韶华小说

韶华小说> 我早就不当救世英雄了 > 第132章

第132章

到了蛇仙?” “见到了。”宋游依然答道,“说来蛇仙还是祖师故友,在下算是他的半个晚辈,与他老人家闲聊一日,多有收获。” “不知先生师门……” “名曰伏龙观。” “……” 蔡神医似乎并未听说过伏龙观之名,但也立马说了句:“原来宋先生竟是一位修道高人,难怪如此不一般。” “薄有道行。” “先生又为何会来到此地呢?” “在下下山游历,行走人间,游至长京,又游至禾州,要往北方边境去,自然经过此处。” “北方可乱得很。” “此地又如何不乱呢?” 蔡神医闻言不由扭头看向宋游,宋游也看向他,一老一少目光交碰。 要问宋游为何往北。 不如问问神医为何往北。 “北方大乱,妖魔四起,疫病横生,在下虽没有神医济世救人的医术,却也精通降妖除魔的本领。”宋游对他说,“此来北方,一来是为了看看这乱世又是哪般光景,二来也领教一番这乱世的妖魔又有几分风采,恰好遇见神医,已是意外收获。” “可是……” 蔡神医皱着眉头,斟酌着对他说:“听说从归郡去北方,中间有个雪原,有了不得的大妖魔,神仙都除不了。连数月前的陈子毅将军,也是过了北风关之后便绕过归郡,从另一方去的言州。” “那便正好。” “先生了不得!” “薄有道行。” 宋游不愿多聊这种话,随即才问:“此时北方混乱,神医行走其中,为何不带一两个护卫呢?” “此地瘟疫横行,哪有什么护卫愿意跟随?何况我本行医之人,就算遇到山匪贼人,也都不会为难。”蔡神医说着,顿了一下,“不过前段时间倒也确实有两位言州的江湖人愿意护送老朽,只是瘟疫如虎,两位都不幸染了病,先后死在了勿雪。听说这瘟疫来自雪原的妖魔,老朽与两个徒儿多半也是在北钦山居住多年,沾了蛇仙的仙气,这才能幸免于难。” 蔡神医说着不由叹气。 “原来如此。” 宋游点了点头,瞄着路边荒废的田地,继续问道:“我等一路走来,听说神医已对这九日疫有了治疗之法?” “谈不上治疗之法,最多称得上一些应付之法。”蔡神医立马皱起了眉头,“这九日疫颇为奇怪,老朽研究已久,倒也真有了个法子,这法子虽说还不够完善,有时治得好,有时治不好,但奇怪的是,即使治好了,过不了几天也又会复发,怎么想法都没有用,倒像是邪法一般。” “确是邪法。” 宋游点头肯定了他的猜测。 古来医巫就不分家。 这年头医术高明的人,对于一些浅薄的玄学知识也是了解的。盖因行医之时,难免碰到中邪、丢魂的症状,难以分清是病症是邪症,自然也会一些应付玄学症状的办法。接触多了,了解也就多了,甚至到现在为止,仍有许多偏远之地的医者治病救人不以药方为主,而以玄术为主。 “先生也有了解?” “一路走来,也有些探究,这才敢来与神医搭话。” 宋游如实的对蔡神医说:“不瞒神医,这九日疫恐怕确是从妖魔而来,其中既有妖法邪术,也有疫毒病气,二者纠缠至深,难舍难分,以妖法邪术为舟而以疫毒病气为兵。若只祛除妖法邪术而不治疗病症,难以救人,若只治病症而不祛除妖法邪术,即使治好了,也会再发。” “果然如此!” “看来神医也想到了。”宋游对他说道,“在下能轻松祛除妖法邪术,然而九日疫的病理极为复杂,患者的病症从头到脚、从内到外,却不是在下一道灵力便能包治的了,无奈之处与神医恰好相反,要想攻克妖疫,还得医术道法共用才是。” “此言当真?” 蔡神医的目光瞬间热切起来。 “愿为神医助一把力。” 宋游迎着他的目光,说道:“在下一路走来,近两天路过的村落,有的已被神医施过药,神医施的药虽无法根治,但配上在下的灵力,却似乎对治疗有不小的作用,可惜我等急着来寻神医,不敢多留,也没有细细观察。” “若真如先生所说,或许便真有治了。” “在下来寻神医,便是想告知神医,好让神医莫要急切之下多走弯路,只尽心去对付妖疫中的病症即可,相信以神医的本领,并不难。