韶华小说

韶华小说> 我早就不当救世英雄了 > 第53章

第53章

亦是愣了一下。 三花猫离他几步远,睁大眼睛盯着这庞然大物,好在没有瑟瑟发抖。 只听这年轻道人的声音。 “山君无需惊惧,在下姓宋名游字梦来,是逸州灵泉县一山人,游历途经此处,想买些吃食,无意间碰到村中百姓外出求助,听说山君与这村中百姓起了冲突,特来解劝。” 山间野虎不懂人言,可听了宋游的话,不知为何,眼中的警惕却逐渐收起,转为思索,又转为疑惑。 身后村民则几乎呆了。 从他们这个角度看不见猪圈里的猛虎,只能看见与猛虎行礼作谈的年轻道人,一时觉得惊讶,又觉得荒谬,觉得害怕。 老虎又没成精,怎能听懂人言? 又哪来和老虎说话的道理? “我观这村庄背后,大山千里,山君不在山中狩猎,逍遥自在,为何下山猎捕家畜?” “吼……” 猛虎的吼声将村民吓了半死。 怕是下一秒墙后的老虎就会冲出来,将这道人扑倒在地。 却只见这道人摇头说道: “这不是个好办法。” 宋游低头看了眼它身下的半头猪。 这边的猪以小黑猪为主,长得不大,以这虎的胃口,怕是两顿就能吃一头,这么下来,再富裕的庄子也经不住它折腾。 “山君胃口甚大,只这一片村庄,是负担不起山君的食量的。况且人也要生活。”宋游摇头说道,“先前在下到的时候,这村中农户已准备去县里请人猎捕山君了,山君纵有再大能耐,终究也敌不过人类。” 猛虎盯着他,却不说话。 “我观山君已有了不少智慧,将来未必不能开启灵智、得道成妖,现在山君已吃了不少牲畜,还是早点回去,莫要自误。”宋游说,“今后还是莫要再过线了,山上才是阁下的猎场,而这山下,尤其是道路所至之处,是人类的世界。” “……” 猛虎眼中光泽闪烁,陷入思索。 只见它变换着目光,时而看看宋游,时而看看宋游身后的猫,时而又看看身下的半头猪,片刻之后,爪子竟真的松开了这半头猪,又往旁边走了几步,才对宋游低下头颅,致谢行礼。 宋游也连忙回礼。 接着让一众村民傻眼的事发生了,那恶虎竟真的跨过村中小路,一路往山上奔去。 再回过神来时,路上偶遇的小先生已来到了他们面前。 “今后它不会再下山了。” “多谢先生!” 还是那名老者反应最快,朝宋游施了一礼,又连忙说:“先生请这边来!老朽先去禀报主家,这两日本是主家寿辰,因这恶虎作乱,本不知是否还能按时庆贺,如今先生驱走恶虎,便是我刘家村的贵客,还请先生在村里多留几日,让我等好好招待一番!” “不必了,只消给些吃食就是。” “先生可莫要推辞!若就这么让先生走了,我家主人必然责怪!”老者说,“先生尽请放心,必是好吃好喝招待着先生,若过两日的寿辰顺利举行,还有唱戏的班子嘞!热闹得很!” 宋游实在推脱不过。 第四十二章 谁说落后就不美? “先生真是高人!” “我等今天是开了眼界了!” “真是神仙手段!” 一路众人围着宋游,惊骇又推崇,俨然把他当成了游世的高人。 一大群人往老者的主家走去。 就是这村里最大一户人家。 不说别的,只站在院子外面,看这白墙檐角,透出院落的竹梅,便知这里住的定是一户讲究的人家。再过了石狮子,进了那朱红大门,里头的景致也绝不是普通山村富户所能有的。果不其然,待老者进去通报、说明情况时,身边便有人告知宋游,这户人家原是做官的,到了年纪还乡之后在此养老,此前在路上所见良田沃土,多是这位刘老官人的产业。 过两日就是刘老官人七十大寿。 七十古来稀,刘老官人还乡已久,虽不打算大办,也没请什么客人,但家里的子侄还是要来的,还请了戏班,想好好热闹一番。 偏偏前几天村中来了这头恶虎。 起先以为它吃饱了就会走,还给它杀了猪羊,说了好话,可人家竟是赖在了这里。 刘老官人开始有些急了。 