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6章
的本领,一直羞愧,如今有尊驾两位高徒铲除妖魔邪物,小神也算是能安心离去了。” 王善公说道。 “哦?” 宋游疑惑问他:“善公要去哪里?” “不是小神要去哪里,实在是上神找了过来,要小神去别地赴任。” “为何突然要去别地?” “尊驾可听说过阴间地府?” “有所听闻。” “那又是否听过城隍呢?” “略知一二。” 宋游听到这里,便差不多明白了。 “三年前,朝廷礼部下令,在逸都建了一座城隍庙,选了逸都城外德高望重的罗公为逸都城隍。半年之前,南华郡城也修了城隍庙,小神先后接到了丰州鬼城殿君、长京城隍两道令,叫小神去南华城隍庙赴任,出任城隍,尤其鬼城令上还有岳王神君的名字,却是不得不从。过段时间小神就要去长京报到了,领取城隍官印令符,才会再回来。” “原来如此。” 宋游听完点了点头。 逸都是岳王神君的家乡和地盘,虽然岳王神君向来懒散,很少管这些事,不过逸都很多地神还是对岳王神君十分敬重,隐隐以他为靠山。 这名王善公的口碑很不错,生前生后都不错,是个心善之人,只是本事低微,没有降妖除魔的法力。 不过若是出任拙郡城隍,自然坐镇城隍庙,处理政务,发号施令,至于降妖除魔自然有手下的武官代劳,无需他亲力亲为,这样一来,有一颗善良为民的心便是最好的了,各按本事各司其职就好。 况且这王善公也算是不错了。 当年道人走过金阳道,只是在此歇脚,他便能够现身,请道人去替当地百姓查看山中邪神。如今牛村有恶妖,他虽没有除妖的本事,在收到当地百姓求助后却也没有装聋作哑,而是敢于托梦,指引村民白天多找些人去寻那妖怪老巢,只是当地村民也没有这个胆量罢了。 “南华城隍虽比不上逸都城隍,不过也是郡城,拙郡总共九县,今后若是每县都有一座城隍庙宇官署,善公也算是管辖八县城隍了。”宋游对王善公拱手说道,“先恭喜善公高升。” “不敢不敢。”王善公连忙说,“这条路上常有商旅往来,听他们闲谈,不乏有识之士,担忧妖怪横生是天下将乱的征兆。若天下乱了,世间妖魔邪物恐会更多,小神只怕自己难当此任,护不住郡城的周全。” “正是天下将乱,才更需要善公这般正直的神灵担任要职,保护当地百姓不受妖魔邪物所侵。”宋游对他说,“况且善公不必担忧,进京报到之后长京城隍自会为你分配武官,善公只需做好统筹,尽职尽责,以正道收拢人心香火,多分一些香火给武官们,即使乱世到了,武官们自然也可以为城隍做好驱邪除妖之事。” “便借尊驾吉言。” “善公安心去长京报到,再回拙郡上任吧。只愿今后尽职尽责,降妖除魔之时,若是遇上并未作恶、安分守己的妖精鬼怪,也请善公念着同为天下生灵和修行不易的道理,对他们多些宽容。” 宋游知晓这位王善公深夜来访,除了故人到了自家庙里借宿,于情于理都该出来见一见之外,多半也有从他这里讨个安心的意思—— 王善公原先是路神,属于很小的地神,但也是对天宫负责。如今升任南华城隍,是为高升,却是归属于丰州鬼城和未来的阴间地府了,但无论是丰州鬼城还是阴间地府都才刚刚建立,加上如今世道有变,城隍体系几乎就是为了应对世道变化而仓皇筹建的,要在乱世中庇护城中乃至城外的百姓不受妖魔邪物所害,少生乱子,肩上的担子自然很重,王善公即使有一颗为民保民的心,也难免心中忐忑。 也许是平日里接触不到天宫正儿八经的神灵,宋游便是他认识的最厉害的人了,也许是这十几年间也在路上听说过有关道人的传说,早有猜测便是自己曾经认识的那一位,于是特地前来请教。 若能得个许诺,便更心安了。 只是道人也没说什么。 