韶华小说

韶华小说> 前男友 > 第133章

第133章

宋国灭掉,证据还不是想要多少就有多少。” 耿子茂再次打量他:“你和我认识的文官一点都不像。冒昧的问一句,你真的是松雪先生的后人吗?” 赵孟頫号松雪道人,也有人以松雪先生尊称。 “哈哈……”赵秩大笑不已。 之后他们放慢了船速,没多久岑信通、许柴佬二人奉命登船。 得知许柴佬商人身份,赵秩也没有歧视,而是称赞道: “自古版筑饭牛而成佳话者众矣,望你能效法先贤为国尽忠。” 许柴佬非常感动:“谢赵少卿鼓励,草民必不敢忘。” 之后赵秩仔细询问了吕宋勾结倭寇之事。 许柴佬本来想说这是他们栽赃陷害,岑信通抢先说道: “此事隐藏极深,我们也是最近才打探到。” “被我们察觉后,吕宋蛮夷也不再遮掩,公然讨论此事,甚至口放厥词威胁南洋明人。” 赵秩满脸怒容:“好胆,彼辈蛮夷畏威而不怀德,竟敢对我大明如此不敬。” “身为明臣,我等自当维护大明尊严。” 一旁的许柴佬则有些瞠目结舌。 这位赵少卿肯定已经猜到是栽赃陷害,可却假装什么都不知道。 没出问题,一分功劳都不会少。 出了问题,也可以将责任推到他们两个身上,最多就是个失察之过。 岑信通也完全配合,装作一切都是真的。 为何? 肯背责任,才有机会上桌分享功劳。 这是下位者往上爬的基本素质。 当官的都是这么交流的吗?学到了学到了。 大基调确定,剩下的就是怎么打的问题了。 这些天岑信通和许柴佬可不只是在栽赃,同时还在收集吕宋国的所有信息。 比如部落分部情况,有多少可战之兵,从哪里出兵比较方便。 土人战败后会从哪里逃跑,明军该从哪里拦截等等。 有了这些详细的情报,耿子茂大喜,很快就制定了全盘计划。 许柴佬没有忘记老朋友,将李奇义的事情告诉了赵秩,请求能回归故里。 本来他以为这事儿会经历一番波折,没想到赵秩很痛快的就答应了: “都是汉人,伪帝张氏既灭,现在就都是大明百姓。” “只要他们肯为安心为民不惹事端,大明还是有他们容身之处的。” 这下许柴佬才彻底放下心来,对赵秩的感官也非常好。 若大明都是这样明辨是非的官吏,何愁不兴。 ----------------- 大明使节团的到来,吕宋自然倾国相迎。 名义上的吕宋国主阿基诺,早早的就带着全国权贵到港口迎接。 南洋明人能来的,自然也都来了。 当大明远洋舰队缓慢驶入马尼拉湾,遮天蔽日的船只引得所有人惊呼不已。 尤其是那长一百多米的五千料宝船,更是深深震撼着每一个人。 土人心中,因欺凌南洋海商而滋生的一点狂妄情绪,犹如烈日下的霜雪,瞬间消失一空。 自卑和对天朝上国的敬畏,再次涌入脑海。 阿基诺更是谦卑的腰都有点直不起来。 许光宪等人也好不到哪去。 之前他们商量许久拿出了一个法子,利用南洋商会地头蛇的身份,和大明远洋船队搭上线。 说不定还能沾点好处。 此刻他们才知道,自己的想法是多么可笑。 在这种规模的船队面前,他们连当地头蛇的资格都没有。 赵秩没有表露出丝毫的异样,面色如常的和阿基诺等人寒暄。 之后就是盛大的欢迎仪式,吕宋国但凡能上的台面的人都来参加了。 就算是弱小的部落,都想过来目睹天朝上国的风采。 如果能借此和大明使节搭上话建立友谊,那就更好了。 仪式之后自然是贸易,大明把从国内带来的货物拿出来展览售卖,并在当地采购特产。 “为了保护我们的货物,请准许大明护航将士登岸维护秩序。” 面对这个请求,阿基诺没有任何犹豫,直接就同意了。 于是大明就派遣了两个营的将士上岸……当然,是名义上的两个营。 几日后,赵秩再次下发请柬,宴请吕宋国权贵。 吕宋大大小小的部落,几乎都接到了请柬。 这可是大明天使主动邀请,所有接到请柬的部落首领都受宠若惊,纷纷前来赴宴。 很多都拖家带口去参加。 然而宴席过半,赵秩突然翻脸,斥责吕宋国与倭寇勾结,乃是对大明和陛下的大不敬。 一众吕宋国权贵目瞪口呆,这个变化实在太大了。 但直到此时,他们还没有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 只以为是和倭寇私下交易之事,被天使察觉了。 