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章
不是使君收留,圣人现在可能还在四处躲避追杀呢!刚到成都府的时候,圣人可是感激涕零,恨不能认杨节度使为“亚父”,过了几天好日子,就变了张嘴脸! 九宁将众人的不屑神色尽收眼底。 既然官员们碍于名声不敢动手,那就由她来代劳吧! 她看一眼身旁的亲兵。 亲兵二话不说,上前几步,揪住内侍的衣襟,往旁边一扔。 内侍哇哇大叫:“你们反了不成!” 属官们站在廊下,冷眼看着内侍。 不是他们反了,而是天下人都反了,他们也想反,可使君不让啊! 内侍见没人来救自己,大怒,喊金吾卫过来,要他们拿下九宁。 李曦糊涂,他的内侍常在宫中行走,恃宠而骄,仗着他的宠爱霸道惯了,敢当面给朝中宰相难看,也是糊涂人。 但保护李曦的那些金吾卫并不糊涂。 金吾卫们出身高贵,大多是长安世家子弟,因为忠心和心底的那份热血才一路跟随李曦。 眼见李曦愈加堕落,他们比蜀地的本地官员更失望,更痛心,也更愤怒。 于是,哪怕内侍被亲兵几拳头揍得满地打滚,发出一阵阵杀猪般的尖叫,金吾卫们也没有出手的意思。 他们站在原地,一动不动,宛如泥胎木偶。 其他内侍见状,不敢上前,躲在长廊里,瑟瑟发抖。 下马威够了,九宁抬手制止亲兵。 亲兵立刻停手。 内侍忙手脚并用爬到一边,还没站起,忽然被从后面抓住衣领,大惊,再次发出尖叫声。 九宁抬脚踏进院子。 杨节度使认真端详她几眼,暗暗点头,跟在她身侧走进去。 …… 正厅里,穿薄纱的舞姬还在翩翩起舞。 站在门槛一眼望去,满屋珠环翠绕,莺歌燕舞,空气里一股让人闷得透不过气的浓香。 亲兵按着九宁的吩咐,将双腿发软的内侍往正舒展手臂、婀娜起舞的舞姬们中间扔去。 一声巨响。 舞姬们惊慌失措,四散而逃。 侍女们丢了手里的捧盒、酒壶等物,尖叫着退到角落里。 鸡飞狗跳。 正喝着美酒欣赏歌舞的李曦也被滚到自己面前、鼻青脸肿的内侍吓了一跳,还以为有人来刺杀自己,反应奇快,一把推翻食案,一蹦三尺高,扯过身边的其他内侍挡在自己身前,大叫:“护驾!快护驾!” 转眼间,屋里的歌伎、侍女逃了个精光。 奏乐的乐伎们也都趁乱跑了。 乐声戛然而止,满地狼藉。 九宁踏过一地凌乱,缓步走上前。 李曦看到她,愣住了。 这人不像刺客。 他环顾一圈,视线落到杨节度使身上,就如看到救星一般,问:“杨使君,这是什么意思?” 杨节度使叹口气,不想再和李曦啰嗦,直接道:“陛下,您可知当年武宗和崔贵妃育有一女?” 李曦一脸茫然。 杨节度使示意他看九宁,“这位,就是武宗的骨血。” 不是刺客就好! 李曦松口气,正想开口说什么,突然回过味来,瞪大眼睛。 他看着九宁,目瞪口呆。 武宗竟然还有骨血在世?不是说当年宦官常在茶汤里下毒,所以武宗一生没有子嗣留下吗? 见他冷静下来,杨节度使拍拍手。 几名文士应声走进来,手里捧着雪庭出示给杨节度使的信物。 杨节度使捧着信物走到李曦身侧,小声和他解释来龙去脉。 李曦还有些茫然。 他知道武宗。 看似软弱的武宗登基后立马变了个人,站稳脚跟后的第一件事就是下手除掉把持朝政的奸宦,而且雷厉风行,下手毫不手软,据说一个月内就连杀了几百奸宦余党,这其中甚至包括武宗自己的母族。 那一阵子,长安血流成河。 宫里的宦官都怕武宗。 就因为有人说了句李昭像武宗,曹忠便耿耿于怀,想方设法要除掉李昭。 所以,李曦对武宗并不陌生。 可能是酒喝多了,脑袋一阵阵酸胀,听杨节度使解释清楚九宁的身世,李曦揉揉太阳穴,随口道:“既然是武宗血脉,自当予以公主之尊。都按使君的意思办吧。” 杨节度使暗暗摇头。 李曦以为他是来为九宁讨封号的。 殊不知……时至今日,这个封号完全不需要由他来给。 之所以找他,只是这样更省事而已。 “陛下。”杨节度使小声道,“前些日前去营救您和雍王的沙陀人炎延,正是公主的家将。” 李曦喔一声,漫不经心,打了个酒嗝,摇晃了几下,道:“原来是皇妹的部曲,赏!” 杨节度使无语了一会儿。 李曦靠着内侍的搀扶站稳,挥挥手,道:“杨使君还有什么事要奏?没有的话,让宫人们进来继续跳舞,今天杨使君为朕寻到皇妹,乃大喜,传令下去,册封皇妹为长公主!” 