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章
第一? “怕是各个场合各有高低! “英雄豪杰无法凑在一起,老朽便在台上给大家分个高下,今日为大家论一论天下英雄,仅是一家之言,希望各位捧场。” 台上一个瘦弱的说书先生,声音抑扬顿挫,讲得极有吸引力。 然而下方刚进来的看官却不太买账。 “今天不讲这个成不成?” “客官又想听什么?” “听说又有人在那云顶山上遇到神仙了?” 此话一出,大家都来了兴趣。 是了,这里是平州。 人们最爱听的故事,还是仙神鬼怪的故事,尤其是近在咫尺的、真实的仙神鬼怪故事。 却见台上的说书先生露出为难之色,看了看台下的老顾客:“倒不是老朽不愿意讲,实在是上一堂才讲过,这台下诸位客官都还没走,哪有收诸位一回的钱却要让某位听同一个故事两次的道理?” 话音刚落,便是一片叮当响。 见有人扔钱,别人也跟着扔,还有今年新秋刚结的梨儿,都往台上丢,至少百十个钱,七八个梨儿。 “哎哟哎哟! “谢谢诸君! “真是谢谢……” 说书先生连忙拱手道谢,弯着腰把钱一文一文的捡起来,什么瓜果也都不落下,收好后才又拱手:“既然诸君都想听,那就再讲一回。” 咳嗽两声,抿了抿嘴: “去年的事不知诸位还记不记得?那石足县新上任的知县来咱们这爬云顶山,结果失踪了,只剩下一个随从跑下山来,大家都以为他要么是过云顶铁索的时候摔死了,要么便是被山间的野兽精怪吃掉了。 “那可不是一般人!虽然到旁边石足县做知县,可人家以前可是京官,也有文名,相交遍天下,当时咱们长生县的知县都去上了香,连郡里都有和他有交情的贵人,也来云顶山上上了香。 “可谁能知晓? “前几天他和护卫竟从山上下来了!” 下边众人哄然,议论纷纷,有先前听过的,已经开始与旁边人小声讲后面的事了。 “这可做不得假!” 说书先生瞪圆了眼睛说:“以前有人从云顶山上下来,说遇到了神仙,老朽不好说是真是假,反正空口无凭,真真假假都是有的,可无论哪一次也没有这一次的可信度高! “人家是贬下来的京官!又有文名,虽不是出身名门大族,也不是小门小户出身,人家可是实打实的失踪了一整年,世人皆知!结果朝廷派下来的新知县还没有到,妻儿守孝都还没完,人家又真真切切的从山上下来了,这谁能做得了假? “整个石足县都传疯了!” 底下立马有人问道:“他怎么说?” “天上一天,地下一年,诸君可曾听说过?那位知县便是遇见了一位神仙,和那位神仙结伴同行,在山顶的时候犯困,睡了一晚上,第二天醒来还以为只是睡了一晚上,结果下来才发现,竟是已经从明德二年睡到了明德三年,你说神奇不神奇?” 底下的人乱哄哄一片。 又听有人问道:“他的妻妾改嫁了么?” 是道温润的声音。 “那倒没有。” 说书先生顿了一下:“诸君静一静,老朽这儿还有更多细节,是石足县过来的人亲口说的……” 大家顿时安静下来,只听他说。 这个故事虽然传得远,但那崔南溪和护卫果然守信用,没有透露他的名字。知晓了这一点,再加上知晓了崔南溪的妻妾还没有改嫁,这一年对他的影响便也小了一些,宋游便满意了,起身离开。 有遇仙的传闻,名气增长,那崔南溪脑子活络一点,也许还可以说编撰大典是仙人授意,更容易得到天子与朝堂的同意,也更容易担任总裁。 算是除灵丹外的另一重补偿了。 勾栏内吵得很,外头倒是安静,阳光正好,马儿安静停在瓦子的马棚里。 宋游刚刚走近,布兜里的三花猫就好像认得他的脚步声一样,噌一下从布兜里钻出头来,面带疑惑的盯着他看。 “你听完了吗?” “听完了。” “我以为你要听到天黑呢。” “走吧。” 道人一走,马儿也跟着走,任由身后闹哄哄,讲着山上神仙。 