若是寻常老虎,组织些青壮也就驱走了,奈何这虎狡猾,竟与他们斗智斗勇,几天了还奈何不得,这才决定去县里请人。 驱虎顺利,寿辰还能勉强举行,驱虎不顺,便去派人告知县里子侄,不要来了。 如今宋游轻松驱走恶虎,既帮了大忙,又展现了非凡的本事,刘老官人自是礼遇有加,连忙给他们安排了最好的房间,请他们住下,枣红马也拉到后院去好生伺候,又派人来问宋游在衣食住行上有什么喜好忌讳,还说叫他们把衣服拿去给家中浣衣娘洗,可谓十分上心。 只是宋游毕竟只是劝走猛虎,并非除掉了猛虎,村里众人还是放不下心。 晚上刘老官人便安排了一顿丰盛晚宴,桌上满是大鱼大肉,可怜老官人路都快走不稳了,还亲自为宋游倒酒。 “先生真乃高人也。” “只是一清修山人,当不得。” “不知先生在何处修行?” “逸州灵泉县,阴阳山伏龙观。” “想来也是仙山名府。”刘老官人说道,“老朽向往仙道多年,只是不知先生驱退那猛虎的,又是何妙法?” “雕虫小技,不值一提。” 刘老官人和身边人对视几眼,露出为难之色,随即又恭维道:“先生几句话便能劝离山中恶虎,实乃神仙手段,只是那恶虎归了山林,等先生过几日一走,我等怕是又要提心吊胆。” 说着老官人立马堆笑: “不是怀疑先生仙家手段,只是这畜生毕竟是畜生,秉性难除……” “刘公敬请放心,我已与它说通,它不会再回来了。” 宋游也清楚,他们竭力将自己留下多半也有这个原因在内,只是那猛虎伤了人也就罢了,却只是吃了些家禽家畜,而看它一身清洁,身上既无黑腥之气身后也无伥鬼随行,也是从未害过人的,加之又有了些智慧,离开启灵智也不远了,上天有好生之德,他也愿意网开一面。 而万物有灵,畜生愚笨,不讲规矩和信用其实是需要“聪明”来做支撑的,因此动物比人行事更讲规矩。一旦脑中有了规矩,知晓一件事可以这样或不可以这样后,便很少再违背。 再加上这调禽聚兽一法自有奥秘,既与那山间猛虎做下约定,宋游便不会再去寻它伤它,它也不会再违誓下山。 既是约定,也是道法。 既是心性,也是玄机。 二者相加,宋游才敢给众人保证,说它绝不会再下山了。 而见到宋游如此肯定,刘老官人再与身边人对视几眼,也不好再多说了,只得相信。 “真是多谢先生。” “举手之劳。” “吃菜吃菜……” 晚上回了房间,刘老官人还派人送了几支蜡烛来。 蜡烛的光比油灯要亮些。 宋游点灯时还有些感慨。 说实话他长这么大,这还是第一次主动点蜡烛。道观中倒是偶尔会点,但那也是香客来上香敬神点的,道观师徒二人都不诚心敬神,平常自然不会为了敬神买蜡烛来点。 蜡烛可太贵了。 宋游上次在逸都打灯油,一斤还不到一百钱,而若换成蜡烛,一支就得三四百钱,通宵点一夜的话,少说也得用个两三支。 这刘老官人真是大方。 宋游洗漱好躺上床,盖好被子随意一瞥,又见三花猫趴在窗边,凑近窗口,看着外边的夜。 猫的心思人怎么猜得透。 过了一会儿,才见她扭过头来,盯着床上的宋游,脆声问道: “老虎都长那么大吗?” “三花娘娘在想白天的老虎啊。” “对的。” “三花娘娘第一次看见老虎?” “对的。” “老虎就是会长得很大。” “都长那么大吗?” “也有大有小。” “今天那个算大的吗?” “不算最大的。” “还不算最大的呀……” “又自卑了么?” 窗边的猫儿却不答,只是继续问道:“猫可以长那么大吗?” “恐怕不行。” “成精的猫呢?” “恐怕也不行。” “哦……” “其实说起来,三花娘娘比它厉害。” “为什么?” “三花娘娘会说话,会吐火,会化人形,而那山虎力量强大,也不过只是先天优势罢了。”宋游看着这猫,“还是三花娘娘更胜一筹。” “我很聪明。” “一点没错。” 猫儿便从窗边跳了回来,不再东想西想的了,依旧象征性的在床尾角落趴下来。 