韶华小说

韶华小说> 我早就不当救世英雄了 > 第131章

第131章

远。 一踏上路,便好似不知时间。 直走到日上三竿,天空一片碧蓝。 只是天气却不如看起来那般美好。 此时已接近冬月,临近大雪,禾州的风是逸州人难以想象的,在无边的旷野里肆虐,偏偏这风又看不见,只从道人与剑客头上把脸也遮住的头巾,还有那好似隐士高猫一样穿着灰布衣袍、带着兜帽的三花猫才能看出,风急又风寒。 一行人却好似习惯了,迈步在路上走着,连步伐也不曾变过。 第二百三十九章 禾州何人不识君? 山坡温柔,生满野草,天地浩荡,一片枯黄,坡顶两棵枯树,本是这开阔的天地间仅有的点缀,今日却有一行人在此歇脚。 小女童熟练的捡来枯枝野草,以最好燃烧的方式堆成一堆,低头默念,伸手一指。 “篷……” 面前便出现了一堆火堆。 这样的事近几年来不知做了多少次,好像已经成了她的习惯,自是无足轻重的。 小女童做完以后,也像是只打了个呵欠伸了个懒腰一样,没有任何想要得到夸奖的意思,也没有后续动作,很随意的便在道人身边坐下来,扭头看自己好奇的东西,想自己的事情。 风将火往一个方向吹。 黑马被拴在远处的枯树上,枣红马则独自站在另一边,两匹马都低着头安静啃草。 道人则扭头注视着下方。 下方一条官道,却也长了杂草。 不知多久没有人走过了。 身边传来剑客的声音: “一个人都没有。” “是啊。” 这一路走来已经半天,少说也走了四十里地,然而除了刚出城的那一段遇到有行人以外,之后竟是一个人也没有遇到。好像往这个方向,既没有行人过去,也没有行人过来。天地辽阔而空旷,满目金黄,随便找一个小山坡,视线便能看出极远,可这天地之间却只有他们一行人。 这种感觉既孤独又自在。 面前一阵悉悉索索的声音。 却是剑客取出了在城中买的羊肉,什么也不用,串起来便在火上烤。 宋游也收起念头,前去帮忙。 小女童则已经完成了她的工作,因此可以坐在道人身边,看大人们忙活,要是看得累了,还可以把身子一偏,靠在道人身上。除此之外,她有丰富的时间来做自己的事情,来想自己要想的东西。 上好的新鲜羊肉,真是不需要腌制的过程,只上火烤,熟了自然肉香四溢,一点腥膻味都没有。 宋游则又拿出一个小陶罐。 里头是自己磨的干辣椒面,还加了多种香料,配成这个年代独一无二的干料,别说用来搭配肉了,就是蘸水煮木头都好吃。可惜目前为止,这世上享用过的也就两个人一只猫而已。 仔细的洒在烤肉上。 这玩意儿精贵,宋游也只年中时候种了两株而已,浪费一点都心疼。 再打开刘郡守送的包裹,和宋游想的一样,里头果然只是一些点心干粮,既有这两天就得吃完的,也有易于携带的,此外还有一些柿饼。宋游拿了几块点心和剑客一人分了一半,就着香喷喷的烤羊肉,便是今日的午饭了。 旅途中能有这么一顿,真是惬意。 虽是灾年乱世,自己如此滋润,但心中坦然无鬼,反倒一路除妖,因而也不觉得惭愧。 吃完再一人一个柿饼。 三花娘娘不吃这个,只是见两个人都有自己的饭后点心,她也不甘落后。 只见小女童起身小跑而去,到被袋边上摸索一阵,似乎摸出了两个小球,又回来坐下,宋游不经意的转头一看,是两个裹着灰木渣子、比大拇指也大不了多少的小丸子,乍一看他也没认出这是什么。 直到小女童自顾自的拿着小球,互相一砸。 “啪……” 剥开外面的灰木渣子,也剥开蛋壳,里头是深绿近黑色的两颗鸟蛋,带着漂亮的松花。 连宋游也看得一愣。 既不知晓她是什么时候学会的,也不知晓她是什么时候做的,只知晓她确实在她的褡裢里放了很多私猫物品,杂七杂八的什么都有,不过既然三花娘娘从来不会从被袋里翻宋游的东西,宋游自然也不会去看她都在她的褡裢里装了些什么。 “?” 