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章
所以他决定适当的弄一些黑科技出来,为华夏文明的发展加加速。 除了黑科技,还要建立一套完整的理科基础体系。 不需要多么高深,有个框架就行。 中国自古以来就不缺人才,缺的只是方向。 只要为他们指明方向,他们能创造无数的奇迹。 朱元璋揉了揉眼睛,确信没有眼花,那个轮子确实在旋转。 震惊的问道:“这……为何它会旋转?” 陈景恪简单的解释道:“它能转动,借用的是热水释放出来的热气蕴含的力量。” “这就是稍微高深一点的力学,所能达到的效果。” 说着,他将盖子取下来,蒸汽汩汩冒出: “就是这白色的蒸汽,它内部蕴含着很强的力量。” “力学可以帮助我们,发现并使用它的力量。” 朱元璋不敢置信的道:“热气的力量?” 这玩意儿除了能烫伤人,竟然还有这样的用处? 如果不是亲眼所见,他是万万不敢相信的。 朱标也是一样的表情,太不可思议了。 这就是力学吗。 果然高深莫测啊。 朱雄英趁人不注意,拿起盖子又盖在了杯子上。 看着轮子转动起来,他就无比的惊奇。 好东西,真是好东西啊。 回头拿给妙锦看,她肯定也没见过。 众人无视了他的行为,继续讨论起温差发动机。 朱元璋若有所思的道:“这东西做的大一点,是不是就可以放在车子上,让车子一直跑?” 朱标说道:“还可以放在轮船上,就不用人畜之力来转轮子了。” 陈景恪不禁点头,两人第一时间就想到了交通,联想能力是很丰富的。 轮船最早指的,就是安装了飞轮的船,宋朝时期就出现了。 最开始用人力踩动飞轮旋转,后来又有人发明了畜力机构。 和拉磨一样,用牛马拉着转,通过传导结构带动飞轮。 这个传导结构略加改动,就可以应用到蒸汽机上面。 当然了,温差发动机虽然制作简单,但在实际应用方面并不理想。 至少以现在的科技水平,是没有办法将之实用化的。 陈景恪将这玩意儿拿出来,也就是为了震撼一下朱元璋等人。 真正要实用化,还得是正儿八经的蒸汽机。 为了进一步引起他们的重视,他也提出了几个应用: “造出一台机器牵引的车,后面挂上耕犁,就可以用来耕地。” “这种车不会疲倦,只要烧热水就能一直运行。” “效率比牛要高几十上百倍……” “一两个人一天就能耕数百亩地。” “用它拉耧车,一天就能播种几百亩地。” “用它来带动龙骨车,就可以每天十二个时辰,不间断的取水灌溉。” “将龙骨车改造,可以把水井里的水提出来……” “到那个时候,百姓抗旱的能力将会极大的增强……” 朱元璋的眼睛越来越亮,如果只是用来带动车船,那也就是一个奇物而已。 可用来生产粮食,意义就完全不一样了。 财富是什么? 对于个人来说,财富可以是金银珠宝,可以是绫罗绸缎。 可对朝廷来说,最根本的财富就只有一样,粮食。 粮食不够,就算有金山银山又能如何? 粮食够用,纸印上字也能当钱。 百姓为什么造反?还不是因为粮食不够吃,活不下去了。 但凡有口吃的,有谁愿意干掉脑袋的事情? 所以,粮食关乎国家社稷存亡。 如果真的能弄出那种,可以耕地播种,可以提水灌溉的玩意儿。 大明的国祚,可以延长多少年,简直不敢想象。 当然,和陈景恪认识这么久,他也知道分配端也同样重要。 可粮食生产能力提高了,总是没有错的。 此时,他看向那个温差发动机的目光,就犹如看到了珍宝一般。 “景恪,你说吧,要如何才能造出你说的那种东西。” “不论需要什么东西,只要朝廷有的,都满足你。” 陈景恪说道:“我准备……” 朱雄英突然打断他,问道:“生产这种机器,是不是需要很多工匠?” 陈景恪瞬间领会到了他的意思,心中不禁暗赞,这小子会找机会。 “是的,任何机器都需要工匠来生产,越是精密的机器,对工匠的需求就越高。” “而且后续的改进也需要工匠参与……” 朱雄英点点头,对朱元璋说道: “皇爷爷,工匠的地位你应该有所耳闻。” “我们不能指望一群奴隶,来研究制作这种神器。” “只有给他们体面的身份,优渥的条件,让他们没有后顾之忧。” “他们才能尽心尽力的为大明效力。” “所以,我希望您能废除匠籍,还工匠自由,提高他们的地位。” 