只是这么一来,这云顶山上有神仙的传闻怕是要坐实了,又不知有多少人从大江南北慕名而来,要来这云顶山上寻仙。 误了多少人的时光啊。 “唉……” 马儿一路往城外走去。 出了长生县,再有二百里,就出平州了。 …… 过了平州,便是竞州。 马铃声叮叮当当。 小女童穿着三色的夏装,走在前头,身上的衣服洗了几次,颜色没有一开始那么鲜艳了,不过看起来却越发的柔和、顺眼了。 此时她手上拿着一个已经干黄的巴茅球,在空中抛接着玩儿。 每次都把球抛得老高,刚好抛到前方一些的位置,自己迈着不大不小的步子,走过去刚好接到。偶尔失误,就要等一下或多跑几步,这般活泼的小女童形象亦吸引了沿途不知多少人的目光。 身后的道人却思考着柴米油盐。 今年开春,啊不,已经是去年了。 去年开春离开安清的时候,身上大约有二十七八两银子。 这笔钱是多是少,不太好说。 如果是平头老百姓,平常生活多数靠自给自足,既没有多少挣钱的地方,也没有多少花钱的机会,这笔钱对于他们来说就是非常多了,按照他们的用法或许能用数十年时间。 如果是不种地的人,纯靠钱吃饭的人,那在这个商业繁荣的时代,便远远用不了那么久了。 宋游和三花猫一路走来,行于山间的时候,花费其实不高,不过一旦进了城,虽说住的都不是顶好的客栈顶好的房间,却也不便宜,又很少在吃食方面亏待自己,连枣红马吃的草料都是好的,花费一下子就上去了。 这半年以来,花了十多两。 现在还剩十三两银子,铜钱六七百个。 前边要去长京,得穿过竞州,再过昂州,虽说不如栩州山水如画,也不如平州满地风景名胜、仙神妖怪传说,却也有自己的民情风俗,即使花的时间不如栩州平州久,恐怕也要好几个月。 逸都物价就已经很高了,长京物价恐怕更高,得留一些钱,起码进长京的时候不至于露宿街头,之后再考虑如何来钱。 还得留一顿饭钱,一顿好饭钱。 此时距离安清一别,已过了一年半,不知还能否在长京遇上吴女侠,也不知长京一顿好饭要多少钱,总之先把这笔钱留着,多留一点。 如此一来,可供花销的就不多了。 只是宋游也并不忧愁,只是算算,富裕就富裕一点,清苦就清苦一点,总之都是行走人间,不至于饿死便是了。 越行越远,露浓雾重,日渐秋深。 不知不觉又过了秋分。 天气逐渐变寒,毛毡和薄毯所能保得的温暖越来越少了,宋游将自己买的薄毯和俞知州赠的羊毛毯一起用,还得靠三花娘娘来互相温暖,这种天气露宿野外便根本没有赖床的想法,醒了就想早点起来烧锅热水,吃点东西暖和暖和,然后便继续上路。 走起来就暖和了。 又是一个清早,道人带着三花猫和马从村庄中间穿过。 村中房屋稀稀疏疏,周围的草地也好,树叶也罢,都是金黄色的,晨雾笼罩着整个世界,阳光从东边刚刚照来,有种特别的温暖温馨感。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 宋游停在小桥之上,身后是一串的脚印,既有他的,也有马蹄印,还有一串梅花。面前一个背着背篓的老人,身后亦是一串脚印,两人在这座石板桥上相逢,因道人的行礼而互相停留。 老人拄杖,道人也拄杖。 只见道人恭恭敬敬问道:“老人家,不知这附近可有修马蹄的?” 三花猫也仰起头看向老人。 “修马蹄?” “对,修马蹄。” “修马蹄啊……” 老人家说话含糊不清,得仰头看他,抬起手想指,却是晃了小半圈才找清方向:“前面有个村子里,有个铁匠,好像是会修马蹄的……” “就前边吗?” “要走得久哦……” “直走吗?” “啊……” 老人家说得很模糊,宋游也不太确定。 不过还是恭敬道: “多谢老丈。” 老人家摇了摇头,便走了。 道人也带着马和猫走了。 黄土路上,两串脚印交错而过。 宋游不禁回头看了一眼,惊觉那位老人穿的衣裳竟比他的还要单薄一些。 