因为无论是长京城隍还是岳王神君都定然知晓,道人来自灵泉县阴阳山伏龙观,灵泉县也隶属于拙郡九县之一,南华更是拙郡的郡城,加上逸州本身就是天下第二州,是为上上州,定会重点照顾。 何况伏龙观就在这里。 七年后若是自己回来,自然不会生出什么乱子,若是回不来,什么许诺也都只是虚谈。 两人借着月色交谈片刻,王善公不敢多打扰他安眠,这才道别离去。 小庙神光消失,顿时黑暗下来。 空气中飘荡着淡淡的线香味。 仍旧有江湖路人在此借宿,横七竖八的躺在另外的角落里,鼾声渐渐恢复,此起彼伏。 外面月华如水,月光透过门缝照进来。 “喵……” 猫儿抬头盯着道人,目光却没有焦距,眼光闪烁不停,意识到王善公已经离去后,她才渐渐回过神来,对道人小声说道:“刚才那个鳝公说的前面的妖魔邪物三花娘娘已经记下来了……” 原来刚才是在心中默记啊。 宋游也在黑暗中对她拱手,压低声音说:“三花娘娘记忆超群,定然不会有失。” “那我们什么时候能到你的道观?” “本还有两天行程,不过三花娘娘要和燕子除妖,便要三五天了。” “可是路人说你的道观已经不在了!” “还在的。” “找不到了!” “只是藏起来了。” “唔……” 猫儿神情凝重,想了想才说道:“那我们降妖除魔的时候快一点!” “无需心急。” “你好快点回家!” “此心安处,与家无异。”道人说着,语气平静,“何况那间道观已经空了,已没有能让我心急归家的人了。” “……” 猫儿抬头直直把他盯着,过了片刻,才起身爬过来,挨着他侧身一躺,准备睡了。 只浅睡一觉,天便亮了。 江湖路人比他们醒得更早,几乎是天刚蒙蒙亮就有人爬了起来,默默吃点东西,便爬起来继续上路,有的牵着驴子马骡,弄出响声,等到道人和猫儿也睡醒的时候,小庙中已经只剩他们。 “啊……” 道人也走出小庙,清晨山间清冷的空气让他忍不住伸着懒腰,是一种由内而外的舒爽。 洗漱吃饭,继续上路。 当年初次下山,充满了新奇感,路旁一草一木都看得无比清楚,记忆也很清晰,此时倒着走回去,虽然已经过了十三年,可路旁隐约熟悉的山水也不断勾起他的回忆。当年走在这条路上的想法、心境也都浮现出来。 道人算是体会到了一点前些天三花娘娘的感觉。 只是道人终究比猫儿更成熟,纵使心中感情再复杂,再奇妙,再难以言表,步伐也依旧不变,始终坚定往前。 一路上的妖魔邪物又遭了殃。 …… 大约三天之后。 拙郡灵泉县。 道人带着一猫一马走进县城。 自小跟随观中老道在灵泉县的阴阳山上修行,县城自然也是来过不少次的,甚至觉得苦闷无聊之时,道人有时一个人也会来城中玩耍,如今再走过城中的街道,看着记忆中的老旧建筑,自然感怀万千。 穿过县城,往东南走。 沿着官道,走过九个土堠,右手边有一条小路,走进小路二里地,有一个村庄,村中有溪流穿过,溪水清澈甘甜,过村沿溪往上流走,便能见到一片不大不小的青绿色山丘了。 道人站在山间小路上停下脚步,身后猫儿马儿都随他停下,哪怕燕子也站在旁边的树枝上,随着他一同看去。 山丘并不陡峭,也不险绝,反倒难得的温柔平缓。 山上树也不多,以草为主。 像是寻常可见的荒山一样。 唯一奇异的只有两点—— 一是这片山并不在荒无人烟之处,甚至山下不远就有一座村庄,旁边的山上都被开垦出了田地,唯有这一片山上面全是荒草。 而是如今已然逼近正午,烈日灼人,世界到处都是一片清明,唯有这一片山中的其中一座萦绕着盛夏正午的阳光也无法驱散的团雾,团雾好似静静地飘在那里,恍惚间让人以为此时正是一个静谧的清晨。 “什么都没有!” 脚下传出猫儿的声音。 “……” 道人只是微微一笑,摇了摇头,笑容复杂难言。 随即拄杖迈步,继续往前。 “……” 无声无息间,像是哪里吹来了一阵山风,竟将前方那片山上的雾吹走了。