小女童察觉到他的目光,抬起头来,奇怪的与他对视一眼,似乎不知晓他盯着自己做什么,但也不管不问,只剥完蛋壳,随便擦一擦灰,便将一颗鸟蛋放进了自己嘴里,嚼吧嚼吧。 另一颗递给道士,道士摇头。 又递给剑客,剑客也婉拒,她也不在意,便继续送进自己嘴里。 吃着面无表情,心中却美滋滋。 人真是聪明—— 要是换了猫儿,吃不完的蛋和肉就只能被虫子吃掉了,但是人居然能想出那么多办法,把肉和蛋变成虫子不爱吃的样子。 难怪只有人养猫,没有猫养人。 还好自己聪明爱学习…… 小女童这么一想,就开心极了。 吃完之后,收拾了火堆,沉默的坐着休息一会儿,便继续上路。 这一走又从中午走到黄昏。 还未出普郡的地界,官道上依旧少有人迹,这一下午走下来,也只碰上一个上山割草的老农,还有两波去景玉的行人。 雪原的存在似乎将归郡变成了书生鬼口中业山资郡一样的存在,并不孤悬,但实际孤悬,除了当地有需求的人可能会进出归郡以外,既没有别地之人从归郡进入禾州,也不会有人从禾州归郡前往言州,客商旅人都不会从这里过。 自从瘟疫爆发以来,便更加封闭了。 今日脚程不错,路上耽搁时间少,一行人赶在日落之前,到了普郡与归郡的交界。 此处有关口,也有守军。 虽然这边地势平坦,却有一条大河,由东向西,水深而急,关隘便设在了河的一边,名为北风关,既是禾州少有的关口,也是最重要的一道关隘。 宋游与剑客带着马走向关口。 守军许是许久没再见到人往归郡的方向去,加之剑客英武不凡,十分警惕,早早的便拦下了他们,前来询问。 “什么人?干什么?” “见过校尉,在下姓宋名游,是一名游方道人,要去归郡。”宋游客气行礼,“在下既有度牒在身,此前经过普郡景玉,结识郡守,也拿了一封刘郡守的手书,还请行个方便。” 守关士卒听了,却并没有问他要去归郡做什么,也没有第一时间接他递出的度牒和手书,而是愣了一下。 随即转头叫身边的同袍去通知将军,这才收了收武器,接过度牒,打开查看,又抬头看宋游身后的枣红马、与穿着衣裳戴着兜帽的三花猫,以及身边英武不凡的剑客,似乎在对比什么。 渐渐地,脸上本身就不多的怠慢迅速散去,警惕也慢慢成了凝重与敬重。 “见过宋先生!” “不敢不敢。” 随即一阵盔甲声响。 守关将领带着亲兵迈步而来。 将军肚,络腮胡,虎背熊腰,好一员气势逼人的将领。 “嘭!” 将领将手一抱拳:“来者可是在禾州一路斩妖除魔的宋游宋先生?” “只是些小妖小怪。” “末将宗修武,有礼了。” “有礼。” 宋游本以为是自己在禾州一路降妖除魔的事迹被他们知晓了,所以才如此礼遇,却不料聊了两句,便听这位宗将军说: “今年以来,便常有先生斩妖除魔的消息传入我等耳中,八月陈将军从此经过,更是特地叮嘱我等,说有位先生一路向北而来,从禾州过,若是听闻归郡大疫和雪原妖魔,定要从此过,让我等好好留意,莫要怠慢了先生,宗某心下一合计,二者定是同一人。” “陈将军?” “陈子毅陈将军!” “陈将军回北方了?” “今年夏日以来,北方草原十八部再度大举进犯,朝廷震动,命陈将军火速回到北方,抵挡塞北。” “原来如此。” 宋游这才点了点头。 这里的守军虽在禾州普郡,其实以前一直防备的是塞北人。因为禾州实在平坦,少有天险,若塞北人打过了言州,从禾原一路南下,整个禾州便只有这据河而守的几道关隘可防。若这里失守,整个禾州在骑兵面前将再无抵抗,塞北人可以一路驰骋南下,直到昂州,中原王朝才有天险。 北方兵权多在陈将军手中,这位守关将领也可能是陈将军的人。 只是此前塞北人早已被击败,这才安分了几年,若是小股骚扰还好,这位宗将军说的却是大举进犯,难免让人觉得奇怪。 