至于妖法邪术实在不是医药能治的,便交给在下就好。” “……” 蔡神医一边走一边思索,沉吟了一会儿,这才说道:“老朽对其已有了一些研究,若再有先生相助,想来会简单许多。” 第二百四十二章 疗法初成 “不瞒先生……” 蔡神医纠结犹豫着,目光时不时往宋游身上瞟,似乎想说,又不太敢说,心中有顾虑。 心中权衡许久,才咬了咬牙,与两个徒弟对视一眼,下定决心。 “这九日疫颇为奇怪,如先生所说,患病者死得极为痛苦,从头到脚、从内到外,没有一处好的,还活着时便已如鬼一样。要想治疗,恐怕要内服外敷佐以针灸熏疗多种办法才得行。”蔡神医边走边说,“老朽与两个徒儿整日整夜的研究,已尽全力,奈何终究放不开手脚。现在的法子虽然已有一定的治疗效果,却也称不得完善,有症状轻的、或是身体好的人,运气好些,也能短暂痊愈,可十之八九仍旧治不好。” 宋游关注到了话中的重点,也关注到了蔡神医说完后瞄向自己的眼神,于是适时问道: “不知神医有何顾虑呢?” “世俗礼法不容。” “宋某乃是山人,下山行走,遵循世俗礼法,却也不受其扼制。”宋游打消他的顾虑,“神医只尽管说来。” “若先生难以接受呢?” “便当没有听过。” “唉……” 蔡神医这才长长叹了口气,不免摇头。 宋游走在旁边,侧耳相听,想要领会这位神医的风采。 “这九日疫来得急,哪有多少时间细细研究?它又内外皆伤,若不知晓真实症状,如何对症下药?”蔡神医缓缓说来,“先生可知,老朽是何时通晓这疫病内外症状,又想出对策的?” “自然不知。” “是在两位自愿护送老朽的言州大侠相继染病去世之后……” 蔡神医说着不禁瞄向宋游一行人。 只见剑客眉头微微一皱,似乎想到了什么,但也没有别的神情,而那年轻道人则是眉毛一挑,微微点头,面容始终如常。 “原来如此……” 年轻道人点头说道。 早已听说过这位神医有割肉接骨、开颅剖腔等令世人惊悚的治病手段,如今看来,恐怕确实是真的。 真是超越世间的医术。 这种事情在这年头也确实骇人听闻。 若要剖尸解病,便更了不得了。 人们相信死者有灵,一直又有死者为大的传统观念,尸体神圣,有些墓葬还关乎族人风水,掘坟、开棺、取尸罪行一件比一件重。接连几个朝代对于开棺盗尸都是死罪,形同十恶不赦、故意杀人,据宋游所知,目前大晏似乎是掘坟徒三年,一旦开了棺,便是绞刑。 别说普通人了,就是官府,有时碰上大案,死者只要已下了葬,再想开棺二度验尸,都是难之又难。 一是世俗礼法,二是朝廷律法。 如今北方虽是乱世,归郡死人无数,然而却是瘟疫,而非兵灾,宋游一路走来,只在北风关下见过人的尸骨,此外并没有遍地尸骸。 恰恰相反,在这个时候,人死之后是必须尽快下葬的。 就连以往买不起棺椁入不了土的穷苦人家,这时候也有官府出资帮忙下葬,反倒比以前更难见到尸首。 要取尸几乎只能开棺。 这种事情,即使是名满天下的神医也不敢明目张胆的做。 “原来神医要的是死者的尸身啊。” “……” 蔡神医一时却没有回答。 宋游接收到了蔡神医的目光,大抵知晓他的顾虑。 无论死者泉下有知也好,与阳间后人风水相关也罢,都是玄学说法,自己是道人,穿着道袍,理应最信这些。 于是宋游对着蔡神医微微一笑,好让他轻松一些,随即才说:“神医所行并非恶事,何必担忧?非常时期,行非常事,何况神医既没有掘坟开棺也没有擅自取尸,那两位江湖好汉,多半也是自愿的吧?” “正是。” “二人该留有名字。” “两位皆是北方长枪门的弟子,一人名为苗苑,一人名为扈元。”蔡神医叹息,“真是多亏了他们。” 宋游看了看蔡神医的神色。 