不出意外的话,明早她会出现在被窝里。 “睡吧。” 宋游随手一挥,熄了烛灯。 次日清早,刘老官人又派人来请,请他去吃早,又请他屋外散步,恭恭敬敬与他闲谈,无非年纪大了,看他是有本事的,便病急乱投医,想求些延年益寿的丹药或法子,宋游帮不上忙。 又过一日,便是刘老官人大寿。 刘家请了村中所有农户,也有些在外的子侄回来,还请了吹打的唱跳班子,弄得很是热闹。 本来前几日村子里才闹了恶虎,即使刘老官人百般强调,人心也还有些不安定,但这人一多,聚在一起,就什么也怕不得了。 宋游被请到了主桌坐。 身边都是些德高望重的老人。 桌上则是平常少有吃到的大鱼大肉,不乏山珍野味。厨子也是难得的讲究,每一道菜都有章法,起码像是一道菜。还真别说,在这个铁锅也才刚刚普及不久的年代,村中宴席能有这么多的菜式花样是比较难得的。 很快宋游又发现,这里吃饭很有意思。 大家热情得过分,因此在吃的时候,你得把碗小心护着,身后有专人端着饭盆四处游走,稍有不慎,就会有一大勺饭盖在你的碗里。甚至有时候会有两个这样的人左右夹击,让你顾左不顾右。 宋游觉得有趣,仔细观看。 很快他便想通,这其实是主家大方热情的象征,因为在这年头,白米饭对大多数人来说是很奢侈的,能做到白米饭管够,甚至把你吃撑,既说明主人家一点不吝啬,也能说明主人家的实力。 而这强行添饭的戏码,便柔化了主人家的显摆,遮盖了客人的窘迫,又为此添了许多乐趣,使得席间氛围也变得极好。 再看吃饭的人。 即使这些人才刚开始吃第一碗,完全有着两三碗的饭量,也一开始就将饭碗捂得严严实实,默契的与添饭的厨娘斗智斗勇,等到一个“不经意间的失误”才给碗里添上一碗香喷喷的白米饭,然后引发笑声一片。 似是配合,似乎玩闹。 又似是一种含蓄的文化。 宋游渐渐地陷入深思。 而就在他思索时,一个不慎,厨娘已悄悄到了他背后,他慌乱之下,只学着身旁人,端着碗从右往左避,却不料左边还有一个厨娘,反应过来时刚吃一半的饭碗已经重新冒出了尖尖,成了一个冒儿头。 “哈哈哈哈……” 桌上笑声顿时响成一片。 宋游一一看去,除了他自己和站在他腿上好奇不解的猫,所有人都在笑,那沾了油汤乱颤的胡须,黝黑又布满沟壑的一张张面容,张嘴露出的黄色的不健康的缺三少四的牙齿,奇怪的是,心中不仅毫无反感抵触,反而只感受到了满满的淳朴与灿烂。 是纯净的心和纯粹的喜悦。 莫名其妙的,他也露出了笑意。 这是这个时代的乐趣。 是这个时代的肆意开怀。 随即身边的刘老官人点下头来,乐呵呵的要传授他护碗的诀窍,他心中通明,只俯首侧耳,专注的听。 不解的只剩下三花猫了。 …… 晚上,戏班登台。 台子用的是祠堂的神台,边上挂满了灯笼,这时比白天更热闹了,戏班子唱了一整晚,台下人也听了一整晚。满地都是奔跑的孩童,在这没有霓虹灯的夜晚大叫着追寻着最朴实的快乐。 宋游也坐在下边听了一整晚。 为什么说比白天更热闹呢? 因为白天寿宴只宴请了村里的农户,而到了晚上唱戏了,却连隔山隔水的人都赶来了。 他们有的是在猛虎进村之前收到的信,说今日这里有人搭台唱戏,便提前算着日子,并不知道前几天这里来了老虎。有的离得近的,倒是听说过最近有猛虎下山,但想着人多,也没什么可怕的,为了听戏,也在天黑前赶过来了。 不少人是走了十里山路来的。 甚至有人还带了草席来,听到困了,随地就睡。 这无疑是个乐趣极少的年代,找个乐子也十分难得,或许正因如此,有些东西便变得弥足珍贵,需好好珍惜,不可轻慢了。 第四十三章 道经哪有这个好 “先生这就要走,也太过匆忙了,可是老朽招待不周?” “刘公哪里的话?这两日以来,刘公以厚礼相待,在下住得好吃得好,尤其昨日,刘公之热情,村民之淳朴,都是在下生平少见,其实在下心里很想在此多留几日。”