捕头说着无奈的笑了。 “对一些学艺不精的人,倒可能有用。” “这么说那广宏法师也没哄我?” “污秽破法的说法向来有之,也许那位法师也只是看班头心切,自己心里也是拿不准的。” “罗某也是这般想的。” 罗捕头说完,又看着宋游:“先生可有别的法子?若是有先生相助,擒了那贼人,罗某向先生承诺,不仅劝说知县视作先生捉了那贼,赏金全额奉上,额外还必有重谢。” “听班头说,那贼人是个胆小多疑的性子?” “这是罗某的个人判断。” “班头经验丰富,想来不会错。” “不知这与捉那贼人有何相干?” “班头有所不知,这遁地术和穿墙术一样,有个讲究,就是施术之时要对遁法成功深信不疑。若是施术者自己心中都有所怀疑和忐忑,便可能将自己闷死在土里,或封在墙上。”宋游如是说道,“所以自古以来,学穿墙术遁地术的人,要么是心性坚定、胆大之人,要么便是愚蠢,痴绝之辈。” 宋游是真的了解过这门遁术的。 伏龙观有完整的遁地术、穿墙术的术法,甚至他对这两门法术的原理很了解,只是他却不会这两门法术。 信则有不信则无、坚信则强生疑则弱的道理对很多法术都适用,可遁地术穿墙术本身就是有缺陷的——它的缺陷就是无论你将它学得多好,用得出神入化,它也始终会存在失败的概率,只是概率高低罢了。 你苦心钻研半生,也只能让这个概率降低些许。 而这就与前面所说的“施术者要对成功深信不疑”产生了矛盾。 因此自古以来,很少有修道高人会这两门法术的——对它越是了解,越知道它的缺陷,当施术时心里就越会不可避免的产生动摇,从而放大它的失败概率,乃至于形成一个恶性循环。 使用它的,多是宵小之辈。 罗捕头听完皱起了眉。 “这段时日以来,罗某陆陆续续也与那贼人打了几次照面,只是因为他会遁地之术,每每才让他跑掉。而且罗某上月已知晓了他家住何方,自认对那贼人已有了几分了解。罗某断定,那人最多与愚蠢沾些边,绝不是先生口中坚定胆大之人,也称不上痴绝。” “那人以前可有精于此道?” “以前不过一个落魄书生罢了,考不上功名,不知从哪学了这遁地术,开始走起了歪路。” “也许背后有人传授与他,要么是没告诉他此法的弊端,要么便是以秘法使他不再生疑生怯。也许是他只得了遁法却没得知个中奥妙。”宋游说着停顿下来,余光瞄了瞄罗捕头带来的礼物,稍作沉吟才说,“若是这二者对了其一,我便有一计可试,但也只是请班头试试,不敢保证一定能成。” “先生请说。” “点破即可。” “如何点破?” “班头可知有一本书,名为桃李岁时记?” “桃李岁时记……” 罗捕头怎么也不明白破除遁地之法怎么与一本书扯上关系了。 好在大晏读书识字率为历代最高,他出身大族,也是习过字的,想了半天,还真想起来了——这似乎是一本讲述各类奇怪诡谲的故事的文集,可以当妖鬼玄幻故事集来看。 “罗某有些印象。” “班头只需在下次碰见那人时,告知他说,桃李岁时记上曾记,有人惯施遁地术,闷死于三尺地下。” “能成?” “也许。” “这……” 罗捕头愣了一下,虽觉得这比挖坑埋粪还要玄乎,却也表示记下。 又聊了几句,宋游将他送走。 这《桃李岁时记》也是有名。这类杂书销量本身就高,这年代又没有版权意识,很多书铺都有刊印。而此书的编纂者本就是一玄门道人,里边很多事都是他的亲身经历或亲闻之事,细节真实度相当高,但凡与玄门沾点边的人都能看得出这点来,那贼人既胆小多疑,听说之后,定然会去查证。 即使他不认字,听人这么有头有据的喊出来,内心也会不由得动摇。 能成则成,不能成再说就是。 “……” 宋游摇摇头,开始清点起物品来。 腊肉腊肠挂上灶屋的房梁,红糖茶饼和酒也收到灶屋放好,本是租的鬼宅,居然也多了几分家的味道。 “要吃一段时间了。” 宋游呢喃着,又看向这匹布。 