这么快研究出对策,多半不止是这两具尸身的功劳,很可能这两人在生前便在帮他盗取尸首,只是他不愿说。 宋游也无需多问,只说道:“接下来便由我等代劳,神医尽管研究病症便可,除此之外,一切事情,在下自会处理妥善。” “先生是想……” “尸身而已,十分简单。”宋游很平静的对他们说,“归郡死人无数,阴魂野鬼亦有不少,神医一路走来或许没有见到,但在下是道人,一路走来可是见到了不少。在下又会草木假人之法,只需他们同意,便可取来尸首,随后以假人代其下葬,也保全了风水。” “他们可能愿意?” “总有愿意的。” 宋游倒是很有信心。 其实这种事情,有时候自己反倒无所谓,最不愿意看到尸身被毁的反倒是死者的家人。偏偏死者已经死了,无法开口,还活着的人又怎么敢怎么舍得替死者做下这种决定。 再者,和鬼打交道多了,便也知晓,其实人对死后的很多顾虑担忧都来自未知,一旦真的成鬼了,顾虑担忧反倒去了大半。 “神医敬请放心,你我尽到礼节,便问心无愧,若还有别的因果罪行,便由在下一人承担。”道人的这句话如先前一样淡然而自信,“只请神医安心研究治疾之策,若能救下归郡百姓,便功德无量。” “……” 蔡神医这才知晓这位年轻先生所言非假,心中更是一片赤诚,连忙躬身行礼:“那便有劳先生了!” “举手之劳。” 人各有所长,也有不足。 没有人可以事事全能。 宋游是道人,不是医生,刚巧擅长这些,而不擅长解决疫病,便做自己擅长之事。 于是随同神医,继续行走归郡。 黄昏夜里,村前屋后,人鬼难分,常有新鬼立于坟前出神,不知是在思念故友,还是在回想人生,是在不舍人间,还是在忐忑阴间。可这时的他们实际上已经离开了这世间,凡人再也看不见他们的身影,听不见他们的声音,就算之后几天没有消散,存留下来,也唯有孤独寂寞。 便常见一名道人与鬼相谈。 这时候对于这些新鬼而言,他便是唯一可以与他们交谈的人了。 有人同意,有人犹豫。 但凡遇到犹豫的,哪怕只有一丁点,道人也统统作罢。 然而如他之前所想,面对这种事情,最洒脱的反倒是自己。又或者村人朴素,因疫病而死,知晓病有多痛,疾有多苦,自己死于暗中,却也在道人问到时愿意尽自己所能,为神医这个举火之人再添一抹光。 于是山神掘坟,草木为尸。 三花娘娘点的灯笼在野外的树枝上一挂就是一整夜,神医与徒弟在灯下亦常常彻夜不眠,道人挥手息去夜间北风,远远看着,而不惊扰,剑客只好抱剑坐在远处,点着火堆,一夜观星辰,不知心想何事。 有道人护法,有时就在坟边,有人从边上走过,却也发现不了他们。 有时招来鬼魂,亲口问鬼病中感受。 野兽不惊,妖邪不扰。 白天则行走于村落城池。 道人依然将灵力化成雨水、融进井泉,既驱散病人身上的妖法邪术,也为未患病之人添些生机,扼制瘟疫蔓延。神医则联合各地官吏,试验自己用毕生医学研究出的新法子,二者结合,作用不小。 宋游一路见识着这位神医的风采。 神医果真是神医,不仅熟知人体经络骨骼,通晓医理病理,更有通神之能。 宋游见过他只看人一眼,明明还没有疾病迹象,却能断定人是不是染了疾但没有发作,也见过他看人一眼,便知晓这人身上有多少病,都有些什么病需要治。甚至有时只需看人面相,便知人生坎坷,把人脉象,便能断定此人无灾能活多少岁。 药草昆虫,世间万物,没有他不认识的。 听徒弟说,有时神医治人无需用药,只拍打一下,或令其做什么事情,或说几句话,便能使人好转。 至于传说中的长生药,不老药,甚至吃了能升仙、能转变男女的药,他们师父竟也知晓。只是每当说到这些,被蔡神医听见了,便会过来出言斥责他们说起大话来不顾事实,又告知宋游,都是世人谣传。 如此神医,有道人相助,能放开手脚研究,又早就对其颇有研究,治病之法自然迅速完善。 