这大清早,又不知已经走了多远了。 第一百零一章 浮云观有真人 往前走了一会儿,果然见到一个铁匠铺,是个白发苍苍的老铁匠,打铁时裸着上身,瘦得肋骨根根分明,说是会修马蹄的。 老铁匠检查了下马蹄,对他说道:“你这马蹄都快磨完了。” “是。” “平常拉车多还是骑得多?” “老丈误会了,在下不换马蹄,只请老丈把原来快磨完的马蹄铁取下来就行。” “信不过我手艺?” “万万没有!”宋游连忙拱手,“只是不用马蹄铁了……” “不用了?用马少?” “差不多。” “哎嗯……” 老铁匠发出一串听不懂的语气词,似是还是觉得他信不过他的手艺,在表达不满。 宋游也很无奈。 现在枣红马脚上的马蹄铁,还是在从南画县到镜岛湖云顶山的路途中打的,到现在已过去将近一年半的时间了。在云顶山上,自己和三花娘娘是用一夜过了一年时间,枣红马可是实打实的在下边呆了一整年,结果它的马蹄竟然没有长长,一直到现在都不需要修。 这无疑是很神异的。 能让马蹄不长长,肯定不止是不长长这么简单,可以让它停止生长,就可以让它长得更快。 宋游便知道了,这匹枣红马已经很不凡了,大概是用不上马蹄铁了——起码就磨损马蹄这一点而言,是无需马蹄铁的帮助了。 只是马蹄铁除了避免磨损,还有着在驮重物的情况下保护马蹄不开裂、防滑等多种功效,拉车的马和驮人的马用的马蹄铁都不一样,所以宋游也没有马上将它的马蹄铁取下来。一路走来,常走山间泥土小路,枣红马驮得也不重,一直到现在,才将马蹄铁磨得差不多。 先不安蹄铁试一试,也省一笔支出。 老铁匠动作很流利,两三下就取下了一只马蹄的蹄铁,顺便还帮着修整一下。 马蹄比他想象的硬很多,这让这个本该赏心悦目的过程看起来有些吃力。 “可真费劲!” “老丈劳神。” “你这马从哪买的?” “友人送的。” “不栓绳不怕跑了?” “不怕……” 这也是个老问题了,见到的人都要问一句。 “从哪来啊?” “逸州来。” “逸州在哪?” “这边往南,是平州,再下去栩州,栩州往西就是逸州。” “那可够远的。” “慢慢走。” “去哪里呢?” “想去真山看看。” 宋游说到这里,顺便问一问路:“不知从此地去真山怎么走?” “哪个真山?有很多道观的那个?” “正是。” “你去找真山上的道观?” “是啊。” “去投靠哪个吗?” “不是,只是听说真山也是道教名山之一,上边道观如云,不乏修道真人,行经此处,所以想去拜访一下,看看是真是假。” “那你还是莫要去了……” “怎么说?” 宋游来了一些兴趣。 老铁匠放下一只马蹄,站起来喘了口气,似是累得够呛,这才直起腰来对他说:“那真山上也就是道观多,没多少有真本事的道士,而且听说之前入秋的时候下大雨把山冲垮了,现在好像都还没修好,山上难走得很。” 宋游左右看了看这条大路。 这也是一条官道,虽是村庄,却也有铁匠铺和茅店,都是指着这条路吃饭的,往来消息应当也很灵通。 这时又听老铁匠说:“我们本地人都知道,真正有本事的道观不在真山上,在另一边,叫浮云观。老汉我年轻的时候呀,也喜欢这些,我亲眼见过浮云观以前的老观主有兴云布雨的本事,那才是神仙一样。” “浮云观又怎么走呢?” “你从这边来?” “没错。” “最后要去哪里?” “昂州。” “跟着往前,四十里路,有一条岔路,往右走就通到真山,往左走就能到浮云观,两条路都不用回来,可以一直往前走。” “多谢……” 宋游有些犹疑起来。 一边是道教名山,一边是山野小观。一边闻名遐迩,一边本地有名。一边盛誉在外,一边有老人说亲眼见过仙法。 似乎并不难选。 付了修马蹄的钱,谢过了老铁匠,宋游带着马一路往前。 