山雾还未彻底离去,便已露出了山中道观的一角。 道人往前穿过农田,左右环顾。 这个时节山下的谷子已经收完了,在两旁农田的角落处,却始终留着有一丛稻谷没有割掉。 是为山中道人留的。 多年以来,山下百姓也不曾变过。 第五百九十一章 道人与道观 “这些谷子怎么没有割完?” “三花娘娘不知道了吧?”道人边走边对猫儿解释道,“这是村民故意留下的。” “故意留下的?留给谁的?” “自是留给山中道观的。” “山中道观?” 猫儿立马抬头看去,看见远方山上云雾中露出的道观,神情一愣: “是你们的道观!” “正是。” “留给你们的吗?” “正是。” “为什么要留给你们?” “是一种古老而淳朴的传统。”宋游说着顿了一下,“有道行的道士保护一地安宁,本是理所应当的事,村民贫困,没有多少钱财,可淳朴的人受了恩惠庇佑也会思虑如何报答,否则便难以心安,于是每年丰收过后,便留下一丛,任由山中修行之人取食,算是供奉。若是修道之人取食了村民的供奉,自然就要保得一地平地,就和神灵取用了香火,便需行使神职一样。” “你们会来割吗?” “自然。”宋游语气中也透出了几分回忆的色彩,“以前我们还住在山上道观的时候,每逢五谷丰收之后,就要下山来,若是看见有一片田土的谷物已经收了却唯独在角落里留了一小丛,便知道是山下村民特地留给山上道士的了,便要去割掉。” “好安逸!”猫儿走在他身后,“那你们不是每年不需要干活、不需要花钱买,只要来割谷子,就有饭吃!” “即使不来割,也有饭吃。” “那为什么还要来割?” “自是要来割的。” 这般美好的事,怎能使之断绝呢? 道人嘴角不由露出一抹笑意。 当年的他对此也不解。 尤记得观中老道第一次带他下山收割谷物的时候,也曾耐心与他讲解——即使是老道这般大能,修为通天彻地,还是要带着一个小娃娃,背着背篓到山下每一块田土割取谷物,这样的传统和默契已不知道延续了多少年了。 至少也有千年吧? 不知会不会延续到千年以后。 反正宋游定是会将之传下去的。 可惜自家老道实在懒散,就差没有懒到搔虱子吃了,晚年越发懒散,前两年还带着他亲自下山割取谷物,见到他长大一点,对于山下附近的道路田土也足够熟悉了,便打发八哥与他一同去割,自己在道观里悠闲等现成。 “真是……” 道人不由摇着头。 “住在道观旁边的人都会这样吗?”三花猫又抛出了新问题。 “也不是所有道观都这样,但也听说过有别地的道观和别地的村民也会这样。”宋游耐心回答。 “要很厉害的道观吗?” “倒也与厉害无关。” “那……” 猫儿的问题真是多得不行。 过了许久,她才消停下来,这时一行人也已经走到了山腰上。 道人还是穿着当年下山那身道袍,除了变得更旧、泛白更严重以外,似乎没有别的变化,就连道人的容颜也并未改变多少,唯有神情中多了一些阅见世事后的沧桑与温柔,比当初更平静了。 此时拄着竹杖,沿着山路上行,因为山路的坡度,上身微微往前倾斜,身后一匹枣红马,一只三花猫,缓缓往上。 猫儿神情仍旧认真,依旧迈着小碎步,时不时停下来,抬头看一眼山上那间道观,又扭头回看自己走过的路和高度,偶尔凑近路边草木,嗅着这片陌生土地的味道,像是要将来时的路牢牢记下。 不知不觉爬得越来越高。 等到猫儿再一次抬起头时,山上那间道观已经近在眼前。 “……” 猫儿停下脚步,愣愣盯着。 见到道人走上前去,她才连忙跟上。 道观并不建在山顶,而是建在山腰偏上的位置,背靠青山,坐落于山上一片平地之中,是一片十分古老的院落。 里面院落分前后两间,古朴的宫殿楼阁加上房间不到十间,有山泉汇成小溪,就从道观旁边流过,后方挂着一条匹练,流水声哗啦,门口还长着一棵颇为雅致的古松。