宋游做的事还要多些。 若在行走途中,遇见妖魔为乱,也得去查探一番,顺手除之。 听说很多村落本身与外界交互不多,疫病之后,更是等于与世隔绝,但偶尔还是有瘟疫,却是不知从哪冒出来的。 也得耐心的寻找。 这么走来,就比之前走得慢多了。 宋游保持着耐心。 三花猫更是全无所谓。 冬越来越深,寒意越重。 其中见闻,各地苦难,道人与神医的所作所为,实在无需赘述。 不知不觉已到腊月。 禾州下雪了,至少归郡下雪了。 野外已是寒风瑟瑟,白雪皑皑,蔡神医裹着厚厚的衣裳,坐在剑客的黑马背上,两名徒弟跟随宋游与剑客缓步前行,步步都是脚印。 道人身上沾满风雪,一边走一边说:“恭喜神医,疗法初成,等到了灵泽县,确认过后,便可上报官府,全郡推广。” “但愿这次能成。” 神医坐在马背上,如此回道。 头上分不清是发是雪。 第二百四十三章 于道各努力 北风吹雪,耳边全是尖锐的呼啸。 宋游走在黑马的旁边,几乎听不清神医的话,回头看了眼身后两名缩着脖子低头赶路的神医徒弟,继续对神医说道:“神医可有想过,将毕生所学著作成书,流传千古,好造福后人?” “老夫也著了几本书,皆在世面流传。” “可是《疫经》、《本草论》、《药经》、《针灸经》和《骨经》几本?”宋游问道。 “咦?”神医意外,“先生也知晓?” “粗略看过一点。” 蔡神医乃是当世医术第一人,这几本书也是这个时代的文化瑰宝,能代表时代的某一处巅峰,宋游既去拜访过蔡神医,又怎会没有看过? 宋游看向神医:“只是这几本经书,似乎不足以囊括神医真正的本领。” “这……” 蔡神医坐在马背上,犹豫了下才说:“实非老夫有所私藏,实在是天意弄人,巧合所致。” “嗯?” 宋游反倒来了些兴趣,抬头看他: “怎么说?” “老夫本作了另一本书,名为《蔡医经》,虽只有一部,却囊括了老夫一生所长。此外老夫所著的所有医书,皆是这部《蔡医经》的外相,而一切内理都在这一部书里。若今后有人悟透这一本书,则一切疫病治疗之理都能知晓,再无需求神问佛,苦心钻研,被疫病所折磨。”蔡神医的身体随着马儿的步伐而前后微微摇晃,随即叹了口气,“奈何似乎天意不许这部书现世,一路都有坎坷。” “愿闻其详。” “老夫初次写下此书,乃是十五年前,用时十年,中间磕磕碰碰,若非鼠啮,便是虫蛀,空费了许多时间。十五年前初次写成,偏偏茅屋又被东风所破,一夜大雨倾盆,毁了所有书稿。”蔡神医十分无奈,“随后老夫用时五年,再将书重新写成,也增添了不少东西进去,然而当时又遇上北钦山地龙翻身,老夫倒是被弟子拉了出来,可山上泥石却滚滚而下,冲垮淹没了整座茅屋,现在一切皆在地下数丈,化成泥水。” “神医无事,真是大幸。”宋游说道。 “谁说不是呢?随后老夫才搬到现在住的茅屋,又曾拿了一段时间专心写书,只在昂州行走,不曾走远了。用时三年,终于重新写成。奈何还没等老夫将这部书传出去,便遭了贼祸,屋中钱财与书稿一同不知所踪。” “倒真像是天意了。”宋游笑了。 “老夫倒也没有气馁,后来又继续书写,每写一次,都叫徒弟抄录另存,只是写了一半,便来了北方。如今书稿一份寄存在蛇仙那里,一份老夫一直随身携带着,还有一份,老夫有一名徒弟,姓陈,在长京开了个医馆,便寄存在他那里。” “可是长寿街的济世堂陈大夫?” “咦?先生连这也知晓?” “陈大夫多有仁心,常常义诊,我在长京时也曾听说过他的名号。” “他没有违背老夫教导就好。” “神医身上这一份书稿可在?” “现在还在。” “还在就好。” 宋游点了点头,却是若有所思。 走着走着,远方已出现了一座城池。 …… 郡城灵泽县。 一行人在此已停留数日。 县中还有的大夫全都聚集在一间房中,捂着口鼻,看向病榻上的人。 