杨节度使扭头看九宁。 九宁微微颔首。 杨节度使会意,叫来守在门外的护卫,吩咐了几句。 护卫出去,不多时,窗外响起凌乱的脚步声,属官们都走了进来。 他们先飞快扫视一圈,看到舞姬们匆忙逃走时落下的薄纱、披帛,再偷偷看向李曦,目光在他因为连日作乐而微微泛青的眼圈停留了片刻,彼此对视一眼,暗暗摇头。 李曦酒劲上来,踉跄了几下,有些站不稳,干脆坐下。 众人忙躬身行礼。 早有胆子大的内侍走进来打扫狼藉,抬走翻倒在地的食案。 等内侍们离去,李曦揉揉眉心,催促杨节度使道:“何事要奏?” 杨节度使看向九宁。 其他官员也顺着他的视线看过去。 无数道目光汇集到九宁身上。 她没有说话,朝一直紧跟在自己身侧的炎延点点下巴。 炎延是提着一只褡裢进来的,会意,上前几步,走到众人中间,手中褡裢往地上一扔。 众人倒吸一口凉气,同时发出错愕的惊呼声。 褡裢落地,里面包裹的东西滚了出来,咕噜咕噜转一圈,滚到一个人的脚下,不动了。 一颗带血的人头就这么滚了出来! 饶是杨节度使早有准备,还是忍不住变了脸色。 李曦惊恐更甚,下意识往后退了好几下。 这时候杨节度使根本没心思去关注他,颤声问九宁:“这是?” 九宁朗声道:“不瞒使君,这是梓州刺史邓珪之子邓大郎的人头。” 霎时,满堂寂静。 众人呆呆地望着那颗血迹还未干涸、面目狰狞的脑袋,呆若木鸡。 …… 上午,九宁出城迎接炎延。 还没说几句话,先有李昭的内侍过来打断他们说话,不一会儿百姓们又围了上来,他们便先回城。 就在回城的路上,炎延告诉九宁:“殿下,我好像杀了个大人物!” 九宁问:“什么大人物?” 炎延想了想,说:“邓州军都管他叫郎君。我看他穿的甲衣最威风,肯定是个将领,对战的时候专挑着他打,他打不过我,让我给砍死了。” 她说得轻描淡写。 九宁却知道战场上的情况肯定么这么简单,忙叫来其他人细问。 阿三激动得满脸通红:“殿下,炎延斩落马下的小将是邓家大郎!” …… 原来,那日,为掩护杨涧、李曦、李昭几人回成都府,炎延将所有兵士分成几股小队,在尽量不招惹邓珪率领的主力的情况下,不断骚扰邓州军,打乱他们的行程。 炎延率领其中一支队伍,负责激怒邓州军,引邓州军进入埋伏。 对方深入西川,急于赶紧夺回李曦,对他们穷追不舍。 这天,炎延他们遇到一伙邓州军,炎延照例带头去骚扰他们,对方大怒,可能仗着兵力多于他们,没把他们放在眼里,一直对他们紧追不舍。 炎延不慌不忙,把他们引入包围圈,然后调转马头,迎着对方杀过去。 对方察觉出不对劲,想赶紧结束战斗,但已经晚了。 炎延举刀,带头冲入对方队伍,对方小将不敌,只十几招后就落於下风,被她斩于马下。 主将身死,没了主心骨,对方军心涣散,部将们连主将的尸首都顾不上了,掉头就跑,底下的兵士更是像没头苍蝇一样到处乱钻。 兵溃如山倒。 阿三带人收拢对方残部,俘虏了几名部将。 据那些部将交代,死在炎延刀下的小将正是邓珪之子。 邓珪膝下有五个儿子。其中邓大郎是长子,但他生母早逝,不得父亲喜爱。邓珪更加偏爱几个小儿子,邓大郎心中不满。 邓大郎的母舅被李昭策动,帮助李昭救出李曦,邓珪大怒,亲手杀了他。邓大郎既恼怒又恐惧,急于向父亲证明自己的能力,不顾身边人的劝阻,瞒着父亲带兵追在后面,想亲手抓到李曦,洗清耻辱,赢得父亲的喜爱。 没想到好死不死,碰上炎延,就这么送了性命。 部将们见邓大郎死了,知道回去梓州肯定逃脱不了邓珪的责罚,这才仓皇逃跑。 阿三大喜,知道这事可大可小,一定得赶紧禀告九宁,于是一行人连夜赶路,立马赶回成都府。 怕耽误大事,他们是骑快马回来的,其他人还在后面。 …… 听阿三描述完那天的情景,九宁愕然。 她知道炎延武艺过人,但没想到她运气这么好,竟然误打误撞,杀了邓珪的长子! 邓珪的儿子死了,而且死在西川…… 九宁心口猛地一跳,嫌牛车太慢,立刻让人备马,带着炎延进城。 …… 正厅里,还是死一般的寂静。 落针可闻。 官员们还沉浸在震惊中,久久回不过神。 静默中,李曦突然抚掌,笑道:“不愧是猛士,杀得好!” 在梓州的时候,邓珪把他当成一个囚犯一样呼来喝去,他不敢反抗,心里却恨透了对方,现在皇妹的部曲杀了对方的儿子,帮他报了仇,实在解气! 