远远看去,若无云雾遮挡,或者从更高处看去,也是青山之间一片缥缈所在。 山门朴实而老旧,没有门联。 唯有头顶三个古老大字—— “伏龙观。” 道人停在门口,仰头看去。 “多年不见……” 道人喃喃自语,抬起竹杖,轻点房门。 “咔……” 门锁自然打开。 再用竹杖杵着房门,轻轻一推,只听吱呀一声响,像是古老的回响,迎接着道人回来。 “进来吧。” 道人说着迈步进去。 进入大门,是最大一间院子,院子中间也摆着个香炉,却起码有一千多年了,炉中干干净净,没有任何一点香火。 院子中也很干净。 没有落叶,没有灰尘,时间和风雨亦没有在它身上留下任何痕迹,像是昨天才被人收拾干净,道人今天就回来了一样。 正对门和两侧都是神殿,供奉着道教常见的神灵,毕竟是个道观,正常对外开放之时,也是会有山下村民还有各地游人来此上香的,道人还要靠他们给的香火钱过日子。只是观中道人平常是不做功课、也不会念经拜神的。 这间院子便是为香客们准备的。 院中香炉也是用来上香的。 只是恐怕已经十几年没有人再走进过这间道观了。 “往这边走。” 道人穿过这间院子,进入后院。 猫儿马儿和燕子自是紧紧跟着。 后面才是道人修行的地方,真正代表着伏龙观古老传承的所在。 “你们的道观好像不小。” “算不得大。”道人说着,又顿了一下,“以后也可以说是三花娘娘的道观。” “唔……” 猫儿闭上了嘴,没再多说,只是小碎步又迈得更欢快了一点。 道人到了一间房门前,停下来卸下马背上的行囊,一边卸一边说:“三花娘娘来时可看见了这片山?” “看见了的!” “三花娘娘觉得这片山上放满兔子如何?” “只有这一座还是边上的都是?” “这一座,还有边上几座,只要是长得一样的,没有农田土地的,便都是我们道观的。”宋游说道,“三花娘娘想好想要哪一座了吗?” “这么大啊……” 猫儿一时睁大了眼睛。 想起自己来的路上,看见的这一片长满如丝青草的山,被风吹得全都温柔的倒向同一个方向,山上还有古松,若是还长满了兔子,自己平时就在这间古老道观中修行和学习,累着了就去外头像是毯子一样的山上青草中睡觉,醒来就去捉兔子,捉回来便是她和道士的晚饭…… 这样的生活该有多惬意? “三花娘娘还可以顺便想一想,自己的池塘要挖在哪里,我们这次离开前,就可以把它挖好,引泉水过来。三花娘娘再去山下的溪河里钓几条鱼来放进池塘中,等多年后我们回来,肯定就已经长满鱼了。” 是哦,还有池塘和鱼。 还可以睡在池塘边。 而且除了鱼和兔子,每到丰收时节,还可以去山下割不要钱的粮食,又好玩,又不用担心饿死。 猫儿实在难以想象这是什么神仙日子。 “可是……” 猫儿吞吞吐吐,皱眉思索,大脑几乎停滞:“观主会同意吗?是哦,现在你们道观没有观主了喵?” “有。” 道人点着头对她说:“我就是观主。” “喵!” 猫儿直盯着他。 最后一点做梦的顾虑也被打消,脑中顿时思索畅想起来,想到妙处根本停不下来,这让她感觉自己的脑子几乎有些不够用。 这时道人也已将所有行囊都卸了下来,放在屋檐下,好让劳累一路的马儿歇息,这才对他们说:“我以前就住在这间屋子,你们要是累着了可以进这间屋子休息,也可以到处走,随便看,只要能走得进去的地方没有不可以进的。我先去后面一趟。” “你去哪里?” “看望之前的观主。” 道人拄杖离去,只给他们留了个背影。 片刻之后—— 似乎是道观背后,又似乎不是,总之是一片温柔的青山,青草如丝,都被风吹得倒向同一个方向,古松弯下了腰,似乎也经不住山风吹,又似乎在低头照料山上长眠的人,亦或是迎接后来者。 山上有着许多起伏的土丘。 土丘像是这几座青山一样温柔,一样长满了如丝的青草,茂盛得几乎遮住了石碑。 