布是上好的料子,怕是众多礼物中最值钱的,再看看自己身上这身旧衣袍,倒是可以重新做一件。 只是这布太花,他爱的是素色。 “……” 还是算了。 这身衣袍虽穿得旧了,但多年来一直为自己遮羞避寒,兢兢业业,早已经磨合成了最舒服合适的样子,而今它不曾破了洞漏了风,依旧在为自己蔽体保暖,自己又怎能因它旧了一些就将它换掉呢? 再回到院中时,见三花娘娘已跑到了石桌下方,桌上原本用来提酒的麻绳垂了下来,它正用爪子勾着玩。 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宋游如此,三花娘娘亦如此。 第一十六章 夜有访客 几日之后,接连几场小雨,逸都的天气便入了秋。 宋游照例出去听书去了。 一下午花了十几文的茶钱,喝了个半饱,听老先生讲到精彩之处,又赠了几文,刚好凑齐二十文花销。 当他踩着湿润的石板和潮烂了的树叶回到小院,刚一推开门,便见一只三花猫由灶屋朝自己跑来,到了近前它便慢下来抬头盯着自己看,那模样看上去和寻常家猫无异,只是它多了灵智,会说人言。 “道士,你又去哪了?” “和前几天一样。”宋游诚实回答,“三花娘娘又想去了吗?明日再带你一起。” “唔……” 三花猫稍作迟疑,却并不回答,而是将目光一转:“你手上拿的什么?” 看来这猫不爱听书。 宋游如是想着,也将手上东西拿了出来。 逸都周边橘子新出,回来时见路边有人设摊,卖得很贱,他也称了两斤。随即又听有人叫卖冰糖葫芦,倒不是有多嘴馋想吃,只是多年没尝过它的味道,忍不住也买了一串。 一人一猫便凑到石桌前。 宋游知道猫大多不喜欢橘子的味道,于是把橘子放到一旁,只拿起糖葫芦,先用手取下一颗。 “三花娘娘吃糖葫芦吗?” “果子。” “是果子,山楂。” “猫不吃果子。” “偶尔也会吃吧。” 三花猫扭过头,用一种“你是猫还是我是猫”的眼神盯着他,沉吟了好几秒,才说道: “三花猫不吃。” 宋游细细品味了下才明白,这里的“三花猫”估计约等于“三花娘娘”,是它的自称。 “真不吃吗?” “不好吃的。” “我觉得好吃。” “那尝一颗。” 眼见得那颗糖葫芦已凑到了自己面前,三花猫伸长脖子凑近了它,仔细嗅嗅,看看它又看看宋游,嗅觉和理智都给它传来这并不好吃的反馈,可犹豫半晌,它还是张开了嘴。 轻轻的咬一口。 小尖牙顺利刺入了糖葫芦,外层的冰糖传来脆脆的触感,里边的山楂也被它咬开。 三花猫两边牙换着咬。 宋游却不看它,只自顾自的也取了一颗,送进自己嘴里。 糖衣只轻松就被咬破,仿佛在嘴里有轻微的碎裂声,随即山楂炸裂开来,酸味甜味儿都一下子炸开,坚硬的山楂籽则在嘴里与牙齿不断碰撞,有着咯嘣咯嘣的声音。 宋游不由得眯起了眼睛。 这个时代要发展到现代文明可能还要千百年,也许更长,可这小吃的味道却是和他记忆中相差不大。 一时不知身是客。 过了许久,甜味酸味都在嘴里散尽了,宋游才睁开眼。 三花猫也已将糖葫芦吃完了,只留下石桌上几颗山楂籽,其中两颗还被咬破了,不知有没有被吞下的。 宋游用手将它吐出的山楂籽都归拢起来,把自己嘴里的也吐在掌心,和它的放在一起,才和它对视。 “好吃吗?” “外面那是什么?” “是糖。” “糖好吃。” “山楂不好吃?” “果子不好吃。”三花猫打量着宋游的神色,“你喜欢吃?” “嗯。” “猴子喜欢吃果子。” “那你还吃吗?” “三花娘娘可以只吃糖吗?” “那果子谁吃?” “你吃。你喜欢吃。” “那我不是要吃你舔过的?” “只是舔过而已。” “有你的口水。” “只是口水而已。” “恐怕不行。” “那三花娘娘不吃了。” 三花猫语气清脆有力,说完一扭身,就从石桌上跳了下去,摇晃着屁股走了。 宋游也不在意,继续品味小吃的味道。 “笃笃笃……” 外头忽的传来了敲门声。 “嗯?” 直觉告诉他,是罗捕头。 