中途又找了几人问路,起码从两人口中都有听说,那真山虽然名气在外,号称道教四大名山之一,也有厉害的道长在上面修行,不过要说真正厉害的还得数这山野间的浮云观,里面道长好比活神仙,既本事高超,又乐于助人。 从上午走到下午,过岔路往左。 半下午时,在路边停下休息。 还没见到浮云观的影子,倒是这天气,秋高气爽,阳光直照,让宋游忍不住伸着懒腰。 旁边有个小山坡。 宋游左右看了看,便往山坡上走。 走出几步,停下一回头,果然见那只三花猫迈着小碎步跟着自己。见他停下,三花猫都还走出几步,这才跟着停下来,举头看他,一人一猫疑惑对视。 “怎么不走了?” “三花娘娘不要跟着我。” “你去哪里?” “别跟来就是了。” “你去做什么?” “三花娘娘应该回去看着马。” “!” 一听说马,三花猫这才回头,见马儿独自站在路边,很是孤独,犹豫了下,才走回去。 宋游则独自上了小坡。 回头一看,底下那猫儿倒是老实待在马儿身边,没有跟上来,不过却人立而起,站得高高的,伸长脖子盯着他看。 “……” 宋游只得再走一点,走到她看不到的位置去,否则她肯定要跟上来。 飞流直下三千尺。 水声刚刚停止,便听身后一道喊声: “哪来的猫妖?” 宋游重新走上坡顶一看,见下边路上不知何时来了一个中年道人,正皱眉盯着三花娘娘看。 三花猫正在往小山坡上走,蹑手蹑脚,本打算去偷看那道士在悄悄做什么,见突然又来了一个道人,又是陌生人,她既没有与他争斗的心思,也没有与他解释的想法,甚至都没有多想,便立马加快速度,想往小山坡上跑去。 “别走!” 道人见她鬼鬼祟祟,又做贼心虚,一言不答就要跑,哪里肯轻易放她走,于是一挥袖袍,便有一阵柔风吹出,掀起尘沙。 然而风沙还未落地,便听一声: “道长且慢!” 宋游不疾不徐,一口气吹出,风沙顿息。 随即迈步往小山坡下走去。 三花猫没受到任何影响,继续向他这里跑来,不过也只跑出一半,便又停下来,回头看那中年道人,眼睛里又是好奇又是警惕。 好似不知这道人在做什么。 中年道人也扭头看向宋游,又看看那猫儿,眯了眯眼睛,露出疑惑之色。 疑惑中又有些尴尬。 宋游一边走向他,一边拱了拱手:“道友为何为难我家猫儿?” “这猫妖是道友带来的?” “正是。” “原来如此,那便是误会了。”道人也向着宋游拱手,“我是说这马儿停在路边,怎么不见有人,只有一只小妖精,鬼鬼祟祟,偷偷摸摸,问又不答,还以为在行偷鸡摸狗害人之事……” 宋游想了想,便明白怎么回事了—— 这世上没有哪一只猫能克制得住自己去守着人上厕所的欲望,哪怕人不让看,也要偷偷去,有此误会,换个角度,也是有趣。 “在下宋游,逸州灵泉县一山人,见过道长。” “喵喵~” “北山道人,见过道友。”北山道人又瞄了眼宋游身边的猫,“道友养的小猫妖,怎的也不打个记号?要是出了差错,误会可就大了!” “她是在下的同伴。” “……”北山道人又眯起眼睛,“敢问道友在哪个道观修行?” “阴阳山,伏龙观。” “难怪……” “道长如何知晓?” “虽说那‘留步风’也只是贫道随手施然,可普天之下,能吹一口气就将之破掉的道人,恐怕也没有几个了。加上逸州灵泉县,不称贫道,很容易就联想到大名鼎鼎的伏龙观。”北山道人说道,“这一代传人又出来了?” “敢问道长可是在浮云观修行?” “你又如何知晓?” “来的路上听一位老丈说,浮云观有真高人,喜好降妖除魔,为人解难,道行高深,手段好比神仙,特来访问。” “那可真是有缘。” “有缘。” “请请请……” 往前走出不远,才发现这里离浮云观其实很近。 浮云观是正统道观,和伏龙观不一样,他们降妖除魔的意愿可能要高一些。妖怪本不该轻易到人间的道路上来,更何况跑到了人家家门口,还猫猫祟祟的一看就是想行不轨之事,也难怪人家见面第一件事就是质问,不让轻易离开。 