朱元璋轻轻拍了一下他的头,没好气的道: “你俩是不是觉得咱老糊涂了,搁这演戏糊弄咱呢?” “想废除匠籍就直接给咱说,只要你们说的有道理,咱还能不答应吗?” 朱标心中那叫一个畅快,火上浇油道: “现在都敢欺骗你皇爷爷了,将来还不知道要干出什么混账事情来,要好好教训教训。” 朱元璋瞪了他一眼:“养不教父子过,你先好好检讨一下自己吧,别整天寻思着欺负咱乖孙。” 朱标:“……” 怼了儿子之后,老朱又转过头和颜悦色的道: “不过你能想到用话术来游说咱,说明在思想上已经成熟了。” “不像有些人,只会直来直去气咱。” 朱标:“……” 陈景恪差点笑出声来,心中不禁同情了朱标三秒钟。 朱雄英自然知道该怎么说话:“父亲也是为了大明好,只是说话直了一些而已。” “皇爷爷您别和他生气,他心里是最孝顺您的。” 朱元璋高兴的见牙不见眼:“哎呀,乖孙真懂事……看在你的面子上,咱就不和他一般见识了。” 朱雄英趁他高兴,将话题转移到了匠籍之事上。 详细讲述了工匠面临的困境,以及这个群体对大明的重要性。 谈起正事,朱元璋恢复了理智,说道: “你说的很有道理,可大明确实需要工匠。” “若放开匠籍,导致工匠流失,技艺失传该怎么办?” 朱雄英说道:“大明有军官、计官、行政官,去年又增加了司法官,再加一个匠官又何妨?” “设立大明博物院,让工匠们去博物院担任官吏。” “有了官身,就不用担心工匠流失问题。” “同时,还能命工匠们收集百工技艺,整理成书籍保存。” “就算有工匠流失,也可以用书里的知识,重新培养新的工匠。” “没有了后顾之忧,工匠们就可以集中精力,去研究更好的工具,提高生产力。” 朱元璋眉头微皱,道:“匠官?博物院?很难啊,这是在挑战文官的底线。” 朱雄英嗤之以鼻的道:“底线?元朝时期的那一封降表,将他们的底裤都露出来了,哪来的底线。” “不过是因为提高工匠的地位,动了他们的利益罢了。” “将自己的利益凌驾于国家之上,这种人就需要剥皮萱草来治一治。” 看着杀气腾腾的孙子,朱元璋非常的开心。 他就怕孙子成了文官嘴里的‘仁’君。 现在看来,这孙子像咱啊。 只不过他更善于隐藏自己的心思,所以表面看起来人畜无害。 不知道那些吹捧他仁圣的读书人,了解他的真正为人之后,会是什么表情。 想来会很精彩的。 想到这里,朱元璋颔首道:“好,咱答应了。” “不过这件事情你不能出面,也不要让任何人知道与你有关。” 朱雄英自然知道,这是为了保护他,避免他和文官集团的关系出现裂痕。 “谢皇爷爷,我知道了。” 朱元璋说道:“傻小子,和我这么客气做什么。” 之后他们就详细讨论了博物院和匠官体系,并拿出了大致的框架。 这其中朱标给出的建议更多。 可见最近几年他也没有闲着,确实学到了很多东西。 看着自己最器重的儿子,朱元璋心中重重叹了口气。 即便是现在,朱标依然是他最满意的继承人。 朱雄英虽然很优秀,可是和陈景恪接触久了,很多想法偏激进。 将来登基掌权了,必然会进行一系列强硬的变法。 而激进有时候会造成不必要的混乱。 朱标不一样,他有雷霆手段,但在治国上手段偏温和。 将来登基掌权,就算变法也多是改良为主,不会太激进。 虽然朱元璋自己手段很激烈,但却希望自己的继承人能平稳一些。 而且,中间还夹着一个陈景恪。 自己的宝贝孙子,与其说是自己教出来的,不如说是陈景恪教出来的。 陈景恪本就神秘莫测,现在自家孙子也有点那种味道了。 以前朱元璋觉得,所有事情都发生在自己眼皮子底下。 陈景恪都教了些什么,自己也一清二楚,一切都在掌握之中。 可朱雄英这次出巡,期间的所作所为,一次次超出他的预料。 终于让他明白了一件事情,这个孙子已经完全超出自己的掌控了。 