宋游刚好吃完最后一颗糖葫芦,将木签搁在石桌上,便起身去开了门。 门外果然站着罗捕头。 今日罗捕头还是那一身装扮,腰间却带了铁尺,身后还跟了两人,也是皂衣皂靴的装扮。 一见宋游,他便拱手:“先生有礼,罗某来向先生道谢送礼了。” 稍作停顿,又偏头对身边人说: “还不快见过先生。” 身后两人便也立马拱手,口呼见过先生。 “请进吧。” 宋游将他们让进院中,掩上大门,又领着他们穿院而过,直至在堂屋坐下。 随即取出罗捕头前几日送的茶杯,置于几人面前,也没见倒茶,杯中就如自渗茶水一样,渐渐满了。 三人顿时大感惊奇。 再凑近一看,只见杯口浮白飘翠,茶香诱人,端的是一杯好茶。 “请饮茶。” “先生真是神仙手段!” “谢过先生。” 三人连忙道谢,举杯小啜。 “听班头所说,可是那遁地的贼人捉到了?”宋游直入正题。 “正是!” 罗捕头恋恋不舍,却也暂放茶杯,转而兴奋的对宋游拱手称谢:“先生料事如神,未见一面,仅几句指点便让那贼人的遁法失了效,真是令人敬佩。” “捉捕可还顺利?” “顺利至极。”罗捕头说道,“三日前我等遇到那贼人,喊出先生教的那句话,昨日三更时分,我等再找到那贼人藏身之所时,他还想用遁术逃掉,却只入了半截土就陷在了那里,被我等当场锁拿。” “那就好。” “先生又行了一桩为民除害之事。”罗捕头顿了一下,从怀里掏出一裹红布,“事先已与先生说好,此事便当做先生抓获了贼人,赏金该归先生所有。这里二十两是布告的赏金,剩余十两则是我家大人私人所赠。近来城中贵人屡屡施压,我家大人也是有苦难言,权当感谢先生解围。” 宋游接过红布打开一看,里头三块束腰蜂窝银,每块皆铸有“十两”的字样,是大晏的官制银。 拿在手上沉甸甸的,心头也沉甸甸的。 这种感觉当真不是纸钞能比的,更远非电子屏幕上的一串数字可比。 不过宋游却只取了两块,剩下一块递还给了罗捕头。 他倒也没说自己只是出了一计、不该得这二十两,也没说捕役昼夜劳累辛苦,该分些给他们之类的话,那种徒增牵绊的事做起来心累。只是除了这事先说好的二十两赏金,知县的十两私人赠礼他却是不愿拿的。 还是那个原因,不愿徒增牵绊。 罗捕头立马会意,面上不免有些为难,却也不敢违逆这等高人意愿,只得将之收起。 却又听他道: “可是,刘大人自在下口中听说先生风采之后,十分仰慕,托在下向先生提出,想要摆宴酬谢先生,若先生赏脸则就定在明日正午天香楼,却是不知先生……” 也许罗捕头自己也没注意到,不知不觉间,他在宋游面前的口气态度已放得很低了。 尽管宋游并未做什么事。 “不了。” 宋游脸上带着微笑,却拒绝得干脆: “我本山间一介清修散人,平日也只喜好清净,当不得大人抬爱。” “在下明白了。” “麻烦班头。” “先生哪里的话。”罗捕头恭恭敬敬,饮完杯中的茶,“我等还有公务在身,就不打扰先生清净了。知县大人那边罗某自会回复,此案之后有任何进展,若可能牵扯到先生的,罗某也自当前来禀报先生。” “多谢班头。” “告辞。” 其余两人也连忙随他而起身。 逸都是逸州治所,天下第三城,这里的捕役是见过世面的,可面对这等不掺水的高人,也难免局促。 三人也都不觉丢份。 君不见知县大人想要结识宋先生,都要小心翼翼的由罗捕头牵线么? “吱呀~” 木门合页的声响依旧酸长。 听起来着实有些恼人。 宋游站在门口皱了皱眉。 回身之时,只见三花猫不知何时又跳上了石桌,正低头舔他吃完的竹签子,上面剩得有糖。 “……” 宋游摇了摇头,回屋算账。 来到逸都有段时间了,逸都繁华,物价也高,在城里吃穿用度花销不小。加上房租,搬家后的采购,最近还经常去勾栏瓦舍听书,差不多也花了几千钱了。 之后应当花得会少些。 这二十两,能花很久了吧? …… 两日后的夜晚。 天气凉爽,最适合闲坐。 