不知是北方边军中陈子毅将军的亲信见陈将军被留在长京久久未归,特地搞出的什么戏码,还是与此前陈子毅将军说的要修书去北方,调查自己梦见的亲兵将士鬼魂的事引起的。 宋游也不多想,过了归郡便是雪原,过了雪原便是言州边境,既然陈将军已经回归北方,自己多半可以见到他。 “不瞒先生,守关枯燥,我等将校也好,士卒也罢,夜晚点火值守,都常常说起先生斩妖除魔的故事,好过漫漫长夜。”宗将军说着,抬头看了眼远方逐渐沉下的落日,“此刻天色已晚,过了此桥,便是归郡,不如先生便在营中歇息一夜,明日一早再过去,也让我们招待一番,如何?” “将军好意心领,我等还是过关为好。”宋游想了想才对他说,“宗将军的礼遇在下已然收到,十分感激,只是我等此来只为前往归郡,今日虽晚却也可趁天光再走一程,将军只需放我们过关,便感激不尽。” “好!” 宗将军也不废话,大手一挥,立马放行。 宋游与他施礼,与身旁剑客一同,带着两匹马,缓缓走过关口。 有时想起来还有些梦幻,如他这般的人,居然也有仅靠名字就能在一州各地都受到礼遇的一天。若是让那年刚从伏龙观下山、在金阳道上躺在古柏树下午休的他来想,多半也是想不到的。 世事果然会将人带到自己也料想不到的地方去。 只是这名头也不是凭空而来,是在禾州走过三季四郡,处处降妖除魔,各种传说积攒而来。 过了关,再过了河,便是归郡。 日夜正好交替,路上不乏白骨,怪禽啼旷野,落日恐行人,若是独身走在路上,恐怕不知不觉间真会与鬼同行。 第二百四十章 莫问归途何处 已是大雪时节了,天越来越冷。 巧的是,此地名为勿雪。 归郡下辖七县,除了雪原,还剩六县,勿雪是从北风关进来的第一座县。 宋游一行人走了两天。 如刘郡守所说,到了归郡,基本就见不到山了,甚至大地都很少见到有起伏,天气好时一眼能看到地平线的边缘,若是到了黄昏,夕阳能把人的影子一直拉到模糊看不见了,也没有尽头。 经过有乡村,也遇见过行人。 乡村有的已经空了,有的则还有人住,若是有人住的,见到有外人来,也都是家家户户房门紧闭,连窗也不敢开,和空村也没有区别。 截止目前为止,路上除了他们,行人只有两种。 一种是各县之间往来通信的邮差官吏,从衣服上可以看得出身份。 这些人一般往来如风,将口鼻都遮得严严实实,骑着马快速通行,无论宋游和剑客怎么说,他们也绝不会停下来半步。甚至有警惕的,远远看见他们就会打马到路下面去,从田野中绕过他们。 这些人保证着归郡各县官府的连通。 一种是各县的取药队。 大晏朝廷并没有选择以屠城烧城的方式来终结瘟疫,反而在昂州组建了施药局,从外界派遣一支支队伍进入归郡,将药物送到北风关,各县则自己组织人来领取,然后取回县城。 这些人偶尔会远远和宋游等人问答几句。 朝廷送来的药物大致有三种,灵芝败毒散,金帝救苦丹,菩萨济世丸,是当前常用的治疗疫病的药。只是听说对归郡的妖疫不起作用,最多只是将九日就会死的人拖延到十几日。 此疫被叫做妖疫。 宋游走了两日,也对它有了些了解。 此疫感染发作之后,先是满眼血丝,很容易便能辨认出来,随后有咳嗽流鼻血、上吐下泻、高烧吐血、肤色苍白、掉发、四肢萎缩、全身糜烂等症状,几乎每日都会有一个全新的症状,到最后昏迷时,人已与鬼无异,大部分人会在发作后的第九日死亡,总计十八日。 因此又叫九日疫。 此疫凶猛至极,无药可医。 好在这年头交通不便,这年头防疫主要靠的也就是交通不便。 北方兵灾妖乱又大旱之后,更是地广人稀,九日疫主要在城里爆发,各地官员也几乎很快的封锁了城池,不许进出,多数村落受影响不大,只少数因为莫名其妙的诡异原因被感染,便死绝了。 这便是除了交通不便以外,这年头另一个应对瘟疫的大招了—— 死人。 人死完了,瘟疫自然绝了。 甚至有时官府会采取屠城烧城的办法,说来残忍,也实属无奈。 