没人搭理李曦。 杨节度使看着邓大郎的人头,神情凝重。 …… 东西川的关系很简单:互为唇齿。 想打西川,只要从东川借道,易如反掌。 占领西川,再回头打东川,手到擒来。 东西川如果敌对,中原势力可以轻而易举攻破两川。 但如果东西川结成同盟,守住入蜀的通道,那么就可以凭借蜀地的特殊地理优势,将对方的大军挡在剑南之外,真正的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所以一般没有必要,在没有除掉其他竞争对手之前,中原势力不会花大力气攻打两川。 比如李司空就没动那个心思,只要东西川每年上缴赋税,老老实实让他刮油水,他根本不关心东西川的主人是谁。 是以,杨节度使虽然看不惯邓珪的为人,但为了大局着想,还是和邓珪保持和睦。 邓珪是破落户出身,贪财吝啬,雁过拔毛,野心极大,杨节度使不得不经常派儿子杨涧送大量金银珠宝去梓州安抚他。 两川这些年偶尔也有摩擦,不过总体还算和睦。 …… 现在,邓珪的儿子死在自己的地盘。 以邓珪睚眦必报的性子,肯定会迁怒于整个西川。 东、西两川,必起战火。 杨节度使撩起眼皮,看一眼九宁。 九宁大大方方任他打量。 杨节度使嘴唇蠕动了几下,忽然有种自己主动往坑里跳的感觉。 这事能怪公主吗? 当然不能! 邓珪痴心妄想,扣押圣人,狼子野心昭然若晓,如果不救出圣人,邓珪肯定会利用圣人逼他们父子为邓州卖命。 那时他们父子投鼠忌器,只能任邓珪摆布,处境更加艰难。 而炎延之所以会对上邓大郎,正是为了救圣人、雍王,和自己的儿子杨涧。 所以,这事不能怪炎延。 真正挑起战火的人,是邓珪自己。 杨节度使慢慢吐出一口浊气。 东西川内斗,周围观望的其他势力肯定会趁机来侵占地盘,他们得早做准备,不然,就算打退邓珪,东西两川还是保不住! 杨节度使的脸色不好看,属官们的脸色也青青紫紫,分外精彩。 公主的部曲居然杀了邓珪的儿子! 虽然挺解气的……可西川无将,只有杨涧一个人,根本不顶事,而且圣人在成都府,其他势力正在一旁虎视眈眈,现在不宜和邓珪正面交锋啊…… 众人就像吞了黄连一样,满心苦涩。 屋外艳阳高照。 正厅里,却是阴霾笼罩。 众人打起精神,开始讨论要不要和邓珪讲和。 一名属官努力不去看地上那颗人头,道:“使君,当务之急,得尽快收敛邓大郎的尸首,送回东川……” 他说着,忍不住看一眼炎延。 炎延站在九宁身后,面无表情,脊背挺得笔直。 另外几名属官低声议论了几句,出声附和。 有人立刻提出反对,道:“邓刺史野心勃勃,早有自立之心,没有此事也会攻打西川,事已至此,还是先召回所有军将,加强布防吧!” 众人议论纷纷。 杨节度使本人不通军事,听众人七嘴八舌各抒己见,一时拿不定主意。 这时,九宁忽然拍了拍手。 众人都停了下来,看着她。 九宁从袖中取出羊皮纸,走到杨节度使面前,摊开,手指划过东西川,道:“使君,邓刺史深入西川,东川群龙无首,我们不仅要和邓刺史作战,还得防着其他人趁机攻打剑南,以免东西川同时被人趁虚而入,是不是?” 杨节度使诧异地扫一眼她,沉默了一会儿,点点头。 九宁笑了笑,问:“既然如此,为什么不干脆让东川换一个主人呢?” 杨节度使听懂她的暗示,愣了片刻,神色震动。 这个可能他不是没想过。 既然东川对西川这么重要,那不如索性占了东川。 但杨节度使仅仅只是守住西川就有些勉强,再让他分兵去守东川,很可能顾头不顾尾,而且东川当地官员也未必会听命于他。所以还不如让邓珪占据东川,因为邓珪此人桀骜不驯,不会投靠其他势力,有他挡在前头,没人能越过东川攻打西川。 九宁能想到这个办法,杨节度使不算特别意外。 他惊诧的是九宁提出这个建议时果断的语气。 那说明她有把握。 或者说她早有准备。 一时之
相关推荐:
掌中之物
[综穿]拯救男配计划
快穿甜宠:傲娇男神你好甜
被恶魔一见钟情的种种下场
恶毒雌性野又茶,每天都在修罗场
试婚
贵妃母子民国文生存手札
流氓修仙之御女手记
病娇黑匣子
大风水地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