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其实这不是我第一次听到张正想用预制菜。 三个月前,他也曾和我提过这件事。 如果菜品改用预制菜,原材料成本能下降一半,利润就更高。 预制菜在这两年已经不是新鲜词。 可在我的手里,还从来没有用过。 张正拍胸脯保证预制菜的供应商都是正规厂家,大品牌。 可等样品送到我手里,只看一眼包装上印的成分,就能发现上面全是科技与狠活。 烹饪,讲究的就是最大程度利用食物的本味,和尽可能少的佐料,炮制出最营养、最可口的食物。 而预制菜,倒进锅里,小小加温一番,再摆个好看的盘。 端上桌,一百个客人里头,可能九十九个都发现不了。 可是,我的良心和职业道德不允许我这么做。 餐厅的商誉,更是不能留下任何黑历史。 那次,我毫不客气拒绝了张正的提议。 他当时虽然没有拿出老板的身份强制我必须用,可现在想来,应该也是从那时候起,他就对我生了不满。 陈红在电话里想我去餐厅看看,我当然没有同意。 我只说:“你要是不想在那里干,等年后我推荐你去别的酒店。” 挂掉电话,我靠在床头。 窗外贺新年的鞭炮声阵阵传来,手机因接受到各种信息产生的震动依旧不绝。 从那些消息里,我大概得知,是餐厅的新大厨小赵在加热预制菜时,不小心把剪下来的包装袋一角混在了菜里,最后被一起端上了桌。 客人就是吃出了包装袋,才发现了预制菜的真相。 年夜饭,几十桌人一起开餐。 想来现场闹的挺大,才到了动粗的地步。 不知道经过此事,张正对他主张的“聪明”、“识时务”是否还会继续坚持。 可无论如何,我和他已经不是同一条路上的人。 7 接下来的几天,我跟随父母一起出去串亲戚,跟庙会,猜灯谜,观舞狮。 那些因为忙碌而久久难见的亲戚,也都跟我很快活络起来。 舅妈给我介绍了个姑娘,力邀我见一见。 爸妈虽然不明着催我,可期待的眼神也泄露了他们的心思。 说实话,无数个关店下班的路上,每当我看到有情人卿卿我我,心里也是羡慕的。 可这些年,我确实也没有时间去考虑个人问题。 舅妈看我一时没有回应,笑说:“怎么,难道你已经有了心上人,不用我们老辈子操心了?” 一个久远的、模糊的影子在我心里浮现,又快速消退。 我忙说:“哪里有心上人呢!舅妈既然介绍,我当然愿意去见见。” 正月初五,我就和舅妈介绍的女孩在冰雪大世界相见。 她手中牵着个气球,我手里捏着一支糖葫芦。 四目相对的那一刻,眼前的倩影和我心底的那道影子逐渐重合,最后彻底成了同一个人。 原来,是她! 她原来叫梁晓静,是我的初中同桌。 我从小木讷老实,她活泼开朗。 和我同桌的那三年,她的欢笑总是萦绕耳边。 如果哪天她请假,那一天我都有些不适应。 那时候年纪小,不懂那叫情窦初开。 只是那道倩影,和那些欢笑的声音,一直深藏在心底很多年。 舅妈给我介绍时,说她叫赵晓静,我才没有想到她。 后来我才知道,初中毕业那年她父母就离了婚,她跟了妈妈,也改成了妈妈的姓。 她也认出了我,牵着气球笑的一脸灿烂。 时隔近二十年,我们都经历了很多人生的挫折。 可她唇边浅浅的梨涡,和少年时代一样频频闪动。 后面的几天,我们一起去了很多地方,重游了很多年少时的足迹。 当然也曾在并肩逛街时,经过张正经营的那家东北餐厅。 正值用餐时,按理说,这段时间应该是生意最火爆的时候。 大堂里不但该坐满了人,外面等位的队伍也会蜿蜒极长。 可透过玻璃往里面看去,敞亮的大堂里稀稀拉拉,没坐几桌人。 哪怕门口挂着“优惠酬宾、一律八折”的促销招牌,也没有拉动多少生意。 晓静也知道这家餐厅。 