宋游点着油灯,坐在窗前静静看书。 面前窗户大开着,夜空中一轮满月,已升到了城市上空。这里没有城市霓虹,没有车流噪音,只有古式建筑的檐角与圆月相互冷清,深色的瓦顶映着月光,纯粹的暗承载着纯粹的皎洁。 身后三花猫静静趴着,眯着眼睛。 夜静得只能听见翻书的声音。 这本《舆地纪胜》也有着这个世界特有的风情,上面除了记载名山大川、知名的宫观寺庙,以及古今知名文人用诗词文章打卡过的网红景点外,还记了一些玄幻神异之处。 例如传闻曾有仙人出没的云顶山。 神话故事中火神长眠的地火城。 介绍十分详细。 不知过了多久,夜渐渐深了,油烟熏得眼睛疼,宋游这才决定今日到此为止,该去睡了。 吹灭读书灯,一身都是月。 借着月光刚合上书,却见身后三花猫不知何时醒了,爬到了近前来,一下跳上书桌,双眼直盯着窗外。 “嗯?” 宋游也察觉到了外面的响动。 悉悉索索,由院墙处传来,似有人爬墙。 可这声音又与爬墙不同,更像是坚硬之物与墙碰撞,尖锐之物划破墙皮,夜风中隐隐吹来嗬嗬的风声,又有瓦片摔落破碎的叮当声,有巨大狰狞的头颅在院墙外映着月光晃动。 第一十七章 扰我清修 “嗬嗬……” 像是有人在拉着破旧的风箱,又像巨怪粗重的喘息。 顺着声音看去,只见院中白影依旧飘动,这时候正是她的活动时间,可在白影身后,隐约间却可见两道庞大的身影正粗暴的翻过院墙,进了院子。 它们长得怕是有一丈多高,走起路来却没有声音,等走到院中月光最明亮处,方才看清它们真容—— 幽青的面庞,红发披散,满脸红胡子还打着卷儿,血盆大口,獠牙上翘,嘴里还有锯齿般的碎尖牙。 倒三角的强壮身材,身上没一处平整的,都是一块块一坨坨疙瘩一样的腱子肉。双手近膝,单一个巴掌怕是有街坊妇人夜晚扇风的蒲扇那么大,指甲像是钩子一样又弯又尖,挥一挥手怕能把人串起来再提起来。 到来时就连院中白影都愣了一下。 这决然不是人,也不是妖不是鬼,不是神不是仙,正是两只吃人的夜叉! “有鬼。” 三花猫的背已经躬了起来,背上毛发竖起,它盯着院中寻着什么似的夜叉,又扭头小声对宋游说: “我们快跑吧。” “不用。” 宋游已然看出来了—— 没有阴风,没有腥气,这夜叉行动虽不笨拙迟缓,却也不够敏捷,不是真正的夜叉。 此乃一门法术。 再观它虽面容狰狞,体魄强壮,却总感觉有些别扭不当之处。 不是画得不好,就是裁得不当。 纸夜叉也! 此乃佛门传出的法术,以纸画夜叉,裁出施法,可令其活,听命与人。起初是用来守护法坛寺庙的,后来不慎流出为江湖奇人异士所习,常用于谋财害命。 虽是纸夜叉,凶猛却不逊于真正的夜叉,施术者若于此道有些造诣,甚至犹有过之—— 不仅身负神力,身上硬处可比坚石,软的地方也能赶得上树干木皮,还浑不怕死,即使灵智较低,寻常武艺高强的江湖人遇上了也要小心着走。 可它却有个致命弱点。 只见宋游伸手覆在三花猫背上,从背一直捋到尾巴梢,小声叫它不要惊慌,这才转身推门而出。 听见动静,那两只夜叉立马扭转头来,眼如铜铃,紧盯他的方向。 刷的一下! 两只夜叉大张双臂,巨大的身体竟腾空一丈多高,一跃半个院子,俱都朝他扑来。 “火起。” 声音刚一落地—— 篷然一声! 院中燃起熊熊大火。 两只夜叉明明体大如牛,在这烈火之下,却如同空心的纸糊的还涂了油一样,瞬间被火包围,之后竟没两三下就烧得个七七八八,只留几片黄纸带着黑灰飘摇落下。 毕竟是纸做的,最怕的就是火了。 世人若不知这点
相关推荐:
我以力服仙
小怂包重生记(1v2)
《腹黑哥哥。霸道爱》
心情小雨(1v1强制)
归宿(H)
高达之染血百合
一幡在手天下我有
五个男主非要当我好兄弟
宣言(肉)
大唐绿帽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