韶华小说

韶华小说> 被武魂殿丢弃后开始扮演绿藻头 > 第1章

第1章

第1章 作为饭馆的主厨,我费尽心思扩展菜单,降低成本。 短短半年就让老板转亏为盈。 今年的年夜饭甚至提前订爆。 老板高兴地合不拢嘴,慷慨宣布全员涨薪。 可到了我这里,不但没涨,还近乎腰斩。 “当初你找不到工作,还是我收留的你,别给脸不要脸!” “饭馆生意好,是我花钱找营销号探店的原因,你以为是你手艺好?” “能干干,不干滚蛋!” 既然这样,这厨子我不干了。 1 刚到腊月十五,餐厅推出的年夜饭就已经提前订爆。 老板张正笑得合不拢嘴,立刻决定扩店。 正好隔壁一家店租约到期搬走,因为租金太贵,暂时没人接手。 张正干脆盘下了这家店,在两间店中间开了个门,装修成新的大堂。 营业面积增加了一倍,经营压力骤然加大。 我虽然是餐厅的大厨,可和张正是发小,有多年的交情。 趁着中午的空闲,我委婉劝阻: “生意才刚好了几个月,咱们还是不能太冒进。过几个月旅游降温,没那么多游客,生意铁定要受影响。 “现在两间店加起来一年的租金高达五十万,不是一笔小数目。 “最好再等一年,我估摸着明年扩店时机最好。” 张正一改平时对我的重视,只是淡笑着端起茶杯,慢悠悠喝了两口茶,才说: “刘维,你今年三十三了吧?” 我不明白他是什么意思,可心里却有些不舒服。 过去三十几年他都是唤我“哥”,猛地叫我的名字,我还真不习惯。 “你这是进了中年,不敢冒险,一心求稳了。” 他借机给我上了一课: “做生意和当厨子不一样。 “你在后厨管巴掌大的地儿,一个月领两个工资,什么都不操心。 “可做生意,就得抓住风口。” 烹饪学校毕业后的十几年,我确实都围着厨房转,没有独立做过生意。 既然他这么说了,我也就不方便再多说,只就势提议: “生意好起来了,就得抓紧招人手。后厨那里至少得增加三个人,否则根本忙不过来。” 最近他还请了几个本地探店网红做宣传,这两天已经有新增的网友断断续续过来尝菜。 生意好了,场地扩展了,人手也得增加。 他只摆摆手,还是说了我一句:“你呀,真是死脑筋。” 后面几天,果然没有招人的动静。 可生意却越发忙碌,全员上下简直脚不沾地。 往往要到凌晨一两点,我才能摘下围裙,疲惫不堪地回家。 腊月二十五,墩子小赵神秘兮兮提着瓶酒来找我,转述个小道消息:“刘哥,听说没?老板准备给大家伙儿涨工资。 “你是咱店的主厨,只来了半年就帮老板扭亏为盈,立了大功,到时候你的涨幅肯定最大。” 他担心我不信,还拿出佐证:“老板让收银员陈红做名单,她亲口说的。反正到时候保证给大家一个惊喜!” 我工龄十几年,现在一个月只有五千块,是当初同意给张正帮手时开的友情价。 在现在这个行当里,可谓是相当低了。 如果他能给我涨,当然是最好。 这世上谁还和钱有仇啊。 腊月二十八当天,晚上十二点下班,所有人都腰酸背痛,可都默契地没走。 张正果然公布了最近的营业情况——不但日常客流翻了三番,自从场地扩大,年夜饭预定量又增加了一倍。 他接着宣布了涨薪决定。 不大的一张纸,所有员工的涨幅都列在上面。 他们欢呼着一拥而上,抢着要看名单。 姓名和对应的涨幅一个个被念出来。 鼓掌和道喜声相继而起。 直到最后,我的姓名终于被念到,后面的话却戛然而止。 所有人都一脸诧异,不敢相信地看向我。 我心里发笑,这群人难道是被我的涨幅惊呆了? 他们要是知道从五年前起我每个月的工资就没低过两万,还不把眼珠子瞪出来。 我在围裙上擦了把手,缓步上前,接过那张纸。 目光一路梭巡,在列表的最后一行看到了我的名字。 刘维,调整幅度:减50%。 