目前归郡倒是没有这样做,反倒严格封城,设立病迁坊,积极隔离,若有人死亡,有焚烧的,也有深埋的,埋葬时还要铺上一层石灰,若是来往通信或取药的人进出城门,也要通过火燎烟熏等多种办法来消灭病毒。 死了人的家属,朝廷还要给予补贴。 听说凡在疫病中一家死掉六人以上的,赐葬钱五千,一家死掉四人以上的,赐葬钱三千,两人以上的,赐两千,说是葬钱,其实就是对活人的补贴。 虽然是个落后的时代,但人们已经发挥出了极高的智慧来应对病毒,也竭尽全力想要活下去,其态度并不逊色于后人。 因此数月以来,几个小县虽死人无数,疫情却也没有继续蔓延。 只是宋游去小心的看过了,这九日妖疫虽传闻是从雪原来的,却并不是单纯的妖法与邪术,而是实实在在的病疫,而且极度凶猛可怕,远远不是世间常见的瘟疫病症能及的,患病之人死得极惨,倒真像是大妖的手笔。 自己不通医术,只可去除妖法邪术,治不了病理复杂的病症。 四季灵力虽妙用极多,但这病症也太过复杂,灵力并非万能,能使健康的人更健康来避免生病,能助人恢复伤势,都只是放大人体自身的能力,而不能精准的解决掉患病者满身的不同症状。 那是神医的能力。 若是去灾藤或许可以。 然而宋游并没有携带去灾藤,那位精于此道的祖师已不在人世,伏龙观中现存的所有去灾藤也救不了哪怕半村之人。 倒是也有防治之法。 二十四节气中,雨水谷雨皆生机盎然,又最是滋润,虽不能使已经患病之人痊愈,但若化作灵雨降下,或是融进井泉水缸,虽不像那年长京,恰逢时节,勾引时节灵力可以使得整个长京及周边都因此受益,却也能造福一村一城,百姓生机盎然,身体健康,灵力护体,病邪自然难侵。 若是患病者,也许也能因此好受些。 这是他力所能及之事。 宋游想到了那位神医。 一路往前。 渐渐从勿雪县走到雨落县,又走到云台县,越发靠近寒酥,瘟疫也越来越严重。 官道两边空荡荡的村落更多了,偶尔遇见有人居住的,也经常有病患,半夜路过时听见咳嗽声。 人们为了治病,什么办法都用。 各种偏方,求神拜佛,还有戒食的,行善的,甚至吃土吞金、割肉放血,莫要觉得可笑,都是人对生命的珍视和面对死亡的挣扎罢了。 偶尔听说有些村落本与外界不通,不知为何,却也有人染了病。 有说是风吹来的病症,有说是有人晚上偷偷出去又回来,又说是别村得病死了的人没有埋好,坟被野狗刨了,还有人说是妖鬼为之。 常常听到蔡神医的传闻。 越往前走,便越孤独。 进不了城,即使在村庄路上遇见行人,也很少有人愿意和他们交流,世界好似都因此变得寂静了许多。 很快入了冬月。 进入归郡的第七日,夜晚。 一个叫做吴家村的村庄。 天色朦朦胧胧,整个村庄都是咳嗽声,一个眼睛里布满血丝的老者与年轻道人相对而站,奇妙的是,反倒是身患疫病的老者更害怕一些。 几丈开外,一名剑客看着这方,身后一黑一红两匹马安静站着,脚边一只穿着灰布麻衣戴着兜帽的三花猫亦远远的观察着这方。 “须得与老丈说好,灵药化成的水,可不见得能治得了病,最多让没得病的人喝了,不那么容易被病传染。若是已经得了病的人喝了,最多也就好受一些,多活一些天,每天一碗,喝多无益。”年轻道人的声音远远传来,伴随着远处狗的呜咽,“若是与蔡神医的药合起来用,说不定对得了病的人也有些治疗效果。” “多谢先生多谢先生。” 村正连连躬身,诚心道谢。 其实凡人哪里能一下辨得清什么药有用?什么药没有用? 只是平民亦有真情。 此疾药石无医,九日几乎必死,传染性又很厉害,有时都不知晓是从哪来的,常人连走进村子都不敢,就是没听见咳嗽,在路上遇到人,都得远远的避开,若听见咳嗽,更是唯恐避之不及。 哪有人明明知晓半村病患,又见自己明显患了病,还敢来与自己说话的? 