只是委屈三花娘娘受惊了。 两人一猫一马走向道观。 浮云观建在一座小山上,绿树如茵,刚到山门下,便是一条长长的石阶,直通往道观大门。整个道观也是越进一个院子,就要更高一层,如此仰头望去倒也有几分清雅之感,如观一座山。 “宋道友,请!” “不知道长出门打算去哪?” “本打算去平州的。” “去平州?” “是啊。” “那可远啊。” 宋游有些意外。 自己从平州过来,慢慢的走,走了将近两个月了,而这道人便这么打着空手,看起来像是只在附近转一圈,却没想到竟是要去平州。 “哈哈哈,咱们道观与伏龙观不同,从这里去平州,路上有哪些道观贫道都很清楚,就算不熟,他们多少也该听过我浮云观的大名,贫道只需每日赶到一个道观歇息即可,自然有吃有住。”北山道人仰头大笑,随即又说,“贫道前几日听人说平州又有人在云顶山上遇到了神仙,这次听来和以往不太一样,于是想去看看,究竟是真有仙人,还是哪来的妖物,装神弄鬼,耽搁了人一年时间。” “……” “道友又从哪来?” “从平州来。” “有缘有缘。” 北山道人走到道观前,只一挥手,山门便轰然一声开了。 宋游驻足一看—— 头顶有个牌匾,没有写字。 两侧写着门联: 壶中世界青天近; 洞里烟霞白日闲。 跨进门槛,里头青石铺地,落叶不扫,道人缓行,清风雅静。 中间一棵古树,更是点睛之笔,只是它的亭盖本该遮蔽整个外院,现在却因照料不周而失了生气,只剩枯黄枝干与天空映衬,多少有些遗憾。 第一百零二章 三花娘娘有自己的本事 北山道人便是这浮云观的观主。 这位道人是真的有本事的。 伏龙观也许在民间不太有名,可对于这等高人来说,再怎么也不至于没听说过,野外偶遇,实在有缘,于是北山道人请他们在观中住下。 一间房间,简朴随意。 有弟子为他们搬进来行囊。 宋游在房间中坐了会儿,觉得先前北山道人说的也是有道理的—— 三花娘娘毕竟是妖,精于除妖的道人,自有识别妖物的本领。三花娘娘在自己身边的时候还好,一旦离自己远了,碰上有道行的道人,就算不吃点苦头恐怕也要受些惊吓。 只是这天下间有道行的道人并不多,一路走来,碰见的也很少,所以并没有使得他重视这一点。 之后要去长京。 长京乃天下首善之城,可能道门高人喜好清净,并不见得会往那里聚集,可佛门高人却喜欢往热闹的地方钻,前些年还喜欢参政,很多朝廷要员都和一些佛门高僧交好,甚至有些朝廷重臣的幕僚中也有僧人,直到最近二十年,有个道人当了国师,这种情况才好了一些。 除了佛道高人,还有民间高人,以及牛鬼蛇神,甚至还有一些妖怪混迹其中。 确实,三花娘娘和自己是同伴关系,像是其他道人与灵兽、神仙与坐骑一样打个标记是万万不能的,可也能想点其它办法。 宋游在被袋里翻找了一会儿,从自己下山时带的那个行囊中找到一个小木牌。 木牌做得精致,好似凡间令牌一样,两面皆有云纹,正面写着“伏龙观”三个大字,背面写着一些小字,有宋游的名字和第多少代。 宋游打量一圈,捏住一个角。 “啪!” 轻松捏下一个小角。 大概指甲盖那么大。 随即开始打磨塑形。 身后的三花猫朝他爬了过来,一步一步爬得很慢,到他身边,仰头看他的脸,又低头看这个小木头,都凑得好近。 “你在做什么?” “做个牌子。” “什么牌子?” “你看——” 宋游拿起原先自己伏龙观传人的木牌给她看:“我有一个牌子,上面写着我的名字,这样别人看了,就知道我是谁、我来自哪里了,我想三花娘娘也该有个一样的牌子……不过要小一点。” “送给我的吗?” “是啊。” 宋游对她说道:“它可以当一个项链,戴在脖子上。要是三花娘娘不喜欢,觉得不好看,也可以在变成人形的时候带在自己身上。” “这样别人就知道我是你的猫了吗?” “不是。” 