可这又算的了什么大事呢?最多赔礼道歉,说几句好话就过去了。 难道大明还能因为这事儿,就将吕宋给灭了不成? 然而,还不等他们解释,赵秩将手中的酒杯摔碎。 “哗啦……”武装到牙齿的明军杀进会场,将所有人全部俘虏。 有些想要反抗的,被当场斩杀。 阿基诺目瞪口呆的看着这一切,心中又惊又怒。 就算我吕宋是藩属国,你大明也欺人太甚了。 尤其是你赵秩,竟敢如此羞辱我。 好好好,等我获得自由,看我……看我不向天子弹劾你。 还是那句话,吕宋国上下还没有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 直到他们得知,明军四处出击无差别剿灭了一个又一个部落。 这会儿就算再蠢的人,都知道大明的真正目的。 然而一切都已经晚了。 吕宋岛上的土人还处在半原始社会,生产力低下。 武器装备自然也好不到哪去,本就打不过大明军队。 更何况现在还是去了大部分的首领,更是群龙无首。 在面对武装到牙齿的明军,只能被单方面屠杀。 只是短短半个月,南洋大国吕宋就覆灭了。 土人大部分被俘虏,一部分被杀死,还有一部分逃入深山老林,重新过起了原始生活。 这个变化也震惊了所有人。 南洋明人商会彻底失声,本来他们几次想找机会和使节团搭上线,现在灰溜溜的躲了起来。 不过也有胆子大的,试图火中取栗。 然后他们就失去了所有,包括生命。 明军根本就不管他们的身份,一律视为叛徒。 四五个南洋大族被剿灭,让商会的人学会了什么叫规矩。 面对昔日的盟友被屠戮,许柴佬以为自己会心软,事实上并没有。 他还标出了这些家族暗藏起来的势力,考虑到自己的身份,实在不方便直接卖人。 就派了个人,私下将这份情报传递给明军。 这也是为何,那些家族会被清理的如此彻底的原因。 至于为什么要这么做,原因很复杂,具体的他自己也说不清楚。 总之,他见到了大明的强势,重新在土人脸上看到对汉人的恐惧。 以前那些嚣张跋扈,天天勒索他们的土人。 此时见到汉人服饰,就瑟瑟发抖头都不敢抬。 越是如此,他就越对商人群体充满了厌恶。 怯懦之辈,不值得姑息。 大明如此干脆利落的就灭掉了吕宋国,在南洋引起了剧烈反响。 苏禄群岛的实际统治者,是三个大型家族,他们的首领分别号称东王、西王和峒王。 此时他们还未正式建国,政权模式比吕宋还要松散,群岛事务由三家共管。 大明天使到达吕宋国,他们自然也想面见。 如果能得到天使的认可,他们就可以更加合法的统治这里。 所以,三家共同派遣了使节团,去吕宋拜见天使。 只是他们的使者刚到,就被岛上的杀戮震惊了。 不敢停留,连忙返回苏禄群岛,将此时告知三家。 三家得知此事,是何等的惊恐可想而知,立即做好了逃入深山的准备。 不过他们并没有直接逃走,而是等待了一段时间。 见大明没有攻打他们的迹象,才稍稍放下心来。 然后再次派遣使者,前去面见大明天使,表示了臣服之意。 赵秩自然亲切接见了他们的使者,表明大明的正义立场。 我们不是为了侵略,而是征讨不义。 “吕宋国不但与倭寇有勾结,在被我们查知此事后,竟想趁宴会行刺我等。” “我等无奈才不得不行此下策……” “列国无需担忧,大明乃礼仪之邦,不会无故攻打藩属国。” 这些话苏禄三王自然不信,但也得到了想要的答案,大明不会打他们。 于是三王联合发表声明,对吕宋国的无耻行径表示谴责。 大明灭其国是合乎礼法的正义行为,我们表示支持。 他们还主动将这份声明送到南洋各国。 赵秩自然知道他们的目的,既是讨好,又是道德绑架。 你们因为吕宋和倭寇勾结,出兵灭了他们。 我们和倭寇没关系,还对大明很恭敬。 对我们动手是不符合大义的,会引起南洋列国恐慌。 赵秩本身就没有战争扩大化的打算。 他的使命是下南洋,向列国宣扬大明威严,并不是开疆拓土。 使节团的成员,大多也都是水手、官吏,真正的士兵并不多。 灭掉吕宋是有心算无心的结果,再对别的国家动手,很可能会吃败仗。 