她不无遗憾地说: “这家店以前的饭菜味道好极了,我和朋友来过好多次,可最近菜品大不如前。 “我家和亲戚们的团年宴本来定在这里,后来也退了单。 “网上传得沸沸扬扬,说他家用预制菜忽悠客人。 “客人来消费,本来就是想品尝原汁原味的菜品,谁想吃毫无诚意的预制菜啊。” 她说的,其实也是我心里想的。 是我们每个当厨师的对餐饮的尊重与坚持。 8 后面的几天,我放下不开心的事,尽情享受这难得的假期。 晓静告诉我,她现在是网上的美妆主播,经常在网上带货,这些年最大的问题就是匆匆忙忙吃不好,甚至因此得了胃炎。 我连忙告诉她,我是个厨子,最拿手的就是本地菜,最喜欢的就是为关心的人做饭。 我脱口而出的一瞬间,她不由红了脸。 我的耳朵根滚烫,一颗沸腾的心却怎么都凉不下来。 第二天,我就早早买好原材料,敲开她家门,给她露了一手。 这一天的傍晚,她把头靠在了我的肩膀。 我将一个轻轻的、虔诚的吻,印在了她的额上。 三个月后,在双方家长的见证下,我和她订了婚。 订婚的日子只有双方家里知道,并没有对外公布。 可却收到很多酒店和餐厅送来的祝贺花篮。 都是想让我去上班的地方。 其实,“摆烂”的这三个月,在品尝甜蜜恋爱的同时,我现在“自由”的消息也在行业内盛传。 很多酒店和餐厅的老板都频频给我打电话,邀请我过去上班。 待遇也给的很优厚。 之前我工作过的酒店,总经理甚至直接把月薪开到了三万,还加了年底分红。 我并没有第一时间答应。 或许张正有一件事说对了。 我步入中年了,闯劲已经没有年轻时候那么大了。 我找工作,不再满足于工资、待遇这些因素。 我开始考虑能不能有更多的机会去陪伴家人。 我想有更多的自主权,能够不在老板的控制下去选择我不想用的原材料。 晓静说:“不如你自己开店当老板吧,以你的手艺和品性,无论在哪里开店,市场都不会亏待你!” 她的话像一道闪光,怦然照亮了我的心。 对,自己开店。 不求大赚,只求坚守本心,用我最大的诚意去对待四季三餐。 给家人,也给更多的人。 后面的一个月,我奔波在大街小巷,四处寻找合适的店面。 一直到这时候,我才再一次明白,张正小瞧了我,我也小瞧了我自己。 我并不是只守在后厨挣死工资,不知道外面的市场。 从事餐饮的这些年,我曾在各种地段、各种规模的餐厅打过工,知道哪些地段适合开哪类型的餐厅。 我会下意识留意各种原材料的四季价格,能根据季节和成本调整菜单结构。 我和供货商们关系紧密,凡是所选择的,都能真诚合作。 我还和曾经烹饪学校的校长经常联系,有合适的苗子我总能第一时间发现。 这些曾经养成的习惯和积累的经验,都成了我当下开餐厅的助力。 经过选择,我在次商圈的一条街上,盘下了一家一百平方的店面,还是经营东北菜。 在装修即将结束的一天,我于傍晚刚刚回到家,意外的发现,家里来了客人。 是张正的爸爸,张叔叔。 9 虽然都住在同一个小区,我和张叔叔,其实已经有很长时间没有打过照面。 出门时远远看到他,不是我先避开,就是他送来一个白眼后,折到了别的方向。 一晃半年多,这还是我和他第一次平心静气说话。 他没有再用白眼对待我,反而是搓着双手,一脸惭愧坐在沙发上。 他苦笑着说:“维维,我们张正以前没有说实话。我现在知道,是他亏待了你,不是你忘恩负义。” 说实话,这个时候,我已经不在乎张家人怎么看待我了。 我懂感恩也好,是个白眼狼也罢,我该做的我都做过了,我问心无愧。 而且,我想,张叔叔前来的目的,也绝不是只向我道个歉。 他过去在厂里大小也是个领导,这些年就没听说给谁低过头。 