宋游一边打磨一边说道:“这样别人看了,就知道三花娘娘是和我一起的,不是坏妖怪了,就不会为难你了。” “是因为三花娘娘很弱吗?” “三花娘娘有自己的本事。” “什么本事?” “可多了……” 宋游手上的动作不停,一边打磨,一边说道,似乎并没有经过思考:“就好比昨天中午吃的兔子,可是三花娘娘从山上捉来的。之前在路上吃的鸟蛋也是三花娘娘掏来的。若不是三花娘娘,我哪来的鸟蛋兔子吃。这些都是我没有的本事。” “道士。” “嗯?” “三花娘娘会给你丢人吗?” “怎么会?” 宋游顿时停下手上动作,转头看她。 不明白她为什么这么问。 三花猫仰着头与他对视,脸上也很认真:“三花娘娘会被雷公吓到,又会被别的道士吓到,要是三花娘娘很厉害,就不会这样了。” “妖怪会被雷公和道士吓到是很正常的,绝大多数妖怪都会害怕雷公和道士,很多非常厉害的妖怪也会害怕雷公。”宋游顿了一下,“不过三花娘娘天资聪慧又勤奋好学,轻轻松松就开启了灵智,又自然而然就化了形,中间虽然误入神道,却也经营得香火昌盛,如此天赋和本事,想来修成大妖也要不了多久,届时我说不得还得仰仗三花娘娘的保护。” 三花猫一时没有说话,只站在他身边,甚至两只前爪都踩在他的腿上,高高仰着头,和他对视。 许久她才收回目光,却是一下子扭身跳到地上,去玩她的巴茅球去了。 “……” 宋游摇了摇头。 谁又知道猫在想什么呢? 继续打磨。 只听旁边传来声音:“要做得和你的一样,栓个绳绳,我要戴在颈子上……” “……” 考验起手艺来了。 …… 明月青山夜,高天白露秋。 道观清净之余,又多了许多脚步声。 有一道脚步声到了宋游门口。 “笃笃!” “道长,观主请您来吃饭了。” “这就来!” 宋游推门,与猫同去。 北山道长在这里设宴款待他们。 一个个穿着道袍的年轻道人端着菜来来往往,一道道送往饭堂之中。 浮云观这种道观,自然是不必交税的,在当地名气又很大,于是收益定然也不小。某种程度上来说,和灵泉县的伏龙观比较相似,只是伏龙观时而开时而不开的,又不爱接待香客,所以影响了香火收益,而浮云观应当会富有一些。 今日招待贵客,不说菜品多么丰盛,也不至于简陋。 宋游一走进去,便分宾主落座。 北山道人作为观主,坐在主上位,下边两旁各有一排座位,宋游和三花娘娘坐在最前边,桌上五六盘稀奇的菜肴,一个莲蓬,一壶酒水。 北山道人先敬了三花娘娘一杯,与她说了误会,道了歉,这才招呼大家快吃。 宋游低头瞄向桌子上。 一盘羊肉,是烤的。 一盘腊肉,煮得亮晶晶切了薄片。 一道像是油炸的蔬菜,用莲叶盛放。一些类似海苔一样的深绿色薄片。一些切成小段的只有手指粗细的藕,似乎是生的。一条生鱼,还有一盘分辨不出是什么炒的蔬菜,最后便是那整个的莲蓬了。 宋游看了许久,才下筷子。 看了看别人桌上,知晓这条生鱼只有自己桌上才有,想来是特意为三花娘娘准备的,于是先夹给她。 随即挨着挨着尝菜。 坐在上主位的北山道长留意着他的神情动作,笑呵呵的为他解释:“这是用荷叶炸的,取最嫩的荷叶,裹上淀粉油炸。” 宋游吃着其实已不太能吃得出里边是什么了,反正便是油炸食物的味道。 不过也是稀奇的。 这年头油炸食物都很稀奇,不是逢年过节,不是招待贵客,或者家境显赫,是舍不得用这么多油的。 随即又吃那类似海苔的薄片。 只听北山道人为他讲解:“这是青苔,
相关推荐:
被觊觎的她(废土 np)
人妻卖春物语
小公子(H)
五个男主非要当我好兄弟
穿越后我被阴鸷帝王标记了
生存文男配[快穿]
我曝光前世惊炸全网
她戒之下 under her ring
重生之霸婚军门冷妻
将军夫夫闹离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