道人也不去管这些青草,向来没有人去管,伏龙观的人也不在意这些,他只是走到了最后面两个土丘前方,拄杖站定。 拨开青草,一块石碑上写的是“天算道人之墓”,另一块写的是“多行道人之墓”,都很简单,只在下方用小字刻着时间,此外连“伏龙观”这三个字也没有出现在石碑上。而字迹又都不相同。 两个土丘挨得很近。 “……” 道人拄杖凝视着最后一座。 还是和当年在越州之北青桐林中看见八哥来信时一样,其实心中并没有多少悲伤难过——对于这一天早有预料,无论是他还是老道,又都对生死之间这点事情早已看淡了,悲伤难过自然便少了。 充斥心中的,更多的是遗憾。 实在不知道该说什么,凝视许久,再多言语也只化作口头上的一声叹息。 再看向这处土丘旁边—— 刚好还有一小片空地。 “……” 今后就埋在这里。 第五百九十二章 大安三年秋游至云州 盛夏的黄昏,天上满是扑扑声,不是燕子就是蝙蝠,蚊虫也多,显得热闹不已,生机无限。 天边正在落日,云霞被烧得通红。 夕阳下是一片平静的山村美景。 阴阳山上,道观门口,道人端了一张躺椅来,坐在这里,吹着山风,感受着傍晚的凉意和生机,看着远处的风景,任由时间流过去。 身边还有一只猫儿坐在地上,坐得乖巧端正,尾巴左右摇晃着。 山下村落中隐隐有鸡鸣犬吠声传来,传到山上时,已在山间回荡过了一遍,带着若有若无的回音,让人心静。 道人此时什么也没想。 不去想来时的路,不去想前方的路,也不去想道观背后埋着的道人,只用眼睛收拢风景,静静出神。 山风吹得无比舒服,古松沙沙作响。 此时的道人亦是无比自在。 以前在观中时,每逢盛夏,天气好有日落晚霞时,他便会和老道一同坐在这里,有时小声闲聊一些不着边际的话,有时什么也不说、就这么静静享受着类似于放纵时间带来的绝顶自由。观中八哥有时会停在门口古松上,有时会在天上飞,也有时站在老道的躺椅扶手上。 自己走后,就只有老道和八哥了吧? 恍惚间宋游还真听到了鸟类拍打翅膀的声音,也看见有鸟儿张开翅膀在天上划过,以黄昏为背景,昏昏暗暗中只能看见黑色的影子,可仔细看去才发现并不是八哥,而是一只燕子。 直到天渐渐黑了下来。 “先生。” 燕子的声音在头顶响起:“要不要我们去把山下的稻谷割了?” “山下的稻谷……” 道人心神渐渐收回来,想了想说:“还是不必了。既然只是路过,就不必让他们知道了,等到七年后真正回来了再去割吧。” “那那些谷子不会浪费吗?”旁边又传来了猫儿担忧的声音。 “不会的,等过些天,他们发现稻谷还是没有人割,自己也会割走的。”宋游平静说道,“我们也只在这里待几天而已,这几天里,便还是麻烦三花娘娘和燕子替我出去找找附近作祟的妖魔邪祟,可以试着变成人形去山下村庄里问一问,过几天我们就出发。” “又去哪里呢?”猫儿问道。 “云州。” “云州!” “不远。” “我们只有云州没去过了!” “三花娘娘果真聪明。”宋游说着顿了一下,又淡淡说,“不过说我们没去过云州,却也是不完全正确的。” “喵?” “三花娘娘去了就知道了。” “云州……” “听说云州风景很好,天气也好,尤其是阳光好,能够看到很漂亮的晚霞,很多地方四季如春……” 道人一边看着天边一边说道。 此时天边已经只剩一线亮光。 没过多久,世界完全进入了夜晚。 昏暗的阴阳山上,道人却依旧没有回屋,而是继续坐在门口,在黑暗中与两只小妖怪讲述当年老道的游历故事。 自然,讲得很笼统。 大多也都是他从别处听到的。 只说她年轻时性情刚直暴躁,爱以力服人,修五行灵法,学五行法术,打遍天下无敌手,就已经足够让猫儿心生向往了。 …… 山下村落比山上更闷热一些。 