我爸让他抽烟,他接过来点燃吸了两口,才又艰难开口: “维维,叔叔知道,给你开这个口是为难你,可现在张正特别艰难,你能不能,再去帮帮他? “你和张正从小一起长大,你可不能眼睁睁看着他好不容易起来的事业又垮塌了呀!” “我让张正给你涨工资,你以前是五千是不是?我让他给你翻倍,涨到一万!” 他的话说完,久久盯着我不眨眼,等着我的回应。 我最终还是说:“张叔叔,我已经在装修自己的店面。过不了两个月,我的东北菜馆,也要开起来了。” 张叔叔目瞪口呆,最终哆嗦着嘴唇说:“都这个时候了,你为什么还要进来踩张正一脚,让他的处境更加艰难?” 我忽然看不懂眼前的这位老人。 当年我爸被人冤枉偷电线,所有明面上的证据都对我爸不利。 是张叔叔站出来,条理清楚地分析透了整个事件,把我爸从负面的局面中剥离出来。 当年他处理过的复杂事件何止那一件。 可何以到了现在,遇上他儿子的事,他却连一些简单的道理都想不明白了。 这个市场是开放的。 能踩张正一脚的,永远是他自己啊。 张叔叔离开的时候,天色已经大黑。 行走在老式居民楼狭窄的楼道里,我倏然发现,他的背竟佝偻了。 这个曾经在我们小孩眼里无比高大的男人,终究因为儿女,加速衰老了。 10 我的东北菜馆在一个黄道吉日按期开业了。 大堂能摆十五张桌子,还另外有三个雅间。 菜价定的适中,不高到让食客望而却步,也不低到抢了同行生意。 操作间和大堂之间用透明玻璃相隔。 用餐的客人们可以清楚看到整个烹饪过程。 干不干净,有没有太多添加剂,透过玻璃全都一目了然。 开业当天,翻台率就达到80%。 此后生意一直稳定,哪怕是在夏季的旅游淡季,业务也没掉下多少。 三个月后,我和晓静结了婚。 从此,我有了一个爱笑的、乐观的妻子。 她有了一个喜欢给她做饭的、性格敦厚的丈夫。 新婚的第二天,在盘点结婚礼金和账簿时,我意外发现,账簿上竟然有张正的名字。 他给我送了一千块的礼金,我却没有在婚礼上看到他的身影。 一个月后的某一个晚上,他出现在我的饭馆门前。 刻意绕开服务员,站在操作间透明的玻璃前,像儿时曾做过的那样,粗声粗气和我说: “刘维哥,我家做了铁锅炖大鹅,能把你哈喇子都馋出来。你吃不吃?” 我抬头看着他,惊讶之余,眼中又有些湿润。 我笑着说:“小时候吃了你家太多铁锅炖,今天我亲自下厨给你做一个,咱兄弟俩再喝点小酒,就当我还礼,行不行?” 这晚饭馆打烊早。 各工作人员也早早下班。 我下厨,除了做了一道铁锅炖,还烧了几道下酒菜。 虽然动作快,味道却不含糊。 张正一道菜一道菜,慢慢品尝过。 又问了我的烧法,都是什么技巧。 我并不私藏,一一告诉他,就像我们曾经在烹饪学校时常做的那样。 他越听越沉默,最后只长长叹了一口气,像是在问我,又像是说给他自己: “我总听人说,这世道,老实的人挣不到钱。 “这些年,我一直用我的小聪明四处闯荡。 “我挣到过大钱,也赔过底朝天。 “兜兜转转十几年,我还是个穷光蛋。 “刘维哥,你告诉我,我到底是要当个聪明人,还是该做个老实人呢?” 他的问题,我回答不了。 我周围很多人,确实有靠聪明发了大财的,也有靠人脉走上人生坦途的。 可适合我的,只能是老老实实做事,踏踏实实做人。 那或许是一条与大富大贵无关的路。 可也是,唯一一条我能走的路。 11 这一年的秋末,张正转让了餐厅,带着所剩不多的积蓄,重新出去闯荡。 我和他在火车站告别时,他笑说,虽说回了一趟家乡,像是什么都没捞着,可他也有了很多人生感悟,相信在异乡打拼时,一定对他有用。 他反问我:“你憋不相信,等下次回来,我一定发了大财!” “我相信,”我拍一拍他肩膀,“等你好消息!” 