宋游诚恳的对刘老官人说,“只是在下此去拢郡,还要替一位老丈带封家书,已经逗留两日,实在不便多留。” 为防他多想,宋游把封在竹筒里的信给他看。 “即使如此……” 刘老官人不由叹气,用拐杖顿地,但送信是要事,又关乎信义,他也不好再多留,只吩咐人去取银钱干粮来。 “先生为我村中驱了恶虎,保全了不少资产。况且就算没有先生,老朽派人去县里请人,也得有些花费,于情于理,该有所相赠。”刘老官人杵着拐杖站起来,端起一盘银钱对宋游说,“只赠一些干粮于理不合,略备一些银钱,给先生当作盘缠。” 宋游低头一看,一盘散碎的银子,恐有二三十两。 这年头绝大多数人都无法一次性见到这么多银子,而去县里请人来驱虎,也远远用不到这么多钱,这些钱中大部分是给“高人”的溢价。 而这笔钱宋游是万万不能要的。 不说昨日感悟贵比千金,就是这两日来的好吃好喝,贵客礼遇,也能抵清他劝离猛虎一事了。 这世事本是这样,一方随手为之,一方厚礼相待,实在无须其它的了,就算就此离开,双方料也不会心中有愧。 于是他只取了干粮,银钱分文不要。 刘老官人无奈,却也更觉得这位小先生很了不起,与那些也有些本事的江湖奇人、民间先生并不相同,于是又杵着拐杖亲自把他送出门。 “先生沿着大路往右,脚力好的话,约小半天的行程,便能到县里。本县名为念平县,先生若要在城里歇脚,或有事需要助力,尽可去县衙找主簿刘洪刘阳生,那是老朽次子。若不愿去,可走水路前往拢郡,要比陆路好走,准备好粮草,舟上也能载马。” “水路?” “水路比陆路平稳舒适。先生虽下山游历,但先生不知,栩州山水重重,此去拢郡,更是山水如画,又顺流而下,那叫一个舒适。” “这河叫什么?” “柳江,一直通到拢郡。” “山水如画……” “一点没错!这里去拢郡,别人不知,但老朽告诉先生,就是要走水路才好嘞!” “水路怎么走?” 宋游逐渐来了兴趣。 这年头长途出行,若有水路,定是比陆路更好的选择。只是之前想着更细致的领略山水人情,所以并未去寻过水路,可面前的老官人都这样说了,宋游也有了走水路去拢郡的心思。 老官人便与他详细的讲。 如何找路,渡口在哪,怎么乘舟,价钱大抵多少,怎么才能不被坑骗,讲得很细致。 “刘公告辞!” “先生慢走啊。” 老人还杵着拐杖在门口喊着。 道人与猫与马却已渐渐走远了。 …… 半日行程,到了念平县。 心中的世界又点亮了一处。 宋游听过一个说法,说在大多数人的心中,世界、天下只是一个概念,就是这个概念,都可能偏差很大。即使看过地图、图画,即使听人细致的描述过一个地方,它也是灰暗的,是平面的,是虚幻的,而只有当你去了那个地方、真切的到了那里,它才会充实起来,被点亮,在你脑中变成一个立体的真实的地方。 点亮得越多,胸中的世界就越完整。 宋游这也是首次远行。 这里山水秀丽,瀑布如画,有很好吃的米粉,温度要比逸都和道观所在的灵泉县暖和一些。 吃完米粉,穿过念平县,就不再走原先那条大路了。按着刘老官人的指引,宋游走出大约二十里,便沿左边一条路往念平渡口走,走到一处平缓的山坡上时,往下的视线便豁然开朗。 只见下方浅水河湾,石滩古渡,零星的小舟在河面上浮走,大船则连着一根根绳索,无数黝黑矮小的纤夫在绳子的另一头,每个都前倾着身子,奋尽全力,斜斜的,远远看去还以为是下午西斜的阳光打出的影子。 隐隐有声音从空中飘来。 “哦吼哦…… “诶嘿…… “唷嚯哦……” 多是一些听不出字眼的音节,好像本无语言。不知道有多少张嘴在喊,汇成一片,像是自下方远处河滩传来,又像是来自遥远的更古代,混杂着河渡上空的风声,比道经更古玄。 直击内心。 