调整前工资:5000。 调整后工资:2500。 我怔怔抬头看向张正。 他点了一根烟,挑眉看着我。 眼睛里,已经没有一丝一毫昔日的情分。 2 我和张正是发小,住同一个家属院,念同样的学校,还都不是读书的料。 双双混到初中文凭后,就双双放弃了继续念书的想法。 我是普通出身,没什么背景。 家里发愁给我找出路,认为还是要学一门手艺,于是我选中了烹饪。 张正原本想出去闯,只闯了三个月,也因为没有一技之长,最后灰头土脸回来。 他父母得知我学了厨艺,半哄半劝把他也送进了同一个烹饪学校。 只是在选择专业上,他选了火锅,我选了东北菜。 我比他进学校早,自然比他先毕业。 毕业后,我找了个本地的酒店,老老实实先从后厨的勤杂工开始。 洗碗、洗菜、拖地擦灶台。 干得勤快,大厨高兴,才有机会升去传菜。 再往上升,才能切菜当墩子。 这么一步步往上精进,毕业第三年,我终于能碰锅铲,正式成了厨子。 而张正毕业后,仍然抱着外出闯荡的志向,离开了哈市,去了远方。 我和他的联系渐渐少了,只通过零星的信息得知,他没有一开始就去做餐饮。 他进过工厂,摆过地摊,卖过水果,开过网店。 曾经发了些财,也吃亏交过学费。 直到半年前,他忽然给我打来了电话。 他喝醉了酒,在电话里哭得像个孩子。 我那时候才知道,原来他年初回了哈市,在市中心盘下了一间门面,把这些年不多的积蓄全都投入,开了一家火锅店。 可惜因为对炒料早已生疏,口味一般,生意一直不好。 本金都没挣回来,还倒欠了几万的菜钱。 他给我打电话的时候,几个菜蔬供应商正堵在火锅店的门口,吵着要货款呢。 当晚,我拿着三万块赶过去,替他结清了欠款。 并和他长谈一夜,劝他把火锅店改成东北菜馆。 他离开家乡太久,不知道这里早已翻了天。 旅游的火爆,让这个全国最寒冷的地方,成了每个冬日游客最多的乐园。 大冬天吃火锅或许是个不错的选择,可远道而来的游客更想尝尝东北菜的滋味。 而且对于本地土著来说,就餐频率最高的依然是本地菜。 他考虑了一周,终于决定采纳我的建议。 而我出于和他自小的情谊,也加入到他的餐厅,包揽了整个后厨。 生意一天天好了起来。 随着天气越来越冷,本地旅游也随之升温。 很多游客们最初只是随便选了一家餐厅,品尝之后赞不绝口,自发在网上做起了宣传。 这也使餐厅的生意越来越好。 短短半年,张正就把以前在火锅店亏掉的投资全都挣了回来。 其实在张正找探店博主做推广之前,店里的翻台率已经达到了80%,每天的营业额高达上万,纯利润至少占三成。 照这种势头,我有把握,哪怕年后旅游降温,每个月的纯利润也不会低于十万。 听到可能会涨工资后,我原以为我即便涨幅不是最高的,也不可能垫底。 可没想到,不但是垫底,涨幅还为负。 简直可笑。 我深吸一口气,还是平心静气问张正:“这是什么意思?” 他淡淡笑了笑,“论功行赏,干得好的人涨工资,干得不好的人降工资,这不是很正常?” “我哪里干得不好呢?”我心底一片冰凉。 “刘维,我以前说过,你在厨房混日子,脑子太死了。 “我和你从小一起长大,知道你性格木讷、不知变通。再这么下去,你只会拖累餐厅的发展。 “当初你找不到工作,提出想来帮我,我顾着你的面子答应了,到现在仁至义尽。” 我简直不敢相信我的耳朵。 拖累餐厅…… 找不到工作…… 当初为了帮他,我从月薪两万五的饭店辞职,又担心他会太过内疚,才找了个借口说正好在找工作。 他竟然深信不疑。 他没有嘴吗? 他尝不出我的手艺好坏吗? 在这一刻,过去一个月以来的种种蹊跷,全都有了解释。 怪不得我劝他不要盲目扩张时,他只是讥讽我不懂做生意。 