此人早已患疾,几日之前,就到了六七日,如今已过了十来天,却不仅没有死,反倒逐渐好转,甚至已经吃得下粥了。 症状一一停止,面色逐渐红润,眼中血丝褪去,生机恢复,真好似起死回生一般。 “哎呀!” 一群大夫大为震惊,都睁大了眼睛,转头看向身边的蔡神医。 除了震惊,还有崇敬仰慕。 此刻在他们眼中,蔡神医的地位恐怕比赤金大帝还要高些,若是蔡神医摆一摆手,恐怕所有人都愿意随他而去。 当地官员亦是一片惊呼声,躬身行礼。 不是恭喜,便是感谢。 蔡神医却没有松气,连忙制止众人的礼节,左右看看,却没有找见宋游。 连忙出门,却见道人在门外等他。 “神医不愧神医之名,当真医术通神。”宋游微笑看向他,“看来归郡百姓有救了。” “先生居功至伟。” “……” 宋游摇了摇头,不与他多说,从身边剑客手中接过一个陶罐。 “在下已将灵力化成丹丸,每日存下,总共这么多,便交到神医手上。若是一村之人,只消取一大缸的水加三五粒丹药进去,化水服用,每人一碗即可,若是一城之人,便取适量扔进井泉。不过神医却得告知他人,不可偷吃,若有人贪图丹药灵力而偷吃,有害无利,生死难料。” “这……” 蔡神医接过陶罐,低头一看,里头丹药共有两种,装了大半罐子,随即抬头看向宋游: “先生这是……” “如今神医已找到治疗妖疫之法,自要在此向全郡推广,行医救人不是在下的长处,降妖除魔才是我辈道人精通之事。”宋游说道,“根源乃是在寒酥县以北的雪原,归郡之事便交给神医。” “先生要去雪原除妖?” “雪原是根本。” 蔡神医便不多说了。 归郡瘟疫皆来自雪原,传播恐怕也是从雪原来的妖魔作祟。自己再怎么治疗,只要雪原的妖魔还在,瘟疫仍会卷土重来。解决了九日疫,说不定下次又会是十日疫八日疫,制造瘟疫的妖魔不除,便会源源不断有新的来。 “唉……” 蔡神医也只得叹一口气,问道:“先生何时离去呢?” “现在。” 蔡神医转头一瞄,剑客已经牵着黑马走来了,枣红马则与人并肩而行,背上都驮着被袋。脚下一只三花猫,步伐迈得欢快。 神医的目光不由变得复杂。 相处虽只一月有余,只是这一月却并不简单。 尤其是宋游的帮助。 “神医医术绝世,德行出众,在下能有幸亲眼所见,此行已经非虚。相遇是缘,如今也该分开了。”宋游对他说道,“神医也不必伤感,天下虽大,人生却长,若是缘分还有,想来我们会在长京再见。” “真有再见之日,定要请先生好好喝一杯茶。” “在下在长京还有位故友,似乎还找神医有些要紧的事,大概是会相见的。” “不知是哪位故友?所为何事?” “乃是她人隐私,这就不便说了。”宋游笑了笑,继续与蔡神医道别,“今后不能相见也无妨,神医名满天下,相信无论在何地,在下都能听见神医济世救人的故事,如此也算相见了。” 说着停顿一下:“之后分散灵药、推广疗法,便请神医多多费心,在下则去雪原,于道各努力,千里自同风。” “自然自然。” 蔡神医连连点头应下,随即才说:“先生确实与我各有所长,先生去雪原除妖,老夫自然该在归郡推广疗法,然而若无先生相助,老朽又哪里能这么快研究出对策?归郡之事也是没有先生便万万成不了的,该留有先生的名字。” “……” 宋游听了却忍不住微微一笑,说道:“在下出得最多的力,不过是驱邪与滋养的灵力罢了,就算没有我,也有别的人,没有别的人,时间久了天宫神灵也会忍不住的,缺了在下,神医仍能攻克妖疫,缺了神医,才是万万不成。” 宋游顿了一下,又看向他:“至于尸骨,想来神医在遇上我等之前,也不止见到两具吧?” “瞒不过先生。” 蔡神医此时自然无需再隐瞒,只对他说道:“勿雪知县管经义,曾下令让老夫进入病迁坊停尸间,雨落捕头董成文,曾带老夫趁夜掘尸,苗苑扈元两位大侠生前也曾多次掘墓取尸,也正是因此染病而亡……” “果然。” 