宋游站在山口风中,一时怔住了。 只觉这是古老的历史回音,是这柳江渡口上回响了千百年的劳动号子,是这个时代的磨印。才听一句,已在脑中回荡个不停,多听一会儿,又觉得像是高强度劳动下的哀鸣,让人心中苦闷悲凉。 “道士,你干什么?” “没干什么。” “怎么不走?” “这就走。” “他们在喊什么?” “我也听不清。” 宋游只迈步往下边走去。 枣红马和猫都跟在后头。 昨日刚见识了这个时代淳朴的快乐,今日又看到了,这也是一个充满磨难的时代。或许这二者之间本不矛盾,昨日酒席上畅意开怀的农户与今日江口古渡辛勤劳累的船工纤夫本就是一波人,又或许矛盾才是一个真实世界的常态。 这也是阴阳山上看不到的风景。 边看边走,渐渐下到了渡口边上。 宋游只觉布鞋轻薄,石子硌脚。 “可有去拢郡的船?” “我去拢郡。” “能带马么?” “瓜皮船,带不了马。” “老朽能带!” 宋游顺着声音看去。 一艘棚顶船,算不得小,也不算大,刚好在这浅滩不会搁底,船头站着一位老叟,头戴斗笠,身披蓑衣,而船里已经坐着有几人了。 “多少钱?” “客人到哪?” “凌波县。” “凌波县到不了,只能在就近的渡口下,上去还有将近百里的山路。”老叟高声喊道,声音悠转像在唱歌,“要走六天,一人二百钱,一匹马得按两个人的钱来算,草料自带,至于客官,若不嫌江鱼腥气,船上也能管饭。” 脚下的三花猫抬头看了眼宋游。 宋游接收到了她的目光,心领神会。 “猫不要钱吗?” “猫要什么钱?” “一共五百钱,是这个价。” “五百五十,上船就走。” “都给小平。” “客官请上船。” 宋游便领着马和猫往船上走。 小平就是常见的小铜钱。 前几年朝廷推出了一些大钱,有当五的,有折十的,顾名思义,一枚能当普通铜钱五枚十枚,但是一枚当五通宝、折十通宝的重量并没有普通铜钱五个或十个那么重,即使才刚推出不久,大晏朝廷又正是强盛之时,目前还没怎么贬值,但民间的接受度也渐渐降低了,反正一枚折十的大钱在实际生活中是绝对不能当十个钱来用的,多少也得减点。 所以船家才如此爽快。 “客官让马呆在船头就是,该不会怕水吧?” “不怕。” “那就好,至于屙的屎尿,老朽自会清理。” “它会尽力往江中排的。若中途老丈肯找地方靠岸,它也会下去方便。” “客官这马听话,用词也文雅,哈哈……” “敢问何时启程?” “走咯!” 船只轻松漂离岸边,轻缓温柔。 宋游回身看了眼,船中还坐了四个人。 一名捧着书的书生,还有一家三口,一对夫妇和幼女,不知远行又是为何。 他也无暇顾及,只站在船头,看着越来越远的浅滩古渡,听着那苍凉古玄的号子声,心中似有所思,又好像什么也没有。 倒是身后那书生见他穿着道袍,抬头搭话: “阁下是位道门先生?” “自小在道观长大。” “先生没见过渡口?” “第一次见。” “哈哈第一次看的时候新奇,看久了也就那么回事!”书生是个健谈的,盛情邀请,“外头风大,不如来船舱中坐,不瞒先生说,在下也是个喜好道经法术的人,出门还带了本道经,此去拢郡还有几日行程呢,你我把酒言谈,岂不快哉?” 宋游依旧站在船头,只露出微笑。 那船工号子声越来越远了,可奇妙的是,越是隔得远,它就好像越有韵味,越有力量。 书生不知他心中所想—— 道经哪有这个好。 第四十四章 妙不可言 天色将晚,天边却还没暗,群山成了深邃的黑影,天边也黄也蓝的光与群山剪影一同映在水中,江水也被染了色彩。一小舟随波穿行,那舟上灯光远看比一粒黄豆也大不了多少点儿,也映在水中,被晚风吹皱了。 船家端坐船头,手里拿着一根长杆。 鱼线如水,涟漪点点。 船家忽然起竿,同时伸手一接。 见只是一条小鱼,随手丢在船舱上。 “扑扑扑……” 鱼儿在船舱里跳动着。 