他能猜到朱标在想什么,预见到朱标会做什么。 却无法猜到自己的孙子再想什么,更无法想象将来他会做什么。 但他依然很满意这个孙子,甚至是无可取代的那种满意。 因为朱雄英确实很优秀,而且还学到了陈景恪的真本事, 而陈景恪的本事,是可以帮助大明走出王朝周期律的。 就算无法完全走出,能延长几百年寿命,也是值得的。 另外三人并不知道他在想什么,继续讨论着话题。 等事情差不多谈妥,陈景恪趁机说道: “陛下,殿下,等迁都之后,我准备在洛阳城外开办一所书院,专门教授理科之学。” 这才是他弄出温差发动机的真正目的,方才被朱雄英给打了岔。 朱元璋眉头一挑,问道:“理科之学?和程朱理学有什么关系吗?” 陈景恪摇头道:“没有,我说的这个理,是万物之理。” “这门学问,就是研究万物之理的。” “方才我说的力学,只是理科的一部分。” 本来他想用格物学来命名的,但后来想想,这么做很可能会给儒家做了嫁衣。 干脆还是用理科这个名称吧。 而且万物之理,比格物更加合适。 至于会不会被人误认为是程朱理学。 一开始或许会,但等理科开始放出光芒的时候,一切都不是问题。 朱元璋并没有直接答应,反而非常的慎重,说道: “你先将这个万物之理给咱讲清楚,咱才好判断要不要让你公开授课。” 陈景恪说道:“那是自然,我会编写基本基础教材,到时候陛下一看便知。” 朱元璋点点头,没有再说什么,一切都等到教材出来再说。 而且他也很好奇,这个理科到底是什么东西,有多神奇。 这时,陈景恪又说道:“数月前我随太孙去舟山水师大营,登上水师战舰见到了火器。” “发现有很多地方都可以改良,所以想去军器局看一看,请陛下准许。” 第227章 老朱的用人之道 小会议结束,朱雄英毫不客气的,将温差发动机收了起来。 其他人只以为他对新事物好奇,也没有多想。 这个温差发动机,确实很有意思。 等各自散开,这家伙就一路跑去找到徐妙锦,显摆的道: “妙锦你快看,我给你带了宝贝。” 另一边,朱元璋找来牛二虎,也就是朱雄英南巡时的护卫统领。 “二虎,从你回来咱就一直忙,也没和你好好谈谈。” “今日得了点空,来给咱说说这一路上的见闻。” 牛二虎恭敬的道:“是陛下。” 他就将一路上的所见所闻,全都告诉了朱元璋。 其中对朱雄英那是极尽赞美:“太孙有陛下之风……” 朱元璋心下高兴,面上却不动声色,道: “说说有何缺点。” 牛二虎为难的道:“这……太孙实乃英杰也,臣未发现任何缺点。” 朱元璋盯着他,说道:“你跟咱这么多年了,有什么话不能说的。” “说出来,说错了也没什么,说对了咱好及时让太孙改。” 牛二虎腰都弯了:“臣乃肺腑之言,绝不敢欺瞒陛下。” 朱元璋挥挥手,说道:“罢了罢了,那你给咱说说陈景恪吧,对他有什么看法。” 牛二虎心中松了口气,连忙回道:“陈伴读能力出众,实为当世第一才俊。” 朱元璋眼睛一瞪,说道:“别光说好听的,说说缺点。” 牛二虎迟疑了好一会儿,才说道:“他是个好人。” 好人本应该是优点,可好人成不了大事。 对身处高位的人来说,这就是缺点。 朱元璋眉头一挑,说道:“他杀起人来可是眼睛都不眨一下,你竟然说他是好人?” 牛二虎解释道:“他只杀该杀之人,从不妄杀一人。” 朱元璋这才点头,这也符合他对陈景恪的了解。 “还有呢?” 牛二虎说道:“他性情烂漫,行为轻浮不羁,面对太孙时有逾矩之举。” 朱元璋反问道:“你为何不阻止他?” 牛二虎没有解释,直接认错道:“是臣之过也,请陛下责罚。” 朱元璋说道:“咱知道你心里不服,你提醒过他,却被太孙阻止了。” “所以你认为自己已经尽到了义务,问题出在太孙身上。” 牛二虎冷汗直流,连忙道:“臣绝不敢有此想,请陛下明鉴。” 朱元璋冷哼一声道:“咱就告诉你,你错在了哪。” “身为君王近臣,你除了要保护君主的安全,还要维护君主的威严。” “哪怕将命豁出去,也要完成使命。” “太孙阻止你就听之任之,那要你何用?” “况且你有很多办法可以解决,私下去找陈景恪谈。” “他一次不听你就找他两次,还不听就三次五次……” “你是怎么做的?