再说,灭吕宋的功劳,已经足够他们获得想要的东西了。 没必要节外生枝。 所以,见好就收是最好的选择。 打下吕宋还不算完,赵秩立即派遣使者,火速赶往应天禀明情况。 并请皇帝派人前来接管此地。 群臣听说下南洋的使节,顺手灭了一个国家,顿时就沸腾了。 第245章 比武将还激进的文官集团 对于灭亡吕宋国,大明内部出现了三种声音。 第一种是反对。 未经请示擅自动兵,灭掉大明承认的藩属国,这有违礼法。 以后列国会怎么看待我们?我们还怎么以宗主国自居? 我大明乃天朝上国礼仪之邦,自当以德行教化,蛮夷自然臣服。 不用想,这种人以文学贤良居多。 第二种是支持,蛮夷之辈畏威而不怀德,只有打疼他们才会听话。 当年蒙古帝国灭亡了多少国家和势力,不照样建立了庞大的帝国。 况且我们还占着理呢。 这种人以勋贵居多。 第三种则没那么多是非之分,只有一个念头,我大明太强啦。 一个使节团,几天就把一个国家给灭了。 扬我国威于万里之外,好好好。 持这种想法的以年轻人居多,尤其是没读过书的老百姓是最多的。 至于原因,也很简单。 摊丁入亩解释一切。 百姓就算再愚昧,也知道谁对他们好。 新政让他们受到了最直接的好处,对大明的归属感拉到了新高。 什么礼法、什么规矩、什么道德,都没有大明强大来的重要。 大明被欺负,他们担心。 大明强大,去欺负别人,他们就与有荣焉。 至于什么道理? 呵……我们帮亲不帮理。 很多时候,他们的声音很重要,能决定天下归属。 有时候又不那么重要,基本上被无视。 比如现在。 不论是反对此事的,还是支持此事的,都无视了他们的声音。 为了自己的理念,在朝堂上大吵大闹。 一方要求严惩以儆效尤,防止以后再有人敢这么干。 同时也是给藩属国一个交待。 另一方则认为大明不可辱,否则会寒了人心,以后谁还敢为国效忠? 双方吵的不可开交。 以往朱元璋最讨厌这种争吵,咋地?把咱的朝廷当菜市场了? 有问题无法决断,不会问问咱? 但现在他的行为方式改变了许多,非但没有生气,反而饶有兴趣的看着群臣互喷。 朱雄英也同样如此,双手揣袖,脸上带着兴奋。 他也是近期才被允许上朝听政,平日里很少发言,基本都是观察学习。 如果不是要顾及形象,他都恨不得大声给双方喊加油。 站在人群后侧的陈景恪,也觉得很好玩。 太孙上朝听政,他这个伴读获得准许,以执戟郎的身份进入朝堂。 也同样处在学习阶段,至今未发一言。 毕竟朝堂自有朝堂的规矩,还是不要太出格的好。 文武吵架,他还是第一次经历,自然觉得好奇。 不过他看的东西更深,据说以前文武吵架,武将单方面被压制。 现在武将已经可以做到五五开了。 倒不是武将的嘴皮子变利索了,而是在于气势。 以前面对文官,武将总缺那么点气势,吵不过就生闷气,把自己个儿憋的脸红脖子粗。 现在不一样了,扯着嗓子对喷。 喷不过也没关系,气势不能输。实在讲不过道理了,就耍无赖。 比如这会儿,文臣始终拿礼法、德行、感化说事儿,认为这才是圣王之道。 并且说了一大通道理。 武将们讲不出那么多道理,就抓住一句话不停重复: “既然你们认为靠礼法、德行可以感化蛮夷,那就去草原感化北元吧。” “敢不敢去,敢去我们就认输,不敢去你们就闭嘴。” 就这一句话,满朝文官没有一个敢接的。 换成别的皇帝,不会把群臣斗嘴当真。 洪武大帝不一样,谁敢接话,他是真敢把人送过去。 他们可不想就这样去送死。 武将能在朝堂里和文官对喷,也就是这两年的事情。 具体来说,是施行军功爵制以后。 大批底层出身的人,靠着军功获得勋爵实现阶级跃迁。 普通武将害怕文官,勋爵可不怕,自然敢和文官对着干。 不过这依然不是陈景恪心目中的完美状态。 现在文官是可以统驭武将的,高级武官的升迁,文官依然拥有很重的发言权。 升迁掌握在别人手里,天然就会低人一头。 早晚有一天,会重演文贵武贱的局面。 最好的办法就是,将武将任免收归到皇帝和五军都督府手里。 当然,为了防止武将做大,还是要给出一定限制的。 陈景恪的计划是,将级以下军官由五军都督府任免,事后报备兵部就可以了。 