船家只笑着对三花猫说: “给你的。” “喵~” 三花猫道了声谢,这才低头开吃。 书生也坐在船边上吹风,看船家垂钓,不时伸手下去,此处离水近,不消把手伸直便能碰到水。 忽然他笑了,指着旁边对船家说: “老丈请看,你辛苦钓鱼,这么久也只钓上一条不足二指宽的餐餐儿,结果这里就飘着一条鱼,都到我面前来了!这是在嘲讽你嘞……” 说着他便用另一只手撑着窗沿,好探出身子去,把手伸长,似是想捉那条鱼。 “莫要去拿!” 船家立马扭头说。 “嗯?” 书生闪电般的缩回手,望向船家: “为何?” 船家面容这才缓和下来,也露出笑意,朝书生说道: “客官莫去拿就是。” “可有什么讲究?” “也算不得什么讲究,就是我们这些跑船的、夜钓的,看见这种飘在水边、不远不近、好似多伸一把手就能捉到的鱼,都是不碰的。”船家继续坐在船头垂钓,声音自夜风中飘来,“只是习惯了。” 书生却好似来了兴趣。 “老丈请细说。” “哪有什么……” “定有讲究!” “客官莫要为难小老儿。” “不敢为难!老丈有所不知,在下平生就爱听些这种神神鬼鬼的故事传闻,还请老丈讲来听听。” “没有别的,只是这鱼看着虽近,却要多伸一把手,这多伸一把手,便多了落水的危险。” “仅此而已?” “客官须知啊,这天上哪会掉谷子下来?平白来的东西多数都不简单。”船家坐着一动不动,只专心钓鱼,“就好比客官眼前这条鱼,客官觉得只消俯身探手就能拿到,可这一俯身下去,若下边有个小妖小鬼,趁你不慎……” 船家说到一半,便笑而不语了。 “哦?” 书生则是挑了挑眉,后怕又兴奋:“这柳江之上,以前可发生过此类事情?” 船家依然笑而不语,只专心垂钓。 “老丈莫要吝啬才是。” “实在不足道也。” “老丈若愿说,在下可出些茶水钱。” 看得出那书生真是个爱听故事的,既然如此,船家也不好再推辞,稍作沉吟,便耐心讲来。 “小老儿年轻时就听人说过,再往水里走一步就能捡到的鱼、再往崖边走一步就能采到的药材,最好是不要去碰。奈何年轻气盛,对这一类的说法倒也谈不上不信,平常是信的,可真轮到自己身上,到那时候了,便想不起来了,直到亲眼见过这类事件发生。 “……” 这柳江船上的奇诡故事还真不少。 船家一连讲了好几个。 无非是如书生这般,贪图便宜,觉得是天降好运,或是半夜河边行走见有人落水,亦或是别的什么,就被妖鬼害了去。 宋游也在旁边静静听着。 不知不觉间,那条浮近水面、离船只半米远的鱼儿已经不在了。 这个世界的妖物鬼怪大多如此。 阴魂野鬼不必再多说,除非道行高深,否则想要害人,也得费些心思。 妖物就差别太大了,不太好说。 像是前几日遇见的猛虎。虎是山中君,即使还未开启灵智,只是比同类多了些聪明,懂得欺弱避强、分辨陷阱,便已能让刘家村一群青壮和猎户也拿它没有办法,若它有害人之心,后果不堪设想。 可若是一只兔子,就是成了精,开了灵智,也可能被人一棒子敲死,或者一个不慎,被老鹰叼了去。 再比方说故事里常见的狐狸。 多少也是个肉食动物,可很多狐狸都成精了,化形了,在道行不高之前,混入人间,遇到敏锐的村中土狗,也得绕着走。 此为先天差异,细想其中也有妙处。 小鬼小妖本事力量不够,想要害人,便得靠欺骗、诱惑,让人放松警惕,让人落入圈套,才好得手。 可也不见得是

相关推荐: 我以力服仙   小怂包重生记(1v2)   《腹黑哥哥。霸道爱》   心情小雨(1v1强制)   归宿(H)   高达之染血百合   一幡在手天下我有   五个男主非要当我好兄弟   宣言(肉)   大唐绿帽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