不仅说话,还送来了药。 人们常说,病急乱投医,其实这不止是一种行为,还是一种心态。 人家愿意冒险送药来,就是毫无作用,也是菩萨心肠,若真有一点用,便真是神仙下凡了。 何况凡人这水只喝了一口,便已觉得昏胀欲裂的脑子好了很多。 就这一点,已是帮了大忙了。 “若是与蔡神医的药合起来吃没有用,请莫要见怪。”道人继续说道,“若是有用,便是幸事,功劳该属蔡神医。” “多谢先生。” “不必客气,只再问村正一句,蔡神医今日从此离去之后,是往哪边走了?” “听说是往北边去了。” “多谢。” 宋游与他道谢,便上路了。 旁边的剑客与猫儿这才跟上,村正则连忙后退,用布捂住口鼻,目送他们远去。 暮色下一行人沿村走过。 村庄中弥漫着一股浓郁的死气,仿佛比这晚间暮霭还要浓重三分,不知这段时间死了多少人,又不知过几日又将有多少人死去。与死气暮霭相映衬的是浓重的臭味,死亡真是一件毫无尊严的事。 宋游走得不快,一边走,一边左右看。 三花猫迈着小碎步,跟在道人身边,也跟着扭头往左右看,眼中一片清明。 “吱呀~” 忽然一扇大门被打开了。 “小先生。” 一声呼喊传来。 宋游停下脚步,转头一看。 一瞬间此处的风都静止了。 站在门口的不知是谁家的老妇人,即使用布捂着口鼻,也看得出已经满面皱纹了,一身衣衫破破烂烂,又脏兮兮。在这北方乱世之中,恐怕本身活着就已经是竭尽全力了,却又偏偏遇到这瘟疫。 只见她与宋游隔着一个院子站着,满眼血丝,面色苍白如纸,头发掉了大半,黄昏之下,一时分不清是鬼是人。 九日疫怕是已到了七八日了。 宋游注视着她,沉默片刻,这才问道: “老夫人有何事?” “咳咳……” 老妇人一边习惯性的咳嗽,一边抬眼看他,不敢往前迈步:“先生是有本事的,我不求先生救命,救也救不活了,只是咳咳,听说人死了会变成鬼,去阴间,想问问小先生,是真的假的?” “也许。” 宋游想了想才答道。 又看了她一眼,这才行礼离去。 满地咳嗽声,伴随痛呼哀嚎与哭泣,此起彼伏。 乌啼不断,犬泣时闻。 人含鬼色,鬼夺人神。 白日逢人多是鬼,黄昏遇鬼反疑人。 可其实分不清是人是鬼的,又何止是人,连鬼自己也分不清楚啊。 宋游行至村口,回首仍旧叹息。 只请诸位先行,莫问归途何处,人生酸苦至此,天地又有何不同? 第二百四十一章 二度寻访不遇的蔡神医 次日中午,平原之上。 道人又过了两个村庄,一如往常,只稍作停歇,并不久留,随即沿着官道往北而行,身边的三花猫也迈着小碎步跟着。 忽然,猫儿停下了脚步,耳朵竖起,头也一扭,看向远处一个方向。 这是猫儿经常做的事。 走在路上,无论有什么稀奇的风吹草动,都会引起她的注意。 猫儿有和人不一样的感官与大脑,用来接触一个和人不一样的世界。 只是这次她停下看了一会儿,再扭头一瞄,见道人已经走出了一段,便立马快跑着追上去,对道人说: “那边有人在喊!” “是吗?喊什么?” “大喊,还有狼。” “嗯?” 宋游顺着她的目光看去。 风中好似真的吹来一阵狼嚎声与人的大喝,模模糊糊,几乎微不可察,若非三花娘娘听觉敏锐,人就是听见了,怕也会当成风中的杂音。 正巧面前有个小土坡。 道人与剑客都站上土坡,眺望远方。 大地一片平整,田地多是荒的,官道打了个折,隐隐可见远处有一些身影在纠缠,长得高且直立的三道明显是人,其余则是矮的小黑点,将三个人围起来,不时试探。 “我先去!” 剑客立马转身往后跑,一翻身便上了马,动作干净果断。 “彻!” “问问是否是蔡神医。” “知晓!” 黑马顿时奔跑起来,一骑绝尘。 宋游与三花娘娘亦加快脚步,往那方赶去。 这边太过辽阔,很多地方看着近,实则要走很久,不过剑客已经骑马而去,舒大侠自是值得信任的。 