怪不得我向他要人时,他一直没有动静。 怪不得前天和昨天,他连续两次驳回了我的后厨采购需求。 原来,他早已经决定,不用我了。 我的内心有无数的质问,在对上他坦然的目光时,全都作废。 有什么好问的呢? 不过是自取其辱罢了。 我没有再多说一个字,只是缓缓解下围裙和厨师帽,轻轻放在桌上,淡声说:“我辞职,结工资吧。那三万的借款,也一并还我。” 他早已经做好了准备。 收银员陈红战战兢兢把一个沉甸甸的塑料袋送到了我手里。 里面除了我应得的工资和三万块钱还款,还多了三千块的利息。 这就是他所谓的“仁至义尽”吧。 我随意点了点数,披起大衣就走。 推开餐厅门的一瞬间,冷风肆虐而入。 硕大的雪花不留情面地劈下。 身后传来张正自得的吹嘘: “小时候只要我家做铁锅炖,他像只狗一样赖着不走,不吃个肚圆不回家。 “你们信不信?没两天他就会像狗一样回来求我,工资两千他也干!” 几道稀稀拉拉的捧场笑声随之响起。 我回身一把拽住他的衣领,一拳砸在了他的臭嘴上! 3 从派出所回到家,已经是凌晨三点。 饭桌上还摆着我妈给我留的夜宵。 我胡乱吃了些,接着睡了个天昏地暗。 等醒来时已经是中午一点。 爸妈拎着蛇皮袋子,正要出门置办年货。 从事餐饮的这些年,我很少有机会陪他们二老一起吃饭,更别说是年夜饭。 当学徒、杂工那几年,逢年过节还能轮休。 正式成了厨子后,想和家人聚餐就更不可能。 这一行就是这样,想让别人吃得好,吃得香,自己吃饭就得将就。 更惭愧的是,我在东北菜系里已经算有些名气的厨子,可甚至没亲手给父母做过几道拿手菜。 我从爸妈的手里接过蛇皮袋,嘱咐他们在家看电视、嗑瓜子,自己出门采购。 从事餐饮的这些年,我几乎认识本市所有的供应商。 哪家的猪肚最好,哪家的大鹅是真的五谷饲养,哪家的大酱最正宗还没添加科技与狠活,我一清二楚。 供应商们看到我,纷纷和我开玩笑:“哟,正是中午吃饭的旺时,刘大厨竟亲自出来跑采购,饭馆少挣了多少钱,老板不得心疼死啊。” 我笑了笑,只说:“先说好,我这是给自己家里买年货,不是给馆子里选货,可拉不动以后的生意。” 他们纷纷回应: “刘大厨严选,那是给我家打广告,自然能招来生意。” “早知道刘大厨给自己家买,我们早早就主动送上门了。” 有人从中听出了些蹊跷,凑上来悄声问: “大刘,你怎么了?不干厨子了?是你不想干了,还是你家老板不识货,不用你了?” 我笑笑说:“没有的事,自己累了,想休息休息。” 这话在爸妈见我一大早没去餐厅上班时,我也是这么和他们说的。 所有打工的人都知道等拿了年终奖翻年再跳槽,我这个说法明显站不住脚。 可我确实累了。 心累。 买年货的时候,我还遇到了张正的父母。 二老头发花白,正拎着蛇皮口袋买大白菜。 张叔叔原来对我家有恩。 以前我爸在工厂时被人诬陷偷厂里电线,是张叔叔为我爸说了话。 我爸没有被厂里开除,能继续有一份工资保障,我从小才能衣食无忧。 这份恩情,我们全家都记着。 这也是为什么我要辞职去帮张正的原因之一。 到了现在,我想,恩也还得差不多了。 张叔叔显然已经知道了昨晚的事情。 他意味深长地和我说:“刘维啊,你什么时候才能成器。我家张正能帮得了你一时,帮不了你一世啊!” 刘阿姨干脆扯着张叔叔要离开:“你和他说这些做什么?他要是知道好歹,还能把我们张正打得鼻青脸肿?” 确实,多年颠勺练下的臂力,让我在昨晚胖揍张正时稳占上风。 那一架彻彻底底表达了我的态度。 什么发小情,什么师兄师弟,全都见鬼去吧! 4 采买好菜蔬肉酒和佐料回到家。 我妈给我打下手,我在厨房煎炸焖烧,把能做的都做成半成品。 