宋游点了点头,微微眯起眼睛。 乱世催生奸人,却也多有义士。 这些人也该留有名字,只是这种做法在这年头毕竟不好听,该换个说法。 宋游想着,又瞄向了蔡神医。 这位神医仙风道骨,比永阳上仙更像神仙,也比很多神灵更像神灵,只是到归郡以来,劳累过度,休息严重不足,看起来十分落魄。 想了想,他才又说: “神医医术高明,想来无需在下来担忧神医身体,只是神医疲惫已久,恐怕接下来很长一段时间也难以安眠,长此以往,恐怕消耗根元,今日离别,我也没有什么好赠送的,便送神医一道立春灵力,蕴含生机无限,最是养人,只愿对神医有些帮助。” 将手摊开,手上一颗丹丸,生得青绿,颇为可爱。 “此非丹药,也无实体,实乃幻化而成,也与罐子中的其它丹丸不同,神医无需研究,吞服即可。” “多谢先生。” 蔡神医自是连忙接过。 “就此别过。” 宋游与他行礼,毫不多留,转身就走。 剑客与猫都跟在后边。 蔡神医手上拿着青绿的丹丸,看着他们离去的背影,心中仍旧感怀万千。 与这先生一同走过一个多月,当时不觉什么,只觉道法高强,心性不凡,现在回想,却像是当年在北钦山上初见蛇仙一般。 蔡神医医术通神,自然看得出人的不同,也看得出人的生机衰盛,那先生一路走来散去的灵力,少一点便能祛除病患身上妖法邪术、也能使得未患病之人生机旺盛、身体健康,若是多一点,恐怕都能多活几年。 难道不是神仙手笔? 如今归郡各地封闭,消息不通,大抵要等很久之后,归郡各地才会有他与道人携手走过的传说。大概要等到数十年后,这些人都老了,偶然坐在村口树下回忆人生,回忆当年那场大疫,那名神医和道人时,才会有人渐渐回味过来,自己当年多喝了几口水,余生竟是好处无穷。 那也是多年之后的事了。 几道身影在视线中迅速远去,蔡神医仿佛这才醒来,收回目光,又转身走回屋中。 屋中之人都还在等着他。 等待他的事也还有很多。 或许很久之后,宋游会在远方听见禾州疫去的消息,又或者许久之后,他也会在禾州听见雪原妖除的传闻,想来那也是很久之后的事了。 第二百四十四章 寒酥夜遇僧 大雪将世间一切都染成了白色,道人与剑客,两匹马一只猫,脚印延伸向北。 依然时走时停,播撒分发灵力,祛除妖法邪术。 有时也遇上其他的人。 前来归郡的医者不止蔡神医一人,修行人也不止宋游一个,漫天风雪中,总有逆行者。 只是风雪过重,走得便慢了。 宋游原计三天时间能走到寒酥,也就是归郡最北、最靠近雪原的一个县,奈何第三日的晚上也没有走到。 偏偏这边地势平坦,村落又不能借宿,竟是连个避风的地方也找不到。 眼见得天色已经逐渐暗了下来,宋游无奈叹一口气,只好施法,聚土成堆,围成一个避风之处。 三花娘娘化作人形,熟练的去捡了一大堆木柴来,点起火堆。 剑客则打下驻马桩,拴好马匹,卸下被袋。 荒野的寒夜里多了一点火光。 宋游铺开了羊毛毡,自己盘坐在上边,隔开地寒,再将毛毯薄被也拿出来,放在一旁,三花娘娘也坐在道人身边,用毛毯裹着身子,只露出一颗脑袋来盯着面前的火堆,若是柴不够了,就从毛毯里伸出一只手来,拿起柴丢进去。 土堆阻挡了寒风,毡毯隔开了寒意,火堆又熊熊燃烧,火焰映在三人的眼中,噼啪作响,倒也为这寒夜添了几抹温暖。 一个铁锅,半

相关推荐: 心情小雨(1v1强制)   综漫:开局就打宿傩?   宣言(肉)   我曝光前世惊炸全网   穿越后我被阴鸷帝王标记了   媚姑   被觊觎的她(废土 np)   狂野总统   沦陷的蓝调[SP 1V1]   将军宠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