待得一人一猫走近那方,剑客已经解决了麻烦。 只见剑客身后站着三人,为首一名老者,穿着这年头大夫常穿的衣裳,年纪六七十,身材削瘦,发似三冬雪,须如九秋霜。只是或许是这几年在北方行走,风吹日晒,又疲惫不堪,本该面色红润、鹤发童颜的,此时皮肤却难免有些黑,脸颊也有些皲裂,嘴唇亦是起了皮。 身边两个大约三四十岁的徒弟,也穿着差不多的衣裳,一个挎着药箱、举着医字幡,一个背着行箱,裤脚已经被扯坏了,都是惊魂未定。 近处三具狼尸。 一具被箭矢射穿头颅,一具被剑斩了半边脑袋,另一具身上也有个血洞。 其余的狼早已被吓得跑出很远,远远的看着这方,不知在想些什么。 “先生。” 剑客立马上来说道:“这位正是蔡神医。” “果然是蔡神医,有礼了。” “不敢不敢。” 蔡神医惊魂未定,向宋游回礼,也悄悄瞄向这名道人。 只是一看,便是一惊。 他有看人面相而知人疾病的本领,也有看人生气而知人强弱的能力,就好比方才救下他们的剑客,一眼便能看出,武艺当为天下绝顶,蔡神医也再未见过那般蓬勃的生机,可看面前这人,却连他也不知该如何形容。 “不知先生如何称呼?” “姓宋名游,逸州灵泉县人。” “多谢宋先生和舒大侠相助。”蔡神医连忙说道,“哪里想到,禾州这才荒废多久,路边野兽都这么多了?” “向来如此。”宋游答道,“只要人一退,野兽妖魔便如野草,立马就会回来。” “若非宋先生恰巧从此经过,我等怕要遭一大劫!” “这可不是巧合。”宋游笑了笑说道,“我等乃是一路追着蔡神医过来的。” “哦?” 蔡神医愣愣的看向他。 宋游却没有急着回答,而是问道:“蔡神医可是要去寒酥县?” “先去灵泽县。” “那也顺路,不敢耽搁,便请边走边说。” “好!” “神医可要骑马?” “老朽走得,走得。” “……” 宋游也不多劝,只回头看了眼远方田埂上依旧在盯着自己一行人的几匹狼,挥了挥手,这些狼便立马掉头离去了,随即边走边说:“想必神医今日是初次听到在下的名字,然而我等却已经对神医仰慕已久了。” “不敢当不敢当。” 蔡神医只以为是他听说了自己在禾州之事,连忙摆手道。 “神医有所不知,我等从长京来,早在长京时,便已然听过神医的大名了。” 宋游转头看向这位传说中医术通神的神医,以前还不确定,如今走过禾州,便已知晓了,这注定是一位会名流千古的人物。 千年之后,兴许很多帝王的名字也不会有他的响亮。 这样的人,宋游自然对他多有敬意。 当然不是因为他会名流千古而对他多有敬意,而是他技艺通神、德行出众,因此流传千古,也因此受人敬重。 “在下在长京之时,便曾两度去北钦山拜访过神医。一次是去年初夏,一次是去年寒冬,最近的一次,也已经一年了。后来到了禾州,常常听说蔡神医不畏疫病行医救人的善举,便更为钦佩了。” “先生去北钦山寻过老朽?”蔡神医似乎也有些惊讶,随即说,“老朽早就前来北方了,先生定然没有找到,却是让先生空跑了。” “在下第二次去北钦山,便已从蛇仙口中知晓了神医前来北方之事。”宋游回道,“而且北钦山风景出众,也谈不上空跑,何况在下去北钦山虽没有寻到蔡神医,却也有别样的收获。” 停顿一下,又对蔡神医说:“现在想来,当时二度寻访不遇,只是暂时无缘,我与神医的缘分,却是在这里。” “蛇仙?” 蔡神医又是有些惊讶:“先生竟见

相关推荐: 我以力服仙   她戒之下 under her ring   一幡在手天下我有   军师威武   高达之染血百合   大唐绿帽王   被觊觎的她(废土 np)   下弦美人(H)   人妻卖春物语   缠绵星洲(1v1虐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