当着太孙的面提醒一次,被阻止之后就再也不提了。” “你跟着我这么多年,就是这么做事的?那我如何能放心对你委以重任?” 牛二虎被说的大汗淋漓,羞愧的道:“臣错了,请陛下治罪。” 朱元璋满意的道:“算你还有救……以后就跟着太孙吧,好好保护他。” “啊?”牛二虎惊呆了, 跟着太孙?这分明就是重用啊。怎么做错事了,还被委以重任? 朱元璋笑道:“怎么,不愿意?” 牛二虎回过神来,忙不迭的道:“愿意愿意……谢陛下大恩。” 朱元璋严肃的道:“记住我方才说的话,下次再犯就别怪咱不讲情面。” 牛二虎郑重的道:“臣知道了,必誓死保护太孙。” 朱元璋心中又何尝不是松了口气。 以前朱雄英一直住在乾清宫偏殿,并没有属于自己的护卫。 平时保护他的人,都是朱元璋临时派过去的。 但现在他年龄大了,心也野了,是时候为他配置护卫僚属了。 说的直白点,太孙该有属于自己的小班子了。 护卫统领一职至关重要,必须是朱元璋信任的人才能担任。 而且这个人还不能让太孙讨厌。 朱雄英出巡地方,让牛二虎充当临时护卫统领,就是为了让两人接触看看。 过程比较顺利,牛二虎表现的尽职尽责,朱雄英对他也不讨厌。 所以朱元璋就准备顺势将他的位置定下来。 不过在此之前,敲打一下他也是必不可少的,免得他太飘了。 至于让他纠正陈景恪轻慢之事…… 陈景恪时不时就逾矩,难道朱元璋就不知道? 不,他什么都清楚。 甚至这种逾矩就是他自己放纵出来的。 可他依然提醒牛二虎去纠正。 目的很简单,人为的为两人制造矛盾。 一个是君主的护卫统领,一个是君主最器重的臣子。 如果两人关系好,那后果可就太严重了。 所以,必须要让两人产生矛盾。 但这种矛盾又不至于让他们反目成仇。 礼仪方面的小毛病,就是最合适的。 只要牛二虎不当众斥责,搞的陈景恪下不来台。 双方最多也就是心中相互膈应,不会成为死仇。 至于陈景恪会不会听劝…… 朱元璋表示,有他在背后放纵,以陈景恪那轻慢的性子,是改不了的。 ----------------- 陈景恪还不知道,老朱在背后悄无声息的算计了他一把。 不过就算知道了也无所谓。 朱元璋这么做,可以说是人之常情。 换成他自己,也会这么做的。 试想一下,如果胡惟庸和宿卫统领关系好,或许天下已经改姓了。 朱元璋这一招就是用来防野心家的,没有造反的心思,其实无所谓。 至于和牛二虎的关系…… 他和牛二虎本就没啥共同语言,之前也没有什么交情,这样就挺好。 会议结束回到宿舍,见朱雄英没有回来,就猜到这小子肯定找徐妙锦献宝去了。 着实有些让人无语。 不过想想他姓朱,又觉得一切都正常了。 之后他坐下来,拿出手稿做最后的检查。 这都是近几个月,他根据记忆,还原出来的火药、火枪和火炮的改良之法。 火药这玩意儿比较好弄,就是提纯和颗粒火药。 至于无烟火药、发射药乃至炸药,他都会弄。 但眼下不适合拿出来。 饭要一口一口吃,科技树要一步一步的攀登。 作为兵器,稳定、产量大才是王道。 太高端的现在弄出来,也没办法大规模生产装备,黑火药反而比较合适。 枪炮这东西,就比较麻烦了。 前世他连军迷都算不上,对这玩意儿了解实在有限。 只知道先有火铳,然后有了火绳枪,后来又有了燧发枪,再后来貌似就进入定装弹时代了。 对这些枪的结构也了解有限,只知道大致的外形和原理。 反倒是对现代枪支了解还多一点。 比如他就知道莫辛纳甘和ak47的大致结构……然而并没有什么卵用。 至于火炮,他
相关推荐:
大宅底下的奸情
窥视
天上掉下个七仙女
宿主总是在死(快穿)
重生之帝女长安
耻辱任务
被终极BOSS捕获的概率
如何在1V1模式下达成NP
但求其爱(年下1V1)
女神图鉴,从皇后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