燥热的夜使得许多人都睡不着,无聊之下,只得拿着蒲扇聚在一处,一边扇风,既是祛除闷热也是打着蚊子,一边闲聊,在越发黑暗的环境中谁都看不清彼此的脸,只能凭着声音来判断是谁在说话、又坐在哪,倒也很有氛围。 夏天的夜晚,只要不下雨,几乎每一天都是这么过的。 说无聊也无聊,说有趣也有趣。 实在没有多少别的娱乐方式了。 只是今晚又多一个新的话题—— 今天中午有人在山间劳作,累着了直起腰来擦汗,还有一人坐在田埂上休息,不经意的一看,恰好看见那阴阳山上云雾散开,云雾背后竟然隐隐露出一间道观的一角,颇为古朴玄妙。 只是没过多久,道观就又不见了。 真像是海市蜃楼一样。 那间道观对于很多人是熟悉的。 为什么是很多人呢? 因为从十几年前开始,那间道观就玄乎的很少出现了,有时看得见,有时看不见,有人上山能找得见,有人下来又说山上根本没有道观,真是与故事传说中那些仙家洞府一模一样。并且从大几年前开始,就彻底没有人再能找得见了。在场许多当了家的年轻人也就十几二十岁,许多妇人也就是几年前十年前才嫁过来的,有些只听说过山上有间道观,道观中的道长很了不得,宛如神仙一样,也按着当地传统,每年收了粮食都在田地角落里留下那么一点,过段时间无人收取再去收,却是从未见过那间道观,从未见过道观中的道人。 更别说旁边还围着许多孩童少年了。 那间道观对于他们来说,就像传说中的天宫一样,只在传说中。 如今又有人看见了,自然惹人惊奇。 惊奇之下,也有人怀疑。 只是看见这一幕的不止一人,两人都信誓旦旦,拍着胸脯保证不是说谎,又能互相佐证,等这两人说完之后,又有一名老者站出来说,中午好像远远看见有一名年轻道人从村外走过,沿着小路往山上去了。 “要真是山上道观中的神仙回来了就好咯!”一名老者拖着嗓音说道,“如今这世道是越来越乱,咱们这边还好一些,听说别的地方,就是清晨和傍晚走夜路都可能遇到妖鬼,要是山上的神仙回来了,哪有这些东西猖狂的!” “也不知是不是……” “神仙道长回来没得,过两天看看田里的谷子有没有被割不就晓得了!” “是哦……” “山上真有道观?” “难不成老子们都骗你不成?” “观中道长真有那么厉害?” “嘿那不是骗你……” 山下的老人也开始与后生们说起山上道长们的本事,很巧的是,他们讲述的大多也是多行道人。 随后几天,金阳道旁妖魔邪物纷纷被除的消息相继传来,成了村中人傍晚歇凉时的谈资,比寻常聊的家长里短更有趣味。 与此同时,附近村落中害人的妖魔邪物也相继被除——有的莫名被烧成了灰,人们只远远看到一团大火和火中传来的嘶喊,等壮着胆子走过去时发现妖魔邪物已经被烧死了,有的是晴空霹雳,打死妖魔,有的是银光从天而降,简直是神仙手段,斩掉妖鬼头颅,还有的是不知从哪里钻出一头猛虎一群大狼,便将成了精的妖怪叼了去。 无一例外,人们赶到时,妖邪已除。 村民一度以为是山上道长回来了,想要上山去寻找、上香拜见。 然而阴阳山上依旧空空荡荡,只有古松俯身,青草如丝,山风日夜不停地吹拂,一点也没有道观存在过的迹象。 田中谷物也无人割取。 …… 几天之后。 山中道观前已经凭空多出了一个深坑,有一条沟壑连通溪流,将水引来,汇成一个小池塘,又通过另一条沟壑重新汇入小溪,形成活水,三花娘娘从山下溪河中捉了不少小鱼小虾来,甚至还按着道人的指引,拔了水草来,全部扔进池塘中。 道人则已经收拾好了行囊,重新放上马背,带着马从道观中走出来。 “三花娘娘好了吗?” “三花娘娘好了。” “那就走吧
相关推荐:
心情小雨(1v1强制)
综漫:开局就打宿傩?
宣言(肉)
我曝光前世惊炸全网
穿越后我被阴鸷帝王标记了
媚姑
被觊觎的她(废土 np)
狂野总统
沦陷的蓝调[SP 1V1]
将军宠夫