收拾好这些,已经是晚上十一点。 洗漱完回到卧室,我才看到手机里有人发来信息。 原来是饭馆的收银员陈红。 信息里还配了一张照片,是小赵穿着厨师服,戴着高高的厨师帽,一手掌锅,一手持铲,真是威风得很。 小赵此人,在我手底下理菜切菜已经有一年。 他手底下麻利,嘴也甜,是有些当厨子的天份。 闲暇之余,我也给他提点过几道菜的做法。 再加上平时他在我身边耳濡目染看我做菜,如果去路边小馆子里当个厨子,手艺绰绰有余。 可在位列市中心的高档餐厅里当主厨,还差得远。 当然这个判断,也是出于我“死心眼”、“不懂变通”的一家之言。 只要在张正眼里,小赵是合适的,那就是合适。 陈红给我说这些消息,是出于善良,想为我抱不平。 我感谢了她,但也回复: 陈红马上回复: 我勾了勾嘴角。 值与不值,我已经不在乎了。 翻过这个年,一切都会是新的开始。 5 年三十中午饭吃过后,我又接着预备年夜饭。 以前大多是给别人做饭,现在给自己的亲人准备年夜饭,又是另一种不一样的心情。 我爸闲不住,把我昨天买到的灯笼组装好,提前挂到了阳台上。 又把室内彩灯挂起来。 还专门翻了黄历,选了个吉时,和我妈一起把几年没贴过的大红对联贴起来。 邻居们经过,都纷纷打招呼:“老刘,今年怎么过年兴致这么高?” 我爸兴高采烈说:“今年儿子在家过年,可不得高兴些!” 傍晚的时候,年夜饭已经全都准备好。 锅包肉,地三鲜、小鸡炖蘑菇、酱骨肉……自然还有必不能少的菜蘸大酱。 三个人虽然不过十道菜,却都凝聚了我十几年的烹饪经验。 爸妈品尝着菜肴,脸上全是惊艳和自豪。 我爸惊叹道:“维维,没想到你手艺这么好。” 我妈骄傲说:“就凭这双手,咱们儿子还能饿肚子?” 我举起酒杯,想对爸妈说些什么,喉间却哽得一个字都说不出来。 过去的每一个大年夜,我都在为别人的家庭、别人的父母而忙碌着。 他们吃得高兴,就是我的职业使命。 而我的父母,在每年这个最重要的节庆里,却只是就着三两道菜,守着电视机打瞌睡。 每个大年初一的凌晨,我拖着疲惫的脚步回到家,看到茶几上摆的冰凉的残羹,责备他们年夜饭太将就。 我妈总说,她和我爸就两个人,吃不了多少,做多了浪费。 可过年的饭,不就是讲究个年年有余吗? 过去那些年,我缺席了多少团聚的时光啊。 爸爸眼中也起了雾气,笑着说:“高兴,今年咱们一家三口能一起过个年,真高兴啊!” 这一晚,我们吃着笑着,像每个普通平凡的家庭一样。 我们一起诉说着这一年的得失,一起吐槽着春晚,又一起顶着雪片趴在阳台上欣赏着午夜天空绽放的烟火。 直到守完岁,凌晨一点躺在床上,我才发现手机上有好多微信消息。 全都是来自饭馆的前同事们。 6 在他们没头没尾的激动中,我还没了解清楚事情的原委,手机铃声紧接着响起。 电话来自陈红。 她在另一头带着哭腔说:“刘哥,吃年夜饭的客人发现咱们店用的预制菜,把店砸了。 “你快来一趟吧,再这么下去,我们工作都要完了!” 原来是预制菜。 怪不得。 年夜饭预定的那么火爆,正是用到厨子的关键时候,别的饭馆这时候最怕的就是厨子撂挑子不干了,张正还能处心积虑专门把我赶走。 原来他已经想好了预制菜这条路。 再加上墩子小赵掌勺,再增补几道预制菜里没有的菜品,就都能齐活。

相关推荐: 小同窗   繁花:从1987年开局   虎崽又在胡作非为   超级光环系统   你老爹我才不是什么莽夫   竹马老攻放肆宠   心醉婚迷   生活管家   高冷大叔住隔壁   天吟剑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