张正离开家乡后不久,他店里的部分员工,都被我接手。 收银员依然是陈红,她心细,善良,人勤快,是个好的合作伙伴。 至于曾经给我干过墩子的小赵,他托陈红给我带话,也想来我的餐厅。 虽然他当墩子时手脚麻利,可他的心思太过活络,和我不匹配。 我只有婉拒了。 此后不久,天气迅速转冷。 本地旅游又开始升温。 连带着,整个哈市的餐饮业也为之受益。 我的餐厅在网上渐渐有了名字,很多食客离开后,还会自发推荐。 慢慢,有人开始上门游说我,愿意出资入股,多开分店,共同赚加盟费。 还有预制菜的品牌商原意和我合作,我用他们的预制菜,他们每年多分我六成利润。 这世上,确实没有人会和钱作对。 可这些都不是我能赚的钱。 我还是守着我的这家店,坚持稳中求胜。 这一年从腊月开始,我的餐厅推出了团年饭。 食客们可以在网上或者通过电话提前预定,时间从腊月二十三的小年,一直到正月十五元宵节结束。 只有大年三十那天,店里只营业半天。 所以,店里是没有年夜饭的。 老顾客得知,惋惜说我这一决策,要少赚至少两万。 钱,永远没有赚完的时候。 可亲情、友情、爱情,却不可永远为钱让步。 大年三十这天,下午五点,整个哈市餐饮生意即将迎来最旺盛的一刻。 我向每一位员工发放了过年红包,并目送他们喜气洋洋地离开。 而作为员工福利,给每个员工的家庭准备的十道菜色的年夜饭,早已在三十的中午之前,提前送到了每个家中。 在亲手锁上餐厅大门后,我也开着车冒着大雪急切往家赶去。 敲开家门的一瞬间,饭菜的香气和家的温暖齐齐扑面而来。 我的爸妈和我的妻,都站在温暖的灯光下向我微笑。 嫁入高门的男人 作者:彻夜流香 内容简介 属性分类:现代/都市生活/强攻强受/正剧 文案 贫困农村辍学在家的胡小凡嫁入了高门,入赘给京官当女婿, 本来以为天下掉下来一块馅饼,哪里晓得是一顶便宜的绿帽子。 妻子虽然不如意,好在他有一个如意的小舅子,出身良好,有貌有财,又是出身名牌大学,品学兼优的贝律清是他仰望的对象。 关于跟贝律清良好的友谊,小凡想过很多遍,只不过他没想到的是,原来他想的每一遍都是一厢情愿。 乡土高干文,本文无政治倾向 搜索关键字:主角:贝律清,胡小凡 ┃ 配角:贝律心,胡小平,宋子洋 ┃ 其它:***,农村小子,凤凰男 胡汉三的新文:《嫁入高门的男人》 《嫁入高门的男人》1 1990年,陕西省贫困县贫困村路家弯老路家来了一位贵官。 村民们三三两两的挤在老路家的门口,围观那辆经过长途颠沛来到老路家泥瓦房的黑色小汽车。 那个时候对普通老百姓来说,四轮小汽车就是身份的象征,因为在那个年代,会有四轮小汽车的只有两种人──当老板的跟当官的。 “在京里当大官的!”跟老路家一泥墙之隔的邻居冯家女人得了一手消息出来道。 村民倒抽了一口冷气,自从改革开发之後,连县里的领导都不太下乡了,没想到老路家还能来一位京官,村民们一阵骚动,眼光里透著羡慕,纳闷老路家怎麽突然从天上掉下来一位贵客呢。 其实路爸也很纳闷,因为这位贵客认识的人不是他,而是他刚出生就为了抗日而死去的老爹。 “当年路同志为了掩护我们而壮烈牺牲,我一直都想要探望路同志的家人,以报答他对我们的革命友谊,但是各种原因所以拖迟到今天才来。
相关推荐:
虎崽又在胡作非为
科技强国,向秦始皇直播四大发明
你讨厌的样子我都有
徒手摘星[先婚后爱]
生活管家
表小姐总是很忙[快穿]
人渣演技奖[穿书]
老婆是隐形大佬
心理大师(出书版)
实验室养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