将级以上军官的任免,由五军都督府直接递交名单给皇帝。 皇帝批准的名单,下发给兵部进行核查。 其实就是核查一下身份、背景、功劳是否真实等等。 核查结果上交给皇帝,最后用不用依然是皇帝说了算。 在这个过程里兵部就是工具人,虽然可以利用审查权影响武将的任免。 但没有决策权,起不到什么实质性的作用。 而且他敢确定,这个法子朱元璋肯定会支持。 原因很简单,将级军官的任免权力收归皇帝手中,是对皇权的加强。 当然,现在这一切都只是他的计划,后续具体该怎么做,还需要仔细斟酌。 毕竟武将做大的后果,比重文轻武的结果好不到哪去。 文武双方吵了半天,眼看就要打起来了,朱元璋才干咳一声: “咳……朝堂喧哗,成何体统。” 群臣立即停止争吵,齐声道:“臣等失仪,请陛下责罚。” 动作熟练的好像是演练过一般。 朱元璋目光扫视一圈众人,训斥道: “咱听你们吵了半天,有用的主意一个都没有,让咱怎么放心把国家大事托付给你们?” 群臣:“臣等知罪。” 朱元璋:“知罪知罪,这话咱耳朵都听出茧子来了,咱想听解决问题的办法。” 有文官上前一步,似乎想说什么。 朱元璋先一步说道:“什么礼仪之邦,道德教化四夷来降,这样的空话就别说了。” “你们是真傻还是当咱傻?靠狗屁道德要是能让四夷臣服,天下早就实现大同了,还会发生那么多次朝代更迭?” “要是道德那么好用,那还要这百万大军做什么?” “在边关放几万名读书人不就天下大定了吗?” 一席话说的文官羞愧难当。 “哈哈……”武将则笑的特别大声。 他们没有发现,徐达等高级勋贵都没有笑,而且面容很严肃。 朱元璋将目光看向他们:“你们笑什么?” 诸将的表情顿时就僵住了。 “未经朝堂允许擅自出兵,你们想做什么?造反吗?” “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你们就是这么理解这句话的?” “那是不是哪天你们也能领兵杀进皇宫?” 武将们顿时瑟瑟发抖,一个个低着头和鹌鹑一般。 文官则觉得扬眉吐气,一群武夫,挨批了吧。 让你们嘚瑟。 朱元璋骂过人之后,将目光看向徐达:“天德,你说此事该怎么处置?” 徐达出列道:“陛下所言甚是,无规矩不成方圆。” “无令而擅启战端,乃大罪,当严惩。” “尤其是赵秩赵少卿,身为使节团正使事先不能察觉危险,事后擅自灭国,请陛下将其召回严惩。” 文武双方都惊讶的看向他,作为军方第一人,竟然不想着替下面的人开脱,而是要求严惩? 不对…… 武将们还在疑惑,某些文官却反应过来,此战拿主意的貌似是赵秩。 耿子茂这个护航武将,从哪算都只是二把手。 论功,赵秩是头功。 论过,他也是首犯。 关键他是鸿胪寺少卿,妥妥的文官。 好呀,好呀。 原来你徐天德打的是这个主意。 见到我们文官立下灭国之功,就坐不住了,想要打压是吧? 好好好。 于是有文官站出来说道:“陛下,魏国公之言臣不敢苟同。” “南洋使团未经朝廷允许就灭亡吕宋,确实有过错。” “但吕宋自身勾结倭寇,残害南洋大明百姓在先。” “又在宴会上刺杀赵少卿等人,事发突然来不及请示朝廷,他们也是迫于无奈才用兵的。” “况且在离京之时,陛下授予其便宜行事之权……” “故,臣以为,赵少卿、耿将军等人功大于过……” 其他文官先是惊讶,这是啥情况? 然后听到他们一直提赵少卿,也陡然明白过来。 好吗,原来是这么回事儿。 俺们文官里好不容易出一个灭国之才,可不能让你们军方给害了。 于是纷纷站出来替他们说项。 然后文武双方再次吵了起来,只是这次他们双方完成

相关推荐: MIKUMI(H)   文弱书生的顶级雌虫哥儿   翡冷翠的毛血旺(1V1甜文)   窥视   总有OMEGA想上我   但求其爱(年下1V1)   男娼   [HP同人] 住蜘蛛尾巷的巫师们   兽性狼爹抢妈咪   分手后前男友得了抑郁症,怪我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